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1430U - 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11430U
CN219211430U CN202320143857.3U CN202320143857U CN219211430U CN 219211430 U CN219211430 U CN 219211430U CN 202320143857 U CN202320143857 U CN 202320143857U CN 219211430 U CN219211430 U CN 219211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ening
clamping
plate
adjust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38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彦林
薛萍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ngzhou Best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ngzhou Best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ngzhou Best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ngzhou Best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38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11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11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11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2Recycling of waste of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丝校直装置,包括底座,底座设有校直机构,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所述校直机构之间设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连接底座,校直机构的另一端设有送丝机构,送丝机构连接底座,圆盘丝套接于支撑架上;纵校直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连接底座,固定板靠近底座端设有固定组,固定组远离底座端设有调节组,调节组滑动连接固定板,调节组转动连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固定板,顶紧螺杆螺纹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组的一端设有第二夹持机构,纵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横校直机构;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机构提高了圆盘丝的利用率;第二夹持机构避免了需要停机检修,而引起的工作效率降低,适用于圆盘丝校直。

Description

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校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制钉机制钉所需使用的原料为圆盘丝,现有圆盘丝在进行制钉过程中,圆盘丝套设在支撑架上,圆盘丝一端在操作工的驱使下穿过校直机构、送丝机构和制钉机连接,制钉机带动圆盘丝不断经过校直机构和进线端进行移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圆盘丝使用到最后时,圆盘丝自由端脱离支撑架在进入校直机构时较长圆盘丝处于无固定状态,这时的圆盘丝发生不规则晃动,这种状态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事故发生现阶段采用的手段为圆盘丝自由端在脱离支撑架前切断电源,使制钉机停止工作,更换新的圆盘丝,这种情况可以避免事故发生,但是造成圆盘丝的浪费,降低了圆盘丝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送丝校直装置,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圆盘丝浪费、降低了圆盘丝利用率,又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送丝校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校直机构,所述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校直机构之间设有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底座,所述校直机构的另一端设有送丝机构,所述送丝机构连接所述底座,圆盘丝套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圆盘丝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夹持机构、校直机构和送丝机构;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纵校直机构和横校直机构,所述纵校直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组、调节组、调节螺栓、顶紧螺杆和第二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板连接底座,所述固定板靠近底座端设有所述固定组,所述固定组远离底座端设有所述调节组,所述调节组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调节螺栓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组,所述调节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调节螺栓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所述调节组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组,所述顶紧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当所述顶紧螺栓处于工作工位时,所述顶紧螺杆抵接所述调节组,所述固定组的一端设有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上滑轮和下滑轮,所述上滑轮和所述下滑轮分别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纵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所述横校直机构。
作为限定,所述固定组包括若干第一校直轮,各所述第一校直轮沿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校直轮分别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调节组包括移动板和若干第二校直轮,各所述第二校直轮沿所述移动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校直轮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所述调节螺栓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顶紧螺杆为2组,2组所述顶紧螺杆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板的两侧,1组所述顶紧螺杆包括2个顶紧螺杆,2个所述顶紧螺杆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端的两端。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横校直机构包括连接板、若干第三校直轮、滑动板、若干第四校直轮、调节板、调节螺杆和顶紧螺栓,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三校直轮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各所述第三校直轮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所述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四校直轮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各所述第四校直轮沿所述滑动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端设有所述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底座,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板,所述调节螺杆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所述滑动板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板,所述顶紧螺栓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板,当所述顶紧螺栓处于工作工位时,所述顶紧螺栓抵接所述滑动板。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顶紧螺栓为2组,1组所述顶紧螺栓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板,另一组所述顶紧螺栓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每组所述顶紧螺栓为2个,2个所述顶紧螺栓分别位于所述滑动板的两端。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校直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之间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与所述校直机构相对应。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为2个,2个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组的两端。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板、若干夹持组和限位孔,所述夹持板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夹持板分别连接各所述夹持组,各所述夹持组沿圆盘丝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夹持板靠近支撑架端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夹持组相对应。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夹持组包括辊轴、夹持轮、夹持座、滑道、调节杆和顶紧杆,所述辊轴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板,所述辊轴设有环形槽,所述夹持轮与所述环形槽相适配,所述夹持轮转动连接所述夹持座,所述调节杆转动连接所述夹持座,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滑道,所述调节杆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所述夹持轮靠近或远离所述辊轴,所述顶紧杆螺纹连接所述滑道,当所述顶紧杆处于工作工位时,所述顶紧杆抵接所述夹持座。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顶紧杆为2个,2个顶紧杆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杆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底座设有校直机构,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校直机构之间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连接底座,校直机构的另一端设有送丝机构,送丝机构连接底座,圆盘丝套接于支撑架上,圆盘丝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夹持机构、校直机构和送丝机构,当圆盘丝脱离支撑架后,第一夹持机构对圆盘丝进行夹持,避免较长圆盘丝进行无规则晃动,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使圆盘丝继续使用进行制钉,降低了圆盘丝的浪费,提高了圆盘丝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的校直机构包括纵校直机构和横校直机构,纵校直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组、调节组、调节螺栓、顶紧螺杆和第二夹持机构,固定板连接底座,固定板靠近底座端设有固定组,固定组远离底座端设有调节组,调节组滑动连接固定板,调节螺栓转动连接调节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固定板,调节螺栓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调节组靠近或远离固定组,这种设置以使校直机构适应不同规格(直径)的圆盘丝,提高了校直机构的适应性;顶紧螺栓螺纹连接固定板,当顶紧螺栓处于工作工位时,顶紧螺栓抵接调节组,顶紧螺栓的设置提高了调节组的稳定性,固定组的一端设有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包括上滑轮和下滑轮,上滑轮和下滑轮分别转动连接固定板,上滑轮和下滑轮用于限制圆盘丝进行无规则晃动,避免由于圆盘丝在进行无规则晃动时,使圆盘丝卡接在调节组与固定组之间,需要停机检修,而引起的工作效率降低;纵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横校直机构。
综上,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机构对圆盘丝进行夹持,避免了较长圆盘丝进行无规则晃动,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使圆盘丝继续使用进行制钉,降低了圆盘丝的浪费,提高了圆盘丝的利用率;提高了校直机构的适应性、稳定性,第二夹持机构避免了圆盘丝在进行无规则晃动时,使圆盘丝卡接在调节组与固定组之间,需要停机检修,而引起的工作效率降低,适用于圆盘丝校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圆盘丝、调节组、固定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固定板、移动板、调节螺栓和顶紧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纵校直机构、横校直机构、第一夹持机构、支撑架和圆盘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连接板、滑动板、调节板、调节螺杆和顶紧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夹持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持板和夹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现有制钉机的送丝机构、总校直机构、横校直机构、圆盘丝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底座,2--纵校直机构,201-固定板,202-固定组,20201-第一校直轮,203-调节组,20301-移动板,20302-第二校直轮,204-调节螺栓,205-顶紧螺杆,206-第二夹持机构,20601-上滑轮,20602-下滑轮,3-横校直机构,301-连接板,302-第三校直轮,303-滑动板,304-第四校直轮,305-调节板,306-调节螺杆,307-顶紧螺栓,4-支撑架,5-第一夹持机构,501-夹持板,502-夹持组,50201-辊轴,50202-夹持轮,50203-支持座,50204-滑道,50205-调节杆,50206-顶紧杆,503-限位孔,6-送丝机构,7-圆盘丝,8-限位块,9-限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送丝校直装置,如图1、图9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设有校直机构,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与校直机构之间设有第一夹持机构5,第一夹持机构5连接底座1,校直机构与第一夹持机构5之间设有限位块8,限位块8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底座1,限位块8通过机床开设通孔,限位管9穿过通孔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限位块8,限位管9与校直机构相对应,限位管9对圆盘丝7起到导向作用,校直机构的另一端设有送丝机构6,送丝机构6连接底座1,送丝机构6采用现有制钉机的送丝机构6,送丝机构6传动连接制钉机的驱动电机,送丝机构6将圆盘丝7送入制钉机,圆盘丝7套接在支撑架4上,圆盘丝7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夹持机构5、校直机构和送丝机构6,送丝机构6使圆盘丝7移动,当圆盘丝7脱离支撑架4后,第一夹持机构5对圆盘丝7进行夹持,避免较长圆盘丝7进行无规则晃动,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使圆盘丝7继续使用进行制钉,降低了圆盘丝7的浪费,提高了圆盘丝7的利用率;校直机构包括纵校直机构2和横校直机构3,纵校直机构2包括固定板201、固定组202、调节组203、调节螺栓204、顶紧螺杆205和第二夹持机构206,固定板20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底座1,固定板201靠近底座1端设有固定组202,固定组202远离底座1端设有调节组203,调节组203滑动连接固定板201,固定板201通过机床设有滑槽,滑槽与调节组203相适配,调节螺栓204转动连接调节组203,调节螺栓204螺纹连接固定板201,在外力驱使下调节螺栓204可进行正旋或反旋,调节螺栓204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调节组203靠近或远离固定组202,以适应不同规格(直径)的圆盘丝7,提高校直机构的适应范围,顶紧螺杆205螺纹连接固定板201,当顶紧螺杆205处于工作工位时,顶紧螺杆205抵接调节组203,提高了调节组203的稳定性,固定组202的一端设有第二夹持机构206,第二夹持机构206为2个,2个第二夹持机构206分别位于固定组202的两端,第二夹持机构206包括上滑轮20601和下滑轮20602,上滑轮20601和下滑轮20602分别转动连接固定板201,当圆盘丝7的自由端位于上滑轮20601和下滑轮20602之间,上滑轮20601和下滑轮20602可以避免圆盘丝7进行无规则晃动,从而避免由于圆盘丝7在进行无规则晃动时,使圆盘丝7卡接在调节组203与固定组202之间,需要停机检修,而引起的工作效率降低,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纵校直机构2的一端设有横校直机构3,纵校直机构2与横校直机构3相对应;在使用时,首先,操作员使圆盘丝7套接在支撑架4上,并把圆盘丝7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夹持机构5、第二夹持机构206、纵校直机构2、横校直机构3和送丝机构6,并使送丝机构6夹紧圆盘丝7,之后,操作员使顶紧螺杆205远离调节组203,然后,操作员使调节螺栓204正旋使调节组203靠近固定组202并使调节组203抵压圆盘丝7,然后,操作员使顶紧螺杆205抵接调节组203,然后,启动制钉机,制钉机的驱动电机转动时,送丝机构6带动圆盘丝7移动,最后,当圆盘丝7末端脱离支撑架4后,第一夹持机构5对圆盘丝7进行夹持,当圆盘丝7末端脱离第一夹持机构5后,圆盘丝7位于第二夹持机构206内,当圆盘丝7末端脱离第二夹持机构206后,圆盘丝7进入校直机构(纵校直机构2和横校直机构3)内,当圆盘丝7末端脱离校直机构后,送丝机构6把圆盘丝7送入制钉机;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采用上述设置,第一夹持机构5对圆盘丝7进行夹持,避免了较长圆盘丝7进行无规则晃动,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使圆盘丝7继续使用进行制钉,降低了圆盘丝7的浪费,提高了圆盘丝7的利用率;提高了校直机构的适应性、稳定性;第二夹持机构206避免了圆盘丝7在进行无规则晃动时,使圆盘丝7卡接在调节组203与固定组202之间需要停机检修,而引起的工作效率降低。
本实施例纵校直机构2的一个优选结构为,如图1、图2、图3所示,固定组202包括多个第一校直轮20201,多个第一校直轮20201沿固定板2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校直轮20201分别转动连接固定板201,多个第一校直轮20201的圆心处于一条横线上,调节组203包括移动板20301和多个第二校直轮20302,多个第二校直轮20302沿移动板203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校直轮20302转动连接移动板20301,调节螺栓204转动连接移动板20301,这种设置使多个第二校直轮20302通过移动板20301形成一个整体,使多个第二校直轮20302方便调节;顶紧螺杆205为2组,2组顶紧螺杆205分别位于移动板20301的两侧,1组(每组)顶紧螺杆205包括2个顶紧螺杆205,2个顶紧螺杆205分别位于移动板20301的两端,这种设置使移动板20301在固定时,4个顶紧螺杆205分别抵紧移动板20301的两端和两侧,提高了移动板20301的稳定性,即提高了调节组203的稳定性;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提高了调节组203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横校直机构3的一个优选结构为,如图1、图4、图5所示,横校直机构3包括连接板301、多个第三校直轮302、滑动板303、多个第四校直轮304、调节板305、调节螺杆306和顶紧螺栓307,连接板30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底座1,第三校直轮302转动连接连接板301,第三校直轮302位于连接板301的顶面,多个第三校直轮302沿连接板3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三校直轮302的中心线处于一条直线上,连接板301的一端设有滑动板303,滑动板303滑动连接底座1,第四校直轮304转动连接滑动板303,多个第四校直轮304沿滑动板30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滑动板303和多个第四校直轮304形成一个整体,方便通过调节螺杆306调节第四校直轮304和第三校直轮302之间的距离,即方便调节,第三校直轮302和第四校直轮304处于一个平面内,圆盘丝7位于第三校直轮302和第四校直轮304之间,滑动板303远离连接板301端设有调节板305,调节板305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底座1,调节螺杆306转动连接滑动板305,调节螺杆306螺纹连接调节板305,在外力驱使下,调节螺杆306可进行正旋或反旋,调节螺杆306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滑动板303靠近或远离连接板301,顶紧螺栓307螺纹连接调节板305,当顶紧螺栓307处于工作工位时,顶紧螺栓307抵接滑动板303,顶紧螺栓307为2组,1组顶紧螺栓307螺纹连接调节板305,另一组顶紧螺栓307螺纹连接连接板301,每组顶紧螺栓307为2个,2个顶紧螺栓307分别位于滑动板303的两端,4个顶紧螺栓307分别位于滑动板303的两端和两侧共同抵紧滑动板303,提高了滑动板303的稳定性;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采用上述设置,方便调节滑动板303,提高了滑动板303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第一夹持机构5的一个优选结构为,如图1、图6、图7、图8所示,第一夹持机构5包括夹持板501、多个夹持组502和限位孔503,夹持板50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底座1,夹持板501分别连接多个夹持组502,多个夹持组502沿圆盘丝7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夹持板501靠近支撑架4端设有限位孔503,限位孔503与夹持组502相对应,限位孔503起到导向作用,夹持组502包括辊轴50201、夹持轮50202、夹持座50203、滑道50204、调节杆50205和顶紧杆50206,辊轴50201转动连接夹持板501,辊轴50201通过机床开设环形槽,夹持轮50202与环形槽相适配,即夹持轮50202靠近辊轴50201端伸入环形槽内,圆盘丝7位于环形槽与夹持轮50202之间,夹持轮50202转动连接夹持座50203,调节杆50205转动连接夹持座50203,调节杆50205螺纹连接滑道50204,在外力驱使下,调节杆50205可进行正旋或反旋,调节杆50205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夹持轮50202靠近或远离辊轴50201,顶紧杆50206螺纹连接滑道50204,当顶紧杆50206处于工作工位时,顶紧杆50206抵接夹持座50203,顶紧杆50206为2个,2个顶紧杆50206分别位于调节杆50205的两端,当夹持轮50202调整好位置后,操作员旋转顶紧杆50206使顶紧杆50206抵紧夹持座50203,顶紧杆50206和调节杆50205共同作用,提高夹持座50203的稳定性,圆盘丝7脱离支撑架4后,多个夹持组502分别对圆盘丝7进行夹持,避免了较长圆盘丝7进行无规则晃动,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使圆盘丝7继续使用进行制钉,降低了圆盘丝7的浪费,提高了圆盘丝7的利用率;由此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采用上述设置,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圆盘丝7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首先,操作员使圆盘丝7套接在支撑架4上,并把圆盘丝7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夹持机构5、第二夹持机构206、纵校直机构2、横校直机构3和送丝机构6,并使送丝机构6夹紧圆盘丝7,之后,操作员使顶紧螺杆205远离调节组203,然后,操作员使调节螺栓204正旋使调节组203靠近固定组202并使调节组203抵压圆盘丝7,然后,操作员使顶紧螺杆205抵接调节组203,然后,启动制钉机,制钉机的驱动电机转动时,送丝机构6带动圆盘丝7移动,最后,当圆盘丝7末端脱离支撑架4后,第一夹持机构5对圆盘丝7进行夹持,当圆盘丝7末端脱离第一夹持机构5后,圆盘丝7位于第二夹持机构206内,当圆盘丝7末端脱离第二夹持机构206后,圆盘丝7进入校直机构内,当圆盘丝7末端脱离校直机构后,送丝机构6把圆盘丝7送入制钉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送丝校直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有校直机构,所述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与所述校直机构之间设有第一夹持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机构(5)连接所述底座(1),所述校直机构的另一端设有送丝机构(6),所述送丝机构(6)连接所述底座(1),圆盘丝(7)套接于所述支撑架(4)上,所述圆盘丝(7)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夹持机构(5)、校直机构和送丝机构(6);
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纵校直机构(2)和横校直机构(3),所述纵校直机构(2)包括固定板(201)、固定组(202)、调节组(203)、调节螺栓(204)、顶紧螺杆(205)和第二夹持机构(206),所述固定板(201)连接底座(1),所述固定板(201)靠近底座(1)端设有所述固定组(202),所述固定组(202)远离底座(1)端设有所述调节组(203),所述调节组(203)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01),所述调节螺栓(204)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组(203),所述调节螺栓(204)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201),所述调节螺栓(204)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所述调节组(203)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组(202),所述顶紧螺杆(205)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201),当所述顶紧螺杆(205)处于工作工位时,所述顶紧螺杆(205)抵接所述调节组(203),所述固定组(202)的一端设有第二夹持机构(206),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6)包括上滑轮(20601)和下滑轮(20602),所述上滑轮(20601)和所述下滑轮(20602)分别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01),所述纵校直机构(2)的一端设有所述横校直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丝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202)包括若干第一校直轮(20201),各所述第一校直轮(20201)沿所述固定板(2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校直轮(20201)分别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01),所述调节组(203)包括移动板(20301)和若干第二校直轮(20302),各所述第二校直轮(20302)沿所述移动板(203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校直轮(20302)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20301),所述调节螺栓(204)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20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丝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螺杆(205)为2组,2组所述顶紧螺杆(205)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板(20301)的两侧,1组所述顶紧螺杆(205)包括2个顶紧螺杆(205),2个所述顶紧螺杆(205)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板(2030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丝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校直机构(3)包括连接板(301)、若干第三校直轮(302)、滑动板(303)、若干第四校直轮(304)、调节板(305)、调节螺杆(306)和顶紧螺栓(307),所述连接板(301)连接所述底座(1),所述第三校直轮(30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01),各所述第三校直轮(302)沿所述连接板(3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301)的一端设有所述滑动板(303),所述滑动板(303)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所述第四校直轮(304)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303),各所述第四校直轮(304)沿所述滑动板(30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滑动板(303)远离所述连接板(301)端设有所述调节板(305),所述调节板(305)连接所述底座(1),所述调节螺杆(306)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303),所述调节螺杆(306)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板(305),所述调节螺杆(306)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所述滑动板(303)靠近或远离所述连接板(301),所述顶紧螺栓(307)栓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板(305),当所述顶紧螺栓(307)处于工作工位时,所述顶紧螺栓(307)抵接所述滑动板(3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丝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螺栓(307)为2组,1组所述顶紧螺栓(307)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板(305),另一组所述顶紧螺栓(307)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301),每组所述顶紧螺栓(307)为2个,2个所述顶紧螺栓(307)分别位于所述滑动板(303)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丝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5)之间设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设有限位管(9),所述限位管(9)与所述校直机构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丝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6)为2个,2个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6)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组(202)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丝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5)包括夹持板(501)、若干夹持组(502)和限位孔(503),所述夹持板(501)连接所述底座(1),所述夹持板(501)分别连接各所述夹持组(502),各所述夹持组(502)沿圆盘丝(7)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夹持板(501)靠近支撑架(4)端设有限位孔(503),所述限位孔(503)与所述夹持组(502)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丝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502)包括辊轴(50201)、夹持轮(50202)、夹持座(50203)、滑道(50204)、调节杆(50205)和顶紧杆(50206),所述辊轴(50201)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板(501),所述辊轴(50201)设有环形槽,所述夹持轮(50202)与所述环形槽相适配,所述夹持轮(50202)转动连接所述夹持座(50203),所述调节杆(50205)转动连接所述夹持座(50203),所述调节杆(50205)螺纹连接所述滑道(50204),所述调节杆(50205)正旋或反旋用于驱使所述夹持轮(50202)靠近或远离所述辊轴(50201),所述顶紧杆(50206)螺纹连接所述滑道(50204),当所述顶紧杆(50206)处于工作工位时,所述顶紧杆(50206)抵接所述夹持座(5020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丝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杆(50206)为2个,2个顶紧杆(50206)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杆(50205)的两端。
CN202320143857.3U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Active CN219211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3857.3U CN219211430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3857.3U CN219211430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11430U true CN219211430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7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3857.3U Active CN219211430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11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92344U (zh) 一种钢管生产用在线切割装置
CN111055314B (zh) 自动切管机
CN102729107A (zh) 双工位高精度胶辊磨砺机
CN109366140B (zh) 用于多规格托辊装配的全自动压装机
CN212705868U (zh) 一种用于钢管两端的去毛刺装置
CN106466799B (zh) 用于对碳刷进行旋头和打弧处理的方法
CN219211430U (zh) 一种送丝校直装置
CN202162526U (zh) H型钢组立机的翼板与腹板的对中夹紧装置
CN112091890A (zh) 一种液压油缸导向套自动拧紧装置
CN106475876B (zh) 智能碳刷旋头打弧机
CN114749719A (zh) 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的切割设备
CN211917737U (zh) 可移动式塑料缠绕管长臂焊接设备
CN211803134U (zh) 一种新型钢筋冷拔机
CN109332965B (zh) 一种充电弓工件的焊缝系统
CN220200581U (zh) 一种管材上料机
CN111545679A (zh) 一种钢筋切断双头滚丝的双加工线
CN111842715A (zh) 一种钢丝生产用自动校直装置
CN220591395U (zh) 一种快速换轮自动打圈机
CN214815534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辅助送丝装置
CN220387782U (zh) 一种滚丝装置
CN219025426U (zh) 一种湿式水箱拉丝机
CN213864349U (zh) 一种用于实木零件加工的翻转装置
CN214924807U (zh) 一种pe管等距切断自动下料装置
CN220612528U (zh) 一种可加工料尾的管材切割机
CN217831870U (zh) 一种带式车轮外圆面修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