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9401U - 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9401U
CN219159401U CN202320317705.0U CN202320317705U CN219159401U CN 219159401 U CN219159401 U CN 219159401U CN 202320317705 U CN202320317705 U CN 202320317705U CN 219159401 U CN219159401 U CN 219159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shaft
clutch
peripheral wall
sleeve
ho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77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婧
郭意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Langl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Langl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Langl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Langl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77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9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9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9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包括传动盘、电机驱动单元及发动机驱动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包括与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驱动连接;发动机驱动单元包括法兰盘及中空轴套,中空轴套与传动轮之间设有离合组件;传动盘包括盘体及中空轴座,所述中空轴座与中空轴套同轴设置,且两者之间装配有轴承,所述盘体包括外围壁,以及连接外围壁与中空轴座的衔接壁;所述离合组件设在衔接壁与中空轴套之间,离合组件在电磁单元的控制下,实现传动盘与中空轴套的同步转动和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具备两种驱动模式,整个离合器结构紧凑合理,驱动模式切换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
背景技术
在拖车冷藏机组中,通常需配备压缩机进行制冷,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压缩机需停止运转,因此需在驱动源与压缩机之间配置离合器,以切断或连通发动机与驱动源的驱动连接。现有的离合器驱动模式单一,多由拖车发动机进行驱动,但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拖车不可能持续行驶,在休停维护期间,发动机若停止运转,压缩机将无法工作,车内温度无法保障,若发动机运行,则非常耗油,运输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拖车冷藏机组的离合器驱动模式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包括用于装配压缩机输入轴的传动盘,以及电机驱动单元和发动机驱动单元;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包括与传动盘同轴固接的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发动机驱动单元包括与发动机转轴传动连接的法兰盘,以及与法兰盘同步转动的中空轴套,中空轴套与传动轮之间设有离合组件;所述传动盘包括盘体及位于盘体中央的中空轴座,所述中空轴座与中空轴套同轴设置,且两者之间装配有轴承,所述盘体包括与中空轴座同轴的外围壁,以及连接外围壁与中空轴座的衔接壁;所述离合组件设在衔接壁与中空轴套之间,离合组件在电磁单元的控制下,实现传动盘与中空轴套的同步转动和相对转动。上述设置使离合器具备两种驱动模式,在拖车行驶过程中,可利用发动机对传动盘进行驱动,且电磁单元配合离合组件能够实现两者同步转动和相对转动,使压缩机间歇性工作;拖车停止时,可利用电机带动皮带轮,由皮带轮驱动传动盘转动,使压缩机工作;两种驱动模式切换便捷,且整个离合器的结构紧凑合理。
作为优选,所述盘体的外围壁上凸设有装配环,所述装配环沿外围壁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皮带轮为中空结构,其内径与外围壁的外径相适应,皮带轮远离法兰盘的一端套设在外围壁上,并与装配环抵接固定。上述设置能够使整个离合器的结构更为紧凑,并保证皮带轮与传动盘的连接稳固性。
作为优选,所述皮带轮与传动盘配合形成一装配槽,所述中空轴套、轴承及离合组件均同轴装配在该装配槽内。上述设置能够充分利用皮带轮内部空间,避免离合器的轴向尺寸过大,提高了离合器整体结构的紧凑度,节约了装配空间,且各部件之间的同心度易把控。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轴套的外径小于皮带轮的内径,中孔轴套与皮带轮之间具有装配间隙。上述设置能够保证中空轴套与皮带轮具有相对转动的自由度,以实现双模式驱动传动盘。
作为优选,所述离合组件包括衔铁和弹性片,所述衔铁及弹性片均为环状结构,并套设在中空轴座上,所述衔铁与衔接壁之间具有沿中空轴座轴向的轴向间隙;所述弹性片夹设在衔铁与中空轴套之间,且弹性片沿周向交替设置有与衔铁进行固接的第一螺栓,及与中空轴套进行固接的第二螺栓,弹性片在中空轴套轴向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力,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衔铁移动,弹性片产生形变,轴向间隙消失,衔铁压紧至衔接壁,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线圈断电时,磁力消失,衔铁在弹性片弹力的作用下复位,轴向间隙恢复,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法兰盘与中空轴套之间夹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沿轴向交替设置有与法兰盘固接的第三螺栓,及与中空轴套固接的第四螺栓。弹性垫的设置能够有效缓冲法兰盘的轴向振动,减小中空轴套轴向受力,以使整个离合器运行更为平稳,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轴套临近衔铁的一端套装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具有延伸至中空轴套与衔铁装配间隙的缓冲沿。弹性环的设置,能够缓冲衔铁在轴向位移时对中空轴套所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减小中空轴套的轴向受力,以提高各构件之间的配合可靠度。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轴座内开设有用于与压缩机输入轴锥形段进行配合的锥形孔。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盘的盘体还包括与外围壁同轴设置的内围壁,所述外围壁与内围壁之间形成一环形槽;所述电磁单元包括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容纳在环形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离合器同时配备了电机驱动单元和发动机驱动单元,在冷链拖车行驶时可由发动机驱动压缩机工作,在冷链拖车停止时,可利用电机驱动压缩机工作,节能便捷;整个离合器结构紧凑合理,驱动模式切换便捷,发动机驱动单元与传动盘之间配备了离合组件,能够实现两者的同步转动与相对转动,即能满足压缩机间歇性工作的需求,又为切换至电机驱动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优化皮带轮、传动盘的结构及装配方式,皮带轮内部空间被充分利用,避免离合器的轴向尺寸过大,提高了离合器整体结构的紧凑度,节约了装配空间,且各部件之间的同心度易把控;中空轴套的两端均设有缓冲件,能够有效减小中空轴套轴向受力,以使整个离合器运行更为平稳,并提高各构件之间的配合度,延长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皮带轮及传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皮带轮10;传动盘20;盘体21;外围壁211;衔接壁212;内围壁213;装配环214;中空轴座22;锥形孔221;法兰盘31;中空轴套32;轴承40;衔铁51;弹性片52;弹性垫61;弹性环62;缓冲沿621;电磁单元70;电磁线圈71;压缩机壳体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应用在拖车冷藏机组,其包括用于装配压缩机输入轴的传动盘20,以及电机驱动单元和发动机驱动单元,传动盘20可由电机或发动机进行驱动,满足压缩机在不同情况下的制冷需求。
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包括与传动盘20同轴固接的皮带轮10,皮带轮10通过皮带与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发动机驱动单元包括与发动机转轴传动连接的法兰盘31,以及与法兰盘31同步转动的中空轴套32,中空轴套32与传动轮之间设有离合组件;所述传动盘20包括盘体21及位于盘体21中央的中空轴座22,所述中空轴座22与中空轴套32同轴设置,且两者之间装配有轴承40,所述盘体21包括与中空轴座22同轴的外围壁211,以及连接外围壁211与中空轴座22的衔接的衔接壁212;所述离合组件设在衔接壁212与中空轴套32之间,离合组件在电磁单元70的控制下,实现传动盘20与中空轴套32的同步转动和相对转动。离合器具备两种驱动模式,在拖车行驶过程中,可利用发动机对传动盘20进行驱动,且电磁单元70配合离合组件能够实现两者同步转动和相对转动,使压缩机间歇性工作;拖车停止时,可利用电机带动皮带轮10,由皮带轮10驱动传动盘20转动,使压缩机工作,此时传动盘20与中空轴套32相对转动,中空轴套32不转动,在电磁单元70和离合组件的配合下,两种驱动模式切换便捷。
为了使整个离合器的结构更为紧凑,并保证皮带轮10与传动盘20的连接稳固性,盘体21的外围壁211上凸设有装配环214,所述装配环214沿外围壁211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皮带轮10为中空结构,其内径与外围壁211的外径相适应,皮带轮10远离法兰盘31的一端套设在外围壁211上,并与装配环214抵接固定;传动盘20的盘体21还包括与外围壁211同轴设置的内围壁213,所述外围壁211与内围壁213之间形成一环形槽;所述电磁单元70包括电磁线圈71,电磁线圈71容纳在环形槽内;所述中空轴座22内开设有用于与压缩机输入轴锥形段进行配合的锥形孔221;所述盘体21上罩扣有压缩机壳体80。
皮带轮10与传动盘20配合形成一装配槽,所述中空轴套32、轴承40及离合组件均同轴装配在该装配槽内,以充分利用皮带轮10内部空间,避免离合器的轴向尺寸过大,提高了离合器整体结构的紧凑度,节约了装配空间,且各部件之间的同心度易把控;所述中空轴套32的外径小于皮带轮10的内径,中孔轴套与皮带轮10之间具有足够的装配间隙,以保证中空轴套32与皮带轮10具有相对转动的自由度,以两种驱动模式的切换。
所述离合组件包括衔铁51和弹性片52,所述衔铁51及弹性片52均为环状结构,并套设在中空轴座22上,所述衔铁51与衔接壁212之间具有沿中空轴座22轴向的轴向间隙;所述弹性片52夹设在衔铁51与中空轴套32之间,且弹性片52沿周向交替设置有与衔铁51进行固接的第一螺栓,及与中空轴套32进行固接的第二螺栓,弹性片52在中空轴套32轴向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电磁线圈71通电时产生磁力,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衔铁51移动,弹性片52产生形变,轴向间隙消失,衔铁51压紧至衔接壁212,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传动盘20跟随中空轴套32同步转动;线圈断电时,磁力消失,衔铁51在弹性片52弹力的作用下复位,轴向间隙恢复,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传动盘20与中空轴套32相对转动。在拖车行驶过程中,压缩机需要工作时,则控制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由发动机通过中空轴套32驱动压缩机工作;温度达到设定值,不需要压缩机工作时,则控制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当拖车休停维护时,控制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由电机通过皮带轮10驱动压缩机工作。
法兰盘31与中空轴套32之间夹设有弹性垫61,所述弹性垫61沿轴向交替设置有与法兰盘31固接的第三螺栓,及与中空轴套32固接的第四螺栓;所述中空轴套32临近衔铁51的一端套装有弹性环62,所述弹性环62具有延伸至中空轴套32与衔铁51装配间隙的缓冲沿621。弹性垫61和弹性环62的设置,能够有效缓冲中空轴套32在其轴向所受的冲击力,以提高各构件之间的配合可靠度,使整个离合器运行更为平稳,使用寿命更长,本实施例中弹性垫61和弹性环62均为橡胶材质。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包含……”,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配压缩机输入轴的传动盘,以及电机驱动单元和发动机驱动单元;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包括与传动盘同轴固接的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发动机驱动单元包括与发动机转轴传动连接的法兰盘,以及与法兰盘同步转动的中空轴套,中空轴套与传动轮之间设有离合组件;所述传动盘包括盘体及位于盘体中央的中空轴座,所述中空轴座与中空轴套同轴设置,且两者之间装配有轴承,所述盘体包括与中空轴座同轴的外围壁,以及连接外围壁与中空轴座的衔接壁;所述离合组件设在衔接壁与中空轴套之间,离合组件在电磁单元的控制下,实现传动盘与中空轴套的同步转动和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盘盘体的外围壁上凸设有装配环,所述装配环沿外围壁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皮带轮为中空结构,其内径与外围壁的外径相适应,皮带轮远离法兰盘的一端套设在外围壁上,并与装配环抵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轮与传动盘配合形成一装配槽,所述中空轴套、轴承及离合组件均同轴装配在该装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套的外径小于皮带轮的内径,中孔轴套与皮带轮之间具有装配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包括衔铁和弹性片,所述衔铁及弹性片均为环状结构,并套设在中空轴座上,所述衔铁与衔接壁之间具有沿中空轴座轴向的轴向间隙;所述弹性片夹设在衔铁与中空轴套之间,且弹性片沿周向交替设置有与衔铁进行固接的第一螺栓,及与中空轴套进行固接的第二螺栓,弹性片在中空轴套轴向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与中空轴套之间夹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沿轴向交替设置有与法兰盘固接的第三螺栓,及与中空轴套固接的第四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套临近衔铁的一端套装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具有延伸至中空轴套与衔铁装配间隙的缓冲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轴座内开设有用于与压缩机输入轴锥形段进行配合的锥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盘的盘体还包括与外围壁同轴设置的内围壁,所述外围壁与内围壁之间形成一环形槽;所述电磁单元包括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容纳在该环形槽内。
CN202320317705.0U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 Active CN219159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7705.0U CN219159401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7705.0U CN219159401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9401U true CN219159401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4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7705.0U Active CN219159401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94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95625A (en) Torque cushion for electromagnetic clutch
US20160040676A1 (en) Hybrid coolant pump
US4808870A (e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with impact absorbing connector
US5944158A (e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CN219159401U (zh) 一种双驱动模式离合器
CN102132061B (zh) 摩擦操纵离合器和驱动单元
CN111911613A (zh) 用于新能源车辆的柔性传动系统
US8678156B2 (en) Shiftable friction clutch for actuation with a flowable pressure medium
CN212785043U (zh) 适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电机总成
CN108343739B (zh) 电磁离合器和车辆以及电磁离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404787A (zh) 一种发动机飞轮取力器
US6578688B2 (en) Spline cushion clutch driver for a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CN115614141A (zh) 一种车用安全式调速水泵及方法
EP1396662B1 (en) An integrated pulley-torsional damper assembly
CN219197950U (zh) 一种皮带轮外置电磁离合器
CN101539171A (zh) 汽车空调压缩机直联驱动器
JP2013113382A (ja) 電磁クラッチ用カップリング
CN216184453U (zh) 一种冷却水泵、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11853086A (zh) 一种双输入轴单输出轴电磁式双离合器
CN219366739U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用皮带轮、电磁离合器及调速水泵
CN219159400U (zh) 一种减重电磁离合器
CN212202211U (zh) 一种电控风扇离合器总成
CN210715644U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总成
CN219299818U (zh) 汽车空调压缩机离合器
CN212318586U (zh) 一种双输入轴单输出轴机电式双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