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1041U - 包胶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包胶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1041U
CN219191041U CN202320028625.3U CN202320028625U CN219191041U CN 219191041 U CN219191041 U CN 219191041U CN 202320028625 U CN202320028625 U CN 202320028625U CN 219191041 U CN219191041 U CN 219191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matching surface
middle plate
buffer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86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清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uan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uan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uan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uan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86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1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1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1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胶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翻转模板,上模座下侧具有第一配合面,下模座位于上模座的下方且其上侧具有第二配合面,翻转模板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并具有第三配合面和于第三配合面上设置的中板型腔,第一配合面上对应设有凸模部,第二配合面上对应设有下板型腔,翻转模板能够翻转,以使第三配合面能够与第一配合面或第二配合面配合,凸模部能够置于中板型腔中并与中板型腔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一胶层型腔,中板型腔能够与下板型腔配合形成第二胶层型腔。通过设置翻转模板翻转,以分别与上模座和下模座配合,在骨架的两侧分别形成胶层,实现对骨架的全包裹,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使产品外表光滑美观。

Description

包胶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部分成人用品,如缩阴球、振动棒等,为提高其使用安全性,会在其硬质骨架的外表包裹有包胶层,现有技术中,参照中国发明专利CN201010235645.5,发明名称:全包胶成人性用品的生产方法,包胶层通过注塑的方式包裹在硬质骨架的外表,制造时,硬质骨架需要设置支撑结构悬空固定在型腔中再进行注塑包胶,在注塑完成后,支撑结构会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后续还需要对产品表面进行修整,导致成本的增加,不利于生产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包胶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翻转模板翻转,以与上模座配合在骨架的一侧形成第一胶层,与下模座配合在骨架的另一侧形成第二胶层,通过两侧胶层实现对骨架的全包裹,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降低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的可能性,使产品外表光滑美观,便于生产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翻转模板,所述上模座的下侧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下模座位于所述上模座的下方,所述下模座的上侧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翻转模板位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所述翻转模板具有第三配合面并于所述第三配合面上设有中板型腔,所述第一配合面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设置有凸模部,所述第二配合面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设有下板型腔,所述翻转模板能够翻转,以使所述第三配合面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面或所述第二配合面配合,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配合时,所述凸模部置于所述中板型腔中并与所述中板型腔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一胶层型腔,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配合时,所述中板型腔与所述下板型腔配合形成第二胶层型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制造时,翻转模板先翻转至第三配合面朝上,手动将注塑流体注入中板型腔,随后上模座和翻转模板相对移动靠近合模,第三配合面与第一配合面配合,凸模部置于中板型腔中并与中板型腔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一胶层型腔,使注塑流体在第一胶层型腔中形成第一胶层,随后上模座和翻转模板相对移动远离开模,将待包胶骨架表面涂胶并放置于中板型腔,使骨架的一侧与第一胶层粘合,随后翻转模板翻转180度,同时手动将注塑流体注入下模座的下板型腔,下模座和翻转模板相对移动靠近合模,第三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配合,中板型腔与下板型腔配合形成第二胶层型腔,使第二胶层型腔中的注塑流体在骨架的另一侧形成第二胶层,第二胶层与此前已注好的第一胶层配合,通过两侧胶层实现对骨架的全包裹,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降低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的可能性,使产品外表光滑美观,有利于减少后续产品表面的修整,便于生产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翻转模板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三配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板型腔的外周侧和/或所述下板型腔的外周侧设有溢胶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有连通槽,所述溢胶槽能够通过所述连通槽与外部大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配合面上设有多个所述中板型腔,所述第一配合面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设有多个所述凸模部,所述第二配合面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设有多个所述下板型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均设置有多个缓冲柱,每个所述缓冲柱均对应设有缓冲腔,多个所述缓冲柱分别从对应的所述缓冲腔伸出至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缓冲柱能够与所述第三配合面抵接并缩回所述缓冲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腔中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缓冲柱,以使对应的所述缓冲柱能够伸出至所述第一配合面或所述第二配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翻转模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导向柱的连接孔,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对应设有供导向柱插入的导向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翻转模板于所述第三配合面上设有用于定位使用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胶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包胶注塑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包胶注塑模具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包胶注塑模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包胶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上模座100、第一配合面101、凸模部102、缓冲柱103、缓冲腔104、弹性件105、导向孔106;
下模座200、第二配合面201、下板型腔202;
翻转模板300、第三配合面301、中板型腔302、溢胶槽303、连通槽304、连接孔305、定位槽3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出现若干、大于、小于、超过、以上、以下、以内等词,其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包胶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座100、下模座200和翻转模板300,上模座100的下侧具有第一配合面101,下模座200位于上模座100的下方,下模座200的上侧具有第二配合面201,翻转模板300位于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之间,翻转模板300具有第三配合面301并于第三配合面301上设有中板型腔302,第一配合面101上对应中板型腔302设置有凸模部102,第二配合面201上对应中板型腔302设有下板型腔202,翻转模板300能够翻转,以使第三配合面301能够与第一配合面101或第二配合面201配合,第三配合面301与第一配合面101配合时,凸模部102置于中板型腔302中并与中板型腔302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一胶层型腔,第三配合面301与第二配合面201配合时,中板型腔302与下板型腔202配合形成第二胶层型腔。
可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4所示,制造时,翻转模板300先翻转至第三配合面301朝上,手动将注塑流体注入中板型腔302,随后上模座100和翻转模板300相对移动靠近合模,第三配合面301与第一配合面101配合,凸模部102置于中板型腔302中并与中板型腔302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一胶层型腔,使注塑流体在第一胶层型腔中形成第一胶层,随后上模座100和翻转模板300相对移动远离开模,将待包胶骨架表面涂胶并放置于中板型腔302,使骨架的一侧与第一胶层粘合,随后翻转模板300翻转180度,同时手动将注塑流体注入下模座200的下板型腔202,下模座200和翻转模板300相对移动靠近合模,第三配合面301与第二配合面201配合,中板型腔302与下板型腔202配合形成第二胶层型腔,使第二胶层型腔中的注塑流体在骨架的另一侧形成第二胶层,第二胶层与此前已注好的第一胶层配合,通过两侧胶层实现对骨架的全包裹,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降低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的可能性,使产品外表光滑美观,有利于减少后续产品表面的修整,便于生产使用。
实际应用时,凸模部102、中板型腔302和下板型腔20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所需包胶的骨架的形状相应设置,上模座100、下模座200和翻转模板3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作详细描述,以下再作具体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模板300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配合面301。可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翻转模板300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配合面301,上下侧的第三配合面301上均设有中板型腔302,使用时,可上下侧同时注塑,以使对骨架进行第二侧的注塑包胶时,能够同时注塑形成第一胶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第三配合面301还可以是只设置有一个,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板型腔302的外周侧和/或下板型腔202的外周侧设有溢胶槽303。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中板型腔302的外周侧和下板型腔202的外周侧均设有溢胶槽303,以在注塑成型胶层时,能够供多余的注塑流体进入溢胶槽303,降低形成飞边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后续产品表面的修整,便于生产使用。实际应用时,溢胶槽303还可只设置于中板型腔302的外周侧或只设置于下板型腔202的外周侧,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配合面301和/或第二配合面201上设有连通槽304,溢胶槽303能够通过连通槽304与外部大气连通。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三配合面301和第二配合面201上均设有多个连通槽304,合模时,溢胶槽303通过对应的连通槽304与外部大气连通,以方便型腔合模排气,并且,连通槽304也能够供多余的注塑流体进入容置,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连通槽304还可只设置于第三配合面301或只设置于第二配合面201上,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配合面301上设有多个中板型腔302,第一配合面101上对应中板型腔302设有多个凸模部102,第二配合面201上对应中板型腔302设有多个下板型腔202。
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三配合面301上设有四个中板型腔302,对应的,第一配合面101上设有四个凸模部102,第二配合面201上设有四个下板型腔202,以能够同时对多个骨架进行注塑包胶,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中板型腔302、凸模部102和下板型腔202的具体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均设置有多个缓冲柱103,每个缓冲柱103均对应设有缓冲腔104,多个缓冲柱103分别从对应的缓冲腔104伸出至第一配合面101和第二配合面201,缓冲柱103能够与第三配合面301抵接并缩回缓冲腔104。
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均设置有多个缓冲柱103,位于上模座100的缓冲柱103从对应的缓冲腔104伸出至第一配合面101,位于下模座200的冲柱从对应的缓冲腔104伸出至第二配合面201,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相对翻转模板300合模时,利用缓冲柱103与第三配合面301抵接并缩回缓冲腔104,从而对合模过程进行缓冲,有利于减少合模时的碰撞,避免型腔中注塑流体的飞溅,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缓冲柱103和缓冲腔104的具体设置数量和分布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腔104中设置有弹性件105,弹性件105作用于缓冲柱103,以使对应的缓冲柱103能够伸出至第一配合面101或第二配合面201。
可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弹性件105为弹簧并设置于缓冲腔104中,其两端分别与缓冲柱103和缓冲腔104的腔壁抵接,以作用于缓冲柱103,使缓冲柱103具有从缓冲腔104中伸出的趋势,从而使对应的缓冲柱103伸出至第一配合面101或第二配合面201,其结构简单,有利于缓冲柱103开模后的复位伸出,有利于合模缓冲使用。实际应用时,除上述结构外,还可通过在缓冲腔104中充入气体,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使对应的缓冲柱103伸出至第一配合面101或第二配合面201,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模板300上设有用于连接导向柱的连接孔305,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对应设有供导向柱插入的导向孔106。
可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翻转模板300上设有多个连接孔305,使用时,连接孔305处连接导向柱(图中未示出),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对应设有供导向柱插入的导向孔106,以在合模时,通过导向柱和导向孔106配合进行合模导向,降低偏移的可能性,便于使用。实际应用时,连接孔305、导向柱和导向孔106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模板300于第三配合面301上设有用于定位使用的定位槽306。可理解的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翻转模板300上下侧的第三配合面301上均设有定位槽306,第二配合面201上也设置有定位槽306,翻转模板300与下模座200合模时,利用定位槽306对齐定位,以便于两者合模定位使用。实际应用时,定位槽306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相应设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座(100),所述上模座(100)的下侧具有第一配合面(101);
下模座(200),位于所述上模座(100)的下方,所述下模座(200)的上侧具有第二配合面(201);
翻转模板(300),位于所述上模座(100)和所述下模座(200)之间,所述翻转模板(300)具有第三配合面(301)并于所述第三配合面(301)上设有中板型腔(302),所述第一配合面(101)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302)设置有凸模部(102),所述第二配合面(201)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302)设有下板型腔(202),所述翻转模板(300)能够翻转,以使所述第三配合面(301)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或所述第二配合面(201)配合,所述第三配合面(301)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配合时,所述凸模部(102)置于所述中板型腔(302)中并与所述中板型腔(302)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一胶层型腔,所述第三配合面(301)与所述第二配合面(201)配合时,所述中板型腔(302)与所述下板型腔(202)配合形成第二胶层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模板(300)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三配合面(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型腔(302)的外周侧和/或所述下板型腔(202)的外周侧设有溢胶槽(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面(301)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面(201)上设有连通槽(304),所述溢胶槽(303)能够通过所述连通槽(304)与外部大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面(301)上设有多个所述中板型腔(302),所述第一配合面(101)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302)设有多个所述凸模部(102),所述第二配合面(201)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302)设有多个所述下板型腔(2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00)和所述下模座(200)均设置有多个缓冲柱(103),每个所述缓冲柱(103)均对应设有缓冲腔(104),多个所述缓冲柱(103)分别从对应的所述缓冲腔(104)伸出至所述第一配合面(101)和所述第二配合面(201),所述缓冲柱(103)能够与所述第三配合面(301)抵接并缩回所述缓冲腔(1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104)中设置有弹性件(105),所述弹性件(105)作用于所述缓冲柱(103),以使对应的所述缓冲柱(103)能够伸出至所述第一配合面(101)或所述第二配合面(2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模板(300)上设有用于连接导向柱的连接孔(305),所述上模座(100)和所述下模座(200)对应设有供导向柱插入的导向孔(10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模板(300)于所述第三配合面(301)上设有用于定位使用的定位槽(306)。
CN202320028625.3U 2023-01-03 2023-01-03 包胶注塑模具 Active CN219191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8625.3U CN219191041U (zh) 2023-01-03 2023-01-03 包胶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8625.3U CN219191041U (zh) 2023-01-03 2023-01-03 包胶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1041U true CN219191041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8625.3U Active CN219191041U (zh) 2023-01-03 2023-01-03 包胶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1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5063071A3 (en) Fluid-filled bladder with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EP0177199A3 (en) Moulding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forming a cavity and encapsulating a frame in a foamed body
CN206503813U (zh) 包胶卡扣
CN219191041U (zh) 包胶注塑模具
JPH0378247B2 (zh)
CN204505704U (zh) 一种导光板的注塑模具
CN210283003U (zh) 一种模内嵌件注塑的固定机构
CN112976666B (zh) 一种应用于压缩成形的模具上的动平衡缓冲机构
CN112476950B (zh) 一种汽车顶棚减震盖配重块橡胶模具
CN212331616U (zh) 一种夹布橡胶膜片的成型模具
CN211968177U (zh) 一种用于拉杆箱把手的成型模具
JP2003094442A (ja) コンクリート型の製法
TWM626436U (zh) 塑膠、橡膠、發泡模具之模內排氣治具結構
CN208788980U (zh) 一种衬胶转子泵转子衬胶模具
CN206264271U (zh) 一种iml注塑模具的基材定位结构
CN203293451U (zh) 一种工件悬空双面包胶的硅胶制品成型模具
CN210820673U (zh) 一种防止材料击穿的低压注塑模具
CN212704021U (zh) 一种后侧模具革新结构
CN220864560U (zh) 一种用于成型膏体的夹芯硅胶模具
CN216860480U (zh) 一种防真空气泡的卡通手办注塑模具
CN218700822U (zh) 一种epp材料注塑模具用定位套
CN221292131U (zh) 模具组件以及显示装置前框
CN221249650U (zh) 一种注射成型的ocv油封模具
CN214450000U (zh) 一种轮毂中心盖
CN217434901U (zh) 一种用于制造汽车扳手的三合一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