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4581U -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54581U
CN219154581U CN202320255351.1U CN202320255351U CN219154581U CN 219154581 U CN219154581 U CN 219154581U CN 202320255351 U CN202320255351 U CN 202320255351U CN 219154581 U CN219154581 U CN 219154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wall
mounting
body structure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53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雪娟
景向策
李志强
冯长凯
任建峰
张二江
崔朋肖
庞建虎
赵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53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54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54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54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车身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安装板和轮罩外板,安装板设于侧围外板的内侧,充电底座适于设于安装板,安装板与侧围外板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充电底座的安装腔,侧围外板上形成与安装腔相对的充电口,轮罩外板设于侧围外板下端,安装板的下端与轮罩外板相连,安装腔位于轮罩外板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安装板与轮罩外板之间可以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上的应力集中,从而可以提升安装板的抗形变能力,此外,安装腔位于轮罩外板上方,便于简化轮罩外板的结构,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轮罩外板的加工难度,利于降低车身结构的成型难度和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车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但随着车辆特别是燃油汽车数量的激增,车辆大量排放尾气导致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的不断重视,新能源汽车凭借其排放污染小的优点逐渐成为购车的首要选择。在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充电装置补充电量以保证车辆的续航性能,但相关技术中的充电底座的安装结构复杂,导致车身的成型工艺复杂以及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具有成型难度以及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安装板,设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侧,充电底座适于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所述充电底座的安装腔,所述侧围外板上形成与所述安装腔相对的充电口;轮罩外板,设于所述侧围外板下端,所述安装板的下端与所述轮罩外板相连,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轮罩外板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充电底座设置在安装板与侧围外板之间所限定出的安装腔内,安装板的下端与轮罩外板相连,使得安装板与轮罩外板之间可以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上的应力集中,从而可以提升安装板的抗形变能力,此外,安装腔位于轮罩外板上方,便于简化轮罩外板的结构,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轮罩外板的加工难度,利于降低车身结构的成型难度和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朝向背离所述侧围外板的方向凹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安装腔,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侧围外板抵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侧围外板胶粘连接,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减重孔和第一打胶槽,所述第一打胶槽位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侧围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打胶槽环绕所述减重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上形成过线孔和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装配孔间隔排布于所述过线孔的外周侧;和/或,所述充电底座适于与所述充电口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于所述侧围外板前侧的C柱总成和设于所述侧围外板后侧的D柱总成,所述安装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C柱总成和所述D柱总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CD柱连接板,所述CD柱连接板设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内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CD柱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C柱总成和所述D柱总成相连,所述安装板的上端与所述CD柱连接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轮罩连接板,所述轮罩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轮罩外板相连,所述轮罩连接板的后端与所述D柱总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侧围支撑板,所述侧围支撑板设于所述侧围外板内侧且位于所述轮罩连接板上方,所述侧围支撑板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D柱总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轮罩连接板和所述侧围支撑板均与所述侧围外板胶粘连接,所述轮罩连接板朝向所述侧围外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打胶槽,所述侧围支撑板朝向所述侧围外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打胶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车身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充电底座设置在安装板与侧围外板之间所限定出的安装腔内,安装板的下端与轮罩外板相连,使得安装板与轮罩外板之间可以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上的应力集中,从而可以提升安装板的抗形变能力,此外,安装腔位于轮罩外板上方,便于简化轮罩外板的结构,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轮罩外板的加工难度,利于降低车身结构的成型难度和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安装板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安装板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安装板的后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安装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车身结构100;
侧围外板1;充电口11;
安装板2;
安装部21;过线孔211;装配孔212;连接部22;减重孔221;第一打胶槽222;
安装腔3;轮罩外板4;C柱总成5;D柱总成6;CD柱连接板7;轮罩连接板8;侧围支撑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包括:侧围外板1、安装板2和轮罩外板4,具体地,安装板2设于侧围外板1的内侧,其中,这里的侧围外板1的内侧指的是侧围外板1远离车辆外部空间一侧,如位于左侧的侧围外板1的内侧指的是侧围外板1的右侧,充电底座(图未示出)适于设于安装板2,安装板2与侧围外板1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充电底座的安装腔3,侧围外板1上形成与安装腔3相对的充电口11。也就是说,充电底座设于安装板2与侧围外板1之间,且充电底座至少与安装板2连接,使得充电底座可以通过安装板2连接固定在车身结构100上。由此,可以较好地降低充电底座的安装难度,此外,通过安装板2和侧围外板1可以较好地提升车身结构100对充电底座的防护效果。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充电底座与车辆的动力电池电连接,因此,在动力电池电量不足时,驾乘人员可以将充电插头通过充电口11伸入安装腔3内并与充电底座插接,以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充电操作。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充电口11内设有开关门,开关门用于打开或封堵充电口11,从而使得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通过开关门封堵充电口11可以较好地阻挡雨水、灰尘等进入安装腔3内,利于提升充电底座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轮罩外板4设于侧围外板1下端,安装板2的下端与轮罩外板4相连。也就是说,安装板2可以同时与轮罩外板4和侧围外板1连接,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加安装板2的连接位置,从而可以较好地保证安装板2的牢固安装,此外,使得安装板2与轮罩外板4之间可以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因此,在驾乘人员插拔充电插头时,安装板2可以将所承受的插拔力向下传递至轮罩外板4上分散,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2上的应力集中,从而可以提升安装板2的抗形变能力,利于提升车身结构100的整体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安装腔3位于轮罩外板4上方。也就是说,安装腔3与轮罩外板4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即,充电底座与安装板2的连接位置与轮罩外板4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充电底座承受插拔力时对轮罩外板4的结构的影响,利于提升车身结构100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将充电底座设置在安装板2与侧围外板1之间所限定出的安装腔3内,使得轮罩外板4无需设置避让充电底座的结构,由此,便于简化轮罩外板4的结构,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轮罩外板4的加工难度,利于降低车身结构100的成型难度和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100,充电底座设置在安装板2与侧围外板1之间所限定出的安装腔3内,安装板2的下端与轮罩外板4相连,使得安装板2与轮罩外板4之间可以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2上的应力集中,从而可以提升安装板2的抗形变能力,此外,安装腔3位于轮罩外板4上方,便于简化轮罩外板4的结构,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轮罩外板4的加工难度,利于降低车身结构100的成型难度和生产成本。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安装板2为独立成型件,可以较好地降低安装板2的成型难度,并便于根据车身结构100的需求调整安装板2的形状,以提升安装板2的适用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板2包括安装部21和连接部22,安装部21朝向背离侧围外板1的方向凹入,安装部21与侧围外板1之间限定出安装腔3,连接部22的至少部分与侧围外板1抵接相连。也就是说,安装部21形成开口朝向侧围外板1的凹槽,侧围外板1位于凹槽的开口处,充电底座设在安装部21与侧围外板1之间,安装板2通过连接部22与侧围外板1连接。由此,可以较好地简化侧围外板1的结构,利于降低侧围外板1的成型难度,此外,连接部22贴近侧围外板1设置,可以较好地节省安装板2占用的安装空间,布局合理。
进一步地,连接部22与侧围外板1胶粘连接,连接部22上设有减重孔221和第一打胶槽222,第一打胶槽222位于连接部22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侧。也就是说,在进行安装板2的装配时,可以将胶水注入第一打胶槽222内,并将连接部22设有第一打胶槽222的一侧与侧围外板1的内侧面贴合,以通过第一打胶槽222内的胶水将连接部22固定在侧围外板1的内侧面上。即,使得连接部22与侧围外板1通过胶粘方式连接,可以较好地降低连接部22与侧围外板1之间的装配难度,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如焊接、螺栓等连接结构对侧围外板1的结构以及外观产生影响。此外,胶水较为柔软,从而使得胶水可以在安装部21与侧围外板1之间形成良好的缓冲效果,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安装板2承受插拔力时对侧围外板1施力导致变形,利于提升侧围外板1的抗凹陷性能。
其中,通过在连接部22上设置减重孔221可以较好地降低安装板2的重量和生产成本,利于提升车身结构100的轻量化水平,此外,通过在连接部22上设置减重孔221可以较好地增大减重孔221与安装腔3的间隔,使得减重孔221与安装板2与充电底座的连接位置间隔设置,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大减重孔221与安装板2受力位置的间隔,从而可以在通过减重孔221降低安装板2重量以及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对安装部21与充电底座安装位置结构强度的影响,以保证安装板2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打胶槽222环绕减重孔221设置。也就是说,连接部22与侧围外板1的胶粘位置环绕减重孔221设置,由此,可以较好地降低减重孔221对安装板2与侧围外板1连接强度的影响,以保证安装板2与侧围外板1的牢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板2上形成过线孔211和装配孔212。其中,过线孔211和装配孔212均位于安装腔3的侧壁上,也就是说,充电底座上的线束可以通过过线孔211伸出安装腔3,以与车辆内部的动力电池电连接,充电底座可以通过与装配孔212配合以实现与安装板2的固定连接。例如,可以使用螺栓依次穿过充电底座和装配孔212以将充电底座固定在安装腔3内,以提升充电底座与安装板2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是充电底座上形成卡扣,卡扣可以与装配孔212卡接配合以降低充电底座与安装板2的连接配合难度等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装配孔212设有多个,多个装配孔212间隔排布于过线孔211的外周侧。也就是说,充电底座与安装板2的连接位置位于充电底座的线束的外周侧,多个装配孔212可以较好地增加充电底座与安装板2的连接位置,利于提升充电底座与安装板2的连接强度,同时可以较好地防止充电底座的线束外露,利于提升充电底座的线束的抗干扰能力。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安装板2包括安装部21和连接部22,安装部21与侧围外板1之间限定出安装腔3,连接部22与侧围外板1连接,过线孔211以及装配孔212均设于安装部2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充电底座适于与充电口11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通过充电底座与充电口11的连接,使得充电底座与安装板2连接的同时可以与侧围外板1牢固连接,可以较好地增加充电底座与车身结构100的连接位置,以保证充电底座的牢固安装。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充电底座与充电口11卡接。由此,使得充电底座与侧围外板1的连接结构简单,利于降低充电底座装配至侧围外板1的难度,以提升车辆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身结构100还包括设于侧围外板1前侧的C柱总成5和设于侧围外板1后侧的D柱总成6,安装板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C柱总成5和D柱总成6相连。也就是说,安装板2的前端与C柱总成5相连,安装板2的后端与D柱总成6相连,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加安装板2的连接位置,以提升安装板2装配后的稳定性,此外使得安装板2与C柱总成5以及D柱总成6之间均可以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因此,在驾乘人员插拔充电插头时,安装板2可以将所承受插拔力分别向前、向后以及向下传递分散,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2上的应力集中,以提升安装板2的抗形变能力。
在一具体示例中,C柱总成5包括C柱内板和C柱加强板下段,C柱加强板下段焊接在侧围外板1的内侧且临近侧围外板1的前端设置,C柱内板焊接在C柱加强板下段的内侧,安装板2的前端位于C柱内板和C柱加强板下段之间并焊接,并与C柱内板和C柱加强板下段焊接,由此,可以较好地提升安装板2与C柱总成的连接稳定性,利于进一步保证安装板2的牢固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车身结构100还包括:CD柱连接板7,CD柱连接板7设于侧围外板1的内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CD柱连接板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C柱总成5和D柱总成6相连。也就是说,CD柱连接板7的前端与C柱总成5连接,CD柱连接板7的后端与D柱总成6连接,即,CD柱连接板7沿前后方向支撑在C柱总成5与D柱总成6之间,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C柱总成5与D柱总成6产生形变,利于提升车身结构10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安装板2的上端与CD柱连接板7相连。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安装板2的连接位置,以提升安装板2装配后的稳定性,此外使得安装板2与CD柱连接板7之间可以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因此,在驾乘人员插拔充电插头时,安装板2可以将所承受插拔力向上传递至CD柱连接板7上分散,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2上的应力集中,以提升安装板2的抗形变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车身结构100还包括:轮罩连接板8,轮罩连接板8的前端与安装板2以及轮罩外板4相连,轮罩连接板8的后端与D柱总成6相连。也就是说,安装板2和轮罩外板4均通过轮罩连接板8与D柱总成6连接,例如,轮罩连接板8的前端可以与安装板2的后端以及轮罩外板4焊接,轮罩连接板8的后端与D柱总成6焊接,轮罩连接板8可以较好地沿前后方向支撑在安装板2和D柱总成6之间,以保证轮罩连接板8与安装板2、轮罩外板4以及D柱总成6的连接强度。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安装板2的连接点同时增加轮罩外板4的连接点,利于提升安装板2、轮罩外板4装配后的稳定性,从而可以较好地提升车身结构100的结构强度。此外,使得安装板2与D柱总成6之间可以通过轮罩连接板8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因此在驾乘人员插拔充电插头时,安装板2可以将所承受的插拔力通过轮罩连接板8向后传递至D柱总成6上分散,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2上的应力集中,利于提升安装板2的抗形变能力。
进一步地,车身结构100还包括:侧围支撑板9,侧围支撑板9设于侧围外板1内侧且位于轮罩连接板8上方,侧围支撑板9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后两端分别与安装板2和D柱总成6相连。也就是说,侧围支撑板9的前端与安装板2的后端连接,侧围支撑板9的后端与D柱总成6连接,侧围支撑板9可以较好地沿前后方向支撑在安装板2和D柱总成6之间,即安装板2的后端同时通过上下间隔开的侧围支撑板9和轮罩连接板8与D柱总成6相连。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安装板2的固定连接位置,利于提升安装板2装配后的稳定性,此外,安装板2与D柱总成6之间还可以通过侧围支撑板9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因此在驾乘人员插拔充电插头时,安装板2可以将所承受的插拔力同时通过侧围支撑板9和轮罩连接板8向后传递至D柱总成6上分散,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2上的应力集中,利于提升安装板2的抗形变能力。此外,侧围支撑板9设于侧围外板1内侧,使得侧围支撑板9可以较好地向外支撑侧围外板1,从而可以较好地提升侧围外板1的抗凹陷性能。更进一步地,轮罩连接板8和侧围支撑板9均与侧围外板1胶粘连接,轮罩连接板8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打胶槽(图未示出),侧围支撑板9朝向侧围外板1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打胶槽(图未示出)。也就是说,在进行轮罩连接板8以及侧围支撑板9的装配时,可以将胶水注入第二打胶槽和第三打胶槽内,并通过第二打胶槽和第三打胶槽内的胶水将轮罩连接板8和侧围支撑板9固定在侧围外板1的内侧面上。即使得轮罩连接板8与侧围外板1之间、侧围支撑板9与侧围外板1之间均通过胶粘方式连接,可以较好地降低轮罩连接板8、侧围支撑板9和侧围外板1的装配难度,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如焊接、螺栓等连接结构对侧围外板1的结构以及外观产生影响。此外,胶水较为柔软,从而使得胶水可以在轮罩连接板8与侧围外板1之间、侧围支撑板9与侧围外板1之间形成良好的缓冲效果,利于提升车身结构100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车身结构100包括:侧围外板1、安装板2、轮罩外板4、C柱总成5、D柱总成6、CD柱连接板7、轮罩连接板8和侧围支撑板9,具体地,C柱总成5包括C柱内板和C柱加强板下段,D柱总成6包括D柱内板和D柱加强板中段,C柱加强板下段焊接在侧围外板1的内侧且临近侧围外板1的前端设置,C柱内板焊接在C柱加强板下段的内侧,D柱加强板中段焊接在侧围外板1的内侧且临近侧围外板1的后端设置,D柱内板焊接在D柱加强板中段的内侧,轮罩外板4焊接在侧围外板1的下端,CD柱连接板7设于侧围外板1的内侧面,CD柱连接板7的前端搭接在C柱加强板下段的上端并焊接,CD柱连接板7的后端搭接在D柱内板上并焊接,CD柱连接板7间隔设置于轮罩外板4的上方,安装板2、轮罩连接板8以及侧围支撑板9均通过胶粘方式与侧围外板1的内侧面连接,安装板2的外周边缘形成多个压边,以便于与车身结构100其他结构搭接,安装板2的上端与CD柱连接板7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焊接,安装板2的下端与轮罩外板4焊接,安装板2的前端位于C柱内板和C柱加强板下段之间并焊接,并与C柱内板和C柱加强板下段焊接,轮罩连接板8的前端与安装板2的后端以及轮罩外板4焊接,轮罩连接板8的后端与D柱加强板中段的下端焊接,侧围支撑板9间隔设置于轮罩连接板8的上方,侧围支撑板9的前端与安装板2的后端焊接,侧围支撑板9的后端与D柱加强板中段焊接。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加安装板2的连接位置,以提升安装板2的结构强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充电底座设置在安装板2与侧围外板1之间所限定出的安装腔3内,安装板2的下端与轮罩外板4相连,使得安装板2与轮罩外板4之间可以形成力的传递路径,可以较好地避免安装板2上的应力集中,从而可以提升安装板2的抗形变能力,此外,安装腔3位于轮罩外板4上方,便于简化轮罩外板4的结构,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轮罩外板4的加工难度,利于降低车身结构100的成型难度和生产成本。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例如,车辆为电动汽车,且为MPV((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车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围外板(1);
安装板(2),设于所述侧围外板(1)的内侧,充电底座适于设于所述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与所述侧围外板(1)之间限定出适于容纳所述充电底座的安装腔(3),所述侧围外板(1)上形成与所述安装腔(3)相对的充电口(11);
轮罩外板(4),设于所述侧围外板(1)下端,所述安装板(2)的下端与所述轮罩外板(4)相连,所述安装腔(3)位于所述轮罩外板(4)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包括安装部(21)和连接部(22),所述安装部(21)朝向背离所述侧围外板(1)的方向凹入,所述安装部(21)与所述侧围外板(1)之间限定出所述安装腔(3),所述连接部(2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侧围外板(1)抵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侧围外板(1)胶粘连接,所述连接部(22)上设有减重孔(221)和第一打胶槽(222),所述第一打胶槽(222)位于所述连接部(22)朝向所述侧围外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打胶槽(222)环绕所述减重孔(221)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上形成过线孔(211)和装配孔(212),所述装配孔(21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装配孔(212)间隔排布于所述过线孔(211)的外周侧;和/或,所述充电底座适于与所述充电口(11)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侧围外板(1)前侧的C柱总成(5)和设于所述侧围外板(1)后侧的D柱总成(6),所述安装板(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C柱总成(5)和所述D柱总成(6)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CD柱连接板(7),所述CD柱连接板(7)设于所述侧围外板(1)的内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CD柱连接板(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C柱总成(5)和所述D柱总成(6)相连,所述安装板(2)的上端与所述CD柱连接板(7)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罩连接板(8),所述轮罩连接板(8)的前端与所述安装板(2)以及所述轮罩外板(4)相连,所述轮罩连接板(8)的后端与所述D柱总成(6)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支撑板(9),所述侧围支撑板(9)设于所述侧围外板(1)内侧且位于所述轮罩连接板(8)上方,所述侧围支撑板(9)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2)和所述D柱总成(6)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连接板(8)和所述侧围支撑板(9)均与所述侧围外板(1)胶粘连接,所述轮罩连接板(8)朝向所述侧围外板(1)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打胶槽,所述侧围支撑板(9)朝向所述侧围外板(1)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打胶槽。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100)。
CN202320255351.1U 2023-02-20 2023-02-20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9154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5351.1U CN219154581U (zh) 2023-02-20 2023-02-20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5351.1U CN219154581U (zh) 2023-02-20 2023-02-20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54581U true CN219154581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8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5351.1U Active CN219154581U (zh) 2023-02-20 2023-02-20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54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7377B2 (en) Case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package module for hybrid vehicle
CN2103640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US20220297523A1 (en) Energy-Store Flo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0837863U (zh) 电池包连接组件
JP4274819B2 (ja) バッテリの取付構造
CN219154581U (zh)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502606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总成
CN107554621B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梁结构
CN107554622B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组件及车辆
US11654974B2 (en) Vehicle body
CN114537532A (zh) 后侧围部分和后地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07554619B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安装框架结构及车辆
CN217778755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非承载式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
CN211809867U (zh) 车用锁销加强件及车辆
CN210793364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CN217892518U (zh) 一种汽车油门踏板安装支架
CN210101352U (zh) 一种车辆支架及车辆
CN217672875U (zh) 车身前地板结构及汽车车身
CN220189815U (zh) 型材式一体化电池框及车辆
CN218234755U (zh) 汽车后背门支撑结构及汽车
CN216580722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结构、车身以及车辆
CN217655998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12400930U (zh) 一种双燃料电池系统的安装结构及双燃料电池系统
CN220220918U (zh) 车辆后围板总成和车辆
CN215245121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