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2551U - 一种碳罐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罐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2551U
CN219282551U CN202320257133.1U CN202320257133U CN219282551U CN 219282551 U CN219282551 U CN 219282551U CN 202320257133 U CN202320257133 U CN 202320257133U CN 219282551 U CN219282551 U CN 219282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valve
valve body
carbon tank
carbon
liquid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71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宇博
张弘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ilit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ilit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ilit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ilit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71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2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2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2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罐电磁阀,包括碳罐电磁阀本体以及底盖,碳罐电磁阀本体的下端开口,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空腔,容纳空腔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容纳空腔的顶部位于活性炭颗粒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容纳空腔与开口相连通,底盖设置在碳罐电磁阀本体底部的开口处以进行密封;碳罐电磁阀本体的顶部右侧向上延伸设置有安装凸部,安装凸部上设置有集液装置,集液装置包括积液装置本体,集液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集液腔,集液腔内的底部设置有文氏结构,文氏结构的下端固定设置在集液腔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文氏结构可将空气污染系数以及排放物降低,以使燃油效率增高,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碳罐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罐电磁阀。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碳罐电磁阀中,基本上都是碳罐电磁阀独自运行,内部结构单一,其主要作用就是起到了减少空气污染并且增加燃油效率的作用,但较少空气污染系数及增加燃油效率的数值都趋于当前国内、外排放标准管控下。随着国内、外对空气污染排放标准的要求管控更加严格,从而诞生了将文氏结构集成在碳罐电磁阀内部的碳罐电磁阀,这种碳罐电磁阀就是可以将空气污染系数、排放物降低,燃油效率增高,从而达到更环保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罐电磁阀,通过设置的文氏结构可将空气污染系数以及排放物降低,以使燃油效率增高,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碳罐电磁阀,包括碳罐电磁阀本体以及底盖,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下端开口,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容纳空腔的顶部位于所述活性炭颗粒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容纳空腔与所述开口相连通,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底部的开口处以进行密封;
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顶部右侧向上延伸设置有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空腔,所述连接空腔与所述容纳空腔相连通,所述安装凸部的顶部向上延伸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部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空腔相连通,所述安装凸部上设置有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包括积液装置本体,所述集液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集液腔,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集液腔内,且通孔与所述集液腔相连通;
所述集液装置本体的顶部向上延伸设置吸附部和脱附部,所述吸附部的内部上下贯穿设置有吸附通孔,所述吸附通孔与所述集液腔相连通,所述脱附部的内部上下贯穿设置有脱附通孔;
所述集液腔内的底部设置有文氏结构,所述文氏结构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集液腔的底部,且所述文氏结构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集液腔和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文氏结构的上端位于所述脱附部下端的脱附通孔中,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脱附通孔相连通。
所述延伸部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为一体成型。
所述吸附部和脱附部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所述吸附部和脱附部均与所述集液装置本体为一体成型。
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四固定板、第五固定板以及第六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左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板的左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板的后端与所述第六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板的左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左侧壁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右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五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
所述底盖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第七固定板、第八固定板以及第九固定板,其中:
所述第七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底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第八固定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底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九固定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底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盖的下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第八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
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蒸汽连通管路,所述蒸汽连通管路与所述容纳空腔相连通,且所述蒸汽连通管路上设置有传感器。
所述吸附部的底部外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的顶部;
脱附部的底部外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其作用是减少因燃油蒸发排放造成空气污染并同时增加燃油效率;通过将文氏结构集成在碳罐电磁阀上,从而起到将进入碳罐的油气液更多的被文氏结构吸附进入发动机中,从而达到发动机燃烧效率高和排放物更环保、减少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一个的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中文氏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罐电磁阀,包括碳罐电磁阀本体100以及底盖200,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0的下端开口,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空腔101,所述容纳空腔101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102,所述容纳空腔101的顶部位于所述活性炭颗粒102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103,所述容纳空腔101与所述开口相连通,所述底盖200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0底部的开口处以进行密封;
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0的顶部右侧向上延伸设置有安装凸部110,所述安装凸部110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空腔111,所述连接空腔111与所述容纳空腔101相连通,所述安装凸部110的顶部向上延伸设置有延伸部120,所述延伸部120内部贯穿设置有通孔121,所述通孔121与所述连接空腔111相连通,所述安装凸部110上设置有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包括积液装置本体130,所述集液装置本体130的内部设置有集液腔131,所述延伸部120位于所述集液腔130内,且通孔121与所述集液腔131相连通;
所述集液装置本体130的顶部向上延伸设置吸附部140和脱附部150,所述吸附部140的内部上下贯穿设置有吸附通孔141,所述吸附通孔141与所述集液腔130相连通,所述脱附部150的内部上下贯穿设置有脱附通孔151;
所述集液腔131内的底部设置有文氏结构160,所述文氏结构160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集液腔131的底部,且所述文氏结构160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161和第二开口162,所述文氏结构160的内部具有连通空腔(图中未示出),所述连通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161和第二开口162相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61分别与所述集液腔130和第二开口162相连通,所述文氏结构160的上端位于所述脱附部140下端的脱附通孔141中,且所述第二开口162与所述脱附通孔141相连通。同时,所述文氏结构160的中间位置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部163,所述连接部163内部设置有第四连接孔164,所述第四连接孔164分别与所述连通空腔和集液腔131相连通。
所述延伸部120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延伸部120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0为一体成型,方便前期的加工,且还可提高延伸部120与碳罐电磁阀本体100相结合的牢固性,进而达到延伸使用寿命的目的。
所述吸附部140和脱附部150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所述吸附部140和脱附部150均与所述集液装置本体130为一体成型。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吸附部140、脱附部150与集液装置本体130为一体成型,方便前期的加工,同时还可提高吸附部140和脱附部150与集液装置本体130相结合的牢固性,进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170和第二固定组件180,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70包括第一固定板171、第二固定板172以及第三固定板173,所述第一固定板171的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板171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7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72的右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72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173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173的右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固定板171、第二固定板172以及第三固定板173为一体成型,因此可提高第一固定板171、第二固定板172以及第三固定板173相结合的牢固性,以达到延长第一固定组件170使用寿命的目的。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80包括第四固定板184、第五固定板185以及第六固定板186,所述第四固定板184的左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184的上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板185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板185的左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板185的后端与所述第六固定板18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板186的左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同时,所述第四固定板184、第五固定板185以及第六固定板186为一体成型,继而可提高第四固定板184、第五固定板185以及第六固定板186相结合的牢固性,以达到延长第二固定组件180使用寿命的目的。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7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70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左侧壁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二固定板17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74。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80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80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右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五固定板18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82。也即,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80通过第二固定孔182将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安装在汽车上相应的位置,方便拆卸和后期的维护。
所述底盖200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固定组件190,所述第三固定组件190包括第七固定板197、第八固定板198以及第九固定板199,其中:
所述第七固定板197的上端与所述底盖20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固定板197的右端与所述第八固定板198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固定板198的上端与所述底盖2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固定板198的右端与所述第九固定板199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固定板199的上端与所述底盖20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组件190设置在所述底盖200的下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第八固定板上198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93。
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101的顶部设置有蒸汽连通管路106,所述蒸汽连通管路106与所述容纳空腔101相连通,且所述蒸汽连通管路106上设置有传感器107。
所述吸附部140的底部外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42,且所述第一加强筋142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110的顶部;通过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筋142,可提高吸附部140与安装凸部110相结合的牢固性。
所述脱附部150的底部外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52,且所述第二加强筋152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110的顶部;通过设置的多个第二加强筋152,可提高脱附部150与安装凸部110相结合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罐电磁阀,碳罐电磁阀内部集成的文氏结构: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物,空气污染降低,也就是说,集成后的碳罐电磁阀:省油,减少排放物,更加大大降低空气污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碳罐电磁阀,可以安装在汽车上。通过将文氏结构160集成在碳罐电磁阀内部,其功能是汽车的油箱通过吸附部140中的吸附通孔141进入碳罐电磁阀本体100的油液储存在集液腔131内,通过文氏结构160的被脱附作用及吸附原理将油液输送进入发动机。汽车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油液通过吸附部140进入至碳罐电磁阀本体100中,从而储存在碳罐电磁阀本体100上所述集液腔131的底部;废气油液通过集成在碳罐电磁阀本体100中的文氏结构160从而使得废气油液被吸附至脱附通孔151,达到废弃油液再利用的目的,通过碳罐电磁阀本体100内部的文氏结构160从而使废气油液再次进入发动机,达到了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物的功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罐电磁阀本体以及底盖,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下端开口,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容纳空腔的顶部位于所述活性炭颗粒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容纳空腔与所述开口相连通,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底部的开口处以进行密封;
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顶部右侧向上延伸设置有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空腔,所述连接空腔与所述容纳空腔相连通,所述安装凸部的顶部向上延伸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部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空腔相连通,所述安装凸部上设置有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包括积液装置本体,所述集液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集液腔,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集液腔内,且通孔与所述集液腔相连通;
所述集液装置本体的顶部向上延伸设置吸附部和脱附部,所述吸附部的内部上下贯穿设置有吸附通孔,所述吸附通孔与所述集液腔相连通,所述脱附部的内部上下贯穿设置有脱附通孔;
所述集液腔内的底部设置有文氏结构,所述文氏结构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集液腔的底部,且所述文氏结构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集液腔和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文氏结构的上端位于所述脱附部下端的脱附通孔中,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脱附通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和脱附部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所述吸附部和脱附部均与所述集液装置本体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四固定板、第五固定板以及第六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左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五固定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板的左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板的后端与所述第六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板的左端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左侧壁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右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五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第七固定板、第八固定板以及第九固定板,其中:
所述第七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底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第八固定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底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九固定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底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盖的下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第八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蒸汽连通管路,所述蒸汽连通管路与所述容纳空腔相连通,且所述蒸汽连通管路上设置有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的底部外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的顶部;
脱附部的底部外侧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凸部的顶部。
CN202320257133.1U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碳罐电磁阀 Active CN219282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7133.1U CN219282551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碳罐电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7133.1U CN219282551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碳罐电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2551U true CN219282551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7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7133.1U Active CN219282551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碳罐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2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82551U (zh) 一种碳罐电磁阀
CN208281098U (zh) 一种油箱集液装置
CN212765691U (zh) 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
CN211370592U (zh) 一种用于燃油箱的内置积液器
CN102828866B (zh) 一种燃油箱油气分离结构总成
CN109139304B (zh) 组合式炭罐
CN212960056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油桶上的flvv阀
US20220074372A1 (en) Carbon canister
CN213743730U (zh) 碳罐脱附装置及机动车
CN215110743U (zh) 燃油箱蒸汽控制阀
CN210564821U (zh) 碳罐控制阀支架、进气歧管及机动车
CN111997770B (zh) 车载泄漏诊断装置及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CN21283945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碳罐电磁阀
CN112963276A (zh) 全地形车
CN217682019U (zh) Cvs阀的加油管总成
CN219588110U (zh) 一种集成式油箱隔离阀
CN213116498U (zh) 一种evap系统双向安全阀装置
CN211174391U (zh) 一种新型汽车大油箱碳罐总成
CN212106944U (zh) 一种电磁式碳罐阀
CN219993810U (zh) 一种进气结构及发电机组
CN208518788U (zh) 一种碳罐
CN210003432U (zh) 一种flvv阀固定结构
CN213472790U (zh) 集液器及车辆
CN208669463U (zh) 一种发动机碳罐安装结构
CN110344900A (zh) 一种集成高压油泵安装座的凸轮轴承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