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6561U - 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6561U
CN219326561U CN202223420022.2U CN202223420022U CN219326561U CN 219326561 U CN219326561 U CN 219326561U CN 202223420022 U CN202223420022 U CN 202223420022U CN 219326561 U CN219326561 U CN 219326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buckle
clamping seat
intelligent building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00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亮
张子哲
王志鹏
何斌
蒋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34200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6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6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6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包括:支撑塔架;设置在两支撑塔架之间的可折叠导轨,其由若干段工字钢导轨依次转动连接而成;安装在两段相邻的工字钢导轨之间并用于锁紧展开状态的工字钢导轨的锁紧卡扣结构;设置在安装在支撑塔架底部的可移动底盘装置;以及可在展开后的可折叠导轨上来回移动的运输小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标准节的自动化运输以及塔架底盘向地面的固定,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省时省力,且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送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智能建造学科与行业领域的兴起,以机器代替人的建造方式成为研究的热点。当前预制化房屋的装配式建造,依赖传统塔架的起吊和人工的配合,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施工多采用组装脚手架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安装过程多为工人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安全隐患大。
现有塔吊主体结构由一节节标准节组装而成。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将标准节吊到摆渡小车上,并将过渡节与塔身标准节相连的螺栓人为松开以安装新的标准节,顶升完毕之后需进一步使用人工安装螺栓加以联接,并拔出定位销,然后下降过渡节,使之与已接高的塔身联成整体。该过程中标准节的安装需要人工协助,没有实现完全的自动化,且标准节通过塔臂缆索自下而上吊装并运输至安装处,在原有高度的顶端实现安装与顶升,过程较为繁琐,且自下而上吊装的方式其效率和安全性较低,且占用空间大。此外,标准节的焊接钢结构也不利于过程完全自动化。中国专利CN216889760U提出了一种悬挂式工字钢运输小车,通过使用吊葫芦来带动工字钢进行高度调节和位移,并推动工字钢与运输轮相对运动来实现其运输。其目的是运输工字钢,且运输过程中难以避免由于高度变化引起的工字钢晃动,难以适用标准节的传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以方便实现标准节的自动化稳定运输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包括:
支撑塔架;
设置在两支撑塔架之间的可折叠导轨,其由若干段工字钢导轨依次转动连接而成;
安装在两段相邻的工字钢导轨之间并用于锁紧展开状态的工字钢导轨的锁紧卡扣结构;
设置在安装在支撑塔架底部的可移动底盘装置;
以及可在展开后的可折叠导轨上来回移动的运输小车。
进一步的,相邻两段工字钢导轨之间通过合页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合页机构布置在所述锁紧卡扣结构的相对另一面。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卡扣结构包括受力卡扣,以及分别安装在相邻两端工字钢导轨上的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所述受力卡扣呈工字型,所述受力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座包括平行于受力卡扣转动方向固定安装的两块间隔的三角板,以三角板朝向所述第一卡座方向的一条边为第一侧边,背向所述第一卡座方向的另一条边为第二侧边,当两端工字钢导轨相对展开时,所述受力卡扣的另一端沿所述三角板的第一侧边滑动,直至完全越过所述第一侧边,并倒扣住所述第二侧边,此时,所述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被所述受力卡扣锁紧。
更进一步的,所述受力卡扣与所述第一卡座之间还设有扭簧件,使得所述受力卡扣压向所述第二卡座。
更进一步的,在第二卡座上还设有方便扣住所述受力卡扣的卡扣槽。
进一步的,所述可移动底盘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塔架底部的可行走底盘、安装在所述可行走底盘底端面的行走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可行走底盘上并用于与施工地面固定的螺栓自动固定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螺栓自动固定结构包括驱动电机、螺栓座套筒、轨道套筒、支撑螺栓和滑块,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可行走底盘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栓座套筒,所述轨道套筒围绕所述螺栓座套筒固定在所述可行走底盘上,在轨道套筒的内壁面加工有螺旋升降轨道,所述螺栓座套筒加工有沿竖直方向的导向孔,所述滑块置于所述螺栓座套筒内,在滑块的侧部还加工有伸出所述导向孔并匹配置入所述螺旋升降轨道内的凸起,所述连接螺栓的顶部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底部则伸出所述轨道套筒。
更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由行走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从动轮为万向轮,在从动轮与可行走底盘之间还设有避震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小车包括可包住工字钢导轨上部分的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运输轮和滚轮,所述运输轮位于滚轮的下方,并与所述滚轮配合夹住以滚动接触所述工字钢导轨。
更进一步的,所述滚轮与支撑架之间还设有夹紧弹簧。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还固定设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加工有定位放置标准节的圆形定位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排连接座,在连接座上设置所述运输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标准节运输的可折叠轨道及其运输小车,可以实现标准节运输轨道的折叠与展开,大大减少施工设备的空间占用,其可行走底盘装置便于设备在各种复杂施工场景下的移动;
(2)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折叠轨道的锁紧机构,增加了整体设备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折叠轨道需要人力实现的问题,能够实现轨道折叠与展开的自动化;
(3)本申请提供的螺栓自动固定结构,用于设备与地面的固定,避免了额外加装固定螺栓,且能实现连接螺栓的自动打入与旋出,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4)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与塔架固定机构的运载施工方法,能够实现标准节在折叠轨道上的自动化运输,减少了标准节安装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5)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导轨,应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标准节运输的施工场景,在需要节省空间的诸多工程领域均可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可折叠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锁紧卡扣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螺栓自动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运输小车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可折叠导轨,10-工字钢导轨,11-锁紧卡扣结构,111-受力卡扣,112-第一卡座,113-第二卡座,12-合页机构;
2-运输小车,20-支撑架,21-连接板,22-连接座,23-运输轮;24-滚轮;25-夹紧弹簧;
3-可移动底盘装置;30-可行走底盘;301-主动轮;302-行走电机;303-万向轮;304-避震弹簧;31-螺栓自动固定结构;311-连接螺栓;312-螺栓座套筒;313-轨道套筒;314-螺旋升降轨道;315-滑块;
4-标准节起升机构;
5-标准节;
6-支撑塔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以下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的功能部件或结构,则表明其均为本领域为实现对应功能而采用的常规部件或常规结构。
为提高标准节5的运输效率及其安全可靠性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结构可参见图1至图8所示,包括:
支撑塔架6;
设置在两支撑塔架6之间的可折叠导轨1,其由若干段工字钢导轨10依次转动连接而成;
安装在两段相邻的工字钢导轨10之间并用于锁紧展开状态的工字钢导轨10的锁紧卡扣结构11;
设置在安装在支撑塔架6底部的可移动底盘装置3;
以及可在展开后的可折叠导轨1上来回移动的运输小车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5等所示,相邻两段工字钢导轨10之间通过合页机构12转动连接,所述合页机构12布置在所述锁紧卡扣结构11的相对另一面。合页机构12便于实现导轨的折叠,减少空间占用,与锁紧卡扣结构11交错布置能够大大提升可折叠轨道展开后的稳定性与支撑能力。另外,为方便实现折叠,锁紧卡扣结构11和合页机构12交错对称布置在每节工字钢导轨10的两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6等所示,所述锁紧卡扣结构11包括受力卡扣111,以及分别安装在相邻两端工字钢导轨10上的第一卡座112和第二卡座113,所述受力卡扣111呈工字型,所述受力卡扣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座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座113包括平行于受力卡扣111转动方向固定安装的两块间隔的三角板,以三角板朝向所述第一卡座112方向的一条边为第一侧边,背向所述第一卡座112方向的另一条边为第二侧边,当两端工字钢导轨10相对展开时,所述受力卡扣111的另一端沿所述三角板的第一侧边滑动,直至完全越过所述第一侧边,并倒扣住所述第二侧边,此时,所述第一卡座112和第二卡座113被所述受力卡扣111锁紧。此处,第二卡座113中的三角板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不一定呈严格意义的三角形状,大致呈这个形状即可,如其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交界位置可以倒圆角,这样,方便受力卡扣111沿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过渡。锁紧卡扣结构11对工字钢导轨10起支撑作用,提高稳定性,从而实现输运小车的移动,且轨道展开及锁紧可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力安装。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卡扣111与所述第一卡座112之间还设有扭簧件,使得所述受力卡扣111压向所述第二卡座113。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卡座113上还设有方便扣住所述受力卡扣111的卡扣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7等所示,所述可移动底盘装置3包括安装在支撑塔架6底部的可行走底盘30、安装在所述可行走底盘30底端面的行走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可行走底盘30上并用于与施工地面固定的螺栓自动固定结构31。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自动固定结构31包括驱动电机、螺栓座套筒312、轨道套筒313、支撑螺栓和滑块315,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可行走底盘30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栓座套筒312,所述轨道套筒313围绕所述螺栓座套筒312固定在所述可行走底盘30上,在轨道套筒313的内壁面加工有螺旋升降轨道314,所述螺栓座套筒312加工有沿竖直方向的导向孔,所述滑块315置于所述螺栓座套筒312内,在滑块315的侧部还加工有伸出所述导向孔并匹配置入所述螺旋升降轨道314内的凸起,所述连接螺栓311的顶部与所述滑块315固定连接,底部则伸出所述轨道套筒313。通过所述螺栓座套筒312的旋转,滑块315沿所述轨道套筒313上升,实现连接螺栓311对地面的打入。在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螺栓座套筒312旋转的过程中,滑块315在由所述螺栓座套筒312带动进行直线运动的同时,也沿所述轨道套筒313的螺旋轨道进行回转运动,从而实现带动连接螺栓311转动打入施工地面。采用所述结构完成与地面的固定,无需人工额外安装固定螺栓,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主动轮301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301由行走电机302驱动转动,所述从动轮为万向轮303,在从动轮与可行走底盘30之间还设有避震弹簧304。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8等所示,所述运输小车2包括可包住工字钢导轨10上部分的支撑架20,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0上的运输轮23和滚轮24,所述运输轮23位于滚轮24的下方,并与所述滚轮24配合夹住以滚动接触所述工字钢导轨10。便于将标准节固定在小车上实现运输,稳定性高,能够避免额外运输标准节所花费的工时工力。运输轮23与轨道接触面积大,能够提高小车运输过程的稳定性,滚轮24与轨道表面接触,提供一定摩擦力与稳定性的同时,方便小车的移动。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轮24与支撑架20之间还设有夹紧弹簧25。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20上还固定设有连接板21,在连接板21上加工有定位放置标准节的圆形定位块。连接板21上四个凸起的圆形定位块用于固定标准节以实现其运输,且设置连接板21能够提高对标准节的支撑强度。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20上还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排连接座22,在连接座22上设置所述运输轮23。
以上各实施方式可以任一单独实施,也可以两两组合或更多的组合实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为提高标准节的运输效率及其安全可靠性等,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结构可参见图1至图8所示,包括:
支撑塔架6;
设置在两支撑塔架6之间的可折叠导轨1,其由若干段工字钢导轨10依次转动连接而成;
安装在两段相邻的工字钢导轨10之间并用于锁紧展开状态的工字钢导轨10的锁紧卡扣结构11;
设置在安装在支撑塔架6底部的可移动底盘装置3;
以及可在展开后的可折叠导轨1上来回移动的运输小车2。
请再参见图5等所示,相邻两段工字钢导轨10之间通过合页机构12转动连接,所述合页机构12布置在所述锁紧卡扣结构11的相对另一面。合页机构12便于实现导轨的折叠,减少空间占用,与锁紧卡扣结构11交错布置能够大大提升可折叠轨道展开后的稳定性与支撑能力。另外,为方便实现折叠,锁紧卡扣结构11和合页机构12交错对称布置在每节工字钢导轨10的两端。
请再参见图6等所示,所述锁紧卡扣结构11包括受力卡扣111,以及分别安装在相邻两端工字钢导轨10上的第一卡座112和第二卡座113,所述受力卡扣111呈工字型,所述受力卡扣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座1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座113包括平行于受力卡扣111转动方向固定安装的两块间隔的三角板,以三角板朝向所述第一卡座112方向的一条边为第一侧边,背向所述第一卡座112方向的另一条边为第二侧边,当两端工字钢导轨10相对展开时,所述受力卡扣111的另一端沿所述三角板的第一侧边滑动,直至完全越过所述第一侧边,并倒扣住所述第二侧边,此时,所述第一卡座112和第二卡座113被所述受力卡扣111锁紧。此处,第二卡座113中的三角板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不一定呈严格意义的三角形状,大致呈这个形状即可,如其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交界位置可以倒圆角,这样,方便受力卡扣111沿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过渡。锁紧卡扣结构11对工字钢导轨10起支撑作用,提高稳定性,从而实现输运小车的移动,且轨道展开及锁紧可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力安装。所述受力卡扣111与所述第一卡座112之间还设有扭簧件,使得所述受力卡扣111压向所述第二卡座113。在第二卡座113上还设有方便扣住所述受力卡扣111的卡扣槽。
请再参见图7等所示,所述可移动底盘装置3包括安装在支撑塔架6底部的可行走底盘30、安装在所述可行走底盘30底端面的行走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可行走底盘30上并用于与施工地面固定的螺栓自动固定结构31。
所述螺栓自动固定结构31包括驱动电机、螺栓座套筒312、轨道套筒313、支撑螺栓和滑块315,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可行走底盘30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栓座套筒312,所述轨道套筒313围绕所述螺栓座套筒312固定在所述可行走底盘30上,在轨道套筒313的内壁面加工有螺旋升降轨道314,所述螺栓座套筒312加工有沿竖直方向的导向孔,所述滑块315置于所述螺栓座套筒312内,在滑块315的侧部还加工有伸出所述导向孔并匹配置入所述螺旋升降轨道314内的凸起,所述连接螺栓311的顶部与所述滑块315固定连接,底部则伸出所述轨道套筒313。通过所述螺栓座套筒312的旋转,滑块315沿所述轨道套筒313上升,实现连接螺栓311对地面的打入。在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螺栓座套筒312旋转的过程中,滑块315在由所述螺栓座套筒312带动进行直线运动的同时,也沿所述轨道套筒313的螺旋轨道进行回转运动,从而实现带动连接螺栓311转动打入施工地面。采用所述结构完成与地面的固定,无需人工额外安装固定螺栓,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主动轮301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301由行走电机302驱动转动,所述从动轮为万向轮303,行走过程中可通过万向轮303改变行进方向,在从动轮与可行走底盘30之间还设有避震弹簧304。
请再参见图8等所示,所述运输小车2包括可包住工字钢导轨10上部分的支撑架20,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0上的运输轮23和滚轮24,所述运输轮23位于滚轮24的下方,并与所述滚轮24配合夹住以滚动接触所述工字钢导轨10。便于将标准节固定在小车上实现运输,稳定性高,能够避免额外运输标准节所花费的工时工力。运输轮23与轨道接触面积大,能够提高小车运输过程的稳定性,滚轮24与轨道表面接触,提供一定摩擦力与稳定性的同时,方便小车的移动。所述滚轮24与支撑架20之间还设有夹紧弹簧25,以确保运输小车2可以与工字钢导轨10上部的轨道面紧密贴合,提高其运输稳定性。所述支撑架20上还固定设有连接板21,在连接板21上加工有定位放置标准节的圆形定位块。连接板21上四个凸起的圆形定位块用于固定标准节以实现其运输,且设置连接板21能够提高对标准节的支撑强度。所述支撑架20上还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排连接座22,在连接座22上设置所述运输轮23。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与塔架固定机构的运载施工方法,结合图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可折叠轨道运输系统依托于智能建造小车,轨道折叠状态下,系统通过可移动底盘装置3的可行走底盘30行走到预定施工场地;
S2:可折叠轨道依靠可移动底盘装置3的动力部件在施工场地展开,展开过程中锁紧卡扣结构111靠受力卡扣111与第二卡座113上的卡座槽的配合实现轨道锁紧,对标准节运输的轨道起支撑作用;
S3:可折叠轨道展开后,可移动底盘装置3移动至预定位置,通过螺栓自动固定结构31向地面打入连接螺栓311,连接螺栓311与地面预先打好的螺栓孔相配合,实现装置整体与地面的固定,进入下一步施工;
S4:运输小车2在已展开的轨道上移动至既定起运位置,将标准节5安装在连接板21上;
S5:装有标准节5的运输小车2沿展开的可折叠轨道移动至两端(即支撑塔架6内),经由与支撑塔架6配合的标准节起升机构4将标准节向上顶离运输小车2至设定装配位置;
S6:标准节5输送完成后,运输小车2返回标准节的起运位置,重复下一次标准节运输操作;
S7:标准节起升机构4将不停送来的标准节顶升至与基节(标准节)连接,实现智能建造小车整体升高,并进行物料搬运、安装等施工动作;
S8:施工完成后,螺栓自动固定结构31旋出连接螺栓311,可移动底盘装置3的动力机构对可折叠轨道施加压力,使受力卡扣111弹出第二卡座113的卡座槽,轨道完成由展开至折叠的状态转变。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塔架;
设置在两支撑塔架之间的可折叠导轨,其由若干段工字钢导轨依次转动连接而成;
安装在两段相邻的工字钢导轨之间并用于锁紧展开状态的工字钢导轨的锁紧卡扣结构;
设置在安装在支撑塔架底部的可移动底盘装置;
以及可在展开后的可折叠导轨上来回移动的运输小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段工字钢导轨之间通过合页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合页机构布置在所述锁紧卡扣结构的相对另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卡扣结构包括受力卡扣,以及分别安装在相邻两端工字钢导轨上的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所述受力卡扣呈工字型,所述受力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座包括平行于受力卡扣转动方向固定安装的两块间隔的三角板,以三角板朝向所述第一卡座方向的一条边为第一侧边,背向所述第一卡座方向的另一条边为第二侧边,当两端工字钢导轨相对展开时,所述受力卡扣的另一端沿所述三角板的第一侧边滑动,直至完全越过所述第一侧边,并倒扣住所述第二侧边,此时,所述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被所述受力卡扣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卡扣与所述第一卡座之间还设有扭簧件,使得所述受力卡扣压向所述第二卡座;
在第二卡座上还设有方便扣住所述受力卡扣的卡扣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盘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塔架底部的可行走底盘、安装在所述可行走底盘底端面的行走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可行走底盘上并用于与施工地面固定的螺栓自动固定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自动固定结构包括驱动电机、螺栓座套筒、轨道套筒、连接螺栓和滑块,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可行走底盘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栓座套筒,所述轨道套筒围绕所述螺栓座套筒固定在所述可行走底盘上,在轨道套筒的内壁面加工有螺旋升降轨道,所述螺栓座套筒加工有沿竖直方向的导向孔,所述滑块置于所述螺栓座套筒内,在滑块的侧部还加工有伸出所述导向孔并匹配置入所述螺旋升降轨道内的凸起,所述连接螺栓的顶部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底部则伸出所述轨道套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由行走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从动轮为万向轮,在从动轮与可行走底盘之间还设有避震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小车包括可包住工字钢导轨上部分的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运输轮和滚轮,所述运输轮位于滚轮的下方,并与所述滚轮配合夹住以滚动接触所述工字钢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与支撑架之间还设有夹紧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还固定设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加工有定位放置标准节的圆形定位块;
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排连接座,在连接座上设置所述运输轮。
CN202223420022.2U 2022-12-20 2022-12-20 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Active CN219326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0022.2U CN219326561U (zh) 2022-12-20 2022-12-20 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0022.2U CN219326561U (zh) 2022-12-20 2022-12-20 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6561U true CN219326561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0022.2U Active CN219326561U (zh) 2022-12-20 2022-12-20 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6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80824A1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型铺轨机及其施工方法
JP2809990B2 (ja) 橋桁架設装置
EP0771916A1 (en) Temporary frame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CN213205004U (zh) 建筑用导轨式行走接料平台
CN111038940A (zh) 一种轨道式用于吊装运输的牵引系统
CN219326561U (zh) 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CN116239055A (zh) 一种用于智能建造塔架系统的底盘标准节传送系统
CN112030741B (zh) 一种用于桥梁检测和加固的移动装置
CN111675112A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桥墩吊装机、施工方法及过天桥方法
CN108265830B (zh) 一种多工位移动式施工座及拼装顶升式建筑施工方法
CN115748463A (zh) 一种车载门架式提梁系统
CN214454484U (zh) 用于大斜度楼梯的管件转运装置
CN211496115U (zh) 一种液压装车装置
CN211711873U (zh) 一种轨道式用于吊装运输的牵引系统
CN210049105U (zh) 一种自行式桥梁模板作业台车
CN211393657U (zh) 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施工用工具快速提升设备
CN219654304U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建造的非道路行走外轨道机械系统
CN107604776B (zh) 铁路轨道施工用便梁横移吊
CN218751494U (zh) 一种车载折叠甲板系统
CN216945970U (zh) 一种钢结构部件转运装置
CN110921504A (zh) 龙门吊架
CN210239705U (zh) 一种装配式电力隧道嵌缝台车
CN213059940U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桥墩吊装机
CN114934678B (zh) 全玻幕墙整体式托运滑移安装施工方法
CN215482373U (zh) 一种钢桁梁底部运梁的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