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4933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14933U CN219214933U CN202320777028.0U CN202320777028U CN219214933U CN 219214933 U CN219214933 U CN 219214933U CN 202320777028 U CN202320777028 U CN 202320777028U CN 219214933 U CN219214933 U CN 2192149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vehicle
- front bumper
- engine guard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金属腿部支撑支架重量大、成本高以及装配工序多的技术问题。该车辆包括副车架、发动机护板、前保险杠以及加强连接板。发动机护板连接于副车架。发动机护板设置于副车架的下方。前保险杠包括相连的底板以及侧板。底板具有容纳部。加强连接板设置于发动机护板与前保险杠之间。加强连接板分别与发动机护板以及前保险杠相连接。加强连接板包括相连的本体以及延伸部。本体与发动机护板相连接。至少部分的延伸部位于容纳部内。延伸部可拆卸连接于底板。通过至少部分的延伸部位于底板的容纳部内,可以使得行人保护结构减轻重量,降低成本以及简化装配工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的出行效率在不断提升。车辆作为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车辆使用过程中,存在车辆和行人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因此,车辆对行人的碰撞安全设计可以有利于保护行人。车辆设置有行人保护结构,例如,车辆在前端增加有金属腿部支撑支架。在遇到车辆和行人相撞的情况时,金属腿部支撑支架可以在撞击过程中为行人的腿部提供支撑,降低腿部伤害以及可以防止行人被卷入车底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然而,设置于车辆前端的行人保护结构为金属腿部支撑支架,自身重量大,并且成本较高。同时,行人保护结构采用金属腿部支撑支架的装配工序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金属腿部支撑支架重量大、成本高以及装配工序多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
副车架;
发动机护板,连接于副车架。发动机护板设置于副车架的下方;
前保险杠,包括相连的底板以及侧板。底板具有容纳部;
加强连接板,设置于发动机护板与前保险杠之间。加强连接板分别与发动机护板以及前保险杠相连接。加强连接板包括相连的本体以及延伸部。本体与发动机护板相连接。至少部分的延伸部位于容纳部内。延伸部可拆卸连接于底板。
本申请的车辆,在将前保险杠、加强连接板、发动机护板以及副车架完成组装后,前保险杠、加强连接板以及发动机护板可以形成行人保护结构,共同对车辆与行人之间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首先承受外界冲击力。前保险杠将承受的外界冲击力传导至加强连接板。加强连接板将承受的力再传导至发动机护板。发动机护板再将承受的力传导至副车架,使得外界冲击力得到逐步缓冲,以使车辆降低损坏的可能性。至少部分的延伸部位于容纳部内,可以增强底板与加强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前保险杠与加强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行人保护结构的整体强度,以提升车辆对行人腿部的保护支撑性能,使得行人保护结构可以有效地对行人腿部支撑与保护,降低碰撞发生时,行人腿部因未受到支撑与保护而发生较大伤害的可能性。前保险杠、加强连接板以及发动机护板形成的行人保护结构代替金属腿部支撑支架,从而车辆中不需要安装金属腿部支撑支架,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由于无需单独装配金属腿部支撑支架,从而有利于简化装配工序,有利于提高装配工作效率。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卡接于底板。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连接板包括卡扣。多个卡扣设置于延伸部。卡扣与底板卡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面向侧板的表面设置有加强筋。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发动机护板相连。第二连接板倾斜设置。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端部设置延伸部。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板包括连接耳板。第二连接板包括转接部。转接部具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的开口位于第二连接板背向加强筋的底面。连接耳板插接于限位凹槽。连接耳板与转接部可拆卸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板包括第一中间板体和第一侧围板体。第一中间板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围板体。第一侧围板体朝向副车架倾斜。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二中间板体和第二侧围板体。第二中间板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二侧围板体。第二侧围板体朝向副车架倾斜。第一中间板体和第一侧围板体分别与第二中间板体和第二侧围板体相连。第二中间板体和第二侧围板体均与发动机护板相连。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第一中间板体的方向,第一侧围板体超出第二侧围板体设置。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挡泥板。第二侧围板体、发动机护板以及副车架均与挡泥板相连。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保险杠包括过渡板。底板与侧板分别与过渡板相连。过渡板的外表面为弧形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前保险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加强连接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加强连接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副车架;
20:发动机护板;
30:前保险杠;
31:底板;311:连接耳板;312:第一中间板体;313:第一侧围板体;
32:侧板;
33:过渡板;
40:加强连接板;
41:本体;411:第一连接板;4111:第二中间板体;4112:第二侧围板体;412:第二连接板;413:转接部;414:限位凹槽;
42:延伸部;
43:卡扣;
44:加强筋;
50:挡泥板;
20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行人保护结构采用金属腿部支撑支架的方式,存在重量大、成本高以及装配工序多的问题。
基于上述发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副车架、发动机护板、前保险杠以及加强连接板。加强连接板的至少部分的延伸部位于底板的容纳部内,使得加强连接板与前保险杠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大。同时,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发动机护板、前保险杠以及加强连接板可以作为整体,共同起到对行人的保护作用。
下面结合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车辆进行描述。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车辆200可以包括副车架10、发动机护板20、前保险杠30以及加强连接板40。发动机护板20可以连接于副车架10。发动机护板20可以设置于副车架10的下方。发动机护板20可以用于防止泥土包裹发动机,也可以用于在行驶过程中防止由于凹凸不平的路面对发动机造成撞击而造成发动机的损坏。
在一些示例中,副车架10可以为金属材料,例如钢或铝合金。发动机护板20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于副车架10。发动机护板20的材料可以是塑料。
前保险杠30可以包括相连的底板31以及侧板32。底板31具有容纳部。容纳部的开口可以面向副车架10。前保险杠30设置于车辆200的前端。在车辆200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30可以吸收和减缓来自外界的冲击力,同时也可以对行人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前保险杠30可以作为车辆200前端的装饰件,用于提升车辆200前端外观美观度。
在一些示例中,前保险杠30可以用塑料制成。在车辆200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30可以避免行人与车辆200中坚硬的金属件发生接触,从而可以对行人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前保险杠30的侧板32设置有格栅。侧板32具有通孔。空气可以通过通孔从外界进入到发动机舱。同时,格栅还可以装饰车辆200前端。
加强连接板40可以设置于发动机护板20与前保险杠30之间。加强连接板40分别与发动机护板20以及前保险杠30相连接。加强连接板40可以填补发动机护板20与前保险杠30之间的空隙,从而与发动机护板20以及前保险杠30形成整体。在车辆200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加强连接板40可以使得行人不被卷入车辆200底部或者卷入发动机护板20与前保险杠30之间的空隙,从而可以较好地保护行人不受到伤害。
加强连接板40可以包括相连的本体41以及延伸部42。本体41与发动机护板20相连接。至少部分的延伸部42位于容纳部内,可以有利于增大底板31与加强连接板40之间的连接强度。延伸部42可拆卸连接于前保险杠30的底板31。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连接板40的厚度为5mm。
在一些示例中,全部延伸部42位于容纳部内。
在一些示例中,本体41以及延伸部42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加强连接板40为一整体结构。
本申请的车辆200,在将前保险杠30、加强连接板40、发动机护板20以及副车架10完成组装后,前保险杠30、加强连接板40以及发动机护板20可以形成行人保护结构,共同对车辆200与行人之间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在行人与车辆200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30首先承受外界冲击力。前保险杠30将承受的外界冲击力传导至加强连接板40。加强连接板40将承受的力再传导至发动机护板20。发动机护板20再将承受的力传导至副车架10,使得外界冲击力得到逐步缓冲,以使车辆200降低损坏的可能性。至少部分的延伸部42位于容纳部内,可以增强底板31与加强连接板40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前保险杠30与加强连接板4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行人保护结构的整体强度,以提升车辆200对行人腿部的保护支撑性能,使得行人保护结构可以有效地对行人腿部支撑与保护,降低碰撞发生时,行人腿部因未受到支撑与保护而发生较大伤害的可能性。前保险杠30、加强连接板40以及发动机护板20形成的行人保护结构代替金属腿部支撑支架,从而车辆200中不需要安装金属腿部支撑支架,有利于车辆200的轻量化设计。由于无需单独装配金属腿部支撑支架,从而有利于简化装配工序,有利于提高装配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6所示,延伸部42可以卡接于底板31。当延伸部42卡接于底板31时,延伸部42可以与底板31形成较为稳定的连接结构,从而可以提高底板31与延伸部42的连接强度。在车辆200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相连接的延伸部42以及底板31不易碎裂,从而可以提供良好支撑,更有效地保护行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加强连接板40包括卡扣43。多个卡扣43设置于延伸部42。卡扣43与底板31卡接。在一些示例中,底板31设置有卡接凹部。卡扣43卡接于卡接凹部。
示例性地,加强连接板40包括两个卡扣43。两个卡扣43设置于延伸部42。相应地,底板31设置有两个卡接凹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所示,加强连接板40的本体41面向侧板32的表面可以设置有加强筋44。加强筋44有利于增强加强连接板40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有利于避免加强连接板40受到冲击力发生形变。
在车辆200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30可以承受来自外界的撞击力。该撞击力可以传导至加强连接板40。在加强连接板40承受来自于前保险杠30的撞击力时,加强筋44可以使得加强连接板40不易发生形变,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行人。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筋44可以相互平行。加强筋44也可以相互交叉。在加强连接板40的本体41面向侧板32的一部分表面上,加强筋44可以相互平行,而在另一部分表面上加强筋44可以相互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加强连接板40的本体41包括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第一连接板411与发动机护板20相连。第二连接板412倾斜设置。第二连接板412远离第一连接板411的端部设置延伸部42。第二连接板412倾斜设置的方式,在车辆200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第二连接板412可以有效阻挡行人卷入车底,有利于提升行人保护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连接板412倾斜设置使得底板31与第二连接板41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以及,第一连接板411与第二连接板41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411与发动机护板20可以通过螺钉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5所示,前保险杠30的底板31可以包括连接耳板311。第二连接板412可以包括转接部413。转接部413具有限位凹槽414。限位凹槽414的开口位于第二连接板412背向加强筋44的底面。连接耳板311插接于限位凹槽414。连接耳板311与转接部413可拆卸连接。转接部413的限位凹槽414与连接耳板311插接的方式,可以对底板31与第二连接板412起到限位和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底板31与第二连接板412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耳板311与转接部413可以通过螺钉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前保险杠30的底板31可以包括第一中间板体312和第一侧围板体313。第一中间板体31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围板体313。第一侧围板体313可以朝向副车架10倾斜,可以使得底板31在车辆20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更大的保护范围,从而可以避免行人在与车辆200发生碰撞时从侧面卷入车辆200下方,进而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行人。
第一连接板411可以包括第二中间板体4111和第二侧围板体4112。第二中间板体411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二侧围板体4112。第二侧围板体4112朝向副车架10倾斜,可以使得第一连接板411在车辆20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更大的保护范围,从而可以避免行人在与车辆200发生碰撞时从侧面卷入发动机下方,进而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行人。第一中间板体312和第一侧围板体313可以分别与第二中间板体4111和第二侧围板体4112相连。第二中间板体4111和第二侧围板体4112可以均与发动机护板20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411的第二中间板体4111和第二侧围板体4112可以均通过螺钉与发动机护板20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沿远离第一中间板体312的方向,第一侧围板体313可以超出第二侧围板体4112设置,可以使得第一侧围板体313包裹住第二侧围板体4112,有利于提升车辆200外观的美观度,同时也可以有利于避免行人从车辆200侧面卷入车辆200底部,从而可以扩大底板31对行人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所示,车辆200还可以包括挡泥板50。第一连接板411的第二侧围板体4112、发动机护板20以及副车架10均与挡泥板50相连,从而前保险杠30、加强连接板40、发动机护板20、挡泥板50以及副车架10可以形成缓冲结构,使得挡泥板50也可以用于缓冲冲击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车辆200对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的缓冲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411的第二侧围板体4112、发动机护板20以及副车架10均通过螺钉与挡泥板50相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挡泥板50可以包括左挡泥板50以及右挡泥板50。副车架10、发动机护板20以及第一连接板411的第二侧围板体4112分别与左挡泥板50通过螺钉相连接。副车架10、发动机护板20以及第二侧围板体4112分别与右挡泥板50通过螺钉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所示,前保险杠30可以包括过渡板33。底板31与侧板32分别与过渡板33相连。过渡板33的外表面为弧形面,在行人与车辆200发生碰撞时,可以减少与行人之间的尖锐接触,从而可以有利于降低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在一些示例中,侧板32、过渡板33以及底板31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前保险杠30为一整体结构。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
发动机护板,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所述发动机护板设置于所述副车架的下方;
前保险杠,包括相连的底板以及侧板,所述底板具有容纳部;
加强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护板与所述前保险杠之间,所述加强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护板以及所述前保险杠相连接,所述加强连接板包括相连的本体以及延伸部,所述本体与所述发动机护板相连接,至少部分的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延伸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卡接于所述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板包括卡扣,多个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卡扣与所述底板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面向所述侧板的表面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发动机护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所述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连接耳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转接部,所述转接部具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向所述加强筋的底面,所述连接耳板插接于所述限位凹槽,所述连接耳板与所述转接部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中间板体和第一侧围板体,所述第一中间板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侧围板体,所述第一侧围板体朝向所述副车架倾斜,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二中间板体和第二侧围板体,所述第二中间板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二侧围板体,所述第二侧围板体朝向所述副车架倾斜,所述第一中间板体和所述第一侧围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二中间板体和所述第二侧围板体相连,所述第二中间板体和所述第二侧围板体均与所述发动机护板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第一中间板体的方向,所述第一侧围板体超出所述第二侧围板体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挡泥板,所述第二侧围板体、所述发动机护板以及所述副车架均与所述挡泥板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包括过渡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过渡板相连,所述过渡板的外表面为弧形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77028.0U CN219214933U (zh) | 2023-04-10 | 2023-04-10 | 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77028.0U CN219214933U (zh) | 2023-04-10 | 2023-04-10 | 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14933U true CN219214933U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6753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77028.0U Active CN219214933U (zh) | 2023-04-10 | 2023-04-10 | 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14933U (zh) |
-
2023
- 2023-04-10 CN CN202320777028.0U patent/CN2192149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56721B (zh) | 车身结构 | |
JP4736609B2 (ja) |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ーパネル取付構造 | |
US7900983B2 (en) |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7950705B2 (en) |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20030155782A1 (en) | Automotive bumper structure | |
JP2021079754A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シートレール構造 | |
US20050116435A1 (en) | Impact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of an vehicle | |
CN219214933U (zh) | 车辆 | |
JP4106935B2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JP2003276536A (ja) | フロントアンダランプロテクタ | |
CN102442380B (zh) | 车辆安全防撞装置 | |
JP2003072590A (ja) |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 |
CN201825172U (zh) | 车辆安全防撞装置 | |
KR100501130B1 (ko) | 화물 차량의 후부 안전가드 | |
KR100405340B1 (ko) | 연료탱크 결합장치 | |
JP5477680B2 (ja) | 車体の前部構造 | |
CN114852006B (zh) | 一种有利于碰撞性能的行人小腿保护结构 | |
CN213799918U (zh) | 一种汽车后翼板连接支架 | |
JP2002205662A (ja) | キャブオーバ型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 |
KR100541497B1 (ko) | 자동차의 차체구조 | |
CN111703388A (zh) | 一种安全性能较可靠的汽车越野竞技保险杠 | |
KR101355459B1 (ko) | 차량용 리어 범퍼 | |
JP2022093766A (ja) | 車両下部構造 | |
KR200148036Y1 (ko) | 차량도어용 임펙트바의 설치구조 | |
KR100844356B1 (ko) | 범퍼백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