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4260U - 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4260U
CN219294260U CN202222949940.8U CN202222949940U CN219294260U CN 219294260 U CN219294260 U CN 219294260U CN 202222949940 U CN202222949940 U CN 202222949940U CN 219294260 U CN219294260 U CN 219294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surface
workpiece
face
molding
win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99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世友
梁永红
刘大鹏
王三恒
熊伟
王元勋
孙秀峰
申岩
袁天吉
尹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chang Shoug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Beijing Shougang Me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chang Shoug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Beijing Shougang Me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chang Shoug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Beijing Shougang Mechinery &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chang Shoug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99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4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4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4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包括模具主体、孔台、配合块和承托部,通过第一成型曲面、第二成型曲面、第三成型端面和第四成型端面在制件上形成设计所需的凹槽,制件成型后竖直吊起制件的过程中,第一端面具有第一拔模斜度以及第四成型端面与第一端面平行使得配合块与制件同时顺利与孔台分离,第三成型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拔模斜度使得制件上可以通过配合块形成原模具无法脱模的凹槽,并在制件被吊起之后,移除配合块即可完成该卧式模具上的制件顺利脱模,并在制件上顺利获得与第一拔模斜度相反倾斜度要求的凹槽,保证了设计灵活性以及实际脱模操作时的可行性,提高生产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电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
背景技术
在这一部分中提供的信息是为了一般地呈现本公开的背景的目的。在本部分中描述的程度上,当前署名的发明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的描述的各方面,既不明示地也不暗示地被认为是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风电模具是用来制作风电水泥塔的设备,风电水泥塔从地面到顶端成锥形布置,高度普遍在100米以上。因此水泥塔根据设计图纸分为几十环,每环由几个水泥分块组成。每个水泥分块通过风电模具浇筑而成,目前风电水泥塔每环仅采用立式整体浇筑。
模具脱模是吊具垂直向上起吊管片制件,因此制件上的凸台与凹槽部位有角度尺寸限制,否则由于角度不合适,造成艰难脱模或脱不了模的局面。整体结构管片尺寸大且成锥形,结构复杂,由于分块角度限制,造成模具脱模时,孔台(用于块与块之间弯销连接)角度不满足要求,整个制件不能脱模,影响加工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管片加工的模具无法在满足制件角度的前提下完成卧式脱模的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包括:
模具主体;
孔台,所述孔台设在所述模具主体上,且所述孔台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用于接触制件的第一成型曲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第一拔模斜度;
配合块,所述配合块上具有用于接触所述制件的第二成型曲面、第三成型端面,以及可与所述第一端面贴合的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三成型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拔模斜度;
承托部,所述承托部设在所述第一端面上,且所述承托部上具有承托所述配合块的承托面和用于接触所述制件的第四成型端面,且所述第四成型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块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孔台上设有位于所述配合块下部并可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孔台的一侧设有用于接触所述制件的第五成型端面,且所述第五成型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靠近所述定位槽的端面与相邻侧壁之间的夹角大于90°。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贯穿所述第二端面以及所述第三成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装配孔。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块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中心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拔模斜度大于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成型曲面具有第二拔模斜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成型端面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本申请通过在模具主体上设置孔台,以及与孔台配合的配合块,孔台三设有可承托该配合块的承托部,孔台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一成型曲面,第一端面具有第一拔模斜度,配合块上具有第二成型曲面、第三成型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承托部上具有承托面和第四成型端面,在实际加工中,配合块通过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贴合以及承托部承托面的承托装设在孔台上,通过第一成型曲面、第二成型曲面、第三成型端面和第四成型端面在制件上形成设计所需的凹槽,制件成型后竖直吊起制件的过程中,第一端面具有第一拔模斜度以及第四成型端面与第一端面平行使得配合块与制件同时顺利与孔台分离,第三成型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拔模斜度使得制件上可以通过配合块形成原模具无法脱模的凹槽,并在制件被吊起之后,移除配合块即可完成该卧式模具上的制件顺利脱模,并在制件上顺利获得与第一拔模斜度相反倾斜度要求的凹槽,保证了设计灵活性以及实际脱模操作时的可行性,提高生产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主体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主体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凹槽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孔台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孔台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孔台与配合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合块侧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合块正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孔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主体;2、孔台;21、第一端面;22、第一成型曲面;23、第一拔模斜度;3、配合块;31、第二成型曲面;32、第三成型端面;33、第二端面;4、承托部;41、承托面;42、第四成型端面;51、定位槽;52、定位块;53、第五成型端面;61、第一装配孔;62、第二装配孔;7、第二拔模斜度;8、制件;8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如图1-9所示,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包括模具主体1、孔台2、配合块3和承托部4,其中:
模具主体1指的是用于获得制件8内壁支撑成型的机构,该模具主体1的形状规格根据制件8的设计要求进行制得,也就是用于支撑单个水泥分块内壁成型的部分,本申请中可以指下模,相应的该卧式模具还具备相对应的上模,以用于约束单个水泥分块的外壁成型。
所述孔台2设在所述模具主体1上,且所述孔台2上具有第一端面21和用于接触制件8的第一成型曲面22,所述第一端面21具有第一拔模斜度23,孔台2设在模具主体1上,并突出模具主体1设置,以使在制件8上形成凹槽81,第一端面21不接触制件8。
所述配合块3上具有用于接触所述制件8的第二成型曲面31、第三成型端面32,以及可与所述第一端面21贴合的第二端面33,且所述第三成型端面32与所述第二端面33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拔模斜度23,生产制件8前,将配合块3装配在孔台2的第一端面21上,并保持与第二端面33贴合,以使第二成型曲面31和第三成型端面32共同接触制件8。
由于第一端面21具有第一拔模斜度23,也就是以第一端面21下部边沿为边假定一条竖直方向延伸的参考平面,第一端面21与该参考平面之间形成夹角,且第一端面21到该参考平面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依次变小,那么当制件8成型后沿竖直方向吊起时,配合块3连同制件8可以顺利与孔台2分离,第三成型端面32与所述第二端面33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拔模斜度23,使得第一端面21与第三成型端面32分别位于该参考平面的两侧,也就是第一端面21上部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大于下部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以便于向上的脱模进行,第三成型端面32上部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大于下部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以便于在制件8的凹槽81内可以设计不同倾斜角度的内壁。
所述承托部4设在所述第一端面21上,且所述承托部4上具有承托所述配合块3的承托面41和用于接触所述制件8的第四成型端面42,且所述第四成型端面42与所述第一端面21平行,由于制件8在浇筑前需要完成模具的装配设置,通过承托部4对配合块3的承托,避免配合块3滑落,同时,第四成型端面42与第一端面21的平行设置,保持制件8上与第四成型端面42接触的位置在脱模时不与承托部4发生竖直方向上的干涉,保持脱模的正常进行。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模具主体1上设置孔台2,以及与孔台2配合的配合块3,孔台2上设有可承托该配合块3的承托部4,孔台2上具有第一端面21和第一成型曲面22,第一端面21具有第一拔模斜度23,配合块3上具有第二成型曲面31、第三成型端面32以及第二端面33,承托部4上具有承托面41和第四成型端面42,在实际加工中,配合块3通过第二端面33与第一端面21贴合以及承托部4承托面41的承托装设在孔台2上,通过第一成型曲面22、第二成型曲面31、第三成型端面32和第四成型端面42在制件8上形成设计所需的凹槽81,制件8成型后竖直吊起制件8的过程中,第一端面21具有第一拔模斜度23以及第四成型端面42与第一端面21平行使得配合块3与制件8同时顺利与孔台2分离,第三成型端面32与第二端面33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拔模斜度23使得制件8上可以通过配合块3形成原模具无法脱模的凹槽81,并在制件8被吊起之后,移除配合块3即可完成该卧式模具上的制件8顺利脱模,并在制件8上顺利获得与第一拔模斜度23相反倾斜度要求的凹槽81,保证了设计灵活性以及实际脱模操作时的可行性,提高生产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配合块3上设有定位槽51,所述孔台2上设有位于所述配合块3下部并可与所述定位槽51配合的定位块52。
当配合块3设置在孔台2上之后,配合块3在浇筑过程中,受到震动或者浇筑物的作用力容易发生相对偏移,进而导致制件8不符合生产要求,通过定位槽51与定位块52的配合,保持配合块3的相对位置精准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定位块52远离所述孔台2的一侧设有用于接触所述制件8的第五成型端面53,且所述第五成型端面53与所述第一端面21平行。
由于定位块52与定位槽51的配合关系,且定位块52上具备与制件8接触的第五成型端面53,为了保持第五成型端面53在脱模时与制件8形成约束,约束第五成型端面53与第一端面21平行,保持制件8脱模时的顺畅性,即形成了配合块3的定位,又不影响制件8脱模。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定位块52靠近所述定位槽51的端面与相邻侧壁之间的夹角大于90°,以便于配合块3与定位块52的顺利分离,避免出现卡边情况,保持脱模正常进行,也就是定位槽51在配合块3的第二端面33或第三成型端面32上形成梯形缺口。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定位槽51贯穿所述第二端面33以及所述第三成型端面32,保持定位块52对配合块3稳定的承托关系,避免配合块3失稳。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端面21上开设有第一装配孔61,以便于在配合块3上设置与第一装配孔61配合的定位件,提高配合块3与孔台2的配合精准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配合块3上设有第二装配孔62,所述第二装配孔6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装配孔61的中心线共线,在第一端面21上设置配合块3之后,可以采用弯销同时穿过第一装配孔61和第二装配孔62后保持配合块3的装配稳定性以及精准性。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拔模斜度23大于6°,保持脱模过程稳定进行。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成型曲面31具有第二拔模斜度7,当制件8与孔台2分离之后,由于配合块3还没有与制件8分离,需要将配合块3沿非竖直方向取出,配合块3被制件8上凹槽81的内壁卡住,此时在第二成型曲面31上设置第二拔模斜度7,以便于配合块3快速与制件8分离。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端面33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成型端面32的面积,以使在配合块3远离制件8的一侧形成大端,在靠近制件8的一侧形成小端,便于配合块3从制件8凹槽81内移出。
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以非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模具主体;
孔台,所述孔台设在所述模具主体上,且所述孔台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用于接触制件的第一成型曲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第一拔模斜度;
配合块,所述配合块上具有用于接触所述制件的第二成型曲面、第三成型端面,以及可与所述第一端面贴合的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三成型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拔模斜度;
承托部,所述承托部设在所述第一端面上,且所述承托部上具有承托所述配合块的承托面和用于接触所述制件的第四成型端面,且所述第四成型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块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孔台上设有位于所述配合块下部并可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孔台的一侧设有用于接触所述制件的第五成型端面,且所述第五成型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靠近所述定位槽的端面与相邻侧壁之间的夹角大于9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贯穿所述第二端面以及所述第三成型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装配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块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中心线共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拔模斜度大于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曲面具有第二拔模斜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成型端面的面积。
CN202222949940.8U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 Active CN219294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9940.8U CN219294260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9940.8U CN219294260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4260U true CN219294260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0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9940.8U Active CN219294260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4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6142A (zh) 大型可调螺距螺旋桨叶片圆柱坐标并联铸造方法
CN219294260U (zh) 一种用于风电管片的卧式模具
CN205437148U (zh) 一种粉末冶金导向器类精整工序用组合阴模结构
CN209811144U (zh) 一种避免水泵叶轮出现气缩孔的铸造模具
CN211683680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一体成型模具
CN208895117U (zh) 一种叶轮铸造模具及叶轮
CN211915149U (zh) 一种模具的成型托芯
CN201217033Y (zh) 一种弯管机模具的互锁结构
CN211052456U (zh) 一种精密熔模铸造型芯
CN211662547U (zh) 一种带定位珠的模具
CN211489275U (zh) 一种支架支座落片级进模
CN216263287U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动臂支撑锻件的模具组
CN114178472B (zh) 一种大外径窄流道叶轮模具及叶轮制造方法
CN217666218U (zh) 一种整铸环形件反变形胎具
CN215786569U (zh) 一种新型消失模铸造模具
CN219213839U (zh) 一种起重机接头生产用模具
CN211221866U (zh) 电动车面罩注塑模加固支撑式孔位一体成型顶出机构
CN217701239U (zh) 一种u型连体排气歧管铸造用砂芯结构
CN213500374U (zh) 一种分体式模具
CN218475967U (zh) 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叶轮砂型铸造用模具
CN219786530U (zh) 一种三相联动铝支架低压铸造模具
CN212822511U (zh) 一种楼梯升降椅曲形齿条轨道浇铸模具
CN212857693U (zh) 一种具有s形切线流道的压铸模具
CN210190726U (zh) 一种便于后期分离移动的手机加工用面板外壳模具
CN211640800U (zh) 一种用于耳机喷涂治具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