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7928U - 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7928U
CN219007928U CN202223519730.1U CN202223519730U CN219007928U CN 219007928 U CN219007928 U CN 219007928U CN 202223519730 U CN202223519730 U CN 202223519730U CN 219007928 U CN219007928 U CN 219007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limiting
steering assembly
assembly
rocke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97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197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7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7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7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包括:转向摇臂,所述转向摇臂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转向摇臂在左右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两个转向拉杆,两个所述转向拉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向摇臂的两端,所述转向拉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连接轴线相连接。如此,将转向拉杆与转向摇臂的连接设计在转向摇臂的侧面两端输出,可以简化装配工序,并且增强转向拉杆与转向摇臂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及提高转向总成的传动效率。

Description

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独立悬架配用转向传动结构大体采用是:转向器→转向垂臂→转向直拉杆→转向摇臂→中间横拉杆→左转向横拉杆→右转向横拉杆的布置结构。其中摇臂主要作用是把转向器输出的力矩和运动传递给转向横拉杆。转向摇臂是汽车转向传动结构最为重要一部分,它关系到汽车转向系统的安全性和转向结构的空间布置合理性。
由于转向系统中杆系众多,传统转向摇臂和和转向拉杆设计存在精度较高的间隙配合关系,造成加工困难且二者转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转向总成,将转向拉杆与转向摇臂的连接设计在转向摇臂的侧面两端输出,可以简化装配工序、增强转向拉杆与转向摇臂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提高转向的传动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总成,包括:转向摇臂,所述转向摇臂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转向摇臂在左右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两个转向拉杆,两个所述转向拉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向摇臂的两端,所述转向拉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连接轴线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总成,将转向拉杆与转向摇臂的连接设计在转向摇臂的侧面两端输出,可以简化装配工序、增强转向拉杆与转向摇臂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提高转向的传动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拉杆包括:拉杆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部为球销和球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配合部为球销和球槽中的另一种,所述球销配合在所述球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中的另一种,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沿所述连接轴线进行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摇臂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向总成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穿孔,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和所述穿孔连接且另一端和转向盘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穿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向总成还包括:连接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凹槽,所述连接建配合在所述凹槽内;或,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中的另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和所述穿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支脚,两个所述安装支脚设置在所述开口槽的两侧,紧固件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支脚和另一个所述安装支脚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所述的转向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总成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总成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剖视图A-A。
附图标记:
100、转向总成;
10、转向摇臂;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安装座;13、第二安装座;14、穿孔;15、开口槽;16、安装支脚;17、紧固件;18、连接轴线;
20、转向拉杆;21、第二连接部;22、拉杆;23、传动轴;24、第一配合部;25、第二配合部;
30、连接柱;31、限位销;40、防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总成100,以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转向总成100的车辆。
如图1-图3所示,转向总成100包括:转向摇臂10和两个转向拉杆20。
其中,转向摇臂1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转向摇臂10在左右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并且第一连接部11的连接轴线18沿左右方向设置。
以及,两个转向拉杆20分别设置于转向摇臂10的两端,转向拉杆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沿连接轴线18相连接。
也就是说,转向摇臂10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向拉杆20连接,如此,通过一个转向摇臂10,可以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同时传递至两个转向拉杆20,相比于目前的转向摇臂10与转向拉杆20的数量各为两个,且布置在车辆的左右两端,这样可以大大简化了装配工序,同时提高了转向总成100的传动效率,避免左右两端的传动不一致。
并且,在转向摇臂1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11的连接轴线18沿左右方向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连接部11的连接口是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对应地,转向拉杆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1,可以理解为,第二连接部21的连接口也是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这样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沿连接轴线18进行连接,实现了转向拉杆20与转向摇臂10的两端侧面进行连接的目的。
相比于现有车辆的转向拉杆20与转向摇臂10的两端的上端面或下端面连接输出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向总成100中,转向拉杆20是与转向摇臂10的两端侧面连接,不仅可以简化装配工序,还可以增强转向拉杆20和转向摇臂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有效提高转向总成100的传动效率。
其中,转向摇臂10可以采用精锻造或者铸造加工成型,可以保证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另外,转向拉杆20的一端与转向摇臂10连接,转向拉杆20的另一端可以与转向节
臂连接,并且,连接在转向摇臂10和转向节臂之间的转向拉杆20可以呈斜杆状,以更5好地实现转向总成100的传动效率。并且,通过转向节臂与转向拉杆20之间的连接,
可以将转向力矩传递至轮毂,从而使车轮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
由此,通过转向摇臂10的第一连接部11和转向拉杆20的第二连接部21沿连接轴线18进行连接,实现了转向拉杆20与转向摇臂10的两端侧面连接输出的设计结构,
可以简化装配工序,并且增强转向拉杆20与转向摇臂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及提高0转向总成100的传动效率。
如图2所示,转向拉杆20包括:拉杆22和传动轴23,传动轴2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1,并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4,拉杆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5,第一配合部24和第二配合部25配合连接。如此设置,传动轴23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
部21,与转向摇臂10的第一连接部11连接。以及,传动轴2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配合5部24,拉杆22的一端设有第二配合部25,使得第一配合部24和第二配合部25相互配
合,以实现传动轴23与拉杆22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第一配合部24为球销和球槽中的一种,第二配合部25为球销和球槽中的另一种,球销配合在球槽内。参照图3所示,第一配合部24为球销,第二配合部25为
球槽,球销配合在球槽内,使拉杆22与传动轴23之间进行球较连接,从而可以保证转0向摇臂10与转向拉杆20之间作空间铰接连接,同时提高转向摇臂10与转向拉杆20之
间的连接可靠性。
而且,在第一配合部24和第二配合部25的外表面套设有防尘套40,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球槽内影响球销的转动,有效保证了第一配合部24和第二配合部25之间的密封性。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1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中的一种,第二连接部21具有内螺纹5和外螺纹中的另一种,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沿连接轴线18进行螺纹连接。参照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1设置内螺纹,第二连接部21设置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可以使传动轴23与转向摇臂10之间进行紧固连接,当转向器将输出的力和运动传递至转向摇臂10时,转向摇臂10可通过与传动轴23的紧固连接,将力和运动准确地传递至拉杆22,提高转向的传动效率。
0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转向摇臂10包括:第一安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第一安
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安装座1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如此设置,第一安装座12的两端与转向拉杆20连接,并且,第二安装座13与第一安装座12在前后方向上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安装座12与第二安装座13之间的连线与第一安装座12与传动轴23之间的连接是相互垂直的,如此,实现了一个转向
摇臂10同时与两个转向拉杆20进行连接的效果,节省了零部件数量,且有效简化了装5配效率,同时保证了两个转向拉杆20的传动比的一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座12为管状结构,第一安装座12的连接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安装座在左右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对应地,传动轴23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传动轴23的外螺纹与第一安装座12的内螺纹螺旋配合,方便拆装,有效地简化了装配工序。
0其中,转向总成100还包括:连接柱30,连接柱3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二安装
座13上设置有穿孔14,连接柱30的一端和穿孔14连接,并且另一端和转向盘连接。如此设置,连接柱3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柱30的另一端(即上端)与转向盘连接,一端(即下端)与第二安装座13连接,可以将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通过
连接柱30和转向摇臂10传递至转向拉杆20,以起到传递扭矩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5吸能作用,可以吸收车辆碰撞时的能量,从而对驾驶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在
第二安装座13上设有穿孔14,可以使连接柱30的一端与穿孔14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柱30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在连接柱30的一端穿设于穿孔14之后,利用限位销31穿过通孔并锁止配合在连接柱30上,防止连接柱30的一端从穿孔14脱离。
0以及,连接柱3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穿孔1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
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如此设置,连接柱3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在穿孔14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部,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限位配合,可以防止连接柱30在穿孔14内转动,从而有效保证了转向盘与转向拉杆20之间的传动效率。
并且,转向总成100还包括:连接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凹槽,连接建配5合在凹槽内;或,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中的一种,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凸起
和限位凹槽中的另一种。如此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以均设置为凹槽,通过连接键配合在相对的两个凹槽内,可以防止连接柱30发生转动。或者,第一限位部可以为限位凸起,第二限位部可以为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限位配合,同样可以实现对连接柱30的固定,避免连接柱30相对穿孔14转动。
0此外,第二安装座13上设置有开口槽15,开口槽15和穿孔14连通,第二安装座13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支脚16,两个安装支脚16设置在开口槽15的两侧,紧固件17穿过其中一个安装支脚16和另一个安装支脚16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在第二安装座13上设有开口槽15,并且开口槽15和穿孔14连通,方便连接柱30的一端穿设于穿孔14,提高装配效率。以及,在第二安装座13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支脚16,利用紧固件17穿过其中一个安装支脚16并和另外一个安装支脚16固定连接,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二安装座13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连接柱30的紧固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转向总成100。
因此,将转向拉杆20与转向摇臂10的连接设计在转向摇臂10的侧面两端输出,即通过一个转向摇臂10,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同时传递至两个转向拉杆20,可以简化装配工序、增强转向拉杆20与转向摇臂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提高转向的传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摇臂(10),所述转向摇臂(1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转向摇臂(10)在左右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连接轴线(18)沿左右方向设置;
两个转向拉杆(20),两个所述转向拉杆(20)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向摇臂(10)的两端,所述转向拉杆(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沿所述连接轴线(18)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拉杆(20)包括:拉杆(22)和传动轴(23),所述传动轴(2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4),所述拉杆(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5),所述第一配合部(24)和所述第二配合部(25)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4)为球销和球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配合部(25)为球销和球槽中的另一种,所述球销配合在所述球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部(21)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中的另一种,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沿所述连接轴线(18)进行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摇臂(10)包括:第一安装座(12)和第二安装座(13),所述第一安装座(12)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12)的两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部(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总成(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柱(30),所述连接柱(3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安装座(13)上设置有穿孔(14),所述连接柱(30)的一端和所述穿孔(14)连接且另一端用于与转向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穿孔(1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总成(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凹槽,所述连接键配合在所述凹槽内;或,
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中的另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13)上设置有开口槽(15),所述开口槽(15)和所述穿孔(14)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座(13)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支脚(16),两个所述安装支脚(16)设置在所述开口槽(15)的两侧,紧固件(17)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支脚(16)和另一个所述安装支脚(16)固定连接。
10.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总成(100)。
CN202223519730.1U 2022-12-28 2022-12-28 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 Active CN219007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9730.1U CN219007928U (zh) 2022-12-28 2022-12-28 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9730.1U CN219007928U (zh) 2022-12-28 2022-12-28 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7928U true CN219007928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6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9730.1U Active CN219007928U (zh) 2022-12-28 2022-12-28 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7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4313B (zh) 车辆后桥的车轮悬架
JP4662041B2 (ja) 車輌の揺動アーム取付構造
WO2010087276A1 (ja) 作業車輌
CN219007928U (zh) 转向总成和全地形车
KR20090129515A (ko) 차량의 조향 장치
US9828058B2 (en) Swingarm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CN112829826B (zh) 一种车辆后转向锁止结构、后转向系统和车辆
JP5313861B2 (ja) 作業車
KR101738022B1 (ko) 자동차의 스티어링 컬럼용 결합구조
WO2005005850A1 (ja) 車両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491181B1 (ko) 차량용 부시장착구조
CN209756703U (zh) 用于车辆的稳定杆组件及车辆
USRE48786E1 (en) Steering shaft modifier
JP2000159043A (ja) 衝撃吸収式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03454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KR100792824B1 (ko) 스티어링 시스템용 기어박스의 마운팅부시
JP4687981B2 (ja) 自在継手のヨークとシャフトとの結合構造
CN214001800U (zh) 一种汽车齿轮轴
CN218112760U (zh) 悬架装置以及汽车
CN220865487U (zh) 转向节结构、悬架系统和车辆
JPS6346309Y2 (zh)
CN220639410U (zh) 具有摩托车执行器的装置
CN219115550U (zh) 一种转向机构、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及汽车
KR102557764B1 (ko) 내구성이 증대되고 안전성이 확보된 스티어링 샤프트용 댐퍼
JP2024051380A (ja)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