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0928U - 一种电芯吸取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吸取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0928U
CN219340928U CN202320618653.0U CN202320618653U CN219340928U CN 219340928 U CN219340928 U CN 219340928U CN 202320618653 U CN202320618653 U CN 202320618653U CN 219340928 U CN219340928 U CN 219340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sitioning
hole
extraction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86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勋毓
刘聪
何若帆
龚开臣
张红涛
李亮平
温业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86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0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0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0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电芯吸取机构,包括:定位板,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固定板,与所述定位板相对设置;提取组件,其设置于固定板,且与定位孔相对设置,可伸出或者进入定位孔;导向组件,分别连接定位板和所述固定板,手柄,其设置于固定板远离定位板的一侧并与固定板相连接,当所述提取组件位于定位孔内时,提取组件提取电芯;当驱动手柄向远离定位板的方向运动时,固定板带动提取组件远离定位板,使得提取组件和电芯分离,由于设置手柄带动固定板和提取组件实现对电芯的吸附和卸载,手动操作提取电芯,无需消耗额外的电能源,降低电芯的装配成本;同时可以批量处理电芯,显著提升了电芯上料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吸取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吸取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迅速崛起,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行业研究的重点。
圆柱形电芯因标准化好、工艺成熟、成本低的优势,在行业内被广泛应用。其中,电芯组装生产成模组的过程中,需要将电芯从特定的包装盒内抓取上料到分选设备上进行电压、内阻测试以及分选配组等工序。
目前,常见的电芯上料方式为:操作人员手动将电芯逐个放置到分选设备的导向槽中,这一上料方式生产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大;或者设置一些大型的自动化设备,其结构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吸取机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电芯上料方式生产效率低或者自动化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吸取机构,包括:定位板,沿着第一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固定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定位板相对设置;提取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且与所述定位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可伸出或者进入所述定位孔;导向组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分别连接所述定位板和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连接;手柄,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接,当所述提取组件位于所述定位孔内时,所述提取组件提取电芯;当驱动所述手柄向远离所述定位板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固定板带动提取组件远离所述定位板,使得所述提取组件和电芯分离。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握持板,所述握持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手柄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手柄朝向所述握持板的一端与所述握持板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所述握持板用于限定所述手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弹性件,其设置在所述握持板与固定板之间,当驱动所述手柄向所述握持板运动时,所述固定板向所述握持板靠近使得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松开所述手柄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固定板向所述定位板运动使得所述提取组件位于所述定位孔内以吸取电芯。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安装柱,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磁铁,其安装于所述安装柱朝向所述定位板的一端。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安装柱设置为多个,且阵列排布在所述固定板上。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安装柱朝向所述定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磁铁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安装件;所述固定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并紧固,以使所述安装柱连接于所述固定板。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套筒和导向柱,所述套筒包括:
筒部,其穿设于所述导向通孔中,设置有套孔;
套部,其设置于所述筒部朝向所述定位板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定位板的表面;
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套孔中并与所述套孔滑动连接,且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握持板与所述定位板。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还包括:限位件,其设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用于限制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当所述限位件同时与所述定位板和所述固定板接触时所述固定板停止运动并抵靠所述限位件。
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所述定位板为透明板,用于观察所述提取组件是否对准所述电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芯吸取机构,由于设置手柄带动固定板和提取组件实现对电芯的吸附和卸载,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手动驱动手柄运动,无需消耗额外的电能源,降低装配成本;进一步的,该电芯吸取机构通过设置固定板实现提取组件的批量处理,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对多个电芯的吸附与卸载,显著提升了电芯上料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吸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吸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吸取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板、导向组件和提取组件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吸取机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提取组件吸附电芯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提取组件解除对电芯的吸附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固定板受手柄带动向上运动时的正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A剖视图;
图10为固定板不受手柄影响时的正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B剖视图;
图12为电芯吸取机构工作示意图;
其中,100、电芯;200、包装盒;
1、握持板;2、定位板;21、定位孔;3、固定板;31、第一安装孔;32、导向通孔;4、导向组件;41、导向柱;42、套筒;421、套孔;422、筒部;423、套部;43、弹性件;5、提取组件;51、安装柱;511、安装槽;512、第二安装孔;52、磁铁;53、安装件;6、手柄;7、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见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以区分同一类型的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这些技术特征的相对重要性、顺序以及数量,也即,“第一”技术特征可以被称为“第二”技术特征,“第二”技术特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技术特征,并且,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技术特征。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吸取机构,将电芯吸取机构在自身高度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Y),该电芯吸取机构包括设于第一方向上的握持板1、定位板2、固定板3、导向组件4和提取组件5,具体而言,定位板2与握持板1在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导向组件4沿第一方向连接握持板1、定位板2和固定板3,固定板3设于握持板1与定位板2之间并与导向组件4滑动连接,也即固定板3可沿导向组件4的轴向在握持板1与定位板2之间运动。
进一步的,定位板2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21,提取组件5设于固定板3朝向定位板2的一侧并与定位孔2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提取组件5可随固定板3的运动插入定位孔21内或从定位孔21中拔出并远离定位板2。更进一步的,手柄6设于固定板3朝向握持板1的一侧并与握持板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如此手柄6可在外力驱动下继续向握持板1运动一定距离。
基于上述结构,本申请的电芯吸取机构在使用时设置于包装盒200内的电芯100的上方,装配完成时固定板3靠近定位板2设置,此时提取组件5位于定位孔21内,其可靠近并吸取电芯100,确认提取组件5已经吸取电芯100后,并且搬运到对应的操作工位之后,操作人员可驱动手柄6向握持板1运动,由于手柄6与握持板1之间形成有预定距离,手柄6可持续向握持板1运动一定距离并最终抵靠握持板1,此时与手柄6相连接的固定板3会在手柄6的带动下沿导向组件4的轴向逐渐靠近握持板1,设置在固定板3上的提取组件5也会因固定板3的运动从定位孔21中拔出并逐渐远离定位板2,此时的电芯100受到定位板2的阻挡无法随提取组件5进一步向上运动,提取组件5与电芯100发生分离。如此,该电芯吸取机构通过操作手柄6带动固定板3运动实现多个提取组件5的同步运动,这些提取组件5则在固定板3和手柄6的作用下批量完成电芯100的吸取和装卸,不再需要人工手动将电芯逐个分配,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的导向组件4包括导向柱41和套筒42,导向柱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握持板1与定位板2,套筒42的内部设有套孔421,导向柱41穿设于套孔421中并与套筒42滑动连接,也即套筒42能够沿导向柱41的轴向运动。进一步的,固定板3设置有导向通孔32,套筒42穿设于导向通孔32中并与固定板3固定连接,此时套筒42可在固定板3的带动下沿导向柱41在第一方向上运动。导向柱41与套筒42的设置明确了固定板3的运动方向,同时由于套筒42的设置,固定板3与导向组件4的连接方式更加多样,可以发现的是,固定板3不需要直接设置在导向柱41上,那么当固定板3的规格做出调整导致导向通孔32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只需要相应的更换新的套筒42以实现其与固定板3的固定连接即可继续保证固定板3沿导向柱41持续运动,确保电芯吸取机构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套筒42包括筒部422和套部423,其中筒部422穿设于导向通孔32中,套部423设于筒部422朝向定位板2的一端并设于固定板3朝向定位板2的表面。基于上述结构,套筒42的结构得到进一步细化,筒部422仍然基于套孔421的设置套设于导向柱41上并用于限定固定板3的运动方向,套部423则可在装配时起到定位作用。具体而言装配时首先将套筒42的筒部422穿设于导向通孔32中,随后操作套筒42的套部423使其向固定板3运动直至其抵靠固定板3,如此即可完成套筒42与固定板3的装配操作。固定板3与套筒42的相对位置固定且易于寻找,操作人员不需要额外在固定板3或套筒42做出标记以确认二者的相对设置位置,优化了制作工艺,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导向组件4还包括弹性件43,其套设于导向柱41上并位于握持板1与固定板之间,具体的,弹性件43的一端抵接握持板1,另一端则抵接套筒42靠近握持板1的端面。基于上述结构,当操作人员驱动手柄6向握持板1运动时,固定板3向握持板1靠近,弹性件43受到握持板1与套筒42的挤压使自身处于压缩状态,由于握持板1的位置始终固定,弹性件43会因自身的压缩向套筒42施加一个朝向定位板2的推力;而当松开手柄6时,推力作用在套筒42上,此时弹性件43驱动固定板3向定位板2运动使得提取组件5快速的重新回到定位孔21内以吸取电芯100。如此,弹性件43的设置能够帮助固定板3尽快回到初始位置,保证对电芯100的吸取效率,同时由于弹性件43的设置,固定板3和手柄6在朝向握持板1运动时的速度会因弹性件43的压缩逐渐降低,从而避免手柄6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同的速度直接撞击握持板1,有利于提升握持板1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提取组件5包括安装柱51和磁铁52,安装柱51的一端插入固定板3中并与固定板3相连接,磁铁52则设于安装柱51的另一端也即安装柱51朝向定位板2的一端。进一步的,为了确保磁铁52的正常装配,安装柱51朝向定位板2的一端设有安装槽511,磁铁52嵌设于安装槽511中。使用时安装柱51随固定板3的运动进出定位孔21,位于安装柱51端部的磁铁52也随着安装柱51的运动进出定位孔21,当磁铁52到达定位孔21的底部时,其靠近并吸附电芯100,当磁铁52到达定位孔21的顶部时,其与电芯100之间的距离使其无法继续保持对电芯100的吸取,电芯100从磁铁52上掉落并到达指定位置,从而实现对电芯的吸取与卸载。
实际上,在保证对电芯100有效吸取的前提下,本申请的提取组件5还可以做出相应的优化,操作人员既可以选择设置磁铁52吸附电芯100,也可以设置其他具有吸附能力的部件或结构完成对电芯100的吸取,同时在选择磁铁52吸附电芯100时本申请中将磁铁52设于安装柱51的底部也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吸附效果,也即磁铁5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根据电芯100的规格以及电芯吸取机构的其他结构设计做出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的,如图2、图8至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提取组件5还包括安装件53,其用于连接固定板3与安装柱51。具体而言,固定板3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安装柱51设置有第二安装孔512,安装件53穿过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512并分别与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512紧固连接,进而使安装柱51与固定板3固定连接。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件53为紧固螺栓。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柱51设置为多个,且阵列排布在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多个安装柱51可以快速的同时吸取多个电芯,提高工作效果。
可选的,如图3、图8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该电芯吸取机构还包括限位件7,其设于定位板2与固定板3之间,用于限制定位板2与固定板3之间的最小距离,当限位件7同时与定位板2和固定板3接触时固定板3停止运动并在弹性件43的作用下抵靠限位件7。具体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件7设于定位板2上并与定位板2相连接,由于限位件7的设置,固定板3朝向定位板2运动时会在接触定位板2前首先接触并抵靠限位件7,如此限位件7能够避免固定板3直接接触定位板2,使定位板2与固定板3之间形成一定间隔,进而避免提取组件5从定位孔21中伸出。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改进方案中,定位板2为透明板。如此操作人员可基于透明的定位板2直接观察到定位孔21的提取组件5的运动情况,进而确认各定位孔21中的提取组件5是否对准下方的电芯100,如果发现未对准的情况,操作人员可对相应的提取组件5做出标记以在下一次提取前对其进行调整与维护,当然也可以直接对相应的提取组件5做修复操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芯吸取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其通过设置手柄带动固定板和提取组件实现对电芯的吸附和卸载,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手动驱动手柄运动,结构简单,无需损耗额外的电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其通过设置固定板实现提取组件的批量处理,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对多个电芯的吸附与卸载,显著提升了电芯上料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板(2),沿着第一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21)
固定板(3),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定位板(2)相对设置;
提取组件(5),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3),且与所述定位孔(21)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可伸出或者进入所述定位孔(21);
导向组件(4),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分别连接所述定位板(2)和所述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与所述导向组件(4)滑动连接;
手柄(6),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3)远离所述定位板(2)的一侧并与所述固定板(3)相连接,当所述提取组件(5)位于所述定位孔(21)内时,所述提取组件(5)提取电芯;当驱动所述手柄(6)向远离所述定位板(2)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固定板(3)带动提取组件(5)远离所述定位板(2),使得所述提取组件(5)和电芯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电芯吸取机构还包括:
握持板(1),所述握持板(1)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手柄(6)远离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所述手柄(6)朝向所述握持板(1)的一端与所述握持板(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所述握持板(1)用于限定所述手柄(6)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电芯吸取机构还包括:
弹性件(43),其设置在所述握持板(1)与固定板(3)之间,当驱动所述手柄(6)向所述握持板(1)运动时,所述固定板(3)向所述握持板(1)靠近使得所述弹性件(43)处于压缩状态,当松开所述手柄(6)时,所述弹性件(43)驱动所述固定板(3)向所述定位板(2)运动使得所述提取组件(5)位于所述定位孔(21)内以吸取电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组件(5)包括:
安装柱(51),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
磁铁(52),其安装于所述安装柱(51)朝向所述定位板(2)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51)设置为多个,且阵列排布在所述固定板(3)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51)朝向所述定位板(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511),所述磁铁(52)嵌设于所述安装槽(5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组件(5)还包括:
安装件(53);
所述固定板(3)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所述安装柱(51)设置有第二安装孔(512),所述安装件(53)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512)并紧固,以使所述安装柱(51)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有导向通孔(32),所述导向组件(4)包括套筒(42)和导向柱(41),所述套筒(42)包括:
筒部(422),其穿设于所述导向通孔(32)中,设置有套孔(421);
套部(423),其设置于所述筒部(422)朝向所述定位板(2)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朝向所述定位板(2)的表面;
所述导向柱(41)穿设于所述套孔(421)中并与所述套孔(421)滑动连接,且所述导向柱(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握持板(1)与所述定位板(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件(7),其设于所述定位板(2)与所述固定板(3)之间,用于限制所述定位板(2)与所述固定板(3)之间的最小距离,当所述限位件(7)同时与所述定位板(2)和所述固定板(3)接触时所述固定板(3)停止运动并抵靠所述限位件(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吸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为透明板,用于观察所述提取组件(5)是否对准所述电芯。
CN202320618653.0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电芯吸取机构 Active CN219340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8653.0U CN21934092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电芯吸取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8653.0U CN21934092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电芯吸取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0928U true CN219340928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8653.0U Active CN219340928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电芯吸取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0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84038B (zh) 换电设备解锁装置、换电设备及电池箱快速换电系统
CN219340928U (zh) 一种电芯吸取机构
CN214921073U (zh) 电池极耳裁切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CN218276398U (zh) 电机组装机
CN216097372U (zh) 一种燃油过滤器滤芯装配工装
CN113245810A (zh) 一种弹夹式持续上料装置
CN112248502A (zh) 一种绿色电池生产的电池压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703751U (zh) 一种opf切割设备
CN217967405U (zh) 防爆边的数控钻机头装置
CN210998393U (zh) 一种汽车踏板组装装置
CN219520393U (zh) 铆钉安装机构以及电池制造设备
CN220787391U (zh) 一种板材堆叠分隔材料铺设装置
CN219551889U (zh) 一种裁样装置
CN219872199U (zh) 控制器自动老化测试柜
CN220943643U (zh)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锂电池制造点焊装置
CN220963465U (zh) 电芯分离装置
CN211866453U (zh) 一种保压装置
CN21148019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夹取装置
CN215967233U (zh) 一种弹夹式持续上料装置
CN219885007U (zh) 一种用于磁组件自动取料及排列摆放的装置
CN216576476U (zh) 一种纽扣电池的装配机构及装置
CN218656765U (zh) 一种电池材料试件加工的铸焊装置
CN220787487U (zh) 一种丝印加工的上料装置
CN220086152U (zh) 一种储能系统电芯模组补电设备
CN220894350U (zh) 一种圆柱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32 1-2/F,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