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0906U - 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0906U
CN219040906U CN202222440879.4U CN202222440879U CN219040906U CN 219040906 U CN219040906 U CN 219040906U CN 202222440879 U CN202222440879 U CN 202222440879U CN 219040906 U CN219040906 U CN 219040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pring
leg
section
retur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08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丹尼斯·吉斯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0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0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5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insertion of a wire only possible by pressing on th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连接装置,其具有:‑壳体,‑接触装置,‑具有保持腿和夹紧腿的夹紧弹簧,待连接的导体在夹紧弹簧的夹紧位置通过夹紧腿抵靠接触装置夹紧,‑可旋转地支承的致动元件,通过其,夹紧弹簧能至少从打开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可旋转地支承的触发元件,当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时,触发元件保持在与致动元件的固定位置,触发元件具有受压面,待连接的导体借此致动触发元件,使触发元件从与致动元件的固定位置释放且夹紧弹簧从打开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以及‑复位弹簧元件,其将复位力施加到触发元件上。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连接装置通常具有设计为腿形弹簧的夹紧弹簧,该夹紧弹簧具有保持腿和夹紧腿,其中插入连接装置中的导体可以通过夹紧弹簧的夹紧腿夹紧在电流条上。如果夹紧尤其柔性的导体,则在插入导体之前,必须已经通过致动元件将夹紧弹簧移动到打开位置并因此致动,以便将夹紧弹簧或夹紧腿从电流条上枢转开,使得导体可以插入在电流条和夹紧弹簧之间形成为导体连接空间的中间空间中。只有在导体刚性且因此稳定的情况下,导体才能在夹紧弹簧或夹紧弹簧的夹紧腿上施加足够的力,以使夹紧腿可以枢转远离电流条,而用户无需为此目的致动致动元件。在柔性导体的情况下,用户必须首先通过致动致动元件将夹紧弹簧从电流条上枢转开,从而可以插入柔性导体。在此,致动元件通常压靠在夹紧弹簧的夹紧腿上,以便将夹紧腿枢转远离电流条并且释放导体连接空间。然后通常手动地将致动元件保持在该打开位置,直到柔性导体插入到连接空间中并且可以夹紧在电流条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的目的,其中当连接导体,尤其是柔性导体时,用户的操作可以被简化。
该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有利的扩展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具有壳体、接触装置、夹紧弹簧、可旋转地支承的致动元件、可旋转地支承的触发元件和复位弹簧元件。夹紧弹簧具有保持腿和夹紧腿,其中待连接的导体在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时通过夹紧腿抵靠接触装置夹紧。夹紧弹簧可以通过可旋转地支承的致动元件至少从打开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在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时,可旋转地支承的触发元件保持在与致动元件的固定位置,其中触发元件具有受压面,触发元件可以通过该受压面由待连接的导体致动,使得触发元件可以从与致动元件的固定位置释放,并且夹紧弹簧可以从打开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复位弹簧元件向触发元件施加复位力。
夹紧弹簧可以通过致动元件的旋转运动从夹紧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其中夹紧弹簧的夹紧腿在打开位置与接触装置间隔开,从而释放在夹紧弹簧和接触装置之间形成的导体连接空间,并且可以将待连接的导体引入导体连接空间并从中引出。在致动元件的旋转运动期间,致动元件与触发元件接合,从而触发元件和致动元件在运动方面至少暂时相互耦合。触发元件使得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连接具有小导体横截面的导体,尤其是柔性导体。触发元件具有受压面,其中为了将夹紧弹簧从打开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受压面可以被待连接的导体致动并且通过受压面的致动可以使触发元件旋转,使得触发元件再次从与致动元件的接合中释放,由此致动元件可以通过夹紧弹簧的夹紧腿的弹簧力旋转回来,从而可以将夹紧弹簧从打开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触发元件并且尤其是触发元件的受压面优选布置成与导体插入连接装置的插入区域齐平,因此布置在连接端子的壳体的导体插入开口的延长部中,使得当导体插入连接装置时,导体可以撞击触发元件的受压面。通过借助导体向受压面施加压力,可以使触发元件在导体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做旋转运动,由此触发元件可以与致动元件脱离接合,使得夹紧弹簧无需手动辅助即可从打开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通过这种特殊的机制使得仅通过导体的插入运动就可以特别容易地连接导体,尤其是具有小导体横截面的导体和/或柔性导体,而无需用户致动连接装置上的其他元件,例如致动元件本身,以释放夹紧弹簧并将其从夹紧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这使得连接装置的操作更容易,并在连接导体时节省了时间。触发元件的受压面的长度和宽度优选这样设计,使其在插入方向上完全覆盖导体连接空间,从而可以确保即使导体横截面非常小的导体也能在插入导体连接空间时撞击到触发元件的受压面并使触发元件进行旋转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触发元件与复位弹簧元件有效连接。复位弹簧元件的弹簧力可以将扭矩施加到触发元件,该扭矩在与将夹紧弹簧从夹紧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所施加的扭矩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如果致动元件通过致动元件的旋转运动与触发元件接合,则复位弹簧元件可以张紧,从而在致动元件与触发元件的固定位置中,触发元件可以通过复位弹簧元件预紧。通过触发元件的这种预张紧可以将触发元件抵靠致动元件张紧,由此可以在触发元件和致动元件之间实现特别稳定的固定位置。由复位弹簧元件施加的复位力或预紧力可以与由夹紧腿作用在致动元件上的弹簧力相反的方向定向。通过复位弹簧元件因此可以确保触发元件在夹紧弹簧的打开位置中与致动元件接合,尤其是形成卡锁连接。如果待连接的导体碰撞触发元件的受压面,则触发元件在导体的插入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由此触发元件从与致动元件的固定位置释放。一旦触发元件已经转动到触发元件和致动元件之间的连接被释放的程度,张紧的复位弹簧元件就可以向触发元件施加复位力,从而触发元件可以再次自动旋转到其初始位置。
复位弹簧元件例如可以设计成板簧的形式,尤其是弧形板簧。由于作为板簧的设计,复位弹簧元件可以具有细长的形状。板簧可以在其长度上具有相同的宽度。为了能够改善、尤其是为了均匀化沿设计为板簧的复位弹簧元件的应力分布,板簧还可以具有沿其长度变化的宽度和/或变化的厚度。也可以沿着板簧的长度设置材料弱化区,以防止由复位弹簧元件施加的复位力的水平变得太大。该板簧优选在其长度上不是笔直的,而是板簧可以至少区域性地形成为弯曲的。板簧因此可以在其长度上至少区域性地具有弯曲的形状。
复位弹簧元件可以直接成型在连接装置的一部分上。
例如,复位弹簧元件可以直接形成在触发元件上。那么可以将复位弹簧元件与触发元件设计成一体。那么可以在制造触发元件期间同时形成复位弹簧元件,由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这可以方便连接装置的组装,因为复位弹簧元件可以与触发元件一体地组装。
如果触发元件和复位弹簧元件彼此一体形成,则触发元件和复位弹簧元件优选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如果触发元件由塑料材料制成,则复位弹簧元件也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这实现了连接装置的特别成本有效的设计。
作为复位弹簧元件与触发元件的一体形成的替代方案,复位弹簧元件也可以与夹紧弹簧一体形成。如果复位弹簧元件与夹紧弹簧一体成形成,则复位弹簧元件优选由与夹紧弹簧相同的金属材料形成。如果复位弹簧元件与夹紧弹簧一体形成,则复位弹簧元件优选也可以形成为板簧的形式。
复位弹簧元件可以与夹紧弹簧形成为,使得复位弹簧元件形成保持腿的延长部,其方式是复位弹簧元件可以形成在夹紧弹簧的保持腿上。保持腿然后可以布置在复位弹簧元件和夹紧弹簧的夹紧腿之间。
复位弹簧元件也可以与接触装置一体形成。那么复位弹簧元件可以由与接触装置相同的金属材料制成。在此,复位弹簧元件也可以设计为板簧,尤其是弧形板簧的形式。
接触装置可以具有电流条区段,待连接的导体可以通过夹紧弹簧抵靠该电流条区段夹紧。此外,接触装置可以具有连接区段,连接装置可以通过该连接区段与配对连接装置电接触。连接区段例如可以设计为接触郁金香形件的形式、接触销的形式或小焊脚的形式。
复位弹簧元件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存在,其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安装在连接装置中。
例如,复位弹簧元件于是可以设计成螺旋弹簧或扭力弹簧的形式。那么可以将复位弹簧元件支撑在壳体上,以便能够向触发元件施加弹簧力,尤其是预紧力。复位弹簧元件可以布置在壳体的容纳空间中以支撑在壳体上。
致动元件优选设计成致动杠杆或旋转杠杆的形式。
致动元件可以具有用于致动致动元件的致动区段。用户可以通过致动区段直接致动致动元件,以便使致动元件进行旋转运动。致动区段例如可以设计成握持区段的形式,用户可以通过握持区段握持和致动致动元件。此外,致动区段还可以具有工具接合开口,工具,例如螺丝刀可以通过该工具接合开口插入以致动致动元件。
为了能够在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时将触发元件和致动元件保持在相对于彼此的固定位置,触发元件和致动元件可以以如下方式彼此接合,即在触发元件和致动元件之间形成卡锁连接。
为此,致动元件可以具有例如至少一个腿,在该腿上可以形成卡锁区段,该卡锁区段可以在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时与触发元件形成卡锁连接,以便能够将致动元件保持在与触发元件的固定位置。当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时,卡锁连接使得能够与触发元件可释放地固定致动元件。卡锁区段可以设计成在腿上的突起和/或卡锁凸耳的形式。致动元件的至少一个腿优选布置成使得其至少区域性地侧向重叠于或覆盖夹紧弹簧。
那么可以在触发元件上形成至少一个用于与至少一个的腿的卡锁区段相互作用的配对卡锁区段。配对卡锁区段例如可以设计成底切部(Hinterschnitt)的形式,致动元件的至少一个腿的卡锁区段可以从后方卡在其上。
致动元件也可以具有作用区段,该作用区段可以与夹紧弹簧的夹紧腿相互作用,以便将夹紧弹簧从夹紧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作用区段可以优选在夹紧腿的宽度上,优选在整个宽度上延伸。至少当夹紧弹簧从夹紧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时,夹紧腿可以贴靠在作用区段上,由此当致动元件转动时,位于作用区段上的夹紧腿可以被带动,以便将夹紧腿从接触装置上移开,从而释放导体连接空间。
致动元件优选具有不仅一条腿,而是具有带有第一卡锁区段的腿和带有第二卡锁区段的第二腿。两条腿优选地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优选地彼此对称地形成。在夹紧弹簧的打开位置,致动元件于是可以利用两个腿,通过这些腿的两个卡锁区段优选可以同时卡锁在触发元件上而形成与触发元件的卡锁连接。
作用区段于是可以在第一腿和第二腿之间延伸。作用区段可以将两条腿相互连接。
为了能够实现连接装置的特别紧凑的构造,夹紧弹簧可以至少区域性地被致动元件包围。夹紧弹簧因此可以至少区域性地布置在致动元件之内。
致动元件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轴体上,并且触发元件可旋转地支承在与该第一轴体间隔布置的第二轴体上。两个轴体可以布置成彼此平齐。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均可连接至壳体的内壁。两个轴体则可以分别设计为从壳体的内壁突出的销的形式。
夹紧弹簧可以悬挂在第一轴体上,致动元件也可以悬挂在该第一轴体上。夹紧弹簧的将夹紧腿与保持腿相连的弧形区段于是可以搁置在第一轴体上,以便将夹紧弹簧支承在第一轴体上。那么不再需要单独悬挂夹紧弹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基于优选设计方案更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
图2示出了图1所示连接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连接装置在插入待连接的导体期间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并且具有连接的导体,
图7示出了接触装置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致动元件的示意图,
图9A和9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设计方案的触发元件的示意图,其上形成有复位弹簧元件,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
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连接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2示出了图10中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
图13示出了图10所示的连接装置在插入待连接导体时的透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0中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并且具有连接的导体,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设计方案的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复位弹簧元件的夹紧弹簧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
图17示出了图16所示连接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8示出了图16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
图19示出了图16所示的连接装置在插入待连接的导体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0示出了图16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并且具有连接的导体,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设计方案的其上形成有复位弹簧元件的夹紧装置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触发元件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
图24示出了图23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5示出了图23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
图26示出了图23所示的连接装置在插入待连接导体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7示出了图23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并且具有连接的导体,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
图29示出了图28所示连接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0示出了图28中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打开位置,
图31示出了图28所示的连接装置在插入待连接的导体时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
图32示出了图28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夹紧弹簧处于夹紧位置并且具有连接的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2所示的连接装置100都分别具有壳体110、接触装置120、夹紧弹簧130、致动元件140、触发元件150和用于向触发元件150施加复位力的复位弹簧元件160。
壳体110具有导体插入开口111,待连接的导体200可以通过该导体插入开口111插入到壳体110的内部空间112中,以便能够以电接触的方式连接到接触装置120。
插入壳体110的内部空间112中的接触装置120在此处所示的设计方案中具有电流条区段121和连接区段122。待连接的导体200可以通过夹紧弹簧130夹紧在电流条区段121上。在此处所示的设计方案中,连接区段122被设计为接触郁金香形件,其可以与接触销接触。连接区段122与电流条区段121一体形成。接触装置120可由冲压弯曲元件形成。接触装置120本身也再次在图7中单独示出。
在此处所示的所有设计方案中,夹紧弹簧130被设计为腿形弹簧。夹紧弹簧130具有保持腿131、夹紧腿132和弧形区段133,保持腿131通过弧形区段133与夹紧腿132连接。夹紧弹簧130可以移动到夹紧位置,在夹紧位置,夹紧腿132将导体200抵靠电流条区段121夹紧,该导体200插入到形成在夹紧弹簧130和电流条区段121之间的导体连接空间113中;也可以转移到打开位置,在该打开位置,夹紧腿132与电流条区段121间隔开,并且导体连接空间113被释放以插入和释放导体200。
所有设计方案均具有致动元件140,用于将夹紧弹簧130从夹紧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致动元件140在此处所示的所有设计方案中具有相同的设计。
致动元件140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112中,从而致动元件140被设计为致动杠杆。致动元件140本身也在图8中单独再次示出。
致动元件140具有致动区段141,用户可通过该致动区段致动致动元件140。在此处所示的设计方案中,致动区段141一方面具有握持区段147,用户可通过该握持区段手动致动、尤其是旋转致动元件140。致动区段141还具有工具接合开口148,工具、例如螺丝刀可以接合到该工具接合开口中,以致动致动元件140。
致动元件140还具有第一腿142a和第二腿142b。两条腿142a、142b彼此对称地形成。两条腿142a、142b彼此平行地延伸,两条腿142a、142b布置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
致动元件140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轴体114上。第一轴体114设计为从壳体110的内壁115突出的销的形式。
致动元件140的两条腿142a、142b分别具有一个开口143a、143,第一轴体114通过该开口143a、143伸出,以使致动元件140通过其两条腿142a、142b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轴体114上。
在致动元件140的两个腿142a、142b的自由端部区段144a、114b上分别形成卡锁区段145a、145b,通过该卡锁区段可以使致动元件140与触发元件150卡锁接合。两个卡锁区段145a、145b在此分别设计为突起或锁定凸耳的形式。
在两条腿142a、142b之间延伸有作用区段146,作用区段146与夹紧弹簧130的夹紧腿132相互作用,以便将夹紧弹簧130从夹紧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作用区段146将两个腿142a、142b彼此连接。作用区段146在夹紧弹簧130的夹紧腿132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除了致动元件140之外,夹紧弹簧130也支承或悬挂在第一轴体114上,其中夹紧弹簧130以其弧形区段133包围第一轴体114。夹紧弹簧130因此至少区域性地被致动元件140包围。
与致动元件140一样,触发元件150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112中。为此目的,壳体110具有第二轴体116,触发元件150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二轴体116上。与第一轴体114一样,第二轴体116设计为从壳体110的内壁115突出的销的形式。
在所有五种设计方案中,触发元件150具有大致形成在触发元件150中间的基体151。
该基体151上连接有旋转轴区段152,其具有开口153,触发元件150通过该开口153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二轴体116上。
连接到基体151的还有接片区段154,其具有受压面155,待连接的导体200可以抵靠该受压面155,以致动触发元件150。接片区段154在导体200的插入方向E上界定导体连接空间113。接片区段154以与旋转轴区段152成角度的方式远离基体151延伸。
此外,在基体151上形成贴靠区段156,该贴靠区段根据复位弹簧元件160的设计可以与复位弹簧元件160相互作用。贴靠区段156远离基体151延伸或从基体151突出,就像旋转轴区段152和接片区段154一样。在这里所示的设计方案中,贴靠区段156是接片或突起或隆起的形式。
旋转轴区段152、接片区段154和贴靠区段156呈星形远离基体151延伸。旋转轴区段152、接片区段154和贴靠区段156与基体151一体成型。
在基体151上形成有配对卡锁区段157,该配对卡锁区段可以与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相互作用,以便在夹紧弹簧130处于打开位置时将致动元件140保持在固定位置。在这里所示的设计方案中,配对卡锁区段157具有两个底切部158a、158b,使得第一底切部158a可以与第一卡锁区段145a相互作用并且第二底切部158b可以与第二卡锁区段145b相互作用。两个底切部158a、158b在此在触发元件150的旋转轴区段152的右侧和左侧延伸。
用于向触发元件150施加复位力的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可以以各种形式提供。
在图1至6和9a、9b所示的设计方案中,复位弹簧元件160_1与触发元件150形成为一体。复位弹簧元件160_1在此与触发元件150一样由塑料材料形成。复位弹簧元件160_1在基体151的区域内连接到触发元件150。复位弹簧元件160_1设计为弯曲成弧形的板簧。
复位弹簧元件160_1通过第一端部区段161_1连接到触发元件150或触发元件150的基体151。复位弹簧元件160_1通过相对的第二端部区段162_1支撑在壳体110的内壁115的壁面117上。
图1、2和3示出了根据第一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100,其中夹紧弹簧130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在该位置,复位弹簧元件160_1未张紧。
如图4所示,通过致动元件140沿第一旋转方向D1的旋转运动使夹紧弹簧130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通过致动元件140的旋转运动,夹紧腿132由致动元件140的作用区段146带动并且在夹紧弹簧130的保持腿131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导体连接空间113被释放。当到达打开位置时,致动元件140以其卡锁区段145a、145b从后方卡锁在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使得致动元件140与触发元件150接合,并且在夹紧弹簧130的打开位置,致动元件140相对于触发元件150保持在固定位置。如果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接合,则复位弹簧元件160_1被张紧,从而借助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1将预紧力作用在触发元件150上,由此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被压靠在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并因此在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形成特别稳定的固定位置。通过触发元件150的这种旋转运动将复位弹簧元件160_1抵靠壳体110的壁面117张紧。
如果现在将要连接的导体200沿插入方向E引入导体连接空间113中,则导体200抵靠触发元件150的受压面155,如图5所示。由此导致触发元件150在插入方向E上的旋转运动。触发元件150旋转直到通过使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致动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脱离接合而使得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的卡锁连接被释放。如果致动元件140与触发元件150脱离接合,则致动元件140可通过夹紧腿132的弹簧力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如图6所示,直到夹紧腿132贴靠在导体200上,以将导体200抵靠电流条区段121夹紧。
这种基本作用机制对于此处示出的所有设计方案都是相同的。只有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的设计不同。
在图10至15所示的设计方案中,复位弹簧元件160_2与夹紧弹簧130一体成型。如尤其在图15中可以看出,复位弹簧元件160_2以其第一端部区段161_2连接到夹紧弹簧130的保持腿131的自由端部区段。因此,复位弹簧元件160_2在此与夹紧弹簧130一样由金属材料形成。复位弹簧元件160_2被设计为弯曲板簧的形式。
复位弹簧元件160_2在此没有被抵靠壳体110的壁面张紧,而是复位弹簧元件160_2以其第二端部区段162_2抵靠触发元件150的贴靠区段157被张紧。由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2覆盖触发元件150的旋转轴区段152,复位弹簧元件160_2至少区域性地覆盖触发元件150。
图10和11示出了根据第二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100,其中夹紧弹簧130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在该位置,复位弹簧元件160_2未张紧。
如图12所示,通过致动元件140沿第一旋转方向D1的旋转运动将夹紧弹簧130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通过致动元件140的旋转运动,夹紧腿132由致动元件140的作用区段146带动并在保持腿131的方向上移动,从而释放导体连接空间113。当到达打开位置时,致动元件140以其卡锁区段145a、145b从后面卡锁在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从而在夹紧弹簧130的打开位置,致动元件140相对于触发元件150保持在固定位置。如果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接合,则复位弹簧元件160_2被张紧,从而借助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2将预紧力作用在触发元件150上,由此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被压靠在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并且因此可以在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形成特别稳定的固定位置。复位弹簧元件160_2抵靠触发元件150的贴靠区段157张紧。
如果现在将要连接的导体200沿插入方向E引入导体连接空间113中,则导体200撞击触发元件150的受压面155,如图13所示。这导致触发元件150在插入方向E上的旋转运动。触发元件150旋转直到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脱离接合从而使得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的卡锁连接被释放。如果致动元件140与触发元件150脱离接合,致动元件140可通过夹紧腿132的弹簧力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如图14所示,直到夹紧腿132贴靠在导体200上以将导体200抵靠电流条区段121夹紧。
在图16至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复位弹簧元件160_3与接触装置120一体成型。复位弹簧元件160_3在此以其第一端部区段161_3与接触装置120的连接区段122连接。复位弹簧元件160_3因此在这里与接触装置120一样由金属材料形成。复位弹簧元件160_3设计为弯曲板簧的形式。
复位弹簧元件160_3在此以其第二端部区段162_3抵靠触发元件150的贴靠区段157张紧,正如在先前所示的设计方案中一样。
图16和17示出了根据第三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100,其中夹紧弹簧130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在该位置,复位弹簧元件160_3未张紧。
通过致动元件140在第一旋转方向D1上的旋转运动使夹紧弹簧130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图18所示。由于致动元件140的旋转运动,夹紧腿132由致动元件140的作用区段146带动并在保持腿131的方向上移动,从而释放导体连接空间113。当到达打开位置时,致动元件140以其卡锁区段145a、145b从后方卡锁在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从而在夹紧弹簧130的打开位置,致动元件140相对于触发元件150保持在固定位置。如果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接合,则复位弹簧元件160_3被张紧,从而通过复位弹簧元件160_3将预应力作用在触发元件150上,因此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被压靠在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并且因此可以在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形成特别稳定的固定位置。复位弹簧元件160_3抵靠触发元件150的贴靠区段157张紧。
如果现在将待连接的导体200沿插入方向E引入导体连接空间113中,则导体200撞击触发元件150的受压面155,如图19所示。这导致触发元件150在插入方向E上的旋转运动。触发元件150旋转直到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脱离接合从而使得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的卡锁连接被释放。如果致动元件140与触发元件150脱离接合,致动元件140可以通过夹紧腿132的弹簧力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如图19所示,直到夹紧腿132贴靠在导体200上以将导体200抵靠电流条区段121夹紧。
图23至27示出了连接装置100的设计方案,其中复位弹簧元件160_4被设计为单独的部件。复位弹簧元件160_4在此设计为扭簧的形式。复位弹簧元件160_4抵靠触发元件150的贴靠区段157张紧。复位弹簧元件160_4支承在形成于壳体110中的容纳空间118中。复位弹簧元件160_4以第一端部区段161_4支承在壳体110上。复位弹簧元件160_4以第二端部区段162_4与触发元件150的贴靠区段156有效接触。
图23和24示出了根据第四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100,其中夹紧弹簧130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在该位置,复位弹簧元件160_4未张紧。
通过致动元件140在第一旋转方向D1上的旋转运动使夹紧弹簧130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图25所示。由于致动元件140的旋转运动,夹紧腿132由致动元件140的作用区段146带动并在保持腿131的方向上移动,从而释放导体连接空间113。当到达打开位置时,致动元件140以其卡锁区段145a、145b从后方卡锁在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从而在夹紧弹簧130的打开位置,致动元件140相对于触发元件150保持在固定位置。如果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接合,则复位弹簧元件160_4被张紧,从而通过复位弹簧元件160_4将预应力作用在触发元件150上,因此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被压靠在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并且因此可以在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形成特别稳定的固定位置。复位弹簧元件160_4抵靠触发元件150的贴靠区段157张紧。
如果现在将待连接的导体200沿插入方向E引入导体连接空间113中,则导体200撞击触发元件150的受压面155,如图26所示。这导致触发元件150在插入方向E上的旋转运动。触发元件150旋转直到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脱离接合从而使得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的卡锁连接被释放。如果致动元件140与触发元件150脱离接合,致动元件140可以通过夹紧腿132的弹簧力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如图27所示,直到夹紧腿132贴靠在导体200上以将导体200抵靠电流条区段121夹紧。
图28至32示出了连接装置100的设计方案,其中复位弹簧元件160_5被设计为单独的部件。复位弹簧元件160_5在此设计为螺旋弹簧的形式。复位弹簧元件160_5抵靠触发元件150的贴靠区段157张紧。复位弹簧元件160_5支承在形成于壳体110中的容纳空间118中。复位弹簧元件160_5以第一端部区段161_5支承在壳体110上。复位弹簧元件160_5以第二端部区段162_5与触发元件150的贴靠区段156有效接触。
图28和29示出了根据第五设计方案的连接装置100,其中夹紧弹簧130处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在该位置,复位弹簧元件160_5未张紧。
通过致动元件140在第一旋转方向D1上的旋转运动使夹紧弹簧130从夹紧位置或初始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图30所示。由于致动元件140的旋转运动,夹紧腿132由致动元件140的作用区段146带动并在保持腿131的方向上移动,从而释放导体连接空间113。当到达打开位置时,致动元件140以其卡锁区段145a、145b从后方卡锁在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从而在夹紧弹簧130的打开位置,致动元件140相对于触发元件150保持在固定位置。如果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接合,则复位弹簧元件160_5被张紧,从而通过复位弹簧元件160_5将预应力作用在触发元件150上,因此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被压靠在配对卡锁区段157的底切部158a、158b上,并且因此可以在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形成特别稳定的固定位置。复位弹簧元件160_5抵靠触发元件150的接片区段154张紧,受压面155也构造在该接片区段上。
如果现在将待连接的导体200沿插入方向E引入导体连接空间113中,则导体200撞击触发元件150的受压面155,如图31所示。这导致触发元件150在插入方向E上的旋转运动。触发元件150旋转直到致动元件140的卡锁区段145a、145b与触发元件150的配对卡锁区段157脱离接合从而使得致动元件140和触发元件150之间的卡锁连接被释放。如果致动元件140与触发元件150脱离接合,致动元件140可以通过夹紧腿132的弹簧力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如图32所示,直到夹紧腿132贴靠在导体200上以将导体200抵靠电流条区段121夹紧。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连接装置
110 壳体
111 导体插入开口
112 内部空间
113 导体连接空间
114 第一轴体
115 内壁
116 第二轴体
117 壁面
118 容纳空间
120 接触装置
121 电流条区段
122 连接区段
130 夹紧弹簧
131 保持腿
132 夹紧腿
133 弧形区段
140 致动元件
141 致动区段
142a、142b 腿
143a、143b 开口
144a、144b 端部区段
145a、145b 卡锁区段
146 作用区段
147 握持区段
148 工具接合开口
150 触发元件
151 基体
152 旋转轴区段
153 开口
154 接片区段
155 受压面
156 贴靠区段
157 配对卡锁区段
158a、158b 底切部
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 复位弹簧元件
161_1、161_2、161_3、161_4、161_5 第一端部区段
162_1、162_2、162_3、162_4、162_5 第二端部区段
200 导体
D1 第一旋转方向
D2 第二旋转方向
E 插入方向

Claims (19)

1.用于连接电导体(200)的连接装置(100),其具有
-壳体(110),
-接触装置(120),其特征在于,
-具有保持腿(131)和夹紧腿(132)的夹紧弹簧(130),其中待连接的导体(200)在夹紧弹簧(130)的夹紧位置通过夹紧腿(132)抵靠接触装置(120)夹紧,
-能够旋转地支承的致动元件(140),通过该致动元件,夹紧弹簧(130)能够至少从打开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
-能够旋转地支承的触发元件(150),当夹紧弹簧(130)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触发元件保持在与致动元件(140)的固定位置,其中所述触发元件(150)具有受压面(155),能够通过该受压面由待连接的导体(200)致动触发元件(150),使得触发元件(150)能够从与致动元件(140)的固定位置释放,并且夹紧弹簧(130)能够从打开位置转移到夹紧位置,以及
-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其将复位力施加到触发元件(15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设计成板簧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设计成弧形板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与触发元件(150)一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触发元件(150)和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由塑料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与夹紧弹簧(130)一体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连接在夹紧弹簧(130)的保持腿(1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与接触装置(120)一体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设计成螺旋弹簧或扭力弹簧的形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元件(160_1、160_2、160_3、160_4、160_5)支撑在壳体(1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致动元件(140)具有用于致动所述致动元件(140)的致动区段(14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致动元件(140)具有至少一个腿(142a、142b),在所述腿上形成卡锁区段(145a、145b),所述卡锁区段在夹紧弹簧(130)处于打开位置时与触发元件(150)形成卡锁连接,以便将致动元件(140)保持在与触发元件(150)的固定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触发元件(150)上形成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的腿(142a、142b)的卡锁区段(145a、145b)相互作用的配对卡锁区段(157),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的配对卡锁区段(157)设计成底切部(158a、158b)的形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致动元件(140)具有作用区段(146),所述作用区段与夹紧弹簧(130)的夹紧腿(132)相互作用,以便将所述夹紧弹簧(130)从夹紧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其中所述作用区段(146)在夹紧腿(132)的宽度上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致动元件(140)具有带有第一卡锁区段的第一腿和带有第二卡锁区段的第二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作用区段(146)在第一腿和第二腿之间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夹紧弹簧(130)至少区域性地被致动元件(140)包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致动元件(140)能够旋转地支承在第一轴体(114)上,并且触发元件(150)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与所述第一轴体(114)间隔布置的第二轴体(116)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夹紧弹簧(130)悬挂在所述第一轴体(114)上。
CN202222440879.4U 2021-09-15 2022-09-15 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连接装置 Active CN2190409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23807.2 2021-09-15
DE102021123807.2A DE102021123807A1 (de) 2021-09-15 2021-09-15 Anschlusseinrichtung zum Anschließen eines elektrischen Leit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0906U true CN219040906U (zh) 2023-05-16

Family

ID=85284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0879.4U Active CN219040906U (zh) 2021-09-15 2022-09-15 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0906U (zh)
DE (1) DE102021123807A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123807A1 (de)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76123B1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EP2276121B1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JP5624874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ワイヤカバー
CN114365355A (zh) 用于导体的连接端子
US6679714B2 (en) Low insertion force type connector
US5435738A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110366799B (zh) 弹力接头和具有数个弹力接头的圆形插式连接器
CN101192717B (zh)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JP2003014977A (ja) 光プラグ接続器用のプラグ部
CN110546816A (zh) 弹力接头
JP200814700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9040906U (zh) 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连接装置
JP3607878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KR100712804B1 (ko) 커넥터
CN110098524B (zh) 电插接连接装置
US5848908A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CN111052515B (zh) 用于至少两个电导体的自动联接的插接连接装置
JP494984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から延出するケーブルを挟持するためのクランプ、およびこのクランプ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JP697377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H08167448A (ja) コネクタ
CN115864016A (zh) 带有旋转元件的电连接装置
JP2020035527A (ja) コネクタ用ソケット部品およびコネクタ
CN115939790A (zh) 连接装置、连接端子和电子设备
JP2002367725A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装置
KR200450640Y1 (ko) 레버타입 커넥터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