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8119U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8119U
CN219228119U CN202320374977.4U CN202320374977U CN219228119U CN 219228119 U CN219228119 U CN 219228119U CN 202320374977 U CN202320374977 U CN 202320374977U CN 219228119 U CN219228119 U CN 219228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adhesive tape
circula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49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49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8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8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8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第一粘接层和显示面板。通过在壳体的支撑台中设置导流孔,且在用于粘接固定显示面板和壳体的支撑台的第一粘接层中设置与导流孔连通的流通槽。这样,可以由支撑台上的导流孔注入指定液体,指定液体在经过导流孔流入至流通槽内后,能够降低第一粘接层的粘性强度。这样,在第一粘接层的粘接性降低(第一粘接层对显示面板的粘接力减小)后,当需要将终端设备中的显示面板从壳体中拆卸时,操作人员仅需对显示面板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将显示面板从壳体上拆卸下来,有效的降低了显示面板产生损坏的不良现象的概率,保证了显示面板的二次利用率。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3C终端设备在人们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终端设备(例如,手机)通常可以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内的显示面板。
目前,终端设备中的显示面板通常采用粘接层直接粘接在壳体内。终端设备在后期维修或者更换显示面板时,需要将显示面板从壳体上拆卸下来。
然而,在将显示面板从壳体内拆卸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损坏的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从壳体中拆卸过程出现损坏的不良现象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壳体、第一粘接层和显示面板;
所述壳体具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具有导流孔;
所述第一粘接层具有与所述导流孔连通的流通槽,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之间,且分别与所述支撑台和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粘接;
其中,在所述导流孔注入指定液体后,所述指定液体能够流入所述流通槽内,所述指定液体为能够降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接性的液体。
可选的,所述流通槽具有第一开口面,所述第一开口面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粘接层靠近所述支撑台的一侧具有辅助开孔,所述辅助开孔用于连通所述导流孔和所述流通槽。
可选的,所述流通槽具有第二开口面,所述第二开口面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靠近所述支撑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面与所述导流孔靠近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开口面存在交叠区域。
可选的,所述流通槽同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面和第二开口面,所述第一开口面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面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靠近所述支撑台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面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面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胶条、第二胶条和第三胶条,所述第二胶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条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胶条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胶条、所述第二胶条和所述第三胶条围成半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胶条、所述第二胶条和所述第三胶条中的至少两个胶条设置所述流通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胶条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三胶条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长边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胶条和所述第三胶条均具有所述流通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胶条具有辅助流通槽,所述辅助流通槽与所述第一胶条中设置的流通槽和/或所述第三胶条中设置的流通槽连通。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撑台之间的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胶条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流通槽的边界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边界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或等于1.5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一种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壳体、第一粘接层和显示面板。通过在壳体的支撑台中设置导流孔,且在用于粘接固定显示面板和壳体的支撑台的第一粘接层中设置与导流孔连通的流通槽。这样,可以由支撑台上的导流孔注入指定液体,指定液体在经过导流孔流入至流通槽内后,能够降低第一粘接层的粘性强度。这样,在第一粘接层的粘接性降低(第一粘接层对显示面板的粘接力减小)后,当需要将终端设备中的显示面板从壳体中拆卸时,操作人员仅需对显示面板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将显示面板从壳体上拆卸下来,有效的降低了显示面板产生损坏的不良现象的概率,保证了显示面板的二次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粘接层中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粘接层中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粘接层中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中的粘接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中的粘接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胶条中的辅助流通槽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胶条中的辅助流通槽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胶条中的辅助流通槽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爆炸示意图。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终端设备000可以包括:壳体100、第一粘接层200和显示面板300。
终端设备000中的壳体100可以具有支撑台101,该支撑台101可以具有导流孔101a。
请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剖视图。终端设备000中的第一粘接层200可以具有与支撑台101中的导流孔101a连通的流通槽201。该第一粘接层200可以位于壳体100的支撑台101与显示面板300的边缘部分之间,且可以分别与支撑台101的台面和显示面板300的边缘部分粘接。示例的,该显示面板300的边缘部分可以为显示面板300背离显示面f的一面的边缘部分,且该显示面板300可以为硬质显示面板或者柔性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其中,在支撑台101中的导流孔101a注入指定液体后,该指定液体能够流入至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内,且该指定液体可以为能够降低第一粘接层200的粘接性的液体。
示例的,当需要对终端设备进行返修(例如更换终端设备中的显示面板)时,操作人员可以从壳体100的背面,由设置在壳体100中的支撑台101上的导流孔101a注入指定液体。然后,这些指定液体能够经过导流孔101a流入至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内与第一粘接层200接触。且这些指定液体能够降低第一粘接层200的粘性,使得第一粘接层200与支撑台101的台面之间的粘接强度,以及与显示面板300的背面之间的粘接强度降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0的支撑台101中设置导流孔101a,且在用于固定显示面板300和壳体100的支撑台101的第一粘接层200中设置与导流孔101a连通的流通槽201。这样,可以由支撑台101上的导流孔101a注入指定液体,指定液体在经过导流孔101a流入至流通槽201内后,能够降低第一粘接层200的粘性强度。这样,在第一粘接层200的粘接性降低(第一粘接层对显示面板的粘接力减小)后,将终端设备中的显示面板300从壳体中拆卸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仅需对显示面板300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将显示面板300从壳体100上拆卸下来,有效的降低了显示面板300产生损坏的不良现象的概率,保证了显示面板300的二次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壳体、第一粘接层和显示面板。通过在壳体的支撑台中设置导流孔,且在用于粘接固定显示面板和壳体的支撑台的第一粘接层中设置与导流孔连通的流通槽。这样,可以由支撑台上的导流孔注入指定液体,指定液体在经过导流孔流入至流通槽内后,能够降低第一粘接层的粘性强度。这样,在第一粘接层的粘接性降低(第一粘接层对显示面板的粘接力减小)后,当需要将终端设备中的显示面板从壳体中拆卸时,操作人员仅需对显示面板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将显示面板从壳体上拆卸下来,有效的降低了显示面板产生损坏的不良现象的概率,保证了显示面板的二次利用率。
示例的,该第一粘接层200可以为泡棉胶或者酒精胶,指定液体可以为酒精或者润滑剂(例如,润滑油)。指定液体能够浸入到第一粘接层200与显示面板300的背面之间的缝隙,和/或第一粘接层200与壳体100的支撑台101的台面之间的缝隙,以降低第一粘接层200与壳体100的支撑台101和/或显示面板300的背面之间的粘接力。
可选的,设置在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开口面,以使流入至流通槽201内的指定液体能够由开口面与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对象进行接触。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以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对开口面的设置方式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粘接层中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终端设备000中的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可以具有第一开口面201a,该第一开口面201a可以位于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侧。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支撑台101的一侧可以具有辅助开孔202,该辅助开孔202可以用于连通支撑台101中的导流孔101a和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流通槽201的第一开口面201a设置在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侧。指定液体依次由导流孔101a和辅助开孔202流入至流通槽201内,并由流通槽201的第一开口面201a浸入到第一粘接层200与显示面板300的背面之间的缝隙中。如此,能够有效的降低第一粘接层200对显示面板300的粘接力。另外,在操作人员向显示面板300施加作用力后,能够较容易的将显示面板300与第一粘接层200以及壳体100的支撑台101分离。保证显示面板300的背面存留第一粘接层200的概率极低,以使得后续对显示面板300的背面的清理较为简单。而对于存留在壳体100的支撑台101上的第一粘接层200,操作人员可以采用酒精直接浸泡清洗,整体上简化了对终端设备000中的显示面板300和壳体100的拆卸过程。
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粘接层中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可以具有第二开口面201b,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可以位于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支撑台101的一侧。且该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与导流孔101a靠近第一粘接层200的开口面可以存在交叠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设置在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支撑台101的一侧,且该第二开口面201b与导流孔101a靠近第一粘接层200一侧的开口面存在交叠区域。这样,无需在第一粘接层200上开设辅助开孔,指定液体即能够由导流孔101a直接流入至流通槽201内,并由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浸入到第一粘接层200与支撑台101的台面之间的缝隙中。如此,能够有效的降低第一粘接层200对支撑台101的粘接力。另外,在操作人员向显示面板300施加作用力后,能够较容易的将显示面板300与壳体100的支撑台101分离。示例的,导流孔101a靠近第一粘接层200的开口面可以位于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所在区域内。如此,操作人员可以更便利的通过导流孔101a向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注入指定液体。
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粘接层中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可以同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面201a和第二开口面201b。其中,流通槽201的第一开口面201a可以位于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侧,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可以位于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支撑台101的一侧,第一开口面201a和第二开口面201b可以连通(即设置在第一粘接层中的流通槽可以为通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内设置相对的第一开口面201a和第二开口面201b,第一开口面201a靠近显示面板300,第二开口面201b靠近壳体100的支撑台101。这样,指定液体能够由导流孔101a直接流入至流通槽201内,并由流通槽201的第一开口面201a浸入到第一粘接层200与显示面板300的背面之间的缝隙中;由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浸入到第一粘接层200与支撑台101的台面之间的缝隙中。如此,能够有效的降低第一粘接层200对显示面板300的粘接力,且能够有效的降低第一粘接层200对支撑台101的粘接力。另外,在操作人员向显示面板300施加作用力后,能够较容易的将显示面板300与第一粘接层200以及壳体100的支撑台101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置在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的第一开口面201a和第二开口面201b可以不连通(即流通槽可以包含两个子流通槽,两个子流通槽中的一个具有第一开口面,另一个具有第二开口面。即两个子连通槽可以均为盲槽)。这样,可以在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支撑台101一侧的子流通槽的底面开设开孔(图中未示出),以使得由导流孔101a注入的指定液体能够依次进入到两个子流通槽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的第一开口面201a在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可以与该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在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流通槽201的第一开口面201a在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与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在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合。如此,便于操作人员在第一粘接层200上开设流通槽201,即降低了在第一粘接层200上开设流通槽201的工艺过程。示例的,在采用第一粘接层200对显示面板300和壳体100的支撑台101粘接之前,操作人员可以经过一次步骤即可将流通槽201铣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流通槽201的第一开口面201a在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流通槽201的第二开口面201b在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存在部分交叠区域。
可选的,请参考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中的粘接层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000中的第一粘接层200可以包括:第一胶条A1、第二胶条A2和第三胶条A3。第二胶条A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胶条A1的一端和第三胶条A3的一端连接,且第一胶条A1、第二胶条A2和第三胶条A3可以围成半环形结构。其中,第一胶条A1、第二胶条A2和第三胶条A3中的至少两个胶条设置有流通槽20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一粘接层200中的第二胶条A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胶条A1的一端和第三胶条A3的一端连接,且这三个胶条可以围成半环形结构。使得该第一粘接层200中的三个胶条围成的半环形结构能够将显示面板300稳定的固定在壳体100的支撑台101中。另外,通过在第一胶条A1、第二胶条A2和第三胶条A3中的至少两个胶条中设置流通槽201。如此,当需要将显示面板300从壳体100上拆卸时,操作人员可以由壳体100的支撑台101上的导流孔101a向不同的胶条中设置的流通槽201内注入指定液体,以通过该指定液体降低第一粘接层200的粘接强度。在操作人员向显示面板300施加作用力后,显示面板300能够容易的与壳体100进行分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述,第一粘接层200中的第一胶条A1的长度方向和第三胶条A3的长度方向,均可以与显示面板300的长边方向平行。该第一胶条A1和第三胶条A3可以均具有流通槽20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第一胶条A1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一个长边所在的边缘部分与壳体100的支撑台101之间,将第三胶条A3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另一个长边所在的边缘部分和壳体100的支撑台101之间,且在第一胶条A1和第三胶条A3中均设置流通槽201。这样,操作人员向这两个胶条中的流通槽201注入指定液体后,降低了这两个胶条(这两个胶条与显示面板和壳体的支撑台的粘接面积较大)的粘接强度,保证了显示面板300与壳体100的支撑台101的分离更为容易。示例的,可以在支撑台101中与第一胶条A1和第三胶条A3对应的区域各开设导流孔101a。
在本申请中,设置在第一胶条A1中的流通槽20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胶条A1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第三胶条A3中的流通槽20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三胶条A3的延伸方向平行。示例的,第一胶条A1的形状可以呈长条状,第一胶条A1中设置的流通槽201的形状也可以呈长条状。第三胶条A3的形状可以呈长条状,第三胶条A3中设置的流通槽201的形状也可以呈长条状。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第一胶条A1中的流通槽201的形状可以呈弯曲状,第三胶条A3中的流通槽201的形状也可以呈弯曲状。
可选的,请参考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中的粘接层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粘接层200中的第二胶条A2可以具有辅助流通槽A21,该辅助流通槽A21可以与第一胶条A1中设置的流通槽201和/或第三胶条A3中设置的流通槽201连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第一粘接层200中的第二胶条A2内设置辅助流通槽A21,且辅助流通槽A21可以与第一胶条A1中设置的流通槽201和/或第三胶条A3中设置的流通槽201连通。如此,经过支撑台101中的导流孔101a流入至第一胶条A1中设置的流通槽201内的指定液体,和/或流入至第三胶条A3中设置的流通槽201内的指定液体,可以进一步流入至第二胶条A2中设置的辅助流通槽A21内。进而使得第二胶条A2的粘接强度能够降低,进一步简化了显示面板300与壳体100的支撑台101的分离难度。示例的,第二胶条A2中设置的辅助流通槽A21可以均与第一胶条A1中设置的流通槽201以及第三胶条A3中设置的流通槽201连通。或者与第一胶条A1中设置的流通槽201以及第三胶条A3中设置的流通槽201中的一个流通槽连通。或者,也可以在支撑台101中对应辅助流通槽A21的区域开设开孔用于注入指定液体(图中未示出)。
在本申请中,第二胶条A2内设置的辅助流通槽A21中的开口面可以有不同的设置方式,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以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胶条中的辅助流通槽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第二胶条A2内设置的辅助流通槽A21可以具有第三开口面a1,该第三开口面a1可以位于第二胶条A2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侧。
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胶条中的辅助流通槽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第二胶条A2内设置的辅助流通槽A21可以具有第四开口面a2,该第四开口面a2可以位于第二胶条A2靠近壳体100的支撑台101的一侧。
第三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胶条中的辅助流通槽的开口面的设置示意图。第二胶条A2内设置的辅助流通槽A21可以同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面a1和第四开口面a2。其中,该第三开口面a1可以位于第二胶条A2靠近显示面板300的一侧,第四开口面a2可以位于第二胶条A2靠近壳体100的支撑台10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流入至辅助流通槽A21内的指定液体对第二胶条A2的粘接性降低的说明,可以参考上述流入至流通槽201内的指定液体对第一粘接层200的粘接性降低的说明,此处不做作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000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面板300与壳体100的支撑台101之间的第二粘接层400,该第二粘接层4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粘接层200中的第一胶条A1的另一端和第三胶条A3的另一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显示面板300与壳体100的支撑台101之间设置与第一胶条A1的另一端和第三胶条A3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粘接层400,该第二粘接层400可以与第一粘接层200形成环状结构。示例的,为了实现终端设备的窄边框设计,第二粘接层400可以为由点胶形成的条状结构,使得第二粘接层400的宽度较小。
可选的,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000中的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的边界可以与第一粘接层200的外边界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m大于或者等于1.5毫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第一粘接层200中的流通槽201的边界与第一粘接层200的外边界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m大于或等于1.5毫米,使得在第一粘接层200中开设流通槽201的同时,能够保证第一粘接层200对显示面板300和壳体101的支撑台101的粘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壳体、第一粘接层和显示面板。通过在壳体的支撑台中设置导流孔,且在用于粘接固定显示面板和壳体的支撑台的第一粘接层中设置与导流孔连通的流通槽。这样,可以由支撑台上的导流孔注入指定液体,指定液体在经过导流孔流入至流通槽内后,能够降低第一粘接层的粘性强度。这样,在第一粘接层的粘接性降低(第一粘接层对显示面板的粘接力减小)后,当需要将终端设备中的显示面板从壳体中拆卸时,操作人员仅需对显示面板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将显示面板从壳体上拆卸下来,有效的降低了显示面板产生损坏的不良现象的概率,保证了显示面板的二次利用率。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第一粘接层(200)和显示面板(300);
所述壳体(100)具有支撑台(101),所述支撑台(101)具有导流孔(101a);
所述第一粘接层(200)具有与所述导流孔(101a)连通的流通槽(201),所述第一粘接层(200)位于所述支撑台(101)与所述显示面板(300)的边缘部分之间,且分别与所述支撑台(101)和所述显示面板(300)的边缘部分粘接;
其中,在所述导流孔(101a)注入指定液体后,所述指定液体能够流入所述流通槽(201)内,所述指定液体为能够降低所述第一粘接层(200)的粘接性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201)具有第一开口面(201a),所述第一开口面(201a)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所述显示面板(300)的一侧;
所述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所述支撑台(101)的一侧具有辅助开孔(202),所述辅助开孔(202)用于连通所述导流孔(101a)和所述流通槽(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201)具有第二开口面(201b),所述第二开口面(201b)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所述支撑台(101)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面(201b)与所述导流孔(101a)靠近所述第一粘接层(200)的开口面存在交叠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201)同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面(201a)和第二开口面(201b),所述第一开口面(201a)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所述显示面板(300)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面(201b)位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00)靠近所述支撑台(10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面(201a)在所述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面(201b)在所述显示面板(30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200)包括:第一胶条(A1)、第二胶条(A2)和第三胶条(A3),所述第二胶条(A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条(A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胶条(A3)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胶条(A1)、所述第二胶条(A2)和所述第三胶条(A3)围成半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胶条(A1)、所述第二胶条(A2)和所述第三胶条(A3)中的至少两个胶条设置所述流通槽(2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条(A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三胶条(A3)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显示面板(300)的长边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胶条(A1)和所述第三胶条(A3)均具有所述流通槽(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条(A2)具有辅助流通槽(A21),所述辅助流通槽(A21)与所述第一胶条(A1)中设置的流通槽(201)和/或所述第三胶条(A3)中设置的流通槽(20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300)与所述支撑台(101)之间的第二粘接层(400),所述第二粘接层(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胶条(A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胶条(A3)的另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201)的边界与所述第一粘接层(200)的边界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m)大于或等于1.5毫米。
CN202320374977.4U 2023-02-24 2023-02-24 终端设备 Active CN219228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4977.4U CN219228119U (zh) 2023-02-24 2023-02-24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4977.4U CN219228119U (zh) 2023-02-24 2023-02-24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8119U true CN219228119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8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4977.4U Active CN219228119U (zh) 2023-02-24 2023-02-24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8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3579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2153838A (zh) 电子设备
CN219228119U (zh) 终端设备
CN207117708U (zh) 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118664U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3848112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784566A (zh) 终端设备及其中框
CN215636320U (zh) 一种设备安装定位装置
EP4354672A1 (en) Card tr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76485B2 (en) Backlight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4698664A (zh) 具有触摸屏的lcd液晶显示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09729682B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fpc固定装置
CN100414370C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112952268B (zh) 电子设备
CN205301763U (zh)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CN211123542U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511663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17063780U (zh) 一种窄边框手机
CN113554945B (zh) 中框及显示装置
CN220455644U (zh) 一种墨水屏盖板及显示组件
CN219843008U (zh) 电池及终端
CN219295780U (zh) 一种导轨式保护膜、贴膜器以及贴膜套件
CN216490575U (zh) 中框
CN213069649U (zh) 电子设备
CN208489842U (zh) 电子装置及其卡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