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3992U -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3992U
CN219173992U CN202223600886.2U CN202223600886U CN219173992U CN 219173992 U CN219173992 U CN 219173992U CN 202223600886 U CN202223600886 U CN 202223600886U CN 219173992 U CN219173992 U CN 219173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vibration
chassis
piece
spandrel gi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08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思雄
陈彬斌
张扬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Fuji Sino Eleva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Fuji Sino Eleva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Fuji Sino Eleva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Fuji Sino Eleva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08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3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3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3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包括电梯主机、支撑所述主机的底架、两根平行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底架的竖向导轨、沿着所述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井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导轨;所述底架设置于两根所述导轨之间,且所述底架与所述导轨均固定连接;所述主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上方。本申请通过设置支架,使得主机的底架仅与一个井道侧壁固定连接,从而降低井道侧壁的共振和主机底架的振动,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背景技术
无机房电梯是指不需要建筑物提供封闭的专门机房用于安装电梯驱动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等设备的电梯。
无机房电梯为了节约空间,将过去安装在井道上方机房内的控制柜、主机(曳引机)、限速器等设备改为安装在井道侧壁上,取消了专用的机房设置,在有效提高建筑面积使用率的同时降低了建筑成本。
参照图1,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支撑电梯主机2的底架3直接与两侧的电梯井道侧壁1固定连接。电梯主机2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并通过主机底架3传递至井道侧壁1,从而引起底架3、井道侧壁1的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噪声,给住户带来噪声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电梯主机振动造成的噪声,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包括电梯主机、支撑所述主机的底架、两根平行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底架的竖向导轨、沿着所述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井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导轨;所述底架设置于两根所述导轨之间,且所述底架与所述导轨均固定连接;所述主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梯主机底架通过固定架仅与电梯井道的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在主机运行的过程中,相较于现有的将主机底架直接与两侧的井道壁相连接,减少了振动的井道侧壁数量,从而降低井道壁的振动噪声。
可选的,还包括辅助框架,所述辅助框架设置于两条所述导轨间;所述辅助框架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抵接所述导轨内侧,且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件的两端均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框架与导轨相互配合,进一步显示底架的振动活动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主机底架振动噪声的产生。
可选的,所述导轨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轨件、第二导轨件;所述第一导轨件与所第二导轨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一导轨件抵接,且所述第一安装件开设有与第一导轨件相配合的第一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框架通过第一通槽与导轨的第一导轨件的插接配合;一方面便于工作人员安装辅助框架,另一方面也加强导轨对辅助框架的约束作用,从而提高辅助框架对主机底架的限位作用,减少主机底架的振动。
可选的,所述底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主机的机座、承重梁、设置于机座与承重梁间的减振垫;所述机座设置于所述主机下方;所述减振垫包括黏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机的机座发生振动时,其振动能量迅速传递给紧密贴合在机座上的减振垫,引起黏弹性件中阻尼材料内部的摩擦和相对错误错动,从而将振动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消耗掉。
可选的,所述减振垫包括设置于黏弹性件中的刚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几乎方案,黏弹性件吸收一部分振动能量后,刚性件也会在机座的振动下发生弯曲振动。刚性件的振动能量会迅速传递给紧密贴合在刚性板上的黏弹性件,引起黏弹性件中阻尼材料内部的摩擦和相对错误错动,从而将振动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消耗掉。即通过加设刚性件,进一步提高减振垫吸收振动能量,减少主机的振动传递给承重梁、井道侧壁,从而降低主机底架的振动噪声。
可选的,所述机座与所述减振垫之间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开设有与第一导轨件相卡接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座的振动通过支撑块传递给减振垫,从而减少机座的共振,即降低主机底架的振动噪声。
可选的,所述承重梁包括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所述第一承重梁与所述第二承重梁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承重梁与所述第一承重梁均与所述导轨相抵接;所述第一承重梁与所述第二承重梁之间设有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导轨两侧的第一承重梁和第二承重梁,扩大了承重梁与上部结构接触的横截面面积;从而提高了承重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而连接件将第一承重梁和第二承重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承重梁的整体稳定性,减少承重梁内部的振动。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两根所述导轨间;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导轨外侧,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导轨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承重梁的整体性,减少承重梁与导轨之间的振动,从而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固定架,使得主机的底架仅与一个井道侧壁固定连接,从而降低井道侧壁的共振和主机底架的振动;
2.通过设置辅助框架,从而对主机底架的振动位移做进一步限制,降低主机底架振动的幅度,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3.通过底架的机座和承重梁之间设置减振块,将底架的振动能量转化成热量消散,从而减少底架的振动,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背景技术中电梯主机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本实施例中电梯主机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体现本实施例中主机底架的轴侧图。
图4是体现本实施例中主机底架的俯视图。
图5是体现本实施例中减振垫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井道侧壁;2、主机;3、底架;4、钢绞线;5、对重;6、轿厢;7、支架;8、导轨;81、第一导轨件;82、第二导轨件;9、辅助框架;91、第一安装件;92、第二安装件;93、第一通槽;10、机座;101、第一支撑架;102、第二支持架;12、承重梁;121、第一承重梁;122、第二承重梁;13、连接件;131、第一连接件;132、第二连接件;15、支撑块;151、第二凹槽;16、减振块;161、夹持板;162、减振垫;1621、黏弹性件;1622、刚性件;163、第三凹槽;17、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有较多的零部件通过螺栓连接,仅展示各零部件的螺栓孔以示意螺栓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参照图2,无机房电梯包括主机2、钢绞线4、对重5、轿厢6。无机房电梯的主机2设置于电梯井道侧壁1上,在本实施例中,无机房电梯的主机2为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以减少噪声的产生。钢绞线4绕过主机2内部的曳引轮后,钢绞线4的两端分别与电梯的轿厢6及对重5相连接,电梯的主机2通过牵动钢绞线4的转动,使得井道中的轿厢6和对重5各自沿井道中的轨道运行,从而实现载人轿厢6在不同楼层间运动。
参照图3,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3包括主机2、支撑主机2的主机底架3、导轨8、固定架17、辅助框架9。
参照图3和图4,两根导轨8竖向平行设置,沿着导轨8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固定架17,该固定架17的一端与井道侧壁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轨8固定连接,从而固定导轨8位置、以后支撑导轨8所受到的作用力,提高导轨8 运行的稳定性。
电梯的底架3设置两根导轨8间,且与两根竖向导轨8固定连接。电梯的主机2固定设置于底架3上方。相较于现有的将主机底架3直接与两侧的井道侧壁1相连接,减本申请少了与主机底架3相连接井道侧壁1数量,从而减少井道侧壁1的振动,从而降低井道侧壁1的振动噪声。
参照图3,辅助框架9抵接于两根导轨8内侧,且所述辅助框架9的底部与主机底架3螺栓连接,通过导轨8和辅助框架9的配合使用,限制了主机底架3向上的振动位移,以降低主机底架3的振动幅度,从而起到底架3的减振降噪作用。
电梯底架3的底部设有支架7,支架7与导轨8的外侧固定连接,且支架7的一端抵接于电梯底架3。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电梯底架3的支撑作用,减少电梯底架3的振动。
导轨8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轨件81、第二导轨件82;第一导轨件81与所第二导轨件82位于同一直线上。辅助框架9包括第一安装件91、第二安装件92,第二安装件92的两端均抵接于第一安装件91。且第一安装件91抵接于导轨8内侧,第一安装件91开设有与第一导轨件81相配合的第一通槽93,通过第一通槽93与导轨8的第一导轨件81的插接配合,提高辅助框架9对主机底架3的限位作用,减少主机底架3的振动。
底架3还包括用于支撑主机2的机座10、承重梁12、设置于机座10与支撑梁之间的支撑块15、减振块16。支架设置承重梁的底部,且与承重梁相抵接,用于提高对承重梁的支撑作用。
参照图3,主机2的承重梁12包括第一承重梁121、第二承重梁122。第一承重梁121和第二承重梁122均采用槽钢制成。第一承重梁121和第二承重梁122分别设置于导轨8的两侧,且第一承重梁121与第二承重梁122均导轨8相抵接。第一承重梁121和第二承重梁122之间还设有连接件1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3为槽钢。连接件13的两侧分别抵接于第一承重梁121、第二承重梁122后螺栓连接,以加强第一承重梁121和第二承重梁122的整形刚度,减低承重梁12振动的幅度。连接件13包括第一连接件131、第二连接件132,第一连接件131设置于两根导轨8内部,第一连接件131设置于导轨8外部,且第二连接件132该抵接于导轨8。
电梯的机座10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01、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101和第二支撑架均采用槽钢制成。第一支撑架101与第二支撑架分别设置于导轨8的第一导轨件81的两侧,且与第二导轨件82相抵接;第一支撑架101与第二支撑架通过连接板连成一个整体,以减少机座10振动的幅度。
参照图3,机座10与支撑梁之间设有支撑块15,支撑块15件机座10所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支承重梁12,以减少机座10与承重梁12之间的共振。支撑块15开设有与第一导轨件81相卡接配合的第二凹槽151,通过第二凹槽151与导轨8的配合,加强支撑块15的连接。
减振块16设置支持块和承重梁12之间,用于吸收主机2底架3的振动能量,从而降低底架3的振动。减振块16包括减振垫162、固定减振垫162位置的夹持板161。所述夹持板161设置于减振垫162上、下两侧;且夹持板161开设有与导轨8的第一导轨件81相卡接配合第三凹槽163。
机座10与支撑块15、支撑块15与减振块16、减振块16与承重梁12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从而将底架3组装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从而减少主机2运行时,底架3各部分之间的振动。
参照图5,减振垫162包括间隔设置的黏弹性件1621和刚性件1622。黏弹性件1621由黏弹性材料支撑,例如氯丁橡胶,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类胶及泡沫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构成。该黏弹性材料具有一定阻尼,可以将振动的能量转化成热量进行消散,钢性件1622可以采用金属板制作。
减振垫中的黏弹性件1621与刚性件1622的协同作用原理为:
黏弹性件1621吸收一部分振动能量后,刚性件1622也会在机座10的振动下发生弯曲振动。刚性件1622的振动能量会迅速传递给紧密贴合在刚性板上的黏弹性件1621,引起黏弹性件1621中阻尼材料内部的摩擦和相对错误错动,从而将振动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消耗掉。从而降低主机底架的振动噪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包括电梯主机(2),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所述主机(2)的底架(3)、两根平行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底架(3)的竖向导轨(8)、沿着所述导轨(8)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架(17);所述固定架(17)的一端与井道侧壁(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17)的另一端与所述导轨(8)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导轨(8);所述底架(3)设置于两根所述导轨(8)之间,且所述底架(3)与所述导轨(8)均固定连接;所述主机(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3)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框架(9),所述辅助框架(9)设置于两条所述导轨(8)间;所述辅助框架(9)包括第一安装件(91)、第二安装件(92),所述第一安装件(91)抵接所述导轨(8)内侧,且所述第一安装件(91)的一端与所述底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件(92)的两端均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9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8)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轨件(81)、第二导轨件(82);所述第一导轨件(81)与所第二导轨件(8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安装件(91)与所述第一导轨件(81)抵接,且所述第一安装件(91)开设有与第一导轨件(81)相配合的第一通槽(9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3)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主机(2)的机座(10)、承重梁(12)、设置于机座(10)与承重梁(12)件的减振垫(162);所述机座(10)设置于所述主机(2)下方;所述减振垫(162)包括黏弹性件(16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162)包括设置于所述黏弹性件(1621)中的刚性件(162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0)与所述减振垫(162)之间设有支撑块(15),所述支撑块(15)开设有与第一导轨件(81)相卡接配合的第二凹槽(151);所述支撑块(15)与所述机座(1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12)包括第一承重梁(121)、第二承重梁(122);所述第一承重梁(121)与所述第二承重梁(122)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8)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承重梁(121)与所述第一承重梁(121)均与所述导轨(8)相抵接;所述第一承重梁(121)与所述第二承重梁(122)之间设有连接件(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包括第一连接件(131)、第二连接件(132);所述第一连接件(131)设置于所述两根所述导轨(8)间;所述第二连接件(132)设置于所述导轨(8)外侧,且所述第二连接件(132)与所述导轨(8)相抵接。
CN202223600886.2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Active CN219173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0886.2U CN219173992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0886.2U CN219173992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3992U true CN219173992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1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0886.2U Active CN219173992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39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46440C2 (ru) Канатный лифт с рабочим шкивом
JP2007284153A (ja) エレベータの防振構造
CN103213888A (zh) 电梯设备
JP2000086112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0914870U (zh) 一种高稳定性环保电梯导轨支架
CN219173992U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CN215101340U (zh) 一种新型电梯隔振降噪导轨撑架装置
EP1380530B1 (en) Mechanism for fixing hoist and elevator
JP3700412B2 (ja) トラクションエレベーター
CN210029655U (zh) 一种减震降噪的电梯导轨支架
CN210001391U (zh) 无机房电梯立式曳引机底座
CN208577311U (zh) 曳引机安装梁结构
JP380657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ガイドレール支持構造
CN218625241U (zh) 一种无机房驱动主机安装结构
CN220245220U (zh)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CN213536945U (zh) 一种特速电梯多层轿底减震装置
CN113548565A (zh)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轿厢
CN210176257U (zh) 一种电梯导轨减震静音装置
CN219341360U (zh) 一种电梯减震支架
CN110436307B (zh) 一种托梁式轿顶返绳轮装置
CN214359672U (zh) 无机房电梯主机悬吊安装结构
CN220811531U (zh) 一种电梯减震机架
CN218664877U (zh) 防震式电梯导轨支架
CN220467242U (zh) 一种有机房底托式电梯
CN217296855U (zh) 一种别墅梯的曳引机机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