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5991U -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5991U
CN215755991U CN202122237058.6U CN202122237058U CN215755991U CN 215755991 U CN215755991 U CN 215755991U CN 202122237058 U CN202122237058 U CN 202122237058U CN 215755991 U CN215755991 U CN 215755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column
lifting
movabl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370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赟冰
罗文振
颜宇飞
王喜峰
许军
王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igh Speed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igh Speed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igh Speed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igh Speed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370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5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5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5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内起吊工装。所述舱内起吊工装包括三个支撑柱、两个起吊横梁和一个连接杆,三个支撑柱分别为一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起吊横梁的长度可调;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可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容易,利于部件在机舱内的起吊和运输,减少维护成本和时间,且能适应不同的舱内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广泛应用,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相关部件的维护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而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风机机舱位于风电塔的顶端(即高空中)且其内部空间狭小,针对机舱内部大体积和大重量部件的移动与拆装时,往往是通过大型吊机从机舱外将部件吊出以进行后续的维护,但使用大型吊机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太高,且易受到天气条件(大风、降雨、降雪等)影响,此外因需打开机舱盖导致起吊操作复杂,从而影响了维修的时效性和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舱内起吊工装,该舱内起吊工装结构简单、拆装容易,利于部件在机舱内的起吊和运输,减少维护成本和时间,且能适应不同的舱内环境。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包括:
三个支撑柱,分别为一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
两个起吊横梁,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起吊横梁的长度可调;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可调。
作为优选,所述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的连接板,且其中一个连接板盖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上,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板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一圆盘,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二端的底部上设置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圆盘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上均环设有多个长圆弧形孔,且所述长圆弧形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圆盘或所述第二圆盘的周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包括活动柱和固定柱,所述活动柱的顶端与所述起吊横梁连接,所述活动柱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柱的外壁上贯穿开设有与其轴线方向相垂直的调节通孔,且多个所述调节通孔沿所述活动柱的轴向按预设距离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柱的外壁上贯穿开设有与其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定位通孔,且多个所述定位通孔沿所述固定柱的轴向按所述预设距离间隔排列,第一紧固件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通孔和所述调节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定位通孔外。
作为优选,所述起吊横梁包括活动横梁组件和两个固定横梁,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横梁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且两个所述固定横梁沿其长度方向的间距可调;所述固定横梁远离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横梁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固定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固定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相对应处开设有多个沿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紧固件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所述长圆孔和所述腰型孔并延伸至所述长圆孔外。
作为优选,所述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一调节垫块,所述第一调节垫块可选择地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以使三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二调节垫块,所述第二调节垫块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且所述第二调节垫块上设置有导向斜面,以使所述支撑柱的轴向与风电塔的轴向平行。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内起吊工装,当需要对机舱内的部件进行起吊时,根据机舱内的环境将三个支撑柱固定在机舱的底板上,再依次安装两个起吊横梁和一个连接杆使三个支撑柱的顶端两两连接以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便完成后续的起吊工作。其中,通过起吊横梁和连接杆的长度可调、起吊横梁与第一支撑柱转动连接以及连接杆分别与两个起吊横梁转动连接能适应所形成的不同规格的三角形,提高了舱内起吊工装的实用性。该舱内起吊工装结构简单、拆装容易,利于部件在机舱内的起吊和运输,减少维护成本和时间,且能适应不同的舱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舱内起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支撑柱;
11、活动柱;111、调节通孔;
12、固定柱;121、定位通孔;
13、第一紧固件;
21、活动横梁;211、腰型孔;
22、固定横梁;221、长圆孔;
23、支撑件;
3、连接杆;
4、连接板;41、第一转轴;
51、第一圆盘;52、第二圆盘;521、长圆弧形孔;
61、第一调节垫块;62、第二调节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内起吊工装,其包括三个支撑柱1、两个起吊横梁和一个连接杆3,三个支撑柱1分别为一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两个起吊横梁的第一端均与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起吊横梁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且起吊横梁的长度可调;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吊横梁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且连接杆3的长度可调。
当需要对机舱内的部件进行起吊时,根据机舱内的环境将三个支撑柱1固定在机舱的底板上,再依次安装两个起吊横梁和一个连接杆3使三个支撑柱1的顶端两两连接以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便完成后续的起吊工作。其中,通过起吊横梁和连接杆3的长度可调、起吊横梁与第一支撑柱转动连接以及连接杆3分别与两个起吊横梁转动连接能适应所形成的不同规格的三角形,提高了舱内起吊工装的实用性。该舱内起吊工装结构简单、拆装容易,利于部件在机舱内的起吊和运输,减少维护成本和时间,且能适应不同的舱内环境。
具体地,为了保证两个起吊横梁的第一端均能与第一支撑柱转动连接,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柱上的连接板4,且其中一个连接板4盖设在第一支撑柱的顶端上,起吊横梁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41与连接板4可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起吊横梁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41与连接板4可转动连接,还能避免保证两个起吊横梁的第一端同时安装在第一支撑柱上时两者位于同一个平面且彼此不会发生干涉。
此外,通过两个连接板4分别与起吊横梁的顶板和底板部分抵接,还能对起吊横梁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示例性地,连接板4与第一支撑柱焊接连接以保证整体舱内起吊工装的刚度。
可选地,两个连接板4之间和与起吊横梁底端抵接的连接板4与第一支撑柱之间沿第一支撑柱的外壁均环设有多个加强筋,以提高整体舱内起吊工装的刚度。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的两端均设置有铰接板,起吊横梁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和连接杆3转动连接,从而实现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吊横梁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可选地,起吊横梁的侧壁上焊接有支撑件23,支撑件23的截面为匚形,铰接板的一端可设置在支撑件23的匚形口内,第二转轴依次穿设支撑件23和铰接板以便铰接板能沿第二转轴的轴向转动。此外,由于铰接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匚形口的内壁抵接,故能对铰接板起到支撑作用,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支撑柱1包括活动柱11和固定柱12,活动柱11的顶端与起吊横梁连接,活动柱11高度可调地设置在固定柱12上,从而能适应高度不同的机舱环境,提高舱内起吊工装。
具体地,活动柱11的外壁上贯穿开设有与其轴线方向相垂直的调节通孔111,且多个调节通孔111沿活动柱11的轴向按预设距离间隔设置;固定柱12的外壁上贯穿开设有与其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定位通孔121,且多个定位通孔121沿固定柱12的轴向按预设距离间隔排列,第一紧固件13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定位通孔121和调节通孔111并延伸至定位通孔121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紧固件13的数量、定位通孔121和调节通孔1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能保证活动柱11和固定柱12的连接稳定即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示例性地,第一紧固件13为销钉,方便插拔。
本实施例中,起吊横梁包括活动横梁组件和两个固定横梁22,活动横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横梁2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且两个固定横梁22沿其长度方向的间距可调;固定横梁22远离活动横梁组件的一端与支撑柱1的顶端转动连接,以实现起吊横梁的长度可调。
具体地,固定横梁22上开设有多个沿固定横梁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圆孔221,长圆孔221的长度方向沿固定横梁22的长度方向延伸;活动横梁组件相对应处开设有多个沿活动横梁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腰型孔211,腰型孔211的长度方向沿活动横梁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紧固件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长圆孔221和腰型孔211并延伸至长圆孔221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紧固件的数量、长圆孔221和腰型孔2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能保证活动横梁组件和固定横梁22的连接稳定即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后续的起吊工作,固定横梁22为工字梁,以便用于起吊的滑车能直接在工字梁所形成的导轨上滑动,减少了安装成本。相应地,活动横梁组件包括两个活动横梁21,两个活动横梁21的截面为匚形并分别相对设置在工字梁的腹板的两侧且与工字梁的顶板和底板分别抵接。
其中,连接杆3由多节的长杆按照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向外套设组成,即在收缩状态时除最大直径的长杆外所有的长杆均能收纳进最大直径长杆的内部,伸展状态时能够根据需要伸出其它长杆,从而实现连接杆3的长度可调。
为了实现两个起吊横梁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柱可拆卸地连接,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盖设在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一圆盘51,起吊横梁的第二端的底部上设置有第二圆盘52,第一圆盘51的底部与第二圆盘52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圆盘51和第二支撑柱、第二圆盘52和起吊横梁均通过焊接连接,以保证起吊时舱内起吊工装所需的支撑强度。
同理,第一圆盘51和第二支撑柱之间沿第二支撑柱的外壁环设有多个加强筋,以提高整体舱内起吊工装的刚度。
具体地,第一圆盘51和第二圆盘52上均环设有多个长圆弧形孔521,且长圆弧形孔521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圆盘51或第二圆盘52的周向延伸,连接件依次贯穿第二圆盘52和第一圆盘51的长圆弧形孔521并延伸至第一圆盘51的长圆弧形孔521外,从而保证第一圆盘51和第二圆盘52可拆卸地连接。当然,本实施例中对长圆弧形孔521的数量和连接件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连接件为螺栓。
此外,长圆弧形孔521不仅贴合第二圆盘52本身的转动轨迹,且能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以便两者安装,保证三个支撑柱1的顶端无论形成的三角形具体形状如何,起吊横梁的第二端都能通过第一圆盘51和第二圆盘52的至少大部分抵接与支撑柱1连接稳定。
此外,当起吊横梁是由活动横梁21和两个固定横梁22拼接在一起时,还可使起吊横梁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柱转动连接,从而更方便起吊横梁分别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连接。
考虑到机舱的底板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一调节垫块61,第一调节垫块61可选择地放置在支撑柱1的底端,以使三个支撑柱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保证起吊横梁处于水平状态,以保证后续的起吊的稳定性。
进一步,由于机舱存在底板倾斜的状态,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二调节垫块62,第二调节垫块62可选择地设置在支撑柱1的底端且第二调节垫块62上设置有导向斜面,以使支撑柱1的轴向与风电塔的轴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
舱内起吊工装的整体安装过程如下:首先根据机舱内的环境以及所需起吊的部件位置,将三个固定柱12安装在所需起吊的部件的周边,并根据需要在固定柱12底端安装第一调节垫块61和/或第二调节垫块62,使三个固定柱12的顶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三个固定柱12的轴向也均与风电塔的轴向平行,再根据机舱的高度通过第一紧固件13将活动柱11与固定柱12连接形成支撑柱1,分别将两个固定横梁22安装在两个不同的活动柱11的顶端上,再转动两个固定横梁22使两者沿长度方向的延伸重合,再将活动横梁组件分别与两个固定横梁22连接形成起吊横梁,并重复上述安装另一个起吊横梁,最后按需调整连接杆3的长度使其两端分别与两个起吊横梁连接。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个支撑柱(1),分别为一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
两个起吊横梁,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起吊横梁的长度可调;
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连接杆(3)的长度可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的连接板(4),且其中一个连接板(4)盖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上,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41)与所述连接板(4)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盖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一圆盘(51),所述起吊横梁的第二端的底部上设置有第二圆盘(52),所述第一圆盘(5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圆盘(52)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51)和所述第二圆盘(52)上均环设有多个长圆弧形孔(521),且所述长圆弧形孔(52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圆盘(51)或所述第二圆盘(52)的周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包括活动柱(11)和固定柱(12),所述活动柱(11)的顶端与所述起吊横梁连接,所述活动柱(11)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柱(1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11)的外壁上贯穿开设有与其轴线方向相垂直的调节通孔(111),且多个所述调节通孔(111)沿所述活动柱(11)的轴向按预设距离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柱(12)的外壁上贯穿开设有与其轴线方向相垂直的定位通孔(121),且多个所述定位通孔(121)沿所述固定柱(12)的轴向按所述预设距离间隔排列,第一紧固件(13)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通孔(121)和所述调节通孔(111)并延伸至所述定位通孔(121)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横梁包括活动横梁组件和两个固定横梁(22),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横梁(2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且两个所述固定横梁(22)沿其长度方向的间距可调;所述固定横梁(22)远离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横梁(22)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固定横梁(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圆孔(221),所述长圆孔(22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固定横梁(2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相对应处开设有多个沿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腰型孔(211),所述腰型孔(21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活动横梁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紧固件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所述长圆孔(221)和所述腰型孔(211)并延伸至所述长圆孔(221)外。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一调节垫块(61),所述第一调节垫块(61)可选择地放置在所述支撑柱(1)的底端,以使三个所述支撑柱(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舱内起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起吊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二调节垫块(62),所述第二调节垫块(62)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的底端且所述第二调节垫块(62)上设置有导向斜面,以使所述支撑柱(1)的轴向与风电塔的轴向平行。
CN202122237058.6U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Active CN215755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7058.6U CN215755991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7058.6U CN215755991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5991U true CN215755991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37058.6U Active CN215755991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5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4735B2 (en) Tower erec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70151194A1 (en) Lift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wind turbine towers
US20090211174A1 (en) Telescopic support tower
US10012005B2 (en) Crane system incorporated into a tower
BR112013000688B1 (pt) Sonda de montagem para a montagem de uma torre de turbina eólica ou seções de torre de turbina eólica
CN217602282U (zh) 一种液压自立式抱杆提升架
CN215755991U (zh) 一种舱内起吊工装
KR100972965B1 (ko) 풍력발전기 타워 지지 장치
CN110562861A (zh) 一种起吊维修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CN215166585U (zh) 一种无梁拱的快接装置
CN211040393U (zh) 一种用于暗挖隧道测量仪器的吊架装置
CN109534182B (zh) 移动式快速组装新型起重机
CN108951720B (zh) 一种静载荷试验用基准桩和基准梁
CN215718436U (zh) 爬梯装置、塔筒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20059032U (zh) 一种干煤棚桁架安装支撑装置
CN220945101U (zh) 门机支腿安装可调式刚性支撑
JPH05286694A (ja) 外部式鉄塔組立工法と外部式鉄塔組立クレーン
CN113882740B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力铁塔
CN221073418U (zh) 塔筒用施工平台
CN115977174B (zh) 一种地基基础模型多向加载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16549312U (zh) 一种带起升绞盘的高空作业平台
CN218437879U (zh) 一种用于斜屋面或斜梁安装的施工装置
CN213106765U (zh) 一种可周转的临边悬挂式配电工具箱
CN211644415U (zh) 风电安装专用塔吊
CN220018323U (zh) 一种可移动组合式发射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3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8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