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7980U - 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7980U
CN219137980U CN202223325176.3U CN202223325176U CN219137980U CN 219137980 U CN219137980 U CN 219137980U CN 202223325176 U CN202223325176 U CN 202223325176U CN 219137980 U CN219137980 U CN 219137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connecting piece
clamping
connection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51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智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ianxing Machinery Joi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ianxing Machinery Jo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ianxing Machinery Jo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ianxing Machinery Joi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51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7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7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7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连接于第一结构件;及第二连接件,套设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且与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壁之间具有沿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预设间隙。上述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能够沿安装孔的径向方向,且第二连接件被构造为能够可操作地挤入第二结构件的安装孔内,以使第二连接件能够利用自身的形变恢复力连接于第二结构件的安装孔的侧壁,从而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结构件之间紧固连接,简化安装过程;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壁之间具有沿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预设间隔,预设间隙能够为第二连接件的形变提供形变空间,以便于第二连接件的安装。

Description

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建筑连接结构,在建筑结构件的安装孔内注入填充材料后,连接结构再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于建筑结构件。
然而,传统的连接结构存在安装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且连接可靠的连接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及
第二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壁之间具有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预设间隙,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且被构造为能够可操作地挤入所述第二结构件的所述安装孔内,以利用自身的形变恢复力连接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且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和所述预设间隙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周壁共同界定出所述预设间隙,所述预设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周壁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壁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保持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交错布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为三角形螺纹牙,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与所述三角形螺纹牙相适配的三角形螺纹牙;或者
所述第一卡接部设有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与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三角形螺纹牙;或者
所述第一卡接部设有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二卡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面平行设置的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分别与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呈角度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设有多个,全部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安装孔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交错布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开口沿所述安装孔的圆周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件靠近所述第二结构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设有沉槽;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于所述沉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设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上述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能够沿安装孔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且第二连接件被构造为能够可操作地挤入第二结构件的安装孔内,以使第二连接件能够利用自身的形变恢复力连接于第二结构件的安装孔的侧壁,且位于安装孔的侧壁和预设间隙之间,从而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结构件之间紧固连接,提高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结构件的连接可靠性,简化安装过程;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壁之间具有沿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预设间隔,预设间隙能够为第二连接件的形变提供形变空间,以便于第二连接件的安装,使第二连接件能够顺利的连接于第二结构件的安装孔的侧壁,提高安装的便利性,并且在设置多个连接结构以连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时,预设间隙能够抵消第二结构件开设的安装孔的精度误差,从而保证全部的连接结构均能顺利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连接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C-C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安装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14的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图14的仰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连接结构;11、第一连接件;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抵触部;1131、第一限位面;12、第二连接件;121、第一卡接部;1212、第一卡接面;126、波峰段;127、波谷段;122、第一开口;123、第二开口;124、第三开口;125、第二限位面;13、预设间隙;
a、第一方向;
20、第一结构件;21、连接孔;22、沉槽;30、第二结构件;31、安装孔;311、第二卡接部;3111、第二卡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建筑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套设于连接杆的挤压块和套设于挤压块的金属弹簧圈,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结构件,连接杆、挤压块和金属弹簧圈形成的组合结构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设于第二结构件的安装孔内,并需要提前在安装孔内注入填充材料以使组合结构与第二结构件连接牢靠。由于采用的是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导致这种建筑连接结构不易插设于第二结构件内,为了连接稳定,通常采用多个连接结构同时连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但由于安装孔的精度不高,容易导致过盈配合的连接结构无法顺利安装,并且填充材料的老化会导致连接不可靠。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建筑结构件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至少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连接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10,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20和第二连接件30,第二结构件30具有沿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a向)延伸的安装孔31,连接结构10包括用于连接于第一结构件20的第一连接件11以及用于连接于第二结构件30的第二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套设于第一连接件11的第二端112,且与第一连接件11的外周壁之间具有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预设间隙13(如图1中的d所示),第二连接件12能够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且被构造为能够可操作地挤入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内。
如此,通过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能够为第二连接件12的形变提供空间,从而使第二连接件12能够顺利的连接于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的侧壁,并且在设置多个连接结构10以连接第一结构件20和第二结构件30时,预设间隙能够抵消第二结构件30开设的安装孔31的精度误差,从而保证全部的连接结构10均能顺利安装;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12能够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以利用第二连接件12的形变恢复力使第二连接件12连接于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的侧壁,且位于安装孔31的侧壁和预设间隙13之间,从而提高第二连接件12与第二结构件30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参阅图1至图3,第一连接件11整体呈回转体结构,第一连接件11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连接件11的第一端111用于连接于第一结构件20。第一结构件20沿第一方向开设有贯穿第一结构件20的连接孔21,第一连接件11的第一端111穿设于连接孔21以连接于第一结构件20。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1的第一端111的外周壁被构造为螺纹面,连接孔21为螺纹孔,也即第一连接件11和第一结构件21通过螺纹连接。如此,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第一连接件11连接于第一结构件20,有利于提高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参阅图1至图3,第二连接件12整体呈回转体结构,第二连接件12套设于第一连接件11的第二端112,且与第一连接件11的外周壁之间具有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预设间隙13,第二连接件12能够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且被构造为能够可操作地挤入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内,以利用自身的形变恢复力连接于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的侧壁,且位于安装孔31的侧壁和预设间隙13之间。
如此,通过设置可发生弹性形变的第二连接件12和预设间隙13,有利于将第二连接件12插设于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内,且第二连接件12的形变恢复力能够提高第二连接件12和第二结构件30的连接可靠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的第二端112的外周壁与第二连接件12的内周壁共同界定出预设间隙13,且预设间隙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也即,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1的第二端112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且第二端112整体呈锥形,并且,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的内周壁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也逐渐增大,且呈与第二端112的外周壁相配合的锥形,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的外周壁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保持不变,也即,第二连接件12的外周壁为圆形。因此,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预设间隙13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保持不变。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参阅图5,在一种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也即,第二连接件12的外周壁整体大致呈锥形,可以理解,在此实施例中,安装孔31的内周壁呈与第二连接件12的外周壁相配合的锥形。
如此,通过设置整体大致呈锥形的第一连接件11的第二端112、第二连接件12的内周壁、第二连接件12和安装孔31的内周壁均整体呈锥形,当第一连接件11受到拉力时,第一连接件11会对第二连接件12形成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压力,从而使第二连接件12向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施加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力,从而提高了连接结构10的抗拔力,防止第二连接件12从安装孔31内脱出。
参阅图1以及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卡接部121,安装孔31的侧壁设有与第一卡接部121相对应的第二卡接部311,第一卡接部121和第二卡接部311配合,以限制第二连接件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的外周面沿第一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121,安装孔31的侧壁沿第一方向设有与第一卡接部12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卡接部311,第一卡接部121和第二卡接部311沿第一方向交错布设。
如此,通过设置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121和第二卡接部311,能够使第二连接件12牢固的连接于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内,从而提高连接结构10的连接可靠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地,参阅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包括多个波峰段126和多个波谷段127,波峰段126和波谷段127沿安装孔31的周向交替连接成环状结构,每一波峰段126上设有第一卡接部121。优选地,第二连接件12为横向波纹弹簧。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C-C的剖视示意图。
参阅图8和图9,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包括多个波峰段126和多个波谷段127,波峰段126和波谷段127沿第一方向交替连接,每一波峰段126上设有第一卡接部121。可选地,每一波峰段126上沿第一方向布设多个第一卡接部121。优选地,第二连接件12为纵向波纹弹簧。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安装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的局部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的局部示意图。
参阅图10,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21为三角形螺纹牙,第二卡接部311为与三角形螺纹牙相适配的三角形螺纹牙。参阅图11,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21设有第一卡接面1212,第一卡接面1212与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呈角度(如图11中的α)设置,第二卡接部311为三角形螺纹牙。参阅图12,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21设有第一卡接面1212,第二卡接部311设有与第二卡接部311平行设置的第二卡接面3111,第一卡接面1212和第二卡接面3111分别与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呈相同角度(如图11中的β)设置。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远离第一端111的一端沿安装孔31的径向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22,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22贯穿第二连接件122远离第一端111的一端,以使第二连接件12能够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可以理解,第一开口122可以沿安装孔31的周向间隔开设多个。优选地,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第一开口122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开口122,以使第二连接件12能够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并且,由于第二连接件12远离第一结构件20的一端受到的挤压力的时间相较于第二连接件12靠近第一结构件20的一端更加长,需要更大的形变能力,因此,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本申请将第一开口122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以提高第二连接件12远离第一结构件20的一端的形变能力。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14的俯视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图14的仰视示意图。
进一步地,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靠近第一端111的一端沿安装孔31的径向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23,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23贯穿第二连接件12靠近第一端111的一端,且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23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交错布设,以避免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23连通而导致第二连接件12断开。可以理解,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23可以沿安装孔31的周向间隔开设多个,且任一第一开口122和任一第二开口123均不能连通。
优选地,参阅图14,在第一方向上,任一第一开口122和任一第二开口123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之和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连接件12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参阅图15和图16,第一开口122的数量多于第二开口123的数量。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7,第一开口122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上的尺寸(如图17中的e2所示)大于第二开口123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上的尺寸(如图17中的e1所示),也即,e2大于e1。
如此,能够提高第二连接件12远离第一结构件20的一端的形变能力,以便于第二连接件12的安装连接。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更进一步地,参阅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沿安装孔31的径向贯穿设有第三开口124,且第三开口124还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二连接件12,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第三开口124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且第一开口122、第二开口123和第三开口124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交错布设。如此,以提高第二连接件12远离第一结构件20的一端的形变能力,从而有利于第二连接件12的安装连接。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只开设有第三开口124。参阅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开设有第三开口124和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22,且第一开口122和第三开口124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交错布设。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为了使第二连接件12能够顺利的安装在第二结构件30,第二连接件12远离第一结构件20的一端必须具有形变能力,故本申请的第二连接件12可以只开设第一开口122或只开设第三开口124,也可以是包括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23,也可以是包括第一开口122和第三开口124,也可以是同时包括第一开口122、第二开口123和第三开口124。
参阅图1、图3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的第二端112设有抵触部113,抵触部113设有第一限位面1131,第二连接件12设有与第一限位面1131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面125,第一限位面1131和第二限位面125配合,以限制第二连接件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1131与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优选地,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第一限位面1131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第二限位面125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如此,通过设置抵触部113以及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面1131和第二限位面125,在第一连接件11受到拉力时,抵触部113会对第二连接件12形成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压力,从而使第二连接件12向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施加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力,从而提高了连接结构10的抗拔力,防止第二连接件12从安装孔31内脱出。
参阅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抵触部113和第一连接件11的第二端112一体成型。参阅图10,在另一实施例中,抵触部113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一连接件11的第二端112,且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二端112远离第一端111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4,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的第二端112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端11的一侧设有抵触部113,沿第一方向由第一连接件11至第二连接件12,抵触部113沿安装孔31的圆周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该实施例中的抵触部113只能对第二连接件12提供沿第一方向的支撑力,以避免第二连接件12从安装孔31滑落,而并不能对第二连接件12形成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压力。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参阅图2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件20靠近第二结构件30的一端开设有与连接孔22连通的沉槽22,沉槽22与连接孔21同轴设置,且沉槽22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结构件20靠近第二结构件30的一端。当第二连接件12只开设有第一开口122时,第二连接件12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开口122的一端设于沉槽22内。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10,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12能够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且第二连接件12被构造为能够可操作地挤入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内,以使第二连接件12能够利用自身的形变恢复力连接于第二结构件30的安装孔31的侧壁,从而使第二连接件12与第二结构件30之间紧固连接,简化安装过程;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的外周壁之间具有沿安装孔31的径向方向的预设间隔13,预设间隙13能够为第二连接件12的形变提供形变空间,以便于第二连接件12的安装。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及
第二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壁之间具有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预设间隙,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且被构造为能够可操作地挤入所述第二结构件的所述安装孔内,以利用自身的形变恢复力连接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且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和所述预设间隙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周壁共同界定出所述预设间隙,所述预设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周壁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壁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保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交错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三角形螺纹牙,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与所述三角形螺纹牙相适配的三角形螺纹牙;或者
所述第一卡接部设有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与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三角形螺纹牙;或者
所述第一卡接部设有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二卡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面平行设置的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分别与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呈角度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设有多个,全部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安装孔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交错布设。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连接件至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开口沿所述安装孔的圆周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靠近所述第二结构件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设有沉槽;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于所述沉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设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CN202223325176.3U 2022-12-12 2022-12-12 连接结构 Active CN219137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5176.3U CN219137980U (zh) 2022-12-12 2022-12-12 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5176.3U CN219137980U (zh) 2022-12-12 2022-12-12 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7980U true CN219137980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8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5176.3U Active CN219137980U (zh) 2022-12-12 2022-12-12 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7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5015B2 (ja) 太陽電池取り付けシステム
US7568868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support element to an add-on piece
US20140042704A1 (en) Seal aligning and retain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retaining a seal
JP2005538320A (ja) 自己装着雌型固定要素、密閉された固定部材及びパネル組立材並びにこれらの形成方法
US8062080B2 (en) Wedge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30019992A1 (en) Moun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19137980U (zh) 连接结构
CN109114085B (zh) 螺母紧固夹及螺母紧固夹组件
CN108799270B (zh) 车辆安装件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776943U (zh) 一种连接角码及门窗框体
CN115787848A (zh) 连接结构
CN107503403B (zh) 一种用于水龙头安装的锁紧装置
CN219411268U (zh) 连接节点
CN110962561B (zh) 电池模组固定支架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1781454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153167U (zh) 一种阀芯座固定结构和龙头
CN209913419U (zh) 一种电缆桥架用锁扣及电缆桥架
JP2010056018A (ja) バッテリ端子ユニット
CN219221247U (zh) 堵盖及车辆
CN221095097U (zh) 一种改进型膨胀件
CN211416926U (zh) 挡风雨条装配夹
CN218455006U (zh) 热力膨胀阀感温包的安装抱箍
CN218522952U (zh) 一种支撑轴的涨套结构
CN219262938U (zh) 一种螺栓螺母紧固组件
CN220416301U (zh) 电动阀、车用空调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