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5125U - 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5125U
CN218965125U CN202223474427.4U CN202223474427U CN218965125U CN 218965125 U CN218965125 U CN 218965125U CN 202223474427 U CN202223474427 U CN 202223474427U CN 218965125 U CN218965125 U CN 218965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sting machine
shot blasting
machine body
shot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44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Lesha Blas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Lesha Bla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Lesha Blas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Lesha Bla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44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5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5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5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包括抛丸机机体和两组上下料机构,所述抛丸机机体的顶部内贯通开设有两组滑槽,滑槽沿抛丸机机体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滑槽两侧内壁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垫,两组所述上下料机构镜像设置在抛丸机机体上。该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通过设置两组卡框用于放置铸件,通过连接架、定位杆、调节杆与旋钮之间的配合使用,转动调节杆可调节外托板的高度位置,从而通过外托板与卡框对铸件限位固定,通过第一球面凸块与第二球面凸块有效提高了对铸件的防护作用,该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可根据铸件的实际规格进行适应性调节,操作简单,防护性高,提高了抛丸机铸件加工效率,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指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工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主要用于去除工件的毛刺、隔膜和铁锈等,也可以针对工件某一个部分的表面去除其上附着的污染物,并提供一个增加涂层的附着力表面轮廓,来达到强化工件的目的。
现有申请号为CN202020025692.6的公开文件:一种抛丸机的上下料工装,通过设置料框,料框的四周各设有一个吊索结构,四根所述吊索结构吊住所述料框,具有实用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但是该抛丸机的上下料工装在使用时,料框的规格恒一不具备调节性,较小规格的铸件放置时稳定性欠佳,面对于不同规格的铸件加工使用时,存在适用性较低的问题。
有鉴于此,现设计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抛丸机的上下料工装存在缺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包括抛丸机机体和两组上下料机构;
所述抛丸机机体的顶部内贯通开设有两组滑槽,滑槽沿抛丸机机体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滑槽两侧内壁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垫;
两组所述上下料机构镜像设置在抛丸机机体上。
优选的,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滑轨、轨道小车、卷扬电机、吊索、吊钩、卡框和吊环,其中:
滑轨通过安装架固定于抛丸机机体的顶部上方;
轨道小车安装在滑轨上;
卷扬电机安装在轨道小车的底部;
吊索与卷扬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吊钩固定连接于吊索的底部;
卡框活动于抛丸机机体的内侧;
吊环固定连接于卡框的顶部,且吊钩连接于吊环上。
优选的,所述上下料机构还包括外托板、连接架、定位孔、调节孔、定位杆、轴承、调节杆和旋钮,其中:
外托板活动于抛丸机机体的内侧;
连接架固定连接于卡框的底部;
定位孔与调节孔均贯通开设于连接架内;
定位杆固定连接于外托板的底部,且定位杆穿插连接于定位孔的内侧;
轴承固定嵌设于外托板的底部内;
调节杆穿插连接于调节孔内;
旋钮固定连接于调节杆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外托板呈“L”型结构,且外托板的内壁面呈规则矩阵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一球面凸块。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间隙配合穿插连接于定位孔内,且定位杆与调节杆相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固定于轴承的内圈中,且调节杆表面通过螺纹结构与调节孔内壁面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框的内壁面呈规则矩阵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球面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通过设置两组卡框用于放置铸件,通过连接架、定位杆、调节杆与旋钮之间的配合使用,转动调节杆可调节外托板的高度位置,从而通过外托板与卡框对铸件限位固定,通过第一球面凸块与第二球面凸块有效提高了对铸件的防护作用,该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可根据铸件的实际规格进行适应性调节,操作简单,防护性高,提高了抛丸机铸件加工效率,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的连接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的卡框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的抛丸机机体局部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的另一种正视图。
图中:
1、抛丸机机体;11、滑槽;12、耐磨垫;
2、上下料机构;201、滑轨;202、轨道小车;
203、卷扬电机;204、吊索;205、吊钩;
206、卡框;2061、第二球面凸块;207、吊环;
208、外托板;2081、第一球面凸块;209、连接架;
210、定位孔;211、调节孔;212、定位杆;
213、轴承;214、调节杆;215、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包括抛丸机机体1和两组上下料机构2。
抛丸机机体1的顶部内贯通开设有两组滑槽11,滑槽11沿抛丸机机体1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滑槽11两侧内壁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垫12。
两组上下料机构2镜像设置在抛丸机机体1上。
上下料机构2包括滑轨201、轨道小车202、卷扬电机203、吊索204、吊钩205、卡框206和吊环207,其中:
滑轨201通过安装架固定于抛丸机机体1的顶部上方;
轨道小车202安装在滑轨201上;
卷扬电机203安装在轨道小车202的底部;
吊索204与卷扬电机203的输出端相连接;
吊钩205固定连接于吊索204的底部;
卡框206活动于抛丸机机体1的内侧;
吊环207固定连接于卡框206的顶部,且吊钩205连接于吊环207上。
具体的,通过两组卡框206用于放置待加工处理的铸件,轨道小车202可在滑轨201上行走,从而带动卷扬电机203、吊索204、吊钩205、卡框206、吊环207、卡框206与铸件同步移动,而卷扬电机203可收卷吊索204,从而带动铸件升降。
具体的,吊索204活动于滑槽11内,耐磨垫12采用硬质橡胶材质,避免吊索204直接与滑槽11内壁相接触,减少了吊索204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参考说明书附图2-3及说明书附图7,滑槽11两侧内壁面、耐磨垫12均为弧形结构,面对于长度规格较长的铸件时,吊索204处于弯折状态,吊索204在滑槽11处可折弯,同时降低磨损。
上下料机构2还包括外托板208、连接架209、定位孔210、调节孔211、定位杆212、轴承213、调节杆214和旋钮215,其中:
外托板208活动于抛丸机机体1的内侧;
连接架209固定连接于卡框206的底部;
定位孔210与调节孔211均贯通开设于连接架209内;
定位杆212固定连接于外托板208的底部,且定位杆212穿插连接于定位孔210的内侧;
轴承213固定嵌设于外托板208的底部内;
调节杆214穿插连接于调节孔211内;
旋钮215固定连接于调节杆214的底部。
外托板208呈“L”型结构,且外托板208的内壁面呈规则矩阵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一球面凸块2081。具体的,参考说明书附图1-2,两组外托板208对铸件的两端具有限位作用,第一球面凸块2081采用橡胶材质,铸件的两端与第一球面凸块2081相接触,避免了铸件端面的磨损。
定位杆212间隙配合穿插连接于定位孔210内,且定位杆212与调节杆214相平行设置。具体的,通过定位杆212与定位孔210的配合使用,对外托板208具有定位作用。
调节杆214的顶部固定于轴承213的内圈中,且调节杆214表面通过螺纹结构与调节孔211内壁面相连接。具体的,参考说明书附图2,通过旋钮215便于控制调节杆214,从而在对调节杆214转动时,可对外托板208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
卡框206的内壁面呈规则矩阵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球面凸块2061。具体的,参考说明书附图2及说明书附图6,第二球面凸块2061采用橡胶材质,铸件位于卡框206内侧且与第二球面凸块2061相接触,提高了对铸件的防护作用。
具体的,采用橡胶材质的第一球面凸块2081与第二球面凸块2061具有较大的摩擦力,提高了铸件装配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抛丸机机体1上设有相应的柜门,抛丸机机体1已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时,先通过控制轨道小车202将吊索204与卡框206移动到抛丸机机体1的外部,接着将铸件置入两组卡框206的内侧,接着通过旋钮215转动调节杆214,对外托板208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使得外托板208带动铸件上升,从而铸件的顶部与卡框206内顶面的第二球面凸块2061相接,铸件的底部与外托板208内底面的第一球面凸块2081相接,即实现了对铸件顶面与底部的稳定压持,进而通过上下料机构2可将铸件送入抛丸机机体1内,对铸件加工处理后,再通过上下料机构2将铸件送出,以上为本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工作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抛丸机机体(1)和两组上下料机构(2);
所述抛丸机机体(1)的顶部内贯通开设有两组滑槽(11),滑槽(11)沿抛丸机机体(1)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滑槽(11)两侧内壁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垫(12);
两组所述上下料机构(2)镜像设置在抛丸机机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料机构(2)包括滑轨(201)、轨道小车(202)、卷扬电机(203)、吊索(204)、吊钩(205)、卡框(206)和吊环(207),其中:
滑轨(201)通过安装架固定于抛丸机机体(1)的顶部上方;
轨道小车(202)安装在滑轨(201)上;
卷扬电机(203)安装在轨道小车(202)的底部;
吊索(204)与卷扬电机(203)的输出端相连接;
吊钩(205)固定连接于吊索(204)的底部;
卡框(206)活动于抛丸机机体(1)的内侧;
吊环(207)固定连接于卡框(206)的顶部,且吊钩(205)连接于吊环(20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料机构(2)还包括外托板(208)、连接架(209)、定位孔(210)、调节孔(211)、定位杆(212)、轴承(213)、调节杆(214)和旋钮(215),其中:
外托板(208)活动于抛丸机机体(1)的内侧;
连接架(209)固定连接于卡框(206)的底部;
定位孔(210)与调节孔(211)均贯通开设于连接架(209)内;
定位杆(212)固定连接于外托板(208)的底部,且定位杆(212)穿插连接于定位孔(210)的内侧;
轴承(213)固定嵌设于外托板(208)的底部内;
调节杆(214)穿插连接于调节孔(211)内;
旋钮(215)固定连接于调节杆(214)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托板(208)呈“L”型结构,且外托板(208)的内壁面呈规则矩阵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一球面凸块(208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12)间隙配合穿插连接于定位孔(210)内,且定位杆(212)与调节杆(214)相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14)的顶部固定于轴承(213)的内圈中,且调节杆(214)表面通过螺纹结构与调节孔(211)内壁面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框(206)的内壁面呈规则矩阵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球面凸块(2061)。
CN202223474427.4U 2022-12-26 2022-12-26 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Active CN218965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4427.4U CN218965125U (zh) 2022-12-26 2022-12-26 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4427.4U CN218965125U (zh) 2022-12-26 2022-12-26 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5125U true CN218965125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1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4427.4U Active CN218965125U (zh) 2022-12-26 2022-12-26 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5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65125U (zh) 抛丸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1078240U (zh) 一种船舶用变频液压起货机
CN116533118B (zh) 一种大型铸件机器人智能打磨设备
CN112495945A (zh) 一种锅炉封头的除锈处理设备及其吊装装置
CN211945916U (zh) 一种板钩距离可调的吊具
CN116673814A (zh) 一种全自动板肋边缘双面除尘打磨设备及加工板肋的方法
CN112110350A (zh) 配重位置可调的起重机
CN212024632U (zh) 一种智能卸车机钢丝绳防松装置
CN108437245B (zh) 一种线盘用高速收放线机构
CN215903337U (zh) 一种吊钩式抛丸机
JP3656361B2 (ja) 連続鋳造用ノズルの取付け構造
CN216177662U (zh) 一种加工提升机箱体用光纤激光切割机
CN218929549U (zh) 一种涂装工件装载小车
CN216862583U (zh) 一种型钢传送装置
JPS6056584B2 (ja) 連続鋳造設備におけるセグメントの吊り上げ装置
CN215587484U (zh) 换辊平台快速吊装定位装置及换辊平台
CN209815533U (zh) 一种新型悬臂起重机结构
CN211227389U (zh) 一种化抛和电抛圆周摇摆机构
CN216620636U (zh) 隧道窑用窑车自动牵引机构
CN212691232U (zh) 一种带有吊具的抛丸机支架
CN216764109U (zh) 一种辊道吊运装置
CN216863525U (zh) 一种房建用物品吊运装置
CN219116999U (zh) 具有防摇摆功能的桥式起重机
CN218058192U (zh) 54轮框绞机盘具吊装装备
CN217838219U (zh) 一种钢丝绳电动葫芦起重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