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6208U - 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6208U
CN219166208U CN202320224023.5U CN202320224023U CN219166208U CN 219166208 U CN219166208 U CN 219166208U CN 202320224023 U CN202320224023 U CN 202320224023U CN 219166208 U CN219166208 U CN 219166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cover
plate body
assembly
air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40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荣武
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40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6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6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6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热风罩组件包括:罩体,罩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孔,罩体包括呈环形的罩底壁,罩底壁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罩体为金属罩;板体,板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孔,板体设置在安装孔中,板体为透明板,板体能够与辐射发热管的位置相对应。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热风罩组件,在金属罩底壁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有透明的板体,并且,板体能够与辐射发热管的位置相对应,使得辐射发热管的热量能够通过透明板辐射传递到外部,提高了热风罩组件的中心位置的辐射传热效率,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也以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烹饪设备的烹饪腔内对流传热中心温度偏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空气炸锅均采用的发热管作为发热部件,开盖式的空气炸锅为了防止发热管在锅盖被打开后外露从而在发热管外部罩设了热风罩,但是,在采用依靠辐射传热为主的发热管如卤素管、碳素管、石英管时,无论是其发出的可见光还是红外线,在经过热风罩时都无法穿透金属材料,只能通过加热热风罩使之成为二次热源后再对烹饪腔进行烘烤作用,效率较低。
并且,发热管大多设置在炸锅顶部,由循环风扇带动内部空气循环加热。由于在空气炸锅工作过程中,对流传热为主,辐射传热为辅,而对流传热会在离心风扇下方形成一个“低温回流区域”,造成此处温度偏低的问题,因而导致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中外围温度高、中间温度低,所以在烹制食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四周焦糊、中间夹生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热风罩组件。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风罩组件,用于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辐射发热管,热风罩组件罩设在辐射发热管的外侧,热风罩组件包括:罩体,罩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孔,罩体包括呈环形的罩底壁,罩底壁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罩体为金属罩;板体,板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孔,板体设置在安装孔中,板体为透明板,板体能够与辐射发热管的位置相对应。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热风罩组件包括罩体和板体,热风罩组件罩设在烹饪设备的辐射发热管的外侧,辐射发热管依靠辐射传热为主,由于金属罩底壁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有透明的板体,并且,板体能够与辐射发热管的位置相对应,使得辐射发热管的热量能够通过透明板辐射传递到外部,提高了热风罩组件的中心位置的辐射传热效率,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也以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烹饪设备的烹饪腔内对流传热中心温度偏低的问题。进一步地,罩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板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孔,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用于传热以及气流通过。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透明板和金属罩组合的热风罩组件,通过在金属罩的中心区域嵌入带孔的透明板,在解决空气炸锅进风问题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热辐射发热体向下传热时的光透率,提高了热风罩组件的中心位置的辐射传热效率,以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烹饪设备的烹饪腔内对流传热中心温度偏低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热风罩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的外径D与板体的外径d满足:1/3D≤d≤2/3D。如此设置,使得透明板的范围与金属的罩底壁的范围合理,能够起到向中心区域定向温度补偿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均匀烹饪设备的烹饪腔中心处和边缘处的温度,提升烹饪腔内的温度场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为石英玻璃板或硼硅玻璃板。
在这些实施例中,板体采用石英玻璃板或硼硅玻璃板,石英玻璃板和硼硅玻璃板具有成本低、耐高温性能好、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好、透光率高、具有极佳的光谱特性,不仅可以透过可见光,而且可以透过红外线、紫外线等优点,适用于与辐射发热管配合以使辐射发热管发出的大部分热量能够穿透板体,以对热风罩组件外部的食材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mm至5mm。在该范围内,一方面,避免了板体的厚度过厚而导致光透率严重下降,不利于辐射热量的传递,并且太厚的板体也不利于对流传热;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板体的厚度过薄而导致加工制造难度增加,成本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罩组件还包括:多个卡扣,间隔设置在板体的外周边缘并与板体扣合连接,且卡扣与罩体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板体与罩体之间通过多个卡扣连接,卡扣与板体之间扣合连接,这样方便卡扣与板体之间的装配;进一步地,卡扣与罩体之间固定连接,实现板体、卡扣、罩体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与安装孔的边缘焊接相连。焊接连接具有连接性能好、不易松脱、可适应批量生产等优点,并且,焊接自动化容易实现,因而可以提高卡扣与罩体之间的连接速率,简化热风罩组件的装配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为环状的卡圈,卡圈上设置有开口,板体插设在开口中,开口与板体过盈配合。卡圈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并且能够将板体牢固地固定在开口中,防止板体与罩体之间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发热管组件,发热管组件包括辐射发热管;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热风罩组件,热风罩组件罩设在发热管组件的外侧。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热风罩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管组件还包括:不锈钢发热管,设置在辐射发热管的外周,不锈钢发热管与罩底壁的位置相对应。
在这些实施例中,烹饪设备包括辐射发热管和不锈钢发热管两种发热管,可以设置两种发热管的功率不同,从而通过不锈钢发热管和辐射发热管两者的配合来调整发热管组件的中心温度以及外围温度,进而使得烹饪腔中的温度场更均匀。进一步地,由于不锈钢发热管的辐射传热小,主要采用对流传热,因而将不锈钢发热管设置在与罩底壁相对应的位置,尽可能地减小金属材质的罩底壁对发热管组件产生的辐射热量的阻挡,提高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发热管的功率密度大于不锈钢发热管的功率密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发热管组件能够加热烹饪腔,通过使得位于中心位置的辐射发热管的功率密度大于位于外围的不锈钢发热管的功率密度,使得热辐射传递效应也是内部高、外围低,与烹饪腔内对流传热所形成的中心温度偏低、外围温度偏高形成温度补偿,使得烹饪腔的中心位置与外周边缘位置的温差尽可能地接近,起到均匀烹饪腔内的温度的作用,能够实现更好地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设备还包括:扇叶,可转动地设置在热风罩组件中,扇叶设置在发热管组件的上方。
在这些实施例中,发热管组件设置在烹饪腔的顶部,扇叶设置在发热管组件的上方,扇叶转动能够带动发热管组件周围的空气流动,将空气从热风罩组件的中心吸入,从扇叶径向甩出,沿烹饪腔的内壁向下,再由下向上聚集在中心位置形成回流,从而在烹饪腔内形成热对流,通过热对流加热烹饪腔中的空气,而热对流加热会在离心扇叶下方形成一个“低温回流区域”,造成此处温度偏低的问题,所以在炸制食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四周焦糊、中间夹生的现象。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烹饪设备,将热风罩组件的底壁中心区域替换为透明板,可以大大提高热风罩组件的底壁中心区域的辐射传热效率,同时可对设置在烹饪腔中的烤盘的中心区域进行定向温度补偿,使得烤盘的中心位置与外周边缘位置的温差尽可能地接近,起到均匀烤盘各处的温度的作用,能够实现更好地烹饪效果。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热风罩组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热风罩组件的沿纵向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热风罩组件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一个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烹饪腔中的热对流与热辐射作用强度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热风罩组件,110罩体,111第一通风孔,112罩底壁,113罩侧壁,120板体,121第二通风孔,130卡扣,
20烹饪设备,210辐射发热管,220不锈钢发热管,230扇叶,240锅体,250锅盖,260机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本申请中的“上”、“下”、“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8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热风罩组件10和烹饪设备20。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风罩组件10,用于烹饪设备20,烹饪设备20包括辐射发热管210,热风罩组件10罩设在辐射发热管210的外侧,热风罩组件10包括:罩体110,罩体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孔111,罩体110包括呈环形的罩底壁112,罩底壁112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罩体110为金属罩;板体120,板体1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孔121,板体120设置在安装孔中,板体120为透明板,板体120能够与辐射发热管210的位置相对应。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热风罩组件10包括罩体110和板体120,热风罩组件10罩设在烹饪设备20的辐射发热管210的外侧,辐射发热管210依靠辐射传热为主,由于金属罩底壁112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有透明的板体120,并且,板体120能够与辐射发热管210的位置相对应,使得辐射发热管210的热量能够通过透明板辐射传递到外部,提高了热风罩组件10的中心位置的辐射传热效率,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也以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烹饪设备20的烹饪腔内对流传热中心温度偏低的问题。进一步地,罩体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孔111,板体1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孔121,第一通风孔111和第二通风孔121用于传热以及气流通过。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透明板和金属罩组合的热风罩组件10,通过在金属罩的中心区域嵌入带孔的透明板,在解决空气炸锅进风问题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热辐射发热体向下传热时的光透率,提高了热风罩组件10的中心位置的辐射传热效率,以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烹饪设备20的烹饪腔内对流传热中心温度偏低的问题。
下面具体说明热风罩组件10与辐射发热管210相配合的工作原理:辐射传热主要依靠可见光、红外线和远红外等光谱波段来传递热量,而一般透明玻璃的光透率从可见光到远红外都可以达到80%~90%以上,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制作特殊的热风罩组件10,将热风罩组件10的中心区域设置为透明板,外围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从而提高中心区域的光透率,充分发挥辐射传热与对流传热的温度补偿作用。
进一步地,在热风罩组件10和辐射发热管210设置在烹饪腔中的情况下,辐射发热管210能够加热烹饪腔,通过设置热风罩组件10的中心区域为透明板,使得热风罩组件10的中心区域的辐射传热效率更高,与烹饪腔内对流传热所形成的中心温度偏低、外围温度偏高形成温度补偿,使得烹饪腔的中心位置与外周边缘位置的温差尽可能地接近,起到均匀烹饪腔内的温度的作用,能够实现更好地烹饪效果。
具体地,辐射发热管210包括卤素管、碳素管、石英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卤素管、碳素管、石英管具有热惯性小、发热启停无延时的优势。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罩体110的外径D与板体120的外径d满足:1/3D≤d≤2/3D。如此设置,使得透明板的范围与金属的罩底壁112的范围合理,能够起到向中心区域定向温度补偿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均匀烹饪设备20的烹饪腔中心处和边缘处的温度,提升烹饪腔内的温度场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20为石英玻璃板或硼硅玻璃板。
在这些实施例中,板体120采用石英玻璃板或硼硅玻璃板,石英玻璃板和硼硅玻璃板具有成本低、耐高温性能好、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好、透光率高、具有极佳的光谱特性,不仅可以透过可见光,而且可以透过红外线、紫外线等优点,适用于与辐射发热管210配合以使辐射发热管210发出的大部分热量能够穿透板体120,以对热风罩组件10外部的食材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20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mm至5mm。在该范围内,一方面,避免了板体120的厚度过厚而导致光透率严重下降,不利于辐射热量的传递,并且太厚的板体120也不利于对流传热;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板体120的厚度过薄而导致加工制造难度增加,成本增加。
对于板体120和罩体110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热风罩组件10还包括:多个卡扣130,间隔设置在板体120的外周边缘并与板体120扣合连接,且卡扣130与罩体11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板体120与罩体110之间通过多个卡扣130连接,卡扣130与板体120之间扣合连接,这样方便卡扣130与板体120之间的装配;进一步地,卡扣130与罩体110之间固定连接,实现板体120、卡扣130、罩体110之间的连接。
在具体应用中,作为示例,可选地,卡扣130与罩体11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连接,螺钉、螺纹孔配合连接,卡扣130、扣位配合连接等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卡扣130与安装孔的边缘焊接相连。焊接连接具有连接性能好、不易松脱、可适应批量生产等优点,并且,焊接自动化容易实现,因而可以提高卡扣130与罩体110之间的连接速率,简化热风罩组件10的装配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卡扣130为环状的卡圈,卡圈上设置有开口,板体120插设在开口中,开口与板体120过盈配合。卡圈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并且能够将板体120牢固地固定在开口中,防止板体120与罩体110之间分离。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20,包括:发热管组件,发热管组件包括辐射发热管210;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热风罩组件10,热风罩组件10罩设在发热管组件的外侧。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20,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热风罩组件10,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发热管组件还包括:不锈钢发热管220,设置在辐射发热管210的外周,不锈钢发热管220与罩底壁112的位置相对应。
在这些实施例中,烹饪设备20包括辐射发热管210和不锈钢发热管220两种发热管,可以设置两种发热管的功率不同,从而通过不锈钢发热管220和辐射发热管210两者的配合来调整发热管组件的中心温度以及外围温度,进而使得烹饪腔中的温度场更均匀。进一步地,由于不锈钢发热管220的辐射传热小,主要采用对流传热,因而将不锈钢发热管220设置在与罩底壁112相对应的位置,尽可能地减小金属材质的罩底壁112对发热管组件产生的辐射热量的阻挡,提高传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发热管210的功率密度大于不锈钢发热管220的功率密度。
在这些实施例中,发热管组件能够加热烹饪腔,通过使得位于中心位置的辐射发热管210的功率密度大于位于外围的不锈钢发热管220的功率密度,使得热辐射传递效应也是内部高、外围低,与烹饪腔内对流传热所形成的中心温度偏低、外围温度偏高形成温度补偿,使得烹饪腔的中心位置与外周边缘位置的温差尽可能地接近,起到均匀烹饪腔内的温度的作用,能够实现更好地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烹饪设备20还包括:扇叶230,可转动地设置在热风罩组件10中,扇叶230设置在发热管组件的上方。
在这些实施例中,发热管组件设置在烹饪腔的顶部,扇叶230设置在发热管组件的上方,扇叶230转动能够带动发热管组件周围的空气流动,如图8所示,将空气从热风罩组件10的中心吸入,从扇叶230径向甩出,沿烹饪腔的内壁向下,再由下向上聚集在中心位置形成回流,从而在烹饪腔内形成热对流,通过热对流加热烹饪腔中的空气,而热对流加热会在离心扇叶230下方形成一个“低温回流区域”,造成此处温度偏低的问题,所以在炸制食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四周焦糊、中间夹生的现象。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烹饪设备20,将热风罩组件10的底壁中心区域替换为透明板,如图8所示,可以大大提高热风罩组件10的底壁中心区域的辐射传热效率,同时可对设置在烹饪腔中的烤盘的中心区域进行定向温度补偿,使得烤盘的中心位置与外周边缘位置的温差尽可能地接近,起到均匀烤盘各处的温度的作用,能够实现更好地烹饪效果。
如图8所示,金属材质的罩体110处向外部传递的辐射热量少,透明材质的板体120处向外部传递的辐射热量多,如此对烹饪腔内的热辐射效应便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规律,与热对流传热温度从外围向中心递减相反,因此,热辐射和热对流各自的温度梯度分布特性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达到整个烹饪腔内温度场均匀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烹饪设备20还包括锅体240、锅盖250和机头组件260,辐射发热管210、不锈钢发热管220和热风罩组件10均安装在机头组件260上;机头组件260与锅盖250相连接;锅体240内设置有烹饪腔,锅盖250可以翻转地连接在锅体240上,从而实现翻转锅盖250可以实现烹饪腔的打开及闭合,方便放置、拿取食材。进一步地,锅盖250为透明材质,方便通过锅盖250由外部观察到烹饪腔内的食材的烹饪状态,提升烹饪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热风罩组件10的罩体110还包括罩侧壁113,罩侧壁113围设在罩底壁112的外周,并向上延伸,罩侧壁113、罩底壁112和板体120围设在辐射发热管210和不锈钢发热管220的外周,起到保护发热管组件的作用,也能避免用户直接接触发热管组件而发生危险。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热风罩组件(10),用于烹饪设备(20),所述烹饪设备(20)包括辐射发热管(210),所述热风罩组件(10)罩设在所述辐射发热管(210)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罩组件(10)包括:
罩体(110),所述罩体(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孔(111),所述罩体(110)包括呈环形的罩底壁(112),所述罩底壁(112)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罩体(110)为金属罩;
板体(120),所述板体(1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孔(121),所述板体(120)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板体(120)为透明板,所述板体(120)能够与所述辐射发热管(210)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罩组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110)的外径D与所述板体(120)的外径d满足:1/3D≤d≤2/3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罩组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体(120)为石英玻璃板或硼硅玻璃板;和/或
所述板体(120)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mm至5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风罩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罩组件(10)还包括:
多个卡扣(130),间隔设置在所述板体(120)的外周边缘并与所述板体(120)扣合连接,且所述卡扣(130)与所述罩体(110)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风罩组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130)与所述安装孔的边缘焊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风罩组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130)为环状的卡圈,所述卡圈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板体(120)插设在所述开口中,所述开口与所述板体(120)过盈配合。
7.一种烹饪设备(20),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管组件,所述发热管组件包括辐射发热管(210);和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风罩组件(10),所述热风罩组件(10)罩设在所述发热管组件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设备(2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组件还包括:
不锈钢发热管(220),设置在所述辐射发热管(210)的外周,所述不锈钢发热管(220)与所述罩底壁(112)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设备(20),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发热管(210)的功率密度大于所述不锈钢发热管(220)的功率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设备(2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20)还包括:
扇叶(2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热风罩组件(10)中,所述扇叶(230)设置在所述发热管组件的上方。
CN202320224023.5U 2023-02-15 2023-02-15 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219166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4023.5U CN219166208U (zh) 2023-02-15 2023-02-15 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4023.5U CN219166208U (zh) 2023-02-15 2023-02-15 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6208U true CN219166208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4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4023.5U Active CN219166208U (zh) 2023-02-15 2023-02-15 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6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86357B1 (en) Shield for air-based fryer apparatus
CN219166208U (zh) 热风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108386838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5054134A (zh) 烹饪器具
CN115054133A (zh) 烹饪器具
CN217907423U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437013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电烤箱
CN208312370U (zh) 一种燃烧器
CN110553298A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CN11550070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907421U (zh) 烹饪器具
CN210291973U (zh) 燃气灶具
CN217907422U (zh) 烹饪器具
CN217885789U (zh) 烹饪器具
CN215383321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空气炸锅
CN210267390U (zh) 一种新型聚能集液盘及灶具
CN110375341A (zh) 一种燃气防风节能无烟罩
CN21769618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68703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1032237U (zh) 门体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5424222U (zh) 带有导流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
CN211260944U (zh) 一种聚能圈和燃气灶炉头系统
CN21894297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1055076U (zh) 一种锅架以及灶具
CN219557022U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