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6154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6154U
CN219166154U CN202222881747.5U CN202222881747U CN219166154U CN 219166154 U CN219166154 U CN 219166154U CN 202222881747 U CN202222881747 U CN 202222881747U CN 219166154 U CN219166154 U CN 219166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llecting
channel
fin
liquid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817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修泽
邱金生
罗飞龙
潘嘉健
刘化勇
龙韦韦
黄韦铭
羊小亮
谢心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817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6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6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6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盖体和集液容器,锅体具有烹饪腔,盖体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集液容器具有储液腔,集液容器至少部分设置在盖体上,且与盖体配合形成有连通储液腔和烹饪腔的集液通道,集液容器形成有位于集液容器上方的排气通道和位于储液腔内的破泡装置,破泡装置将储液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容纳区和破泡区,破泡区位于容纳区的上游,排气通道位于容纳区的下游且与容纳区连通,破泡装置用于破裂气泡。本申请能够在烹饪过程中大量米汤涌入储液腔时破裂气泡,减少气泡对储液腔体积的占用,进而减少米汤因储液腔空间不足从排气通道溢出的现象或锅体的溢锅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的锅体中安装一个用于收集多余米汤的集液容器,集液容器设有通道,多余的米汤在沸腾状态下自通道进入集液容器内。若存在大量米汤涌入的情况,产生的大量气泡占用了集液容器的空间,在烹饪过程中极易造成溢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破裂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具有烹饪腔的锅体;
盖体,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锅体上;
具有储液腔的集液容器,所述集液容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盖体上,且与所述盖体配合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烹饪腔的集液通道,所述集液容器形成有位于所述集液容器上方的排气通道和位于所述储液腔内的破泡装置,所述破泡装置将所述储液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容纳区和破泡区,所述破泡区位于所述容纳区的上游,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容纳区的下游且与所述容纳区连通,所述破泡装置用于破裂气泡。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破泡装置包括多个翅片组,每个所述翅片组沿所述集液通道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翅片组沿所述集液通道的径向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翅片组为以所述集液通道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状,与所述集液通道中心的距离最远的所述翅片组位于所述破泡区和所述容纳区之间,其余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组凹弧侧相对布置。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其余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翅片组的两端点和所述集液通道中心的连线均与另一个所述翅片组相交。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储液腔沿所述烹饪器具顶底方向的投影为矩形,与所述集液通道中心的距离最远的所述翅片组的外径等于所述储液腔的宽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顶部,所述第二翅片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组的距离。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集液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盖体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集液容器包括与所述储液腔连接的集液管,所述集液管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所述第二通道。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集液管抵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所述盖体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集液管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和/或,
所述集液管穿设于所述储液腔中,所述集液管背离所述烹饪腔的一端高于所述储液腔的底壁。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阀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的开闭;
所述阀组件包括挡板、电磁组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电磁组件连接,所述电磁组件能够在通电状态下控制所述挡板关闭所述第一通道,在断电状态下控制所述挡板打开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弹性件用于所述电磁组件由所述通电状态切换为所述断电状态时的复位。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防溢板,设置于所述锅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防溢板至少部分为网格状,所述防溢板盖设于所述集液通道连通所述烹饪腔的一端,以减少所述烹饪腔中的食物溢出阻塞所述集液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盖体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集液容器设置在盖体上,与盖体配合形成有连通储液腔和烹饪腔的集液通道,集液容器形成有位于集液通道上方的排气通道和位于储液腔内的破泡装置,破泡装置将储液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容纳区和破泡区,破泡区位于容纳区的上游,排气通道位于容纳区的下游且与容纳区连通,破泡装置用于破裂气泡。以烹饪米饭为例,本申请通过设置破泡装置破裂气泡,能够在烹饪过程中大量米汤涌入储液腔时破裂气泡,减少气泡对储液腔体积的占用,进而减少米汤因储液腔空间不足从排气通道溢出的现象或锅体的溢锅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集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4中破泡装置和集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液容器的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液容器的集液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集液通道a;锅体1;烹饪腔1a;盖体2;第一通道2a;密封件21;集液容器3;储液腔3a;容纳区3aa;破泡区3ab;排气通道3b;破泡装置31;翅片组311;第一翅片3111;第二翅片3112;集液管32;第二通道32a;集液上盖33;座体34;阀组件4;挡板41;电磁组件42;弹性件43;防溢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烹饪器具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请参照图1和图2,包括锅体1、盖体2和集液容器3。
本申请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锅体1,并用锅体1来盛放食材以进行烹饪加工的烹饪设备。示例性地,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等。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以烹饪器具用于烹饪米饭为例进行描述。
锅体1具有烹饪腔1a,盖体2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1上,集液容器3具有储液腔3a,集液容器3至少部分设置在盖体2上,与盖体2配合形成有连通储液腔3a和烹饪腔1a的集液通道a。
可以理解的是,锅体1、集液容器3形状不限,一些实施例中,锅体1和集液容器3均为薄壁的回转体。集液容器3可以设置在盖体2上,集液容器3也可以设置在锅体1上。
一实施例中,集液容器3设置在锅体1上,集液通道a穿过盖体2连通烹饪腔1a和储液腔3a。具体地,锅体1包括第一锅和第二锅,第一锅形成有烹饪腔1a,第一锅设置于第二锅内,盖体2设置在第二锅上,储液腔3a设置于第二锅外,集液通道a至少部分结构穿过盖体2与烹饪腔1a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烹饪过程中加热烹饪腔1a产生压力,将烹饪腔1a内多余的米汤通过蒸汽的形式经集液通道a排入储液腔3a内进行收集,减少了对第一锅的占用空间,优化了集液容器3与第一锅的相对位置关系。
示例性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第一锅可以是用于烹饪米饭的内胆,第二锅可以是电饭煲的外壳。
一实施例中,集液容器3在锅体1的外部。
可以理解的是,烹饪过程中加热烹饪腔1a产生压力,将烹饪腔1a内多余的米汤通过蒸汽的形式经集液通道a排入储液腔3a内进行收集,集液容器3未设置在锅体1内,减少了集液容器3对锅体1的占用空间,优化了集液容器3与锅体1的相对位置关系。
集液容器3与盖体2的连接关系不限,一些实施例中,集液容器3与盖体2可拆卸地连接,方便收集后米汤的取出。另一些实施例中,集液容器3与盖体2一体成型,以降低制造成本。
集液容器3形成有位于集液容器3上方的排气通道3b和位于储液腔3a内的破泡装置31,破泡装置31将储液腔3a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容纳区3aa和破泡区3ab,破泡区3ab位于容纳区3aa的上游,排气通道3b位于容纳区3aa的下游且与容纳区3aa连通,破泡装置31用于破裂气泡。
一实施例中,排气通道3b设置于集液容器3的顶部。
一实施例中,排气通道3b设置于集液容器3的上侧壁。
可以理解的是,在烹饪过程中,多余的米汤通过集液通道a从烹饪腔1a流入储液腔3a,在储液腔3a中经破泡装置31在破泡区3ab破泡后进入容纳区3aa完成收集,排气通道3b用于排出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也就是说,大量米汤从烹饪腔1a涌入储液腔3a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在没有破泡装置31的情况下,大量泡沫占用了储液腔3a的空间,导致集液容器3能够收集的米汤变少,同时大量米汤涌入时因为泡沫未破裂,米汤的体积会超过集液容器3的储液腔3a的预设体积,从而会有米汤从排气通道3b溢出烹饪器具,影响用户体验,存在安全隐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破泡装置31破裂气泡,能够在烹饪过程中大量米汤涌入储液腔3a时破裂气泡,减少气泡对储液腔3a体积的占用,进而减少米汤因储液腔3a空间不足从排气通道3b溢出的现象或锅体1的溢锅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能够通过集液容器3的储液腔3a收集烹饪腔1a中多余的米汤,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一实施例中,破泡装置31包括多个翅片组311,每个翅片组311沿集液通道a的周向设置,多个翅片组311沿集液通道a的径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每个翅片组311环绕设置于集液通道a的外周,多个翅片组311以集液通道a为中心沿其径向增大的方向间隔排布。这样,翅片组311多层次地布置在储液腔3a内,能够有效破裂气泡,进而减小气泡对储液腔3a空间的占用率,提高集液容器3的收集效果。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7,翅片组311为以集液通道a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状,与集液通道a中心的距离最远的翅片组311位于破泡区3ab和容纳区3aa之间,其余相邻两个翅片组311凹弧侧相对布置。也就是说,与集液通道a中心的距离最远的翅片组311用于分隔破泡区3ab和容纳区3aa,其余相邻两个翅片组311相对设置,且翅片组311的圆弧向远离集液通道a的一侧凸出。这样,多个翅片组311围设成迷宫状的流道,在大量米汤涌入集液容器3后,在翅片组311围设成的流道内流经翅片组311的两端点时破泡,进而流入下游容纳区3aa完成收集。可以理解的是,集液容器3从盖体2取出时或盖体2带动集液容器3倾斜时,迷宫状的流道加大了米汤从容纳区3aa流入破泡区3ab进而通过集液通道a回流至烹饪腔1a的难度,增大了米汤从集液容器3溢出的难度,提高了米汤收集效果。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其余相邻两个翅片组311中的其中一个翅片组311的两端点和集液通道a中心的连线均与另一个翅片组311相交。也就是说,除与集液通道a中心的距离最远的翅片组311外,相邻两个翅片组311沿烹饪器具顶底方向投影,其中一个翅片组311的两端点要高于另一个翅片组311的两端点。这样,相邻两个圆弧状翅片组311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近似于封闭圆的形状,集液容器3从盖体2取出时或盖体2带动集液容器3倾斜时,翅片组311对米汤从容纳区3aa流入破泡区3ab有一定的阻挡效果,大量米汤通过相邻两翅片组311的间隙才能回流到集液通道a,进一步增大了米汤从集液容器3溢出的难度,提高了米汤收集效果,同时节省了翅片组311的设计尺寸,进而减少了集液容器3的制造成本。
一实施例中,储液腔3a沿烹饪器具顶底方向的投影为矩形,与集液通道a中心的距离最远的翅片组311的外径等于储液腔3a的宽度。这样,最外侧的翅片组311的两端与储液腔3a的侧壁抵接,有效阻挡了米汤通过最外侧的翅片组311的两端与储液腔3a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从容纳区3aa回流到破泡区3ab,进而回流到集液通道a。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翅片组311包括第一翅片3111和第二翅片3112,第一翅片3111设置于储液腔3a的顶部,第二翅片3112设置于储液腔3a的底部,第一翅片3111与第二翅片3112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翅片组311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翅片3111与第二翅片3112间隙配合,即第一翅片3111和第二翅片3112存在间隙。也就是说,大量米汤被容纳区3aa收集后,集液容器3从盖体2取出时或盖体2带动集液容器3倾斜时,米汤仅能通过第一翅片3111与第二翅片3112的间隙或迷宫状流道从容纳区3aa回流到破泡区3ab,这样,第一翅片3111与第二翅片3112能够阻挡米汤从容纳区3aa回流到破泡区3ab,进而回流到集液通道a。
示例性地,与集液通道a中心的距离最远的翅片组311的外径等于储液腔3a的宽度。这样,最外侧的翅片组311通过第二翅片3112的两端与储液腔3a的侧壁抵接封闭了破泡区3ab和容纳区3aa的第二翅片3112高度以下的区域。也就是说,大量米汤通过最外侧的翅片组311的第一翅片3111和第二翅片3112的间隙从破泡区3ab流入容纳区3aa,集液容器3从盖体2取出时或盖体2带动集液容器3倾斜时,米汤只能通过第一翅片3111与第二翅片3112的间隙溢出,这样,最外侧的翅片组311分隔破泡区3ab和容纳区3aa,有效阻挡了米汤从容纳区3aa回流到破泡区3ab,进而回流到集液通道a。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至图9,集液容器3包括集液上盖33和座体34,集液上盖33可开闭地设置在座体34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翅片3111和排气通道3b设置于集液上盖33上,第二翅片3112和集液管32设置于座体上。这样,集液容器3方便拆卸,容易取出储液腔3a内收集的米汤。
一实施例中,翅片组311仅包括第二翅片3112,不包括第一翅片3111,多个第二翅片3112为以集液通道a的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间隔布置,每个第二翅片3112顶部低于储液腔3a顶部。也就是说,第二翅片3112顶部与储液腔3a顶部存在间隙,在大量米汤涌入集液容器3后,通过第二翅片3112顶部与储液腔3a顶部间隙破泡,进而流入下游容纳区3aa完成收集。
一实施例中,集液通道a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2a和第二通道32a,盖体2形成有第一通道2a,集液容器3包括与储液腔3a连接的集液管32,集液管32形成有与储液腔3a连通的第二通道32a。这样,集液容器3与盖体2可拆卸地连接,方便收集后米汤的取出。
一实施例中,集液容器3背离锅体1的一侧形成有把手,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以握住把手提起集液容器3,方便集液容器3从盖体2中取出,提高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地,第二翅片3112的高度高于集液管32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米汤从容纳区3aa回流到破泡区3ab,进而回流到集液通道a的难度。
示例性地,集液管32与盖体2过盈插接配合。其中,过盈插接配合指的是,集液管32插入盖体2内且与第一通道2a的内壁面抵压配合。
一实施例中,集液管32抵接于第一通道2a的内壁,盖体2还包括密封件21,密封件21用于密封集液管32与第一通道2a的内壁。这样,减少了集液通道a内的米汤蒸汽从集液管32与第一通道2a的间隙逸出的情况。
一实施例中,集液管32穿设于储液腔3a中,集液管32背离烹饪腔1a的一端高于储液腔3a的底壁。这样,增大了米汤进入储液腔3a后回流到烹饪腔1a的难度,提高了集液容器3的收集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烹饪器具包括阀组件4,设置于第一通道2a上,用于控制第一通道2a的开闭。示例性地,阀组件4可以是单向阀或电磁阀。当用户选择的烹饪工艺需要一定压力时,通过阀组件4在烹饪时关闭集液通道a,烹饪腔1a的米汤蒸发提高了烹饪腔1a内的压力。当检测到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阀组件4连通集液通道a,米汤蒸汽通过集液通道a进入储液腔3a内液化后完成收集。例如,预设条件可以是食物沸腾时间或加热温度达到预设值。这样,提高了烹饪效果和收集效率。
一实施例中,阀组件4包括挡板41、电磁组件42和弹性件43,弹性件43、挡板41分别与电磁组件42连接,电磁组件42能够在通电状态下控制挡板41关闭第一通道2a,在断电状态下控制挡板41打开第一通道2a,弹性件43用于电磁组件42由通电状态切换为断电状态时的复位。这样,能够根据烹饪的不同压力需求来调整压力,提高了烹饪效果。
示例性地,弹性件43可以套设在挡板41上,弹性件43和挡板41背离电磁组件42的一端与第一通道2a的内壁固定连接。
弹性件43的种类不限,可以是弹簧或扭簧等,弹簧可以是拉簧或压簧。
弹性件43的连接方式不限,根据弹性件43的种类确定,例如弹性件43为扭簧,一端与电磁组件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通道2a的内壁固定连接;又例如弹性件43为拉簧,两端分别与电磁组件42和第一通道2a的内壁连接,当电磁组件42工作时,电磁组件42带动挡板41位移,进而拉伸拉簧,当电磁组件42停止工作时,拉簧恢复原长,带动挡板41和电磁组件42复位。
示例性地,电磁组件42包括电磁铁和永磁体。电磁铁未工作时,永磁体在弹性件43的拉力下固定在初始位置,此时与永磁体固定连接的挡板41处于未完全遮挡第一通道2a的位置;当用户选择的烹饪工艺需要一定压力时,在检测到烹饪腔1a进入沸腾阶段后,电磁铁开始工作产生磁力,永磁体受到吸力带动挡板41移动至封闭遮挡第一通道2a的位置,使烹饪腔1a内的蒸汽无法排放而压力上升;当检测到食物沸腾时间或加热温度到达预设值或检测到烹饪腔1a内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电磁铁断开工作,此时永磁体在弹性件43的弹性力下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时第一通道2a重新打开,烹饪腔1a内压力瞬间释放并使漂浮于烹饪腔1a上层的液体物质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道2a和第二通道32a涌入集液容器3中,能够实现低糖米饭、低蛋白米饭等烹饪工艺。
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和图3,烹饪器具还包括防溢板5,设置于锅体1与盖体2之间,防溢板5至少部分为网格状,防溢板5盖设于集液通道a连通烹饪腔1a的一端,以减少烹饪腔1a中的食物溢出阻塞集液通道a。也就是说,在烹饪过程中,防溢板5对烹饪腔1a中的食物和汤汁沸腾膨胀时起到阻挡作用。这样,减少了大颗粒的食物跟随汤汁一并溢出而堵塞集液通道a的现象,提高了用户体验和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与盖体2连接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能够加热集液容器3。在烹饪过程中,盖体2加热使收集在集液容器3中的米汤在加热装置的加热作用下重新蒸发成水蒸气反补至烹饪腔1a,实现蒸汽补炊,提高烹饪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烹饪腔(1a)的锅体(1);
盖体(2),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锅体(1)上;
具有储液腔(3a)的集液容器(3),所述集液容器(3)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盖体(2)上,且与所述盖体(2)配合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腔(3a)和所述烹饪腔(1a)的集液通道(a),所述集液容器(3)形成有位于所述集液容器(3)上方的排气通道(3b)和位于所述储液腔(3a)内的破泡装置(31),所述破泡装置(31)将所述储液腔(3a)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容纳区(3aa)和破泡区(3ab),所述破泡区(3ab)位于所述容纳区(3aa)的上游,所述排气通道(3b)位于所述容纳区(3aa)的下游且与所述容纳区(3aa)连通,所述破泡装置(31)用于破裂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泡装置(31)包括多个翅片组(311),每个所述翅片组(311)沿所述集液通道(a)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翅片组(311)沿所述集液通道(a)的径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311)为以所述集液通道(a)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状,与所述集液通道(a)中心的距离最远的所述翅片组(311)位于所述破泡区(3ab)和所述容纳区(3aa)之间,其余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组(311)凹弧侧相对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余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组(311)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翅片组(311)的两端点和所述集液通道(a)中心的连线均与另一个所述翅片组(311)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3a)沿所述烹饪器具顶底方向的投影为矩形,与所述集液通道(a)中心的距离最远的所述翅片组(311)的外径等于所述储液腔(3a)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311)包括第一翅片(3111)和第二翅片(3112),所述第一翅片(3111)设置于所述储液腔(3a)的顶部,所述第二翅片(3112)设置于所述储液腔(3a)的底部,所述第一翅片(3111)与所述第二翅片(3112)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翅片组(311)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通道(a)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2a)和第二通道(32a),所述盖体(2)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2a),所述集液容器(3)包括与所述储液腔(3a)连接的集液管(32),所述集液管(32)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3a)连通的所述第二通道(32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32)抵接于所述第一通道(2a)的内壁,所述盖体(2)还包括密封件(21),所述密封件(21)用于密封所述集液管(32)与所述第一通道(2a)的内壁;和/或,
所述集液管(32)穿设于所述储液腔(3a)中,所述集液管(32)背离所述烹饪腔(1a)的一端高于所述储液腔(3a)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阀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2a)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2a)的开闭;
所述阀组件(4)包括挡板(41)、电磁组件(42)和弹性件(43),所述弹性件(43)、所述挡板(41)分别与所述电磁组件(42)连接,所述电磁组件(42)能够在通电状态下控制所述挡板(41)关闭所述第一通道(2a),在断电状态下控制所述挡板(41)打开所述第一通道(2a),所述弹性件(43)用于所述电磁组件(42)由所述通电状态切换为所述断电状态时的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防溢板(5),设置于所述锅体(1)与所述盖体(2)之间,所述防溢板(5)至少部分为网格状,所述防溢板(5)盖设于所述集液通道(a)连通所述烹饪腔(1a)的一端,以减少所述烹饪腔(1a)中的食物溢出阻塞所述集液通道(a)。
CN202222881747.5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166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1747.5U CN219166154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1747.5U CN219166154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6154U true CN219166154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2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81747.5U Active CN219166154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6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0407B2 (ja) 液体加熱装置
US8454826B2 (en)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CN211533944U (zh) 烹饪设备
AU2003251372A2 (en)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CN21916615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7625436B (zh) 一种蒸汽阀组件及设有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205214964U (zh) 浮子阀组件及具有其的压力锅
CN203424786U (zh) 器具和用于该器具的部件
CN211632797U (zh) 烹饪器具及其排气组件
CN214370919U (zh) 一种立式即热蓄水式热水器
CN213993248U (zh) 烹饪装置
CN206612674U (zh) 烹饪器具
CN210471873U (zh) 一种电锅
CN110089945B (zh) 一种低蒸汽排放的烹饪器具
CN216166875U (zh) 一种煲盖装置
CN108433556B (zh) 蒸汽阀盖、蒸汽阀座、蒸汽阀和烹饪厨具
CN210631077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14246470B (zh) 烹饪装置
CN217827498U (zh) 一种沉环式速热电蒸炉
CN210697166U (zh) 烹饪器具
CN21084271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KR200149699Y1 (ko) 전기보온밥솥용 보습캡
CN215686727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3309160U (zh)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空气炸锅
CN211011509U (zh) 一种盘管式冷却节能燃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