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6863U - 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76863U CN219176863U CN202320309157.7U CN202320309157U CN219176863U CN 219176863 U CN219176863 U CN 219176863U CN 202320309157 U CN202320309157 U CN 202320309157U CN 219176863 U CN219176863 U CN 2191768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 assembly
- ring
- main spring
- limi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其包括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和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还包括流道组件;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和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组合形成内腔;流道组件设置在内腔中并将其分隔为上液室和下液室,且流道组件内设置有用于连通上液室和下液室的流道;上液室、下液室和流道内填充有阻尼液。本实用新型利用几个模块化的装配,将衬套的液室流道部分完全融入主簧主体之内,更好的实现衬套轴向所需的液压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日益普及,人们对汽车驾乘体验的需求也更多从早期的操纵稳定性上拓展到乘坐舒适性上等。尤其在没有传统燃油动力总成的这一振动源头的新能源汽车上,来自路面的振动激励成为了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首要因素。这也对汽车悬架系统的NVH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衬套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确定操纵稳定性以及平顺性的重要零部件,对该零部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传统橡胶衬套线性的动态特性相比,液压衬套具有非线性的动态特性,能够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提供较大的阻尼滞后角,起到优异的衰减振动作用;亦或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提供较小的动刚度特性,降低振动传动率起到降噪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良好的工作性能,液压衬套在汽车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液压衬套受衬套本身的结构限制,液阻方向一般为径向,故而在悬架控制臂铰接处有广泛引用。而副车架衬套作为底盘悬架的第三级减振系统,其目标振源既有悬架前后柔度的共振,亦包含上下方向的簧下共振。。由于副车架的布局限制以及操稳等综合性能考虑,副车架衬套目前基本为轴向布局形式,但基于衬套本身结构的原因,截止目前还没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轴向型液压衬套(专利文件《副车架轴向液压衬套》,CN201810770946.4及《一种后副车架轴向液压衬套及汽车后副车架总成》,CN201921179646.5虽然公布了一种轴向型液压衬套,但其液压的主体部分布置在了衬套的主簧之外,且只有节流板而无流道,本质是通过液体粘滞摩擦产生阻尼力,并不归属与液柱共振原理,可提供的阻尼角有限,缺乏广泛应用的场景)。而我司在于多家主机厂的技术交流中认识到,越来越多主机厂开始关注、重视副车架衬套轴向方向的动态特性需求。在上述背景下,需要发明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轴向液压衬套结构,具备能提供轴向优良的液阻特性的同时兼顾产品的结构、制造工艺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利用几个模块化的装配,将衬套的液室流道部分完全融入主簧主体之内,更好的实现衬套轴向所需的液压特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包括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和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还包括流道组件;所述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和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组合形成内腔;所述流道组件设置在内腔中并将其分隔为上液室和下液室,且流道组件内设置有用于连通上液室和下液室的流道;所述上液室、下液室和流道内填充有阻尼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包括外管、内衬和第一橡胶体;所述内衬呈筒状结构,且设置在外管的上端开口内;所述第一橡胶体包括硫化设置在外管内侧面的橡胶层、与内衬硫化连接的橡胶块、以及用于连接橡胶层和橡胶块的第一橡胶膜结构;所述橡胶层位于外管中部的位置设置有与流道组件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管的上端开口向外弯折形成第一翻边部,外管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倒钩结构,外管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橡胶体位于第一翻边部的位置相对设置有两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橡胶膜结构与第一凸台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厚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衬的中部为与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相适配的过盈装配段,内衬的两端外扩形成避让部;所述橡胶块硫化在过盈装配段的外侧并包裹避让部,且橡胶块位于避让部内侧的部分设置有与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包括内管和下衬环,所述下衬环设置在内管的下端开口外侧,且下衬环和内管之间硫化有第二橡胶体;所述内管下端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凸台,且第二凸台的外侧为斜面;所述下衬环包括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中心孔内壁为与第二凸台相适配的斜面;所述第一环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防止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脱出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环体的顶面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三凸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管的上端开口为安装孔,且安装孔内相对设置有卡槽;所述内管的下端边缘处设置有倒角;所述第二橡胶体位于下衬环与第二凸台之间的部分为第二橡胶膜结构,第二橡胶体位于下衬环与内管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加厚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限位盖板,所述限位盖板的中部设置有与安装孔相适配的通孔,且通孔内相对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爪;所述限位盖板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凹槽部;限位盖板的边沿设置有第二翻边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流道组件包括流道主体、流道上盖板和橡胶限位环;所述流道主体包括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的顶面开设有液流通道槽,且第二环体的底面设置有用于连通液流通道槽和下液室的第一流液孔;所述流道上盖板包括第三环体,所述第三环体扣装于第二环体的顶面,且第三环体的底面设置有与液流通道槽相适配的第四凸台,且第四凸台开设有用于连通液流通道槽和上液室的第二流液孔;所述橡胶限位环套设在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连接处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环体底面位于内孔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抵持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的第一限位部,第二环体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橡胶限位环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三环体顶面位于内孔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抵持上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的第二限位部,第三环体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橡胶限位环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台阶;所述橡胶限位环的外圆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凸起相适配的第三限位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呈八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几个模块化的装配,将衬套的液室流道部分完全融入主簧主体之内,更好的实现衬套轴向所需的液压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C-C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D-D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管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管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衬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衬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组件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组件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主体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主体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主体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上盖板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道上盖板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橡胶限位环的立体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橡胶限位环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液压密封主簧组件的俯视图;
图22为图21中E-E向的剖视图;
图23为图21中F-F向的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液压密封主簧组件的立体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管的立体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管的俯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管的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衬环的俯视图;
图29为图28中G-G向的剖视图;
图30为图28中H-H向的剖视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衬环的立体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盖板的立体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盖板的俯视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盖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11-外管;111-第一翻边部;112-倒钩结构;113-加强筋;12-第一橡胶体;121-橡胶层;122-橡胶块;123-第一橡胶膜结构;124-第一限位凸起;125-第二限位凸起;126-第一加厚部;127-第一凸台;13-内衬;131-过盈装配段;132-避让部;
2-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1-内管;211-倒角;212-安装孔;213-卡槽;214-第二凸台;22-下衬环;221-第一环体;222-中心孔;223-第一限位槽;224-第三凸台;23-第二橡胶体;231-第二橡胶膜结构;232-第二加厚部;
3-流道组件;31-流道主体;311-第二环体;312-液流通道槽;313-第一流液孔;314-第一限位部;315-第一限位台阶;32-流道上盖板;321-第三环体;322-第四凸台;323-第二流液孔;324-第二限位台阶;325-第二限位部;33-橡胶限位环;331-第三限位凸起;
4-上液室;
5-下液室;
6-限位盖板;61-通孔;62-卡爪;63-第二翻边部;64-凹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包括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1和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还包括流道组件3;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1和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组合形成内腔;流道组件3设置在内腔中并将其分隔为上液室4和下液室5,且流道组件3内设置有用于连通上液室4和下液室5的流道;上液室4、下液室5和流道内填充有阻尼液。上、下液室的体积大小、液室的形状主要是根据衬套的力学动态特性要求在上液阻密封主簧组件和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上进行设计。
参见图4~图7所示,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1包括外管11、内衬13和第一橡胶体12;内衬13呈筒状结构,且设置在外管11的上端开口内;第一橡胶体12包括硫化设置在外管11内侧面的橡胶层121、与内衬13硫化连接的橡胶块122、以及用于连接橡胶层121和橡胶块122的第一橡胶膜结构123;橡胶层121位于外管11中部的位置设置有与流道组件3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凸起124。具体的,第一限位凸起124呈八字形结构。
参见图8~图9所示,外管11的上端开口向外弯折形成第一翻边部111,外管11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倒钩结构112,外管11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加强筋113;第一橡胶体12位于第一翻边部111的位置相对设置有两第一凸台127;第一橡胶膜结构123与第一凸台127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厚部126。
参见图10~图11所示,内衬13的中部为与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相适配的过盈装配段131,内衬13的两端外扩形成避让部132;橡胶块122硫化在过盈装配段131的外侧并包裹避让部132,且橡胶块122位于避让部132内侧的部分设置有与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起125。
上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的橡胶体结构设计为厚臂+薄膜,以满足车辆前后-左右方向上不同的静刚度特性需求,;外管内部全面附胶,确保与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装配时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内衬的中间部位设计与内管过盈装配段,以保证上下液阻密封主簧之间装配时的脱出力;内衬的上下两侧向外避让,然后在避让部位硫化上橡胶,同时上下两侧均增加橡胶密封件,以充分保证阻尼液的有效密封;外管中间设置有按照槽,按照槽呈“八”字型,方便橡胶限位块的装配与密封;外管的下端设计有倒钩结构,保证衬套总成装配后向下液阻密封主簧之间的脱离和增加液体的密封;同时也根据客户的需求,在衬套的内衬上可在适当部分增加外凹或斜面、橡胶体适当液室薄膜以外的部位适当加厚、和外管内壁设计凸起或斜面等措施来提供衬套三向静刚度的结构。
参见图21~图24所示,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包括内管21和下衬环22,下衬环22设置在内管21的下端开口外侧,且下衬环22和内管21之间硫化有第二橡胶体23;内管21下端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凸台214,且第二凸台214的外侧为斜面;参见图28~图31所示,下衬环22包括第一环体221,第一环体221的中心孔222内壁为与第二凸台214相适配的斜面;第一环体22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防止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1脱出的第一限位槽223;第一环体221的顶面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三凸台224。
参见图25~图27所示,内管21的上端开口为安装孔212,且安装孔212内相对设置有卡槽213;内管21的下端边缘处设置有倒角211;第二橡胶体23位于下衬环22与第二凸台214之间的部分为第二橡胶膜结构231,第二橡胶体23位于下衬环22与内管21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加厚部232。
内管的内孔根据装车需求设计安装孔,内部上设计有凹槽便于衬套在按照时的方向定位和限位盖板的装配;内管的上部分外壁尺寸结合上液阻密封主簧组件中的内衬进行设计,确保与内衬之间的过盈量与装配后的脱出力;内管下端设计不同方向设计有凹槽、凸台和斜面,主要为了保证衬套的三向静刚度而设计;下端凸台的上侧设计有限位平面,限位平面主要保证流道组件在衬套内端面的滑动;下衬环的设计有凹槽、斜面、凸台以保证衬套的三向静刚度,同时提高下液室的体积;下衬环的下端设计有凹槽结构,此凹槽结构是为了保证上、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直接装配的防脱出以及密封橡胶过盈溢出的空间容纳。内管与下衬环之间硫化的橡胶体,橡胶体上设计有薄膜结构,为满足液阻衬套的下液室形状和液室的体积刚度,可根据产品的结构设计成不同的形状。
参见图32~图34所示,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还包括限位盖板6,限位盖板6的中部设置有与安装孔212相适配的通孔61,且通孔61内相对设置有与卡槽213相适配的卡爪62;限位盖板6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凹槽部64;限位盖板6的边沿设置有第二翻边部63。限位盖板通过钢板冲压成型(材料DC03或Q235),限位盖板的四周增加翻边和内凹,考虑车辆周围按照环境避让的同时增加限位强度;限位盖板中部设计通孔和卡爪,卡爪是盖板与衬套内管之间组装;内孔时为了保证衬套主体的内孔安装结构。
参见图12~图16所示,流道组件3包括流道主体31、流道上盖板32和橡胶限位环33;流道主体31包括第二环体311,第二环体311的顶面开设有液流通道槽312,且第二环体311的底面设置有用于连通液流通道槽312和下液室5的第一流液孔313;流道上盖板32包括第三环体321,第三环体321扣装于第二环体311的顶面,且第三环体321的底面设置有与液流通道槽312相适配的第四凸台322,且第四凸台322开设有用于连通液流通道槽312和上液室4的第二流液孔323;橡胶限位环33套设在第二环体311和第三环体321连接处的外侧。
参见图17~图20所示,第二环体311底面位于内孔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抵持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的第一限位部314,第二环体311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橡胶限位环33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台阶315;第三环体321顶面位于内孔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抵持上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的第二限位部325,第三环体321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橡胶限位环33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台阶324;橡胶限位环33的外圆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凸起124相适配的第三限位凸起331。
流道上盖板上设计有与流道主体装配的凹凸结构,确保与流道主体之间的定位装配;流道主体内侧设计的有液流通道,通道的数量、长度以及通道的截面积均根据产品的动态特性要求来独立设计;流道主体与上盖板分开注塑成型,后期通过扣装融焊的方式形成独立的流道腔体,并合围组成密封圈的夹持结构;流道内径面与下液阻密封主簧的内管过盈配合形成密封,而橡胶限位圈与上液阻密封主簧按照槽通过特定的过盈配合,保证产品具备一定的径向运动空间的同时达成轴向运动时上下液室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
首先将流道组件和下液阻密封主簧总成装配在一起;此时流道与内管内壁过盈装配,通过下端内管的限位端面限位;然后在将上液阻密封主簧与组件装配一起;此时流道组件上的橡胶限位块卡入外管内壁的“八”字性结构内,起到限位和密封作用;上液阻密封主簧的内衬中间部位与内管实现过盈装配,保证了二者之间的配合;内衬上下两侧的橡胶密封件与内管外壁之间再次增强了衬套的密封作用。内衬下端面与流道的上端面贴合,对流道组件的上端面进行了限位,防止流道组件在衬套内腔移动。装配后外管下端的倒钩结构刚好落入下衬环下端的凹槽中,起到防脱出作用。组装完成对衬套进行缩径处理,缩径后衬套的各组件之间实现了完好密封;衬套的缩径量根据衬套的安装尺寸和橡胶的壁厚按照5%~10%的比例进行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上液阻密封主簧总成与下液阻密封主簧总成一起形成内腔,再由流道总成、橡胶密封圈分割成上液室和下液室;上液室、下液室以及流道腔内充满了特制的阻尼液;流道的两端设置有与上下液室连接的通孔;当液阻衬套轴向受到外部激励,橡胶主簧发生位移,导致两液室内的压力差产生波动,液体通过流道在两液室内来回流动。流道内的振动液柱(惯性质量)与液室扩张刚度联动,在橡胶主簧振动系统形成了一个子振动系统,通过共振现象达到在共振频率段高阻尼的动态特性。本实用新型的亮点是通过分解设计各组件、再组装形成液室及密封总成的结构设计理念,实现外观与传统径向型液压产品无异,实际为轴向方向液压衬套的产业化。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包括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1)和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道组件(3);所述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1)和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组合形成内腔;所述流道组件(3)设置在内腔中并将其分隔为上液室(4)和下液室(5),且流道组件(3)内设置有用于连通上液室(4)和下液室(5)的流道;所述上液室(4)、下液室(5)和流道内填充有阻尼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1)包括外管(11)、内衬(13)和第一橡胶体(12);所述内衬(13)呈筒状结构,且设置在外管(11)的上端开口内;所述第一橡胶体(12)包括硫化设置在外管(11)内侧面的橡胶层(121)、与内衬(13)硫化连接的橡胶块(122)、以及用于连接橡胶层(121)和橡胶块(122)的第一橡胶膜结构(123);所述橡胶层(121)位于外管(11)中部的位置设置有与流道组件(3)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凸起(12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的上端开口向外弯折形成第一翻边部(111),外管(11)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倒钩结构(112),外管(11)的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加强筋(113);所述第一橡胶体(12)位于第一翻边部(111)的位置相对设置有两第一凸台(127);所述第一橡胶膜结构(123)与第一凸台(127)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厚部(126)。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3)的中部为与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相适配的过盈装配段(131),内衬(13)的两端外扩形成避让部(132);所述橡胶块(122)硫化在过盈装配段(131)的外侧并包裹避让部(132),且橡胶块(122)位于避让部(132)内侧的部分设置有与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凸起(12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包括内管(21)和下衬环(22),所述下衬环(22)设置在内管(21)的下端开口外侧,且下衬环(22)和内管(21)之间硫化有第二橡胶体(23);所述内管(21)下端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二凸台(214),且第二凸台(214)的外侧为斜面;所述下衬环(22)包括第一环体(221),所述第一环体(221)的中心孔(222)内壁为与第二凸台(214)相适配的斜面;所述第一环体(22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防止上液压密封主簧组件(1)脱出的第一限位槽(223);所述第一环体(221)的顶面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三凸台(22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1)的上端开口为安装孔(212),且安装孔(212)内相对设置有卡槽(213);所述内管(21)的下端边缘处设置有倒角(211);所述第二橡胶体(23)位于下衬环(22)与第二凸台(214)之间的部分为第二橡胶膜结构(231),第二橡胶体(23)位于下衬环(22)与内管(21)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加厚部(23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盖板(6),所述限位盖板(6)的中部设置有与安装孔(212)相适配的通孔(61),且通孔(61)内相对设置有与卡槽(213)相适配的卡爪(62);所述限位盖板(6)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凹槽部(64);限位盖板(6)的边沿设置有第二翻边部(63)。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组件(3)包括流道主体(31)、流道上盖板(32)和橡胶限位环(33);所述流道主体(31)包括第二环体(311),所述第二环体(311)的顶面开设有液流通道槽(312),且第二环体(311)的底面设置有用于连通液流通道槽(312)和下液室(5)的第一流液孔(313);所述流道上盖板(32)包括第三环体(321),所述第三环体(321)扣装于第二环体(311)的顶面,且第三环体(321)的底面设置有与液流通道槽(312)相适配的第四凸台(322),且第四凸台(322)开设有用于连通液流通道槽(312)和上液室(4)的第二流液孔(323);所述橡胶限位环(33)套设在第二环体(311)和第三环体(321)连接处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体(311)底面位于内孔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抵持下液阻密封主簧组件(2)的第一限位部(314),第二环体(311)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橡胶限位环(33)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台阶(315);所述第三环体(321)顶面位于内孔的边沿处设置有用于抵持上液阻密封主簧组件的第二限位部(325),第三环体(321)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橡胶限位环(33)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台阶(324);所述橡胶限位环(33)的外圆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凸起(124)相适配的第三限位凸起(331)。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4)呈八字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09157.7U CN219176863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09157.7U CN219176863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76863U true CN219176863U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6660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09157.7U Active CN219176863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76863U (zh) |
-
2023
- 2023-02-22 CN CN202320309157.7U patent/CN2191768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430442Y2 (zh) | ||
JPH0225947Y2 (zh) | ||
US4971456A (en) | Fluid-filled elastic center bearing mount | |
JPH08177945A (ja) | 流体封入式筒型防振装置 | |
US5906360A (en) | Elastic mounting device including fluid-filled elastic mount and synthetic resin bracket for fixing the elastic mou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S61144444A (ja) | 流体入りブツシユ | |
CN219176863U (zh) | 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 | |
EP1118794B1 (en) | Fluid filled cylindrical elastic mount having intermediate sleeve exhibiting improved deformation resistan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JPS61130639A (ja) | 流体入りマウント | |
CN116044952A (zh) | 一种轴向型副车架液压衬套总成 | |
JP2019060393A (ja) | 軸方向入力型の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 |
US5310168A (en) | Fluid-filled cylindrical elastic mount having annular fluid chamber with constant cross sectional area over the entire circumference | |
JPH07158687A (ja) | 防振装置 | |
JPH0227536B2 (zh) | ||
CN220622581U (zh) | 一种具有复合式硫化一体流道总成的轴向型液压衬套 | |
CN217977157U (zh) | 一种汽车悬架衬套及具有其的车辆 | |
JPH0131794Y2 (zh) | ||
JPH0633230Y2 (ja) | 流体封入式クツシヨンゴム組立体 | |
JP3518451B2 (ja) | 流体封入式筒型マウント | |
JPH04160244A (ja) | 筒型マウ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H0645073Y2 (ja) | 流体封入式筒型マウント組立体 | |
JP3846328B2 (ja)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
JP4015239B2 (ja) | 筒型液封防振装置の製法 | |
JPH0324914Y2 (zh) | ||
JPH11210812A (ja) | 流体封入式筒型マウント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