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8727U - 低风阻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低风阻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8727U
CN216868727U CN202220314429.8U CN202220314429U CN216868727U CN 216868727 U CN216868727 U CN 216868727U CN 202220314429 U CN202220314429 U CN 202220314429U CN 216868727 U CN216868727 U CN 216868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shell
duct
filter screen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44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革
李胜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Eairp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Eairp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Eairp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Eairp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44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8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8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8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风阻新风机,其包括:外壳;全热交换芯,其设置在外壳内且与外壳在水平方向上呈一定角度设置,并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新风道、排风道、送风道和回风道;所述排风道和送风道内均设有抽风机;所述新风道内的新风滤网贴近全热交换芯的新风入口设置,所述回风道内的回风滤网贴近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设置;薄型电控盒,其设置在所述回风道内并贴近所述外壳的底部,且具有朝下开放的开口;所述薄型电控盒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竖直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本实用新型的低风阻新风机通过合理设置回风滤网、新风滤网的位置,并且采用薄型电控盒增大回风道的流通面积,减少气流的偏流、阻力,降低新风机的能耗。

Description

低风阻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风阻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过滤空气污染的热交换设备,能够把室内的浑浊空气排放到室外,并且把室外的空气经过过滤、杀菌、调节温度后输送回室内,使得室内的空气始终保持清新干净。
具有全热交换芯的新风机包括流经全热交换芯的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室外的空气经过新风通道和全热交换芯流入室内,室内的浑浊空气经过回风通道和全热交换芯流出室外。在这个过程中,气流要经过滤网、全热交换芯等多个部件,途中还可能经过电控盒等部件而导致流速降低,热交换效果和新风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风阻新风机,其能够解决目前新风机风阻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低风阻新风机,其包括:
外壳;
全热交换芯,其设置在外壳内且与外壳在水平方向上呈一定角度设置,并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新风道、排风道、送风道和回风道;所述排风道和送风道内均设有抽风机;所述新风道内的新风滤网贴近全热交换芯的新风入口设置,所述回风道内的回风滤网贴近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设置;
薄型电控盒,其设置在所述回风道内并贴近所述外壳的底部,且具有朝下开放的开口;所述薄型电控盒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竖直方向上的截面面积。
其中,将所述新风滤网贴近全热交换芯的新风入口设置、将回风滤网贴近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设置,能够使新风机外的风经过新风滤网或回风滤网后直接进入全热交换芯,避免空气在新风滤网或回风滤网与全热交换芯之间停留而损失动能。并且相比于采用吹风机将空气从室外吹向室内,采用抽风机将室外的空气抽至室内的方式能够提高全热交换芯的交换效率。
而采用薄型电控盒,不仅能够降低电控盒在全热交换芯的投影面积,增大回风道的流通面积,电子元件的平铺式排列还能便于维修。另外,将薄型电控盒设置在回风道,进一步减少新风道的风阻。
新风道、回风道相邻设置,因此在新风道、回风道内设置新风滤网、回风滤网、电控盒,能够使后续在外壳上设置的检修口较为集中,方便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低风阻新风机通过合理设置回风滤网、新风滤网的位置,并且采用薄型电控盒增大回风道的流通面积,减少气流的偏流、阻力,降低新风机的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滤网平行于所述全热交换芯的新风入口设置。气流经过新风滤网后的流动方向与进入全热交换芯的新风入口相同,避免气流发生偏流,减少空气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滤网平行于所述全热交换芯的新风入口设置。气流经过回风滤网后的流动方向与进入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相同,避免气流发生偏流,减少空气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薄型电控盒局部向上凸出,形成一局部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高度较高的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的高度与容纳腔底部与外壳之间的距离相适配。若薄型电控盒的高度根据最高的电子元件设计,则会增加薄型电控盒在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的投影面积,因此在薄型电控盒上设置所述容纳腔,局部加深薄型电控盒的深度以容纳高度较高的电子元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回风入口的通风面积,减少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薄型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由此,薄型电控盒在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的投影面积将由电子元件的宽度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薄型电控盒对气流的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薄型电控盒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过线孔,第一过线孔与所述外壳上的第二过线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能够使从薄型电控盒穿出的线缆从低风阻新风机的侧面穿出,减少线缆的弯曲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第一维修口,第一维修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维修板;
所述薄型电控盒与回风滤网通过所述第一维修口外露于所述外壳。
由于薄型电控盒具有朝下开放的开口,通过第一维修口能够便捷地进行检修或更换回风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第二维修口,第二维修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维修板;
所述新风滤网通过所述第二维修口外露于所述外壳。通过第二维修口可以便捷地更换新风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维修板的一侧与所述外壳铰接,相对的另一侧具有一薄片部;所述薄片部用于被连接在外壳上的紧固件夹紧。由于新风滤网的洁净程度直接影响新风效果,相对来说新风滤网的更换频率较高,因此第二维修板做成上述结构有利于用户快速更换新风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低风阻新风机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外壳旋接;所述紧固件的端部具有一钩部,所述钩部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至第二维修板的薄片部下方以限制第二维修板向下翻转。采用上述紧固件无需使用任何辅助工具即可打开第二维修板进行新风滤网更换,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日常使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图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低风阻新风机的仰视角度结构示意图(隐藏部分外壳);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低风阻新风机的仰视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低风阻新风机的仰视角度结构示意图(隐藏第一维修板和第二维修板);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全热交换芯,3、抽风机,4、新风滤网,5、回风滤网,6、薄型电控盒,7、电子元件,8、第一维修板,9、第二维修板,10、紧固件,101、钩部,11、新风道,12、排风道,13、送风道,14、回风道,15、第一维修口,16、第二维修口,17、第二过线孔,61、容纳腔,62、第一过线孔,91、薄片部,101、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低风阻新风机,其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全热交换芯2、抽风机3、新风滤网4、回风滤网5和薄型电控盒6;
所述全热交换芯2与外壳1在水平方向上呈一定角度设置,并将所述外壳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新风道11、排风道12、送风道13和回风道14;所述排风道12和送风道13内均设有所述抽风机3;所述新风道11内的新风滤网4贴近全热交换芯2的新风入口设置,所述回风道14内的回风滤网5贴近全热交换芯2的回风入口设置;
所述薄型电控盒6贴近所述外壳1的底部,且具有朝下开放的开口;所述薄型电控盒6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竖直方向上的截面面积。
室外的空气被送风道13内的抽风机3抽吸经过新风道11、新风滤网4、全热交换芯2、送风道13进入室内;室内的空气被排风道12内的抽风机3抽吸经过回风道14、回风滤网5、外内热交换芯、排风道12排出室外。从图1中可以看出,新风道11内空间较大、无凸出的零件阻挡气流,回风道14内也仅有薄型电控盒6阻挡小部分流通面积,本实用新型的低风阻新风机整体的风道风阻小、全热交换芯2交换效率高。
所述新风滤网4平行于所述全热交换芯2的新风入口设置。所述回风滤网5平行于所述全热交换芯2的回风入口设置。具体地,所述全热交换芯2整体呈正方体,其新风入口和回风入口均垂直于外壳1的底部,空气进入外壳1后,无需偏转、拐弯即可直接经过新风滤网4或回风滤网5进入全热交换芯2。
如图3所示,所述薄型电控盒6局部向上凸出,形成一局部容纳腔61,所述容纳腔61用于容纳高度较高的电子元件7,该电子元件7的高度与容纳腔61底部与外壳1之间的距离相适配。
所述薄型电控盒6内的电子元件7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全热交换芯2的回风入口。如图3所示,Y方向为电子元件7的长度方向。
所述薄型电控盒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过线孔62,第一过线孔62与所述外壳1上的第二过线孔17正对。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低风阻新风机被安装于天花板上方,如果线缆从低风阻新风机的底部穿出,线缆穿出低风阻新风机后需要折弯后沿水平方向放置,这样要在低风阻新风机和天花板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但为了保留足够的层高,天花与低风阻新风机之间的空间极小,容易压紧从低风阻新风机下方伸出的线缆,使线缆容易损坏。因此,设置所述第一过线孔62和第二过线孔17,能够使从薄型电控盒穿出的线缆从低风阻新风机的侧面穿出,减少线缆的弯曲次数,布线更加合理。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线孔应根据线缆的需要连接外部线缆的电子元件的具体位置布置,避免线缆的大角度弯折和不同线缆之间的交叉布置。
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第一维修口15,第一维修口15处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维修板8;
所述薄型电控盒6与回风滤网5通过所述第一维修口15外露于所述外壳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维修口15由两个互相独立的开口组成,分别对应回风滤网5和薄型电控盒6。此外,所述第一维修口15还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开口,回风滤网5和薄型电控盒6均在该单独的开口内。
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第二维修口16,第二维修口16处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维修板9;
所述新风滤网4通过所述第二维修口16外露于所述外壳1。单独设置第二维修口16,是由于新风滤网4的更换频率更高,而回风滤网5和薄型电控盒6的更换、检修频率更低,采用单独的、面积小的检修口能够避免外壳1的强度降低。
所述第二维修板9的一侧与所述外壳1铰接,相对的另一侧具有一薄片部91;所述薄片部91用于被连接在外壳1上的紧固件10夹紧。
所述低风阻新风机还包括紧固件10,所述紧固件10与所述外壳1旋接;所述紧固件10的端部具有一钩部101,所述钩部101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至第二维修板9的薄片部91下方以限制第二维修板9向下翻转。具体地,所述紧固件10可以与所述外壳1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包括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电子元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全热交换芯,其设置在外壳内且与外壳在水平方向上呈一定角度设置,并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新风道、排风道、送风道和回风道;所述排风道和送风道内均设有抽风机;所述新风道内的新风滤网贴近全热交换芯的新风入口设置,所述回风道内的回风滤网贴近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设置;
薄型电控盒,其设置在所述回风道内并贴近所述外壳的底部,且具有朝下开放的开口;所述薄型电控盒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竖直方向上的截面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滤网平行于所述全热交换芯的新风入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滤网平行于所述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型电控盒局部向上凸出,形成一局部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高度较高的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的高度与容纳腔底部与外壳之间的距离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型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全热交换芯的回风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型电控盒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过线孔,第一过线孔与所述外壳上的第二过线孔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第一维修口,第一维修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维修板;所述薄型电控盒与回风滤网通过所述第一维修口外露于所述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第二维修口,第二维修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维修板;所述新风滤网通过所述第二维修口外露于所述外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维修板的一侧与所述外壳铰接,相对的另一侧具有一薄片部;所述薄片部用于被连接在外壳上的紧固件夹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风阻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风阻新风机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外壳旋接;所述紧固件的端部具有一钩部,所述钩部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至第二维修板的薄片部下方以限制第二维修板向下翻转。
CN202220314429.8U 2022-02-16 2022-02-16 低风阻新风机 Active CN216868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4429.8U CN216868727U (zh) 2022-02-16 2022-02-16 低风阻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4429.8U CN216868727U (zh) 2022-02-16 2022-02-16 低风阻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8727U true CN216868727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4429.8U Active CN216868727U (zh) 2022-02-16 2022-02-16 低风阻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8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3060B1 (en) Neck-hanging fan
WO2020221100A1 (zh) 一种加湿器
CN105091087A (zh) 具有两个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
CN20385757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6868727U (zh) 低风阻新风机
CN211233118U (zh)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CN209541118U (zh) 出风组件、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203857569U (zh) 具有两个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
CN216346707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769403U (zh) 一种冷却型风机
CN201163856Y (zh) 电子装置的散热风道结构
CN210895282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0392813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639137U (zh) 风管机
CN208794657U (zh) 电器盒布局结构、壁挂机及空调组件
CN209042648U (zh) 一种带有杀菌消毒功能的移动式空调扇
CN205847311U (zh) 交换机
CN21371327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868408U (zh) 用于风管机的出风结构和风管机
CN219656244U (zh) 热交换装置
CN111561742A (zh) 用于空调的加湿装置及空调
CN217955416U (zh) 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
CN210165533U (zh) 空调风口结构及包含其的空调
CN211019788U (zh) 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
CN21735717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