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0468U - 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0468U
CN219310468U CN202223552334.9U CN202223552334U CN219310468U CN 219310468 U CN219310468 U CN 219310468U CN 202223552334 U CN202223552334 U CN 202223552334U CN 219310468 U CN219310468 U CN 219310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plate
rotating shaft
welding
pus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523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晓冬
崔双
刘小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eng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eng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eng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eng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523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0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0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0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包括设置于电芯运输线一侧的第一推齐机构,设置于电芯运输线另一侧的第二推齐机构;第一推齐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沿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推齐组件,任一第一推齐组件均包括与第一转轴连接的第一摆杆,与第一摆杆一端铰接的第一移动板,设置于第一移动板上的第一推板;第二推齐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沿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推齐组件,第二推齐组件包括与第二转轴连接的第二摆杆,与第二摆杆一端铰接的第二移动板,以及设置于第二移动板端部的第二推板,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本实用新型不仅保证排齐的质量而且能够实现自动化排齐电芯,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是电池重要的组件,电芯在依次经过揉平、包胶、入壳、集流盘焊接及封口焊等工序的处理后,才能组装形成电池,电芯的性能对电池性能起到直接的影响,集流盘焊接是电池生产过程中一道重要的工序。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集流盘焊接时,通常是电芯呈水平放置,集流盘上料设备抓取集流盘放置于电芯的端面,再进行焊接,由于电芯个体间的差异,使得其端面落入焊接焦距内的位置也有偏差,为了提高焊接质量,通常会在焊接前对电芯需要焊接的一端进行排齐,保证其落入焊接焦距内的位置一定,目前一般通过人工对电芯进行排齐,不仅效率低,且质量不能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以第二推板为基准面,第一推板与电芯的一端接触将电芯推向至第二推板,使得电芯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板接触,将电芯排齐。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包括设置于电芯运输线一侧的第一推齐机构,设置于电芯运输线另一侧于所述第一推齐机构配合的第二推齐机构;所述第一推齐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推齐组件,任一所述第一推齐组件均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第一摆杆,与所述第一摆杆一端铰接的第一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的第一推板;所述第二推齐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推齐组件,所述第二推齐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的第二摆杆,与所述第二摆杆一端铰接的第二移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端部的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第二推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芯运输线的两侧安装第一推齐组件和第二推齐组件,根据电芯的设计长度调节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之间的距离,当电芯被运输至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以第二推板这一侧为基准面,外部动力装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摆杆推动第一移动板,第一推板与电芯的一端接触将其推向第二推板,使得第二推板与电芯的另一端接触,从而达到将电芯的一端排齐的效果,不仅排齐的质量可控,还避免损坏电芯,而且能够实现自动化排齐电芯,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齐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板和所述第一推板之间的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性橡胶或者弹性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齐组件和所述第二推齐组件均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一推齐组件间隔设置,三组所述第二推齐组件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齐机构还包括支座,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底部与所述支座的顶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齐机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均设置有连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齐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顶部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推板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板的形状为“回”字状和/或类三角状。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通过在电芯运输线的两侧安装第一推齐组件和第二推齐组件,根据电芯的设计长度调节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之间的距离,当电芯被运输至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以第二推板这一侧为基准面,外部动力装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摆杆推动第一移动板,第一推板与电芯的一端接触将其推向第二推板,使得第二推板与电芯的另一端接触,从而达到将电芯的一端排齐的效果,不仅排齐的质量可控,还避免损坏电芯,而且能够实现自动化排齐电芯,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的俯视图。图中包括有:第一转轴10、第一推齐组件20、第一摆杆21、第一移动板22、第一推板23、弹性件24、第二转轴30、第二推齐组件40、第二摆杆41、第二移动板42、第二推板43、支座50、安装板60、连接块70、固定座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电芯运输线两侧的第一推齐机构和第二推齐机构,且第一推齐机构和第二锁机机构的位置正对布置。第一推齐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0,沿所述第一转轴10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推齐组件20,任一所述第一推齐组件20均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10连接的第一摆杆21,与所述第一摆杆21一端铰接的第一移动板22,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板22上的第一推板23。所述第二推齐机构包括第二转轴30,沿所述第二转轴3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推齐组件40,所述第二推齐组件40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40连接的第二摆杆41,与所述第二摆杆41一端铰接的第二移动板4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42端部的第二推板43。第一推板23与第二推板43位置正对布置,且第一推板23和第二推板43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电芯的设计长度调节第一推板23和第二推板43之间的距离,当电芯被运输至第一推板23和第二推板43之间,第一推板23和第二推板43相对运动,即以第二推板43为基准面,第一推板23与电芯的一端接触将电芯推向至第二推板43,使得电芯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板43接触,将电芯排齐,便下一工序的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齐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板22和所述第一推板23之间的弹性件24。因电芯本身个体长度尺寸的差异,第一推板23推动电芯至第二推板43处,弹性件24有一定的压缩量可避免电芯被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弹性件24为弹簧、弹性橡胶或者弹性海绵。在本实施例中,以弹性件24为弹簧为例进行说明,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移动板22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推板23上。
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转轴10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第一推齐组件20,沿第二转轴30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第二推齐组件40,三个第一推齐组件20沿着第一转轴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三个第二推齐组件40沿着第二转轴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转轴10可以为一圆柱体,第二转轴30可为一圆柱体,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30的长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齐机构还包括支座50,所述第一转轴穿10设在所述支座上50,所述第一移动板22的底部与所述支座50的顶部滑动连接。第一转轴10转动,使得第一摆杆21推动第一移动板22,第一推板23与电芯的一端接触将电芯推送至第二推板43处。支座50的底部还设置有安装孔,可将第一推齐组件20固定安装在电芯运输线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齐机构还包括安装板60,所述第二移动板42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板60的顶部滑动连接。具体的第二移动板42的底部设置有滑轨,安装板60的顶部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块。第二移动板42与安装板60滑动连接,方便调整第二推板43距离第一推板23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10和所述第二转轴30上均设置有连接块70,可通过外部驱动装置与连接块70连接,便于调整第一推板23与第二推板43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齐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42顶部的固定座80,所述固定座8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推板43的一侧连接。
所述第二推板43的形状为“回”字状和/或类三角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一个“回”字状第二推板和两个类三角形状的第二推板43,不同形状的第二推板43是为了便于后序焊接工序,焊接路径不同,可避免遮挡住焊接激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首先根据电芯的设计长度调节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可通过第二转轴上的连接块连接外部动力装置,第二摆杆推动第二移动板沿着安装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推板到达预先设定的位置,第一转轴上的连接块连接外部动力装置,第一摆杆推动第一移动板向第二推板的一侧滑动,第一推板到达预先设定的位置,当电芯被运输至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以第二推板这一侧为基准面,外部动力装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摆杆推动第一移动板,第一推板与电芯的一端接触将其推向第二推板,使得第二推板与电芯的另一端接触,从而达到将电芯的一端排齐的效果,便于后续的焊接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电芯运输线一侧的第一推齐机构,设置于电芯运输线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推齐机构配合的第二推齐机构;所述第一推齐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推齐组件,任一所述第一推齐组件均包括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第一摆杆,与所述第一摆杆一端铰接的第一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的第一推板;所述第二推齐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推齐组件,所述第二推齐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的第二摆杆,与所述第二摆杆一端铰接的第二移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端部的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和所述第二推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齐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板和所述第一推板之间的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性橡胶或者弹性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齐组件和所述第二推齐组件均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一推齐组件间隔设置,三组所述第二推齐组件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齐机构还包括支座,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底部与所述支座的顶部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齐机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均设置有连接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齐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顶部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推板的一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板的形状为“回”字状和/或类三角状。
CN202223552334.9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 Active CN219310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2334.9U CN21931046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2334.9U CN21931046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0468U true CN219310468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0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52334.9U Active CN21931046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0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19850B1 (ko) 이차전지 셀의 전극리드 성형장치
CN219310468U (zh) 一种应用于正负极焊接的抱紧装置
CN115971769B (zh) 一种锂电池组焊接装置
CN217859662U (zh) 一种全极耳大圆柱电池预焊机的内推定位机构
CN116852006A (zh) 一种储能电池焊接加工用对接固定设备
CN217775867U (zh) 一种接线端子与壳体焊接设备
CN218016641U (zh) 焊接装置
CN216939026U (zh) 全极耳电池集流盘焊接装置
CN216097061U (zh) 电池极耳焊接压紧机构及电池极耳整形焊接一体机
CN114871549A (zh) 一种壳体与接线端子、保护盒焊接设备
CN208157558U (zh) 一种接触式双电芯二次定位机构
CN113210821A (zh) 一种锂电池点焊装置
CN219383859U (zh) 一种圆柱电池负极铜箔上料装置
CN220881231U (zh) 一种大圆柱电池盖帽焊接设备
CN112388539B (zh) 一种固定锂电池的方法和夹具
CN220782781U (zh) 锂电池电芯与极耳焊接机纠偏机构
CN219900888U (zh) 用于电池顶盖焊接的定位工装及电池顶盖焊接设备
CN212496158U (zh) 一种电芯用定位夹具及焊接设备
CN210023973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裁剪装置
CN219212084U (zh) 一种全极耳电芯集流盘焊接定位治具
CN216120364U (zh) 电池极耳整形焊接一体机
CN218964541U (zh) 一种锂电池焊接治具
CN210817920U (zh) 一种锂电池模块双边点焊装置
CN220128007U (zh) 一种电芯焊接载具定位装置
CN116779938B (zh) 入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