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6758U - 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6758U
CN212376758U CN202020405178.5U CN202020405178U CN212376758U CN 212376758 U CN212376758 U CN 212376758U CN 202020405178 U CN202020405178 U CN 202020405178U CN 212376758 U CN212376758 U CN 212376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fuel
air guide
liquid collect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51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席晓敏
叶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51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6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6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6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收集装置,包括集液箱,所述集液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油箱阀门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碳罐连接的出气口,所述集液箱内设有用于阻挡燃油流出所述出气口并引导气体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迷宫结构包括多个挡板,所述多个挡板间隔并相互错开分布,其中,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的多个所述挡板上设有通气孔。本实用新型的燃油收集装置利用迷宫结构分离燃油和蒸汽,将燃油收集在集液箱内并将蒸汽导出至碳罐,且在不影响集液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增加通气孔,降低集液箱内的通气阻力,有效解决压力不平衡导致加油提前跳枪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辆的燃油箱及其组件的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的油箱系统通常包括多个组件,例如燃油箱、阀门、碳罐等。阀门的入口一般与燃油箱相连通,而出口一般连接到碳罐,碳罐是设置在机动车辆的油箱与发动机之间的活性碳罐存储装置,其用于临时存储从油箱中排出的燃油蒸气。
然而,由上述阀门排出的燃油蒸气中不但含有燃油气体,还可能包含燃油液体,而液态的燃油并不能被碳罐中的活性炭有效吸附并贮存,也无法回收。且车辆燃油箱加满油之后,在行驶过程中随着车辆的晃动,燃油一直在晃动,也会有少量的液态燃油通过FLVV(Fill Level Venting Valve加油限量阀)或者 GVV(重力阀)等与燃油箱连通的阀门泄露出来,如果碳罐布置位置较低,那么液态燃油存在进入碳罐的风险。而液态燃油对碳罐的性能影响非常大,为保证碳罐正常性能,设计上要尽量避免液态油进入碳罐,尤其国六车型,碳罐进液态油很有可能导致蒸发排放结果不合格及ORVR(车载加油回收)加油失败。由此,现有技术中在阀门和碳罐之间设置燃油收集装置(集液器),用于收集存储从阀体泄漏出来的液态油,减轻碳罐压力。
现阶段集液器主要布置在FLVV出口附近,收集从FLVV泄漏的液态油,但在加油过程中,燃油蒸汽通过FLVV、集液器及管路进入碳罐,集液器内部用于阻挡液态燃油的多重挡板会影响蒸汽流通,使通气阻力过大,压力不平衡导致了加油提前跳枪问题。
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一种燃油收集装置,对现有情况作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燃油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燃油收集装置集液功能的前提下,在现有基础上,合理增加通气孔,使燃油收集装置的通气阻力降低,使加油过程中油箱内的蒸汽能够顺利的进入碳罐,解决了压力不平衡导致加油提前跳枪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燃油收集装置,包括集液箱,所述集液箱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油箱阀门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碳罐连接的出气口,所述集液箱内设有用于阻挡燃油流出所述出气口以及引导气体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
所述迷宫结构包括多个挡板,所述多个挡板间隔并相互错开分布,其中,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的多个所述挡板上设有通气孔。
采用上述结构的燃油收集装置,利用迷宫结构分离燃油和蒸汽,将燃油收集在所述集液箱内并将蒸汽导出至碳罐,且在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的挡板上设置通气孔,增加了蒸汽的流通路径,但迷宫结构中其他位置的挡板仍可阻挡燃油流出,从而实现降低所述集液箱内部通气阻力的同时保证其集液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挡板均与所述集液箱的底板固定密封,用于阻挡泄露燃油通过,所述多个挡板由所述底板延伸至所述集液箱的顶部,所述多个挡板与所述集液箱的内壁围合形成多个导气腔,所述多个导气腔相互连通组成所述迷宫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集液箱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多个导气腔,所述多个导气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导气腔、第二导气腔、第三导气腔和第四导气腔,且所述第一导气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四导气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进气口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均设有所述通气孔,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集液箱的所述进气口端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导气腔,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间隔设置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导气腔和所述第二导气腔的开口。
采用上述结构,在第一导气腔区域增设所述通气孔,增加蒸汽的流通路径,有效降低所述集液箱内的通气阻力,而位于所述第一导气腔后面的多个挡板仍可保证燃油不会流出所述集液箱,保证所述集液箱的集液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集液箱顶部的一端,蒸汽可通过位于所述挡板顶部的通气孔,而所述挡板的底部仍可阻挡燃油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进气口位置相对,所述第三挡板、所述集液箱内壁、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导气腔,所述第三挡板靠近所述集液箱顶部的一端设有用于燃油蒸汽通过的缺口,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集液箱侧壁间隔设置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导气腔和所述第三导气腔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为连续半圆形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集液箱内壁和所述第三挡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导气腔,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集液箱的所述出气口端内壁围合形成第四导气腔,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出气口相对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四挡板其他位置处的高度,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三导气腔和所述第四导气腔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气腔设置有第五挡板和第六挡板,所述第五挡板和所述第六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导气腔内,将所述第三导气腔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的腔体,延长导气回路,提升燃油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集液箱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集液箱底板之间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集液箱底板之间的高度,进一步避免了液态燃油从燃油箱进入碳罐造成碳罐失效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箱包括上盖,所述上盖朝向所述集液箱的一面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挡板连接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小于所述挡板的宽度,所述卡槽与所述挡板过盈配合,实现所述上盖与所述集液箱体的安装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远离所述集液箱的一面设有与所述挡板分布位置相对应的指示图标,便于所述上盖的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箱底部设有多个用于与燃油箱连接的安装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收集装置还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油箱阀门连接,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用于与碳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收集装置设置在燃油箱和碳罐之间,所述燃油收集装置采用迷宫结构分离从燃油箱泄露的燃油和燃油蒸汽,使得燃油收集在集液箱内,蒸汽从集液箱排出至碳罐,且在不影响集液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增加通气孔,降低集液箱内的通气阻力,使加油过程中燃油箱内的蒸汽能够顺利的进入碳罐,而不再集聚在油箱内,解决了压力不平衡导致加油提前跳枪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油箱集液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收集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收集装置集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收集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液箱与上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收集装置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收集装置无通气孔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通气孔的燃油收集装置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燃油箱,2-加油管,3-重力阀,4-加油限量阀,5-燃油收集装置,51-集液箱,511-第一挡板,5111-第一通气孔,512-第二挡板,5121-第二通气孔,513-第三挡板,5131-缺口,514-第四挡板,515-第五挡板,521-第一导气腔,522-第二导气腔,523-第三导气腔,524-第四导气腔, 53-进气管,54-出气管,55-上盖,551-卡槽,56-安装卡扣,6-碳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油箱集液总成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燃油箱1集液总成包括燃油箱1、燃油收集装置5和碳罐6,所述燃油收集装置 5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燃油箱1的多个阀门连接,收集从所述阀门处泄露的液态油,所述阀门包括加油限量阀4(FLVV)或者重力阀3(GVV),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阀门也可以是与所述燃油箱1上的其他阀门;所述燃油收集装置5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碳罐6连接,图1中的箭头表示燃油蒸汽的流动情况,可见,燃油蒸汽通过所述阀门、所述燃油收集装置5及管路进入所述碳罐6。燃油收集装置5内用于阻挡燃油泄漏的多重挡板会影响其通气阻力,当通过加油管2给所述燃油箱1加油时,燃油蒸汽因为多重挡板的阻挡,积聚在燃油收集装置5内,使通气阻力过大,压力不平衡导致了加油提前跳枪问题。
图2至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油收集装置,如图所示,所述燃油收集装置包括集液箱51、进气管53和出气管54,所述集液箱5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油箱阀门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碳罐6连接的出气口,所述进气管53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管53的另一端用于与油箱阀门连接,所述出气管54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出气管54的另一端用于与碳罐6连接;所述集液箱51内设有用于阻挡燃油流出所述出气口并引导气体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迷宫结构包括多个挡板,所述多个挡板间隔并相互错开分布,其中,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的多个所述挡板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集液箱51底部设有多个用于与燃油箱1连接的安装卡扣56,所述集液箱51通过所述安装卡扣56安装在所述燃油箱1上。
采用上述结构的燃油收集装置5,利用迷宫结构分离燃油和蒸汽,将燃油收集在所述集液箱51内并将蒸汽导出至碳罐6,且在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的挡板上设置通气孔,增加了蒸汽的流通路径,但迷宫结构中其他位置的挡板仍可阻挡燃油流出,从而实现降低所述集液箱51内部通气阻力的同时保证其集液功能。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53、所述出气管54与所述集液箱51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集液箱51的不同侧壁上,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口可以位于所述集液箱51相邻的两侧或者相对的两侧。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集液箱 51的相对两侧,且位于所述集液箱51的两个对角,所述出气口与所述集液箱 51底板之间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集液箱51底板之间的高度,进一步避免了液态燃油从燃油箱进入碳罐,造成碳罐失效的情况。
所述多个挡板均与所述集液箱51的底板固定密封,用于阻挡泄露燃油通过,所述多个挡板由所述底板延伸至所述集液箱51的顶部,所述多个挡板与所述集液箱51的内壁围合形成多个导气腔,所述多个导气腔相互连通组成所述迷宫结构。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挡板包括第一挡板511、第二挡板512、第三挡板513和第四挡板514,所述第一挡板511、所述第二挡板512、所述第三挡板513和所述第四挡板514与所述集液箱51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多个导气腔,所述多个导气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导气腔521、第二导气腔522、第三导气腔 523和第四导气腔524,且所述第一导气腔521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四导气腔524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从所述阀门泄漏出来的燃油蒸汽和液态燃油通过所述进气管53,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集液箱51,液态燃油经过多重挡板的阻挡留在所述集液箱51内,燃油蒸汽通过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多个导气腔从所述出气口排出至所述碳罐6内。
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与所述进气口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上均设有所述通气孔,所述第一挡板511、所述第二挡板512和所述集液箱51的所述进气口端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导气腔521,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间隔设置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导气腔 521和所述第二导气腔522的开口。采用上述结构,在第一导气腔521区域增设所述通气孔,增加蒸汽的流通路径,有效降低所述集液箱51内的通气阻力,而位于所述第一导气腔521后面的多个挡板仍可保证燃油不会流出所述集液箱51,保证所述集液箱51的集液功能。
较佳地,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靠近所述集液箱51顶部的一端,蒸汽可通过位于所述挡板顶部的通气孔,而所述挡板的底部仍可阻挡燃油通过。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 与所述集液箱51的进气口所在的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板512与所述进气口相对,所述第一挡板511与所述进气口所在侧壁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二挡板512上设有第二通气孔5121,所述第二通气孔51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挡板511上设有第一通气孔5111,所述第一通气孔51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气孔5121的直径。
所述第三挡板513与所述进气口位置相对,所述第三挡板513、所述集液箱 51内壁、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导气腔522,所述第三挡板513靠近所述集液箱51顶部的一端设有用于燃油蒸汽通过的缺口 5131,所述第三挡板513与所述集液箱51侧壁间隔设置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导气腔522和所述第三导气腔523的开口。较佳地所述缺口5131为连续半圆形缺口5131,所述半圆形缺口5131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相等,当然,所述缺口5131也可为其他形状。
所述第四挡板514与所述集液箱51内壁和所述第三挡板513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导气腔523,所述第四挡板514与所述集液箱51的所述出气口端内壁围合形成第四导气腔524,所述第四挡板514与所述出气口相对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四挡板514其他位置处的高度,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三导气腔523和所述第四导气腔524的开口。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挡板514为近似“U”形的挡板。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气腔523内还设置有第五挡板515,所述第五挡板515将所述第三导气腔523分隔成两个相互连通的腔体,延长了导气回路,提升燃油分离效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气腔523内还设置有第六挡板,所述第五挡板515和所述第六挡板将所述第三导气腔523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的腔体。当然,所述导气腔内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和结构的挡板,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集液箱51还包括上盖55,所述上盖55朝向所述集液箱51的一面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挡板连接的卡槽551,所述卡槽551 的宽度小于所述挡板的宽度,所述卡槽551与所述挡板过盈配合,实现所述上盖55与所述集液箱51体的安装和定位。较佳地,所述上盖55远离所述集液箱 51的一面设有与所述挡板分布位置相对应的指示图标,便于所述上盖55的安装。在可能的方式中,所述集液箱5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收集装置无通气孔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通气孔的燃油收集装置的气流流向示意图,集液箱51内的曲线表示燃油蒸汽的流通路径,如图所示,增加通气孔后的燃油收集装置,燃油蒸汽的流通路径包括通气孔和导气腔,气流聚集情况明显有所改善,这使得所述集液箱51内的通气阻力下降,且不会影响所述燃油收集装置的集液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收集装置设置在燃油箱和碳罐之间,所述燃油收集装置采用迷宫结构分离从燃油箱泄露的燃油和燃油蒸汽,使得燃油收集在集液箱内,蒸汽从集液箱排出至碳罐,且在不影响集液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增加通气孔,降低集液箱内的通气阻力,使加油过程中燃油箱内的蒸汽能够顺利的进入碳罐,而不再集聚在油箱内,解决了压力不平衡导致加油提前跳枪的问题。在集液器无法被取代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以最小的改动量实现最优的功能,降低了制造成本,并有效改善用户体验。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箱(51),所述集液箱(5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油箱阀门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碳罐连接的出气口,所述集液箱(51)内设有用于阻挡燃油流出所述出气口以及引导气体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
所述迷宫结构包括多个挡板,所述多个挡板间隔并相互错开分布,其中,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的多个所述挡板上设有通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挡板均与所述集液箱(51)的底板固定密封,且所述多个挡板由所述底板延伸至所述集液箱(51)的顶部,所述多个挡板与所述集液箱(51)的内壁围合形成多个导气腔,所述多个导气腔相互连通组成所述迷宫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挡板包括第一挡板(511)、第二挡板(512)、第三挡板(513)和第四挡板(514),所述第一挡板(511)、所述第二挡板(512)、所述第三挡板(513)和所述第四挡板(514)与所述集液箱(51)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多个导气腔,所述多个导气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导气腔(521)、第二导气腔(522)、第三导气腔(523)和第四导气腔(524),且所述第一导气腔(521)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四导气腔(524)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与所述进气口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上均设有所述通气孔,所述第一挡板(511)、所述第二挡板(512)和所述集液箱(51)的所述进气口端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导气腔(521),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间隔设置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导气腔(521)和所述第二导气腔(522)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靠近所述集液箱(51)顶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513)与所述进气口位置相对,所述第三挡板(513)、所述集液箱(51)内壁、所述第一挡板(511)和所述第二挡板(512)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导气腔(522),所述第三挡板(513)靠近所述集液箱(51)顶部的一端设有用于燃油蒸汽通过的缺口(5131),所述第三挡板(513)与所述集液箱(51)侧壁间隔设置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导气腔(522)和所述第三导气腔(523)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挡板(514)与所述集液箱(51)内壁和所述第三挡板(513)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导气腔(523),所述第四挡板(514)与所述集液箱(51)的所述出气口端内壁围合形成第四导气腔(524),所述第四挡板(514)与所述出气口相对的位置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四挡板(514)其他位置处的高度,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三导气腔(523)和所述第四导气腔(524)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气腔(523)内设置有第五挡板(515),所述第五挡板(515)将所述第三导气腔分隔成两个相互连通的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集液箱(51)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集液箱(51)底板之间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集液箱(51)底板之间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箱(51)包括上盖(55),所述上盖(55)朝向所述集液箱(51)的一面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挡板连接的卡槽(551),所述卡槽(551)的宽度小于所述挡板的宽度。
CN202020405178.5U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Active CN212376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178.5U CN212376758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5178.5U CN212376758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6758U true CN212376758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58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5178.5U Active CN212376758U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67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1715A (zh) * 2021-06-25 2021-09-24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油箱积液盒
CN113565653A (zh) * 2021-08-09 2021-10-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燃油通气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1715A (zh) * 2021-06-25 2021-09-24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油箱积液盒
CN113565653A (zh) * 2021-08-09 2021-10-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燃油通气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76758U (zh) 一种燃油收集装置
US5623911A (en) Fuel vapor treating apparatus
JP3363342B2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のベント装置
CN203752893U (zh) 燃料箱帽
JP5400777B2 (ja) 液体分離器
EP2607135A1 (en) Fuel ventilation system valve
WO20100477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nting fuel vapors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915364A (en) Canister for use in 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otive vehicle
US5653211A (en) Canister
CN210564822U (zh) 集液盒及带有该集液盒的燃油箱
CN106917701A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EP1433646B1 (en) Fuel vapor processing apparatus
CN214464593U (zh) 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CN210634387U (zh) 燃油箱用汽油隔离装置
KR101395923B1 (ko) 차량의 캐니스터 구조
US20150377196A1 (en) Liquid fuel catcher
JP3610757B2 (ja) キャニスタ
CN112648114A (zh) 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到碳罐的积液盒结构
CN109973255A (zh) 一种防止炭罐进油的储油结构
CN209414021U (zh) 用于燃油箱的通气阀组件及通气系统和燃油箱系统
CN109236505A (zh) 一种积液腔总成
CN215971105U (zh) 一种燃油箱油气分离装置及车辆
JP5949475B2 (ja) 車両の燃料貯蔵装置
CN221032890U (zh)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220610U (zh)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