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9722U -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9722U
CN219299722U CN202120544248.XU CN202120544248U CN219299722U CN 219299722 U CN219299722 U CN 219299722U CN 202120544248 U CN202120544248 U CN 202120544248U CN 219299722 U CN219299722 U CN 219299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ull rod
marble
floating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42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祥刚
宋鹏
刘连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Pilot Fut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Pilot Fut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Pilot Fut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Pilot Fut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42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9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9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9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拆互联装置。收缩筒和锁定座分别安装于外支撑筒的两端;收缩筒轴心开设内有腔体,该腔体内径上大下小设计;浮动筒设置于收缩筒内,并伸出收缩筒;收缩筒、腔体、浮动筒同轴;浮动筒位于收缩筒内部分的同一水平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弹珠孔,各弹珠孔内分别设置有一弹珠;拉杆一端连接浮动筒,另一端连接拉杆拉动机构,拉杆拉动机构活动以带动拉杆沿轴向运动。拉杆的自由端穿过浮动筒的底板并伸入到浮动筒内,拉杆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可沿拉杆轴向运动;第一限位机构与浮动筒的底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本设计能方便的调节压缩弹簧的压缩量,以调整锁紧力度,适应不同的负载。

Description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工程部件,特别是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很难将机械设备直接制造加工成大型体积的状态,机械部件之间往往需要先行加工,然后再行连接。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具备设备间便携连接的需求,以此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
为满足上述需求,设计出了一些快速连接组件,例如CN210889641U提出的一种快换夹头组件。但是此类快速连接组件无法应对不同长度的栓体,对于栓体的锁紧力仅能依靠设备的重力,使得连接不够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快拆互联装置,以能够自适应地锁紧不同长度的栓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包括收缩筒、弹珠、浮动筒、拉伸弹簧、外支撑筒、锁定座、拉杆和拉杆拉动机构;收缩筒和锁定座分别安装于外支撑筒的两端;收缩筒轴心开设内有腔体,该腔体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直径设计为:沿收缩筒向锁定座方向,由大到小设计;浮动筒设置于收缩筒内,并向锁定座方向伸出收缩筒;收缩筒、腔体、浮动筒同轴;浮动筒位于收缩筒内部分的同一水平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弹珠孔,各弹珠孔内分别设置有一弹珠,弹珠的直径大于弹珠孔的长度;拉杆一端连接浮动筒,另一端连接拉杆拉动机构,拉杆拉动机构活动以带动拉杆沿轴向运动。拉杆与浮动筒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为:拉杆的自由端穿过浮动筒的底板并伸入到浮动筒内,拉杆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与浮动筒的底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待连接的任意设备的栓体的头部插入到浮动筒中后,操作拉杆拉动机构以拉动拉杆远离收缩筒,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浮动筒远离收缩筒,弹珠则逐渐靠近栓体的头部,直至卡住栓体头部。而由于压缩弹簧的存在,使得应对于不同长度的栓体,弹珠均能够卡在栓体头部的位置,从而锁紧待连接的设备,将其牢固地连接上。并且,压缩弹簧的设计能够提供额外的锁紧力补偿。
进一步的,在浮动筒的底板靠锁定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设置于拉杆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浮动筒伸出收缩筒的部分,另一端连接收缩筒或外支撑筒;弹珠在收缩筒内壁作用下凸出浮动筒内壁时,拉伸弹簧具备拉力。
进一步的,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收缩筒的底部和浮动筒的底部。
进一步的,拉杆拉动机构为锁定扳手,锁定扳手铰接于锁定座上;锁定扳手与拉杆的连接点,与锁定扳手与锁定座的铰接点不同。
进一步的,锁定扳手与拉杆的连接点,相对于锁定扳手与锁定座的铰接点为过顶设计。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机构为可沿拉杆轴向运动的活动机构。此处所谓的活动机构,为可以调节在拉杆上的固定位置的机构。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拉杆上的第二垫片和第二螺母,第二垫片设置于第二螺母与浮动筒的底板之间,并与浮动筒的底板接触。
进一步的,装置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开设有与收缩筒适配的通孔,收缩筒与通孔轴向连接。
进一步的,收缩筒的腔体31为包含两个台阶的阶梯形,靠锁定座一侧的直径较小,两台阶间平滑过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设计的快拆互联装置能够快捷地完成互联或拆解,能够自适应地卡住不同长度的栓体头部,实现设备间的稳固连接。
2、能方便的调节压缩弹簧的压缩量,以调整锁紧力度,适应不同的负载。
3、本设计的快拆互联装置能够为弹珠提供额外的锁紧力补偿,使得对于栓体的固定更加稳固。
4、本设计的快拆互联装置具备自动回弹解锁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快拆互联装置正向剖视图。
图2是快拆互联装置侧向局部剖视图。
图3是快拆互联装置的爆炸图。
图中标记:任意设备1、固定座2、收缩筒3、弹珠4、浮动筒5、拉伸弹簧6、外支撑筒7、锁定座8、圆柱销9、第一螺母10、第一垫片11、压缩弹簧12、第二垫片13、拉杆14、锁定扳手15、固定销16、弹簧垫圈17、第二螺母18、通孔19、弹珠孔51、底板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收缩筒3、弹珠4、浮动筒5、拉伸弹簧6、外支撑筒7、锁定座8、拉杆14和锁定扳手15。收缩筒3和锁定座8分别安装于外支撑筒7的两端。收缩筒3轴心开设上大下小(以靠锁定座8的方向为下方)的腔体31,该腔体31与收缩筒3同轴。该腔体31可以设计为倒锥形、漏斗形,也可以设计为如图1所示的包含两个台阶的阶梯形,靠锁定座8一侧的直径较小,两台阶间平滑过渡,例如通过两端倒角的斜面过渡。浮动筒5同轴(即与收缩筒3同轴)设置于收缩筒3内并向锁定座8方向伸出收缩筒3。浮动筒5位于收缩筒3内部分的同一水平上(指垂直于轴向方向),沿径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弹珠孔51,各弹珠孔51内分别设置有一弹珠4,弹珠4的直径大于弹珠孔51的长度。弹珠孔51两端的截面直径小于弹珠4的直径,以防止弹珠4脱离弹珠孔51。拉杆14一端连接浮动筒5,另一端通过圆柱销9连接锁定扳手15。锁定扳手15通过固定销16铰接于锁定座8上。显然,圆柱销9和固定销16的位置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销16从锁定扳手15侧面穿过弹簧垫圈17后,插入锁定扳手15和锁定座8,以将锁定扳手15铰接于锁定座8上,如图3所示,拉杆14穿过锁定扳手15的中缝,通过圆柱销9连接于锁定扳手15的过顶位置,两颗固定销16从中缝两侧分别穿过对应的弹簧垫片17、锁定座8后,插入锁定扳手15的中缝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中所述的弹珠4,并不限定于球状,也可是柱状、块状或其他形状,以能在弹珠孔51内滑动,且能伸出弹珠孔51接触栓体为要求。
拉伸弹簧6的一端连接浮动筒5伸出收缩筒3的部分,另一端连接收缩筒3;当然,从原理上来讲,拉伸弹簧6的另一端也可连接于外支撑筒7上,连接点的设置只要使得拉伸弹簧6在弹珠4进入收缩筒3内径较小的部分时,具备拉力即可。所谓的收缩筒3内径较大或较小,以弹珠4受收缩筒3内壁作用时,是否凸出浮动筒5内壁为界限,若是,则弹珠4进入收缩筒3内部较小部分,若否,则弹珠4位于收缩筒3内径较大部分,此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的表述范畴。在一些实施例中,拉伸弹簧6两端分别连接于收缩筒3的底部和浮动筒5的底板52上(无底板52则连接于底部)。拉伸弹簧6包括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至少两组弹簧,如图3所示,拉伸弹簧6可包括4组弹簧。
上述快拆互联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解锁状态时(即拉伸弹簧6处于最小拉伸状态时),弹珠4位于收缩筒3内径较大的部分(即腔体31直径较大的部分),此时将栓体插入浮动筒5内时,弹珠4不具备向轴心的作用力。将栓体插入浮动筒5完成后,转动锁定扳手15到一个稳定的位置,过程中,锁定扳手15通过拉杆14带动浮动筒5向远离收缩筒3方向运动,使得弹珠4逐渐向收缩筒3内径较小部分运动,在收缩筒3内壁作用下,弹珠4被挤向轴心,压住或卡住栓体,实现快速互联及锁定。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栓体为待连接的任意设备上的栓体,该栓体可以是柱状体,也可以在柱状体的端部增加尺寸更大的球状体。而浮动筒5远离收缩筒3方向的运动增加了拉伸弹簧6的拉力,这样,在反向转动锁定扳手15进行解锁时,在最后一段转动路径上,拉伸弹簧6能够拉动浮动筒5、弹珠4向收缩筒3内径较大部分方向运动,实现自动回弹解锁。
原则上,只要锁定扳手15转动,即可实现在锁定和解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在锁定扳手15绕扳手固定销16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当拉杆14轴心与整个装置轴心重合时,即为锁紧力最大状态,但此时装置不稳定,锁定扳手15在拉力作用下,可能回转向解锁位置。为防止此情况发生,锁定扳手15有过顶设计(即与拉杆14的连接点相对于扳手15的铰接点做过顶运动),让锁定扳手15继续转过锁紧力最大位置,此时锁定扳手15和锁定座8在拉力作用下,会紧密接触,机构达到稳定状态。优选的,拉杆14通过弹力机构(如弹簧)连接浮动筒5,锁定扳手15在转过最大锁紧力位置后,可以依靠弹力机构的弹力对锁紧力进行补偿。
本设计的快拆互联装置还具备锁紧力可调的功能。具体而言,拉杆14与浮动筒5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为:拉杆14的自由端(靠收缩筒3一端)穿过浮动筒5的底板52并伸入到浮动筒5内,在拉杆14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螺母10(或其他可沿拉杆14轴向往复调节的机构),该第一螺母10可在拉杆14上旋转以调节高度,第一螺母10靠浮动筒5的底板52一侧设置有第一垫片11,第一垫片11与浮动筒5的底板5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2。显然,第一垫片11需要起到限制压缩弹簧12的作用,对于弹簧直径(非弹簧丝的直径)不变的情况,第一垫片11的直径较弹簧直径大,对于弹簧直径不统一的情况,则以压缩弹簧12不脱离第一垫片11为基本要求。第一螺母10和第一垫片11共同构成调节压缩弹簧12弹力的第一限位机构,而第一限位机构也可以设计为其他连接于拉杆14上,并可调节位置的结构(如垂直穿过拉杆14的插销、蝶形螺母、丝杠螺母等)。这样,通过调节第一螺母10在拉杆14上的位置,即可调节压缩弹簧12的弹性势能,从而对装置的锁紧力进行调节。当然,如果舍弃一定效果,就实现锁紧而言,第一限位机构也可以是固定在拉杆14上的结构,位置不可调。进一步的,在浮动筒5的底板52靠锁定座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垫片13和第二螺母18(或其他可上下调节的机构),第二垫片13和第二螺母18设置于拉杆14上,第二螺母18可固定于拉杆4上,也可在拉杆14上旋转以调节高度。在第二垫片13的支撑下,浮动筒5可轻松伸入到收缩筒3内径较大的部分。第二垫片13和第二螺母18共同构成支撑浮动筒5的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一限位机构类似,第一支撑机构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固定或活动设置于拉杆14上的结构,优选为位置可调的结构(如垂直穿过拉杆14的插销、蝶形螺母、丝杠螺母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快拆互联装置,该快拆互联装置与实施例一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固定座2,该固定座2设置有与收缩筒3相匹配的通孔19,收缩筒3安装于该通孔19处,与该通孔19轴向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快拆互联装置,该快拆互联装置与实施例一唯一不同之处在于,锁定扳手15替换为旋转螺母,拉杆14设计为螺杆结构,锁定座8与旋转螺母之间不连接,旋转螺母设置于拉杆14上。转动旋转螺母,使拉杆14远离收缩筒3,则可实现快速互联及锁定。反向转动旋转螺母,使拉杆14靠近收缩筒3,则实现解锁。
锁定扳手15还可替换为其他拉杆拉动机构,只要能够带动拉杆14沿轴向活动即可,至于在连接任意设备1完成后,对状态的锁定或解锁,可以借助其他辅助装置实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公开了将任意设备1(带栓体)连接于实施例二的快拆互联装置的过程。
首先确定将锁定扳手15置于解锁位置,将任意设备1的栓体插入固定座2的通孔、收缩筒3的腔体31直至浮动筒5中,弹珠4此时位于收缩筒3内径较大的部分,栓体插入过程中,弹珠4会被栓体顶向外部。待任意设备1与固定座2平面接触后,转动锁定扳手15,使拉杆14相对锁定扳手15做过顶运动。旋转锁定扳手15时,其会带动第一垫片11压缩压缩弹簧12,从而带动浮动筒5远离收缩筒3,弹珠4则逐渐向收缩筒3内径较小的部分运动,在收缩筒3内壁作用下,弹珠4被挤向收缩筒3的轴心,与栓体侧面接触并抵住/卡住栓体-栓体为柱状体时,则从栓体侧面抵住栓体;栓体头部为球状时,则卡住栓体的头部,产生夹紧力和向锁定座8方向的拉力,将任意设备1和固定座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对于不同的锁紧力需求,可对第一螺母10的高度进行适当调节,从而调整压缩弹簧12在工作时受到的压力。
而对于拉杆14直接连接浮动筒5的情况,其虽然无法进行锁紧力补偿,但是通过设计合适的尺寸,同样可以对适配尺寸的设备进行稳固地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快拆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缩筒(3)、弹珠(4)、浮动筒(5)、拉伸弹簧(6)、外支撑筒(7)、锁定座(8)、拉杆(14)和拉杆拉动机构;所述收缩筒(3)和锁定座(8)分别安装于所述外支撑筒(7)的两端;所述收缩筒(3)轴心开设有腔体(31),该腔体(31)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直径设计为:沿所述收缩筒(3)向所述锁定座(8)方向,由大到小设计;所述浮动筒(5)设置于所述收缩筒(3)内,并向所述锁定座(8)方向伸出所述收缩筒(3);所述收缩筒(3)、腔体(31)、浮动筒(5)同轴;所述浮动筒(5)位于所述收缩筒(3)内部分的同一水平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弹珠孔(51),各所述弹珠孔(51)内分别设置有一弹珠(4),所述弹珠(4)的直径大于所述弹珠孔(51)的长度,所述弹珠孔(51)两端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弹珠(4)的直径;所述拉杆(14)一端连接所述浮动筒(5),另一端连接所述拉杆拉动机构,所述拉杆拉动机构活动以带动所述拉杆沿轴向运动;
所述拉杆(14)与所述浮动筒(5)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为:所述拉杆(14)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浮动筒(5)的底板(52)并伸入到所述浮动筒(5)内,所述拉杆(14)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拉杆(14)上;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浮动筒(5)的底板(5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动筒(5)的底板(52)靠所述锁定座(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拉杆(1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伸弹簧(6),所述拉伸弹簧(6)的一端连接所述浮动筒(5)伸出所述收缩筒(3)的部分,另一端连接所述收缩筒(3)或所述外支撑筒(7);所述弹珠(4)在所述收缩筒(3)内壁作用下凸出所述浮动筒(5)内壁时,所述拉伸弹簧(6)具备拉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拆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簧(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收缩筒(3)的底部和所述浮动筒(5)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拉动机构为锁定扳手(15),所述锁定扳手(15)铰接于所述锁定座(8)上;所述锁定扳手(15)与所述拉杆(14)的连接点,与所述锁定扳手(15)与所述锁定座(8)的铰接点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拆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扳手(15)与所述拉杆(14)的连接点,相对于所述锁定扳手(15)与所述锁定座(8)的铰接点为过顶设计。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拆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拉杆(14)上的第二垫片(13)和第二螺母(18),所述第二垫片(13)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母(18)与所述浮动筒(5)的底板(52)之间,并与所述浮动筒(5)的底板(52)接触。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快拆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开设有与所述收缩筒(3)适配的通孔(19),所述收缩筒(3)与所述通孔(19)轴向连接。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快拆互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筒(3)的腔体(31)为包含两个台阶的阶梯形,靠所述锁定座(8)一侧的直径较小,两台阶间平滑过渡。
CN202120544248.XU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Active CN219299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4248.XU CN219299722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4248.XU CN219299722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9722U true CN219299722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4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4248.XU Active CN219299722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9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31569A1 (en) Rock Damage mechanics test system fo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deep earth environment
CN109702509B (zh) 输出装置
CN219299722U (zh)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CN113007194B (zh) 一种快拆互联装置
CN117884720A (zh) 一种机械制造齿轮定位夹持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287325B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板房调节装置
CN218193901U (zh) 精密加工用定位夹具
CN201717554U (zh) 电力作业的装卸装置
CN216386335U (zh) 一种舵机弹性负载
CN111618568A (zh) 一种偏转式风炮机构及其合模拆模用的风炮设备
CN212470584U (zh) 一种加工混合动力变速箱前壳的定心工装
CN112179764B (zh) 一种用于车钩拉压一体试验的加载装置
CN220179080U (zh) 一种多路阀阀芯夹紧工装
CN219818634U (zh) 焊接装置
CN210751309U (zh) 钢管舞表演装置
CN2641126Y (zh) 压桩机多点均压夹桩机构
CN215293181U (zh) 一种多尺寸孔径固定螺纹装置
CN113555661B (zh) 一种可伸缩套筒锁定装置及锁定解锁方法
CN220488026U (zh) 一种胀套的圆管锁紧机构
CN111390853B (zh) 一种用于车体的可调式高度控制装置
CN220099988U (zh) 一种静音井盖
CN114179026B (zh) 一种适用于重载旋转关节的快速连接装置
CN219638377U (zh) 一种脚手件连接锁死结构
CN220903028U (zh) 一种万向弹性压紧装置
CN215147214U (zh)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加工中心连接装置及加工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