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9299U - 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9299U
CN219189299U CN202320326806.4U CN202320326806U CN219189299U CN 219189299 U CN219189299 U CN 219189299U CN 202320326806 U CN202320326806 U CN 202320326806U CN 219189299 U CN219189299 U CN 219189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laser
plasma
composite
trea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68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林
余永波
晏冬秀
赵冲
许文婷
陈梦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68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9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9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9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包括传送机构、激光机构、等离子机构和冷却机构。复合材料先经过激光机构进行激光处理,利用激光在复合材料表面刻画纹路,以使复合材料表面的胶接性能更好。再经等离子机构进行等离子处理,以改善复合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学活性,复合材料通过激光和等离子的联合处理,很大程度提升了复合材料表面的胶接性能,使胶接更牢固。复合材料在经过激光处理和等离子处理后,均由冷却机构对复合材料的表面降温处理,以防止持续的高温处理过程使复合材料的温度过高,对复合材料的表面造成损伤。通过传送机构对复合材料进行传送,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在国内外民用飞机上的应用日益增多,随着复合材料部件应用朝着大型化及复杂化推进,复合材料胶接结构件也越来越多,如飞机平尾、机翼以及机身等结构中的加筋壁板。待胶接表面的粗糙度、表面能、清洁度以及化学活性等直接影响复合材料胶接质量,同时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能也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表面处理技术是影响胶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采用打磨或喷砂处理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机械力改善胶接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提高胶接质量。航空大尺寸复合材料结构件胶接面的打磨或喷砂处理过程人力成本投入大,生产效率低,而且机械力作用下极易损坏表面纤维层,质量均匀性难以控制。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等离子处理复合材料表面的方法,以改善复合材料表面的粗糙度以及化学活性。但经过等离子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其胶接不够牢固,很容易导致复合材料的零件之间胶接失败。且复合材料经等离子处理后,容易出现等离子处理温度过高导致复合材料受损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未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用于该种处理复合材料表面的自动化装置,人工的操作参与较多,导致效率不高。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经过等离子处理后的复合材料仍然胶接不牢固、等离子处理温度过高导致复合材料受损的问题,以及现有的等离子处理方式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包括:
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复合材料;
激光机构,位于传送机构一侧,激光机构用于对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激光处理,以在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成纹路;
等离子机构,位于激光机构的沿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的后方,等离子机构用于对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
至少两个冷却机构,激光机构和等离子机构之间以及等离子机构的沿传送方向的后方均设置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用于冷却复合材料。
可选地,冷却机构包括风冷组件及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风冷组件通讯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复合材料的温度,风冷组件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选择性启动和/或调整工作参数。
可选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管道和喷头,管道连接风机和喷头,喷头的吹扫方向可调。
可选地,激光机构包括激光发射头以及与激光发射头连接的激光驱动组件,激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激光发射头按预定的激光刻画纹路移动。
可选地,传送机构包括上传动辊和下传动辊,多个下传动辊转动设置于复合材料的下方,并与复合材料抵接;上传动辊设置有至少两个,上传动辊转动设置于复合材料上方,并与复合材料抵接,正对上传动辊的位置设置有下传动辊。
可选地,等离子机构包括等离子发生器以及与等离子发生器连接的多个等离子发射头,多个等离子发射头沿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并排设置。
可选地,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吸附机构,设置于激光机构和等离子机构之间,吸附机构用于吸附经激光处理后的复合材料产生的杂质。
可选地,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贴膜机构,用于将胶膜粘贴于复合材料的表面,贴膜机构包括:
支撑架;
胶膜放料辊,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用于存放胶膜卷以及转动配合胶膜的抽出;
衬纸收卷辊,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且位于胶膜放料辊与复合材料之间,用于对胶膜上撕下后的衬纸进行收卷;
压辊,用于将撕下衬纸的胶膜压向复合材料,压辊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并与复合材料的表面抵接。
可选地,压辊设置有多个,并沿传送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热风枪,热风枪设置于压辊的沿传送方向的前侧,且位于胶膜放料辊与复合材料之间,热风枪用于向胶膜与复合材料的粘贴位置吹热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通过传送机构实现复合材料的运动,沿复合材料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激光机构、等离子机构和贴膜机构。复合材料先经过激光机构进行激光处理,利用激光在复合材料表面刻画纹路,以使复合材料表面的胶接性能更好。再经等离子机构进行等离子处理,以改善复合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学活性,复合材料通过激光和等离子的联合处理,很大程度提升了复合材料表面的胶接性能,使胶接更牢固。复合材料在经过激光处理和等离子处理后,均由冷却机构对复合材料的表面降温处理,以防止持续的高温处理过程使其温度过高,对复合材料的表面造成损伤。该种处理装置在初始操作时,只需人工将复合材料的起始端设置于传送机构即可,后续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操作均有该种处理装置自动完成。因此,该种具备高自动化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传送机构;11、上传动辊;12、下传动辊;
2、激光机构;3、等离子机构;
4、贴膜机构;41、胶膜放料辊;42、衬纸收卷辊;43、压辊;
5、冷却机构;6、吸附机构;7、热风枪;8、复合材料;9、胶膜;10、衬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包括传送机构1、激光机构2、等离子机构3和冷却机构5。传送机构1用于传送带动复合材料8。激光机构2位于传送机构1一侧,激光机构2用于对复合材料8的表面进行激光处理,以在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成纹路。等离子机构3位于激光机构2的沿传送机构1的传送方向的后方,等离子机构3用于对复合材料8的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冷却机构5至少设置有两个,激光机构2和等离子机构3之间以及等离子机构3的沿传送方向的后方均设置有冷却机构5,冷却机构5用于冷却复合材料8。
如图1所示,复合材料8在传送机构1的带动下由前至后传送,首先由激光机构2对复合材料8的表面进行激光处理,激光机构2可根据已经设定好的程序在复合材料8的表面刻画纹路,以提高复合材料8表面的胶接性能。经过激光机构2处理后的复合材料8传送至等离子机构3进行等离子处理,等离子处理能够改善复合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学活性。因此,复合材料8的表面经过激光和等离子的联合处理后,其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学活性得到改善,以及其表面纹路的作用,使复合材料8整体的胶接性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8的零件胶接更牢固。此外,由于激光处理和等离子处理过程中,作用在复合材料8表面的温度较高。因此,复合材料8在经过激光处理和等离子处理后,均由冷却机构5对复合材料8的表面降温处理,以防止持续的高温处理过程使其温度过高而对复合材料8的表面造成损伤。该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只需在初始操作时,人工将复合材料的起始端设置于传送机构即可,复合材料8在传送机构1的带动传送下,自动完成后续的激光处理、等离子处理以及冷却处理等操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该种复合材料的零件包括但不限于平板零件、T型长桁、工型长桁、帽形长桁等。
进一步地,冷却机构5包括风冷组件及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风冷组件通讯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复合材料的温度,风冷组件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选择性启动和/或调整工作参数。在对复合材料8表面进行激光处理和等离子处理时,可能会导致复合材料8的局部温度过高,为了防止复合材料8的热损伤,一般要求复合材料8本身的温度不超过150°。因此,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复合材料的温度,当复合材料8的温度超过150°时,冷却机构5控制风冷组件对复合材料8进行降温。当复合材料8的温度不超过150°时,属于安全的温度范围,为了节省能源,此时的冷却机构5可不启动降温措施。需要说明的是,复合材料8的临界温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调整。为了使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应复合材料8的表面温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适当的温度传感器位置的选取。
具体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管道和喷头,管道连接风机和喷头,喷头的吹扫方向可调。通过控制喷头的吹扫方向,可选择将喷头的吹扫区域靠近或远离地对准激光和等离子的处理区域,使风冷组件的降温操作更灵活,以便准确地对复合材料8上某一温度过高的局部区域进行降温。
具体地,管道采用通风软管,风冷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转轴和连接件,转轴设置于电机的输出端,电机能够驱动转轴转动,转轴与连接件的一端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喷头连接,转轴垂直于复合材料8的传送方向并与复合材料8的表面大致平行。进而电机能够间接驱动喷头沿复合材料8的传送方向摆动喷射冷风,以实现喷头的吹扫方向可调。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实时监测,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冷却机构5,冷却机构5可自动控制风冷组件是否启动,以及控制风冷组件的喷头的喷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自动控制均由冷却机构5内部的继电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力,提升生产效率。
可选地,风机包括本领域现有的冷风扇,冷风扇的排风口与上述管道连通。以实现温度较低的冷风对复合材料8进行降温,使降温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激光机构2包括激光发射头以及与激光发射头连接的激光驱动组件,激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激光发射头按预定的激光刻画纹路移动。通过在复合材料8的表面刻画纹路,能够使复合材料8的胶接效果更好。激光的不同纹路刻画是激光处理领域中的常规设备的应用,因此,本实施例不对激光驱动组件驱动激光发射头的原理做详细介绍。
激光发射头的移动速度可在10mm/s-50000mm/s范围内进行选择调整,复合材料8需要进行激光和等离子处理,因此,复合材料8的传动速度较慢,相对于激光发射头的移动速度,复合材料8的传动不会影响到激光发射头的纹路刻画。
本实施例中,以单个激光发射头在复合材料8的表面刻画十字网格图案为例,激光驱动组件驱动激光发射头沿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在复合材料8的表面上刻画多条间隔的点状直线。然后,激光发射头再沿与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在复合材料8的表面刻画多条间隔的点状直线,多条前后刻画的点状直线交叉成网格图案,可使复合材料8的胶接效果更好。
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多个激光发射头联合在复合材料8的表面刻画纹路,以提升激光处理效率。
具体地,激光机构2发射的激光波长包括但不限于355nm-1064nm,激光频率包括但不限于10kHz-5000kHz,激光发射头的移动速率包括但不限于10mm/s-50000mm/s,激光刻画的点状线条的点状光斑直径包括但不限于0.005mm-2.0mm,激光机构2可采用微秒、纳秒或皮秒级别的脉冲,为了使激光处理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优选纳秒或皮秒级别的脉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复合材料8的结构特性对上述激光机构2的相关参数进行微调,以使激光机构2对复合材料8的激光处理效果更好,进而使复合材料8表面的胶接性能更好。根据以上相关参数的设置,激光处理过程不会损伤到复合材料8的内部纤维层,仅对复合材料8表层微米级厚度树脂区域进行形貌雕刻。
进一步地,传送机构1包括上传动辊11和下传动辊12,多个下传动辊12转动设置于复合材料8的下方,并与复合材料8抵接;上传动辊11设置有至少两个,上传动辊11转动设置于复合材料8上方,并与复合材料8抵接,正对上传动辊11的位置设置有下传动辊12。该方案通过将复合材料8夹设于至少两组上传动辊11和下传动辊12之间进行传送,可使传送更稳定,减少传动辊与复合材料8之间可能发生的轻微滑动,以使复合材料8尽可能地保持匀速运动,进而使复合材料8表面的激光和等离子处理效果更好。
具体地,传送机构1的首段和末段均设置有上述正对设置的上传动辊11和下传动辊12,上述激光机构2、等离子机构3、贴膜机构4、冷却机构5、吸附机构6和热风枪7均设置于传送机构1首段和末段的上传动辊11之间。该方案可使,传送机构1对复合材料8的传送更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传送机构1首段和末段位置正对设置的上传动辊11和下传动辊12,可根据复合材料的零件构型进行合理设计和布置其数量以及位置。
本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为例,传送机构1还包括传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上传动辊11逆时针转动以及下传动辊12顺时针转动,上传动辊11和下传动辊12的转速相同,以确保复合材料8稳定地从前之后传送。
作为优选,上传动辊11和下传动辊12均为橡胶辊,以避免损伤复合材料8。
进一步地,等离子机构3包括等离子发生器以及与等离子发生器连接的多个等离子发射头,多个等离子发射头沿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等离子发射头向复合材料8的表面发射等离子,以进行等离子处理。不同复合材料8的尺寸不同,一般沿复合材料8的长度方向进行传送,根据不同复合材料8的宽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其宽度方向上按需并排设置适当数量等离子发射头,并且调整等离子发射头与复合材料8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复合材料8的表面上不会遗漏需要等离子处理的区域。
可选地,可以在等离子发射头上安装旋转喷嘴,旋转喷嘴上至少包括两个不同朝向的喷射孔。通过旋转喷嘴的设置,可使单个等离子发射头的喷射面积更大,由此,即可适当减少所述等离子发射头的数量,以节约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旋转喷嘴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是一种常规部件,能够在喷射压力下自动实现旋转,本实施例不对现有的旋转喷嘴做详细介绍。
可选地,采用常压等离子发生器向复合材料8的表面发射常压等离子体,常压型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成本低,性能优良,发挥稳定,能够满足复合材料8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学活性的需求。
可选地,等离子发生器的功率包括但不限于100W-3000W,气体氛围包括但不限于氧气、氩气、混合气体等。以使复合材料8表面的等离子处理效果更好,即复合材料8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学活性更好,进而使复合材料8表面的胶接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吸附机构6,设置于激光机构2和等离子机构3之间,吸附机构6用于吸附经激光处理后的复合材料8产生的杂质。该杂质位于复合材料8的表面,会阻挡等离子机构对复合材料8的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该方案有效解决了激光处理后的复合材料8产生的杂质干扰等离子处理的问题。
具体地,吸附机构6包括吸附驱动组件、连接管和端头,连接管分别与吸附驱动组件和端头连接,端头朝向复合材料8的表面,吸附驱动组件产生吸附力将杂质吸附收集。有效解绝复合材料8产生的杂质干扰等离子处理的问题。
可选地,吸附驱动组件包括真空泵,真空泵与连接管连接,以提供吸附力。真空泵的转子具有良好的几何对称性、振动小以及运转平稳,真空泵结构体积较小,可节省吸附机构6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还包括贴膜机构4,用于将胶膜9粘贴于复合材料8的表面,贴膜机构4包括支撑架、胶膜放料辊41、衬纸收卷辊42和压辊43。胶膜放料辊41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用于存放胶膜卷以及转动配合胶膜9的抽出。衬纸收卷辊42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且位于胶膜放料辊41与复合材料8之间,用于对胶膜9上撕下后的衬纸10进行收卷。压辊43用于将撕下衬纸10的胶膜9压向复合材料8,压辊43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并与复合材料8的表面抵接。贴膜机构4还包括收卷驱动组件,收卷驱动组件与衬纸收卷辊42连接,以驱动衬纸收卷辊42自动收卷衬纸10。
该方案的贴膜机构4,只需要一次将撕掉衬纸10的胶膜9的端头部与复合材料8粘贴,并且将撕下的衬纸10缠绕于衬纸收卷辊42。传动的复合材料8会带着胶膜9经过压辊43,以将胶膜9牢固地粘贴在复合材料8的表面。此外,后续的收卷驱动组件驱动衬纸收卷辊42自动收卷衬纸10。贴膜的操作不需要过多的人力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使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更加自动化,进而使生产效率更高。
具体地,衬纸收卷辊42与下传动辊12的转速相同。以使衬纸的收卷速度与完成粘贴后的胶膜9随复合材料8的运动速度相匹配。
具体地,压辊43施加在胶膜9上的压力包括但不限于10N-1500N。作为优选,压辊43施加在胶膜9上的压力为500N,以使胶膜9和复合材料8的粘贴效果更好。需要说明的是其具体压力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为了使胶膜9和复合材料8的粘贴效果更好,压辊43设置有多个,并沿传送方向间隔设置。且作为优选,以图1所示为例,在最左侧的压辊43的正下方设置一个下传动辊12,下传动辊12与复合材料8的下表面抵接。因此,在最左侧的压辊43和该下传动辊12的挤压作用下,再在后面的压辊43持续挤压保形的作用下,使胶膜9和复合材料8的粘贴更牢靠。
作为优选,压辊43为橡胶辊,以避免损伤复合材料8。
进一步地,还包括热风枪7,热风枪7设置于压辊43的沿传送方向的前侧,且位于胶膜放料辊41与复合材料8之间,热风枪7用于向胶膜9与复合材料8的粘贴位置吹热风。该方案在贴膜机构4贴膜的同时,通过热风枪7对胶膜9和复合材料8的粘贴部位吹热风进行加热固化,使胶膜9和复合材料8的粘贴更牢靠,不会出现开胶的情况。
具体地,热风枪7吹出的热风温度包括但不限于40℃-150℃。作为优选,热风枪7吹出的热风温度为50℃,该温度既能实现上述加热固化,又不会使复合材料8的表面温度过高而导致复合材料8的损伤。需要说明的是热风枪7吹出的热风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复合材料8的传送:打开传送机构1的传送驱动组件,以驱动上传动辊11逆时针转动以及下传动辊12顺时针转动。将复合材料8的端部布置在左端的上传动辊11和下传动辊12之间,传送机构1即可带动复合材料8进行传送。
激光处理:复合材料8首先被传送至激光机构2,激光驱动组件驱动激光发射头按设定的程序对复合材料8的表面刻画纹路,激光的频率选用1000kHz,移动速率5000mm/s,光斑直径0.02mm。
第一次降温处理:复合材料8的经激光处理后的区域被传送至冷却机构5,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复合材料的表面温度,当复合材料8的表面温度超过150°时,冷却机构5控制风冷组件对复合材料8进行降温。
清理杂质:复合材料8的经激光处理后的区域被传送至吸附机构6,吸附驱动组件产生吸附力将激光处理后的复合材料8产生的杂质吸附收集。
等离子处理:复合材料8继续被传送至等离子机构3,等离子发生器驱动两组等离子发射头向复合材料8的表面发射常压等离子体,进行等离子处理,等离子发生器的功率选择800W。
第二次降温处理:复合材料8继续被传送至位于等离子机构3后侧的冷却机构5,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经过等离子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表面温度,当复合材料8的表面温度超过150°时,冷却机构5控制风冷组件对复合材料8进行降温。
铺贴胶膜:当复合材料8第一次被传送至贴膜机构4时,先将设置于胶膜放料辊41上的胶膜9的一端抻出,撕下粘贴于胶膜9的衬纸10,将衬纸10缠绕于衬纸收卷辊42,并将胶膜9的端部粘贴于复合材料8的表面。传动的复合材料8带着胶膜9经过多个压辊43的挤压,将胶膜9牢固地粘贴在复合材料8的表面。收卷驱动组件驱动衬纸收卷辊42自动收卷衬纸10。其中的压辊43施加在胶膜9上的压力为500N。
加热定型:贴膜机构4在对复合材料8铺贴胶膜的过程中,热风枪7对胶膜9和复合材料8的粘贴部位吹温度为50°的热风进行加热定型。
最后,传送机构1带动复合材料8退出该处理装置。
以上具体实施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以及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基于此的相关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接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接合。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机构(1),用于传送复合材料(8);
激光机构(2),位于所述传送机构(1)一侧,所述激光机构(2)用于对所述复合材料(8)的表面进行激光处理,以在所述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成纹路;
等离子机构(3),位于所述激光机构(2)的沿所述传送机构(1)的传送方向的后方,所述等离子机构(3)用于对所述复合材料(8)的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
至少两个冷却机构(5),所述激光机构(2)和所述等离子机构(3)之间以及所述等离子机构(3)的沿所述传送方向的后方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机构(5),所述冷却机构(5)用于冷却所述复合材料(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5)包括风冷组件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风冷组件通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复合材料的温度,所述风冷组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选择性启动和/或调整工作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机、管道和喷头,所述管道连接所述风机和所述喷头,所述喷头的吹扫方向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机构(2)包括激光发射头以及与所述激光发射头连接的激光驱动组件,所述激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激光发射头按预定的激光刻画纹路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1)包括上传动辊(11)和下传动辊(12),多个所述下传动辊(12)转动设置于所述复合材料(8)的下方,并与所述复合材料(8)抵接;所述上传动辊(11)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上传动辊(11)转动设置于所述复合材料(8)上方,并与所述复合材料(8)抵接,正对所述上传动辊(11)的位置设置有所述下传动辊(12)。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机构(3)包括等离子发生器以及与所述等离子发生器连接的多个等离子发射头,多个所述等离子发射头沿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附机构(6),设置于所述激光机构(2)和所述等离子机构(3)之间,所述吸附机构(6)用于吸附经激光处理后的所述复合材料(8)产生的杂质。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膜机构(4),用于将胶膜(9)粘贴于所述复合材料(8)的表面,所述贴膜机构(4)包括:
支撑架;
胶膜放料辊(41),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存放胶膜卷以及转动配合所述胶膜(9)的抽出;
衬纸收卷辊(42),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胶膜放料辊(41)与所述复合材料(8)之间,用于对所述胶膜(9)上撕下后的衬纸(10)进行收卷;
压辊(43),用于将撕下所述衬纸(10)的所述胶膜(9)压向复合材料(8),所述压辊(43)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复合材料(8)的表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43)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传送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风枪(7),所述热风枪(7)设置于所述压辊(43)的沿传送方向的前侧,且位于所述胶膜放料辊(41)与所述复合材料(8)之间,所述热风枪(7)用于向所述胶膜(9)与所述复合材料(8)的粘贴位置吹热风。
CN202320326806.4U 2023-02-27 2023-02-27 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189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6806.4U CN219189299U (zh) 2023-02-27 2023-02-27 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6806.4U CN219189299U (zh) 2023-02-27 2023-02-27 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9299U true CN219189299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1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6806.4U Active CN219189299U (zh) 2023-02-27 2023-02-27 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9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06200U (zh) 铝板表面贴膜处理装置
JPS59124644A (ja) 抄紙機に於ける巻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TWI665159B (zh) 薄片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CN219189299U (zh) 复合材料表面处理装置
US7076867B2 (en) Pressurizing method
CN207099329U (zh) 一种音圈骨架成型机
CN216800370U (zh) 分散液涂布装置
JPH10158040A (ja) 複層ガラスの製造装置
CN114474950A (zh) 一种高效率粘合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97276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加工设备及方法
CN106626686A (zh) 自动裁切贴胶机
CN206589428U (zh) 自动裁切贴胶机
US20070227672A1 (en)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roll of paper
CN112026078B (zh) 一种纳米材料的氟素离型膜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CN219338639U (zh) 一种印刷用热熔拼接装置
JP2004066593A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の自動積層成形装置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CN219901765U (zh) 一种胶辊喷砂工具
CN219150562U (zh) 一种家具折叠蜂窝纸芯夹层复合板用胶黏涂布装置
CN218838095U (zh) 一种板材封边机构
CN213415789U (zh) 一种耳机耳壳自动化贴附机
CN116713298B (zh) 一种钢结构管材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216756940U (zh) 一种防滑强化多层复合地板加工用封蜡装置
CN219383125U (zh) 全自动圆压圆模切分条机用标签粘贴装置
CN220280501U (zh) 一种带加热辊的基材预处理装置
CN211661853U (zh) 一种砂纸压平设备用固定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