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7089U -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7089U
CN219387089U CN202320700390.8U CN202320700390U CN219387089U CN 219387089 U CN219387089 U CN 219387089U CN 202320700390 U CN202320700390 U CN 202320700390U CN 219387089 U CN219387089 U CN 219387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groups
telescopic
supporting
lift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03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nxia Housing Safety Appraisal And Testing Off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nxia Housing Safety Appraisal And Testing Off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nxia Housing Safety Appraisal And Testing Off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nxia Housing Safety Appraisal And Testing Off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03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7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7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7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包括多组支撑单元和多组底板,每组所述支撑单元均包括四组支撑立管和四组串联插管,每组所述支撑立管的外表面均可滑动的套装有升降套管。该建筑施工承载架,通过支撑单元,使操作人员根据现场状况确定施工高度,施工高度确定后根据进一原则选取支撑单元的数量,支撑单元数量确定后通过串联插管将其串联,然后通过串联螺栓和串联螺母将多组支撑单元固定,然后通过限位弯板将底板固定到设定位置,此时多组底板组合为供施工人员作业的平台,有效简化了装置的组装程序,极大缩短了装置的组装时长,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承载架是一种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建筑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承载架的作业面进行施工作业,现有的建筑施工承载架主要依靠由扣件固定的钢管组作为承载骨架,同时在承载骨架上固定多组提供作业面的底板,但是由于装置在组装过程中需要遵循搭建规范,导致装置的组装过程较为繁杂,延长了装置的组装时长,从而影响了装置的实用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包括多组支撑单元和多组底板,每组所述支撑单元均包括四组支撑立管和四组串联插管,每组所述支撑立管的外表面均可滑动的套装有升降套管,每组所述串联插管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升降套管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所述升降套管均通过串联螺栓和串联螺母与相对应的串联插管固定安装,每组所述升降套管均通过调距螺栓和调距螺母与相对应的支撑立管固定安装,每组所述升降套管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调距孔,每组所述调距螺栓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调距孔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两组相对所述升降套管之间均设置有纵向横梁,每组所述升降套管的外表面均设有伸缩横梁,两组相对所述伸缩横梁的外表面之间均可滑动的套装有伸缩套管,每组所述伸缩横梁均通过伸缩螺栓和伸缩螺母与相对应的伸缩套管固定安装,每组所述伸缩横梁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伸缩孔,每组所述伸缩螺栓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伸缩孔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所述底板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弯板,每组所述限位弯板均与相对应纵向横梁卡装。
优选的,还包括四组稳定支座,每组所述稳定支座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升降套管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所述稳定支座均通过稳定螺栓和稳定螺母与相对应的升降套管固定安装。
优选的,还包括遮阳护罩,所述遮阳护罩的内壁设有四组限位套管,每组所述限位套管的内壁均与相对应串联插管的外表面可滑动的套装,每组所述限位套管均通过遮阳螺栓和遮阳螺母与相对应的串联插管固定安装。
优选的,每组所述支撑立管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护套管,两组相邻所述防护套管之间均设置有柔性护带。
优选的,每组所述底板的顶部均设置有防滑垫板,每组所述防滑垫板的顶部均开设有多组防滑槽。
优选的,每组所述底板、支撑立管、升降套管、纵向横梁、伸缩横梁、伸缩套管、限位弯板和串联插管的表面均设置有防腐涂层。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施工承载架,通过支撑单元,使操作人员根据现场状况确定施工高度,施工高度确定后根据进一原则选取支撑单元的数量,支撑单元数量确定后通过串联插管将其串联,然后通过串联螺栓和串联螺母将多组支撑单元固定,然后通过限位弯板将底板固定到设定位置,此时多组底板组合为供施工人员作业的平台,有效简化了装置的组装程序,极大缩短了装置的组装时长,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2、该建筑施工承载架,通过调距孔或伸缩孔,使操作人员根据退一原则选取相对应的调距孔或伸缩孔,然后带动升降套管或伸缩横梁分别沿支撑立管或伸缩套管移动,接着通过调距螺栓和调距螺母或伸缩螺栓和伸缩螺母将升降套管或伸缩横梁分别与支撑立管或伸缩套管固定,此时装置作业面的高度和宽度均调整到设定范围,有效提高了装置对不同放置环境和作业要求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
3、该建筑施工承载架,通过带动升降套管沿支撑立管移动,使支撑单元的纵向高度得到降低,升降套管移动到设定位置后将其与支撑立管固定,同时带动伸缩横梁沿伸缩套管移动,使支撑单元的横向高度得到降低,伸缩横梁移动到设定位置后将其与伸缩套管固定,有效降低了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的占地面积,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支撑单元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单元;2、底板;3、支撑立管;4、升降套管;5、调距螺栓;6、纵向横梁;7、伸缩横梁;8、伸缩套管;9、伸缩螺栓;10、调距孔;11、伸缩孔;12、限位弯板;13、串联插管;14、稳定支座;15、遮阳护罩;16、限位套管;17、防护套管;18、柔性护带;19、防滑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包括多组支撑单元1和多组底板2,通过支撑单元1,使操作人员根据现场状况确定施工高度,施工高度确定后根据进一原则选取支撑单元1的数量,支撑单元1数量确定后通过串联插管13将其串联,然后通过串联螺栓和串联螺母将多组支撑单元1固定,然后通过限位弯板12将底板2固定到设定位置,此时多组底板2组合为供施工人员作业的平台,有效简化了装置的组装程序,极大缩短了装置的组装时长,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每组支撑单元1均包括四组支撑立管3和四组串联插管13,每组支撑立管3的外表面均可滑动的套装有升降套管4,每组串联插管13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升降套管4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升降套管4均通过串联螺栓和串联螺母与相对应的串联插管13固定安装,每组升降套管4均通过调距螺栓5和调距螺母与相对应的支撑立管3固定安装,每组升降套管4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调距孔10,每组调距螺栓5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调距孔10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两组相对升降套管4之间均设置有纵向横梁6,每组升降套管4的外表面均设有伸缩横梁7,两组相对伸缩横梁7的外表面之间均可滑动的套装有伸缩套管8,每组伸缩横梁7均通过伸缩螺栓9和伸缩螺母与相对应的伸缩套管8固定安装,每组伸缩横梁7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伸缩孔11,每组伸缩螺栓9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伸缩孔11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通过调距孔10或伸缩孔11,使操作人员根据退一原则选取相对应的调距孔10或伸缩孔11,然后带动升降套管4或伸缩横梁7分别沿支撑立管3或伸缩套管8移动,接着通过调距螺栓5和调距螺母或伸缩螺栓9和伸缩螺母将升降套管4或伸缩横梁7分别与支撑立管3或伸缩套管8固定,此时装置作业面的高度和宽度均调整到设定范围,有效提高了装置对不同放置环境和作业要求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每组底板2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弯板12,每组限位弯板12均与相对应纵向横梁6卡装,通过带动升降套管4沿支撑立管3移动,使支撑单元1的纵向高度得到降低,升降套管4移动到设定位置后将其与支撑立管3固定,同时带动伸缩横梁7沿伸缩套管8移动,使支撑单元1的横向高度得到降低,伸缩横梁7移动到设定位置后将其与伸缩套管8固定,有效降低了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的占地面积,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还包括四组用于提高装置与放置位置接触面积的稳定支座14,每组稳定支座14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升降套管4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稳定支座14均通过稳定螺栓和稳定螺母与相对应的升降套管4固定安装,从而提高了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舒适性,从而还包括用于遮挡阳光的遮阳护罩15,遮阳护罩15的内壁设有四组限位套管16,每组限位套管16的内壁均与相对应串联插管13的外表面可滑动的套装,每组限位套管16均通过遮阳螺栓和遮阳螺母与相对应的串联插管13固定安装,从而提高了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降低施工人员在装置上坠落的几率,从而在每组支撑立管3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护套管17,两组相邻防护套管17之间均设置有柔性护带18,通过防护套管17之间的柔性护带18,使支撑立管3之间获得防护,从而降低了施工人员在装置上坠落的几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装置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在每组底板2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提高其与施工人员之间摩擦力的防滑垫板19,每组防滑垫板19的顶部均开设有多组用于提高其摩擦系数的防滑槽,从而提高了装置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延长装置的有效使用寿命,从而在每组底板2、支撑立管3、升降套管4、纵向横梁6、伸缩横梁7、伸缩套管8、限位弯板12和串联插管13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降低其锈蚀速度的防腐涂层,从而延长了装置的有效使用寿命。
在使用时,首先根据现场状况确定施工高度,施工高度确定后根据进一原则选取支撑单元1的数量,支撑单元1数量确定后通过串联插管13将其串联,然后通过串联螺栓和串联螺母将多组支撑单元1固定,然后通过限位弯板12将底板2固定到设定位置,此时多组底板2组合为供施工人员作业的平台,当需要对装置作业高度或作业宽度进行微调时,先根据现场实际状况确定作业区间,作业区间确定后根据退一原则选取相对应的调距孔10或伸缩孔11,调距孔10或伸缩孔11选取完成后带动升降套管4或伸缩横梁7分别沿支撑立管3或伸缩套管8移动,接着通过调距螺栓5和调距螺母或伸缩螺栓9和伸缩螺母将升降套管4或伸缩横梁7分别与支撑立管3或伸缩套管8固定,此时装置作业面的高度和宽度均调整到设定范围,当需要将搬运装置时,先带动升降套管4沿支撑立管3移动,升降套管4移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调距孔、调距螺栓5和调距螺母将其与支撑立管3固定,同时带动伸缩横梁7沿伸缩套管8移动,伸缩横梁7移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伸缩孔11、伸缩螺栓9和伸缩螺母将其与伸缩套管8固定,然后将支撑单元1堆叠放置到运输载具上。
综上所述,该建筑施工承载架,通过支撑单元1,使操作人员根据现场状况确定施工高度,施工高度确定后根据进一原则选取支撑单元1的数量,支撑单元1数量确定后通过串联插管13将其串联,然后通过串联螺栓和串联螺母将多组支撑单元1固定,然后通过限位弯板12将底板2固定到设定位置,此时多组底板2组合为供施工人员作业的平台,有效简化了装置的组装程序,极大缩短了装置的组装时长,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该建筑施工承载架,通过调距孔10或伸缩孔11,使操作人员根据退一原则选取相对应的调距孔10或伸缩孔11,然后带动升降套管4或伸缩横梁7分别沿支撑立管3或伸缩套管8移动,接着通过调距螺栓5和调距螺母或伸缩螺栓9和伸缩螺母将升降套管4或伸缩横梁7分别与支撑立管3或伸缩套管8固定,此时装置作业面的高度和宽度均调整到设定范围,有效提高了装置对不同放置环境和作业要求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
该建筑施工承载架,通过带动升降套管4沿支撑立管3移动,使支撑单元1的纵向高度得到降低,升降套管4移动到设定位置后将其与支撑立管3固定,同时带动伸缩横梁7沿伸缩套管8移动,使支撑单元1的横向高度得到降低,伸缩横梁7移动到设定位置后将其与伸缩套管8固定,有效降低了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的占地面积,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包括多组支撑单元(1)和多组底板(2),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撑单元(1)均包括四组支撑立管(3)和四组串联插管(13),每组所述支撑立管(3)的外表面均可滑动的套装有升降套管(4),每组所述串联插管(13)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升降套管(4)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所述升降套管(4)均通过串联螺栓和串联螺母与相对应的串联插管(13)固定安装,每组所述升降套管(4)均通过调距螺栓(5)和调距螺母与相对应的支撑立管(3)固定安装,每组所述升降套管(4)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调距孔(10),每组所述调距螺栓(5)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调距孔(10)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两组相对所述升降套管(4)之间均设置有纵向横梁(6),每组所述升降套管(4)的外表面均设有伸缩横梁(7),两组相对所述伸缩横梁(7)的外表面之间均可滑动的套装有伸缩套管(8),每组所述伸缩横梁(7)均通过伸缩螺栓(9)和伸缩螺母与相对应的伸缩套管(8)固定安装,每组所述伸缩横梁(7)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多组伸缩孔(11),每组所述伸缩螺栓(9)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伸缩孔(11)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所述底板(2)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弯板(12),每组所述限位弯板(12)均与相对应纵向横梁(6)卡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稳定支座(14),每组所述稳定支座(14)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升降套管(4)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所述稳定支座(14)均通过稳定螺栓和稳定螺母与相对应的升降套管(4)固定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阳护罩(15),所述遮阳护罩(15)的内壁设有四组限位套管(16),每组所述限位套管(16)的内壁均与相对应串联插管(13)的外表面可滑动的套装,每组所述限位套管(16)均通过遮阳螺栓和遮阳螺母与相对应的串联插管(13)固定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撑立管(3)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护套管(17),两组相邻所述防护套管(17)之间均设置有柔性护带(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底板(2)的顶部均设置有防滑垫板(19),每组所述防滑垫板(19)的顶部均开设有多组防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底板(2)、支撑立管(3)、升降套管(4)、纵向横梁(6)、伸缩横梁(7)、伸缩套管(8)、限位弯板(12)和串联插管(13)的表面均设置有防腐涂层。
CN202320700390.8U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 Active CN219387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0390.8U CN219387089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0390.8U CN219387089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7089U true CN219387089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8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0390.8U Active CN219387089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7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7412A (zh) 一种单元式屋面异型铝板挑檐及其施工方法
CN219387089U (zh)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架
CN110722275A (zh) 锂电池激光焊接夹具顶升机构
CN111395723B (zh)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522211U (zh) 砼管支撑施工辅助工具
CN213804902U (zh) 一种新型滑道装置
CN112609950B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立面施工便捷可移动式操作架
CN211438659U (zh) 锂电池激光焊接夹具顶升机构
CN211967387U (zh) 一种野外电力维修用全天候可调式工作基台
CN111456460A (zh) 垃圾池屋面钢梁就位方法
CN213897184U (zh) 一种高边坡施工用防侧滑施工辅助装置
CN215213374U (zh) 一种塔外安装钻杆用滑行导轨
CN218467024U (zh) 一种用于厂房墙面板安装的移动操作平台
CN212076261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吊装装置
CN214243645U (zh) 一种可调节的汽车检修举升机
CN220365277U (zh) 一种辅助吊篮平移的装置
CN209755117U (zh) 一种盾构机轮对拆卸安装工装
CN213450400U (zh) 小断面隧道升降式开挖台架装置
CN211309924U (zh) 一种大型电机托出机构
CN108755384A (zh) 一种带轨道悬臂拼装钢桁架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19428969U (zh) 一种带检修平台的重锤张紧装置
CN219157708U (zh) 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
CN218576147U (zh) 压缩机组可拆卸发动机维修平台
CN211056143U (zh) 一种镀锌带钢接料装置
CN218971092U (zh) 钢结构施工便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