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2801U -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2801U
CN219182801U CN202222183810.8U CN202222183810U CN219182801U CN 219182801 U CN219182801 U CN 219182801U CN 202222183810 U CN202222183810 U CN 202222183810U CN 219182801 U CN219182801 U CN 219182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flange
heating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38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蒯宿鹏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38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2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2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2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其中,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加热部件包括靠近自由前端的第一区段、以及靠近末端的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不同于第二区段外表面的颜色;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第二区段;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加热器提供保持。以上气雾生成装置,加热部件上形成有不同的颜色区段,以便于在自动化装配或制备中由颜色传感器或设备进行识别和定位是有利的。

Description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加热不燃烧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已知的加热装置通过销钉或针状的电阻加热器插入至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内进行加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区段、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的颜色;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第二区段;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与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颜色的色差被布置成能被颜色传感器或人眼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为黑色;和/或,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为白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的外表面是不透明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包括:
表面涂层,包覆或形成于所述第一区段、并避开所述第二区段,进而由该表面涂层界定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和第二区段外表面的不同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涂层包括二氧化硅和氧化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为8~12mm;
和/或,所述第二区段的长度为4~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段的外表面比所述第一区段的外表面更粗糙,以使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具有更大的摩擦力进而阻止所述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二区段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腔室,具有敞口、以及背离所述敞口的内底壁;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至少部分能通过所述敞口可移除地接收于所述腔室内;
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内底壁是基本平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腔室,具有敞口;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至少部分能通过所述敞口可移除地接收于所述腔室内;
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是裸露于所述腔室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相同的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接合处是基本平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相同的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的颜色为黑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是非对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绕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旋转180°的非对称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大约D形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还包括:
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
沿所述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
所述第二表面和/或所述外侧表面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沿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
所述外侧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平坦的平面和至少一个弯曲的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沿该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
所述外侧表面关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是非对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曲的弧面是圆弧面;以及,所述加热部件与由所述弯曲的弧面界定的虚拟圆柱基本是同轴布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包覆材料,至少部分于所述第一表面覆盖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以阻止源自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残渣或气溶胶冷凝液沿着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进入至所述结合缝隙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粘结材料,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表面进入或渗入至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以将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紧固粘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结材料包括釉、玻璃或陶瓷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通过所述第一表面是不可见的;以及,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通过所述第二表面是可见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的导热系数小于5W/(m·K)。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陶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氧化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沿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为1~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与末端的距离为2~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与末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法兰沿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至所述末端的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的内径大于所述加热部件外径的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的内径介于0.8~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被构造成是沿管状,并由管状的中空界定所述空腔;
所述加热部件具有0.2~0.5mm的管壁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被构造成能在10~15W的供电功率下,于10s内由室温加热至3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是由片材卷绕形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是由所述片材按顺时针方向卷绕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具有大于一个由所述片材卷绕的卷绕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材包括:
可卷绕的衬底;以及,
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包括陶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包括氧化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底是由包括陶瓷原料与有机溶剂的陶瓷浆料流延形成的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材具有0.05~0.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有非整数个所述卷绕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有3.5个所述卷绕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界定有沿径向方向相背离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电阻加热轨迹,位于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并更靠近所述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加热轨迹避开所述第二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由所述片材卷绕的起点和终点的虚拟连线,基本是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径向方向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沿该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界定有至少一个角;
所述加热部件由所述片材卷绕的起点和终点的虚拟连线,基本是穿过所述角的顶点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
沿宽度方向相背离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以及,
第一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侧端,并由所述第三侧端延伸至所述第四侧端;第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侧端,并由所述第三侧端延伸至所述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是平坦的平面,所述第二侧表面是弯曲的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表面界定的虚拟圆柱的直径大于所述法兰的宽度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距离;
和/或,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表面的弧度基本等于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包括沿该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仅具有或包括一个非闭合环形的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以及结合于所述衬底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包括:
多个沿所述加热部件的长度方向和周向方向迂回延伸的轨迹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加热轨迹仅包括多个平直延伸的轨迹段;
和/或,所述电阻加热轨迹没有弧形弯曲的轨迹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加热轨迹界定有:
靠近所述末端的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对在所述电阻加热轨迹上引导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在所述电连接区域的轨迹宽度大于其他部分的轨迹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周向延伸的轨迹段;以及,
间隔区域,沿所述加热部件的纵向方向界定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与最靠近的所述轨迹段之间;
所述法兰至少部分结合于所述间隔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导电引脚,与所述加热部件电连接,以用于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引导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具有0.2~0.5mm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具有20~30mm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包括:
铜,以及包覆所述铜的镍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电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以用于与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连接区域比所述法兰更靠近所述自由前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区域与所述法兰的距离大于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脚是不裸露于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覆盖层,于所述加热部件外至少覆盖所述导电引脚,以将所述导电引脚紧固于所述加热部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盖层是通过熔融的前体于所述加热部件外冷却凝固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盖层包括玻璃、釉或者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盖层部分是被所述法兰包围的、以及部分是裸露于所述法兰外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以用于与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
覆盖层,通过熔融的前体于所述电连接区域冷却凝固的,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电连接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围绕所述加热部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线槽;
所述导电引脚至少部分被容纳和保持于所述导线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被构造成管状;
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端部部件,靠近并界定所述自由前端;所述端部部件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加热部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部部件的至少部分的外径被构造成沿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方向逐渐减小的。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区段、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区段;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第二区段;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基座或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所述第二区段的外表面比所述第一区段的外表面更粗糙,以使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具有更大的摩擦力进而阻止所述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二区段移动。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沿所述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或所述外侧表面的颜色。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腔室,具有敞口、以及背离所述敞口的内底壁;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至少部分能通过所述敞口可移除地接收于所述腔室内;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腔室内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内底壁基本是平齐的。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所述法兰包括沿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平坦的平面和至少一个弯曲的圆弧面;
所述加热部件与由所述弯曲的圆弧面界定的虚拟圆柱基本是同轴布置的。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由片材卷绕形成的非整数个卷绕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3.5个卷绕层。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是由片材卷绕形成的;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沿该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界定有至少一个角;
所述加热部件由所述片材卷绕的起点和终点的虚拟连线,基本是穿过所述角的顶点的。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
沿宽度方向相背离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以及,第一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侧端,并由所述第三侧端延伸至所述第四侧端;第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侧端,并由所述第三侧端延伸至所述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是平坦的平面,所述第二侧表面是弯曲的圆弧面;
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距离;和/或,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距离。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界定有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径向方向相背离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电阻加热轨迹,位于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并更靠近所述外表面。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
包覆材料,至少部分于所述第一表面覆盖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以阻止源自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残渣或气溶胶冷凝液沿着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进入至所述结合缝隙。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内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径大于所述加热部件外径的1/2,以使所述加热部件在10~15W的供电功率下能于10s内从室温加热至350℃。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
导电引脚,连接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引导电流;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所述电连接区域比所述法兰更靠近所述自由前端。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
导电引脚,连接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引导电流;
覆盖层,通过熔融的前体于所述电连接区域冷却凝固形成,并至少覆盖所述导电引脚以将所述导电引脚紧固于所述加热部件上。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前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以及结合于所述衬底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包括:
靠近所述末端的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对在所述电阻加热轨迹上引导电流;
至少一个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周向延伸的轨迹段;以及,
间隔区域,沿所述加热部件的纵向方向界定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与最靠近的所述轨迹段之间;所述法兰至少部分结合于所述间隔区域。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是由片材卷绕形成的;所述片材包括由陶瓷原料与有机溶剂的陶瓷浆料流延形成的薄膜、以及形成于所述薄膜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具有绕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旋转180°的非对称性。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
粘结材料,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表面进入或渗入至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以将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紧固粘结。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区段、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的颜色;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第二区段。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区段、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区段;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第二区段;
所述第二区段的外表面比所述第一区段的外表面更粗糙,以使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具有更大的摩擦力进而阻止所述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二区段移动。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法兰包括沿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平坦的平面和至少一个弯曲的圆弧面;
所述加热部件与由所述弯曲的圆弧面界定的虚拟圆柱基本是同轴布置的。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前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以及结合于所述衬底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包括:
靠近所述末端的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对在所述电阻加热轨迹上引导电流;
至少一个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周向延伸的轨迹段;以及,
间隔区域,沿所述加热部件的纵向方向界定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与最靠近的所述轨迹段之间;所述法兰至少部分结合于所述间隔区域。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前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是由片材卷绕形成的;所述片材包括由陶瓷原料与有机溶剂的陶瓷浆料流延形成的薄膜、以及形成于所述薄膜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法兰具有绕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旋转180°的非对称性。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前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界定有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径向方向相背离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电阻加热轨迹,位于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并更靠近所述外表面。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前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
导电引脚,连接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引导电流;
覆盖层,通过熔融的前体于所述电连接区域冷却凝固形成,并至少覆盖所述导电引脚以将所述导电引脚紧固于所述加热部件上。
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部件上形成有不同的颜色区段,以便于在自动化装配或制备中由颜色传感器或设备进行识别和定位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加热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加热器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片材卷绕前的展开示意图;
图5是又一个实施例的片材卷绕前的展开示意图;
图6是加热器一个视角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又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导电轨迹的示意图;
图8是又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片材卷绕前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构造可以参见图1所示,包括:
腔室,具有敞口40;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能通过腔室的敞口40可移除地接收于腔室内;
至少部分在腔室内延伸的加热器30,当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接收在腔室内时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进行加热,从而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释放多种挥发性化合物,且这些挥发性化合物仅通过加热处理来形成;
电芯10,用于供电;
电路20,用于在电芯10和加热器30之间引导电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芯10提供的直流供电电压在约2.5V至约9.0V的范围内,电芯10可提供的直流电流的安培数在约2.5A至约20A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加热器30大体呈销钉或者针状或棒状或杆状或柱状或片状或板状的形状,进而对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是有利的;同时,加热器30可以具有大约12~25毫米的长度,大约2~4毫米的外径尺寸。
进一步在可选的实施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优选采用加热时从基质中释放的挥发化合物的含烟草的材料;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加热之后适合于电加热发烟的非烟草材料。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优选采用固体基质,可以包括香草叶、烟叶、均质烟草、膨胀烟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粉末、颗粒、碎片细条、条带或薄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固体基质可以包含附加的烟草或非烟草的挥发性香味化合物,以在基质受热时被释放。
在实施中,加热器30通常可以包括电阻加热元件、以及辅助电阻加热元件固定制备等的辅助基材。例如在一些实施中,电阻加热元件是螺旋线圈的形状或形式。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中,电阻加热元件是结合于衬底上的导电轨迹的形式。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中,电阻加热元件是薄片的形状。
进一步图2至图3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30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加热器30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自由前端310和末端320;其中自由前端310呈锥形尖端,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具体地加热器30包括:
加热部件31,被构造成是位于自由前端310和末端320之间延伸的管状的形状;加热部件31靠近并界定末端320;管状的加热部件31内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该加热部件31的空腔37;
以及,端部部件32,靠近并界定自由前端310;端部部件32至少部分从加热部件31靠近自由前端310的端部处伸入至加热部件31的空腔37内。
具体地,端部部件32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部分321和部分322;其中,部分321的外径或横截面积被构造成是沿靠近自由前端310逐渐减小的锥形形状,部分322是柱状形状;
在装配中,部分322从加热部件31靠近自由前端310的端部处伸入至加热部件31的空腔37内;以及,部分321抵靠于加热部件31靠近自由前端310的端部处。
以及在装配后,空腔37在靠近自由前端310处是被端部部件32封闭或堵塞的。以及,空腔37在末端320处是敞开的,并界定有开口。
以及,部分321在背离自由前端310处或毗邻部分322处具有最大的外径;部分321的最大外径与加热部件31的外径基本相同;部分322的外径与空腔37的内径是相同的;进而部分321与部分322之间界定有台阶,进而抵靠于加热部件31靠近自由前端310的端部。
以及在装配后,端部部件32的部分321是裸露于加热部件31外的,而部分322是伸入至加热部件31内的。
以及加热器30还包括:
法兰33,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加热部件31;并且,法兰33相比远离自由前端310,而更靠近末端320;在安装中,气雾生成装置100能通过夹持或保持法兰33进而使加热器30被稳定地装配于气雾生成装置100内。以及在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是贯穿或穿过法兰33的。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3所示,加热器30的延伸长度d11大约介于12~2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加热器30的延伸长度d11为19mm。
以及,法兰33与自由前端310的距离d12大约介于10~16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法兰33与自由前端310的距离d12为14mm。
以及,加热部件31的延伸长度d13大约介于14~18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的延伸长度d13大约介于16mm。以及,加热部件31的延伸长度d13大于加热器30的延伸长度d11的80%。以及,管状的加热部件31的壁厚大约介于0.2~0.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管状的加热部件31的壁厚为0.4mm。
以及,法兰33与末端320的距离d14大约介于2~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法兰33与末端320的距离d14为3mm。
以及,法兰33沿加热器30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d15大约介于1~4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法兰33的延伸尺寸d15为1.95mm。以及,法兰33的延伸尺寸d15小于距离d14。
以及,端部部件32沿加热器30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d16大约介于3~6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端部部件32的延伸尺寸d16介于4mm。以及,端部部件32的部分321的长度大于部分322的长度;其中,部分321的长度大约介于2~4mm,部分322的长度大约介于1~2mm。
以及在装配后,部分322伸入至加热部件31内后;空腔37的延伸长度d17大约为12~16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空腔37的延伸长度d17为15mm。
以及,空腔37的内径d18大约介于0.8~1.5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空腔37的内径d18为1.3mm。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37的内径d18大于加热部件31的外径的1/2。进而对于限制加热部件31的体积和热容,提升使用过程中的升温效率是有利的。
以及,通过限制加热部件31的体积和热容,使加热部件31在10~15W的供电功率下,加热部件31在约10s内能由室温加热至350℃。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法兰33的材质为有机聚合物例如PEEK,或陶瓷例如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等。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法兰33包括氧化锆。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法兰33是由以上可模制材料例如PEEK或陶瓷等围绕加热部件31模制形成的。
以及,法兰33的导热系数小于5W/(m·K),对于减小加热部件31的热量更多地传递至法兰33是有利的。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法兰33的导热系数小于3W/(m·K);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法兰33的导热系数大约为2W/(m·K)。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端部部件32的为金属或合金、或者陶瓷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端部部件32包括陶瓷,例如氧化锆陶瓷。
以及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示,法兰33具有沿周向方向相背离的表面3310和表面3320、以及于表面3310和表面3320之间延伸的外侧表面3330。以及在实施例中,外侧表面3330是沿周向围绕或包围法兰33的。
以及在实施例中,表面3310和表面3320具有不同的颜色,对于制备和装配中识别取向是有利的。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3310是具有不同于表面3320和/或外侧表面3330的颜色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3310的颜色差异足以通过颜色传感器识别,或者人眼识别。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3310是黑色的。表面3320和/或外侧表面3330的是白色的。
以及在装配后,表面3310是裸露于腔室的。以及在装配后,表面3310是与腔室背离敞口40的内底壁是平齐的。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3所示,加热部件31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区段41和区段42;区段41主要是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加热的部分,区段42主要是用于安装和固定的部分。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区段41是靠近自由前端310的、区段42是靠近末端320的。区段41的长度大于区段42的长度;例如,区段41可以具有大约8~12mm的长度,以及区段42可以具有4~6mm的长度。
以及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的区段41的外表面具有不同于区段42的颜色;以用于提供法兰33结合于加热部件31上的定位指示。具体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区段41表面的颜色为黑色;区段42的颜色为白色。以及,法兰33是围绕并结合于区段42上的。以及在装配后,法兰33的表面3310是与区段41和区段42等接合处平齐的。以及在装配后,区段42至少部分是伸出至法兰33外的。
以及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区段42的外表面比区段41的外表面更粗糙;以用于当法兰33围绕并结合于区段42上时,区段42比区段41具有相对更大的表面摩擦力,对于阻止法兰33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区段42和/或加热部件31移动是有利的。
进一步参见图2所示,在又一些实施中,法兰33的表面3310与加热部件31之间具有缝隙3340;以及加热器30还包括:
粘结材料或包覆材料,在表面3310处覆盖或封闭缝隙3340;或者粘结材料还至少部分渗入至缝隙3340内,进而使法兰33与加热部件31紧密粘结。缝隙3340被粘结材料或包覆材料覆盖或封闭,以阻止源自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残渣或气溶胶冷凝液沿着区段41的表面流入或渗入至缝隙3340内和/或法兰33与区段42之间。粘结材料或包覆材料例如包括釉、玻璃、陶瓷等。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的区段41的外表面、以及法兰33的表面3310、以及端部部件32的外表面被形成有区别于其他部分的颜色;以便于在自动化装配或制备中由颜色传感器或设备进行识别和定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的区段41的外表面、以及法兰33的表面3310、以及端部部件32的外表面被布置成是黑色。以及区段41的外表面的颜色是不透明的。例如是通过喷涂或表面处理等形成黑色的表面涂层,从而使它们的外表面成黑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涂层包括二氧化硅和氧化锆。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所示,加热器30还包括:
导电引脚351和导电引脚352,以用于对加热部件31进行供电或者用于在加热部件31上引导电流。
以及在实施中,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具有相同的长度。例如,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的延伸长度d19具有大约20~30mm的长度。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具有0.2~0.5mm的直径;例如,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具有0.35mm的直径。
以及,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采用低电阻率的金属或合金制备的;例如,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包括金、银、铜或它们的合金。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中,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是表面电镀或喷涂或包覆有镍层的铜线。
以及在装配中,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穿过法兰33。以及,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与加热部件31的区段41连接。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与加热部件31的连接位置比法兰33更靠近自由前端310。例如,根据图3中所示,法兰33与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与加热部件31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d151大于1mm;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d151介于1~3mm。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是没有显露或裸露在加热部件31和/或区段41的外的;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从与加热部件31的连接位置延伸至末端320外,而后再连接至电路20。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是由片材31a卷绕形成的。加热部件31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卷绕层。
进一步地,例如图4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沿周向展开后的片材31a的示意图;卷绕形成加热部件31的片材31a包括:
可卷绕的片状衬底3110a,大致被布置成是方形或矩形的形状;
通过印刷、打印、喷涂等方式形成于可卷绕的衬底3110a一个表面的电阻加热轨迹3120a。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卷绕的衬底3110a是通过将陶瓷粉末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的陶瓷浆料,于流延设备以流延工艺形成的薄膜;可卷绕的衬底3110a大约0.05~0.2mm的厚度。在一些实例中,由陶瓷浆料流延形成的衬底3110a包括氧化锆。有机溶剂通常是陶瓷制备领域的有机溶剂,通常包括有无水乙醇、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三丙二醇单甲醚、三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例如,展开后的片材31a具有相背离的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可卷绕的衬底3110a在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之间具有依次布置的区域3111a、区域3112a、区域3113a和区域3114a。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之间的距离,可以由所需卷绕层的数量在制备中相应增加或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包括2~5个卷绕层;例如,在图4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具有3.5个卷绕层。在实施中,以的片材31a第一侧311为起始进行圆周卷绕,每卷绕360度即形成一个卷绕层。
其中,区域3111a的宽度基本等于进行0.5个卷绕所需的尺寸,区域3112a和/或区域3113a和/或区域3114a的宽度基本等于进行1个卷绕所需的尺寸。则当以图4中箭头R1所示,按顺时针以第一侧311贴合于棒状治具外进行卷绕后即可获得具有3.5个卷绕层的加热部件31。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片材31a卷绕后再通过烧结,使陶瓷浆料流延的片材31a卷绕形成的卷绕层之间粘结固化,即可获得管状的加热部件31。
以及在一些实例中,片材31a卷绕的过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是朝外的。或者,当片材31a绕棒状治具卷绕时,电阻加热轨迹3120a是背离棒状治具布置的;而实施中,将片材31a不具有电阻加热轨迹3120a的表面贴合于棒状治具进行卷绕。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的材质采用具有适当阻抗的金属材料、金属合金、石墨、碳、导电陶瓷或其它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复合材料。其中,适当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包括镍、钴、锆、钛、镍合金、钴合金、锆合金、钛合金、镍铬合金、镍铁合金、铁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铁锰铝基合金或不锈钢等中的至少一种。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不是位于片材31a中央位置的;或者电阻加热轨迹3120a是偏离片材31a的中央位置或几何中心的。
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具有在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之间的延伸长度d32;以及,电阻加热轨迹3120a具有与第一侧311的距离d31,以及具有与第二侧312的距离d33。
以及在图4的实施例中,距离d33是大于距离d31的,进而使得电阻加热轨迹3120a相比是更加靠近第一侧311而相对是远离第二侧312的。以及,在图4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与第二侧312的距离d33大于片材进行1个卷绕所需的尺寸。使距离d33所界定的区域是空白的,进而在卷绕后距离d33所界定的区域在卷绕后的最外层能形成至少一个完整的卷绕层,进而在表层将电阻加热轨迹3120a包覆或覆盖,以避免使卷绕后电阻加热轨迹3120a被裸露在最外侧表面。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例如图5所示,电阻加热轨迹3120a在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之间是布置于中央区域的。即电阻加热轨迹3120a与第一侧311的距离d31和与第二侧312的距离d33是相同或接近的。以及在实施例中,距离d33是小于进行1个卷绕所需的尺寸;则卷绕后可能部分电阻加热轨迹3120a是裸露的;则可以通过包覆材料对裸露于外表面的电阻加热轨迹3120a进行包覆或遮盖。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片材31a具有沿纵向方向相背离的上端和下端;在制备后,由下端界定形成加热器30的末端320。以及,片材31a沿纵向方向的尺寸即为加热部件31的延伸长度d13,大约介于14~18mm,例如16mm。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4所所示,片材31a具有沿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的区域3115a、区域3116a、区域3117a和区域3118a。以及在实施中,区域3115a主要是形成电阻加热轨迹3120a的加热区域;区域3117a是在卷绕后被法兰33所围绕和结合的法兰33安装区域;以及,区域3116a是将法兰33与电阻加热轨迹3120a相隔离的间隔区域;以及,区域3118a是界定加热部件31的区段42裸露于法兰33外的露出区域。
在实施例中,区域3117a的延伸长度法兰33的延伸长度d15;区域3116a的延伸长度即为导电引脚351和/或导电引脚352与加热部件31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d151;区域3118a的延伸长度即为法兰33与末端320距离d14。
以及根据图4所示,电阻加热轨迹3120a沿片材31a的纵向方向的延伸尺寸d34,大约为8~14mm;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沿片材31a的纵向方向的延伸尺寸d34为12mm。区域3115a的延伸长度略微大于电阻加热轨迹3120a的延伸长度,例如大于1~2mm。在制备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与片材31a上端的距离即为1~2mm。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电阻加热轨迹3120a是在区域3115a内蜿蜒或迂回延伸的;以及,电阻加热轨迹3120a的轨迹宽度大约为0.5~5mm;例如2mm。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电阻加热轨迹3120a包括:
沿片材31a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轨迹段3123a和轨迹段3129a;其中,轨迹段3123a靠近第一侧311、轨迹段3129a靠近第二侧312。
轨迹段3123a在靠近下端/末端320的端部处具有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以及轨迹段3129a在靠近下端/末端320的端部处具有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在实施中,由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或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分别界定用于对电阻加热轨迹3120a供电的电连接位置或区域。在实施中,导电引脚351和导电引脚352中的一个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连接形成导电、另一个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连接形成导电,进而在使用中对电阻加热轨迹3120a供电。
以及在实施中,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或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的延伸长度d35大约为3~6mm;以及,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的宽度尺寸d36大约为2~5mm。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电阻加热轨迹3120a还包括:
多个于轨迹段3123a和轨迹段3129a之间迂回或弯折延伸的轨迹段。例如,轨迹段3124a、轨迹段3125a、轨迹段3126a、轨迹段3127a和轨迹段3128a。
以及进一步地,轨迹段3126a是沿纵向方向最靠近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的;以及,轨迹段3126a沿纵向方向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或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之间具有间距d42。
以及在实施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没有在周向上直接位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之间的部分。
或者在更多变化的实施例中,例如图7所示,电阻加热轨迹3120c具有更多的轨迹段;进而在轨迹段3123c和轨迹段3129c之间形成有多个重复地呈现的包括多个迂回弯折的轨迹段的单元,例如单元3124c、单元3125c以及单元3126c。多个重复地呈现的单元3124c、单元3125c以及单元3126c,通常可以是U形的。
以及在实施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3120c具有大约1~1.2Ω的电阻值。
以及在实施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a的各轨迹段基本均是平直延伸的。以及,电阻加热轨迹3120a没有弧形弯曲的部分。以及,电阻加热轨迹3120a没有弧形弯曲的部分仅具有沿纵向和垂直于纵向延伸的轨迹段。或者,电阻加热轨迹3120a没有倾斜延伸的轨迹段。
以及,电阻加热轨迹3120a的各轨迹段在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或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之间是依次串联的。
以及,片材31a仅具有一个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之间弯折或迂回延伸的电阻加热轨迹3120a。或者,片材31a不包括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之间的多个并联的电阻加热轨迹3120a。
进一步图6示出了加热器30一个视角的横截面示意图;根据图2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法兰33具有非中心对称的截面形状。在实施例中,法兰33具有大约D形的横截面形状。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2和图6所示,沿周向围绕法兰33的外侧表面3330包括:沿周向依次布置的表面331、表面332、表面333和表面334。其中,表面331、表面332和表面334是平直的表面,表面333是弯曲的弧形表面。表面333沿周向的弧度为π,即表面333是半圆弧形。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2和图6所示,表面332和表面334沿法兰33的长度方向相背布置;以及表面331和表面333沿法兰33的宽度方向相背布置。以及,表面332和表面334是平行的。
以及,表面332与表面331相互是垂直的,进而表面332与表面331的连接处界定有角335;以及,表面334与表面331相互是垂直的,进而表面334与表面331的连接处界定有角336。以及,角335和角336是直角。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6所示,表面331沿周向平直延伸的尺寸d21为4~6mm;以及法兰33的长度尺寸即为4~6mm。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表面331沿周向平直延伸的尺寸d21为4.9mm。
以及,半圆弧形的表面333的两端的距离或者半圆弧形的表面333界定的虚拟圆柱R2的直径即为以及法兰33的长度尺寸d1,即为4~6mm。则,半圆弧形的表面333的延伸长度=d1×π/2。
以及,法兰33的宽度尺寸d22为3.5~5.5mm;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法兰33的宽度尺寸d22为4.5mm。
以及,表面332和表面334沿法兰33周向的延伸尺寸d23为2.05mm。尺寸d23小于法兰33的宽度尺寸d22的1/2。
以及,半圆弧形的表面333界定的虚拟圆柱R2,具有与管状的加热部件31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O。则中心轴线O与半圆弧形的表面333的任意位置的距离d24是相同的,即为虚拟圆柱R2的半径;具体地,距离d24为d21的1/2。管状的加热部件31的外径为d26,管状的加热部件31的外表面与半圆弧形的表面333界定的虚拟圆柱R2的任意位置的距离d25是相同的,即距离d25=(d21-d26)/2。
管状的加热部件31的中心轴线O或者半圆弧形的表面333界定的虚拟圆柱R2的中心轴线O与表面331的最短距离即为d23,小于中心轴线O与表面333的任意位置的距离d24。以及,管状的加热部件31的中心轴线O与表面331的最大距离,即为中心轴线O与角335的连线的距离,大于中心轴线O与表面333的任意位置的距离d24。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6所示,加热部件31具有由片材31a卷绕的3.5个卷绕层;或者,在更多的变化的实施例中,加热部件31可以具有由片材31a卷绕的1.5个、2.5个或4.5个卷绕层等。则具有3.5个卷绕层的加热部件31的最内侧端部311与最外侧端部312的虚拟连线L1,是穿过中心轴线O的。
且进一步根据图6所示,由片材31a绕顺时针R1卷绕的加热部件31的最内侧端部311与最外侧端部312的虚拟连线L1基本是穿过角335的顶点;或者最内侧端部311与最外侧端部312的虚拟连线L1是穿过角336的顶点。对于将具有1.5个、2.5个、3.5或4.5个卷绕层的加热部件31与法兰33的准确定位是有利的。
在实施例中,由片材31a卷绕的加热部件31包括有非整数个卷绕层。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2和图6所示,沿周向围绕法兰33的外侧表面3330是具有非中心对称性。外侧表面3330被布置成具有绕加热部件31的中心轴线和/或中心轴线O旋转180°的非对称性。或者,法兰33的表面3310也是非对称的形状。法兰33的表面3310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是非对称的。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6所示,法兰33围绕加热部件31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导线槽;例如包括导线槽3511和导线槽3521。在装配后,导电引脚351至少部分穿过导线槽3511至末端320外;以及,导电引脚352至少部分穿过导线槽3521至末端320外。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线槽3511和导线槽3521从法兰33的表面3310和/或上端侧是不可见的。以及,导线槽3511和导线槽3521从法兰的表面3320和/或下端侧是可视的。
导线槽3511和导线槽3521沿加热部件31的径向方向相背布置的,即沿径向方向分别位于加热部件31的两侧。则相应地,用作于电阻加热轨迹3120a的电连接的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a和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a在卷绕后,也是沿加热部件31的径向方向相背布置的,也是沿径向方向分别位于加热部件31两侧的。
或者图8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的片材31b卷绕前的示意图,包括:
可卷绕的片状衬底3110b,例如通过将陶瓷浆料流延形成的薄膜,大致被布置成是方形或矩形的形状;片状衬底3110b具有可以能卷绕3.5个卷绕层的尺寸;
通过印刷、打印、喷涂等方式形成于可卷绕的衬底3110b一个表面的电阻加热轨迹3120b。
在该实施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b沿片材31b的纵向方向具有相对更长的延伸长度。
电阻加热轨迹3120b在靠近下端/末端320处具有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b和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b,以用于界定对电阻加热轨迹3120b供电的电连接区域。
以及在卷绕后,导电引脚351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b连接;以及,导电引脚352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b连接。以及在实施例中,加热器30还包括:
覆盖层381,是通过熔融的前体冷却凝固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b外,并覆盖和包覆导电引脚351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b,进而将导电引脚351紧固地连接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b上;
以及覆盖层382,是通过熔融的前体冷却凝固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b外,并覆盖和包覆导电引脚352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b,进而将导电引脚352紧固地连接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b上。
覆盖层381和/或覆盖层382把包括玻璃、釉、或者金属例如锡等。
以及,覆盖层381和/或覆盖层382是裸露于加热部件31表面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法兰33结合于加热部件31后,是避开覆盖层381和/或覆盖层382的;或者,法兰33比覆盖层381和/或覆盖层382更靠近末端30。
或者在一些实施中,法兰33结合于加热部件31后,覆盖层381和/或覆盖层382部分是被法兰33包围的,以及部分是裸露于法兰33外的。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例如图8所示,电阻加热轨迹3120b的迂回弯折延伸的轨迹段中,具有沿纵向方向最靠近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b和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b的轨迹段3126b;当然,轨迹段3126b沿纵向方向与宽度增大的部分3121b和/或宽度增大的部分3122b之间具有间距d42。则在该变化的实施例,法兰33是围绕和结合于该间距d42所界定的区域3116b的。
以及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b具有相对较小的宽度;例如在图8中,电阻加热轨迹3120b的宽度大概是接近片材31b进行1个卷绕的宽度。以及,电阻加热轨迹3120b与第二侧312的间距d33小于0.5个卷绕的宽度,进而使卷绕后电阻加热轨迹3120b至少部分是裸露于卷绕后的加热部件31的外表面的;或者,电阻加热轨迹3120b相比更靠近管状加热部件31的外表面,而不是更靠近管状加热部件31的内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0)

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区段、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的颜色;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第二区段;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与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颜色的色差被布置成能被颜色传感器或人眼识别。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为黑色;和/或,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为白色。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的外表面是不透明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表面涂层,包覆或形成于所述第一区段、并避开所述第二区段,进而由该表面涂层界定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和第二区段外表面的不同颜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涂层包括二氧化硅和氧化锆。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为8~12mm;
和/或,所述第二区段的长度为4~6mm。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外表面比所述第一区段的外表面更粗糙,以使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具有更大的摩擦力进而阻止所述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二区段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腔室,具有敞口、以及背离所述敞口的内底壁;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至少部分能通过所述敞口可移除地接收于所述腔室内;
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内底壁是基本平齐的。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腔室,具有敞口;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至少部分能通过所述敞口可移除地接收于所述腔室内;
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是裸露于所述腔室的。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相同的颜色。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接合处是基本平齐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相同的颜色。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颜色为黑色。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是非对称的。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绕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旋转180°的非对称性。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大约D形的形状。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还包括:
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
沿所述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
所述第二表面和/或所述外侧表面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颜色。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沿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
所述外侧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平坦的平面和至少一个弯曲的弧面。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沿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
所述外侧表面关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是非对称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的弧面是圆弧面;以及,所述加热部件与由所述弯曲的弧面界定的虚拟圆柱基本是同轴布置的。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包覆材料,至少部分于所述第一表面覆盖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以阻止源自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残渣或气溶胶冷凝液沿着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进入至所述结合缝隙内。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粘结材料,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表面进入或渗入至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以将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紧固粘结。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材料包括釉、玻璃或陶瓷的至少一种。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通过所述第一表面是不可见的;以及,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通过所述第二表面是可见的。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的导热系数小于5W/(m·K)。
2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陶瓷。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氧化锆。
3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沿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为1~4mm。
3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与所述末端的距离为2~5mm。
3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与所述末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法兰沿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
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内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末端的空腔。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径大于所述加热部件的外径的1/2。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径介于0.8~1.5mm。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被构造成是沿管状,并由管状的中空界定所述空腔;
所述加热部件具有0.2~0.5mm的管壁厚度。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被构造成能在10~15W的供电功率下,于10s内由室温加热至350℃。
3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是由片材卷绕形成的。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是由所述片材按顺时针方向卷绕的。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具有大于一个由所述片材卷绕的卷绕层。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包括:
可卷绕的衬底;以及,
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陶瓷。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氧化锆。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是由包括陶瓷原料与有机溶剂的陶瓷浆料流延形成的薄膜。
45.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具有0.05~0.2mm。
4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有非整数个所述卷绕层。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有3.5个所述卷绕层。
48.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界定有沿径向方向相背离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电阻加热轨迹,位于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并更靠近所述外表面。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轨迹避开所述第二区段。
5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由所述片材卷绕的起点和终点的虚拟连线,基本是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径向方向的。
5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沿该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界定有至少一个角;
所述加热部件由所述片材卷绕的起点和终点的虚拟连线,基本是穿过所述角的顶点的。
5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
沿宽度方向相背离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以及,
第一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侧端,并由所述第三侧端延伸至所述第四侧端;第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侧端,并由所述第三侧端延伸至所述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是平坦的平面,所述第二侧表面是弯曲的圆弧面。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表面界定的虚拟圆柱的直径大于所述法兰的宽度尺寸。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距离;
和/或,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距离。
55.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弧度基本等于π。
5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包括沿该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仅具有或包括一个非闭合环形的圆弧面。
5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以及结合于所述衬底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包括:
多个沿所述加热部件的长度方向和周向方向迂回延伸的轨迹段。
59.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轨迹仅包括多个平直延伸的轨迹段;
和/或,所述电阻加热轨迹没有弧形弯曲的轨迹段。
60.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轨迹界定有:
靠近所述末端的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对在所述电阻加热轨迹上引导电流。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在所述电连接区域的轨迹宽度大于其他部分的轨迹宽度。
62.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周向延伸的轨迹段;以及,
间隔区域,沿所述加热部件的纵向方向界定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与最靠近的所述轨迹段之间;
所述法兰至少部分结合于所述间隔区域。
6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导电引脚,与所述加热部件电连接,以用于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引导电流。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脚具有0.2~0.5mm的直径。
65.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脚具有20~30mm的长度。
66.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脚包括:
铜,以及包覆所述铜的镍层。
67.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脚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电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段。
68.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以用于与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
所述电连接区域比所述法兰更靠近所述自由前端。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与所述法兰的距离大于1mm。
70.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脚是不裸露于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
71.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覆盖层,于所述加热部件外至少覆盖所述导电引脚,以将所述导电引脚紧固于所述加热部件上。
72.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是通过熔融的前体于所述加热部件外冷却凝固的。
73.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包括玻璃、釉或者锡。
74.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部分是被所述法兰包围的、以及部分是裸露于所述法兰外的。
75.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以用于与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
覆盖层,通过熔融的前体于所述电连接区域冷却凝固的,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电连接区域。
76.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围绕所述加热部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线槽;
所述导电引脚至少部分被容纳和保持于所述导线槽内。
7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被构造成管状;
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端部部件,靠近并界定所述自由前端;所述端部部件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加热部件内。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部件的至少部分的外径被构造成沿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方向逐渐减小的。
79.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区段、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区段;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第二区段;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所述第二区段的外表面比所述第一区段的外表面更粗糙,以使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具有更大的摩擦力进而阻止所述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二区段移动。
80.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沿所述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或所述外侧表面的颜色。
8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室,具有敞口、以及背离所述敞口的内底壁;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至少部分能通过所述敞口可移除地接收于所述腔室内;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腔室内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部件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内底壁基本是平齐的。
82.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部件提供保持;
所述法兰包括沿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平坦的平面和至少一个弯曲的圆弧面;
所述加热部件与由所述弯曲的圆弧面界定的虚拟圆柱基本是同轴布置的。
83.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由片材卷绕形成的非整数个卷绕层。
84.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3.5个卷绕层。
85.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是由片材卷绕形成的;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部件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沿该法兰的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界定有至少一个角;
所述加热部件由所述片材卷绕的起点和终点的虚拟连线,基本是穿过所述角的顶点的。
86.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部件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
沿宽度方向相背离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以及,第一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侧端,并由所述第三侧端延伸至所述第四侧端;第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侧端,并由所述第三侧端延伸至所述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是平坦的平面,所述第二侧表面是弯曲的圆弧面;
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距离;和/或,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距离。
87.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界定有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径向方向相背离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电阻加热轨迹,位于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并更靠近所述外表面。
88.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
包覆材料,至少部分于所述第一表面覆盖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以阻止源自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残渣或气溶胶冷凝液沿着所述加热部件的外表面进入至所述结合缝隙。
89.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内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径大于所述加热部件外径的1/2,以使所述加热部件在10~15W的供电功率下能于10s内从室温加热至350℃。
90.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
导电引脚,连接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引导电流;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
所述电连接区域比所述法兰更靠近所述自由前端。
9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
导电引脚,连接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引导电流;
覆盖层,通过熔融的前体于所述电连接区域冷却凝固形成,并至少覆盖所述导电引脚以将所述导电引脚紧固于所述加热部件上。
92.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前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部件提供保持;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以及结合于所述衬底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包括:
靠近所述末端的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对在所述电阻加热轨迹上引导电流;
至少一个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周向延伸的轨迹段;以及,
间隔区域,沿所述加热部件的纵向方向界定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与最靠近的所述轨迹段之间;所述法兰至少部分结合于所述间隔区域。
93.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部件,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是由片材卷绕形成的;所述片材包括由陶瓷原料与有机溶剂的陶瓷浆料流延形成的薄膜、以及形成于所述薄膜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部件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具有绕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旋转180°的非对称性。
94.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法兰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所述法兰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
粘结材料,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表面进入或渗入至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的结合缝隙,以将所述法兰与所述加热部件紧固粘结。
95.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区段、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外表面的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的颜色;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第二区段。
96.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区段、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区段;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第二区段;
所述第二区段的外表面比所述第一区段的外表面更粗糙,以使所述第二区段外表面具有更大的摩擦力进而阻止所述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二区段移动。
97.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法兰包括沿周向围绕该法兰的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平坦的平面和至少一个弯曲的圆弧面;
所述加热部件与由所述弯曲的圆弧面界定的虚拟圆柱基本是同轴布置的。
98.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前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衬底,以及结合于所述衬底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所述电阻加热轨迹包括:
靠近所述末端的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对在所述电阻加热轨迹上引导电流;
至少一个沿所述加热部件的周向延伸的轨迹段;以及,
间隔区域,沿所述加热部件的纵向方向界定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与最靠近的所述轨迹段之间;所述法兰至少部分结合于所述间隔区域。
99.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前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是由片材卷绕形成的;所述片材包括由陶瓷原料与有机溶剂的陶瓷浆料流延形成的薄膜、以及形成于所述薄膜上的电阻加热轨迹;
法兰,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法兰具有绕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心轴线旋转180°的非对称性。
100.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件,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前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件界定有电连接区域;
导电引脚,连接于所述电连接区域,以用于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引导电流;
覆盖层,通过熔融的前体于所述电连接区域冷却凝固形成,并至少覆盖所述导电引脚以将所述导电引脚紧固于所述加热部件上。
CN202222183810.8U 2022-08-18 2022-08-18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Active CN219182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3810.8U CN219182801U (zh) 2022-08-18 2022-08-18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3810.8U CN219182801U (zh) 2022-08-18 2022-08-18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2801U true CN219182801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0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3810.8U Active CN219182801U (zh) 2022-08-18 2022-08-18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28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335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7335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3048B (zh) 用于电加热的生成浮质的系统的细长的加热器
CN219182801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TR201910286T4 (tr) Gelişmiş ısıtıcıya sahip bir elektrik ısıtmalı sigara içim sistemi.
JP2022524602A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JP2022524408A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CN117617576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6983604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JP7254909B2 (ja) 吸入可能なエアロゾルを供給する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加熱部材
CN217184847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JP2023530921A (ja) エアロゾル化可能材料を加熱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20545828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2045860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116576A1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138450A1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782677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138442A1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220875921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9353086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6983594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6983584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131185A1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电阻加热器
KR20230014746A (ko) 에어로졸화 가능한 재료를 가열하기 위한 장치
WO2024078346A1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16406831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16268572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