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2928U -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2928U
CN219372928U CN202223199260.5U CN202223199260U CN219372928U CN 219372928 U CN219372928 U CN 219372928U CN 202223199260 U CN202223199260 U CN 202223199260U CN 219372928 U CN219372928 U CN 219372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u
heat
shell
supporting fram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92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买建军
吴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Ev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Ev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Ev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Ev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92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2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2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2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机构,所述壳体机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壳体机构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部设置有通气孔,所述支撑框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支撑框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壳。该优化的ECU散热结构,通过安装板与车身连接,从而使支撑框固定在车身内部,通过多个散热翅片使导热壳固定在支撑框内部,将ECU安装在导热壳内部,通过壳盖将导热壳开口关闭,从而使ECU固定连接在导热壳内部,通过接线槽便于安装后的ECU进行线路连接,导热壳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热壳可以采用碳纤维或铜铝合金等材料,ECU的热量通过导热壳和散热翅片向外导出。

Description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ECU是电脑控制模组,还被称为是行车电脑、电子控制单等。ECU是现代汽车的核心电子元件之一,相当于是电脑的CPU或者人类的大脑,一般装于驾驶座仪表板下方或雨刷联动杆附近等位置,有的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电池旁边,有些车型还安装在方向盘下的塑料板中,根据车型不同,ECU的安装位置会有所不同。
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7011539U提出的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ECU,包括安装板和ECU壳体,ECU壳体内设控制机构,且ECU壳体一侧设有与控制机构连接的插接端口;ECU壳体顶部与控制机构对应设有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可采用散热格栅或散热翅片结构;ECU机构内控制机构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插接端口、模数转换器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ECU壳体上的散热机构可有助于ECU机构高效散热,从而提高ECU机构的散热性能。该装置的散热机构采用散热格栅或散热翅片自然散热,从而需要进气通风将热量带走,但是由于车型不同,有的ECU安装在车身的狭窄密闭空间内部,从而使散热格栅或散热翅片等散热结构散热性能差。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来解决上述背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机构,所述壳体机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
所述壳体机构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部设置有通气孔,所述支撑框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支撑框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壳,所述导热壳一端安装有壳盖,所述导热壳另一端设置有接线槽;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冷水盒,所述冷水盒外侧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冷水盒下端固定连通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侧面固定连通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另一端固定连通有降温管,所述降温管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回流管,所述降温管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板与车身连接,从而使支撑框固定在车身内部,通过多个散热翅片使导热壳固定在支撑框内部,将ECU安装在导热壳内部,通过壳盖将导热壳开口关闭,从而使ECU固定连接在导热壳内部,通过接线槽便于安装后的ECU进行线路连接,导热壳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热壳可以采用碳纤维或铜铝合金等材料,ECU的热量通过导热壳和散热翅片向外导出,支撑框具有良好的抗压支撑性能,增加ECU外部空间,且支撑框内部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有利于空气流通,从而带走导热壳和散热翅片表面热量,从而能达到对ECU散热降温作用,本结构通过增加ECU外部空间和散热面积,促进ECU的散热降温;
通过温度传感器对ECU表面进行测温,温度传感器内部线路连接为现有公知技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ECU温度过高时,说明通过导热壳和散热翅片难以对ECU进行散热降温,通过ECU控制器启动半导体制冷器,半导体制冷器对冷水盒内部冷水进行降温,通过微型水泵将降温后的冷水通过冷水管送入降温管内部,降温管均匀分布在降温管内部,从而对导热壳进行降温,低温的导热壳对ECU表面均匀降温,通过低温冷水对ECU表面主动降温,从而保证对ECU散热降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为矩形框,所述通气孔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支撑框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散热翅片使导热壳固定在支撑框内部,支撑框具有良好的抗压支撑性能,增加ECU外部空间,且支撑框内部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有利于空气流通。
优选的,所述导热壳内部安装有ECU本体,ECU本体接线口穿过接线槽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ECU安装在导热壳内部,通过壳盖将导热壳开口关闭,从而使ECU固定连接在导热壳内部,通过接线槽便于安装后的ECU进行线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等距分布在导热壳外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散热翅片使导热壳固定在支撑框内部,导热壳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热壳可以采用碳纤维或铜铝合金等材料,ECU的热量通过导热壳和散热翅片向外导出,有利于ECU的散热降温。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于导热壳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内侧贴合于ECU本体外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传感器对ECU表面进行测温,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ECU温度过高时,说明通过导热壳和散热翅片难以对ECU进行散热降温,通过ECU控制器启动半导体制冷器,半导体制冷器对冷水盒内部冷水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降温管为回形管,所述降温管固定连接于导热壳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微型水泵将降温后的冷水通过冷水管送入降温管内部,降温管均匀分布在降温管内部,从而对导热壳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冷水盒内部连通,所述冷水盒固定连接于支撑框外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回流管另一端与冷水盒内部连通,从而使降温管内部冷水回流至冷水盒内部,对其再次降温,从而使降温管可以对导热壳循环降温,冷水盒固定连接于支撑框外侧,从而使冷水盒保持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传感器对ECU表面进行测温,温度传感器内部线路连接为现有公知技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ECU温度过高时,说明通过导热壳和散热翅片难以对ECU进行散热降温,通过ECU控制器启动半导体制冷器,半导体制冷器对冷水盒内部冷水进行降温,通过微型水泵将降温后的冷水通过冷水管送入降温管内部,降温管均匀分布在降温管内部,从而对导热壳进行降温,低温的导热壳对ECU表面均匀降温,通过低温冷水对ECU表面主动降温,从而保证对ECU散热降温效果。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板与车身连接,从而使支撑框固定在车身内部,通过多个散热翅片使导热壳固定在支撑框内部,将ECU安装在导热壳内部,通过壳盖将导热壳开口关闭,从而使ECU固定连接在导热壳内部,通过接线槽便于安装后的ECU进行线路连接,导热壳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热壳可以采用碳纤维或铜铝合金等材料,ECU的热量通过导热壳和散热翅片向外导出,支撑框具有良好的抗压支撑性能,增加ECU外部空间,且支撑框内部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有利于空气流通,从而带走导热壳和散热翅片表面热量,从而能达到对ECU散热降温作用,本结构通过增加ECU外部空间和散热面积,促进ECU的散热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支撑框;102、通气孔;103、安装板;104、散热翅片;105、导热壳;106、壳盖;107、接线槽;201、冷水盒;202、半导体制冷器;203、微型水泵;204、冷水管;205、降温管;206、回流管;207、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机构,壳体机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
壳体机构包括支撑框101,支撑框101内部设置有通气孔102,支撑框101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3,支撑框101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104,散热翅片104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壳105,导热壳105一端安装有壳盖106,导热壳105另一端设置有接线槽107;
散热机构包括冷水盒201,冷水盒201外侧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202,冷水盒201下端固定连通有微型水泵203,微型水泵203侧面固定连通有冷水管204,冷水管204另一端固定连通有降温管205,降温管205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回流管206,降温管205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0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板103与车身连接,从而使支撑框101固定在车身内部,通过多个散热翅片104使导热壳105固定在支撑框101内部,将ECU安装在导热壳105内部,通过壳盖106将导热壳105开口关闭,从而使ECU固定连接在导热壳105内部,通过接线槽107便于安装后的ECU进行线路连接,导热壳105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热壳105可以采用碳纤维或铜铝合金等材料,ECU的热量通过导热壳105和散热翅片104向外导出,支撑框101具有良好的抗压支撑性能,增加ECU外部空间,且支撑框101内部均匀分布的通气孔102,有利于空气流通,从而带走导热壳105和散热翅片104表面热量,从而能达到对ECU散热降温作用,本结构通过增加ECU外部空间和散热面积,促进ECU的散热降温;
通过温度传感器207对ECU表面进行测温,温度传感器207内部线路连接为现有公知技术,当温度传感器207检测到ECU温度过高时,说明通过导热壳105和散热翅片104难以对ECU进行散热降温,通过ECU控制器启动半导体制冷器202,半导体制冷器202对冷水盒201内部冷水进行降温,通过微型水泵203将降温后的冷水通过冷水管204送入降温管205内部,降温管205均匀分布在降温管205内部,从而对导热壳105进行降温,低温的导热壳105对ECU表面均匀降温,通过低温冷水对ECU表面主动降温,从而保证对ECU散热降温效果。
具体的,支撑框101为矩形框,通气孔102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支撑框101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散热翅片104使导热壳105固定在支撑框101内部,支撑框101具有良好的抗压支撑性能,增加ECU外部空间,且支撑框101内部均匀分布的通气孔102,有利于空气流通。
具体的,导热壳105内部安装有ECU本体,ECU本体接线口穿过接线槽107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ECU安装在导热壳105内部,通过壳盖106将导热壳105开口关闭,从而使ECU固定连接在导热壳105内部,通过接线槽107便于安装后的ECU进行线路连接。
具体的,散热翅片104有多个,多个散热翅片104等距分布在导热壳105外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散热翅片104使导热壳105固定在支撑框101内部,导热壳105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热壳105可以采用碳纤维或铜铝合金等材料,ECU的热量通过导热壳105和散热翅片104向外导出,有利于ECU的散热降温。
具体的,温度传感器207固定连接于导热壳105内部,温度传感器207内侧贴合于ECU本体外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传感器207对ECU表面进行测温,当温度传感器207检测到ECU温度过高时,说明通过导热壳105和散热翅片104难以对ECU进行散热降温,通过ECU控制器启动半导体制冷器202,半导体制冷器202对冷水盒201内部冷水进行降温。
具体的,降温管205为回形管,降温管205固定连接于导热壳105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微型水泵203将降温后的冷水通过冷水管204送入降温管205内部,降温管205均匀分布在降温管205内部,从而对导热壳105进行降温。
具体的,回流管206另一端与冷水盒201内部连通,冷水盒201固定连接于支撑框101外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回流管206另一端与冷水盒201内部连通,从而使降温管205内部冷水回流至冷水盒201内部,对其再次降温,从而使降温管205可以对导热壳105循环降温,冷水盒201固定连接于支撑框101外侧,从而使冷水盒201保持固定。
在使用时,通过安装板103与车身连接,从而使支撑框101固定在车身内部,通过多个散热翅片104使导热壳105固定在支撑框101内部,将ECU安装在导热壳105内部,通过壳盖106将导热壳105开口关闭,从而使ECU固定连接在导热壳105内部,通过接线槽107便于安装后的ECU进行线路连接,导热壳105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热壳105可以采用碳纤维或铜铝合金等材料,ECU的热量通过导热壳105和散热翅片104向外导出,支撑框101具有良好的抗压支撑性能,增加ECU外部空间,且支撑框101内部均匀分布的通气孔102,有利于空气流通,从而带走导热壳105和散热翅片104表面热量,从而能达到对ECU散热降温作用,本结构通过增加ECU外部空间和散热面积,促进ECU的散热降温;
通过温度传感器207对ECU表面进行测温,温度传感器207内部线路连接为现有公知技术,当温度传感器207检测到ECU温度过高时,说明通过导热壳105和散热翅片104难以对ECU进行散热降温,通过ECU控制器启动半导体制冷器202,半导体制冷器202对冷水盒201内部冷水进行降温,通过微型水泵203将降温后的冷水通过冷水管204送入降温管205内部,降温管205均匀分布在降温管205内部,从而对导热壳105进行降温,低温的导热壳105对ECU表面均匀降温,通过低温冷水对ECU表面主动降温,从而保证对ECU散热降温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机构外部设置有散热机构;
所述壳体机构包括支撑框(101),所述支撑框(101)内部设置有通气孔(102),所述支撑框(101)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3),所述支撑框(101)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104),所述散热翅片(104)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壳(105),所述导热壳(105)一端安装有壳盖(106),所述导热壳(105)另一端设置有接线槽(107);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冷水盒(201),所述冷水盒(201)外侧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202),所述冷水盒(201)下端固定连通有微型水泵(203),所述微型水泵(203)侧面固定连通有冷水管(204),所述冷水管(204)另一端固定连通有降温管(205),所述降温管(205)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回流管(206),所述降温管(205)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01)为矩形框,所述通气孔(102)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支撑框(10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105)内部安装有ECU本体,ECU本体接线口穿过接线槽(107)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104)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翅片(104)等距分布在导热壳(105)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207)固定连接于导热壳(105)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207)内侧贴合于ECU本体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管(205)为回形管,所述降温管(205)固定连接于导热壳(105)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206)另一端与冷水盒(201)内部连通,所述冷水盒(201)固定连接于支撑框(101)外侧。
CN202223199260.5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 Active CN219372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9260.5U CN219372928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9260.5U CN219372928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2928U true CN219372928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53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9260.5U Active CN219372928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2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41521U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CN202834018U (zh) 汽车散热冷却装置
CN215683005U (zh) 车载域控制器
CN219372928U (zh) 一种有效降温的ecu散热结构
CN205830244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系统的双冷却综合系统
CN210555610U (zh) 一种无人机的散热结构
CN209667011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车载配电箱
CN105509305A (zh) 一种汽车空调加热用的ptc水加热器
CN108644737B (zh) 一种车灯总成散热结构
CN201761351U (zh) 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12851596U (zh) 应用于电动自行车上的控制器
CN214984790U (zh) 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及汽车
CN213861768U (zh) 一种汽车空调水冷型散热器
CN102878276B (zh) 汽车变速箱油冷却系统
CN21228956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CN211378656U (zh) 一种汽车传感器用散热装置
CN207607384U (zh) 一种冷暖汽车坐垫
CN220629906U (zh) 一种车用电源模块
CN220629854U (zh) 一种主动散热结构的车载集成控制器
CN217064439U (zh) 一种发动机电子控制器
CN201306888Y (zh) 微型汽车空调冷凝器
CN201013881Y (zh) 水冷式分动箱
CN215830877U (zh) 车用液压油箱散热系统以及叉车
CN210454397U (zh) 一种冷凝器芯体安装支架
CN219638939U (zh) 一种高换热效果的汽车膨胀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