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0043U - 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0043U
CN219390043U CN202320365874.1U CN202320365874U CN219390043U CN 219390043 U CN219390043 U CN 219390043U CN 202320365874 U CN202320365874 U CN 202320365874U CN 219390043 U CN219390043 U CN 219390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purification treatment
power line
air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58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宗航
张宝生
管志能
帅明月
周琪
毛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58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0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0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0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壳体结构用于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包括电器件和电控组件,壳体结构包括机壳,电器件和电控组件均安装在机壳上,机壳的侧板设置有走线结构,走线结构用于对电器件和电控组件之间的电源线限位,至少部分电源线沿侧板走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使得电源线可以按照预设路径,在沿着走线结构走线的同时,还沿侧板走线,简化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的内部空间,便于对空气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可以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加的多元化。因此对空调的多元化、高效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新风系统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的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一方面能够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新风管道输入室内,实现室内换气的目的。在新风系统中,涉及电器电线很多,容易发生缠绕和磨损,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使得电源线可以按照预设路径,在沿着走线结构走线的同时,还沿侧板走线,可以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壳体结构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用于空气净化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包括电器件和电控组件,所述壳体结构包括机壳,所述电器件和所述电控组件均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的侧板设置有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用于对所述电器件和所述电控组件之间的电源线限位,至少部分电源线沿侧板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结构,通过在机壳侧板设置走线结构,使得电源线可以按照预设路径,在沿着走线结构走线的同时,还沿侧板走线,简化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的内部空间,便于对空气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可以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结构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结构包括安装板、底板和挡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挡板之间以构造出容纳所述电源线的第一走线槽;和/或所述底板、所述挡板和所述侧板共同构造出容纳所述电源线的第一走线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包括板本体和翻折板,所述板本体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翻折板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翻折板与所述板本体位于所述底板的相背两侧,其中,所述板本体与所述底板、所述挡板构造出所述第一走线槽,所述翻折板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的高度小于所述挡板的高度,以使所述挡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构造出第二走线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翻折板,所述翻折板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翻折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翻折板间隔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折板与所述侧板卡接;和/或,所述翻折板与所述侧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的端板的第一电器件,所述电控组件设置于所述侧板,安装于所述第一电器件的电源线沿所述端板、所述侧板走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中隔板,所述电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隔板的第二电器件,所述走线结构的进线端临近所述端板,所述第二电器件的电源线依次沿所述中隔板、所述端板、所述侧板走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通过设置上述壳体结构,使得电源线可以按照预设路径,沿侧板走线,便于对空气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可以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器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电源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器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电源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的正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走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结构100,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
机壳1,电控组件2,侧板3,走线结构4,安装板41,翻折板411,板本体412,底板42,挡板43,第一限位件5,第二限位件6,新风入口9,回风出口10,新风风阀11,排风风阀12,蒸发器部件13,加湿膜组件14,新风风机15,排风风机16,新风送口17,回风入口18,第一走线槽19,中隔板20,端板21,混风风阀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0。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壳体结构100用于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包括电器件和电控组件2,壳体结构100包括机壳1,电器件和电控组件2均安装在机壳1上,机壳1的侧板3设置有走线结构4,走线结构4用于对电器件和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限位,以使至少部分电源线沿侧板3走线。
继续参考图1-图4所示,电器件需要将其电源线连接至电控组件2,使得电控组件2可以通过电源线向电器件下达指令,控制电器件运行或关闭,进而使得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实现不同的功能,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包括机壳1,机壳1内具有通过中隔板20相互隔开的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以及新风入口9、新风送口17、回风入口18和回风出口10,新风风道适于连通新风入口9和新风送口17,室内排风风道适于连通回风入口18和回风出口10,新风风道内设置有加湿膜组件14和蒸发器部件13,进一步地,电器件包括新风风阀11、排风风阀12和混风风阀22,新风风阀11设置在新风入口9处,排风风阀12设置在回风出口10处,混风风阀22设置在中隔板20上,用于连通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通过进一步在机壳1的侧板3设置走线结构4,可以较好地使得新风风阀11与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排风风阀12与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混风风阀22与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在沿着走线结构4走线的同时,还均可以沿着机壳1的侧板3走线,可以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机壳1内还设置有新风风机15和排风风机16,新风风机15和排风风机16均与电控组件2通过电源线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新风风机15与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排风风机16与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也即可以通过走线机构沿着机壳1的侧板3走线,这里不做限制。
由此。当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需要新风进风时,电控组件2发出指令,控制新风风阀11和新风风机15开启,室外空气由新风入口9进入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经过蒸发器部件13对空气进行换热处理后,到达加湿膜组件14,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接着由新风风机15提供驱动力,将较为湿润的空气由新风送口17送入室内,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和温度,可以理解的是,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可以根据实际指令,对空气进行升温或降温的换热处理,以达到对室内的制暖或制冷效果,当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需要排风时,电控组件2向排风风机16和排风风阀12下达指令,控制其开启,排风风机16将室内空气由回风入口18抽送至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接着经过排风风阀12由回风出口10排出,排出室内浊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循环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实现室内恒温恒湿的效果。
同时,机壳1的侧板3设置走线结构4,电源线从走线结构4穿过将电器件和电控组件2连接,限制电源线的走线路径,使其在沿着走线结构4走线的同时,还沿侧板3走线,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电器件较多,电源线较为繁杂,走线结构4对电源线的走线路径进行定位,使其按照预设路径走线,走线结构4对电源线起定位和固定作用,便于对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进行检修和保养,可以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且将电源线走线路径引导至侧板3,便于对电源线进行检修和更换,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
相较于传统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壳体结构100,传统的壳体结构100没有设置走线结构4,电器件与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较为散乱,容易发生缠绕甚至损坏,影响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正常运行甚至产生安全隐患,本申请采用的壳体结构100,使得电源线可以按照预设路径走线,简化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内部空间,便于对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进行检修和保养,可以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结构100,通过在机壳1侧板3设置走线结构4,使得电源线可以按照预设路径,在沿着走线结构4走线的同时,还沿侧板3走线,简化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内部空间,便于对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进行检修和保养,可以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走线结构4与侧板3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降低机壳1的加工难度,同时,走线结构4便于拆卸,可以方便对电源线进行检修或者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走线结构4包括安装板41、底板42和挡板43,安装板41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板41与侧板3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便于走线结构4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底板42连接于安装板41和挡板43之间以构造出容纳电源线的第一走线槽19,和/或,底板42、挡板43和侧板3共同构造出容纳电源线的第一走线槽19。
如图1和图5所示的一个具体示例,走线结构4具有第一走线槽19,电源线位于第一走线槽19内,便于容纳多束电源线,使得电器件的电源线可以同时通过第一走线槽19连接至电控组件2,有效的简化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内部空间,便于对电源线统一管理,且第一走线槽19的凹槽结构可以较好地固定电源线,限制其位置移动,使得电源线不会随意散开而导致线路缠绕甚至磨损,同时,凹槽结构可以提升走线结构4的结构强度,即使第一走线槽19受到震动或碰撞,也可以较好地保持结构的完整性,进而保护第一走线槽19内电源线的结构完整性,降低电源线因损坏导致的短路或起火的风险,从而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走线结构4包括安装板41、底板42和挡板43,安装板41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板41与侧板3可拆卸连接,底板42连接于安装板41和挡板43之间以构造出容纳电源线的第一走线槽19,具体地,走线结构4通过安装孔与侧板3可拆卸连接,较好地提升走线结构4与侧板3连接的稳定性,使得第一走线槽19即使受到震动或碰撞,也不会轻易脱落,可以较好地保护第一走线槽19内电源线的结构完整性,同时,安装孔与侧板3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对走线结构4进行拆卸和安装,以对电源线进行检修和维护,较好地提升对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检修和维护的便捷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41包括板本体412和翻折板411,板本体412连接于底板42的一侧,翻折板411连接于底板42,翻折板411与板本体412位于底板42的相背两侧,其中,板本体412与底板42、挡板43构造出第一走线槽19,翻折板411与侧板3可拆卸连接。参考图5所示,翻折板411与板本体412共面,可以便于安装孔与侧板3之间的拆卸和安装,以实现走线结构4与侧板3之间的连接和拆卸。
可选地,板本体412的高度小于挡板43的高度,以使挡板43与侧板3之间构造出第二走线槽,由此,可以使得走线结构4可以对更多的电源线进行位置的限制,且由安装板41、底板42和挡板43所构造出的走线结构4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拆装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41包括连接于底板42的翻折板411,翻折板411与侧板3可拆卸连接,翻折板411设置有多个,多个翻折板411间隔开设置,使得走线结构4被安装至侧板3时,安装板41和翻折板411对走线结构4的支撑力分布均匀,降低走线结构4受到较大压力时,部分安装板41位置受力不均而弯折的风险,较好地提升走线结构4的结构强度,降低挡板43脱离侧板3而电源线散落出走线结构4,进而导致电源线缠绕甚至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
在一个示例中,翻折板411与侧板3卡接,由此,可以使得翻折板411与侧板3之间的拆装较为简单,且拆装效率高。在另一个示例中,翻折板411与侧板3通过紧固件连接,由此,可以使得翻折板411与侧板3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还有的示例中,翻折板411与侧板3卡接的同时,还通过紧固件连接,由此,通过卡接的配合方式使得翻折板411与侧板3快速配合定位,然后有利于紧固件的装配,并且装配后牢固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器件包括设置于机壳1端板21的第一电器件,电控组件2设置于侧板3,以使安装于第一电器件的电源线沿端板21、侧板3走线。进一步地,机壳1内设置有中隔板20,电器件还包括设置于中隔板20的第二电器件,走线结构4的进线端临近端板21,以使第二电器件的电源线依次沿中隔板20、端板21、侧板3走线。
参考图1-图4所示的一个具体示例,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包括机壳1,机壳1内具有通过中隔板20相互隔开的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以及新风入口9、新风送口17、回风入口18和回风出口10,新风风道适于连通新风入口9和新风送口17,室内排风风道适于连通回风入口18和回风出口10,新风风道内设置有加湿膜组件14和蒸发器部件13,进一步地,电器件包括新风风阀11、排风风阀12和混风风阀22,新风风阀11设置在新风入口9处,排风风阀12设置在回风出口10处,混风风阀22设置在中隔板20上,用于连通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通过进一步在机壳1的侧板3设置走线结构4,可以较好地使得新风风阀11与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排风风阀12与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混风风阀22与电控组件2之间的电源线均可以沿着机壳1的侧板3走线,可以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壳体结构100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通过设置上述壳体结构100,使得电源线可以按照预设路径,沿侧板3走线,便于对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进行检修和保养,且对电源线进行较好地保护,较好地降低电源线相互缠绕甚至导致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器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结构沿电源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限位结构间隔设置,通过多点定位的方式限制电源线的走线路径,在多个位置定位电源线,便于限制电源线的走线路径,使其按照预设的路径走线,同时节约限位结构的材料成本,节省限位结构对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空间占用,多个限位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排布位置,以对电源线进行有效的限位,限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较好地提升对电源线的限制作用,降低电源线缠绕甚至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结构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可根据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电器件的位置和电源线的规格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参考图2-图4所示,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6,电源线位于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6之间,第一限位件5与第二限位件6沿电源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分别限制电源线的一个点位,第一限位件5与第二限位件6配合可以限制两者之间的电源线的走线路径,设置多组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6,可以较好地对电源线进行定位和位置限制,以此使其按照预设路径延伸,降低电源线缠绕甚至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6均包括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第一限位片连接在第二限位片与电器件之间,以使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和电器件之间构造出容纳电源线的限位槽,其中,第一限位件5的限位槽的开口和第二限位件6的限位槽的开口相对,限位槽具有容纳空间,使得电源线可以顺畅通过限位槽,并对电源线进行位置限制,使其较为稳定的设置在限位槽内,另外,第一限位件5的限位槽的开口和第二限位件6的限位槽的开口相对,且第一限位件5的第一限位片靠近开口的一端和第二限位件6的第一限位片远离开口的一端处于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说,即使第一限位件5或第二限位件6中的电源线有滑出开口的趋势,相邻的第一限位件5或第二限位件6也可以同时将电源线容纳进自身限位槽中,阻止电源线滑出限位结构,具体地,第一限位件5中的电源线从开口滑出,连带着相邻第二限位件6中的电源线往相同方向移动,且第一限位件5的开口与第二限位件6的开口相对设置,电源线被第二限位件6的第一限位片阻挡,以此阻止第一限位件5与第二限位件6之间的电源线散落,较好地对电源线进行定位和位置限制,从而使其按照预设路径延伸,降低电源线缠绕甚至损坏的风险,较好地提升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安全性,且结构简单,便于人工将电源线从限位结构的开口中取出或安装至限位结构中,较好地提升电源线的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第一限位件5和第二限位件6的第一限位片远离各自开口的一端,可以沿垂直电源线走线方向继续相互靠近,可根据电源线粗细程度等实际情况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壳体结构,用于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包括电器件和电控组件,所述壳体结构包括机壳,所述电器件和所述电控组件均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的侧板设置有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用于对所述电器件和所述电控组件之间的电源线限位,至少部分所述电源线沿所述侧板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结构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结构包括安装板、底板和挡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挡板之间以构造出容纳所述电源线的第一走线槽;和/或
所述底板、所述挡板和所述侧板共同构造出容纳所述电源线的第一走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板本体和翻折板,所述板本体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翻折板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翻折板与所述板本体位于所述底板的相背两侧,其中,所述板本体与所述底板、所述挡板构造出所述第一走线槽,所述翻折板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的高度小于所述挡板的高度,以使所述挡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构造出第二走线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翻折板,所述翻折板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翻折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翻折板间隔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板与所述侧板卡接;和/或,所述翻折板与所述侧板通过紧固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的端板的第一电器件,所述电控组件设置于所述侧板,安装于所述第一电器件的电源线沿所述端板、所述侧板走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中隔板,所述电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隔板的第二电器件,所述走线结构的进线端临近所述端板,所述第二电器件的电源线依次沿所述中隔板、所述端板、所述侧板走线。
11.一种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电源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CN202320365874.1U 2023-02-28 2023-02-28 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Active CN219390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5874.1U CN219390043U (zh) 2023-02-28 2023-02-28 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5874.1U CN219390043U (zh) 2023-02-28 2023-02-28 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0043U true CN219390043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3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5874.1U Active CN219390043U (zh) 2023-02-28 2023-02-28 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00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13527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O2001016532A1 (fr) Climatiseur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974182B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9390043U (zh) 壳体结构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KR20050111158A (ko) 환기시스템
JP3315317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2055435B1 (ko) 에어컨 송풍 방법
EP2551607B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KR20020025991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9798597B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09119524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0197563U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19389989U (zh) 阀座、阀门总成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221098835U (zh) 调湿装置及包括该调湿装置的调湿系统
CN213480400U (zh) 空调器
CN219083264U (zh) 风管机
CN215909231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389987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9913284U (zh) 调湿机
CN212390488U (zh) 空调器
CN216620206U (zh) 空调结构板及立式空调器
CN217303007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KR200211988Y1 (ko) 천장형 항온 항습기
CN216868727U (zh) 低风阻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