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9322U - 一种高效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9322U
CN219149322U CN202221213860.XU CN202221213860U CN219149322U CN 219149322 U CN219149322 U CN 219149322U CN 202221213860 U CN202221213860 U CN 202221213860U CN 219149322 U CN219149322 U CN 219149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baffle
shell
water separ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138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娟
张晓飞
孙红波
张晓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Tong Hold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Tong Hold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Tong Hold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Tong Hold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138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9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9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9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结构包括壳体、进水管、泥水分离板、隔板和流道挡板等;在壳体中穿接进水管,在进水管立管段的管壁上分布有布水口;泥水分离板为带有放射状棱槽分布的锥帽形瓦楞板,套接并固定在进水管的立管段上;隔板为条形直立板体,隔板外沿固定在壳体内壁上,隔板内沿与各泥水分离板的边沿嵌接,隔板沿壳体圆周均布;流道挡板封接在由壳体内壁与相邻两条隔板之间所合围成的流道的上部或下部;流道挡板设在上部的流道与泥水分离板上的凹槽相对,流道挡板设在下部的流道与泥水分离板上的凸棱相对。本实用新型在不加大占地面积的前提条件下,可使得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成倍提高,因而大幅提高了沉淀池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让泥水混合液中的清水与水中的悬浮物相分离,以得到干净的清水和浓缩的污泥。沉淀池一般可用在生物池的前级沉淀,也可用在生物池的后两级沉淀,还可用在三级混凝加药等处。生物处理工艺的泥水混合液经过二沉淀池,污泥浓缩回流到生物池或部分剩余污泥排除系统,以将其中的清水排除。
沉淀池在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都是主要的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水中悬浮物的一种固液分离装置。传统的沉淀池一般包括有平流沉淀池、辅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等,其负荷低,占地面积大。为了提高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可以采用斜板沉淀池,即在沉淀池中设置斜板或斜管等。斜板或斜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相对传统沉淀池有较大提高,对传统沉淀池存在的负荷低和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解决,但是,对沉淀效果的提升作用有限,因而对沉淀池工作效率的提升起不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效沉淀池,以解决现有沉淀池存在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沉淀池,包括:
壳体,为顶部敞口、底部带圆锥底的直立圆筒体,其上沿为锯齿状的溢流堰,在壳体的上沿外侧接有环绕壳体上沿的溢流檐口,在溢流檐口上接有出水管,在壳体圆锥底的锥口处接有排泥管,在排泥管上接有排泥阀;
进水管,为上端封口的L形管体,其立管段位于壳体的中心部,其横管段从壳体的侧壁穿出,在进水管的相对最上与最下层泥水分离板之间的立管段管壁上分布有布水口;
泥水分离板,为开有中心孔并带有放射状棱槽分布的圆锥形瓦楞板,套接并固定在进水管的立管段上;泥水分离板有若干个,沿进水管的立管段上下间隔排布;
隔板,为条形直立板体,隔板外沿固定在壳体内壁上,隔板内沿与各泥水分离板的边沿嵌接,且嵌接点位于泥水分离板上的由凸棱向凹槽过渡的斜坡面上,隔板的板面延长线指向壳体中心线,隔板的数量等于泥水分离板上的凸棱与凹槽的数量之和,隔板沿壳体圆周均布;以及
流道挡板,封接在由壳体内壁与相邻两条隔板之间所合围成的流道的上部或下部;流道挡板设在上部的流道与泥水分离板上的凹槽相对,形成供分离后的泥沙下行的泥沙沉降流道;流道挡板设在下部的流道与泥水分离板上的凸棱相对,形成供分离后的清水上升的清水上升流道。
进一步地,设在流道上部的流道挡板位于最上层泥水分离板的板面延长段上;设在流道下部的流道挡板位于最下层泥水分离板的板面延长段上。
进一步地,在进水管中穿接有排气管,排气管的上端穿出进水管的上端封口后接排气阀,排气管的下端穿出进水管的管壁后,伸入到由最下层泥水分离板遮挡的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水处理效率与水处理效果,设计了一种泥水分离板类似瓦楞锥结构的斜板沉淀池,这种泥水分离板可使活性污泥以及泥沙颗粒物等在棱槽间形成辅流沉淀,并向低洼的槽底部运动,并在凹槽的末端进入泥沙沉降流道,顺势向下落入到壳体底部的圆锥底中;而分离后的清水则在泥水分离板的导向作用下,汇集到清水流道,并进入到壳体的上层空间。通过这种泥水分离板与两种流道的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流方向与悬浮颗粒沉淀方向的相互干扰作用,使分离的清水与沉淀的泥沙在不同的流道中流动,由此极大地降低了水流对水中悬浮物的扰动,得以实现良好的泥水分离效果。而多层泥水分离板的上下间隔式的叠层设置,在不加大占地面积的前提条件下,可使得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成倍提高,因而大幅提高了沉淀池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泥水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水管,3、泥水分离板,4、隔板,5、流道挡板,6、溢流堰,7、溢流檐口,8、出水管,10、排泥阀,11、排泥管,12、布水口,13、支架,14、排气管,15、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进水管2、泥水分离板3、隔板4和流道挡板5等部分。
其中,壳体1为顶部敞口、底部带圆锥底的直立圆筒体,底部有支架13予以支撑定位。壳体1的上呈锯齿状,构成一圈溢流堰6,以对上浮在水面上的绿藻等进行遮挡,防止其与分离后的清水一道流出。在壳体1的上沿外侧接有环绕壳体上沿的溢流檐口7,在溢流檐口7上接有出水管8,用以将泥水分离后的清水排出。在壳体圆锥底的锥口处接有排泥管11,在排泥管上接有排泥阀10,用以定期排出在壳体1的圆锥底中聚集的泥沙浆。
进水管2为上端封口的L形管体,其立管段位于壳体1的中心部,其横管段从壳体1的下方侧壁穿出,通过外接的连接管路,向沉淀池提供需要分离处理的泥水混合液。在进水管2的相对最上与最下层泥水分离板之间的一段立管段管壁上密布有布水口12。在进水管2中穿接有排气管14,排气管14的上端穿出进水管2的上端封口后外接排气阀15,排气管14的下端穿出进水管2的管壁后,伸入到由最下层泥水分离板3遮挡的区域内,以便于排放在沉淀池注水过程中积聚在该区域内的空气。
如图2所示,泥水分离板3为开有中心孔的圆锥形瓦楞板,即在圆锥形瓦楞板上设有放射状分布的凸棱31,相邻两条凸棱之间形成一条凹槽32。泥水分离板3通过中心孔套接并固定在进水管2的立管段上。泥水分离板3上的凹槽的下棱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控制在40°~50°。这种角度下的泥水分离板能够实现最佳的泥水分离效果。图1中,泥水分离板3设置有4个(具体数量可根据沉淀池的大小相应增减),沿进水管2的立管段上下间隔排布。
图1中,隔板4为条形直立的矩形板体,其数量等于泥水分离板3上的凸棱31与凹槽32的数量之和。隔板4设在壳体1的内壁上并沿圆周均布,即隔板外沿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上,隔板内沿与各泥水分离板3的边沿形成嵌接,且嵌接点位于泥水分离板3上的由凸棱向凹槽过渡的斜坡面上,隔板4与壳体内壁垂直,其板面延长线指向壳体1的中心线。
流道挡板5封接在由壳体内壁与相邻两条隔板4之间所合围成的流道的上部或下部。流道挡板设在上部的流道与泥水分离板4上的凹槽32相对,形成供分离后的泥沙下行的泥沙沉降流道。流道挡板设在下部的流道与泥水分离板4上的凸棱31相对,形成供分离后的清水上升的清水上升流道。位于上部的流道挡板与位于下部的流道挡板沿壳体内壁呈上下交错的形式排布。
设在流道上部的流道挡板5可以封接在流道的最上端,也可以设置在最上层泥水分离板的板面延长段上。设在流道下部的流道挡板5可以封接在流道的最下端,也可以设置在最下层泥水分离板的板面延长段上。
在进水管2的上端封口处接有排气管14,在排气管14上接有排气阀15,以便于通过排气阀15排出憋在进水管2顶部的空气。进水管2的上端最好超出壳体1的上沿,以便于实施排气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泥水混合液通过进水管2被注入本沉淀池的壳体1内,并从分布在进水管立管段上的布水口12中分散涌出,逐步流向泥水分离板3,在此过程中,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以及泥沙颗粒物等在泥水分离板3的棱槽间形成辅流沉淀,并逐步向低洼的槽底部运动,并在凹槽的末端进入泥沙沉降流道,顺势向下落入到壳体底部的圆锥底的集泥腔中;而分离活性污泥和泥沙后的清水则在上层泥水分离板3的导向作用下,汇集到清水上升流道,再进入到壳体1的上层空间,最后经壳体顶部的溢流堰6,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绿藻隔挡掉,分离后的清水提供溢流檐口7和出水管8流出。而沉积在壳体集泥腔中的活性污泥和泥沙则通过排泥管11和排泥阀10定期排出。

Claims (5)

1.一种高效沉淀池,其特征是,包括:
壳体,为顶部敞口、底部带圆锥底的直立圆筒体,其上沿为锯齿状的溢流堰,在壳体的上沿外侧接有环绕壳体上沿的溢流檐口,在溢流檐口上接有出水管,在壳体圆锥底的锥口处接有排泥管,在排泥管上接有排泥阀;
进水管,为上端封口的L形管体,其立管段位于壳体的中心部,其横管段从壳体的侧壁穿出,在进水管的相对最上与最下层泥水分离板之间的立管段管壁上分布有布水口;
泥水分离板,为开有中心孔并带有放射状棱槽分布的圆锥形瓦楞板,套接并固定在进水管的立管段上;泥水分离板有若干个,沿进水管的立管段上下间隔排布;
隔板,为条形直立板体,隔板外沿固定在壳体内壁上,隔板内沿与各泥水分离板的边沿嵌接,且嵌接点位于泥水分离板上的由凸棱向凹槽过渡的斜坡面上,隔板的板面延长线指向壳体中心线,隔板的数量等于泥水分离板上的凸棱与凹槽的数量之和,隔板沿壳体圆周均布;以及
流道挡板,封接在由壳体内壁与相邻两条隔板之间所合围成的流道的上部或下部;流道挡板设在上部的流道与泥水分离板上的凹槽相对,流道挡板设在下部的流道与泥水分离板上的凸棱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是,泥水分离板上的凹槽的下棱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是,设在流道上部的流道挡板位于最上层泥水分离板的板面延长段上;设在流道下部的流道挡板位于最下层泥水分离板的板面延长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是,在进水管中穿接有排气管,排气管的上端穿出进水管的上端封口后接排气阀,排气管的下端穿出进水管的管壁后,伸入到由最下层泥水分离板遮挡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是,进水管的上端超出壳体的上沿。
CN202221213860.XU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高效沉淀池 Active CN219149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3860.XU CN219149322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高效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3860.XU CN219149322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高效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9322U true CN219149322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16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13860.XU Active CN219149322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高效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9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5771B (zh) 多相流装配式密闭聚结除油装置
CN210698952U (zh) 一种适用于污水净化处理的泥沙旋流沉淀装置
CN113045172B (zh) 自旋沉淀式污泥浓缩池
CN105964051A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器
CN219149322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211521810U (zh) 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
CN202315444U (zh) 一种多层沉降器
CN201108756Y (zh) 含油污水组合分离装置
CN111617520B (zh) 一种湍流沉淀池
CN211799006U (zh) 一种双向组合斜板沉淀池
CN205516881U (zh) 一种加强悬浮层螺旋竖流沉淀池
CN110668570B (zh) 一种高效颗粒污泥厌氧塔反应器
CN114275890A (zh) 一种高负荷厌氧系统内高效撬装式三相分离器
CN207827962U (zh) 一种三相分离单元、三相分离模块及模块化三相分离器
CN220766744U (zh) 一体化净水器
CN201458822U (zh) 立式厌氧处理罐一体化三相分离装置
CN113582334B (zh) 一种循环流化污泥床厌氧反应器
CN202724780U (zh) 一种重力无阀滤池
CN217340204U (zh) 一种沉砂池排砂系统
CN214611838U (zh) 建筑工地污水回收再利用初级处理系统
CN215137171U (zh) 一种溶液过滤器使用的液固分离沉降池
CN212974422U (zh) 一种高效立式沉淀油水分离一体设备
CN220633142U (zh) 一种污水沉降处理设备
CN220714901U (zh) 一种净水厂排泥水滤液回用装置
CN203781912U (zh) 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气固液三相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