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01763U -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01763U
CN205301763U CN201620012733.1U CN201620012733U CN205301763U CN 205301763 U CN205301763 U CN 205301763U CN 201620012733 U CN201620012733 U CN 201620012733U CN 205301763 U CN205301763 U CN 205301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ing
sidewall sections
thickness
backlight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127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晨如
孙海威
全英镐
董瑞君
王光泉
苏跃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127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01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01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01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框和显示装置,包括:侧壁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壁部分一侧的凸起部分;在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高度与至少一种触控盖板的厚度相适应;在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侧壁部分的高度与至少一种背光源的厚度相适应;所述凸起部分的厚度与至少一种显示面板的厚度相适应;所述凸起部分的厚度为所述凸起部分沿侧壁部分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框中,背光源的端部可以置于凸起部分的下方,这样能够避免还设置单独用于支撑背光源的胶框,有助于相应的显示装置的窄边化。

Description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用户对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窄边框。窄边框可以有效提升了显示面积,在观看体验上,视野更广;同时也降低了大屏手机的宽度,有利于解决单手握持和操作的难题。
窄边框手机一般是指液晶显示屏有效显示区与机身边框间距较窄的手机。目前传统的手机模组,手机中框、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是分离的;背光模组一般由背光源和胶框组成,该胶框放置在手机中框中,用于对背光源进行支撑。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框,包括:侧壁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壁部分一侧的凸起部分;在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高度与至少一种触控盖板的厚度相适应;在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侧壁部分的高度与至少一种背光源的厚度相适应;所述凸起部分的厚度与至少一种显示面板的厚度相适应;所述凸起部分的厚度为所述凸起部分沿侧壁部分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在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侧壁部分的厚度大于在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厚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侧壁部分的厚度与在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厚度能够使得:
在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且所述背光源与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时,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侧壁部分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侧壁部分应间隔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侧壁部应间隔的最小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以及贴附在导光板上的光学膜层,所述凸起部分的厚度与所述导光板及贴附在导光板上的光学膜层的总厚度相适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框;
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触控盖板;
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背光源;
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背离所述侧壁部分的一侧的显示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通过遮光胶固定在所述凸起部分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和所述显示面板通过光学透明胶连接在一起;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盖板通过光学透明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侧壁部分的下表面上,所述背光源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通过粘结方式固定在所述侧壁部分的下表面上;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侧壁部分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背光源的一面为反射面。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和所述触控盖板的边缘齐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框中,背光源的端部可以置于凸起部分的下方,这样能够避免还设置单独用于支撑背光源的胶框。有助于相应的显示装置的窄边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撑框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包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撑框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6为图2或图3中的显示装置的装配过程中部分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中框100、胶框200、背光源300、显示面板400和触控盖板500;其中胶框200设置在中框100的内侧,用于支撑背光源300和显示面板400;中框100则用于支撑触控盖板500;其中,d1是显示面板400的显示区域距离该显示面板400的边缘的距离,d2是显示面板400到胶框200的边缘的距离,d3是胶框200距离中框100的距离(一般的,在实际安装中,胶框200与中壳300的侧壁部分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这里假设胶框200与中壳300的侧壁部分应间隔的最小距离为d3),d4是触控盖板500与中壳100粘接宽度,d5是触控盖板500距离中壳100的距离(一般的,在实际安装中,触控盖板500与中壳300的侧壁部分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这里假设触控盖板500与中壳300的侧壁部分应间隔的最小距离为d5),d6是中壳100在相应高度处的侧壁厚度。
参见图1可知,其中的边框的宽度(即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为d1+d2+d3+d4+d5+d6,边框宽度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支撑框,该支撑框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或图3中的支撑框100,该支撑框100包括:侧壁部分110和设置在侧壁部分110一侧的凸起部分120;该凸起部分120上方的侧壁部分110的高度与至少一种触控盖板500的厚度相适应,能够用于承载该触控盖板500;在凸起部分120下方的侧壁部分110的高度与至少一种背光源300的厚度相适应,能够使得该支撑框100在凸起部分120下方的部分容纳该背光源300;凸起部分120的厚度(这里凸起部分120的厚度是指沿凸起部分120沿侧壁部分110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显示面板400的厚度相适应,能够使得该支撑框100在凸起部分120内侧的区域容纳该显示面板400。
其中,凸起部分120下方的侧壁部分110的厚度大于在凸起部分120上方的侧壁部分110的厚度,且两个厚度值的大小能够使得在触控盖板500与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110之间的距离为二者应间隔的最小距离d5且背光源300与凸起部分下方的侧壁部分110之间的距离为二者应间隔最小距离(图中表示为d3’)时,触控盖板500与背光源300边缘对齐。
参见图2和图3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框100的凸起部分120下方可以容纳背光源300,这样无需设置用于支撑背光源300的胶框。这样相应的显示装置的边框的宽度可以仅为d1+d’+d4+d5+d6;其中d’为显示面板400到支撑框100的凸起部分120的边缘的距离。这里的d’的大小可以小于图1中的d2+d3的宽度,从而能够降低边框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的侧壁部分110在凸起部分120下方的部分的厚度和在凸起部分120上方的部分的厚度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得背光源300和触控盖板500的边缘对齐,能够使得边框的厚度最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的侧壁部分110在凸起部分120下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在凸起部分120上方的部分的厚度,能够使得支撑框100的强度更大,从而能够更高的支撑所需要支撑的重量。另外,在具体实施时,
然而不难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只要背光源300可以伸入到凸起部分120的下方,相应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方案相比,都能够降低边框的厚度,凸起部分120的具体高度(沿垂直于侧壁部分110的方向的长度)并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不难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支撑框100一般为环形,上述的侧壁部分110和凸起部分120也各自为一个环形。
在具体实施时,参见图2和图3,上述的背光源300可以包括导光板310以及贴附在导光板310上的棱镜膜320和扩散膜330;当然上述的导光板310上也可以贴附其他光学膜层。这里的侧壁部分110在凸起部分120下方的厚度与背光源300的厚度一致,可以是指与导光板310以及贴附在导光板310之上的光学膜层的厚度的和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也可以参考图2,除了上述的支撑框100之外,还包括:背光源300、显示面板400和触控盖板500;其中,触控盖板500设置在凸起部分120的上方;背光源300设置在凸起部分120的下方;显示面板400设置在凸起部分120背离侧壁部分110的一侧。
在具体实施时,这里的背光源300可以通过图中所示的遮光胶600粘结在中框100的凸起部分120的下表面上。
参见图2,这里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支撑板700,该支撑板700固定在支撑框100的侧壁部分120的下表面上,该背光源300设置在支撑板700的上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避免背光源300从中框100上脱落。
在具体实施时,这里的支撑板700的上表面可以为反射面,这样同时实现了对光线的反射,可以避免在导光板310的下方单独的设置一个反射层。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支撑板700可以通过粘结的方式(比如同样通过图2中所示的遮光胶600)固定在侧壁部分120的下表面上;或者也可以如图3所示的通过螺钉800固定在侧壁部分120的下表面上。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如何固定并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相应的技术方案也应该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支撑框100设计使得背光源300和触控盖板500的边缘齐平放置,降低了边框的宽度。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背光源300和显示面板400可以通过光学透明胶900连接在一起;并且,显示面板400和触控盖板500也可以通过光学透明胶900连接在一起。这样也能够增加整个显示装置的牢固程度,避免其中的结构分散。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就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目的而言,并不必然需要按照这种方式设置。
在具体实施时,这里的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装配方法,可以用于装配图2或图3中的显示装置,参见图4-图6,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参见图4,首先将触控盖板500和显示面板400通过光学透明胶900连接在一起;其中触控盖板500的边缘伸出与显示面板400对应的区域;
步骤S2,参见图5,将触控盖板500的边缘通过遮光胶600固定在支撑框100的凸起部分120的上表面;
步骤S3,参见图6,将背光源300通过遮光胶600固定在支撑框100的凸起部分120的下表面。
在步骤S3之后,可以通过遮光胶600将支撑板700固定在侧壁部分120的下表面,得到如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也可以通过螺钉800将支撑板700固定在侧壁部分120的下表面,得到如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
当上述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装配其他结构的显示装置,此时在上述的步骤S2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触控盖板500的边缘固定在支撑框100的凸起部分120的上表面,在步骤S3中,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背光源300的边缘固定在支撑框100的凸起部分120的下表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支撑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壁部分一侧的凸起部分;在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高度与至少一种触控盖板的厚度相适应;在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侧壁部分的高度与至少一种背光源的厚度相适应;所述凸起部分的厚度与至少一种显示面板的厚度相适应;所述凸起部分的厚度为所述凸起部分沿侧壁部分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侧壁部分的厚度大于在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侧壁部分的厚度与在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厚度能够使得:
在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侧壁部分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且所述背光源与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侧壁部分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时,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侧壁部分的边缘对齐;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侧壁部分应间隔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侧壁部应间隔的最小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以及贴附在导光板上的光学膜层,所述凸起部分的厚度与所述导光板及贴附在导光板上的光学膜层的总厚度相适应。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为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框;
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上方的触控盖板;
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下方的背光源;
设置在所述凸起部分背离所述侧壁部分的一侧的显示面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通过遮光胶固定在所述凸起部分的下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和所述显示面板通过光学透明胶连接在一起;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控盖板通过光学透明胶连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侧壁部分的下表面上,所述背光源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通过粘结方式固定在所述侧壁部分的下表面上;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侧壁部分的下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背光源的一面为反射面。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为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框;
所述背光源和所述触控盖板的边缘齐平。
CN201620012733.1U 2016-01-06 2016-01-06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301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12733.1U CN205301763U (zh) 2016-01-06 2016-01-06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12733.1U CN205301763U (zh) 2016-01-06 2016-01-06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01763U true CN205301763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85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12733.1U Active CN205301763U (zh) 2016-01-06 2016-01-06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017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48723A (ja) * 2018-02-27 2019-09-05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48723A (ja) * 2018-02-27 2019-09-05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7004213B2 (ja) 2018-02-27 2022-01-21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7678A (zh) 支撑框、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2289089B (zh) 平面显示器
CN10504498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70003536A1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Lamination Method
CN203082680U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US9983426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display module
CN206039087U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其液晶电视
CN104375324A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CN101655636B (zh)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5426007B (zh) On-cell触控显示屏及便携式电子产品
WO2022193670A1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293511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视
CN105090824B (zh) 背板、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CN205318064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62959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对盒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519338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5301763U (zh) 支撑框和显示装置
US10606109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253233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965334B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US20170115445A1 (en) Light guid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and recycling methods thereof
CN212781975U (zh) 一种显示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3551908U (zh) 超薄无胶框液晶显示装置
CN208969378U (zh) 液晶显示驱动面板
CN110058441B (zh) 液晶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