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7127U - 丝线夹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丝线夹持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37127U CN219137127U CN202320278160.7U CN202320278160U CN219137127U CN 219137127 U CN219137127 U CN 219137127U CN 202320278160 U CN202320278160 U CN 202320278160U CN 219137127 U CN219137127 U CN 2191371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reset block
- reset
- transmission rod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丝线夹持机构;包括壳体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传动杆分别贯穿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限位座与传动杆侧壁固定连接,夹持弹簧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第一复位块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第二复位块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处于第二支撑座与限位座之间。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了一种丝线夹持机构;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分别与传动杆之间固定连接,限位座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夹持弹簧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套装在传动杆上,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处于第二支撑座与限位座之间。本丝线夹持机构无需对丝线进行准确定位,将丝线端部处于夹持多个圈之间即可夹持,操作方法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种丝线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在多种材料中需要将多个丝线状的线头或者头发夹出的情况,此工况无需对丝线进行准确定位,只需满足粗略将丝线夹持并脱出即可。但现有技术中,都是采用电子控制和精密机械组件配合实现单独定位,其结构复杂,设备成本昂贵,不太适用与粗略筛选多根丝线材料的目的,同时灵活性不高。
申请号为CN201710898575.3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多线刺绣机上的丝线夹持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外壁的四角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液压缸,且四个液压缸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同一个防尘盒,所述底座底端外壁的四角均焊接有安装座,且安装座底部外壁开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推杆电机,所述防尘盒底部内壁一侧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外壁套接有线筒,所述防尘盒远离线筒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气缸。但是上述专利技术只是针对单一丝线夹持,只适用于刺绣机上夹持丝线,对粗略筛选丝线材料的工况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两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丝线夹持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丝线夹持机构;
包括壳体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弹簧、传动杆、第一复位块、第二复位块、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限位座和推动块,传动杆分别贯穿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且传动杆可以沿其轴向方向往复移动,限位座与传动杆侧壁固定连接,限位座处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夹持弹簧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夹持弹簧一端抵靠在第一支撑座上,夹持弹簧另一端抵靠在限位座上;
第一复位块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第二复位块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处于第二支撑座与限位座之间,推动块上端对准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之间位置,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抵靠在推动块的两侧。
作为本丝线夹持机构的优选,所述的推动块左右两侧侧壁与上端面之间分别设有倒角面,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抵靠在推动块的两侧倒角面上。
作为本丝线夹持机构的优选,第一复位块靠近推动块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设有倒角面;第二复位块靠近推动块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也设有倒角面。
采用这种结构时,壳体相对固定,操作推动块插入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之间,推动块左右两侧的倒角面分别与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接触,随着推动块的逐步伸入,第二复位块带动传动杆及限位座同步移动,限位座同时压缩夹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的夹持弹簧夹持处于多个圈之间丝线状材料,利用本丝线夹持机构可以在多种材料中需要将多个丝线状的线头或者头发夹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丝线夹持机构;
包括夹持弹簧、传动杆、第一复位块、第二复位块、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限位座和推动块,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分别与传动杆之间固定连接,限位座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限位座处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夹持弹簧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夹持弹簧一端抵靠在第一支撑座上,夹持弹簧另一端抵靠在限位座上;
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套装在传动杆上,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处于第二支撑座与限位座之间,推动块上端对准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之间位置,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抵靠在推动块的两侧。
作为本丝线夹持机构的优选,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也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限位座和第二复位块上。
作为本丝线夹持机构的优选,传动杆对应夹持弹簧位置开有夹持凹槽。
作为本丝线夹持机构的优选,所述的推动块左右两侧侧壁与上端面之间分别设有倒角面,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抵靠在推动块的两侧倒角面上;
第一复位块靠近推动块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设有倒角面;第二复位块靠近推动块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也设有倒角面。
采用这种结构时,操作推动块插入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之间,推动块左右两侧的倒角面分别与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接触,随着推动块的逐步伸入,第二复位块带动复位弹簧及限位座同步移动,限位座压缩夹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的夹持弹簧夹持处于多个圈之间丝线状材料,利用本丝线夹持机构可以在多种材料中需要将多个丝线状的线头或者头发夹出。
另外,可以灵活替换刚度系数不同的复位弹簧,达到调整夹持弹簧对丝线状的线头夹持力度大小的目的。
本丝线夹持机构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无需对丝线进行准确定位,将丝线端部处于夹持多个圈之间即可夹持,操作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便于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丝线夹持机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丝线夹持机构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丝线夹持机构实施例二中传动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
本丝线夹持机构包括壳体2和夹持组件。
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弹簧11、传动杆12、第一复位块13、第二复位块14、第一支撑座15、第二支撑座16、限位座17和推动块18,第一支撑座15、第二支撑座16分别与壳体2之间为一体化成型结构,传动杆12分别贯穿第一支撑座15和第二支撑座16且传动杆12可以沿其轴向方向往复移动,限位座17与传动杆12侧壁粘接固定,限位座17处于第一支撑座15与第二支撑座16之间,夹持弹簧11套装在传动杆12侧壁上,夹持弹簧11一端抵靠在第一支撑座15上,夹持弹簧11另一端抵靠在限位座17上;
第一复位块13粘接固定在壳体2上,第二复位块14与传动杆12粘接固定,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处于第二支撑座16与限位座17之间,推动块18上端对准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之间位置,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分别抵靠在推动块18的两侧。
推动块18左右两侧侧壁与上端面之间分别设有倒角面,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分别抵靠在推动块18的两侧倒角面上;第一复位块13靠近推动块18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设有倒角面;第二复位块14靠近推动块18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也设有倒角面。
使用前,将本丝线夹持机构放置在待夹持的丝线状材料上,使丝线材料的端部处于夹持弹簧11的多个圈之间;
使用时,操作推动块18插入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之间,推动块18左右两侧的倒角面分别与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接触,随着推动块18的逐步伸入,第二复位块14带动传动杆12及限位座17同步向方向移动,限位座17同时压缩夹持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时的夹持弹簧11夹持处于多个圈之间丝线状材料,利用本丝线夹持机构可以将上述丝线状材料拉出。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至3所示。
本丝线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弹簧11’、传动杆12’、第一复位块13’、第二复位块14’、第一支撑座15’、第二支撑座16’、限位座17’、复位弹簧19’和推动块18’。
第一支撑座15’、第二支撑座16’分别与传动杆12’之间固定连接,限位座17’套装在传动杆12’侧壁上,限位座17’处于第一支撑座15’与第二支撑座16’之间,夹持弹簧11’套装在传动杆12’侧壁上,夹持弹簧11’一端抵靠在第一支撑座15’上,夹持弹簧11’另一端抵靠在限位座17’上,传动杆12’对应夹持弹簧11’位置开有夹持凹槽12a’。
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分别套装在传动杆12’上,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处于第二支撑座16’与限位座17’之间,推动块18’上端对准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之间位置,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分别抵靠在推动块18’的两侧。
复位弹簧19’也套装在传动杆12’侧壁上,复位弹簧19’两端分别抵靠在限位座17’和第二复位块14’上。
推动块18’左右两侧侧壁与上端面之间分别设有倒角面,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分别抵靠在推动块18’的两侧倒角面上;
第一复位块13’靠近推动块18’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设有倒角面;第二复位块14’靠近推动块18’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也设有倒角面。
使用时,操作推动块18’插入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之间,推动块18’左右两侧的倒角面分别与第一复位块13’和第二复位块14’接触,随着推动块18’的逐步伸入,第二复位块14’带动复位弹簧19’及限位座17’同步移动,限位座17’压缩夹持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时的夹持弹簧11’夹持处于多个圈之间丝线状材料,利用本丝线夹持机构可以在多种材料中需要将多个丝线状的线头或者头发夹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丝线夹持机构,其特征为:
包括壳体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弹簧、传动杆、第一复位块、第二复位块、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限位座和推动块,传动杆分别贯穿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且传动杆可以沿其轴向方向往复移动,限位座与传动杆侧壁固定连接,限位座处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夹持弹簧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夹持弹簧一端抵靠在第一支撑座上,夹持弹簧另一端抵靠在限位座上;
第一复位块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第二复位块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处于第二支撑座与限位座之间,推动块上端对准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之间位置,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抵靠在推动块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线夹持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推动块左右两侧侧壁与上端面之间分别设有倒角面,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抵靠在推动块的两侧倒角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线夹持机构,其特征是:
第一复位块靠近推动块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设有倒角面;第二复位块靠近推动块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也设有倒角面。
4.一种丝线夹持机构,其特征为:
包括夹持弹簧、传动杆、第一复位块、第二复位块、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限位座和推动块,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分别与传动杆之间固定连接,限位座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限位座处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夹持弹簧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夹持弹簧一端抵靠在第一支撑座上,夹持弹簧另一端抵靠在限位座上;
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套装在传动杆上,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处于第二支撑座与限位座之间,推动块上端对准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之间位置,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抵靠在推动块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线夹持机构,其特征是:
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也套装在传动杆侧壁上,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限位座和第二复位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线夹持机构,其特征是:
传动杆对应夹持弹簧位置开有夹持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线夹持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推动块左右两侧侧壁与上端面之间分别设有倒角面,第一复位块和第二复位块分别抵靠在推动块的两侧倒角面上;
第一复位块靠近推动块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设有倒角面;第二复位块靠近推动块一侧的侧壁与其底面之间也设有倒角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894561 | 2023-01-19 | ||
CN202320189456 | 2023-01-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37127U true CN219137127U (zh) | 2023-06-06 |
Family
ID=86593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78160.7U Active CN219137127U (zh) | 2023-01-19 | 2023-02-15 | 丝线夹持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37127U (zh) |
-
2023
- 2023-02-15 CN CN202320278160.7U patent/CN2191371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110648U (zh) | 通用型工装夹具 | |
CN103753311A (zh) | 可调节夹持空间的夹紧装置 | |
CN219137127U (zh) | 丝线夹持机构 | |
CN108555955B (zh) | 夹具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 |
KR20150125848A (ko) | 볼트 체결장치 | |
CN208761470U (zh) | 电池定位治具及电池输送系统 | |
CN112719969B (zh) | 一种大型薄壁件减振装夹工装 | |
CN210306566U (zh) | 一种用于双工位e型卡簧装配的双面装料单元 | |
CN2882908Y (zh) | 摩托车装配线的随行夹具 | |
CN113182900B (zh) |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防震动脱落夹紧装置 | |
CN103419012B (zh) | 电器盒自动化装配装置 | |
CN202780932U (zh) | 接线板固定夹具及电器盒自动化装配装置 | |
CN109227094A (zh) | 机械加工用安装有定位防异动结构的压装设备 | |
CN213226245U (zh) | 缓冲式夹爪机构 | |
CN111331359B (zh) | 减震器总成组装机 | |
CN114193207A (zh) | 一种滚珠丝杠支撑装置 | |
CN1207128C (zh) | 切割与划线设备中的机械手夹具与工具交换装置 | |
CN101108477B (zh) | 一种六角螺钉夹持手爪 | |
CN106402082B (zh) | 夹具 | |
CN213354955U (zh) | 夹具及夹取设备 | |
CN106217361B (zh) | 铁芯组件装配机构的橡胶块出料机械手 | |
CN220922006U (zh) | 一种用于导轨磨床的夹具 | |
CN217966006U (zh) | 一种摩托车曲轴轴孔加工用液压夹具 | |
CN215393950U (zh) | 一种加工中心用夹具 | |
CN220426516U (zh) | 一种非标件生产用的冲孔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