CN219415317U - 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5317U
CN219415317U CN202320685159.6U CN202320685159U CN219415317U CN 219415317 U CN219415317 U CN 219415317U CN 202320685159 U CN202320685159 U CN 202320685159U CN 219415317 U CN219415317 U CN 219415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cylinder
transition
circular arc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51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慧
王宇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ili Hva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ili Hva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ili Hva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ili Hva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51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5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5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5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集流器包括沿集流器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并形成筒状通道的收缩筒体、过渡筒体及扩张筒体,所述收缩筒体的轴向截面包括径向收缩的第一圆弧线,所述第一圆弧线与所述过渡筒体的表面相接,所述过渡筒体的轴向截面为倾斜直线,且所述过渡筒体的内径自所述收缩筒体向所述扩张筒体的延伸方向渐增;所述扩张筒体的轴向截面包括径向扩张的第二圆弧线,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过渡筒体的表面相切。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集流器的型线能够增大风压及风量,提高增压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室外机整体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配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作为常用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空调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对应设有外机风机,以起到协助冷凝器散热的作用。外机风机包括电机、叶轮和集流器,集流器是外机风机的重要辅助部件,集流器安装在叶轮前,它使气流能均匀地充满叶轮的入口截面,并且气流通过它时的阻力损失是最小的。集流器形式会影响风机的性能,设计良好的集流器流动损失较小,而设计不合理会使进口条件恶化,导致性能下降。
目前,了解到在应用的外机风机受限于电机尺寸、压缩机管路设计、换热器尺寸等综合影响,导致外机风机中的集流器型线设计不合理,具体地,集流器的入口段与集流器的出口段之间的距离较小,无法有效地对气流起到增压作用,以及集流器的出口段通常为直筒状,无法有效地提升样机风量,从而无法有效地提升外机换热量,导致外机换热能力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通过优化集流器的型线能够增大风压及风量,提高增压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室外机整体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流器,包括沿集流器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并形成筒状通道的收缩筒体、过渡筒体及扩张筒体,收缩筒体的轴向截面包括径向收缩的第一圆弧线,第一圆弧线与过渡筒体的表面相接,过渡筒体的轴向截面为倾斜直线,且过渡筒体的内径自收缩筒体向扩张筒体的延伸方向渐增;扩张筒体的轴向截面包括径向扩张的第二圆弧线,第二圆弧线与过渡筒体的表面相切。
根据该技术方案,过渡筒体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对内部的叶轮进行包裹,增大风压,且延长了气流在集流器内的路径,使得气流在集流器内实现较长时间的增压,增大气流的出口压力,进而提高室外机的整体换热能力;进一步地,过渡筒体的轴向截面呈倾斜设计,使得收缩筒体与过渡筒体倾斜过渡,扩张筒体与过渡筒体倾斜过渡,有利于降低风阻,且有利于增大出口流量,兼顾增压与风量的提高,提高室外机的整体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扩张筒体在周向方向上具有平直段和圆弧段,平直段和圆弧段构成闭合的筒形。
根据该技术方案,该平直段使得集流器的扩张筒体与室外机中与集流器位置对应的过冷管之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提高集流器及集流器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圆弧段能够保证气流在集流器内运行的流畅性,有利于降低风阻。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过渡筒体的入口内径为d1,过渡筒体的出口内径为d1+d2,其中,d2的取值范围为10-15mm。
根据该技术方案,过渡筒体的出口内径稍大于其入口内径,有利于增大气流的出口流量,提升风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整机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过渡筒体的高度大于收缩筒体的高度,和/或过渡筒体的高度大于扩张筒体的高度。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增大过渡筒体的高度在集流器整体高度的占比,有利于提高增压效率以及增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收缩筒体的高度不大于扩张筒体的高度,第一圆弧线的弧长大于第二圆弧线的弧长。
根据该技术方案,收缩筒体的高度与出口筒体的高度相近或收缩筒体的高度小于出口筒体的高度,有利于提高出口流量,增大风量。第一圆弧线的弧长大于第二圆弧线的弧长,有利于提高对进入的气流的导向作用,提高进风效率。通过上述限定,有利于整体提高风量、增大风压。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圆弧线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
根据该技术方案,收缩筒体与过渡筒体入口倾斜过渡,控制第一圆弧线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使得集流器在收缩筒体出口处的内径最小,有利于增大进入过渡筒体入口的风压,提高增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圆弧线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
根据该技术方案,过渡筒体与扩张筒体倾斜过渡,控制第二圆弧线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能够避免扩张筒体的底缘向外延伸过长,兼顾增大扩张筒体的尺寸以及制造成本,在保证成本的基础上增大风量,提高整机换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收缩筒体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与筒状通道垂直的面板,面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孔。
根据该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集流器与室外机其它对应安装结构的固定,提高集流器安装以及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轴流风机,包括上述的集流器,还包括叶轮、电机及驱动轴,电机与驱动轴固定,驱动轴沿集流器的轴向设于集流器内,叶轮套设于驱动轴的外部,并随驱动轴的转动而在筒状通道内旋转。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的轴流风机。
根据该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外机的风压及风量,提高室外机的换热能力,提高室外机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集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集流器的轴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集流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集流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集流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集流器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收缩筒体1;面板10;定位孔11;翻边结构12;凹槽121;安装孔122;第一圆弧线13;过渡筒体2;倾斜直线21;扩张筒体3;第二圆弧线30;平直段31;圆弧段32;叶轮4;驱动轴51;电机52;压缩机6;换热器7。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外机风机受限于电机尺寸、压缩机管路设计、换热器尺寸等综合影响,导致外机风机中的集流器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地对气流起到增压作用,以及无法有效地提升样机风量,从而无法有效地提升外机换热量,导致外机换热能力较低。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流器,通过优化集流器的结构/型线,提升增压效果及增压效率,进而提升外机整体的换热能。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流器,包括沿集流器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并形成筒状通道的收缩筒体1、过渡筒体2及扩张筒体3,收缩筒体1的轴向截面包括径向收缩的第一圆弧线13(具体为沿集流器的轴向对称的两条第一圆弧线13),第一圆弧线13与过渡筒体2的表面相接,过渡筒体2的轴向截面为倾斜直线21(具体为沿集流器的轴向对称的两条倾斜直线21,所称的“倾斜”是指倾斜于集流器的轴向方向),且过渡筒体2的内径自收缩筒体向扩张筒体的延伸方向渐增;扩张筒体3的轴向截面包括径向扩张的第二圆弧线30(具体为沿集流器的轴向对称的两条第二圆弧线30),第二圆弧线30与过渡筒体2的表面相切。
收缩筒体1为集流器的气流入口,扩张筒体3为集流器的气流出口,过渡筒体2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对内部的叶轮4进行包裹,增大集流器内部风压,且过渡筒体2延长了气流在集流器内的路径,使得气流在集流器内实现较长时间的增压,增大气流的出口压力,进而提高室外机的整体换热能力;进一步地,过渡筒体2的轴向截面呈倾斜设计,使得收缩筒体1与过渡筒体2倾斜过渡,扩张筒体3与过渡筒体2倾斜过渡,有利于增大进口流量和出口流量,兼顾增压与风量的提高,提高室外机的整体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过渡筒体2的高度大于收缩筒体1的高度,过渡筒体2的高度大于出口筒体3的高度,通过增大过渡筒体2的高度在集流器整体高度的占比,有利于提高增压效率以及增压效果。进一步地,收缩筒体1的高度与出口筒体3的高度相近或收缩筒体1的高度小于出口筒体3的高度,有利于提高出口流量,增大风量,提高室外机的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指的高度为轴向方向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扩张筒体3在周向方向上具有平直段31和圆弧段32,平直段31和圆弧段32构成闭合的筒形。圆弧段32能够保证气流在集流器内运行的流畅性,有利于降低风阻,该平直段31使得集流器的扩张筒体3与室外机中与集流器位置对应的过冷管(图中未示出)之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提高集流器及集流器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过渡筒体2的入口与收缩筒体1的出口之间的夹角θ为钝角,但并不相切。过渡筒体2的出口与扩张筒体3的入口相切且为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过渡筒体2的入口内径为d1,过渡筒体2的出口内径为d1+d2,其中,d2的取值范围为10-15mm,d1与叶轮外径相关联。通过上述方式,过渡筒体2的入口内径与叶轮4的直径尺寸相匹配,能够保证叶轮4的正常转动,过渡筒体2的出口内径稍大于其入口内径,有利于增大气流的出口流量,提升风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整机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弧线13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收缩筒体1与过渡筒体2入口倾斜过渡,控制第一圆弧线13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使得集流器在收缩筒体1出口处的内径最小,有利于增大进入过渡筒体2入口的风压,提高增压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1/4圆周长的圆心及半径的确定,可以通过在圆弧线上任意取三点,构成两条不平行的弦,分别做这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圆心,圆心确定之后,根据圆心与圆弧线之间的长度即可确定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圆弧线30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
过渡筒体2与扩张筒体3倾斜过渡,控制第二圆弧线30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能够避免扩张筒体3的底缘向外延伸过长,兼顾增大扩张筒体3的尺寸以及制造成本,在保证成本的基础上增大风量,提高整机换热能力。此处的1/4圆周长的圆心及半径的确定方法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弧线13的弧长大于第二圆弧线30的弧长,有利于提高对进入的气流的导向作用,提高进风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收缩筒体1的入口外缘向外延伸形成与筒状通道垂直的面板10,面板10上设有多个定位孔11,定位孔11在面板10的厚度方向贯穿。具体地,多个定位孔11分布在面板10的多个方向,如在面板10的前侧、左侧及右侧,面板10在前侧、左侧及右侧的定位孔11的数量为多个,以增加集流器固定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方式,有利于实现集流器与室外机其它对应安装结构的固定,提高集流器安装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该面板10呈矩形;该面板10还包括四条分别沿着集流器的入口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翻边结构。部分翻边结构12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凹槽121;部分翻边结构12的厚度方向上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122,四个安装孔122隔开分布在翻边结构12。进一步地,平直段31和凹槽121位于集流器的同一侧,安装孔122位于与凹槽121相对设置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对于凹槽121、安装孔122及定位孔11仅是示例性地指出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集流器为一体结构。通过成型为一体结构,有利于提高集流器的整体性能,且降低制造难度,有利于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集流器主要用于室外机的轴流风机,其中集流器的尺寸可以根据可以设置集流器的空间大小可以进行等比例缩放来适用于该机型。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轴流风机,包括上述的集流器。进一步地,轴流风机中还包括叶轮4驱动轴51及电机52,电机52与驱动轴51固定,驱动轴51设于集流器内,集流器内设置叶轮4,叶轮4套设于驱动轴51的外部,电机52驱动驱动轴51转动,叶轮4随驱动轴51在筒状通道内旋转。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6、换热器7及上述的轴流风机。采用上述轴流风机的空调室外机,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风压及风量,提高了室外机的换热能力及室外机的运行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集流器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并形成筒状通道的收缩筒体、过渡筒体及扩张筒体,所述收缩筒体的轴向截面包括径向收缩的第一圆弧线,所述第一圆弧线与所述过渡筒体的表面相接,所述过渡筒体的轴向截面为倾斜直线,且所述过渡筒体的内径自所述收缩筒体向所述扩张筒体的延伸方向渐增;所述扩张筒体的轴向截面包括径向扩张的第二圆弧线,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过渡筒体的表面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筒体在周向方向上具有平直段和圆弧段,所述平直段和所述圆弧段构成闭合的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筒体的入口内径为d1,所述过渡筒体的出口内径为d1+d2,其中,d2的取值范围为1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筒体的高度大于所述收缩筒体的高度,和/或所述过渡筒体的高度大于所述扩张筒体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筒体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扩张筒体的高度,所述第一圆弧线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圆弧线的弧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线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弧线的弧长小于1/4圆周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筒体的入口外缘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筒状通道垂直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孔。
9.一种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器,还包括叶轮、驱动轴及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轴固定,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集流器的轴向设于所述集流器内,所述叶轮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外部,并随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在所述筒状通道内旋转。
10.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流风机。
CN202320685159.6U 2023-03-30 2023-03-30 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9415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5159.6U CN219415317U (zh) 2023-03-30 2023-03-30 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5159.6U CN219415317U (zh) 2023-03-30 2023-03-30 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5317U true CN219415317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9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5159.6U Active CN219415317U (zh) 2023-03-30 2023-03-30 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5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22710A (en) Axial flow fan having auxiliary blade
US7422420B2 (en) Axial fan
US7419359B2 (en) Axial impeller with enhance flow
US20050186070A1 (en) Fan assembly and method
JP4618077B2 (ja) 冷却ファンおよび送風機
KR100590333B1 (ko) 에어컨 실내기의 송풍팬 구조
KR100547328B1 (ko) 에어컨 실외기의 축류팬
CN219415317U (zh) 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US8186957B2 (en) Fan propeller,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s
CN1204342C (zh) 窗式空调的多叶片式风扇
JPWO2018092262A1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978150B2 (ja) エアコンの室内機
WO2022205767A1 (zh) 轴流风轮、轴流风机和空调器
CN113027815B (zh) 一种包括局部台阶状叶片的叶轮及其设计方法
CN113123977B (zh) 风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0857704A (zh) 一种具有蜗壳的离心风机
CN215333621U (zh)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CN219774429U (zh) 轴流风轮、轴流风机及空调器
CN220601771U (zh) 换热器
CN215863767U (zh) 导风圈、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20185396U (zh) 轴流风机、温控装置及数据中心
US11359641B1 (en) Air moving device with blade tip of variable curvature
KR102671477B1 (ko) 공기조화기용 고성능 터보팬
US20220325905A1 (en) Air handling unit and fan therefor
CN220850124U (zh) 贯流风叶、贯流风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