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6694U - 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6694U
CN219236694U CN202320004177.3U CN202320004177U CN219236694U CN 219236694 U CN219236694 U CN 219236694U CN 202320004177 U CN202320004177 U CN 202320004177U CN 219236694 U CN219236694 U CN 219236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uckle
arm
pin
ball pin
suppor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41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
周长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41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6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6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6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叉臂悬架和车辆。双叉臂悬架包括上控制臂组件、转向节组件和球销组件,上控制臂组件包括分别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转向节组件包括转向节、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球销组件包括与第一支臂连接的第一球销以及与第二支臂连接的第二球销,第一球销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转向节连接,第二球销通过第二紧固件与转向节连接。本申请能够避免需要用一根长螺栓连接两个球销,减轻了转向节的重量,满足双叉臂悬架的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是车辆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动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扭力,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车辆能平顺地行驶。目前,由于双叉臂悬架的横向刚性强,抗倾侧能力好,路感强,抓地力好,操控力强的同时,舒适性也优于麦弗逊式悬架,因此越来越多的车辆使用双叉臂悬架。
然而,双叉臂悬架的转向节与上控制臂连接时,转向节的连接部位结构尺寸偏大,增加了转向节的重量,不利于悬架的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叉臂悬架和车辆,其能降低双叉臂悬架的重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叉臂悬架,包括上控制臂组件、转向节组件和球销组件,上控制臂组件包括分别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转向节组件包括转向节、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球销组件包括与第一支臂连接的第一球销以及与第二支臂连接的第二球销,第一球销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转向节连接,第二球销通过第二紧固件与转向节连接。
上述方案中,与第一支臂连接的第一球销由第一紧固件连接于转向节,与第二支臂连接的第二球销由第二紧固件连接于转向节,即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通过不同的紧固件连接,避免需要用一根长螺栓连接两个球销,减轻了转向节的重量,满足双叉臂悬架的轻量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的侧部设置有第一紧固槽,第一球销的端部插入第一紧固槽中,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紧固槽,以将第一球销锁紧于转向节。
上述方案中,将第一紧固槽设置在转向节的侧部,第一紧固件沿转向节的侧部穿过转向节,使得第一球销能够沿其轴向调节角度,从而调节第一支臂的延伸方向,便于与车架连接,适应不同的连接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球销包括第一销套和第一球头,第一球头被包裹在第一销套的内部,第一球头上设置有伸出于第一销套外部的第一销轴,第一销套与第一支臂固定,第一销轴插入第一紧固槽中。
上述方案中,第一球头能够在第一销套的内部活动,以使得转向节能够自动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槽设置在转向节背离第一支臂的一侧。避免拆装第一紧固件时与第一支臂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紧固槽,第二球销的端部插入第二紧固槽中,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紧固槽,以将第二球销锁紧于转向节。
上述方案中,第二紧固件沿转向节的侧部穿过转向节,使得第二球销能够沿其轴向调节角度,从而调节第二支臂的延伸方向,调节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的夹角,可增加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的角度变化,进一步适应与车架连接的更多使用场景,提高双叉臂悬架的兼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紧固槽设置在转向节背离第二支臂的一侧。避免拆装第二紧固件时与第二支臂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槽的槽口和第二紧固槽的槽口朝相反的方向设置,能够避免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拆装时互相产生干涉,便于双叉臂悬架的装配。而且转向节头部无需为了设置第一紧固槽和第二紧固槽过度弯曲,降低了制造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臂套设在第一球销的外周,第二支臂套设在第二球销的外周。
上述方案中,第一支臂与第一球销之间连接牢固,而且若第一球销损坏,只需更换第一球销即可,无需更换第一支臂,降低了维修成本。第二支臂与第二球销之间连接牢固,而且若第二球销损坏,只需要更换第二球销即可,无需更换第二支臂,降低了维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球销设置有第一弹性套,第一弹性套被夹设于第一支臂和转向节之间;第二球销设置有第二弹性套,第二弹性套被夹设于第二支臂和转向节之间。
上述方案中,转向节转动时,第一弹性套和第二弹性套能够增强耐磨损能力,防止转向节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呈弧形状,第一支臂向背离第二支臂的一侧弯曲,第二支臂向背离第一支臂的一侧弯曲,能够为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留出更多的空间,以用于容纳双叉臂悬架的其它零部件,使得双叉臂悬架的结构更紧凑,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如下:
双叉臂悬架100;上控制臂组件10;第一支臂11;第二支臂12;转向节组件20;转向节21;第一紧固件22;第二紧固件23;连接部24;第一紧固槽25;第二紧固槽26;球销组件30;第一球销31;第一销套311;第一弹性套312;第二球销32;第二销套321;第二弹性套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人注意到,对于前转向节,主要分为麦弗逊式悬架和双叉臂悬架。对比而言,双叉臂式悬架优势明显,双叉臂悬架的横向刚性强,抗倾侧能力好,路感强,抓地力好,操控力强的同时,舒适性也优于麦弗逊式悬架,因此对于许多车企,目前都倾向于使用双叉臂式悬架。经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双叉臂悬架分为拆杆的形式和非拆杆的形式,上控制臂为拆杆形式的性能更优,即上控制臂分为两个支臂,有利于转向节强度,优化应力分布,制动稳定性好。但是拆杆式的双叉臂悬架一般采用一根长螺栓穿过转向节,以将两个支臂对应的球销锁紧,导致转向节与球销连接的鹅颈头部尺寸增大,使得转向节的重量上升,不能满足双叉臂悬架的轻量化需求。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双叉臂悬架包括上控制臂组件、转向节组件和球销组件,上控制臂组件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转向节组件包括转向节、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球销组件包括与第一支臂连接的第一球销以及与第二支臂连接的第二球销,第一球销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转向节连接,第二球销通过第二紧固件与转向节连接。上述方案中,与第一支臂连接的第一球销由第一紧固件连接于转向节,与第二支臂连接的第二球销由第二紧固件连接于转向节,即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通过不同的紧固件连接,避免需要用一根长螺栓连接两个球销,减轻了转向节的重量,满足双叉臂悬架的轻量化设计。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叉臂悬架100,包括上控制臂组件10、转向节组件20和球销组件30,上控制臂组件10包括分别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转向节组件20包括转向节21、第一紧固件22和第二紧固件23;球销组件30包括与第一支臂11连接的第一球销31以及与第二支臂12连接的第二球销32,第一球销31通过第一紧固件22与转向节21连接,第二球销32通过第二紧固件23与转向节21连接。
本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100为拆杆式,包括拆分的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第一支臂11的一端与第一球销31固定,另一端用于与车辆的车架连接。第二支臂12的一端与第二球销32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架连接。转向节21的上端形成有连接部24,也就是转向节21鹅颈的头部,第一紧固件22和第二紧固件23可以分别为螺栓、螺杆等紧固件,第一紧固件22将第一球销31连接于连接部24,第二紧固件23将第二球销32连接于连接部24。不失一般性的,双叉臂悬架100还包括下控制臂,下控制臂连接于转向节21的下端,转向节21的下端用于与车辆的车轮连接。
双叉臂悬架100装配在车辆的前轮,通过第一球销31和第二球销32分别与转向节21连接,满足车轮的运动需要,上控制臂能够吸收轮胎所受横向力,增加车辆的横向刚度。
上述方案中,与第一支臂11连接的第一球销31由第一紧固件22连接于转向节21,与第二支臂12连接的第二球销32由第二紧固件23连接于转向节21,即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分别通过不同的紧固件连接,避免需要用一根长螺栓连接两个球销,无需将转向节21鹅颈的头部增大,减轻了转向节21的重量,满足双叉臂悬架100的轻量化设计。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21的侧部设置有第一紧固槽25,第一球销31的端部插入第一紧固槽25中,第一紧固件22穿过第一紧固槽25,以将第一球销31锁紧于转向节21。
第一球销31包括第一销套311和第一球头(图未示出),第一球头被包裹在第一销套311的内部,第一球头上设置有伸出于第一销套311外部的第一销轴(图未示出),第一销套311与第一支臂11固定,第一销轴插入第一紧固槽25中。第一球头能够在第一销套311的内部活动,以使得转向节21能够自由活动。第一紧固槽25可以为槽口朝向转向节21侧部的U型槽,第一紧固件22穿过第一紧固槽25,将第一销轴夹紧在第一紧固槽25中。若需要调整第一支臂11的延伸方向,只需拧松第一紧固件22,然后沿第一销轴的轴向转动第一销轴的角度即可。
上述方案中,将第一紧固槽25设置在转向节21的侧部,第一紧固件22沿转向节21的侧部穿过转向节21,使得第一球销31能够沿其轴向调节角度,从而调节第一支臂11的延伸方向,便于与车架连接,适应不同的连接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槽25设置在转向节21背离第一支臂11的一侧。例如第一支臂11设置在转向节21的前侧,第一紧固槽25设置在转向节21的后侧。第一紧固件22与第一支臂11设置在转向节21的不同侧,避免拆装第一紧固件22时与第一支臂11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21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紧固槽26,第二球销32的端部插入第二紧固槽26中,第二紧固件23穿过第二紧固槽26,以将第二球销32锁紧于转向节21。
第二球销32包括第二销套321和第二球头(图未示出),第二球头被包裹在第二销套321的内部,第二球头上设置有伸出于第二销套321外部的第二销轴(图未示出),第二销套321与第二支臂12固定,第二销轴插入第二紧固槽26中。第二球头能够在第二销套321的内部活动,以使得转向节21能够自由活动。第二紧固槽26可以为槽口朝向转向节21侧部的U型槽,第二紧固件23穿过第二紧固槽26,将第二销轴夹紧在第二紧固槽26中。若需要调整第二支臂12的延伸方向,只需拧松第二紧固件23,然后沿第二销轴的轴向转动第二销轴的角度即可。还可以同时改变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的角度,调整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之间的夹角。
上述方案中,第二紧固件23沿转向节21的侧部穿过转向节21,使得第二球销32能够沿其轴向调节角度,从而调节第二支臂12的延伸方向,调节第一支臂11与第二支臂12之间的夹角,可增加第一支臂11与第二支臂12之间的角度变化,进一步适应与车架连接的更多使用场景,提高双叉臂悬架100的兼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紧固槽26设置在转向节21背离第二支臂12的一侧。例如第二支臂12设置在转向节21的前侧,第二紧固槽26设置在转向节21的后侧,第二紧固件23与第二支臂12设置在转向节21的不同侧,避免拆装第二紧固件23时与第二支臂12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槽25的槽口和第二紧固槽26的槽口朝相反的方向设置。
转向节21的连接部24可呈V字型的形状,一端设置第一紧固槽25,另一端设置第二紧固槽26,第一紧固槽25和第二紧固槽2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转向节21的连接部24可以呈弧形状,由于第一紧固槽25和第二紧固槽26之前的夹角为钝角,因此连接部24弯曲的弧度较小。
若第一紧固槽25的槽口和第二紧固槽26的槽口朝同一方向,则第一紧固槽25与第二紧固槽26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则第一紧固件22与第二紧固件23互相靠近,两者之间容易产生干涉,不便于装配。而且若第一紧固槽25的槽口和第二紧固槽26的槽口朝同一方向,为了形成第一紧固槽25和第二紧固槽26,转向节21的连接部24需要弯曲的角度较大,加大了制造难度。
上述方案中,第一紧固槽25的槽口和第二紧固槽26的槽口朝向不同方向,第一紧固件22和第二紧固件23互相远离,能够避免第一紧固件22与第二紧固件23拆装时互相产生干涉,便于双叉臂悬架100的装配。而且转向节21头部无需为了设置第一紧固槽25和第二紧固槽26过度弯曲,降低了制造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臂11套设在第一球销31的外周,第二支臂12套设在第二球销32的外周。
第一支臂11套设在第一球销31的第一销套311的外周,第一支臂11与第一球销31之间为紧配,两者之间相对固定。若第一球销31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可以使用外部结构将第一支臂11从第一球销31敲出。同样地,第二支臂12套设在第二球销32的第二销套321的外周,第二支臂12与第二球销32之间为紧配,两者之间相对固定。若第二球销32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可以使用外部结构将第二支臂12从第二球销32敲出。
上述方案中,第一支臂11与第一球销31之间连接牢固,而且若第一球销31损坏,只需更换第一球销31即可,无需更换第一支臂11,降低了维修成本。第二支臂12与第二球销32之间连接牢固,而且若第二球销32损坏,只需要更换第二球销32即可,无需更换第二支臂12,降低了维修成本。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双叉臂悬架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球销31设置有第一弹性套312,第一弹性套312被夹设于第一支臂11和转向节21之间;第二球销32设置有第二弹性套322,第二弹性套322被夹设于第二支臂12和转向节21之间。
第一销套311背离第一销轴的一端与第一支臂11连接,在第一销套311未被第一支臂11接触的部分的外周设置第一弹性套312。第二销套321背离第二销轴的一端与第二支臂12连接,在第二销套321未被第二支臂12接触的部分的外周设置第二弹性套322。第一弹性套312和第二弹性套322的材料可以为橡胶、聚氨酯等。第一弹性套312的上端与第一支臂11抵接,下端与转向节21的第一紧固槽25抵接。第二弹性套322的上端与第二支臂12抵接,下端与转向节21的第二紧固槽26抵接。
上述方案中,转向节21转动时,第一弹性套312和第二弹性套322能够增强耐磨损能力,防止转向节21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分别呈弧形状,第一支臂11向背离第二支臂12的一侧弯曲,第二支臂12向背离第一支臂11的一侧弯曲。
第一支臂11向背离第二支臂12的方向凸出,第二支臂12向背离第一支臂11的方向凸出,相对于直线式的支臂,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之间留出更多的空间,以用于容纳双叉臂悬架100的其它零部件,使得双叉臂悬架100的结构更紧凑,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
例如双叉臂悬架100还可以包括减震器和减震弹簧,减震器和减震弹簧能够分别穿过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之间。减震器的一端用于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下控制臂连接,减震弹簧设置在减震器的外周。减震器能够在车辆振动过程中起到衰减震荡的作用。
可选的,还可以将第一支臂11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加强,即第一支臂11的厚度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以使中间区域最容易折断的部分加强强度,从而提高第一支臂11的稳固性。同样地,可以将第二支臂12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加强,即第二支臂12的厚度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以使中间区域最容易折断的部分加强强度,从而提高第二支臂12的稳固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100。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叉臂悬架100,包括上控制臂组件10、转向节组件20和球销组件30,上控制臂组件10包括分别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转向节组件20包括转向节21、第一紧固件22和第二紧固件23;球销组件30包括与第一支臂11连接的第一球销31以及与第二支臂12连接的第二球销32,第一球销31通过第一紧固件22与转向节21连接,第二球销32通过第二紧固件23与转向节21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控制臂组件,包括分别用于与车架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
转向节组件,包括转向节、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
球销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支臂连接的第一球销以及与所述第二支臂连接的第二球销,所述第一球销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第二球销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转向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的侧部设置有第一紧固槽,所述第一球销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一紧固槽中,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紧固槽,以将所述第一球销锁紧于所述转向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销包括第一销套和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头被包裹在所述第一销套的内部,所述第一球头上设置有伸出于所述第一销套外部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套与所述第一支臂固定,所述第一销轴插入所述第一紧固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槽设置在所述转向节背离所述第一支臂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紧固槽,所述第二球销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二紧固槽中,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紧固槽,以将所述第二球销锁紧于所述转向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槽设置在所述转向节背离所述第二支臂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紧固槽的槽口朝相反的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套设在所述第一球销的外周,所述第二支臂套设在所述第二球销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销设置有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一弹性套被夹设于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转向节之间;
所述第二球销设置有第二弹性套,所述第二弹性套被夹设于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转向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叉臂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呈弧形状,所述第一支臂向背离所述第二支臂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二支臂向背离所述第一支臂的一侧弯曲。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双叉臂悬架。
CN202320004177.3U 2023-01-03 2023-01-03 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Active CN219236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4177.3U CN219236694U (zh) 2023-01-03 2023-01-03 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4177.3U CN219236694U (zh) 2023-01-03 2023-01-03 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6694U true CN219236694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4177.3U Active CN219236694U (zh) 2023-01-03 2023-01-03 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6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7426B2 (en) Multi-link suspen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7770677B2 (en) In-wheel suspension
US7243934B2 (en) Multi-link rear suspension system
EP1757468B1 (en) Suspension device
KR100319580B1 (ko) 전방서스펜션
US20060033298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with improved radius arm to axle attachment
KR20050045316A (ko) 토션 빔 액슬 서스펜션
CN216374098U (zh) 悬架结构、车辆
WO2023050964A1 (zh) 悬架结构、车辆
CN113829816A (zh) 一种重载乘用车前悬架系统
CN219236694U (zh) 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US20230331053A1 (en) Leaf spring structure and suspension structure
US20030111814A1 (en) Automotiv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using beam spring
EP3297860B1 (en) Link assembly for longitudinal arm vehicle suspension
KR20090039335A (ko) 차량의 리어 서스펜션의 트레일링 암 부시 장착구조
CN110816658B (zh) 一种直驱式轮毂电机车辆的前悬架系统
CN219256979U (zh) 后悬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8084979U (zh) 一种上控制臂结构及悬架系统
CN212022233U (zh) 一种空气悬架及车辆
CN216231568U (zh) 一种前后通用的横向稳定杆总成
CN117246085B (zh) 一种车辆摆臂装置
CN209938246U (zh) 高强度防侧倾汽车横向稳定系统
CN212827739U (zh) 一种悬架摆臂组件、汽车后悬架装置及汽车
CN117207727A (zh) 悬架总成和车辆
KR100422485B1 (ko) 리어 현가장치의 트레일링 링크부재의 부시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