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8916U - 一种舱内起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舱内起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8916U
CN219078916U CN202123283608.4U CN202123283608U CN219078916U CN 219078916 U CN219078916 U CN 219078916U CN 202123283608 U CN202123283608 U CN 202123283608U CN 219078916 U CN219078916 U CN 219078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cabin
beams
balance
t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836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睿鸿
王福东
许军
侯帅
栾博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gao Gear Huai'an High Speed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gao Gear Huai'an High Speed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gao Gear Huai'an High Speed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gao Gear Huai'an High Speed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836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8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8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8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舱内起吊装置,涉及吊装维修技术领域。所述舱内起吊装置包括龙门工装和滑车工装,所述龙门工装设置在机舱内,所述龙门工装的高度可调;所述滑车工装包括两个起吊横梁和连接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平衡梁,两个所述起吊横梁平行设置,所述起吊横梁与所述龙门工装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起吊横梁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平衡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起吊横梁连接,且所述平衡梁的两端具有高度差以平衡所述起吊横梁受到的倾斜弯矩。该舱内起吊装置结构简单、拆装容易,使用寿命长,利于零部件在机舱内的起吊和运输,减少维护成本和时间,且能适应不同的舱内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舱内起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内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广泛应用,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相关部件的维护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而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风机机舱位于风电塔的顶端(即高空中)且其内部空间狭小,各种管路、线缆密布其中,人员难以立足,针对机舱内部大体积和大重量部件的移动与拆装,例如发电机和齿轮箱等,在对其相关零件进行更换维护时,往往是通过大型吊机从机舱外将零部件吊出和吊进以进行后续的维护,但使用大型吊机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太高,且易受到天气条件(大风、降雨、降雪等)影响,此外因需打开机舱盖导致起吊操作复杂,从而影响了维修的时效性和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舱内起吊装置,该舱内起吊装置结构简单、拆装容易,使用寿命长,利于零部件在机舱内的起吊和运输,减少维护成本和时间,且能适应不同的舱内环境。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舱内起吊装置,包括:
龙门工装,设置在机舱内,所述龙门工装高度可调;
滑车工装,包括两个起吊横梁和连接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平衡梁,两个所述起吊横梁平行设置,所述起吊横梁与所述龙门工装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起吊横梁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平衡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起吊横梁连接,且所述平衡梁的两端具有高度差以平衡所述起吊横梁受到的倾斜弯矩。
作为优选,所述滑车工装还包括倾斜件,对应每个所述起吊横梁的两端底部设置所述倾斜件,所述倾斜件能够补偿所述机舱的底板的倾角以使所述起吊横梁处于水平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倾斜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起吊横梁两端的倾斜块,所述倾斜块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起吊横梁的底部与所述导向斜面贴合,所述导向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机舱的底板倾斜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滑车工装还包括高度调节块,所述高度调节块设在若干所述起吊横梁同侧的顶部,所述平衡梁的一端与所述高度调节块连接,所述平衡梁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起吊横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梁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平衡梁沿所述起吊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滑车工装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起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梁的两端开设有多个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与所述连接块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滑车工装还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龙门工装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侧板和多个滚轮,两个侧板沿所述起吊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起吊横梁连接,多个所述滚轮沿所述起吊横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滚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连接,所述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龙门工装上。
作为优选,所述滑车工装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分别与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龙门工装可拆卸地连接,用于限制所述滚轮的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起吊横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与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锁止件能够插入相邻两个所述滚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内起吊装置,使用时,根据机舱内的环境将龙门工装固定在机舱的底板上,再将滑车工装安装在龙门工装上便可完成整个舱内起吊装置的安装,随后将待起吊的零部件固定在起吊横梁上,通过滑动滑车工装完成后续的起吊和维护工作。其中,通过龙门工装的高度可调以及两个起吊横梁之间的间距可调,提高了舱内起吊装置的实用性。此外,考虑到舱内的底板倾斜,导致滑车工装在工作时起吊横梁始终处于倾斜的状态,通过平衡梁来平衡起吊横梁所受到的倾斜弯矩,使其只受到待吊起的零部件所带来的垂直向下的重力,延长起吊横梁的使用寿命。该舱内起吊装置结构简单、拆装容易,使用寿命长,利于零部件在机舱内的起吊和运输,减少维护成本和时间,且能适应不同的舱内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舱内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龙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滑车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组件和第一支撑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龙门工装;
11、立柱组件;111、固定杆;112、活动杆;
12、第一支撑梁;13、第二支撑梁;14、转接板;
2、滑车工装;
21、起吊横梁;
22、平衡梁;221、定位通孔;
231、倾斜块;2311、导向斜面;
24、高度调节块;
251、连接块;
26、移动组件;261、侧板;262、滚轮;2621、滚轴本体;2622、限位盘;
271、锁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舱内起吊工装,其包括龙门工装1和滑车工装2,龙门工装1设置在机舱内,龙门工装1的高度可调;滑车工装2包括两个起吊横梁21和连接两个起吊横梁21的平衡梁22,两个起吊横梁21平行设置,起吊横梁21与龙门工装1滑动连接,两个起吊横梁21之间的间距可调,平衡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吊横梁21连接,且平衡梁22的两端具有高度差以平衡起吊横梁21受到的倾斜弯矩。
使用时,根据机舱内的环境将龙门工装1固定在机舱的底板上,再将滑车工装2安装在龙门工装1上便可完成整个舱内起吊装置的安装,随后将待起吊的零部件固定在起吊横梁21上,通过滑动滑车工装2完成后续的起吊和维护工作。其中,通过龙门工装1的高度可调以及两个起吊横梁21之间的间距可调,提高了舱内起吊装置的实用性。此外,考虑到舱内的底板倾斜,导致滑车工装2在工作时起吊横梁21始终处于倾斜的状态,通过平衡梁22来平衡起吊横梁21所受到的倾斜弯矩,使其只受到待吊起的零部件所带来的垂直向下的重力,延长起吊横梁21的使用寿命。该舱内起吊装置结构简单、拆装容易,使用寿命长,利于零部件在机舱内的起吊和运输,减少维护成本和时间,且能适应不同的舱内环境。
具体地,龙门工装1包括四个高度可调的立柱组件11、两个第一支撑梁12和第二支撑梁13,两个第一支撑梁12的底部的两端分别通过转接板14与两个立柱组件11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梁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梁12连接,即通过第一支撑梁12和第二支撑梁13围设形成起吊空间,滑车工装2在起吊空间内滑动。
优选地,第一支撑梁12和第二支撑梁13均为工字梁,其具有制造成本低且易于获取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起吊横梁21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梁12上,起吊横梁21能沿第一支撑梁12的长度方向滑动。
具体地,为了实现立柱组件11的高度可调,立柱组件11包括固定杆111和能滑动套设在固定杆111外的活动杆112,固定杆111的底端固定设置在机舱的底板,活动杆112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梁12的底部连接,固定杆111上开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径向孔,活动杆112上开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径向孔,即第一径向孔和不同的第二径向孔配合来调整整个立柱组件11的长度,以适应倾斜程度不同的底板。
其中,滑车工装2还包括倾斜件,对应每个起吊横梁21的两端底部设置倾斜件,倾斜件能够补偿机舱的底板的倾角以使起吊横梁21处于水平方向。即通过使起吊横梁21本身倾斜来进一步地抵消起吊横梁21所受到的底板带来的倾斜弯矩,进而减少起吊横梁21所承受的作用力,延长起吊横梁2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起吊横梁21为工字梁,其具有制造成本低且易于获取的优点。
具体地,结合图4所示,由于起吊横梁21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撑梁12上,倾斜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起吊横梁21两端的倾斜块231,倾斜块231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斜面2311,起吊横梁21的底部与导向斜面2311贴合,导向斜面2311的倾斜方向与机舱的底板倾斜方向相反,进而实现起吊横梁21整体能沿机舱的底板的倾斜方向反方向倾斜。
本实施例中,滑车工装2还包括高度调节块24,高度调节块24设在若干起吊横梁21同侧的顶部,平衡梁22的一端与高度调节块24连接,平衡梁2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起吊横梁21连接。即通过在其中一个起吊横梁21上设置高度调节块24从而使平衡梁22能倾斜设置在两个起吊横梁21上,从而通过平衡梁22自身倾斜所带给起吊横梁21的倾斜弯矩来抵消底板倾斜所带来的倾斜弯矩。可以理解的是,高度调节块24具体设置在哪个起吊横梁21上跟底板的倾斜方面相关,即需要使平衡梁22的倾斜方向和底板的倾斜方向始终相反。
其中,为了使高度调节块24、起吊横梁21和平衡梁22之间的连接稳定,高度调节块24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贴合斜面。
进一步地,平衡梁22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平衡梁22沿起吊横梁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保证起吊横梁21受力均匀,延长起吊横梁21的使用寿命。同理,高度调节块24和平衡梁22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两个起吊横梁21的间距可调的同时保证平衡梁22能分别和两个起吊横梁21连接,滑车工装2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块251,连接块251与起吊横梁21固定连接,平衡梁22的两端开设有多个定位通孔221,定位通孔221与连接块251可拆卸地连接。即通过连接块251和不同的定位通孔221连接来调整平衡梁22和两个起吊横梁21连接的实际长度。
进一步地,连接块251上设置有限位槽,平衡梁22的端部能插在限位槽内,以增大平衡梁22和连接块251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具体地,滑车工装2还包括移动组件26,移动组件26设置在起吊横梁21的底部,移动组件26与龙门工装1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起吊横梁21只有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支撑梁12滑动连接,故移动组件26设置有四个,即起吊横梁21的两端分别有一个移动组件26,以保证起吊横梁21滑动的平稳性。
具体的,移动组件26包括两个侧板261和多个滚轮262,两个侧板261沿起吊横梁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起吊横梁21连接,多个滚轮262沿起吊横梁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滚轮2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261连接,滚轮262可滑动地设置在龙门工装1上。
此外,为了保证整个滑车工装2结构的紧凑性,侧板261与倾斜块231的底部连接,即滚轮262设置在倾斜块231的下方。
其中,滚轮262包括滚轴本体2621和位于滚轴本体2621两端的限位盘2622,限位盘2622的两端分别和滚轴的端面以及侧板261连接,且限位盘2622靠近滚轴的一端能与第一支撑梁12的侧壁抵接,进行保证滚轮262能始终在第一支撑梁12上滑动,且不会脱离第一支撑梁12。
进一步地,考虑到在安装平衡梁22时需要避免起吊横梁21在第一支撑梁12上滑动,滑车工装2还包括锁止组件,锁止组件分别与移动组件26和龙门工装1可拆卸地连接,用于限制滚轮262的滑动。
具体地,锁止组件包括多锁止件271,锁止件271与侧板261可拆卸地连接,锁止件271能够插入相邻两个滚轮262之间。即当需要限制滚轮262滑动时,安装锁止件271从而避免起吊横梁21滑动。
此外,考虑到起吊横梁21的重力以及底板本身的倾斜,通过设置多个锁止件271能保证对滚轮262约束的稳定性。
可选地,锁止件271为L形,即竖直段与侧板261可拆卸地连接,水平段与第一支撑梁12可拆卸地连接,从而能保证锁止件271与龙门工装1和移动组件26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方便拆装锁止件27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龙门工装(1),设置在机舱内,所述龙门工装(1)的高度可调;
滑车工装(2),包括两个起吊横梁(21)和连接两个所述起吊横梁(21)的平衡梁(22),两个所述起吊横梁(21)平行设置,所述起吊横梁(21)与所述龙门工装(1)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起吊横梁(21)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平衡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起吊横梁(21)连接,且所述平衡梁(22)的两端具有高度差以平衡所述起吊横梁(21)受到的倾斜弯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工装(2)还包括倾斜件,对应每个所述起吊横梁(21)的两端底部设置所述倾斜件,所述倾斜件能够补偿所述机舱的底板的倾角以使所述起吊横梁(21)处于水平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起吊横梁(21)两端的倾斜块(231),所述倾斜块(231)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斜面(2311),所述起吊横梁(21)的底部与所述导向斜面(2311)贴合,所述导向斜面(231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机舱的底板倾斜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工装(2)还包括高度调节块(24),所述高度调节块(24)设在若干所述起吊横梁(21)同侧的顶部,所述平衡梁(22)的一端与所述高度调节块(24)连接,所述平衡梁(2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起吊横梁(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梁(22)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平衡梁(22)沿所述起吊横梁(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工装(2)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块(251),所述连接块(251)与所述起吊横梁(21)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梁(22)的两端开设有多个定位通孔(221),所述定位通孔(221)与所述连接块(251)可拆卸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工装(2)还包括移动组件(26),所述移动组件(26)设置在所述起吊横梁(21)的底部,所述移动组件(26)与所述龙门工装(1)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6)包括两个侧板(261)和多个滚轮(262),两个侧板(261)沿所述起吊横梁(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起吊横梁(21)连接,多个所述滚轮(262)沿所述起吊横梁(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滚轮(2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261)连接,所述滚轮(26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龙门工装(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工装(2)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分别与所述移动组件(26)和所述龙门工装(1)可拆卸地连接,用于限制所述滚轮(262)的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舱内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锁止件(271),所述锁止件(271)与所述侧板(26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锁止件(271)能够插入相邻两个所述滚轮(262)之间。
CN202123283608.4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舱内起吊装置 Active CN219078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3608.4U CN219078916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舱内起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3608.4U CN219078916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舱内起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8916U true CN219078916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83608.4U Active CN219078916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舱内起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89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78916U (zh) 一种舱内起吊装置
CN110077217A (zh) 电动商用车滑动式电池托架
CN215166585U (zh) 一种无梁拱的快接装置
CN201124290Y (zh) 扶梯桁架组合焊接装置
CN111285304B (zh) 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矿井升降设备
CN210887271U (zh) 一种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根开就位调整装置
CN105752878A (zh) 遮阳篷安装升降机
CN220950971U (zh) 一种内爬式塔机的支撑结构
CN215755991U (zh)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CN219363142U (zh) 一种变压器吊装机构
CN213202184U (zh) 一种变压器用吊挂装置
CN219033278U (zh) 一种风机基础调校装置
CN218479477U (zh) 一种窥视窗装配装置
CN219684497U (zh) 用于储能变流器的装配工装
CN213326414U (zh) 高度可调式起重装置
CN221093462U (zh) 一种设备安装提升移动工装
CN218998006U (zh) 一种离网型阀室
CN218715364U (zh) 一种共层建设施工维护用防护装置
CN220564163U (zh) 一种可调节龙门吊
CN216608849U (zh) 燃气发电厂压气机轴承座上盖的拆卸工装
CN212924151U (zh) 一种起重机防护结构装置
CN217478838U (zh) 连续调质线整体起吊工装
CN210404593U (zh) 一种上下高度的可以调节的电缆桥架
CN221051375U (zh) 一种用于吊车梁结构的双边吊车梁机构
CN212198241U (zh) 一种门式起重机的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