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5416U - 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55416U CN217955416U CN202222226653.4U CN202222226653U CN217955416U CN 217955416 U CN217955416 U CN 217955416U CN 202222226653 U CN202222226653 U CN 202222226653U CN 217955416 U CN217955416 U CN 2179554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wall
- display screen
- control box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显示屏控制盒包括壳体、电源模组与散热风机,壳体的第一内壁上凸设有呈匚形的凸起部,电源模组与凸起部的上端面抵接固定,以形成带侧开口的散热通道;散热风机固设在第一内壁上,且散热风机的侧边出风口与侧开口重合,使得散热通道为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隔离出来的独立空间;第一内壁正对电源模组处设置有贯穿第一内壁设置的出风结构。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控制盒对内部电源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目前,LED显示屏的控制盒主要包括电源和接收卡,随着LED显示屏的亮度的增加,用电功率也随之增大,导致控制盒内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而现有的显示屏控制盒则主要通过控制盒外壳来进行散热,由于控制盒外壳的尺寸有限,导致其整体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其旨在解决现有显示屏控制盒对内部电源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包括壳体、电源模组与散热风机,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壁上凸设有呈匚形的凸起部,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抵接固定,以形成带侧开口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风机固设在所述第一内壁上,且所述散热风机的侧边出风口与所述侧开口重合,使得所述散热通道为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隔离出来的独立空间;所述第一内壁正对所述电源模组处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内壁设置的出风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壁正对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内壁设置的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与所述出风结构间隔预设距离。
可选地,所述控制盒散热结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电源模组及所述盖板共同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抵接固定,以形成所述散热通道,且所述盖板邻近所述侧开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源模组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散热通道内设有若干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长度要小于电源模组的长度;所述若干散热鳍片抵接所述电源模组的表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若干散热鳍片均沿所述电源模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若干散热鳍片等间距分布。
可选地,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L型出风通道,所述L型出风通道的入口为第一出风口,所述L型出风通道的出口为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与平行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
可选地,所述进风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L型进风通道,所述L型进风通道的入口为第一进风口,所述L型进风通道的出口为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与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
可选地,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口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呈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预设角度为2°~8°。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控制盒,其整体流场设计方案为冷却气流通过散热风机的进风口从外面吸取,经散热风机的侧边出风口流向散热通道内部,并流经电源模组的下表面后,再经壳体的出风结构排出壳体外。由于散热通道的内部空间为在壳体的内部空间中隔离出来的独立空间(即散热通道的内部空间与壳体的其余内部空间之间互不连通),使得经散热风扇出来的气流可尽可能多地流经电源模组的下表面,以实现对电源模组更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亦避免了从外界带来的灰尘进入控制盒内部(具体为壳体的其余内部空间)。可见,本显示屏控制盒,其可有效解决现有显示屏控制盒对内部电源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控制组件和上述的显示屏控制盒,所述控制组件固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壁上,所述第二内壁平行于所述第一内壁或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设置,由于采用的该显示屏控制盒对电源模组的散热效果好,可避免电源模组的温度过高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屏控制盒无盖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屏控制盒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显示屏控制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显示屏控制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10、散热通道,11、侧开口,100、显示屏控制盒,110、壳体,120、电源模组,130、散热风机,140、盖板,111、第一内壁,112、凸起部,113、进风结构,114、出风结构,115、散热鳍片,131、侧边出风口,132、进风口,1131、L型进风通道,1141、L型出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控制盒100,该显示屏控制盒100包括壳体110以及分别内置于壳体110中的电源模组120与散热风机130。壳体110的第一内壁111上凸设有呈匚形的凸起部112,电源模组120与凸起部112的上端面抵接固定,以围设形成带侧开口11的散热通道10。散热风机130固设在第一内壁111上,且散热风机130的侧边出风口131与散热通道10的侧开口11重合,使得散热通道10的内部空间为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中隔离出来的独立空间。第一内壁111正对电源模组120处设置有贯穿第一内壁111设置的出风结构114。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组件分别与电源模组120及散热风机130进行电性连接,其中,控制组件可实现本显示屏控制盒100对显示屏的基本控制功能以及对散热风机130的开关控制,电源模组120可用于对本显示屏控制盒100内的各电路模块正常工作进行正常供电,以及对显示屏的正常工作进行正常供电。
一般而言,为便于对壳体110的内部器件进行不定时的维护,壳体110一般由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图1中所示的底盒部分,另一部分为盖设上述底盒部分的上方开口的盖体部分。上述提到的电源模组120的外形具体可为长方体,此时,上述凸起部具体可呈匚形,以在电源模组120与凸起部112的上端面抵接固定时,围设形成带侧开口11的散热通道10。同时,上述侧开口11与散热风机130的侧边出风口131重合,即使得散热风机130具有侧边出风口131的一侧恰好完全封堵散热通道10的侧开口11,进而确保散热通道10的内部空间为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中隔离出来的独立空间(即散热通道10的内部空间与壳体110的其余内部空间之间互不连通)。
这样一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控制盒100,其整体流场设计方案为冷却气流通过散热风机130的进风口132从外面吸取,经散热风机130的侧边出风口131流向散热通道10内部,并流经电源模组120的下表面后,再经壳体110的出风结构114排出壳体110外。由于散热通道10的内部空间为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中隔离出来的独立空间,使得经散热风扇130出来的气流可尽可能多地流经电源模组120的下表面,以实现对电源模组120更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亦避免了从外界带来的灰尘进入控制盒的其余内部空间。可见,本显示屏控制盒100,其可有效解决现有显示屏控制盒对内部电源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内壁111正对散热风机130的进风口132处设置有贯穿第一内壁111设置的进风结构113,进风结构113与出风结构114间隔预设距离。这样一来,散热风机130的进风口132可经由进风结构113从外面吸取冷却气流,同时,进风结构113与出风结构114间隔预设距离亦可尽量避免了热风回流现象,以进一步确保其对电源模组120的散热效果。
由于上述结构中,为了避免热风回流现象影响本显示屏控制盒100对电源模组120的散热效果,其出风结构114会与进风结构113间隔预设距离。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通风槽体10的长度可设置为大于电源模组120的长度,此时,显示屏控制盒还包括盖板140,电源模组120及盖板140共同与凸起部112的上端面抵接固定,以形成散热通道10,且盖板140邻近侧开口11设置,即通过盖板140的设置,以在电源模组120的长度方向延长电源模组120的下表面,使得电源模组120的下表面与盖板140一起构成散热通道10的上壁,这样一来,电源模组120不再紧靠散热风机130设置,即使第一内壁111正对电源模组120处均用来设置出风结构114,其亦可确保上述预设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为进一步提升其对电源模组120的散热效果,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通道10的底壁正对电源模组120处还凸设有若干散热鳍片115,以通过增加其壳体110的散热面积来进一步提升其对电源模组120的散热效果。同时,若干散热鳍片115中至少一者抵接电源模组120的表面设置,使得散热鳍片115直接与电源模组120的下表面接触,既可以增加电源模组120的稳固程度,又可以直接将电源模组120的下表面热量直接导向散热鳍片115中,使得电源模组120上的热量最大程度的被气流带走。为使得若干散热鳍片115的设置不会影响散热通道10内的气流流动,若干散热鳍片115均沿电源模组12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若干散热鳍片115等间距分布。
出风结构114一般可为常规的出风孔,进风结构113一般可为常规的进风孔,但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出风结构114亦可具体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L型出风通道1141,L型出风通道1141的入口为第一出风口,L型出风通道1141的出口为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与平行于第一内壁111所在平面,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第一内壁111所在平面。这样一来,可使得出风结构114的所有出风方式均采用半盲孔设计,可在竖向安置本显示屏控制盒100时,实现重力方向逆向出风,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流入。同理,进风结构113亦可具体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L型进风通道1131,L型进风通道1131的入口为第一进风口,L型进风通道1131的出口为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与垂直于第一内壁111所在平面,第二进风口的开口方向平行于第一内壁111所在平面。这样一来,可使得进风结构113的所有进风方式均采用半盲孔设计,可在竖向安置本显示屏控制盒100时,实现重力方向逆向进风,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流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风机130的进风口132所在平面与第一内壁111所在平面呈预设角度的夹角θ。此时,基于夹角θ从0~8°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如下表一所示的空气流量和风机压力随角度变化的数据。
表一
角度θ(°) | 空气流量(CFM) | 风机压力(Pa) |
0 | 1.1425 | 6.894 |
2 | 1.2517 | 4.748 |
3 | 1.2859 | 4.003 |
4 | 1.297 | 3.763 |
5 | 1.3245 | 3.165 |
6 | 1.2879 | 3.961 |
7 | 1.1697 | 6.479 |
8 | 1.1656 | 6.543 |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当夹角θ的角度不断增大时,其空气流量会不断的增加,而风机压力则会不断地降低,而当夹角θ的角度增大到一定的角度再次增加时,其空气流量会又不断的减少,而风机压力则会不断地增加,即空气流量和风机压力随角度变化的曲线均为一抛物线。因而,当该预设角度具体为2°~8°,其综合表现最佳,进一步地,该预设角度具体为5°,此时,增加了进风结构113与散热风机130的进风口132的距离,既可以使得散热风机130达到最大的进风量,有利于带走更多的热量,又可以使得散热风机130的进出风口的压力达到最低,也就降低了风机的噪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200,该显示屏200包括控制组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控制盒100。
另外,为实现上述控制组件的固定,可将控制组件固设在壳体110的第二内壁上,第二内壁平行于第一内壁111或垂直于第一内壁111设置,即可将控制组件固设在壳体110上除了第一内壁111外的其它内壁上,以尽可能合理利用完壳体110的内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由于采用的该显示屏控制盒对电源模组的散热效果好,可避免电源模组的温度过高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包括壳体、电源模组与散热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壁上凸设有呈匚形的凸起部,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抵接固定,以形成带侧开口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风机固设在所述第一内壁上,且所述散热风机的侧边出风口与所述侧开口重合,使得所述散热通道为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隔离出来的独立空间;所述第一内壁正对所述电源模组处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内壁设置的出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壁正对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内壁设置的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与所述出风结构间隔预设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散热结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电源模组及所述盖板共同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抵接固定,以形成所述散热通道,且所述盖板邻近所述侧开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源模组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内设有若干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长度要小于电源模组的长度;所述若干散热鳍片抵接所述电源模组的表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散热鳍片均沿所述电源模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若干散热鳍片等间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L型出风通道,所述L型出风通道的入口为第一出风口,所述L型出风通道的出口为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与平行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L型进风通道,所述L型进风通道的入口为第一进风口,所述L型进风通道的出口为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与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口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内壁所在平面呈预设角度的夹角,所述预设角度为2°~8°。
10.一种显示屏,包括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控制盒,所述控制组件固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壁上,所述第二内壁平行于所述第一内壁或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26653.4U CN217955416U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26653.4U CN217955416U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55416U true CN217955416U (zh) | 2022-12-02 |
Family
ID=84231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26653.4U Active CN217955416U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55416U (zh) |
-
2022
- 2022-08-23 CN CN202222226653.4U patent/CN2179554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03060B1 (en) | Neck-hanging fan | |
CN201973812U (zh) |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 | |
CN220061962U (zh) | 电控盒组件、室外机及暖通设备 | |
CN217955416U (zh) | 一种显示屏控制盒及显示屏 | |
CN211233118U (zh) |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 |
CN212299204U (zh) | 移动空调 | |
CN217876206U (zh) | 除湿机 | |
CN216522424U (zh) | 风冷燃烧腔体和燃气热水器 | |
CN205594253U (zh) | 显示装置 | |
CN115264630A (zh) | 一种空调箱体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1019788U (zh) | 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 | |
CN211084255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1233276U (zh) | 移动空调 | |
CN210141634U (zh) |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209840293U (zh) |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8455855U (zh) | 交互平板 | |
CN215597552U (zh) | 空调室外机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组件 | |
CN216905711U (zh) | 一种散热结构 | |
CN111735116A (zh) | 移动空调 | |
CN218993527U (zh) | 一种室外机电控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 |
CN22137582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1375831U (zh) |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769653U (zh) | 一种高效性冷风机 | |
CN214536551U (zh) | 移动空调器 | |
CN218213759U (zh) | 一种投影仪散热风道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