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33118U -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33118U
CN211233118U CN201922136507.0U CN201922136507U CN211233118U CN 211233118 U CN211233118 U CN 211233118U CN 201922136507 U CN201922136507 U CN 201922136507U CN 211233118 U CN211233118 U CN 211233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electric control
air
heat dissipation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365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奇杰
邱名友
敖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anghong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365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33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33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33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涉及空调领域,解决现有电控盒存在散热“死区”,以及风机腔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三条散热路径,分别为贯穿式散热风道、盒顶风道和连接件风道。三条散热路径均利用风机腔的负压,形成强制对流,对电控盒和压缩机腔进行散热,室外机侧板的进气孔用于从外界补充新的冷空气。贯穿式散热风道的路径为外界‑室外机侧板‑印制板‑电控盒底部‑中隔板‑风机腔,解决散热“死区”的问题。电控盒的顶部形成盒顶风道,将电控盒内的热空气直接抽出。散热连接件形成连接件风道,将压缩机腔上部包括电控盒内的热空气抽出。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是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室外机电器盒内的电器元件发热量大。一直以来,这些热量的散播主要依靠安装于印制板背部的散热器进行。随着室外机的小型化发展,压缩机腔被不断压缩;为了合理利用空间,电控盒的安装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安置在压缩机腔顶部改成了竖直贴壁安置在中隔板上部,面向压缩机腔。这样,压缩机本体散热会对电控盒内电器元件的散热造成不利影响,散热条件变得愈加恶劣。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已有专利文献公开了在电控盒上设置散热风道结构,利用风机腔的负压作用,将电控盒内的热空气引流至风机腔并排出室外机,从而实现电控盒电器元件的降温。但是,但对于贴近印制板表面的高发热电阻元件等小型电子器件,由于其位置分散,其产生的热量并不容易排出,容易因为印制板底部散热不充分而导致热量阻滞,局部高温,从而影响整体电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解决现有电控盒存在散热“死区”,以及风机腔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电控盒、中隔板、电机支架和室外机侧板,室外机侧板设置进气孔,进气孔将外界和压缩机腔连通;电控盒的背部为中隔板,电控盒内安装印制板,印制板四边与电控盒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底面与电控盒底面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上设置通风孔,电控盒的背面设置开孔,中隔板在与电控盒背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散热孔,散热孔与风机腔连通,电控盒和风机腔之间形成外界-室外机侧板-印制板-电控盒底部-中隔板-风机腔的贯穿式散热风道;
电控盒的顶部设置第一通风体,第一通风体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在第一通风体内部连通并形成盒顶风道,第一进风口与电控盒的内腔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电控盒背部的风机腔连通;
电机支架顶部和中隔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散热连接件,散热连接件靠近中隔板处设置第二通风体,第二通风体设置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在第二通风体内部连通并形成连接件风道,第二进风口与压缩机腔上部连通,第二出风口与风机腔连通。
进一步的是:进气孔布置于室外机侧板的中下部,室外机侧板外侧的进气孔的开口竖直向下。
具体的:印制板上的通风孔为多个,通风孔布置于贴壁布置的元器件处,以及高低元器件之间。
具体的:电控盒上的开孔与中隔板上的散热孔错位布置,电控盒上的开孔和印制板上的通风孔错位布置。
进一步的是:第一通风体和电控盒为一整体,盒顶风道在第一通风体内呈弯折状。
具体的:盒顶风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盒顶风道与第一进风口相连的一段为水平段,盒顶风道与第一出风口相连的一段为竖直段,盒顶风道在经过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竖向剖面上呈倒L形。
具体的:第一进风口为并列排布的多个进风孔,第一出风口设置格栅。
进一步的是:第二通风体和散热连接件为一整体,连接件风道在第二通风体内呈弯折状。
具体的:连接件风道的第二进风口水平布置,第二出风口竖直向下布置,第二通风体呈倒L形。
具体的:第二通风体的第二出风口设置格栅,第二通风体的第二进风口设置隔板,隔板将第二进风口分为上下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风机腔在空调室外机运行时形成负压,贯穿式散热风道受压差的作用,印制板底部区域的热空气顺着印制板、电控盒底部、中隔板的散热孔,层层排出,进入风机腔,最终排出室外机;电控盒内的热空气排出后,通过室外机侧板进气孔补充冷空气。同时,因为印制板与电控盒之间设置间隙,热空气可以顺着印制板四周的间隙进入电控盒底部的开孔,进而通过中隔板的散热孔排入风机腔,并排出室外机。印制板上设置通风孔,通风孔可覆盖印制板发热元器件,解决散热“死区”的问题。电控盒的顶部形成盒顶风道,将电控盒内的热空气直接抽出。第一通风体设置于电控盒的顶部,第一通风体可形成电控盒的顶边,故设置盒顶风道的限制小,可以将盒顶风道的宽度设置得更大,提高散热效果。散热连接件形成连接件风道,将压缩机腔上部包括电控盒内的热空气抽出。
贯穿式散热风道、盒顶风道和连接件风道均利用风机腔的负压形成强制对流进行散热,改善了空调室外机电控盒电器元件的散热环境,减小了高温对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影响,提高散热效率,利于维持电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印制板上的通风孔和中隔板上的散热孔分别与电控盒上的开孔错位布置,避免散热气流直接贯穿,优化了贯穿式散热风道的布置,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盒顶风道在第一通风体内呈弯折状,利于实现第一出风口的竖直向下布置,从而避免盒顶风道腔内的雨水、灰尘等杂质从第一出风口进入电控盒。第一出风口设置格栅,可减小第一出风口气流紊流,降低噪音,阻挡雨水、灰尘等杂质从第一出风口进入盒顶风道。
连接件风道在第二通风体内呈弯折状,利于实现第二出风口的竖直向下布置,避免雨水、灰尘等杂质掉入。第二通风体的第二出风口设置格栅,可减小第二出风口气流紊流,降低噪音,阻挡雨水、灰尘等杂质从第二出风口进入连接件风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盒前侧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电控盒的第一出风口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贯穿式散热风道的局部爆炸图。
图6是图5中电控盒和印制板顶部的第一进风口的结构图。
图7是图5中印制板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隔板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盒的整体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外机侧板的结构图。
图11是图1中散热连接件的第二出风口的结构图。
图12是图1中散热连接件的第二进风口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电控盒1、开孔11、第一通风体12、第一进风口13、第一出风口14、散热器15、中隔板2、散热孔21、电机支架3、室外机侧板4、进气孔41、印制板5、通风孔51、散热连接件6、第二通风体61、第二进风口62、第二出风口63、走线卡槽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电控盒1、中隔板2、电机支架3和室外机侧板4。室外机侧板4设置进气孔41,进气孔41将外界和压缩机腔连通。如图10所示,进气孔41布置于室外机侧板4的中下部,进气孔41呈长条状,并且在室外机侧板4外侧,进气孔41的开口竖直向下,这样可避免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进气孔41进入压缩机腔。
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三条散热路径,分别为贯穿式散热风道、盒顶风道和连接件风道。三条散热路径均利用风机腔的负压,形成强制对流,对电控盒和压缩机腔进行散热。室外机侧板4的进气孔41用于从外界补充新的冷空气。
贯穿式散热风道,参考图3、图5、图7、图8和图9,电控盒1的背部为中隔板2,电控盒1内安装印制板5,印制板5四边与电控盒1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5底面与电控盒1底面之间设置间隙,这些间隙保证电控盒1和印制板5之间的气体可以流动。印制板5上设置通风孔51,如图7所示。通风孔51位于贴壁布置的元器件附件,尤其是布置于周围存在较多“高个”元器件包围的“矮个”高发热元器件附近。其中,“高个”和“矮个”指的是元器件的高度。通风孔51的形状和数量不限,具体根据印制板5上元器件的布置情况确定。通风孔51一般为多个,通风孔51的直径≤15mm。
电控盒1的背面设置开孔11,参考图3、图5和图9。开孔11的形状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例如开孔11呈矩形。为增加通风效果,开孔11可适当地做大。电控盒1背面的开孔11的形状、数量、分布方式根据空间和结构余量具体调整。电控盒1的背部设置散热器15,散热器15用于对电控盒1进行辅助散热。电控盒1的开孔11的位置与印制板5上的通风孔51最好不一一对应。
中隔板2在与电控盒1背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散热孔21,散热孔21与风机腔连通。电控盒1和风机腔之间形成外界-室外机侧板4-印制板5-电控盒1底部-中隔板2-风机腔的贯穿式散热风道。散热孔21的个数、孔口宽度、开孔排布方式不限,根据空间和结构余量具体调整。散热孔21最好与电控盒1上的开孔11错位布置,散热孔21的孔口高度最好不超过6mm。散热孔21的出气端的孔口可以有三种种方式:第一、开口方向朝向换热器端的对侧;第二、开口方向竖直向下;第三、同时存在前两种开口朝向,如图4所示。散热孔21采用上述尺寸及结构,能有效避免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散热风道进入电控盒1。
前述贯穿式散热风道解决的是电控盒存在散热“死区”的问题。为增强电控盒1的散热能力,电控盒1的顶部还设置盒顶风道。
盒顶风道,参考图3~6和图9,电控盒1的顶部设置第一通风体12,第一通风体12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口13和第一出风口14,第一进风口13和第一出风口14在第一通风体12内部连通并形成盒顶风道。其中,第一进风口13与电控盒1的内腔连通,第一出风口14与电控盒1背部的风机腔连通。第一通风体12可为独立的零部件,直接连接于电控盒1的顶部;或者第一通风体12和电控盒1为一整体,第一通风体12即为电控盒1的顶边,如图9所示。第一通风体12内的盒顶风道最好弯折设置,避免飞溅的水珠可能直接从第一出风口14穿出盒顶风道而进入电控盒1。例如,盒顶风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盒顶风道与第一进风口13相连的一段为水平段,盒顶风道与第一出风口14相连的一段为竖直段,盒顶风道在经过电控盒1第一进风口13和第一出风口14的纵剖面上呈倒L形。
第一通风体12的第一进风口13为并列排布的多个进风孔,如图6所示。第一进风口13呈长条状,进风孔之间的连接筋,可保证第一通风体12在第一进风口13处的强度。电控盒1内放置印制板5,第一进风口13的底面与印制板5板身持平,这样利于印制板上电气元件产生的热量快速进入第一进风口13,如图6所示。
第一出风口14处设置格栅,格栅用于减小气流紊流,降低噪音风险,并阻挡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盒顶风道。格栅可为条状,或者格栅为第一出风口14处设置的横筋和竖筋,横筋和竖筋相互垂直或斜交形成多个行列布置的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出风孔,如图4所示。
连接件风道,参考图1、图2、图11和图12,散热连接件6总体呈平板状,散热连接件6的两端分别为电机支架连接端和中隔板连接端,其中电机支架连接端与电机支架3顶部相连,中隔板连接端与中隔板2的顶部相连。散热连接件6为可设置为镂空结构,以节约用材。散热连接件6的电机支架连接端和中隔板连接端之间设置走线卡槽64,走线卡槽64用于布置电线。
散热连接件6靠近中隔板连接端处设置第二通风体61,第二通风体61的不同侧面分别设置第二进风口62和第二出风口63,第二进风口62和第二出风口63在第二通风体61内部连通并形成连接件风道,第二进风口62设置于第二通风体61与中隔板连接端同方向的侧面。第二通风体61与散热连接件6相互连接,但最好为一整体。第二通风体61的连接件风道用于将压缩机腔内热空气抽入风机腔,故第二进风口62设置于第二通风体61与中隔板连接端同方向的侧面,保证散热连接件6安装后第二进风口62与风机腔连通;第二出风口63设置于第二通风体61与第二进风口62不同的侧面,第二出风口63的设置以安装后能与风机腔连通为准。第二通风体61的第二进风口62与压缩机腔上部连通,第二通风体61的第二出风口63与风机腔连通。第二进风口62位于中隔板2上部,即位于电控盒1旁,位于压缩机腔上部靠前侧。空调室外机运行,风机腔内产生负压,利用风机腔的负压作用,通过连接件风道形成强制对流,室外机侧板4的进气孔41可补充新的冷空,将压缩机腔上部包括电控盒1内的高温空气抽出,引流至风机腔并排出室外机。
第二通风体61内的连接件风道最好弯折设置,避免飞溅的水珠可能直接从第二出风口63穿出连接件风道而进入压缩机腔。参考图11和图12,在垂直于散热连接件6所在平面并且平行于电机支架连接端和中隔板连接端连线的截面上,第二通风体61呈倒L形。散热连接件6所在平面在空调器室外机顶部水平放置,连接件风道的第二进风口62水平布置,第二出风口63竖直向下布置。第二出风口63呈长条状,第二出风口63的长度方向与散热连接件6所在平面相互平行。第二出风口63处设置格栅,格栅用于减小气流紊流,降低噪音风险,并阻挡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连接件风道,并可保证第二出风口63处的材料强度。格栅可呈条状,如图11所示;或者,格栅为第二出风口63处设置的横筋和竖筋,横筋和竖筋相互垂直或斜交形成多个行列布置的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出风孔。第二通风体61的第二进风口62呈长条状,第二进风口62的长度方向与散热连接件6所在平面相互平行。第二进风口62处设置隔板,隔板将第二进风口62分为上下两层,如图12所示。第二通风体61的第二进风口62下侧设置定位槽,定位槽可为卡槽或者定位面,用于与中隔板2贴合定位,确保中隔板2的安装位置。例如,如图12所示,第二进风口62由上下并列排布的数个通孔组成,上顶面高于下底面,下底面略高于中隔板2的竖直平面,下底面的下方有竖向平面与中隔板2贴合,以固定和定位中隔板2的位置。

Claims (10)

1.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电控盒(1)、中隔板(2)、电机支架(3)和室外机侧板(4),其特征在于:室外机侧板(4)设置进气孔(41),进气孔(41)将外界和压缩机腔连通;电控盒(1)的背部为中隔板(2),电控盒(1)内安装印制板(5),印制板(5)四边与电控盒(1)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5)底面与电控盒(1)底面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5)上设置通风孔(51),电控盒(1)的背面设置开孔(11),中隔板(2)在与电控盒(1)背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散热孔(21),散热孔(21)与风机腔连通,电控盒(1)和风机腔之间形成外界-室外机侧板(4)-印制板(5)-电控盒(1)底部-中隔板(2)-风机腔的贯穿式散热风道;
电控盒(1)的顶部设置第一通风体(12),第一通风体(12)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口(13)和第一出风口(14),第一进风口(13)和第一出风口(14)在第一通风体(12)内部连通并形成盒顶风道,第一进风口(13)与电控盒(1)的内腔连通,第一出风口(14)与电控盒(1)背部的风机腔连通;
电机支架(3)顶部和中隔板(2)的顶部之间设置散热连接件(6),散热连接件(6)靠近中隔板(2)处设置第二通风体(61),第二通风体(61)设置第二进风口(62)和第二出风口(63),第二进风口(62)和第二出风口(63)在第二通风体(61)内部连通并形成连接件风道,第二进风口(62)与压缩机腔上部连通,第二出风口(63)与风机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气孔(41)布置于室外机侧板(4)的中下部,室外机侧板(4)外侧的进气孔(41)的开口竖直向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印制板(5)上的通风孔(51)为多个,通风孔(51)布置于贴壁布置的元器件处,以及高低元器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控盒(1)上的开孔(11)与中隔板(2)上的散热孔(21)错位布置,电控盒(1)上的开孔(11)和印制板(5)上的通风孔(51)错位布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风体(12)和电控盒(1)为一整体,盒顶风道在第一通风体(12)内呈弯折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盒顶风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盒顶风道与第一进风口(13)相连的一段为水平段,盒顶风道与第一出风口(14)相连的一段为竖直段,盒顶风道在经过第一进风口(13)和第一出风口(14)的竖向剖面上呈倒L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进风口(13)为并列排布的多个进风孔,第一出风口(14)设置格栅。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通风体(61)和散热连接件(6)为一整体,连接件风道在第二通风体(61)内呈弯折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风道的第二进风口(62)水平布置,第二出风口(63)竖直向下布置,第二通风体(61)呈倒L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通风体(61)的第二出风口(63)设置格栅,第二通风体(61)的第二进风口(62)设置隔板,隔板将第二进风口(62)分为上下两层。
CN201922136507.0U 2019-12-03 2019-12-03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Active CN211233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6507.0U CN211233118U (zh) 2019-12-03 2019-12-03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6507.0U CN211233118U (zh) 2019-12-03 2019-12-03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33118U true CN211233118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6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36507.0U Active CN211233118U (zh) 2019-12-03 2019-12-03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331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2251A (zh) * 2020-11-18 2021-03-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CN117685684A (zh) * 2024-02-02 2024-03-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暖通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2251A (zh) * 2020-11-18 2021-03-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CN117685684A (zh) * 2024-02-02 2024-03-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暖通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67929A1 (ja) 電子機器の放熱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11233118U (zh)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CN207340352U (zh) 一种空调电控盒
CN104848437A (zh) 变频空调电器盒及变频空调外机
CN202561920U (zh)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具有该电器盒的空调室外机
CN202630256U (zh) 模块支架、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0314793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3423816A (zh)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具有该电器盒的空调室外机
KR20130053470A (ko) 콘트롤러 일체형 통풍모듈
CN21014165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7876206U (zh) 除湿机
CN211233121U (zh) 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风道结构
CN211019789U (zh) 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
CN204665508U (zh) 变频空调电器盒及变频空调外机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4223263U (zh) 一种空调驱动散热结构及其空调器
CN211233122U (zh) 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散热风道结构
CN211233123U (zh) 空调器室外机散热连接件及压缩机腔散热风道结构
CN211019788U (zh) 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
CN100370188C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CN201975981U (zh) 基于热管散热器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通风结构
CN218599880U (zh) 空调室外机散热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5929866U (zh) 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993532U (zh) 室外机用侧板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15675709U (zh) 空调压缩机驱动板散热装置及空调压缩机电控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