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2122U - 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2122U
CN219132122U CN202223613422.5U CN202223613422U CN219132122U CN 219132122 U CN219132122 U CN 219132122U CN 202223613422 U CN202223613422 U CN 202223613422U CN 219132122 U CN219132122 U CN 219132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rm
hole
rod
block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134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谭辉
窦海波
孔凡永
闫亚松
刘光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134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2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2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2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工装包括主体、转杆、配合块和卡块,配合块与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其用于与车身配合;转杆可轴向转动地穿设在主体的另一端上,且转杆具有分别位于主体上下侧的端部,卡块固定在转杆的下端,且卡块上设有卡槽,卡槽用于与同车身预连接的上控制臂卡接。该工装使上控制臂的安装能够具有良好的装配一致性,并不占用上控制臂以下的空间,同时结构简单,易于使用、拆卸、运送和储存。

Description

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架安装领域,具体涉及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有的车辆悬架会包括上下两个控制臂(又叫叉臂或摆臂),其中上控制臂安装在车身上后,其通常需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如图1所示,上控制臂1的经典构造是U型状,以上控制臂1靠近车中心的两个开口侧端部称为连接车身端11,将上控制臂1安装在车身上的步骤包括:
S1:令连接车身端11伸入车身的对应安装区域中。
S2:将诸如螺栓之类的固定件(图未示)预拧入连接车身端11和车身;此时,诸如螺栓之类的固定件穿入上控制臂1和车身,并处于未打紧状态,使得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前提下,上控制臂1自然垂挂在车身上,呈开口端朝上的姿态,但仍能上下转动(或称摆动)。
S3:托举上控制臂1,使用专门用于打紧固定件的工具,将固定件打紧,从而将上控制臂1紧固在车身上。
在相关技术里,为了确保固定件打紧后,上控制臂1的倾斜姿态符合生产标准,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操作方法:
一、工人托举其上控制臂1并维持其倾斜角度,再进行打紧固定件的操作;在打紧固定件的过程中,工人需时刻注意上控制臂1不能发生超出公差范围外的摆动,从而确保固定件打紧后,上控制臂1的姿态符合生产标准。显而易见地,这种方式过于耗费人力,且过于依靠于工人的作业熟练度,同时存在较大的操作误差,制程一致性差,上控制臂1安装完成后,还是会有相当几率存在姿态不良的问题。
二、在上控制臂1的下方设置对应的支撑工装,以确保上控制臂1在固定件打紧后的姿态;此类工装多采用撑起上控制臂1远离车中心的封闭端(即连接车身端11的相对端),进而确保上控制臂1姿态的办法;这类方案的缺点在于由于工装需要放置在上控制臂1下方,因此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高度,才能够到位于产线上的车身;同样也是由于该原因,此类工装的体积多需设计得较大,具有不易搬运和储存的缺点,还可能在工人打紧固定件的过程中妨碍其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包括主体、转杆、配合块和卡块,所述配合块与所述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其用于与车身配合;所述转杆可轴向转动地穿设在所述主体的另一端上,且所述转杆具有分别位于所述主体上下侧的端部,所述卡块固定在所述转杆的下端,且所述卡块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同所述车身预连接的上控制臂卡接。
可选地,所述转杆包括杆头和杆身,所述杆头位于所述主体的上侧,所述主体上设有贯穿其的转杆孔,所述杆身可枢转地穿设在所述转杆孔中,且所述杆身的两端分别从所述主体的上下两侧伸出;所述杆头的直径大于所述转杆孔,且其与所述杆身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杆身的下端固设有所述卡块。
可选地,所述杆头上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杆身上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对应设置的贯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在所述杆头上形成不重合的孔道;所述工装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杆头和所述杆身,使所述杆头和所述杆身相连。
可选地,所述卡槽被配置为,其与所述上控制臂卡接后,其上内侧壁与所述上控制臂的上表面之间存在距离;所述杆身被配置为,其能倾斜穿入车身的第一配合孔,并能在所述第一配合孔中摆动回竖直状态;所述配合块被配置为能穿入车身的第二配合孔。
可选地,所述杆身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最小直径,所述配合块的穿入所述第二配合孔的部分,其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配合孔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配合块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所述第一组成部和所述第二组成部连为一体,所述第二组成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配合孔的直径,所述第一组成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组成部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配合孔的直径。
可选地,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固定在所述主体上,用于穿入车身上的第三配合孔。
可选地,所述定位销与所述配合块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同一端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结构,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定位上控制臂的工装,还包括车身,所述车身上设有连接轮罩部,所述工装置于所述连接轮罩部上,且其一部分位于所述连接轮罩部的上方,一部分位于所述连接轮罩部的下方;所述连接轮罩部的下方设有与所述车身预连接的上控制臂,所述连接轮罩部上设有贯穿其的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转杆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配合孔,所述配合块的至少部分穿入所述第二配合孔中,所述卡槽与所述上控制臂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配合孔的位置相比于所述第一配合孔更加靠近所述车身的内部。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分别位于不同端上的转杆和配合块,并在转杆下端设置卡块,使该卡块能与预连接在车身上的上控制臂卡接,使上控制臂能在卡块的带动下向上转,本实用新型能提供一种用于定位上控制臂的工装,该工装被配置为其与车身配合后,卡块能带上控制臂转至设计状态。进一步地,该工装还具有如下优点:
1、使上控制臂的安装能够具有良好的装配一致性,并不占用上控制臂以下的空间;
2、结构简单,易于使用、拆卸、运送和储存;
3、当配合块和卡块均采用尼龙材料制成,主体采用铁制成时,该工装还具有稳定性好和耐久性强的特定。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上控制臂与部分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与上控制臂卡接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轮罩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的部分伸入连接轮罩部下方后某一刻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与上控制臂卡接前的某一刻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与上控制臂卡接前的某一刻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与上控制臂即将卡接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的部分位于连接轮罩部之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中心连线;
1-上控制臂,11-连接车身端,2-主体,21-第四孔,22-减重孔,3-转杆,31-杆头,311-第一穿孔,312-第二穿孔,32-杆身,321-第二孔,4-配合块,41-第一组成部,411-第三孔,42-第二组成部,5-卡块,51-卡槽,52-第一孔,6-连接轮罩部,61-第一配合孔,62-第二配合孔,63-第三配合孔,7-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在某些情况下,当表达某物与某物固定连接时,具体的连接方式也有可能包括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定位上控制臂的结构,该结构涉及如图1所示的车身,该车身上设有悬架的上控制臂1,该上控制臂1大致U型,其开口侧的两个端部为其与车身的连接车身端11,有固定件(图未示,具体为螺栓)穿入连接车身端11和车身并处于未拧紧状态,使得上控制臂1与车身预连接,上控制臂1相当于凭借固定件悬挂在车身上,并仍能以两个连接车身端11的中心连线A为旋转轴上下转动;在无外力托举的前提下,上控制臂1以开口端朝上的姿态悬挂在车身上。
基于此,该结构还涉及一种用于定位上控制臂1的工装。如图2和图3所示,该工装包括主体2、转杆3和配合块4,其中主体2为长条板状,主体2的一端下方固定着配合块4,配合块4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主体2上,主体2的另一端上设有一贯穿其的转杆孔,转杆3穿过该转杆孔,具有露出于该转杆孔上下两侧的部分,并与该转杆孔间隙配合,使得自身能在该转杆孔中沿其轴向转动;特别地,转杆3的下端固设有一卡块5,该卡块5的中部设有卡槽51,该卡槽51能与上控制臂1卡接。与之相对应地,在上控制臂1的上方,于车身上设有功能之一为连接轮罩的钣金,以该钣金为连接轮罩部6,该连接轮罩部6上如图4所示地设有贯穿其的第一配合孔61和第二配合孔62,且第一配合孔61位于第二配合孔62的靠近车外的一侧。
请进一步结合图4与图5,本实施例中转杆3的位于主体2之下的部分用于倾斜穿过近似椭圆形状的第一配合孔61,并将卡槽51带至与车身预连接的上控制臂1的周侧;在卡槽51与上控制臂1的中间位置卡接后,转杆3能再转为竖直状态;同时,配合块4用于穿入第二配合孔62并与第二配合孔62松配合,以确保转杆3转为竖直状态后,工装能较为稳当地置于车身上且不会在车身上发生大幅度位移;在配合块4穿入第二配合孔62且转杆3转为竖直状态后,本实施例中的卡块5能带动与卡槽51卡接的上控制臂1转至处于设计姿态。此后,工装的一部分置于连接轮罩部6之上,另一部分位于连接轮罩部6之下,卡槽51的上内侧壁位于上控制臂1上表面的上方,卡槽51的下内侧壁位于上控制臂1下表面的下方,上控制臂1在上下方向上的活动受限,再无法大幅度摆动;基于此,随后拧紧固定件,即可将上控制臂1姿态合格地装配在车身上。
更为详细地,前述带动上控制臂1转至处于设计姿态的实现原理为:由于上控制臂1呈U型,且其封闭侧的中间位置(也是上控制臂1的中间位置)存在明显的用于与悬架其他部位相连的安装结构,可便于工人定位卡块5与上控制臂1的卡接处,因此提前计算转杆3伸入连接轮罩部6之下的部分应具有何种长度,能使得(工装稳当地置于车身上后)卡块5顺势带动上控制臂1带动转动为设计姿态,再以此制备具有固定长度的转杆3和工装的其他部位,即可实现工装带动上控制臂1转至设计姿态的效果。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技术中,上控制臂1的倾斜姿态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该允许范围内的上控制臂1的所有倾斜姿态均属于前述设计姿态。
请进一步参阅图5和图6,前述转杆3具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杆头31和杆身32,其中杆头31位于主体2的上侧,杆身32与主体2上设置的前述转杆孔间隙配合,杆身32能在该转杆孔内沿自身轴向转动,并具有分别伸出于主体2上下两侧的部分。
更为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杆身32的直径小于第一配合孔61的最小直径,杆身32能倾斜穿入第一配合孔61,并在第一配合孔61中由倾斜姿态转为竖直姿态。杆头31具有T型中空结构,且其直径大于用于穿设杆身32的转杆孔的直径,该杆头31上设有贯穿自身的第一穿孔311和第二穿孔312,第一穿孔311和第二穿孔312在杆头31上形成不重合的孔道,与之对应地,杆身32的上端设有分别与第一穿孔311和第二穿孔312对齐设置的贯穿孔;基于此,使杆身32的上端插入杆头31的中空结构里,令不同的(诸如销之类的)连接件分别穿过第一穿孔311和第二穿孔312,再穿过杆身32上对应的贯穿孔,即可实现杆头31与所述杆身3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当工装稳当地置于连接轮罩部6上后,杆头31能确保杆身32的位于主体2下方的长度是固定的,进而确保卡块5带动上控制臂1转至的最终姿态相对确定。
承上述,本实施例中于杆身32的下端上固定设有前述卡块5。更为具体而言,卡块5为异形状,其最大直径也小于第一配合孔61的最小直径;卡块5的上部为开口朝向配合块4的L型,卡块5的下部为U型,该U型下部的开口方向可以通过使转杆3轴向转动而调整。同时,在卡块5的上端设有贯穿自身的第一孔52,在杆身32的下端上设有沿其径向贯穿自身的第二孔321,第一孔52与第二孔321对齐设置,有螺栓(图未示)依次穿过第一孔52和第二孔321,从而将卡块5固定在杆身32上。
请继续结合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的配合块4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柱状第一组成部41和柱状第二组成部42,其中第一组成部41和第二组成部42连为一体,第一组成部41的直径大于第二组成部42的直径,第一组成部41的直径大于第二配合孔62的直径,第二组成部42的直径小于第二配合孔62的直径,第一组成部41的凸伸出第二组成部42的部位上设有上下贯穿其的第三孔411;与之对应地,在主体2的一端上设有第四孔21,第三孔411与第四孔21对齐设置,有螺栓(图未示)穿过第三孔411和第四孔21,令配合块4与主体2固定连接。可选地,在主体2的中部还设有用于减轻自身重量的减重孔22,该减重孔22贯穿主体2。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杆身32和第一配合孔61,以及和配合块4和第二配合孔62之间均非严丝合缝的配合关系;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卡槽51与上控制臂1之间也非严丝合缝的卡接关系,此二者卡接后,卡槽51的上内侧壁与上控制臂1之间存在距离,卡槽51的槽底侧壁与上控制臂1的U型内侧壁之间也存在距离。这些设置的目的在于,确保卡块5能顺利地实现其与上控制臂1的卡接,并在上控制臂1固定于车身上后能顺利地与上控制臂1分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控制臂1的倾斜姿态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前述所有部件与部件之间距离的具体数值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允许误差的详细数值灵活设计的。
可选地,主体2的长度满足其一端能覆盖在第一配合孔61的至少部分,另一端能覆盖在第二配合孔62的至少部分上即可。
基于此,形成本实施例中用于定位上控制臂1的结构,其详细步骤包括:
S1:使上控制臂1与车身预连接,此时上控制臂1能在连接轮罩部6的下方上下摆动,在无人托举的情况下,上控制臂1凭借固定件开口朝上地悬挂在车身上。
S2:取来工装,倾斜工装(姿态可参考图7和图8),使工装上设有转杆3的一端被压低,设有配合块4的一端翘起,以此姿态将工装的设有转杆3的一端伸入第一配合孔61中,伸到连接轮罩部6的下侧;此时,配合块4还未与第二配合孔62配合。
S3:托举上控制臂1,使上控制臂1向上转动并靠近卡块5;之后,由于第一配合孔61的直径大于杆身32的直径,第二配合孔62的直径大于配合块4的直径,通过灵活改变工装的姿态,并握持杆头31灵活地轴向转动以微调卡块5的开口位置,即可使卡块5如图9所示地靠近上控制臂1的中间位置,随后再与上控制臂1的中间位置卡接;卡块5与上控制臂1卡接后,使配合块4的第二组成部42完全伸入第二配合孔62中,松开整个工装,此时如图10所示地,在工装的设有转杆3的一端,主体2的下表面会直接与连接轮罩部6的上表面接触,在工装的设有配合块4的一端,第一组成部41的下表面会与连接轮罩部6的上表面接触,整个工装直接受连接轮罩部6承托;同一时刻,上控制臂1由于其与卡块5之间的连接关系,会被自然地带动着转动至并维持设计姿态。
S4:打紧固定件,使上控制臂1与车身固定连接。
S5:握住主体2的设有配合块4的端部,使配合块4在第二配合孔62中微调其位置,并握持杆头31通过微调卡块5的开口方向,辅以压低工装设有转杆3的端部的动作,使卡块5与上控制臂1解除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3中,虽然第二组成部42是柱形的,第一配合孔61的最小直径大于柱身32的直径,这些特征可能会导致工装在与车身配合的过程中或配合后发生转动,但只要确保卡块5与上控制臂1的中间位置卡接,这种转动即是有限的,其实际造成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地,由于第一配合孔61的直径大于杆身32,因此在设计工装的过程中,可以在设计时,使配合块4置入第二配合孔62后且杆身32与第一配合孔61的实车前边缘或后边缘相接时,此时上控制臂1能被带动着转至设计姿态,如此,在实际操作中,令工人确保配合块4与第二配合孔62配合后,杆身32与第一配合孔61的实车前边缘或后边缘相接,主体2的前部或后部对应遮盖在第一配合孔61的前边缘或后边缘上,即相当于在连接轮罩部6上二次定位了工装的具体装配位置,可以进一步减小工装可能在车身上转动所带来的相关影响。
优选地,前述的二次定位设计还可以直接以外加定位件的形式体现。例如图7到图10所示,可以在工装上设一通孔,使该通孔能与一定位销7配合并焊连,同时在连接轮罩部6上设一用于与该定位销7配合的第三配合孔63。如此,在上述步骤S3中,使配合块4伸入第二配合孔62中的同时,令定位销7同时伸入第三配合孔63中,即可防止配合块4转动。更优选地,在取下工装时,若定位销7的存在可能阻碍工装拆卸,可将定位销7设为易于拆卸的结构并先拆下定位销7即可,例如,可以将定位销7设置为与第三配合孔63螺纹配合。
当然地,配合块4伸入第二配合孔62的时机和定位销7伸入第三配合孔63中的时机等,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动的,并不只局限于上述描述。
更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直接分离杆头31与杆身32的方式取下工装,也即将插入第一穿孔311和第二穿孔312中的连接件取出,然后直接拿走杆头31和主体2;此时,由于第一配合孔61的直径大于杆身32的直径,要解除卡块5与上控制臂1之间的卡接将更为容易。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分别位于不同端上的转杆3和配合块4,并在转杆3下端设置卡块5,使该卡块5能与预连接在车身上的上控制臂1卡接,使上控制臂1能在卡块5的带动下向上转,本实用新型能提供一种用于定位上控制臂1的工装,该工装被配置为其与车身配合后,卡块5能带上控制臂1转至设计状态。进一步地,该工装还具有如下优点:
1、使上控制臂1的安装能够具有良好的装配一致性,并不占用上控制臂1以下的空间;
2、结构简单,易于使用、拆卸、运送和储存;
3、当配合块4和卡块5均采用尼龙材料制成,主体2采用铁制成时,该工装还具有稳定性好和耐久性强的特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2)、转杆(3)、配合块(4)和卡块(5),所述配合块(4)与所述主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其用于与车身配合;所述转杆(3)可轴向转动地穿设在所述主体(2)的另一端上,且所述转杆(3)具有分别位于所述主体(2)上下侧的端部,所述卡块(5)固定在所述转杆(3)的下端,且所述卡块(5)上设有卡槽(51),所述卡槽(51)用于与同所述车身预连接的上控制臂(1)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3)包括杆头(31)和杆身(32),所述杆头(31)位于所述主体(2)的上侧,所述主体(2)上设有贯穿其的转杆孔,所述杆身(32)可枢转地穿设在所述转杆孔中,且所述杆身(32)的两端分别从所述主体(2)的上下两侧伸出;所述杆头(31)的直径大于所述转杆孔,且其与所述杆身(3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杆身(32)的下端固设有所述卡块(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头(31)上设有第一穿孔(311)和第二穿孔(312),所述杆身(32)上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穿孔(311)和所述第二穿孔(312)对应设置的贯穿孔,所述第一穿孔(311)和所述第二穿孔(312)在所述杆头(31)上形成不重合的孔道;所述工装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杆头(31)和所述杆身(32),使所述杆头(31)和所述杆身(32)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1)被配置为,其与所述上控制臂(1)卡接后,其上内侧壁与所述上控制臂(1)的上表面之间存在距离;所述杆身(32)被配置为,其能倾斜穿入车身的第一配合孔(61),并能在所述第一配合孔(61)中摆动回竖直状态;所述配合块(4)被配置为能穿入车身的第二配合孔(6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3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配合孔(61)的最小直径,所述配合块(4)的穿入所述第二配合孔(62)的部分,其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配合孔(62)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块(4)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组成部(41)和第二组成部(42),所述第一组成部(41)和所述第二组成部(42)连为一体,所述第二组成部(4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配合孔(62)的直径,所述第一组成部(4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组成部(42)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配合孔(62)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销(7),所述定位销(7)固定在所述主体(2)上,用于穿入车身上的第三配合孔(6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7)与所述配合块(4)设置在所述主体(2)的同一端部上。
9.一种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还包括车身,所述车身上设有连接轮罩部(6),所述工装置于所述连接轮罩部(6)上,且其一部分位于所述连接轮罩部(6)的上方,一部分位于所述连接轮罩部(6)的下方;所述连接轮罩部(6)的下方设有与所述车身预连接的上控制臂(1),所述连接轮罩部(6)上设有贯穿其的第一配合孔(61)和第二配合孔(62);所述转杆(3)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配合孔(61),所述配合块(4)的至少部分穿入所述第二配合孔(62)中,所述卡槽(51)与所述上控制臂(1)卡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孔(62)的位置相比于所述第一配合孔(61)更加靠近所述车身的内部。
CN202223613422.5U 2022-12-31 2022-12-31 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Active CN219132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3422.5U CN219132122U (zh) 2022-12-31 2022-12-31 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3422.5U CN219132122U (zh) 2022-12-31 2022-12-31 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2122U true CN219132122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13422.5U Active CN219132122U (zh) 2022-12-31 2022-12-31 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2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3118B (zh) 钻孔组合模
CN110936196B (zh) 一种对焊连接高压阀门的阀体加工工装夹具
CN219132122U (zh) 车辆上控制臂的定位工装、定位结构
CN211465578U (zh) 一种转向节生产夹具快装机构
CN219426086U (zh) 抱箍与钻铤焊接辅助装置
CN115229423A (zh) 焊接工装及其焊接方法
CN111958205B (zh) 一种重型装配组件装配辅助装置及含有其的装配系统
CN211853288U (zh) 一种便于拆卸安装的自动外焊机
CN108098685B (zh) 胶管接头拆装装置
CN113020936A (zh) 一种应用于立式旋转机械用推力盘和轴套安装装置及方法
CN211848384U (zh) 一种带法兰的传动机构
CN216138720U (zh) 一种用于安装砂轮的机械臂
CN219900346U (zh) 一种半轴毛坯立式钻孔装置
CN216185752U (zh) 一种改进的方向柱总成
CN218193513U (zh) 电动轮矿车车架焊接翻转夹具工装
CN213796218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扳手
CN211053157U (zh) 一种铰链开孔器
CN219426186U (zh) 调节夹具
CN220445506U (zh) 一种钣金焊接夹具
CN219254195U (zh) 一种气缸盖斜孔加工用的回转机构及机床
CN213144391U (zh) 一种井架运输快速固定装置
CN211565166U (zh) 双头镗钩舌加工夹具
CN221458931U (zh) 一种方便更换中间部位连接尺寸的螺旋叶片
CN219212210U (zh) 一种装配导引工装及工程机械
CN115592321B (zh) 用于焊接电机转子的支撑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