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6201U - 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6201U
CN219166201U CN202222795574.5U CN202222795574U CN219166201U CN 219166201 U CN219166201 U CN 219166201U CN 202222795574 U CN202222795574 U CN 202222795574U CN 219166201 U CN219166201 U CN 219166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ver
assembly
fog
s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55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区宗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oshan Bear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ear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ear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ear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55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6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6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6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应用于设有烹饪腔的空气炸锅,所述上盖组件包括有可视罩体和设于该可视罩体内部的风机组件,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有以隔热罩隔开的热风机组件和冷风机组件;所述可视罩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在所述可视罩体内形成从所述气流进口、冷风机组件到气流出口的散热风道。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相应的空气炸锅。本申请可消除食物烹饪过程中产生的雾汽,保证烹饪过程的最佳可视效果,还可以对包括可视区域的整机内部进行有效散热,提高整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烹饪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高温热风对食材进行烹饪处理的厨房电器,相较于以传统的高温油炸处理食材,空气炸锅具有低油、少烟、低噪的优势。食物在烹饪腔内烹饪的过程中,经常有需要观察食物状态的需求。针对该需求,可在空气炸锅表面设置透视窗口,以方便用户对烹饪中的食材进行观察。
然而,在食物烹饪过程中,尤其是烹饪水分较高的食材时,容易产生水雾,水雾凝结在透视窗口内侧无法抹除,严重影响烹饪过程的可视效果,且透视窗口内侧空间一直在高温环境工作,容易降低整机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以消除食物烹饪过程中产生的雾汽,保证烹饪过程的最佳可视效果,还可以对包括可视区域的整机内部进行有效散热,提高整机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应用于设有烹饪腔的空气炸锅,所述上盖组件包括有可视罩体和设于该可视罩体内部的风机组件,其中: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有以隔热罩隔开的热风机组件和冷风机组件;
所述可视罩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在所述可视罩体内形成从所述气流进口、冷风机组件到气流出口的散热风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视罩体包括有外罩和内罩,所述外罩被设置为部分或全部透明结构,所述透明结构的侧面和内罩的侧面形成环形的水平截面,并在所述环形空间内形成散热风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罩和内罩之间还设置有透明底板,所述透明底板与所述外罩相接处设置有可使外部气流进入所述散热风道的外进气缝;和/或者,
所述透明底板与所述内罩相接处设置有可使所述散热风道内气流进入所述内罩的内进气缝。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具有从所述内罩的底面向上延伸的圆台形框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圆台形框架内;和/或者,
该固定支架具有环形的底板框架,该底板框架包括设于所述内罩的底部的内环边和设于所述外罩的底部的外环边,所述透明底板的外侧和内侧分别置于所述外环边和内环边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罩覆盖于所述热风机组件上,所述冷风机组件设于所述隔热罩上,并与所述热风机组件同轴设置;和/或者
在所述圆台形框架上设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过所述圆台形框架的顶面与所述热风机组件和冷风机组件轴向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固定支架还包括有若干从所述圆台形框架的底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罩顶面的螺丝安装柱。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罩的侧面上设置有形成所述气流出口的散热窗,且所述内罩的侧面上对应所述散热窗位置被设置为开口结构,该开口与所述散热窗之间通过出风管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隔热罩上位于所述开口结构范围内还设置有热气出口;和/或者,所述散热窗设于所述外罩的后侧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罩的顶面和外罩的顶面之间还设置有可形成所述气流进口的顶面进气缝。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罩的顶面被设置成顶盖,该顶盖的底面高于所述外罩的顶面,从而形成作为所述顶面进气缝的高度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进气缝/内进气缝/顶面进气缝的宽度不超过1mm。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透视防雾汽空气炸锅,包括有设有透视区域的机体和设于机体内的烹饪腔,所述机体包括有上盖组件和底座组件,其中:
所述上盖组件被设置为如上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有置于底面上方的抽拉式锅体,该抽拉式锅体包括有所述烹饪腔和安装于所述烹饪腔的侧面的手柄座,在所述手柄座内还设有第一送风风道,该第一送风风道包括有设于所述手柄座的下表面的侧面进气缝和设于所述手柄座的上表面的侧面出气缝而在所述上盖组件上对应所述侧面出气缝位置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气流进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被设置为中空的腔体结构,该腔体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相通的第二送风风道,该第二送风风道包括有设于所述底面的下表面的底面进气缝和设于所述底面的上表面对应所述侧面进气缝位置的底面出气缝。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进气缝被设置为呈环形径向排列的若干条状开口;和/或者,所述底面出气缝、侧面进气缝和侧面出气缝被设置为沿所述手柄座周向排列的若干条状或圈状开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底面进气缝的内侧还设置有挡风筋。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可视罩体内部设置经过透视区域的散热风道,将因烹饪腔内高温水汽溢出产生的雾汽通过散热风道的气流带出机体外,从而避免了水汽在透视区域表面积聚遮挡可视效果的问题,保证烹饪过程的最佳可视效果,还实现了对包括可视区域的整机内部进行有效散热,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的后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的C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上盖组件,200-底座组件,300-散热风道,400-第一送风风道,500-第二送风风道,201-烹饪腔,202-手柄座,301-气流进口,302-气流出口,3011-顶面进气缝,401-侧面进气缝,402-侧面出气缝,501-底面进气缝,502-底面出气缝,503-挡风筋,111-外进气缝,121-内进气缝;
1-可视罩体:
11-外罩,12-内罩,13-透明底板,14-固定架,120-顶盖,141-圆台形框架,142-底板框架,143-螺丝安装柱,1421-外环边,1422-内环边;
2-风机组件:20-隔热罩,21-热风机组件,22-冷风机组件,23-驱动电机,24-出热气缝;
3-主电路板;
601-腔内高温空气,602-水汽,603-冷却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显然,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100,应用于设有烹饪腔201的空气炸锅,所述上盖组件100包括有可视罩体1和设于该可视罩体1内部的风机组件2,其中:
所述风机组件2包括有以隔热罩20隔开的热风机组件21和冷风机组件22;
所述可视罩体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气流进口301和气流出口302,在所述可视罩体1内形成从所述气流进口301、冷风机组件22到气流出口302的散热风道300。通过散热风道300将腔内高温水汽吹走,起到了防止水汽在可视区域凝结而阻挡可视效果的作用,用时还起到了散热作用。
所述气流进口301和气流出口302可设于可视罩体1外表面的任何合适位置,包括其侧面和/或顶面和/或底面等,只要能让外部气流进入散热风道300后排出即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视罩体1包括有外罩11和内罩12,所述外罩11被设置为部分或全部透明结构,所述透明结构11的侧面和内罩12的侧面形成环形的水平截面,并在所述环形空间内形成散热风道300。将散热风道300设置在透明外罩11和内罩12之间,起到了在保证可视区域最大化的前提下使散热效果达到最佳的作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罩11和内罩12之间还设置有透明底板13,所述透明底板13与所述外罩11相接处设置有可使外部气流进入所述散热风道300的外进气缝111;和/或者,
所述透明底板13与所述内罩12相接处设置有可使所述散热风道300内气流进入所述内罩12的内进气缝121。
通过采用外进气缝111和内进气缝121通气,起到了无需增加任何额外部件且对用户达到了隐藏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固定支架14,该固定支架14具有从所述内罩的底面向上延伸的圆台形框架141,所述风机组件4设于所述圆台形框架141内;和/或者,
该固定支架14具有环形的底板框架142,该底板框架142包括设于所述外罩11的底部的外环边1421和设于所述内罩12的底部的内环边1422,所述透明底板13的外侧和内侧分别置于所述外环边1421和内环边1422上。
固定支架14既起到了对内部元器件的有效支撑作用又达到了通风且不遮挡视线的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罩20覆盖于所述热风机组件21上,所述冷风机组件22设于所述隔热罩20上,并与所述热风机组件21同轴设置;如/或者
在所述圆台形框架上设有驱动电机23,该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向下穿过所述圆台形框架的顶面与所述热风机组件21和冷风机组件22轴向连接。通过驱动电机23同时驱动热风机组件21和冷风机组件22,达到了尽可能达到元器件复用,避免增加额外的部件的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固定支架14还包括有若干从所述圆台形框架141的底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罩12顶面的螺丝安装柱143,螺丝安装柱143可达到最稳固的固定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罩11的侧面上设置有形成所述气流出口的散热窗302,且所述内罩12的侧面上对应所述散热窗302位置被设置为开口结构,该开口与所述散热窗102之间通过出风管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隔热罩20上位于所述开口结构范围内还设置有热气出口,还可一并排出进入热风机组件21内的水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窗302设于所述外罩11的后侧面,由于后侧面位于用户不易观察到的位置,可将散热窗302对视线的阻挡问题降至最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罩12的顶面和外罩11的顶面之间还设置有可形成所述气流进口301的顶面进气缝3011。顶面进气缝3011起到了进一步增大气流进口301面积的作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罩12的顶面被设置成顶盖120,该顶盖120的底面高于所述外罩11的顶面,从而形成可作为所述顶面进气缝3011的高度差。利用高度差设置气流进口301,即可达到最大的进气面积又可以对用户实现隐藏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进气缝111/内进气缝121/顶面进气缝3011的宽度不超过1mm,该尺寸可在保证送风效果的前提下达到俯视隐藏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透视防雾汽空气炸锅,包括有设有透视区域的机体和设于机体内的烹饪腔201,所述机体包括有上盖组件100和底座组件200,其中:所述上盖组件100被设置为如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100。相应地,其技术效果在本实施中亦完全适用,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组件200包括有置于底面上方的抽拉式锅体,该抽拉式锅体包括有所述烹饪腔201和安装于所述烹饪腔201的侧面的手柄座202,在所述手柄座202内还设有第一送风风道400,该第一送风风道400包括有设于所述手柄座202的下表面的侧面进气缝401和设于所述手柄座202的上表面的侧面出气缝402。此时,在所述上盖组件100上对应所述侧面出气缝402位置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气流进口301,从而使第一送风风道400与散热风道300相同,起到了进一步增强气流的作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被设置为中空的腔体结构,该腔体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400相通的第二送风风道500,该第二送风风道500包括有设于所述底面的下表面的底面进气缝501和设于所述底面的上表面对应所述侧面进气缝401位置的底面出气缝502,从而使第二送风风道500与第一送风风道400相通,起到了更进一步增强气流的作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进气缝501被设置为呈环形径向排列的若干条状开口;和/或者,所述底面出气缝502、侧面进气缝401和侧面出气缝被设置为沿所述手柄座202周向排列的若干条状或圈状开口,从而达到了最佳的送风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底面进气缝501的内侧还设置有挡风筋503,起到防尘作用。
工作时,驱动电机23带动冷风机组件22转动,将外部常温空气603(即冷却空气)分别从顶面进气缝3011、侧面进气缝401和底面进气缝501吸入,通过第二送风风道500、第一送风风道400、散热风道300向冷风机组件22中间的吸风区域流动。而食物烹饪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水汽602会从烹饪腔201的缝隙逸出并进入散热风道300,与所述冷却空气603合流后通过内进气缝121向冷风机组件22中间的吸风区域流动。由于烹饪腔201设于透明底板13下方,腔内高温空气601在流动过程中会对透明底板13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在上方流动的水汽温度低于透明底板13,因此不会发生放热液化而凝结到透明底板13上方。同时透明外罩11、透明底板13与内罩12之间的散热风道300的干燥气流也会驱动水汽向冷风机组件22中间的吸风区域快速流动,经散热窗302排出,达到有效消除雾汽和散热的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6)

1.一种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应用于设有烹饪腔的空气炸锅,所述上盖组件包括有可视罩体和设于该可视罩体内部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有以隔热罩隔开的热风机组件和冷风机组件;
所述可视罩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在所述可视罩体内形成从所述气流进口、冷风机组件到气流出口的散热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视罩体包括有外罩和内罩,所述外罩被设置为部分或全部透明结构,所述透明结构的侧面和内罩的侧面形成环形的水平截面,并在所述环形空间内形成散热风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罩和内罩之间还设置有透明底板,所述透明底板与所述外罩相接处设置有可使外部气流进入所述散热风道的外进气缝;和/或者,
所述透明底板与所述内罩相接处设置有可使所述散热风道内气流进入所述内罩的内进气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具有从所述内罩的底面向上延伸的圆台形框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圆台形框架内;和/或者,
该固定支架具有环形的底板框架,该底板框架包括设于所述内罩的底部的内环边和设于所述外罩的底部的外环边,所述透明底板的外侧和内侧分别置于所述外环边和内环边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罩覆盖于所述热风机组件上,所述冷风机组件设于所述隔热罩上,并与所述热风机组件同轴设置;和/或者
在所述圆台形框架上设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过所述圆台形框架的顶面与所述热风机组件和冷风机组件轴向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固定支架还包括有若干从所述圆台形框架的底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罩顶面的螺丝安装柱。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罩的侧面上设置有形成所述气流出口的散热窗,且所述内罩的侧面上对应所述散热窗位置被设置为开口结构,该开口与所述散热窗之间通过出风管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罩上位于所述开口结构范围内还设置有热气出口;和/或者,所述散热窗设于所述外罩的后侧面。
9.如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的顶面和外罩的顶面之间还设置有可形成所述气流进口的顶面进气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的顶面被设置成顶盖,该顶盖的底面高于所述外罩的顶面,从而形成作为所述顶面进气缝的高度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进气缝/内进气缝/顶面进气缝的宽度不超过1mm。
12.一种可透视防雾汽空气炸锅,包括有设有透视区域的机体和设于机体内的烹饪腔,所述机体包括有上盖组件和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组件被设置为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有置于底面上方的抽拉式锅体,该抽拉式锅体包括有所述烹饪腔和安装于所述烹饪腔的侧面的手柄座,在所述手柄座内还设有第一送风风道,该第一送风风道包括有设于所述手柄座的下表面的侧面进气缝和设于所述手柄座的上表面的侧面出气缝,而在所述上盖组件上对应所述侧面出气缝位置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气流进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被设置为中空的腔体结构,该腔体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相通的第二送风风道,该第二送风风道包括有设于所述底面的下表面的底面进气缝和设于所述底面的上表面对应所述侧面进气缝位置的底面出气缝。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进气缝被设置为呈环形径向排列的若干条状开口;和/或者,所述底面出气缝、侧面进气缝和侧面出气缝被设置为沿所述手柄座周向排列的若干条状或圈状开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透视防雾汽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面进气缝的内侧还设置有挡风筋。
CN202222795574.5U 2022-10-21 2022-10-21 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Active CN219166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5574.5U CN219166201U (zh) 2022-10-21 2022-10-21 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5574.5U CN219166201U (zh) 2022-10-21 2022-10-21 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6201U true CN219166201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9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5574.5U Active CN219166201U (zh) 2022-10-21 2022-10-21 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6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47364B2 (ja) ガス調理器具
CN212281056U (zh) 一种锅盖及其空气炸锅
CN219166201U (zh) 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127018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5127580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散热系统
CN215305126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冷却系统的空气炸锅
CN115736656A (zh) 可透视防雾汽上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0399025U (zh) 一种带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JP2641655B2 (ja) レンジフード
CN217827590U (zh) 一种烹饪装置的风道结构
CN218528529U (zh) 一种卧式空气炸锅
CN217013673U (zh) 一种带有风机进行散热的空气炸锅
CN110547693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190857U (zh) 电热锅具
CN218552126U (zh) 一种顶部可视空气炸锅
CN218832512U (zh) 一种多功能锅具
CN219556987U (zh) 一种多功能料理锅
CN218044812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
CN220494858U (zh) 空气炸锅
CN218074499U (zh) 蒸汽排放装置和集成灶
CN219680397U (zh) 一种改进的烹饪器具
CN219613661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8096112U (zh) 集成灶框架、集成灶
CN216797381U (zh) 空气烹饪器具及其载体旋转结构
CN21530514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1

Address after: 528000 no.5-2-1, Fu'an intensive industrial zone, Fuyu village committee, Leliu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AR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Foshan Xiaoxiong Kitchen Electr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land 4, No. 5-2-1, Fu'an intensive industrial zone, Fuyu village committee, Leliu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Xiaoxiong Kitchen Electric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