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5627U - 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5627U
CN219135627U CN202320049987.0U CN202320049987U CN219135627U CN 219135627 U CN219135627 U CN 219135627U CN 202320049987 U CN202320049987 U CN 202320049987U CN 219135627 U CN219135627 U CN 219135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iece
carrier plate
protective film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99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广德
倪欢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99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5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5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5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上料装置包括:基座;载板,用于承载物料;驱动件,安装于基座,驱动件连接于载板,驱动件用于驱动载板沿第一方向作升降运动,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基座顶面的方向;多个限位件,安装于基座,多个限位件围绕载板的外侧设置,用于限制载板所承载的物料脱离载板;多个防护组件,与多个限位件一一对应设置,防护组件包括防护膜和至少一个安装件,防护膜至少设置于限位件靠近载板的一侧,安装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限位件上,以将防护膜固定于对应的限位件。上述上料装置中,防护膜通过可拆卸安装于限位件的安装件进行安装固定,无需胶水粘贴,不会因反复粘贴而导致防护膜表面凹凸不平,从而不会因此加剧剐蹭碰撞。

Description

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
背景技术
在电池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上料装置将物料送至加工工位。例如,在电池片焊接工序中,需要将电池片焊接成串,在焊接之前,通常需要将电池片置于上料盒的载板上,通过顶升气缸带动载板上升至预设高度,机器人再带动吸盘将电池片取走,以完成上料。为了增加置于载板上的电池片在上升过程中的稳定性,一般会设置多个限位件,使多个限位件围绕载板的外侧设置,从而使载板上所承载的电池片不易因发生位置偏移而脱离载板。
电池片在上升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与限位件发生接触,而为了尽可能使限位件不易磨损,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限位件的表面粘贴摩擦系数较小的防护膜,在保护膜磨损严重时将其撕下并更换即可。
然而,在对保护膜更换时,此前在限位件上用于粘贴保护膜时残留的胶水会导致再次粘贴后保护膜表面凹凸不平,从而加剧了保护膜与电池片之间的剐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上料装置,防护膜通过可拆卸安装于限位件的安装件进行安装固定,无需使用胶水进行粘贴,不会因反复粘贴而导致防护膜表面凹凸不平,从而不会因此加剧剐蹭碰撞。
上料装置,包括:
基座;
载板,用于承载物料;
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载板,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载板沿第一方向作升降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基座顶面的方向;
多个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多个限位件围绕所述载板的外侧设置,用于限制所述载板所承载的物料脱离所述载板;以及
多个防护组件,与所述多个限位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膜和至少一个安装件,所述防护膜至少设置于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所述安装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限位件上,以将所述防护膜固定于对应的所述限位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安装件;
多个所述安装件中的至少一个螺纹连接于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以将所述防护膜的部分夹持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防护膜的部分区域借助所述安装件抵持而贴合于所述凹槽的槽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防护膜上设有通孔,所述安装件上设有对准所述通孔的安装孔;
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安装孔和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凹槽的槽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膜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
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限位件的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限位件的顶端,所述第三段延伸至所述限位件的背离所述载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三段通过对应的所述安装件固定于所述限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夹设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防护膜之间的缓冲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且多个所述限位件中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
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调节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件的间距;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位于顶端的避让部,在自所述限位件的底端朝向顶端的方向上,所述避让部上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朝背离所述载板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上至少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的拐角区域呈圆角状。
上述上料装置,载板用于承载物料,驱动件用于驱动载板升降,以带动物料升降,满足上料需求。多个限位件围绕设置于载板的外侧,因而能够对载板上承载的物料的边缘进行阻挡,限制物料的位置,抑制其因位置偏移而脱离载板。安装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限位件,从而将防护膜固定于对应的限位件,且防护膜至少设置于限位件上靠近载板的一侧,也即至少设置于限位件上可能会与物料发生碰撞的内侧,因而能够对限位件进行防护,使其不易因频繁碰撞而损坏。在长时间使用后,若防护膜因为碰撞而破损,只需将安装件从限位件上拆除,便能使防护膜与限位件分离,从而对防护膜进行更换。在该上料装置中,防护膜通过可拆卸安装于限位件的安装件进行安装固定,无需使用胶水进行粘贴,因此不会因反复粘贴而导致防护膜表面凹凸不平,从而不会因此加剧剐蹭碰撞。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制造产线,包括上述的上料装置;以及
抓取件和传送带,所述抓取件用于将上升至预设高度的所述载板上的电池片抓取至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将所述电池片运送至焊接工位。
上述电池制造产线,通过应用上述上料装置,能够降低因防护膜粘贴所出现的表面凹凸不平而导致的上料过程中物料发生碰撞的几率,从而降低防护膜更换频次,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料装置的限位件与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料装置的限位件与防护组件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基座;110、滑槽;120、条形孔;130、把手;
200、载板;
300、限位件;310、凹槽;320、避让部;
400、防护膜;
500、安装件;510、安装孔;
600、连接件;
700、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上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上料装置的限位件与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上料装置的限位件与防护组件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包括基座100、载板200、多个限位件300、驱动件与多个防护组件,其中,多个防护组件与多个限位件300一一对应设置,防护组件包括防护膜400与至少一个安装件500。驱动件与多个限位件300均安装于所述基座100。载板200用于承载物料,驱动件连接于载板200,驱动件用于驱动载板200沿第一方向作升降运动,其中,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基座100顶面的方向。多个限位件300围绕载板200的外侧设置,限位件300用于限制载板200所承载的物料脱离载板200。防护膜400至少设置于限位件300上靠近载板200的一侧,安装件500可拆卸连接于对应的限位件300上,以将防护膜400固定于对应的限位件300上。
具体地,以限位件300上靠近载板200的一侧为其内侧,背离载板200的一侧为其外侧。
上述上料装置,载板200用于承载物料,驱动件用于驱动载板200升降,以带动物料升降,满足上料需求。多个限位件300围绕设置于载板200的外侧,因而能够对载板200上承载的物料的边缘进行阻挡,从而限制物料的位置,抑制其发生位置偏移而脱离载板200。安装件500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限位件300,从而将防护膜400固定于对应的限位件300。且防护膜400至少设置于限位件300上靠近载板200的一侧,也即至少设置于限位件300上可能会与物料发生剐蹭碰撞的内侧,因而能够对限位件300进行防护,使其不易因物料的频繁剐蹭碰撞而损坏。在长时间使用后,若防护膜400因为剐蹭碰撞而破损,只需将安装件500从限位件300上拆除,便能使防护膜400与限位件300分离,从而对防护膜400进行更换。在该上料装置中,防护膜400通过可拆卸安装于限位件300的安装件500进行安装固定,无需使用胶水进行粘贴,因此不会因反复粘贴而导致防护膜400表面凹凸不平,从而不会因此加剧剐蹭碰撞。
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包括多个安装件500,多个安装件500中的至少一个螺纹连接于限位件300靠近载板200的一侧,以将防护膜400的部分夹持于限位件300与安装件500之间。
具体地,安装件500与限位件30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时,只需将防护膜400设置于限位件300上,再将安装件500设置于防护膜400上背离限位件300的一侧,也即使得防护膜400位于限位件300与安装件500之间,再将安装件500与限位件300螺纹连接,即可完成对防护膜400的安装。在拆卸时,只需解除安装件500与限位件300的螺纹连接,便能使防护膜400不再被安装件500与限位件300夹持固定,从而能将防护膜400从限位件300上取下。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件500与对应的限位件300之间也可通过卡接实现可拆卸安装。或者,二者也可通过磁吸实现可拆卸安装。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安装件500与对应的限位件30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固定,部分安装件500与对应的限位件300之间通过卡接等其他方式实现固定。
参阅图3与图4,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300上靠近载板200的一侧设有凹槽310,安装件500位于凹槽310内,且防护膜400的部分区域借助安装件500抵持而贴合于凹槽310的槽壁。
具体地,凹槽310的形状尺寸与安装件500的形状尺寸匹配,以使得安装件500置于凹槽310后与凹槽310仅有较小的间隙。在将安装件500装入凹槽310前,使防护膜400的部分区域位于凹槽310的入口处。待安装件500装入凹槽310时,安装件500将防护膜400的部分区域压入凹槽310内,并使其贴合于凹槽310的槽壁。如此,便能使防护膜400的张紧程度更大,能更好的与限位件300贴合,从而对限位件300提供更完善的防护。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限位件300其他区域也设置凹槽310,使防护膜400的多个区域均被抵持而贴合于对应的凹槽310的槽壁,以进一步增大防护膜400的张紧程度,使其与限位件300贴合更加紧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凹槽310亦可。
参阅图3与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包括连接件600,防护膜400上设有通孔,安装件500上设有对准通孔的安装孔510,连接件600依次穿过安装孔510与通孔,并螺纹连接于凹槽310的槽壁。
具体地,连接件600为螺钉,凹槽310的槽壁处设有螺纹孔,安装孔510为通孔。安装件500将防护膜400的部分区域抵紧于凹槽310的槽壁后,螺钉依次穿过安装孔510与防护膜400上所设的通孔,并与凹槽310的槽壁处设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安装件500与限位件300的螺纹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件500也可直接螺纹连接于限位件300。
参阅图3与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膜400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第一段位于限位件300的靠近载板200的一侧,第二段位于限位件300的顶端,第三段延伸至限位件300的背离载板200的一侧,第一段与第三段通过对应的安装件500固定于限位件300。
具体地,防护膜400的第一段位于限位件300的内侧,第三段位于限位件300的外侧。防护膜400呈长条状,其自限位件300的内侧从限位件300的底端朝顶端延伸,并在绕过限位件300顶端后延伸至限位件300的外侧。限位件300的内侧与外侧均设有前述的凹槽310,其中,内侧的凹槽310靠近限位件300的底端,外侧的凹槽310靠近限位件300的顶端。防护膜400的第一段与第三段中对准两个凹槽310的区域分别被压入两个凹槽310内,并贴合于对应地凹槽310的槽壁。如此,便能使防护膜400将限位件300上容易被剐蹭到的内侧的大部分区域覆盖,并将限位件300的顶部区域也覆盖,从而提供较为全面的防护。此外,由于穿过防护膜400第三段的连接件600位于限位件300的外侧,则无论载板200上下移动至何处,其上所承载的物料均不会碰撞到该连接件600。
优选地,当载板200朝下移动至其下行程终点时,载板200顶面位置依然高于内侧的凹槽310。如此,可以保证无论载板200上下移动至何处,其上所承载的物料均不会碰到穿过防护膜400第一段的连接件60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整个防护膜400均位于限位件300的靠近载板200的一侧。具体地,防护膜400自限位件300的底端朝上延伸至限位件300的顶端。
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还包括夹设于限位件300与防护膜400之间的缓冲件700。
具体地,缓冲件700被夹设于限位件300上靠近载板200的一侧与防护膜400之间。缓冲件700可以为海绵层、橡胶层或硅胶层。附图实施例中,在限位件30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凹陷部,缓冲件700固定于凹陷部内,且缓冲件700与限位件300的内侧表面平齐。缓冲件700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于凹陷部内。通过在限位件300与防护膜400之间设置缓冲件700,若物料剐蹭碰撞到防护膜400,缓冲件70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增强对限位件300的防护,使其不易损坏。
参阅图1、图3与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300包括位于顶端的避让部320,在自限位件300的底端朝向顶端的方向上,避让部320上靠近载板200的一侧朝背离载板200的方向倾斜延伸。
具体地,避让部320的内侧表面为斜面,且在自限位件300的底端朝向顶端的方向上,该斜面朝外侧倾斜延伸,相当于将限位件300的顶面与内侧面之间的直角区域削除。如此,在将物料放置于载板200上时,避让部320能够对物料形成避让,使物料更易于被放置于载板200上,且不易与限位件300发生碰撞。同时,若物料被放置过程中存在位置偏差,避让部320的斜面还能对物料进行导向,使其尽量靠近载板200的中心区域,从而不易从载板200上掉落。
参阅图3与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300上至少靠近载板200的一侧的拐角区域呈圆角状。
具体地,限位件300的顶面与避让部320之间,限位件300的内侧面与避让部320之间的拐角区域均进行倒圆角,使其拐角区域圆滑过渡。如此,亦能起到避让作用,降低与物料碰撞剐蹭的几率。
参阅图1与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300滑动连接于基座100,且多个限位件300中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件300能够相对基座100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调节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件300的间距,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前述的第一方向。
具体地,第二方向即为基座100顶面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基座100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滑槽110,限位件300安装于滑槽110内,且能在滑槽110内滑动,如此,便能调节限位件300在第二方向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物料。进一步地,基座100上设有连通于滑槽110的条形孔120,当限位件300在滑槽110内滑动,完成位置调节后,将螺钉等紧固件从下朝上穿过条形孔120,并螺纹连接于限位件300,如此,便能将限位件300固定于当前位置。当需要调节限位件300位置时,将螺钉等紧固件拧松,使限位件300在滑槽110内滑动即可。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基座100顶面的长度方向,两个限位件300仅沿基座100顶面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也可以为基座100顶面的宽度方向,两个限位件300可以沿基座100顶面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组限位件300,其中一组中,两个限位件300沿基座100顶面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另一组中,两个限位件300沿基座100顶面宽度方向相对设置。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板200的每一侧设置有多个限位件300,相对设置的两组限位件300相配合,对物料的两端进行阻挡限位。基座100的中心区域挖空,以供驱动件的输出轴穿过,并与载板200固定连接。驱动件可以为气缸、电动推杆或直线电机等。基座100的边缘还设有把手130,以便于人工搬运时进行握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膜400的材质为聚酰亚胺,其耐磨性较好,且摩擦系数较低,不易因物料的反复剐蹭碰撞而破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物料为电池片,电池片被载板200承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制造产线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还包括抓取件和传送带,抓取件用于将上升至预设高度的载板200上的电池片抓取至传送带,传送带用于将电池片运送至焊接工位。
上述电池制造产线,通过应用上述上料装置,能够减少因防护膜400通过胶水粘贴固定所出现的表面凹凸不平,进而降低因此导致的上料过程中物料发生剐蹭的几率,从而降低防护膜400更换频次,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0);
载板(200),用于承载物料;
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基座(100),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载板(200),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载板(200)沿第一方向作升降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基座(100)顶面的方向;
多个限位件(300),安装于所述基座(100),所述多个限位件(300)围绕所述载板(200)的外侧设置,用于限制所述载板(200)所承载的物料脱离所述载板(200);以及
多个防护组件,与所述多个限位件(30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膜(400)和至少一个安装件(500),所述防护膜(400)至少设置于所述限位件(300)靠近所述载板(200)的一侧,所述安装件(500)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限位件(300)上,以将所述防护膜(400)固定于对应的所述限位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安装件(500);
多个所述安装件(500)中的至少一个螺纹连接于所述限位件(300)靠近所述载板(200)的一侧,以将所述防护膜(400)的部分夹持于所述限位件(300)与所述安装件(50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0)靠近所述载板(200)的一侧设有凹槽(310),所述安装件(500)位于所述凹槽(310)内,且所述防护膜(400)的部分区域借助所述安装件(500)抵持而贴合于所述凹槽(310)的槽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连接件(600),所述防护膜(400)上设有通孔,所述安装件(500)上设有对准所述通孔的安装孔(510);
所述连接件(600)依次穿过安装孔(510)和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凹槽(310)的槽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膜(400)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段、第二段与第三段;
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限位件(300)的靠近所述载板(200)的一侧,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限位件(300)的顶端,所述第三段延伸至所述限位件(300)的背离所述载板(200)的一侧;
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三段通过对应的所述安装件(500)固定于所述限位件(30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夹设于所述限位件(300)与所述防护膜(400)之间的缓冲件(70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0)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00),且多个所述限位件(300)中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
所述限位件(300)能够相对所述基座(100)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调节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件(300)的间距;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0)包括位于顶端的避让部(320),在自所述限位件(300)的底端朝向顶端的方向上,所述避让部(320)上靠近所述载板(200)的一侧朝背离所述载板(200)的方向倾斜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0)上至少靠近所述载板(200)的一侧的拐角区域呈圆角状。
10.电池制造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以及
抓取件和传送带,所述抓取件用于将上升至预设高度的所述载板(200)上的电池片抓取至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将所述电池片运送至焊接工位。
CN202320049987.0U 2023-01-09 2023-01-09 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 Active CN219135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9987.0U CN219135627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9987.0U CN219135627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5627U true CN219135627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602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9987.0U Active CN219135627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56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15026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기판 수납용 트레이, 및 그 디스플레이용기판을 제거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219135627U (zh) 上料装置与电池制造产线
CN109702338B (zh) 一种用于手机边框和中板镭焊的自动化设备
EP2301868B1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lass shee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9638307A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自动封装设备
CN116190493A (zh) 一种光伏组件层压工序用护角的自动装配设备
JPH11297314A (ja) 電池製造用切断装置
CN109465543B (zh) 一种手机边框和中板的镭焊方法
CN220948823U (zh) 一种利于夹取无盖酒盒的夹具
KR101515705B1 (ko) 콜릿 홀더 교체 장치
CN219666676U (zh) 保压机构
CN219237714U (zh) 一种用于电池零件转运的工装
CN212570948U (zh) 一种晶圆柔性存料载具
CN211545147U (zh) 自动分拣机及码垛机
CN214025049U (zh) 一种生产水槽用磨边机
CN217254322U (zh) 一种通用型保护板整形机构
CN220848088U (zh) 一种后浇带用调节式防护盖板
CN220466758U (zh) 一种光学镜片镜框上下料机构
CN219642852U (zh) 一种光伏组件层压工序用护角的自动装配设备
CN215187847U (zh) 一种控制器承载装置
CN219832595U (zh) 一种承载装置和电池生产系统
CN218136179U (zh) 一种手球水晶安装的专用设备
CN210527770U (zh) 料盘上下料机构
CN214923079U (zh) 载料盘和眼镜框打磨设备
CN219688629U (zh) 料盒抓取移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