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3621U -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33621U CN215333621U CN202120790359.9U CN202120790359U CN215333621U CN 215333621 U CN215333621 U CN 215333621U CN 202120790359 U CN202120790359 U CN 202120790359U CN 215333621 U CN215333621 U CN 2153336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blade
- flow fan
- fan blade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轴流风叶包括内轮毂和叶片。叶片固定连接于内轮毂的周面上,叶片相对设置有迎风面和背风面,迎风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叶片包括首尾相连的前缘侧壁、内缘侧壁、尾缘侧壁和外缘侧壁,第一凹槽靠近内缘侧壁或尾缘侧壁设置,第二凹槽沿着前缘侧壁或外缘侧壁延伸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流风叶由于采用了开设于叶片的迎风面上的凹槽,所以能够降低风噪,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减轻轴流风叶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转动效率,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外机中,一般都是利用驱动电机带动轴流风叶转动,以带动空气流动形成换热气流,从而对冷凝器进行换热。但是现在轴流风叶的叶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风噪较大,影响用户体验,并且重量较大,材料成本较高,转动效率低,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风噪,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减轻轴流风叶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转动效率,降低能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流风叶,包括内轮毂和叶片,叶片固定连接于内轮毂的周面上,叶片相对设置有迎风面和背风面,迎风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叶片包括首尾相连的前缘侧壁、内缘侧壁、尾缘侧壁和外缘侧壁,第一凹槽靠近内缘侧壁或尾缘侧壁设置,第二凹槽沿着前缘侧壁或外缘侧壁延伸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流风叶由于采用了开设于叶片的迎风面上的凹槽,所以能够降低风噪,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减轻轴流风叶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转动效率,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在迎风面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凹槽在迎风面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65至0.83。合理的第二凹槽在迎风面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凹槽在迎风面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能够提高导风效果,提高轻量化效果,并且降低风噪。
进一步地,前缘侧壁与内缘侧壁的连接处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前缘侧壁与外缘侧壁的连接处的厚度;前缘侧壁与外缘侧壁的连接处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尾缘侧壁与内缘侧壁的连接处的厚度;尾缘侧壁与内缘侧壁的连接处的厚度大于尾缘侧壁与外缘侧壁的连接处的厚度。合理的厚度设置能够使叶片的结构形状符合空气动力学,提高叶片的强度,保证叶片的导风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凹槽呈圆形。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凹槽之间的槽壁呈叶脉状地分布于迎风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叶片开设第一凹槽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0.17至0.39。合理的第一凹槽的深度与叶片开设第一凹槽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能够保证叶片的强度,并且提高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的深度与叶片开设第二凹槽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0.34至0.55。合理的第二凹槽的深度与叶片开设第二凹槽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能够保证叶片的强度,并且提高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的倒模角度小于第二凹槽的倒模角度。以避免气流灌入第一凹槽内产生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凹槽在迎风面上的投影面积与迎风面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73至0.92。合理的凹槽在迎风面上的投影面积与迎风面的面积的比值能够在保证导风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风噪,并减轻叶片的重量,提高轻量化效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轴流风叶,该轴流风叶包括内轮毂和叶片,叶片固定连接于内轮毂的周面上,叶片相对设置有迎风面和背风面,迎风面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叶片包括首尾相连的前缘侧壁、内缘侧壁、尾缘侧壁和外缘侧壁,第一凹槽靠近内缘侧壁或尾缘侧壁设置,第二凹槽沿着前缘侧壁或外缘侧壁延伸设置。空调器能够降低风噪,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减轻轴流风叶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转动效率,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轴流风叶的轴测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轴流风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轴流风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轴流风叶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轴流风叶;110-内轮毂;120-叶片;121-迎风面;122-背风面;123-凹槽;124-第一凹槽;125-第二凹槽;126-前缘侧壁;127-内缘侧壁;128-尾缘侧壁;129-外缘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流风叶100,用于带动空气流动,以形成气流。其能够降低风噪,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减轻轴流风叶100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转动效率,降低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轴流风叶100应用于空调外机(图未示)中,空调外机安装于室外,空调外机包括冷凝器(图未示)和驱动电机(图未示),驱动电机与轴流风叶100连接,以带动轴流风叶100转动,轴流风叶100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空气流动,以形成换热气流,该换热气流能够对冷凝器进行换热,以保证冷凝器正常运行。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轴流风叶100也可以应用于电扇中,对轴流风叶100的应用场景不作具体限定。
轴流风叶100包括内轮毂110和叶片120。叶片120固定连接于内轮毂110的周面上,内轮毂110用于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能够通过内轮毂110带动叶片120转动,叶片120用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空气流动,以形成换热气流。
值得注意的是,叶片120相对设置有迎风面121和背风面122,当叶片120沿预设方向转动时,叶片120转动产生的换热气流从迎风面121朝背风面122的方向流动。具体地,迎风面121靠近冷凝器设置,换热气流在对冷凝器进行换热后在叶片120的带动下向外流动,以实现换热功能。
本实施例中,迎风面121上开设有凹槽123,凹槽123能够有效地将叶片120进风侧流过的空气吸附在迎风面121上,以减少叶片120进风侧尾部的涡流,从而达到降低风噪的目的,并且凹槽123还能够减轻叶片120的重量,从而减轻轴流风叶100的重量,实现轴流风叶100的轻量化,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轴流风叶100的转动效率,降低轴流风叶100在转动过程中的能耗,节能环保。另外,凹槽123开设于迎风面121上,便于工作人员快速辨认出叶片120的迎风面121和背风面122,具有防呆效果。
进一步地,凹槽123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迎风面121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73至0.92,合理的凹槽123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迎风面121的面积的比值能够在保证导风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风噪,并减轻叶片120的重量,提高轻量化效果。本实施例中,凹槽123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迎风面121的面积的比值为0.89,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凹槽123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迎风面121的面积的比值可以为0.73,也可以为0.92,对凹槽123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迎风面121的面积的比值不作具体限定。
凹槽123包括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5。叶片120呈镰刀状,叶片120包括首尾相连的前缘侧壁126、内缘侧壁127、尾缘侧壁128和外缘侧壁129,其中,前缘侧壁126与尾缘侧壁128相对设置,内缘侧壁127与外缘侧壁129相对设置。叶片120转动的预设方向为从尾缘侧壁128到前缘侧壁126的方向,即在叶片120沿预设方向转动时,空气相对于叶片120从前缘侧壁126朝尾缘侧壁128的方向流动。具体地,第一凹槽124靠近内缘侧壁127或尾缘侧壁128设置,第二凹槽125沿着前缘侧壁126或外缘侧壁129延伸设置,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5均用于降低风噪,并减轻叶片120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叶片120的表面为曲面,叶片120各个位置的厚度不同,在叶片120的不同位置开设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5,以在保证叶片120强度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降噪效果,并减轻叶片120的重量。具体地,第一凹槽124位于靠近叶片120上靠近内缘侧壁127的位置,或者第一凹槽124位于靠近叶片120上靠近尾缘侧壁128的位置,第二凹槽125沿着叶片120上靠近前缘侧壁126的位置延伸设置,或者第二凹槽125沿着叶片120上靠近外缘侧壁129的位置延伸设置。
本实施例中,前缘侧壁126与内缘侧壁127的连接处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前缘侧壁126与外缘侧壁129的连接处的厚度;前缘侧壁126与外缘侧壁129的连接处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尾缘侧壁128与内缘侧壁127的连接处的厚度;尾缘侧壁128与内缘侧壁127的连接处的厚度大于尾缘侧壁128与外缘侧壁129的连接处的厚度。合理的厚度设置能够使叶片120的结构形状符合空气动力学,提高叶片120的强度,保证叶片120的导风效果。为了便于理解,将前缘侧壁126与内缘侧壁127的连接处表示为A点,将前缘侧壁126与外缘侧壁129的连接处表示为B点,将尾缘侧壁128与内缘侧壁127的连接处表示为C点,将尾缘侧壁128与外缘侧壁129的连接处表示为D点。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125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凹槽124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65至0.83,合理的第二凹槽125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凹槽124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能够提高导风效果,提高轻量化效果,并且降低风噪。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5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凹槽124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为0.8,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5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凹槽124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可以为0.65,也可以为0.83,对第二凹槽125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凹槽124在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124密布于叶片120上靠近内缘侧壁127或尾缘侧壁128的位置。第一凹槽124呈圆形,多个第一凹槽124呈点状分布,布局方式灵活,可重点针对迎风面121上涡流集中的区域设置。叶片120在第一凹槽124设置的位置厚度较大,以保证第一凹槽124的强度足够大,防止叶片120在运转的过程中发生开裂的情况。
相应地,第二减重槽凹槽12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减重槽凹槽125设置于叶片120上靠近前缘侧壁126或外缘侧壁129的位置。多个第二减重槽凹槽125之间的槽壁呈叶脉状地分布于迎风面121上,相邻两个第二凹槽125之间的槽壁形成V字形,以更好地引导迎风面121上的气流从叶片120的尖部向叶片120的尾部流动,并将气流送向下一叶片120,以对气流进行整流,降低叶片120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叶片120在第二减重槽凹槽125设置的位置厚度较小,以便于第二减重槽凹槽125的加工制造,避免在加工的过程中对叶片120造成损坏,保证叶片120强度,提高美观度。
本实施例中,单个第一凹槽124的面积小于单个第二凹槽125的面积,第一凹槽124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125的深度。具体地,第一凹槽124的深度为1.1毫米,第二凹槽125的深度为1.13毫米。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凹槽124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一凹槽124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0.17至0.39,合理的第一凹槽124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一凹槽124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能够保证叶片120的强度,并且提高降噪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4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一凹槽124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为0.3,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4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一凹槽124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可以为0.17,也可以为0.39,对第一凹槽124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一凹槽124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125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二凹槽125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0.34至0.55,合理的第二凹槽125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二凹槽125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能够保证叶片120的强度,并且提高降噪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5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二凹槽125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为0.45,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5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二凹槽125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可以为0.34,也可以为0.55,对第二凹槽125的深度与叶片120开设第二凹槽125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4的倒模角度小于第二凹槽125的倒模角度,以避免气流灌入第一凹槽124内产生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轴流风叶100,叶片120固定连接于内轮毂110的周面上,叶片120相对设置有迎风面121和背风面122,迎风面121上开设有凹槽123,凹槽123包括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5,叶片120包括首尾相连的前缘侧壁126、内缘侧壁127、尾缘侧壁128和外缘侧壁129,第一凹槽124靠近内缘侧壁127或尾缘侧壁128设置,第二凹槽125沿着前缘侧壁126或外缘侧壁129延伸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流风叶100由于采用了开设于叶片120的迎风面121上的凹槽123,所以能够降低风噪,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减轻轴流风叶100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转动效率,降低能耗。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用于调控室内气温。该空调器包括轴流风叶100、驱动电机和冷凝器。其中,轴流风叶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图未示),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连接,以共同实现对室内制冷或者制热的功能。空调外机包括轴流风叶100、冷凝器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轴流风叶100连接,以带动轴流风叶100转动,轴流风叶100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空气流动,以形成换热气流,该换热气流能够对冷凝器进行换热,以保证冷凝器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轮毂(110)和叶片(120),所述叶片(120)固定连接于所述内轮毂(110)的周面上,所述叶片(120)相对设置有迎风面(121)和背风面(122),所述迎风面(121)上开设有凹槽(123),所述凹槽(123)包括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5),所述叶片(120)包括首尾相连的前缘侧壁(126)、内缘侧壁(127)、尾缘侧壁(128)和外缘侧壁(129),所述第一凹槽(124)靠近所述内缘侧壁(127)或所述尾缘侧壁(128)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25)沿着所述前缘侧壁(126)或所述外缘侧壁(129)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25)在所述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一凹槽(124)在所述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65至0.8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侧壁(126)与所述内缘侧壁(127)的连接处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前缘侧壁(126)与所述外缘侧壁(129)的连接处的厚度;所述前缘侧壁(126)与所述外缘侧壁(129)的连接处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尾缘侧壁(128)与所述内缘侧壁(127)的连接处的厚度;所述尾缘侧壁(128)与所述内缘侧壁(127)的连接处的厚度大于所述尾缘侧壁(128)与所述外缘侧壁(129)的连接处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24)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2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凹槽(125)之间的槽壁呈叶脉状地分布于所述迎风面(1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4)的深度与所述叶片(120)开设所述第一凹槽(124)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0.17至0.3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25)的深度与所述叶片(120)开设所述第二凹槽(125)所在位置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0.34至0.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4)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125)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4)的倒模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凹槽(125)的倒模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3)在所述迎风面(121)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迎风面(121)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73至0.92。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90359.9U CN215333621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90359.9U CN215333621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33621U true CN215333621U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9594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90359.9U Active CN215333621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33621U (zh) |
-
2021
- 2021-04-15 CN CN202120790359.9U patent/CN2153336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3249763A (ja) | 軸流送風機 | |
CN105526691B (zh) | 导风组件及轴流柜机 | |
CN215333621U (zh) |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 |
CN210371327U (zh) | 叶轮、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 |
CN217682366U (zh) | 扇轮及具有该扇轮的散热风扇 | |
CN217558634U (zh) | 一种导风圈、风机及电器设备 | |
CN212985569U (zh) | 一种风机盘管 | |
CN215927903U (zh) | 一种外机风轮以及空调器 | |
JP4802694B2 (ja) | 送風機羽根車及び空気調和機 | |
CN215927906U (zh) | 一种空调外机风叶以及空调器 | |
CN215927901U (zh) | 一种轴流风轮以及空调器 | |
CN214788189U (zh) |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 |
CN221526755U (zh) | 一种导风叶片以及空调器 | |
CN215927908U (zh) |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 |
CN215927904U (zh) | 一种轴流风轮以及空调器 | |
CN215927907U (zh) | 一种导风叶片以及空调器 | |
CN215927902U (zh) | 一种外机叶轮以及空调器 | |
CN217842115U (zh) |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 |
CN215908111U (zh) | 一种导风叶轮以及空调器 | |
CN115717608A (zh) | 一种外机风轮以及空调器 | |
CN217440358U (zh) | 叶片、叶轮及通风设备 | |
CN215927909U (zh) | 一种轴流风叶以及空调器 | |
CN221257218U (zh) | 仿鸟羽造型轴流风轮及轴流风机 | |
CN218953639U (zh) | 一种风机、导流装置、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 |
CN221526757U (zh) | 一种出风叶片以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