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7727A - 悬架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架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7727A
CN117207727A CN202210662141.4A CN202210662141A CN117207727A CN 117207727 A CN117207727 A CN 117207727A CN 202210662141 A CN202210662141 A CN 202210662141A CN 117207727 A CN117207727 A CN 117207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pring
knuckle
shock absorb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621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晓明
周毅
杨勇
舒淼
李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621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7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7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7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架总成和车辆,包括副车架、转向节、前束臂、内倾臂、上纵臂、下纵臂、弹簧臂、弹簧和减震器,前束臂的一端、内倾臂的一端、上纵臂的一端、下纵臂的一端、弹簧臂的一端均与副车架转动相连,前束臂的另一端、内倾臂的另一端、上纵臂的另一端、下纵臂的另一端、弹簧臂的另一端均与转向节转动相连;弹簧与弹簧臂相连,且弹簧位于上纵臂和内倾臂之间;减震器与转向节相连,所述减震器与所述转向节相连,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转向节的安装点位于所述下纵臂和转向节的安装点的下侧。本发明的悬架总成的减震器和弹簧相对于车轮的传递比大,传递效率高,有利于零件的轻量化,减少了对车内空间的约束,提升了乘车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悬架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悬架总成和应用该悬架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一方面能够传递车架和车轮之间的力和力扭,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弱在通过起伏路面时车身的震动。但是相关技术中,悬架的弹簧和减震器与车轮跳动的传动比较低,弹簧和减震器的工作效率较低,另外,受制于弹簧和减震器的约束,使得车内空间紧凑,降低了乘车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悬架总成,该悬架总成的减震器和弹簧的传动比和工作效率高,减少了对车内空间的约束,提升了乘车的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悬架总成的车辆。
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总成包括副车架、转向节、前束臂、内倾臂、上纵臂、下纵臂、弹簧臂、弹簧和减震器,所述前束臂的一端、所述内倾臂的一端、所述上纵臂的一端、所述下纵臂的一端、所述弹簧臂的一端均与所述副车架转动相连,所述前束臂的另一端、所述内倾臂的另一端、所述上纵臂的另一端、所述下纵臂的另一端、所述弹簧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转向节转动相连;所述弹簧与所述弹簧臂相连,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上纵臂和所述内倾臂之间;所述减震器与所述转向节相连,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转向节的安装点位于所述下纵臂和转向节的安装点的下侧。
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总成的减震器和弹簧相对于车轮的传递比大,传递效率高,有利于零件的轻量化,减少了对车内空间的约束,提升了乘车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束臂、所述内倾臂、所述上纵臂位于所述下纵臂和所述弹簧臂的上方,所述前束臂、所述内倾臂、所述上纵臂沿着从前至后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下纵臂和所述弹簧臂沿着从前至后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转向节的前方底部,所述减震器的底端与所述安装部转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通过枢轴与所述安装部转动相连,所述枢轴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和所述减震器设在所述副车架和所述转向节之间,且所述弹簧和所述减震器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纵臂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配合在所述避让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纵臂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二段向背离所述减震器的一侧弯曲并在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减震器的一侧形成所述避让槽,所述第一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二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所述第三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的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凹槽的宽度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弹簧臂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弹簧臂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悬架总成和车身,所述悬架总成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架总成,所述弹簧的顶端和所述减震器的顶端与所述车身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总成的后侧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总成的前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副车架1;转向节2;安装部21;前束臂3;内倾臂4;上纵臂5;下纵臂6;第一段61;第二段62;第三段63;避让槽64;凹槽65;弹簧臂7;弹簧8;减震器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悬架的弹簧和减震器安装在同一弹簧臂上,为了避免干涉,弹簧或减震器需要向车内一侧设置,由此,使得弹簧或减震器的有效力臂较短,降低了传动比。
其次,弹簧和减震器均设在同一弹簧臂上,为了避免弹簧和减震器在运行过程中干涉,弹簧和减震器需要选用尺寸较小的配制,限制了尺寸较大的弹簧和减震器的安装。
另外,当弹簧和减震器均安装在弹簧臂上时,减震器的安装点的位置较高,使得车内的空间局促,影响了车内空间,降低了乘车的舒适性。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总成包括副车架1,转向节2,前束臂3,内倾臂4,上纵臂5,下纵臂6,弹簧臂7,弹簧8和减震器9。
副车架1可以为车辆的前副车架1,也可以为车辆的后副车架1。转向节2设在副车架1的外侧并与副车架1间隔布置,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节2和副车架1大体可以沿着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前束臂3的一端、内倾臂4的一端、上纵臂5的一端、下纵臂6的一端、弹簧臂7的一端均与副车架1转动相连,前束臂3的另一端、内倾臂4的另一端、上纵臂5的另一端、下纵臂6的另一端、弹簧臂7的另一端均与转向节2转动相连。
如图1和图2所示,前束臂3、内倾臂4、上纵臂5、下纵臂6、弹簧臂7可以均大体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转向节2可以位于副车架1的右侧,前束臂3的左端可以通过枢轴与副车架1枢转相连,前束臂3的右端可以通过枢轴与转向节2枢转相连;内倾臂4的左端可以通过枢轴与副车架1枢转相连,内倾臂4的右端可以通过枢轴与转向节2枢转相连;上纵臂5的左端可以通过枢轴与副车架1枢转相连,上纵臂5的右端可以通过枢轴与转向节2枢转相连;下纵臂6的左端可以通过枢轴与副车架1枢转相连,下纵臂6的右端可以通过枢轴与转向节2枢转相连;弹簧臂7的左端可以通过枢轴与副车架1枢转相连,弹簧臂7的右端可以通过枢轴与转向节2枢转相连。
前束臂3、内倾臂4、上纵臂5、下纵臂6、弹簧臂7的各个端部的枢轴均可以大体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由此,转向节2相对于副车架1可以在上下方向摆动,从而满足减震要求。
弹簧8与弹簧臂7相连,且弹簧8位于上纵臂5和内倾臂4之间,减震器9与转向节2相连,减震器9位于前束臂3和内倾臂4之间,减震器9和转向节2的安装点位于下纵臂6和转向节2的安装点的下侧。
如图1和图2所示,弹簧8和减震器9可以均大体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弹簧8可以设在减震器9的后侧,弹簧8的底端可以与弹簧臂7的上表面连接固定,弹簧8的顶端用于与车身连接固定,减震器9的底端可以与转向节2连接固定,减震器9的顶端用于与车身连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减震器9和转向节2的安装点即为减震器9和转向节2的连接位置,下纵臂6和转向节2的安装点即为下纵臂6和转向节2的连接位置。减震器9和转向节2的安装点可以位于下纵臂6和转向节2的安装点的正下方,也可以位于下纵臂6和转向节2的安装点的前下方。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前束臂3可以设在减震器9的后侧。
本发明实施例的悬架总成的弹簧8设在弹簧臂7上,减震器9设在转向节2上,由于弹簧8和减震器9分别设在不同的位置,避免了弹簧8和减震器9之间容易干涉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弹簧8和减震器9均设在弹簧臂7上时,使得弹簧8和减震器9的其中一者需要靠近副车架1进行设置的情况,由此,使得弹簧8和减震器9均可以向转向节2一侧(靠近车轮的一侧)进行布置,从而使得弹簧8和减震器9的力的作用点距离支点较远,变相的增加了力臂,从而提高了传动比,提升了弹簧8和减震器9的工作效率。
其次,由于避免了弹簧8和减震器9容易发生干涉的情况,解除了对弹簧8的空间约束限制,使得弹簧8可以采用更大尺寸的空气弹簧8等性能更加的弹簧8,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减震性能。
另外,减震器9与转向节2连接固定,减震器9的底端可以固定在转向节2上低于弹簧臂7的位置,由此,可以降低减震器9的整体安装高度,从而避免了减震器9限制车内空间的情况,能够为整车提供更多的后备箱空间或车内空间,进而可以提升乘车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束臂3、内倾臂4、上纵臂5位于下纵臂6和弹簧臂7的上方,前束臂3、内倾臂4、上纵臂5沿着从前至后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下纵臂6和弹簧臂7沿着从前至后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前束臂3位于内倾臂4的前侧,前束臂3和内倾臂4大体平行,内倾臂4位于前束臂3的上方,前束臂3的左端可以与转向节2的前侧面枢转装配,内倾臂4的左端可以与转向节2的上侧枢转转配,前束臂3和内倾臂4均可以大体沿着右前至左后的方向延伸。上纵臂5位于内倾臂4的后侧并略低于内倾臂4,上纵臂5的左端可以与转向节2的上侧枢转相连,上纵臂5大体可以沿着右后至左前的方向延伸。
下纵臂6和弹簧臂7大体位于同一水平,下纵臂6位于弹簧臂7的前侧,在上下方向上,弹簧臂7可以从内倾臂4和上纵臂5之间的间隔空隙漏出,下纵臂6可以从前束臂3和内倾臂4之间的间隔空隙漏出。弹簧8固定的弹簧臂7上并向上延伸至内倾臂4和上纵臂5之间,减震器9固定在转向节2上并向上延伸至前束臂3和内倾臂4之间。
由此,使得前束臂3、内倾臂4、上纵臂5、下纵臂6、弹簧臂7空间布置合理,方便了弹簧8和减震器9的安装和布置,也使得弹簧8和减震器9能够具有相对独立的安装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节2设有安装部21,安装部21位于转向节2的前方底部,减震器9的底端与安装部21转动相连。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部21可以与转向节2一体成型,安装部21可以位于转向节2的右前侧并位于转向节2的底部。安装部21低于弹簧臂7,减震器9的底端与安装部21转动相连。由此,降低了减震器9的安装高度,减小了减震器9对车内空间的约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震器9通过枢轴与安装部21转动相连,枢轴沿着从副车架1至转向节2的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减震器9的底端通过枢轴与安装部21枢转相连,该枢轴大体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由此,使得减震器9可以在前后方向摆动,满足了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簧8和减震器9设在副车架1和转向节2之间,且弹簧8和减震器9沿着从副车架1至转向节2的方向间隔排布。如图1和图2所示,弹簧8和减震器9呈对角布置,即弹簧8和减震器9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弹簧8和减震器9在前后方向上也间隔排布,由此,可以增大弹簧8和减震器9之间的间距,进一步避免了弹簧8和减震器9在使用时干涉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纵臂6设有避让槽64,避让槽64的槽口朝向减震器9,减震器9配合在避让槽64内。如图3所示,避让槽64可以设在下纵臂6的前侧,且避让槽64的槽口朝向前方,装配时,减震器9可以配合在避让槽64内,从而避免了下纵臂6和减震器9碰触干涉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纵臂6包括第一段61、第二段62和第三段63,第二段62连接在第一段61和第三段63之间,第二段62向背离减震器9的一侧弯曲并在第二段62朝向减震器9的一侧形成避让槽64,第一段61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副车架1至转向节2的方向逐渐变大,第二段62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副车架1至转向节2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第三段63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副车架1至转向节2的方向逐渐变小。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段61、第二段62、第三段63可以通过浇铸的方式一体成型,第一段61、第二段62、第三段63沿着从右至左的方向顺次设置,第一段61和第三段63大体可以为直线型,第二段62大体可以为弧形,第二段62可以向后侧弯曲凸起,第二段62前侧所形成的凹陷处即为避让槽64。由此,一方面方便了避让槽64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下纵臂6的结构强度。
第一段61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右至左的方向逐渐变大,第二段62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右至左的方向先变大后减小,第三段63的径向尺寸沿着从右至左的方向逐渐变小。由此,一方面使得下纵臂6的重心趋于中间位置,使得下纵臂6在使用时更加稳定,另一方面第一段61和第三段63较细,可以增强第一段61和第三段63处的弹性,可以增强减震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62的上表面设有凹槽65,凹槽65沿着第二段62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凹槽65的宽度沿着从副车架1至转向节2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如图3所示,凹槽65可以设在第二段62的上表面上,凹槽65的宽度沿着从右至左的方向先变大后减小,凹槽65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减重效果,从而可以实现下纵臂6的轻量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下纵臂6的弹性性能,可以进一步增强减震缓冲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簧8通过紧固件与弹簧臂7可拆卸地相连,弹簧臂7上设有安装孔,紧固件配合在安装孔内。紧固件可以为螺栓或螺钉,安装孔可以设在弹簧臂7的中间位置并沿着上下方向贯穿弹簧臂7。紧固件配合在安装孔内并与弹簧8的端部连接固定。由此,方便了弹簧8的检修和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减震器9上可以设有两个安装板,安装板可以设在减震器9的顶部并在前后方向间隔排布,安装板上可以设有通孔,通孔供螺钉或螺栓穿过,由此方便了减震器9顶部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副车架1和转向节2上均设有多个耳板组,耳板组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耳板。前束臂3、内倾臂4、上纵臂5、下纵臂6、弹簧臂7的端部可以枢转配合在耳板组的两个耳板之间。由此,方便了各个臂的安装固定。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悬架总成和车身,悬架总成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悬架总成,车身大体位于悬架总成的上方,弹簧8的顶端和减震器9的顶端可以与车身连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
转向节;
前束臂、内倾臂、上纵臂、下纵臂和弹簧臂,所述前束臂的一端、所述内倾臂的一端、所述上纵臂的一端、所述下纵臂的一端、所述弹簧臂的一端均与所述副车架转动相连,所述前束臂的另一端、所述内倾臂的另一端、所述上纵臂的另一端、所述下纵臂的另一端、所述弹簧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转向节转动相连;
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弹簧臂相连,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上纵臂和所述内倾臂之间;
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与所述转向节相连,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转向节的安装点位于所述下纵臂和转向节的安装点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臂、所述内倾臂、所述上纵臂位于所述下纵臂和所述弹簧臂的上方,所述前束臂、所述内倾臂、所述上纵臂沿着从前至后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下纵臂和所述弹簧臂沿着从前至后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转向节的前方底部,所述减震器的底端与所述安装部转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通过枢轴与所述安装部转动相连,所述枢轴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和所述减震器设在所述副车架和所述转向节之间,且所述弹簧和所述减震器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间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臂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配合在所述避让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臂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所述第二段向背离所述减震器的一侧弯曲并在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减震器的一侧形成所述避让槽,所述第一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第二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所述第三段的径向尺寸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第二段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凹槽的宽度沿着从所述副车架至所述转向节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弹簧臂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弹簧臂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总成和车身,所述悬架总成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总成,所述弹簧的顶端和所述减震器的顶端与所述车身相连。
CN202210662141.4A 2022-06-13 2022-06-13 悬架总成和车辆 Pending CN117207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2141.4A CN117207727A (zh) 2022-06-13 2022-06-13 悬架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2141.4A CN117207727A (zh) 2022-06-13 2022-06-13 悬架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7727A true CN117207727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4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62141.4A Pending CN117207727A (zh) 2022-06-13 2022-06-13 悬架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77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7682B2 (en)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wheel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wheel
US6527286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assembly
KR101115069B1 (ko) 차량 서스펜션 장치
EP0071250A2 (en) Swing-arm-type suspension with a lateral rod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20080191441A1 (en) Interlinked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CA2690484C (en) Axle suspension
CN210760117U (zh) 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
CN117207727A (zh) 悬架总成和车辆
JP4893428B2 (ja) 後輪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3701958B2 (ja) サブフレームのマウントブッシュ
CN219191852U (zh) 一种橡胶悬架
CN219236694U (zh) 双叉臂悬架和车辆
US11890906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spring device and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213892085U (zh) 一种多连杆式后悬架和车辆
CN219312441U (zh) 调节装置、多连杆悬架及车辆
CN212737662U (zh) 后悬架总成以及皮卡车辆
CN221213359U (zh) 一种弹簧臂、悬架以及车辆
CN214492430U (zh)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19256979U (zh) 后悬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EP3738801A1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JPH0544162Y2 (zh)
KR100936986B1 (ko) 현가장치용 롤 억제유닛
JP2024046588A (ja)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用緩衝器
CN117246085A (zh) 一种车辆摆臂装置
KR100522512B1 (ko) 차량의 후륜 서스펜션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