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6409U - 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6409U
CN219056409U CN202320254333.1U CN202320254333U CN219056409U CN 219056409 U CN219056409 U CN 219056409U CN 202320254333 U CN202320254333 U CN 202320254333U CN 219056409 U CN219056409 U CN 219056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ver
vehicle body
inner plate
mounting
support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43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恽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43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6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6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6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安装于轮罩内板内侧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部及凹陷部,安装部用于与轮罩内板连接;凹陷部位于安装部的侧方且向车身内部延伸;凹陷部上开设有预留槽,预留槽的槽口朝向轮罩内板,预留槽用于放置侧视摄像头的线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安装部用于与轮罩内板连接,以支撑轮罩总成,凹陷部上设置预留槽,以放置侧视摄像头的线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即可对轮罩总成提供支撑,同时又保留了侧视摄像头走线空间,使侧视摄像头功能可以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轮罩支撑支架是实现轮罩与车身连接的重要连接构件,可提升轮罩总成的安装强度及安装可靠性。
目前,某些车型的车辆会安装侧视摄像头,侧视摄像头的线束需要固定在轮罩总成的内部,而现有技术中的轮罩支撑支架只具备支撑轮罩的作用,不能满足容纳侧视摄像头线束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罩支撑支架不能容纳线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包括安装于轮罩内板内侧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轮罩内板连接;以及
凹陷部,位于所述安装部的侧方且向车身内部延伸;所述凹陷部上开设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轮罩内板,所述预留槽用于放置侧视摄像头的线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台阶部;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台阶部前侧方或后侧方;在车身上下方向上,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台阶部的上半部和/或下半部;所述台阶部、所述凹陷部及所述安装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部的上边缘设有向车身左右方向翻折的上翻边,所述台阶部的下边缘设有向车身上下方向翻折的下翻边;所述上翻边位于所述轮罩内板下方,或所述上翻边与所述轮罩内板的内侧面贴合;所述下翻边与所述轮罩内板的内侧面贴合;所述台阶部还具有朝向所述轮罩内板的外台阶面;
其中,所述上翻边的外侧面、所述下翻边的外侧面、所述外台阶面与所述轮罩内板的内侧面之间围成走线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远离所述台阶部的侧边缘设有向车身前后方向翻折的侧翻边,所述侧翻边为与所述轮罩内板的内侧面相适配的弧形翻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
多个第一安装位,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台阶部的上半部;所述第一安装位沿车身左右方向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卡接连接件与所述轮罩内板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安装位,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台阶部的下半部;所述第二安装位沿车身上下方向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卡接连接件与所述轮罩内板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位为向车身内部凸出的第一凸台;
所述第二安装位设有两个,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位分别位于所述台阶部的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二安装位为向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
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台阶部的内侧面,用于与车身骨架抵接定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部上设有至少两个均向车身内部凸出的第二凸台,每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内侧面均设有所述定位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台阶面上设有至少两条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随形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轮罩支撑支架,安装部用于与轮罩内板连接,以支撑轮罩总成,凹陷部上设置预留槽,以放置侧视摄像头的线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即可对轮罩总成提供支撑,同时又保留了侧视摄像头的走线空间,使侧视摄像头功能可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轮罩支撑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即可提升轮罩总成的强度,又能装配侧视摄像头的线束,实现侧视摄像头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与轮罩内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本体;11、安装部;111、第一安装位;112、第二安装位;12、凹陷部;121、预留槽;122、侧翻边;13、台阶部;131、外台阶面;132、上翻边;133、下翻边;14、定位部;15、第二凸台;16、随形加强筋;
2、轮罩内板;21、线束安装点;22、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术语“前”、“后”、“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车辆自身的方位而言,其中,车辆头部代表“前”,车辆尾部代表“后”,车辆顶部代表“上”、车辆底部代表“下”、“内”侧是指朝向驾驶室内的一侧,“外”侧是指朝向驾驶室外的一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限定的车身前后方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前后方向,所限定的车身左右方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左右方向,所限定的车身上下方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上下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进行说明。所述轮罩支撑支架,包括安装于轮罩内板2内侧的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安装部11及凹陷部12。安装部11用于与轮罩内板2连接;凹陷部12位于安装部11的侧方且向车身内部延伸;凹陷部12上开设有预留槽121,预留槽121的槽口朝向轮罩内板2,预留槽121用于放置侧视摄像头的线束。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本体1位于轮罩内板2的内侧,如图3及图4所示。轮罩内板2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轮罩内板结构。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上设有多个线束安装点21,如图4所示,线束安装点21用于固定线束,支架本体1覆盖至少两个线束安装点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安装部11用于与轮罩内板2连接,以支撑轮罩总成,凹陷部12上设置预留槽121,以放置侧视摄像头的线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罩支撑支架,即可对轮罩总成提供支撑,同时又保留了侧视摄像头的走线空间,使侧视摄像头功能可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架本体1还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2,支架本体1还包括台阶部13: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凹陷部12位于台阶部13前侧方或后侧方;在车身上下方向上,安装部11位于台阶部13的上半部和/或下半部;台阶部13、凹陷部12及安装部11为一体成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台阶部13形成了支架本体1的主体结构,也就是说,支架本体1的主体呈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可增加支架本体1的整体刚度。另外,台阶部13、凹陷部12及安装部11一体成型(即支架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支架本体1生产制作。
由于凹陷部12向车身内部延伸设置,令凹陷部12设置在台阶部13的前侧方或后侧方,即可满足凹陷部12向内延伸的设计要求,又简化了支架本体1的整体结构及制作工艺,并且满足容纳线束的安装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台阶部13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台阶部13的上边缘设有向车身左右方向翻折的上翻边132,台阶部13的下边缘设有向车身上下方向翻折的下翻边133;上翻边132位于轮罩内板2下方,或上翻边132与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贴合;下翻边133与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贴合;台阶部13还具有朝向轮罩内板2的外台阶面131;其中,上翻边132的外侧面、下翻边133的外侧面、外台阶面131与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之间围成走线腔。
由于轮罩内板2为向车身外部拱起的弧形板,轮罩内板2的上边缘向车身内部延伸设置,如图3及图4所示,为了与轮罩内板2的上边缘相适配,优选地,上翻边132向车身左右方向翻转,且上翻边132位于轮罩内板2的下方。安装部11位于上翻边132的下发。另外,为了与轮罩内板2的下部相适配,下翻边133向车身上下方向翻折,且下翻边133与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贴合。
上翻边132、下翻边133及外台阶面131与轮罩内板2之间围成走线腔,线束可以穿行于走线腔内。另外,外台阶面131覆盖至少两个线束安装点21,在固定好线束后,可使线束在走线腔内稳定,防止车辆行驶时线束摇摆而被磨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凹陷部12还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凹陷部12远离台阶部13的侧边缘设有向车身前后方向翻折的侧翻边122,侧翻边122为与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相适配的弧形翻边。
侧翻边122与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贴合,或者与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之间存在微小间隙。设置侧翻边122可使凹陷部12与轮罩内板2之间无过大间隙,一方面,在支架本体1与轮罩内板2装配后,可避免预留槽121的槽口外漏,进而避免线束外漏;另一方面,还可增加支架本体1的整体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装部11可采用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2,安装部11包括多个第一安装位111及多个第二安装位112。多个第一安装位111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位于台阶部13的上半部;第一安装位111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卡接连接件与轮罩内板2连接;多个第二安装位112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位于台阶部13的下半部;第二安装位112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卡接连接件与轮罩内板2连接。
第一安装位111及第二安装位112均设计多个,且第一安装位111位于台阶部13的上半部,第二安装位112位于台阶部13的下半部,可保证支架本体1沿车身左右方向及沿车身上下方向与轮罩内板2连接稳定,并且避免支架本体1产生轻微翻转及晃动。具体地,每个第一安装位111、每个第二安装位112上均开设有安装孔,螺纹连接件(如螺钉)或卡接连接件(如卡扣)穿设于安装孔内。
优选地,第一安装位111为向车身内部凸出的第一凸台;第一安装位111上的安装孔沿车身左右方向贯通设置,即第一安装位111沿车身左右方向与轮罩内板2连接。利用第一凸台形成第一安装位111,一方面,第一凸台可增强支架本体1的强度,另一方面,在第一凸台上便于设计沿车身左右方向贯通的安装孔,进而便于安装螺纹连接件或卡接连接件。
优选地,第二安装位112设有两个,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两个第二安装位112分别位于台阶部13的前侧和后侧;第二安装位112为向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板。第二安装位112上的安装孔沿车身上下方向贯通设置,即第二安装位112沿车身上下方向与轮罩内板2连接。具体地,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设有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抵接板22,安装板设置于抵接板22上,使用螺纹连接件或卡接连接件连接安装板及抵接板22,以保证第二安装位112与轮罩内板2装配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架本体1还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支架本体1还包括定位部14。定位部14设置在台阶部13的内侧面,用于与车身骨架抵接定位。定位部14位于第一安装位111的下方。本实施例中设计了两处定位部14,且两处定位部14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定位部14为片状结构的弹性体。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定位部14用于与车身骨架抵接定位,因此在车身左右方向上,定位部14向内凸出的深度大于第一凸台向内凸出的深度。
具体地,台阶部13上设有至少两个均向车身内部凸出的第二凸台15,每个第二凸台15的内侧面均设有上述定位部14。
将定位部14设置在第二凸台15上,一方面,第二凸台15可提升支架本体1的整体刚度,另一方面,第二凸台15不会与台阶部13干涉,从而保证定位部14的内侧面与车身骨架完全抵接。具体地,在车身左右方向上,第二凸台15向内凸出的深度大于第一凸台向内凸出的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架本体1还可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外台阶面131上设有至少两条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随形加强筋16。增设随形加强筋16可增加支架本体1的强度,防止支架本体1变形。每条随形加强筋16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每条随形加强筋16折弯角度与外台阶面131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随形”是指随着外台阶面131的形状。在图1中,台阶部13上的随形加强筋16也设计为台阶状。
具体地,随形加强筋16的棱边采用倒角过渡。由于随形加强筋16设置在外台阶面131上,会与线束接触,令随形加强筋16的棱边采用倒角过渡,可避免刮蹭侧视摄像头的线束,防止线束破损。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轮罩支撑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即可提升轮罩总成的强度,又能装配侧视摄像头的线束,实现侧视摄像头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轮罩内板(2)内侧的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
安装部(11),用于与所述轮罩内板(2)连接;以及
凹陷部(12),位于所述安装部(11)的侧方且向车身内部延伸;所述凹陷部(12)上开设有预留槽(121),所述预留槽(121)的槽口朝向所述轮罩内板(2),所述预留槽(121)用于放置侧视摄像头的线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还包括台阶部(13);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所述凹陷部(12)位于所述台阶部(13)前侧方或后侧方;在车身上下方向上,所述安装部(11)位于所述台阶部(13)的上半部和/或下半部;所述台阶部(13)、所述凹陷部(12)及所述安装部(11)为一体成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13)的上边缘设有向车身左右方向翻折的上翻边(132),所述台阶部(13)的下边缘设有向车身上下方向翻折的下翻边(133);所述上翻边(132)位于所述轮罩内板(2)下方,或所述上翻边(132)与所述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贴合;所述下翻边(133)与所述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贴合;所述台阶部(13)还具有朝向所述轮罩内板(2)的外台阶面(131);
其中,所述上翻边(132)的外侧面、所述下翻边(133)的外侧面、所述外台阶面(131)与所述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之间围成走线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2)远离所述台阶部(13)的侧边缘设有向车身前后方向翻折的侧翻边(122),所述侧翻边(122)为与所述轮罩内板(2)的内侧面相适配的弧形翻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1)包括:
多个第一安装位(111),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台阶部(13)的上半部;所述第一安装位(111)沿车身左右方向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卡接连接件与所述轮罩内板(2)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安装位(112),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台阶部(13)的下半部;所述第二安装位(112)沿车身上下方向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卡接连接件与所述轮罩内板(2)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111)为向车身内部凸出的第一凸台;
所述第二安装位(112)设有两个,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位(112)分别位于所述台阶部(13)的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二安装位(112)为向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还包括:
定位部(14),设置在所述台阶部(13)的内侧面,用于与车身骨架抵接定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13)上设有至少两个均向车身内部凸出的第二凸台(15),每个所述第二凸台(15)的内侧面均设有所述定位部(14)。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罩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台阶面(131)上设有至少两条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随形加强筋(16)。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轮罩支撑支架。
CN202320254333.1U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9056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4333.1U CN219056409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4333.1U CN219056409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6409U true CN219056409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8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4333.1U Active CN219056409U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6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8345B (zh) 保险杠固定用具及保险杠的安装结构
US9166387B2 (en) Wire harness attachment structure
US8864157B2 (en) Rear portion structure for a saddle type vehicle
CN219056409U (zh) 一种轮罩支撑支架及车辆
JP2008184001A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構造
JP4990986B2 (ja) テールライト構造
CN213035633U (zh) 一种车门玻璃零阶差的结构及门框
CN211032767U (zh) 车辆后地板及车辆
WO2017002191A1 (ja) Ecuブラケット及び車両
CN210760511U (zh) 一种车顶行李架结构及车辆
CN110949240A (zh) 树脂背门尾灯安装组件和树脂背门
CN220349803U (zh) 侧围尾灯安装板、侧围流水槽总成、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20262652U (zh) 一种汽车组合灯座板连接板
CN211893411U (zh) 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8616882U (zh) 车辆的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05589138U (zh) 汽车立柱护板与仪表板的连接结构以及汽车
CN220743173U (zh) 一种充电系统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7944903U (zh) 带挡泥板的燃油箱及尿素箱和燃油箱总成
CN219382335U (zh) 汽车行李架、行李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4057713U (zh) 一种cd柱加强连接结构、后轮罩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8400455U (zh) 一种线束盒、汽车门槛及汽车
CN215590858U (zh) 一种单排、排半驾驶室通用的翼子板结构
CN219728070U (zh) 一种车用摄像头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21067908U (zh) 车灯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616451U (zh) 后视镜安装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