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0317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0317U
CN219270317U CN202222667511.1U CN202222667511U CN219270317U CN 219270317 U CN219270317 U CN 219270317U CN 202222667511 U CN202222667511 U CN 202222667511U CN 219270317 U CN219270317 U CN 219270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lamping
groove
limiting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675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675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0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0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0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属于零部件连接技术领域,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设有第一卡接部;连接带,连接带内设有容纳槽;按键,按键设于容纳槽内,按键设有第二卡接部,在连接件伸入容纳槽内的情况下,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在按键的移动方向上相对,且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在连接件伸入容纳槽内的情况下,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在按键的移动方向上相对,因此当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脱离卡接后,第一卡接部位于按键相对于连接件移动的路径之外,因此第一卡接部不容易与按键干涉,如此更容易分离设备主体和连接带,因此该可穿戴设备更便于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零部件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设备中集成了更多的功能器件,使得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性越来越强,因此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
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包括表带和表盘,表盘上设有连接部,表带内设有容纳槽,连接部的侧面设有卡钩,连接部可伸入容纳槽内,容纳槽内设有按键,按键与容纳槽之间通过弹性件相连。当连接部插入容纳槽时,卡钩将按键向上顶起,此时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连接部继续向前插入时,按键的至少部分进入连接部的孔内,此时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从而使卡接部与卡钩卡接。在拆除表带时,需按压按键使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使按键的卡接部与卡钩分离,然后将连接部从容纳槽中抽出。
但由于相关技术的卡钩设于连接部的侧面,也就是说,在抽出连接部时,卡钩位于按键相对于连接部移动的路径上,因此卡钩可能与按键的按压部发生干涉,造成拆除连接部困难,因此该可穿戴设备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可穿戴设备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设有第一卡接部;
连接带,连接带内设有容纳槽;
按键,按键设于容纳槽内,按键设有第二卡接部,
在连接件伸入容纳槽内的情况下,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在按键的移动方向上相对,且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将设备主体与连接带相连时,可使连接件插入容纳槽中,进而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当需要拆除连接带时,按压按键,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脱离卡接,此时可以将设备主体与连接带分离。本实施例中,在连接件伸入容纳槽内的情况下,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在按键的移动方向上相对,因此当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脱离卡接后,第一卡接部位于按键相对于连接件移动的路径之外,因此第一卡接部不容易与按键干涉,如此更容易分离设备主体和连接带,因此该可穿戴设备更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带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带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设备主体、200-连接件、210-第一卡接部、220-第一豁口、300-连接带、400-按键、410-第二卡接部、420-按压部、500-限位件、510-第二豁口、520-折弯部、610-定位凸起、620-定位孔、700-安装凸台、800-限位台阶、90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连接带300和按键400。
设备主体100为可穿戴设备的主体部分,设备主体100包括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功能器件,例如设备壳体、显示屏和主板等。
设备主体100上设有连接件200,连接件200设有第一卡接部210,连接带300用于使可穿戴设备佩戴至人体上,连接带300内设有容纳槽,可在连接带300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容纳槽相连通,连接件200可通过该第二开口进入容纳槽,按键400设于容纳槽内,按键400上还设有第二卡接部410,在连接件200伸入容纳槽内的情况下,第一卡接部210和第二卡接部410在按键400的移动方向上相对,且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可选地,连接件200可与设备主体100一体成型,或者采用生耳连接,当然,设备主体100与连接件200还可采用其他结构连接,本文不作限制。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电子皮带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可穿戴设备的具体种类,例如,在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的情况下,设备主体100为表盘,连接带300为表带。
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当需要将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300相连时,可使连接件200自第二开口插入容纳槽中,进而使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当需要拆除连接带300时,按压按键400,使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脱离卡接,此时可以将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300分离。本实施例中,在连接件200伸入容纳槽内的情况下,第一卡接部210和第二卡接部410在按键400的移动方向上相对,因此当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脱离卡接后,第一卡接部210位于按键400相对于连接件200移动的路径之外,因此第一卡接部210不容易与按键400干涉,如此更容易分离设备主体100和连接带300,因此该可穿戴设备更便于用户使用。
可选的,按键本身可以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从而使得第一卡接部210和第二卡接部410可靠地卡接配合;或者,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弹性件900,弹性件900的第一端与按键400相连,弹性件900的第二端与容纳槽的槽壁相连。具体的操作过程,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的情况下,弹性件900发生弹性形变,使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紧密连接,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脱离连接的情况下,弹性件900恢复弹性形变,以复位按键400,设置弹性件900可使得操作可穿戴设备方便、简单。弹性件900可选择弹簧、弹片、弹性套筒等,本申请实施例的弹性件900为弹簧,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的情况下,弹簧压缩。进一步地,弹簧的轴线方向与按键400移动的方向平行,如此可使弹簧对按键400施加的作用力所在的方向平行于按键400移动的方向,也就是说,弹簧对按键400的作用力不存在分力,而是全部用于使第一卡接部210和第二卡接部410紧密连接,因此可以使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之间的卡接更加稳定。更进一步地,按键400与容纳槽的槽壁中的一者设有安装孔,另一者设有安装凸起,弹簧的一端设于安装孔内,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安装凸起上。相较于弹性件900的两端焊接或者粘接至按键400与容纳槽的槽壁之间,本实施例的弹性件900可拆卸的连接在按键400与容纳槽的槽壁之间,如此便于更换弹性件900。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00远离设备主体100的一侧设置有供卡接凸部进入限位槽的导向面。可选地,导向面可以为斜面,也可以是弧面。若不设置导向面,在将连接带300与设备主体100相连接时,可先按压按键400使按键400的第二卡接部410向上抬起,再将设备主体100上的连接件200从第二开口插入容纳槽中,使连接件200的第一卡接部210位于卡接位置,然后松开按键400,此时弹性件900将按键400向下推动,使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如此要实现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300相连的操作繁琐,不便于用户使用。当设置导向面后,直接将设备主体100的连接件200从第二开口插入容纳槽中,当第二卡接部410与导向面相接触后,随着连接件200继续往容纳槽内部插入,连接件200的导向面将会推动第二卡接部410向上移动,当第二卡接部410位于卡接位置时,第二卡接部410与第一卡接部210卡接配合,如此实现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300相连。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使得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300相连操作简单,便于用户使用。
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10可为卡接凸块,第二卡接部410可为限位槽。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10为限位槽,限位槽开设于连接件200的顶面,第二卡接部410为卡接凸部,此时卡接凸部基本不会外露,从而使得卡接凸部不容易受外力作用而损坏。需说明的是,限位槽不局限于设于连接件200的顶面,还可设于连接件200的底面或侧面,但限位槽设于连接件200的顶面时,按键400的移动方向则为上下移动,对按键400施加的作用力也为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且按压按键400时会从连接带300贴合人体一侧的表面按压,如此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的情况下,可避免由于误操作或在外力作用下使得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脱离卡接配合。
可选地,连接带300可选用柔性材料制成,如此连接带300可发生弹性形变,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的情况下,按压连接带300的与按键400位置相对的外表面,此时第二卡接部410向上抬起,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脱离卡接配合,此时设备主体100和连接带300可脱离连接,但如此设置会使得按压按键400操作不便。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3,按键400还设有按压部420,连接带300上设有供按压部420自容纳槽穿出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延伸至连接带300的表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按压部420自第一开口穿出连接带300表面,因此用户可通过按压按压部420使按键400上的第二卡接部410向上抬起,如此可使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脱离卡接配合较为容易,且可适应不同材质的连接带300,如,可适应刚性或者形变量小的连接带300。进一步地,按压部420的底面与连接带300设有第一开口的一侧的表面平齐。
为避免按压部420与连接件200发生干涉,按压部420可设置于按键400的边缘处,也就是说,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的情况下,按压部420与连接件200间隔设置,如此可避免连接件200与按压部420发生干涉,在按压按压部420使第二卡接部410和第一卡接部210脱离卡接配合的情况下,按键400在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倾斜,如此可能造成第二卡接部410的部分与第一卡接部210脱离卡接,而另一部分未与第一卡接部210脱离卡接,从而使得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300无法脱离连接。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00沿其自身插入容纳槽的方向的末端设有第一豁口220,按压部42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豁口220内,在连接件200插入容纳槽的情况下,若连接件200延伸至连接带300的表面,则按压部420完全位于第一豁口220内;若连接件200未延伸至连接带300的表面,则按压部420部分位于第一豁口220内,也就是说,按压部420自第一豁口220和第一开口穿出容纳槽。具体来说,在将连接件200插入容纳槽中时,按压部420可进入第一豁口220内,可避免连接件200与按压部420发生干涉。按压部42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豁口220内,即:相较于按压部420设置于按键400的边缘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按压部420设置于按键400的中部或者靠近按键400的中部的位置,如此在按压按压部420时,可减小按键400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的风险,进而减小第二卡接部410与第一卡接部210未完全脱离卡接的情况。另外,相对于按压部420设置于按键400的边缘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按压部42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豁口220内,可节省容纳槽内的安装空间,进而可缩小连接带300的外形尺寸,优化用户体验。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容纳槽内还设有限位件500,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的情况下,连接件200位于第二卡接部410与限位件500之间,限位件500沿连接件200插入容纳槽的方向的末端设有第二豁口510,按压部420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豁口510内,即:若限位件500延伸至连接带300的表面,则按压部420完全位于第二豁口510内;若限位件500未延伸至连接带300的表面,则按压部420部分位于第二豁口510内,也就是说,按压部420自第二豁口510和第一开口穿出容纳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限位件500的第二豁口510在连接件200插入容纳槽方向上的边沿可与按压部420限位配合,也就是说,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配合时,该边沿与按压部420限位配合,如此可防止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的情况下,用户继续将连接件200往容纳槽内部插入时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脱离卡接配合的问题。
若不设置限位件500,按键400可能在第一方向上窜动,如此可能会导致第二卡接部410的位置与卡接位置发生偏离,造成第一卡接部210无法与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另外,若不设置限位件500,按键400可能会从第一开口滑出容纳槽。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了限位件500后,按键400与限位件500在按键400的移动方向上限位配合,即:在连接件200位于容纳槽之外时,限位件500可防止按键400向下移动,从而防止按键400从第一开口滑出容纳槽;且按压部420与第二豁口510的边沿在第一方向上限位配合,如此可避免在外力作用下,第二卡接部410的位置与卡接位置发生偏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方向为与连接件200插入容纳槽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且第一方向与按键400的移动方向垂直。
可选地,限位件500可通过焊接、粘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容纳槽的槽壁相连,但采用上述连接方式不便于安装、更换限位件50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纳槽的底壁和限位件500远离第二豁口510的一端中,一者设有定位凸起610,另一者设有定位孔620,容纳槽的底壁与限位件500的底面相接触,定位凸起610与定位孔620定位配合。本申请实施例的定位凸起610与定位孔620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可通过将定位凸起610设于定位孔620中即可实现将限位件500与容纳槽的槽壁连接,将定位凸起610从定位孔620中脱离,即可将限位件500从容纳槽取出,如此可使得安装、拆卸限位件500更方便。进一步地,定位凸起610与定位孔620的横截面呈多边形,如三角形、矩形等,如此可防止限位件500在容纳槽中转动。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纳槽中设有安装凸台700,定位凸起610设于安装凸台700,安装凸台700的顶面与限位件500的底面相接触,限位件500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折弯部520,两个折弯部520均朝向安装凸台700延伸,安装凸台700位于两个折弯部520之间,且两个折弯部520与安装凸台700抵靠,即两个折弯部520将卡紧至安装凸台700,安装凸台700可为直接凸设于容纳槽底壁的凸台,同样也可在容纳槽底壁设置凹槽,安装凸台700设置在凹槽的底壁,此时可使得安装凸台700的顶面与容纳槽底壁的顶面平齐。本申请通过折弯部520与安装凸台700抵靠,增加了限位件500与安装凸台700的连接强度,使限位件500可靠地连接至安装凸台700上,如此可防止在外力作用下,限位件500与定位凸起610脱离连接。相较于在限位件500与容纳槽的槽壁之间设置其他限位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弯部520及安装凸台700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纳槽内还设置有限位台阶800,限位件500沿连接件200插入容纳槽的方向的末端的顶面与限位台阶800限位配合。本申请的限位台阶800包括第一踢面、踏面和第二踢面,踏面与位于第一踢面与第二踢面之间,且踏面的一侧与第一踢面相连,踏面的另一侧与第二踢面相连,第一踢面与第二踢面沿按键400移动的方向延伸,限位件500可与踏面限位配合;若限位台阶800的朝向改变,即:第一踢面和第二踢面沿连接件200插入或退出容纳槽的方向延伸,限位件500可与第一踢面或者第二踢面限位配合。若不设置限位台阶800,限位件500可能在容纳槽中移动,限位件500移动后可能导致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410无法卡接。设置限位台阶800后,可防止在外力作用下,限位件500在容纳槽中移动。当限位台阶800与定位凸起610组合使用时,可增加限位件500与容纳槽底壁的连接强度,使限位件500可靠地连接至容纳槽底壁上,如此可防止在外力作用下,限位件500与容纳槽底壁脱离连接。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纳槽内还设有供按键400滑动的导向槽,弹性件900设于导向槽中,且弹性件900的第二端与导向槽的底壁相连,当按压按键400时,按键400在导向槽的限制作用下可稳定地上下移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100),所述设备主体(100)上设有连接件(200),所述连接件(200)设有第一卡接部(210);
连接带(300),所述连接带(300)内设有容纳槽;
按键(400),所述按键(400)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按键(400)设有第二卡接部(410),
在所述连接件(200)伸入所述容纳槽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卡接部(210)和所述第二卡接部(410)在所述按键(400)的移动方向上相对,且所述第一卡接部(21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10)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连接件(200)的顶面,所述第二卡接部(410)为卡接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400)还设有按压部(420),所述连接带(300)上设有供所述按压部(420)自所述容纳槽穿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连接带(300)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0)沿其自身插入所述容纳槽的方向的末端设有第一豁口(220),所述按压部(4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豁口(2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还设有限位件(500),在所述第一卡接部(21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410)卡接配合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200)位于所述第二卡接部(410)与所述限位件(500)之间,
所述限位件(500)沿所述连接件(200)插入所述容纳槽的方向的末端设有第二豁口(510),所述按压部(4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豁口(510)内,所述按键(400)与所述限位件(500)在所述按键(400)的移动方向上限位配合,所述按压部(420)与所述第二豁口(510)的边沿在第一方向上限位配合;
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连接件(200)插入所述容纳槽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按键(400)的移动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和所述限位件(500)远离所述第二豁口(510)的一端中,一者设有定位凸起(610),另一者设有定位孔(620),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与所述限位件(500)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定位凸起(610)与所述定位孔(620)定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中设有安装凸台(700),所述定位凸起(610)设于所述安装凸台(700),所述安装凸台(700)的顶面与所述限位件(500)的底面相接触,所述限位件(500)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折弯部(520),两个所述折弯部(520)均朝向所述安装凸台(700)延伸,所述安装凸台(700)位于两个所述折弯部(520)之间,且两个所述折弯部(520)与所述安装凸台(700)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还设置有限位台阶(800),所述限位件(500)沿所述连接件(200)插入所述容纳槽的方向的末端的顶面与所述限位台阶(800)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弹性件(900),所述弹性件(900)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键(400)相连,所述弹性件(900)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还设有供所述按键(400)滑动的导向槽,所述弹性件(900)设于所述导向槽中,且所述弹性件(900)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槽的底壁相连。
CN202222667511.1U 2022-10-10 2022-10-10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9270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7511.1U CN219270317U (zh) 2022-10-10 2022-10-10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7511.1U CN219270317U (zh) 2022-10-10 2022-10-10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0317U true CN219270317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67511.1U Active CN219270317U (zh) 2022-10-10 2022-10-10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0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6883B1 (ko) 전선 대 기판 커넥터
US6515450B1 (en) Internal battery holding structure in mobile equipment
CN110061375B (zh) 连接器、对接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US5957718A (en) Device for receiving a memory card
US20070202750A1 (en) Card connector
US7198498B2 (en) Card connector
CN219270317U (zh) 可穿戴设备
KR20210004115A (ko) 기판 접속용 커넥터 구조
KR101391476B1 (ko) 커넥터 결합장치
JP3088300B2 (ja) 電子機器の電池収容部構造
JP3554667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06252823A (ja) トレイタイプの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07299552A (ja)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その筐体
JP4506120B2 (ja) ボタン型電池内蔵機器
KR100608830B1 (ko) 접지스프링핑거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20423311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连接带
JP4071875B2 (ja) 携帯電話機の内蔵アンテナ取付構造
CN213282856U (zh) 腕带模组及穿戴式生理参数监测装置
JP2006067445A (ja) 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ロック装置及び該ロック装置を用いたカメラ用モジュール装置
JP6066286B2 (ja) 電子機器の保持装置
KR20110014270A (ko) 편평케이블용 플러그 커넥터
KR101101025B1 (ko) 커넥터
JP4206020B2 (ja) 電子機器
CN112364966B (zh) 卡片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753769U (zh) 端子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