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7139U - 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7139U
CN219077139U CN202223378203.3U CN202223378203U CN219077139U CN 219077139 U CN219077139 U CN 219077139U CN 202223378203 U CN202223378203 U CN 202223378203U CN 219077139 U CN219077139 U CN 219077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82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本胜
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Jiem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Jiem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Jiem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Jiem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82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7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7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7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疲劳驾驶预警装置,涉及汽车预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提醒组件和设置在提醒组件下端的缓冲保护组件,提醒组件下端还设置有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凹型底座和设置在凹型底座一侧的第一电机,凹型底座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座,支撑底板座内腔设置有第二电机,支撑底板座上端设置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电机输出端相连接,缓冲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凹型底座中部的主腔座和固定连接在主腔座内腔底壁的第一弹簧,主腔座内部设置有支撑板,这种通过缓冲保护组件对外界震动力缓冲的设置对主机座以及主机座上的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增强了其防晃防摔能力,避免了开车遇到路面颠簸时,容易造成提醒组件上的摄像头等较脆弱设备损害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预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每年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的行驶安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疲劳驾驶是当今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驾驶疲劳将使驾驶员的注意、知觉、思维和运动诸方面受到影响,因此疲劳驾驶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根据多家国外保险公司的调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疲劳引起的。而在长途和高速公路行驶时,驾驶员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而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员会非常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汽车驾驶员非常需要一种可以自动警醒自己的疲劳驾驶的预警装置,确保行车安全。
在此基础上,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6709162U公开了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包括底座,其上设置有支架,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壳体;升降组件,设置于底座和支架之间,用于调节壳体的高度;转向组件,设置于支架的侧壁,用于调节壳体的俯仰角度;摄像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前端,用于识别驾驶员是否疲劳;警醒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后端,用于使驾驶员保持清醒,摄像组件包括采集器主体和摄像头,采集器主体通过固定杆设置于壳体上,摄像头设置于采集器主体前端,且摄像头的周围均布有多组导向灯。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通过设置摄像组件,可以采集人眼的行为数据以及眨眼的次数,若判定为疲劳状态则通过内部处理器给车内的报警器发出命令,提醒驾驶员适当休息,通过设置警醒组件,可在摄像组件判断出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由警醒组件向驾驶员的面部吹风及水雾,从而使得驾驶员保持清醒,提醒驾驶员需要休息。
但是该专利申请中存在不足之处:由于驾驶员行车过程中会遇到颠簸的路面,经常会遇到道路不平稳的情况,而疲劳驾驶预警装置上的报警器以及监控摄像头等设备较脆弱且防摔性能差,传统的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多为直接摆放安装在汽车的前台位置,其主体缺少可以缓冲震动力的部件,预警装置在长时间行车中遇到路面颠簸的情况,容易影响监控摄像头等较脆弱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其损坏,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疲劳驾驶预警装置,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传统的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多为直接摆放安装在汽车的前台位置,其主体缺少可以缓冲震动力的部件,预警装置在长时间行车中遇到路面颠簸的情况,容易影响监控摄像头等较脆弱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其损坏,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包括提醒组件和设置在提醒组件下端的缓冲保护组件,提醒组件下端还设置有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凹型底座和设置在凹型底座一侧的第一电机,凹型底座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座,支撑底板座内腔设置有第二电机,支撑底板座上端设置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电机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底板与凹型底座固定连接,缓冲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凹型底座中部的主腔座和固定连接在主腔座内腔底壁的第一弹簧,主腔座内部设置有支撑板,且第一弹簧上端与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套垫,橡胶套垫与主腔座内壁两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支撑板一侧设置有横向缓冲部件,横向缓冲部件设置有四组,四组的横向缓冲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主腔座内壁的第三弹簧和固定连接在第三弹簧一端的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一端与支撑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支撑板顶面设置有竖向缓冲部件,且竖向缓冲部件设置有四组,竖向缓冲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板顶面的稳固柱和设置在主腔座顶部内壁的环形垫板,稳固柱一端穿过环形垫板和主腔座延伸至主腔座外侧。
优选的,稳固柱外周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一端与支撑板顶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环形垫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底座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凹型底座内侧的转杆,转杆一端与主腔座固定连接,主腔座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设置有两组,两组的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第一电机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支撑底板座两侧均匀分布有安装板,支撑底板座底端四周均匀分布有吸盘,吸盘设置有四组,四组的吸盘后端设置有卡接柱,卡接柱与支撑底板座底部的卡接孔槽相匹配。
优选的,提醒组件包括与四组的稳固柱上端固定连接的主机座和设置在主机座一侧的摄像头,主机座上端设置有控制器和蜂鸣报警器,摄像头与蜂鸣报警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与蜂鸣报警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疲劳驾驶预警装置,装置可通过支撑底板座底部的吸盘吸附固定在汽车前台,或者操作者可将吸盘与支撑底板座卡接分离,通过支撑底板座两侧的安装板进行固定安装,装置被固定好在驾驶员汽车内,若由于行车路面颠簸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对提醒组件产生抖动,震动产生的纵向的力通过主机座和稳固柱传递给支撑板,利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形变来抵消部分震动力,橡胶套垫与主腔座内壁产生摩擦力,缓冲支撑板做下降运动,而震动产生的横向的力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接块传递给第三弹簧,第三弹簧通过伸缩来缓冲震动力,这种通过缓冲保护组件对外界震动力缓冲的设置对主机座以及主机座上的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增强了其防晃防摔能力,避免了开车遇到路面颠簸时,容易造成提醒组件上的摄像头等较脆弱设备损害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疲劳驾驶预警装置,装置被固定好在驾驶员汽车内,使用者可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正向或者反向转动带动凹型底座、缓冲保护组件和提醒组件进行正或者反向转动,实现对摄像头的左右转动调节,使用者还可以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正向或者反向转动带动固定板、连接杆、主腔座和提醒组件进行正或者反向转动,实现对摄像头的上下转动调节,使用者根据自身位置调节好摄像头适当位置,使得摄像头录像正面朝向驾驶员脸部,摄像头用以监测记录驾驶员眼睛的开闭状态,摄像头输出采集到的图像至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采用PERCLOS算法作为疲劳报警指标,若驾驶员闭眼时间较长,摄像头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会发送信号控制蜂鸣报警器发出蜂鸣警报声音,提醒驾驶员保持清醒状态,这种设置方便驾驶员根据自己的身长和所坐的位置角度,对摄像头的角度即摆放位置进行调节,方便摄像头准确采集驾驶员的面部信息,保持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对驾驶员疲劳行车做提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醒组件、底座组件和缓冲保护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组件和缓冲保护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保护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中:1、提醒组件;11、摄像头;12、控制器;13、蜂鸣报警器;14、主机座;2、底座组件;21、凹型底座;22、第一电机;23、固定板;24、连接杆;25、转杆;26、第一底板;27、支撑底板座;28、吸盘;29、第二电机;3、缓冲保护组件;31、主腔座;32、第一弹簧;33、支撑板;34、竖向缓冲部件;341、稳固柱;342、环形垫板;343、第二弹簧;35、横向缓冲部件;351、第三弹簧;352、第一连接块;353、第一连杆;36、橡胶套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结合图1-图4,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包括提醒组件1和设置在提醒组件1下端的缓冲保护组件3,提醒组件1下端还设置有底座组件2,底座组件2包括凹型底座21和设置在凹型底座21一侧的第一电机22,凹型底座21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座27,支撑底板座27内腔设置有第二电机29,支撑底板座27上端设置有第一底板26,第一底板26与第二电机29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底板26与凹型底座21固定连接,缓冲保护组件3包括设置在凹型底座21中部的主腔座31和固定连接在主腔座31内腔底壁的第一弹簧32,主腔座31内部设置有支撑板33,且第一弹簧32上端与支撑板33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33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套垫36,橡胶套垫36与主腔座31内壁两侧滑动连接。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疲劳驾驶预警装置,支撑板33一侧设置有横向缓冲部件35,横向缓冲部件35设置有四组,四组的横向缓冲部件35包括固定连接在主腔座31内壁的第三弹簧351和固定连接在第三弹簧351一端的第一连接块352,第一连接块352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53,且第一连杆353一端与支撑板33活动连接,支撑板33顶面设置有竖向缓冲部件34,且竖向缓冲部件34设置有四组,竖向缓冲部件34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3顶面的稳固柱341和设置在主腔座31顶部内壁的环形垫板342,稳固柱341一端穿过环形垫板342和主腔座31延伸至主腔座31外侧,稳固柱341外周设置有第二弹簧343,且第二弹簧343一端与支撑板33顶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43另一端与环形垫板342固定连接,支撑底板座27两侧均匀分布有安装板,支撑底板座27底端四周均匀分布有吸盘28,吸盘28设置有四组,四组的吸盘28后端设置有卡接柱,卡接柱与支撑底板座27底部的卡接孔槽相匹配。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和图4,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底座组件2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凹型底座21内侧的转杆25,转杆25一端与主腔座31固定连接,主腔座31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4,连接杆24设置有两组,两组的连接杆24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3,固定板23与第一电机22输出端相连接,支撑底板座27两侧均匀分布有安装板,支撑底板座27底端四周均匀分布有吸盘28,吸盘28设置有四组,四组的吸盘28后端设置有卡接柱,卡接柱与支撑底板座27底部的卡接孔槽相匹配,提醒组件1包括与四组的稳固柱341上端固定连接的主机座14和设置在主机座14一侧的摄像头11,主机座14上端设置有控制器12和蜂鸣报警器13,摄像头11与蜂鸣报警器13电性连接,控制器12与蜂鸣报警器13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疲劳驾驶预警装置,装置可通过支撑底板座27底部的吸盘28吸附固定在汽车前台,或者操作者可将吸盘28与支撑底板座27卡接分离,通过支撑底板座27两侧的安装板进行固定安装,装置被固定好在驾驶员汽车内,若由于行车路面颠簸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对提醒组件1产生抖动,震动产生的纵向的力通过主机座14和稳固柱341传递给支撑板33,利用第一弹簧32和第二弹簧343的形变来抵消部分震动力,橡胶套垫36与主腔座31内壁产生摩擦力,缓冲支撑板33做下降运动,而震动产生的横向的力通过第一连杆353与第一连接块352传递给第三弹簧351,第三弹簧351通过伸缩来缓冲震动力,这种通过缓冲保护组件3对外界震动力缓冲的设置对主机座14以及主机座14上的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增强了其防晃防摔能力,避免了开车遇到路面颠簸时,容易造成提醒组件1上的摄像头11等较脆弱设备损害的情况发生,装置被固定好在驾驶员汽车内,使用者可开启第二电机29,第二电机29正向或者反向转动带动凹型底座21、缓冲保护组件3和提醒组件1进行正或者反向转动,实现对摄像头11的左右转动调节,使用者还可以启动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正向或者反向转动带动固定板23、连接杆24、主腔座31和提醒组件1进行正或者反向转动,实现对摄像头11的上下转动调节,使用者根据自身位置调节好摄像头11适当位置,使得摄像头11录像正面朝向驾驶员脸部,摄像头11用以监测记录驾驶员眼睛的开闭状态,摄像头11输出采集到的图像至控制器12,由控制器12进行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采用PERCLOS算法作为疲劳报警指标,若驾驶员闭眼时间较长,摄像头11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2,控制器12会发送信号控制蜂鸣报警器13发出蜂鸣警报声音,提醒驾驶员保持清醒状态,这种设置方便驾驶员根据自己的身长和所坐的位置角度,对摄像头11的角度即摆放位置进行调节,方便摄像头11准确采集驾驶员的面部信息,保持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对驾驶员疲劳行车做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包括提醒组件(1)和设置在提醒组件(1)下端的缓冲保护组件(3),提醒组件(1)下端还设置有底座组件(2),其特征在于:底座组件(2)包括凹型底座(21)和设置在凹型底座(21)一侧的第一电机(22),凹型底座(21)下端设置有支撑底板座(27),支撑底板座(27)内腔设置有第二电机(29),支撑底板座(27)上端设置有第一底板(26),第一底板(26)与第二电机(29)输出端相连接,第一底板(26)与凹型底座(21)固定连接,缓冲保护组件(3)包括设置在凹型底座(21)中部的主腔座(31)和固定连接在主腔座(31)内腔底壁的第一弹簧(32),主腔座(31)内部设置有支撑板(33),且第一弹簧(32)上端与支撑板(33)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33)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套垫(36),橡胶套垫(36)与主腔座(31)内壁两侧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33)一侧设置有横向缓冲部件(35),横向缓冲部件(35)设置有四组,四组的横向缓冲部件(35)包括固定连接在主腔座(31)内壁的第三弹簧(351)和固定连接在第三弹簧(351)一端的第一连接块(352),第一连接块(352)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53),且第一连杆(353)一端与支撑板(33)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33)顶面设置有竖向缓冲部件(34),且竖向缓冲部件(34)设置有四组,竖向缓冲部件(34)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3)顶面的稳固柱(341)和设置在主腔座(31)顶部内壁的环形垫板(342),稳固柱(341)一端穿过环形垫板(342)和主腔座(31)延伸至主腔座(31)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稳固柱(341)外周设置有第二弹簧(343),且第二弹簧(343)一端与支撑板(33)顶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43)另一端与环形垫板(34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组件(2)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凹型底座(21)内侧的转杆(25),转杆(25)一端与主腔座(31)固定连接,主腔座(31)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4),连接杆(24)设置有两组,两组的连接杆(24)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3),固定板(23)与第一电机(22)输出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底板座(27)两侧均匀分布有安装板,支撑底板座(27)底端四周均匀分布有吸盘(28),吸盘(28)设置有四组,四组的吸盘(28)后端设置有卡接柱,卡接柱与支撑底板座(27)底部的卡接孔槽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提醒组件(1)包括与四组的稳固柱(341)上端固定连接的主机座(14)和设置在主机座(14)一侧的摄像头(11),主机座(14)上端设置有控制器(12)和蜂鸣报警器(13),摄像头(11)与蜂鸣报警器(13)电性连接,控制器(12)与蜂鸣报警器(13)电性连接。
CN202223378203.3U 2022-12-14 2022-12-14 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Active CN219077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8203.3U CN219077139U (zh) 2022-12-14 2022-12-14 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8203.3U CN219077139U (zh) 2022-12-14 2022-12-14 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7139U true CN219077139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2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8203.3U Active CN219077139U (zh) 2022-12-14 2022-12-14 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7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04145U (zh) 一种用于车载夜视仪的减震降噪固定装置
CN219077139U (zh) 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CN213339006U (zh) 一种防盗的语音警告摄像头
CN211969324U (zh) 一种新型行车记录仪
CN209813872U (zh) 一种可调节的行车记录仪
CN210734014U (zh) 一种安全驾驶运动行为视觉检测装置
CN207860097U (zh) 一种翻转式外后视镜行车记录仪
CN209938480U (zh) 一种汽车疲劳驾驶预警装置
CN109910755A (zh) 一种具有监控功能的汽车后视镜
CN213123098U (zh) 一种拥有防抖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CN214890091U (zh) 出入口车辆图像采集终端
CN214228333U (zh) 一种车载广角摄像头
CN114228478A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支架总成
CN214475174U (zh) 一种可监控车辆内外的行车记录仪
CN218316514U (zh) 一种可对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的行车记录仪
CN217113364U (zh) 一种行驶方向录制的头盔式行车记录仪
CN215322305U (zh) 一种防跌落的行车记录仪
CN112977272A (zh) 一种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激光测距仪保护装置
CN216352479U (zh) 一种保护性能好的车联网平台数据安全采集装置
CN210405484U (zh) 一种具有小球面的车载广角摄像头
CN210310193U (zh) 角度可调的行车记录仪
CN216344819U (zh) 一种文化传媒摄影支撑装置
CN216034128U (zh) 一种防震行车记录仪支架
CN214475173U (zh) 高清夜视行车记录仪
CN219320805U (zh) 一种穿戴式行车记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