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2790U - 集液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集液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2790U
CN213472790U CN202022420213.3U CN202022420213U CN213472790U CN 213472790 U CN213472790 U CN 213472790U CN 202022420213 U CN202022420213 U CN 202022420213U CN 213472790 U CN213472790 U CN 213472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partition plate
partition
height
liquid 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02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玮
汪伟
江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02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2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2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2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液器,包括下壳体和设置于下壳体内部的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包括第一隔板、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三隔板连接的第四隔板、与第三隔板相对布置的第五隔板和与第五隔板连接且与第四隔板相对布置的第六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小于第二隔板的高度,第三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四隔板的高度,第五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六隔板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集液器,通过优化下壳体内部迷宫结构的不同隔板的高度,在有效提升集液器在耐压力试验中产品合格率的同时减低了产品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Description

集液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液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六法规要求的日渐严格,燃油系统的提升势在必行,增加集液器成为提升油箱系统首要采取的应对措施。集液器需要进行耐压力试验,耐压力试验条件为:在3-6min内将压力增至3.0bar,保压1min,零件不产生泄漏。现有集液器在耐压力试验中会出现合格率较低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液器,目的是提高在耐压力试验中的产品合格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液器,包括下壳体和设置于下壳体内部的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包括第一隔板、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三隔板连接的第四隔板、与第三隔板相对布置的第五隔板和与第五隔板连接且与第四隔板相对布置的第六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小于第二隔板的高度,第三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四隔板的高度,第五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六隔板的高度。
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第六隔板的高度大小相同,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第五隔板的高度大小相同。
所述第一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宽度。
所述第三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隔板的宽度。
所述第五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六隔板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集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集液器,通过优化下壳体内部迷宫结构的不同隔板的高度,在有效提升集液器在耐压力试验中产品合格率的同时减低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液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第四隔板;5、第五隔板;6、第六隔板;7、第七隔板;8、限流槽;9、进油口;10、出油口;11、下壳体;1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液器,包括下壳体11、盖板12以及设置于下壳体11内部的上坡结构、限流槽8和迷宫结构,下壳体11为内部中空的矩形壳体结构,盖板12位于下壳体11的上方,盖板12与下壳体11固定连接,盖板12用于封闭下壳体11,下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进油口9,下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设置出油口10。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上坡结构、限流槽8和迷宫结构为沿下壳体1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上坡结构、限流槽8和迷宫结构位于进油口9和出油口10之间,上坡结构与进油口9连通。上坡结构是用于阻止燃油通过,上坡结构为与进油口9相连的斜坡通道,限流槽8设在上坡结构远离进油口9的端部,下壳体11内在限流槽8和迷宫结构之间设有用于储油的腔体。当有液态油从油箱通气阀流出时,液态油通过进油口9进入集液器,集液器的流道有一个上坡的趋势且端部有一个限流槽8,会限制液态油通过,未通过的液态油可以反向流回油箱。通过限流槽8的液态油会存储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腔内,空腔内设计有迷宫式流道,可以阻值液态油直接从集液装置出油口10流出进入炭罐。从而可以最大程度抑制液态燃油进入活性炭罐,避免活性炭罐失效。
如图1至图4所示,迷宫结构包括第一隔板1、与第一隔板1连接的第二隔板2、第三隔板3、与第三隔板3连接的第四隔板4、与第三隔板3相对布置的第五隔板5和与第五隔板5连接且与第四隔板4相对布置的第六隔板6,第一隔板1的高度小于第二隔板2的高度,第三隔板3的高度小于第四隔板4的高度,第五隔板5的高度小于第六隔板6的高度。下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下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下壳体11具有一个底壁和与底壁垂直连接的四个侧壁,四个侧壁的下端与底壁的四个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四个侧壁的上端与盖板12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第三隔板3、第四隔板4、第五隔板5和第六隔板6均为矩形平板,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第三隔板3、第四隔板4、第五隔板5和第六隔板6的高度方向与底壁相垂直,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第三隔板3、第四隔板4、第五隔板5和第六隔板6的下端与底壁固定连接。第四隔板4与第六隔板6的高度大小相同,第三隔板3与第五隔板5的高度大小相同。第二隔板2、第四隔板4和第六隔板6的上端与盖板12焊接连接,迷宫结构增大了与盖板12的焊接面积,并优化了与盖板12的焊接位置,提升了焊接强度,在有效提升集液器焊接总成在耐压力试验中产品合格率的同时减低了产品成本。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隔板1的宽度小于第二隔板2的宽度,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宽度方向与第三方向相垂直,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三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隔板1的长度大于第二隔板2的长度,第二隔板2位于第一隔板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隔板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一隔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下壳体1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二隔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隔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隔板2的另一端与下壳体11的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一隔板1与第三隔板3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隔板1位于第三隔板3和上坡结构之间,第二隔板2与第五隔板5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隔板2位于第五隔板5和上坡结构之间。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三隔板3的宽度小于第四隔板4的宽度,第三隔板3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四隔板4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三隔板3的长度大于第四隔板4的长度,第三隔板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四隔板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三隔板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下壳体1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三隔板3和第一隔板1与下壳体11的同一侧壁固定连接,第四隔板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三隔板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五隔板5的宽度小于第六隔板6的宽度,第五隔板5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五隔板5和第六隔板6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五隔板5的长度大于第六隔板6的长度,第五隔板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六隔板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五隔板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下壳体1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五隔板5和第三隔板3分别与下壳体11的相对两侧壁固定连接,第六隔板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五隔板5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隔板3的长度方向与第五隔板5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钝角,第三隔板3和第五隔板5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四隔板4和第六隔板6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四隔板4和第六隔板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2、第四隔板4和第六隔板6的厚度为1.8mm,第二隔板2、第四隔板4和第六隔板6的高度为26.8mm,第一隔板1、第三隔板3和第五隔板5的高度为25.8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结构的集液器。此集液器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至图4,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液器,所以其具有上述集液器的所有优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集液器,包括下壳体和设置于下壳体内部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结构包括第一隔板、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三隔板连接的第四隔板、与第三隔板相对布置的第五隔板和与第五隔板连接且与第四隔板相对布置的第六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小于第二隔板的高度,第三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四隔板的高度,第五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六隔板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第六隔板的高度大小相同,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第五隔板的高度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隔板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六隔板的宽度。
6.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集液器。
CN202022420213.3U 2020-10-27 2020-10-27 集液器及车辆 Active CN213472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0213.3U CN213472790U (zh) 2020-10-27 2020-10-27 集液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0213.3U CN213472790U (zh) 2020-10-27 2020-10-27 集液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2790U true CN213472790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9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0213.3U Active CN213472790U (zh) 2020-10-27 2020-10-27 集液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2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02247B2 (en) Fluid containe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5416041A (zh) 一种车用燃油箱
CN213472790U (zh) 集液器及车辆
CN212376758U (zh) 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CN211370592U (zh) 一种用于燃油箱的内置积液器
CN211106937U (zh) 一种油气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0858999U (zh) 一种燃油泵法兰及汽车
CN209621499U (zh) 一种燃油箱集液器
US5971017A (en) Inlet pipe structure
CN205279550U (zh) 一种油分离器
CN109162825B (zh) 低噪声油气分离型气缸盖罩总成
CN211764912U (zh) 用于国六汽车燃料箱的排气结构及燃料箱
CN110843507A (zh) 车辆及其高压燃油箱
CN210634387U (zh) 燃油箱用汽油隔离装置
CN209159415U (zh) 独立积液器
CN112648114A (zh) 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CN208698499U (zh) 一种带隔板的客车单体扁平双加油口油箱结构
CN213313803U (zh) 一种燃料箱用管道内嵌式气液分离结构及燃料箱
CN211166428U (zh) 一种燃油箱用内置插接式组合阀
CN211737250U (zh) 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油气分离器
CN205908391U (zh) 碳罐装置组合
CN205824261U (zh) 一种pcv阀总成
CN210591380U (zh) 一种燃油箱用外置焊接式组合阀
CN216610858U (zh) 低地板车型油箱通气结构
CN115013117B (zh) 通风管路接头、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5

Address after: 241000 No. 8, Changchun Road,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RY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41000 Building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717 Zhongshan South Road,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s (Anhui) Co.,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