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3364U - 一种清洗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3364U
CN218963364U CN202320060097.XU CN202320060097U CN218963364U CN 218963364 U CN218963364 U CN 218963364U CN 202320060097 U CN202320060097 U CN 202320060097U CN 218963364 U CN218963364 U CN 218963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cleaning machine
cleaned
workpiece
clea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00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宁宁
蒋长洪
刘圣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00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3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3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3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洗设备,该清洗设备包括工作台、支撑载台及清洗装置,其中,工作台上具有换料位和清洗位;支撑载台设置于工作台上,支撑载台用于承载待清洗件;清洗装置包括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均包括擦拭带,擦拭带用于清洗待清洗件,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均可活动地设置于工作台上,以使第一清洗机在换料位进行擦拭带的换料时使第二清洗机在清洗位清洗待清洗件,或,以使第二清洗机在换料位进行擦拭带的换料时使第一清洗机在清洗位清洗待清洗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设备既能延长清洗设备的使用寿命,又能提高清洗设备的清洗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清洗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的需求越来越大,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屏的加工质量,在进行COG工艺前,需对液晶显示屏的端子进行清洗。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屏的清洗效率,通常采用清洗设备对液晶显示屏的端子进行清洗。
相关技术中,清洗设备包括清洗装置,清洗装置中设有擦拭带,通过擦拭带对液晶显示屏进行擦拭以实现液晶显示屏清洗的目的,由于在对每个液晶显示屏清洗时均会消耗一段擦拭带,因此,当擦拭带清洗完预设数量的液晶显示屏时,清洗装置中的擦拭带将消耗殆尽,此时,需将清洗设备停机以更换新的擦拭带,但是,频繁启停清洗设备,既容易损坏清洗设备中的电器元件,缩短清洗设备的使用寿命,又能影响清洗设备的清洗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洗设备,既能延长清洗设备的使用寿命,又能提高清洗设备的清洗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洗设备,清洗设备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具有换料位和清洗位;
支撑载台,所述支撑载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支撑载台用于承载待清洗件;
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均包括擦拭带,所述擦拭带用于清洗所述待清洗件,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均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之间相互独立,以使所述第一清洗机在所述换料位进行所述擦拭带的换料时使所述第二清洗机在所述清洗位清洗所述待清洗件,或,以使所述第二清洗机在所述换料位进行所述擦拭带的换料时使所述第一清洗机在所述清洗位清洗所述待清洗件。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清洗机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清洗机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沿第一方向在所述清洗位和所述换料位之间往复移动,以在所述第二清洗机位于所述换料位时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沿第二方向带动所述第一清洗机进入所述清洗位,或以在所述第一清洗机位于所述换料位时使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带动所述第二清洗机进入所述清洗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且均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清洗机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移动,所述第二清洗机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清洗机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移动;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分隔所述第一清洗机的工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清洗机的工作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滑轨和与所述第一导向滑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导向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清洗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
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滑轨和与所述第二导向滑轨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导向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清洗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换料位包括第一换料位和第二换料位,所述第一换料位和所述第二换料位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清洗位位于所述第一换料位和所述第二换料位的中间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清洗机在所述第一换料位时,所述第二清洗机位于所述清洗位,或,以使所述第二清洗机在所述第二换料位时,所述第一清洗机位于所述清洗位。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还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供料机构和喷液阀,所述供料机构用于提供所述擦拭带,所述喷液阀用于向擦拭带上喷设清洗液。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滚轮、转向滚轮和第二导向滚轮,所述供料机构用于提供所述擦拭带依次绕经所述第一导向滚轮、所述转向滚轮和所述第二导向滚轮,且所述第一导向滚轮沿第一方向导向所述擦拭带,以使所述擦拭带的第一表面清洗所述待清洗件的正面,所述转向滚轮用于改变所述擦拭带的传送方向并使所述擦拭带的第二表面朝向所述待清洗件的背面,所述第二导向滚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导向所述擦拭带,以使所述擦拭带的第二表面清洗所述待清洗件的背面。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超声波清洗机和等离子清洗机,所述超声波清洗机用于对所述待清洗件进行初次清洗,所述第一清洗机或所述第二清洗机用于对所述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后的所述待清洗件进行清洗,所述等离子清洗机用于对所述第一清洗机或所述第二清洗机清洗后的所述待清洗件进行清洗。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支撑载台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载台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载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支撑载台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等离子清洗机、所述超声波清洗机及所述第一清洗机或所述第二清洗机之间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且与所述第一载台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载台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载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支撑载台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清洗装置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还与所述清洗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清洗件的对位信息,所述清洗装置能够根据所述对位信息清洗所述待清洗件。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检测相机、第二检测相机及AOI检测相机,所述第一检测相机和所述第二检测相机用于上料拍照对位,所述AOI检测相机用于在拍照对位后进行AOI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横向伺服驱动装置和纵向伺服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纵向伺服驱动装置的机械手以及与所述机械手连接的吸附板,所述横向伺服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纵向伺服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方向移动,所述机械手用于带动所述吸附板将所述待清洗件上料至所述支撑载台或将已清洗完成的所述待清洗件从所述支撑载台下料。
在一种可能的结构中,所述支撑载台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可拆卸拼接的载板,多个所述载板用于共同承载所述待清洗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对待清洗件进行清洗时,当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均有可用的擦拭带时,可选择使得第一清洗机在清洗位对待清洗件进行清洗,也可选择使得第二清洗机在清洗位对待清洗件进行清洗,当第一清洗机有可用的擦拭带且第二清洗机已消耗完可用的擦拭带时,使得第一清洗机在清洗位对待清洗件进行清洗,同时使得第二清洗机在换料位进行擦拭带的换料,同理,当第二清洗机有可用的擦拭带且第一清洗机已消耗完可用的擦拭带时,使得第二清洗机在清洗位对待清洗件进行清洗,同时使得第一清洗机在换料位进行擦拭带的换料,可见,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可交替进行待清洗件的清洗和擦拭带的换料,如此一来,能够避免采用停机的方式完成清洗设备对擦拭带的更换,既能保证清洗设备的使用寿命,又能持续对待清洗件进行清洗,从而提高了清洗设备对待清洗件的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设备内部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设备内部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3B为图3A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清洗机或第二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设备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设备内部结构的第三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载台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清洗设备;110-工作台;111-换料位;1111-第一换料位;1112-第二换料位;112-清洗位;120-支撑载台;121-载板;130-清洗装置;131-第一清洗机;132-第二清洗机;133-安装架;134-供料机构;135-喷液阀;136-第一导向滚轮;137-转向滚轮;138-第二导向滚轮;139-隔板;130a-等离子清洗机;130b-超声波清洗机;141-第一驱动装置;142-第二驱动装置;143-第三驱动装置;151-第一载台驱动装置;152-第二载台驱动装置;160-检测装置;161-第一检测相机;162-第二检测相机;163-AOI检测相机;170-支撑架;181-机械手;182-吸附板;183-纵向伺服驱动装置;184-横向伺服驱动装置;191-第一连接板;192-第二连接板;1931-导向滑轨;1932-导向滑块;1941-第一导向滑轨;1942-第一滑块;1951-第二导向滑轨;1952-第二滑块;
200-待清洗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正如本申请的背景技术所述的,相关技术中,清洗设备包括清洗装置,清洗装置中设有擦拭带,通过擦拭带对液晶显示屏进行擦拭以实现液晶显示屏清洗的目的,由于在对每个液晶显示屏清洗时均会消耗一段擦拭带,因此,当擦拭带清洗完预设数量的液晶显示屏时,清洗装置中的擦拭带将消耗殆尽,此时,需将清洗设备停机以更换新的擦拭带,但是,频繁启停清洗设备,既容易损坏清洗设备中的电器元件,缩短清洗设备的使用寿命,又能影响清洗设备的清洗效率。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洗设备,该清洗设备中的清洗装置包括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并且当第一清洗机在清洗位进行待清洗件清洗时,第二清洗机可在换料位进行擦拭带的换料,或者,当第二清洗机在清洗位进行待清洗件清洗时,第一清洗机可在换料位进行擦拭带的换料,由此可见,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可交替进行待清洗件的清洗和擦拭带的换料,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清洗设备停机的方式以实现擦拭带更换的目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洗设备在更换擦拭带时无需频繁启停清洗设备,从而延长了清洗设备的使用寿命,又能提高清洗设备的清洗效率。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洗设备100,该清洗设备100包括工作台110、支撑载台120及清洗装置130,其中,工作台110上具有换料位111和清洗位112;支撑载台120设置于工作台110上,支撑载台120用于承载待清洗件200;清洗装置130包括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均包括擦拭带,擦拭带用于清洗待清洗件200,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均可活动地设置于工作台110上,以使第一清洗机131在换料位111进行擦拭带的换料时使第二清洗机132在清洗位112清洗待清洗件200,或,以使第二清洗机132在换料位111进行擦拭带的换料时使第一清洗机131在清洗位112清洗待清洗件200。
由于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均可活动地设置于工作台110上,因此,可分别独立控制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或更换擦拭带。另外,通过使得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离开清洗位112在换料位111进行擦拭带的更换,能够提高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进行擦拭带更换的便利性。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中,在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时,当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均有可用的擦拭带时,可选择使得第一清洗机131在清洗位112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也可选择使得第二清洗机132在清洗位112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当第一清洗机131有可用的擦拭带且第二清洗机132已消耗完可用的擦拭带时,使得第一清洗机131在清洗位112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同时使得第二清洗机132在换料位111进行擦拭带的换料,同理,当第二清洗机132有可用的擦拭带且第一清洗机131已消耗完可用的擦拭带时,使得第二清洗机132在清洗位112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同时使得第一清洗机131在换料位111进行擦拭带的换料,可见,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可交替进行待清洗件200的清洗和擦拭带的换料,如此一来,能够避免采用停机的方式完成清洗设备100对擦拭带的更换,既能保证清洗设备100的使用寿命,又能持续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从而提高了清洗设备100对待清洗件200的清洗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进行擦拭带的更换是指当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的擦拭带消耗殆尽时,需向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补充新的擦拭带。上述待清洗件20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也可以是为背板、面板等。
另外,实现分别独立控制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对待清洗件200清洗或更换擦拭带的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人为手动拖动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以改变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所处位置,或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以改变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所处位置,以下主要以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以改变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所处位置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参见图2和图3,清洗设备100还包括均设置于工作台110上的第一驱动装置141、第二驱动装置142以及第三驱动装置143,第一驱动装置141分别与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42与第一清洗机131连接,第三驱动装置143与第二清洗机132连接,第一驱动装置141用于带动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沿第一方向在清洗位112和换料位111之间往复移动,以在第二清洗机132位于换料位111时使第二驱动装置142沿第二方向带动第一清洗机131进入清洗位112,或以在第一清洗机131位于换料位111时使第三驱动装置143沿第二方向带动第二清洗机132进入清洗位112,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驱动装置141、第二驱动装置142及第三驱动装置143均可以为伸缩气缸、直线电机等。上述第一方向是指图3中X箭头所示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图3中Y箭头所示的方向。另外,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是指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或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呈锐角或钝角。
由此,基于上述第一驱动装置141、第二驱动装置142及第三驱动装置143,当第一清洗机131中的擦拭带消耗完时,第一驱动装置141带动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清洗机131由清洗位112移动至换料位111,以进行第一清洗机131上擦拭带的换料,与此同时,第三驱动装置143带动第二清洗机132沿第二方向移动进入清洗位112以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
当第二清洗机132中的擦拭带消耗完时,第一驱动装置141带动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清洗机132由清洗位112移动至换料位111,以进行第二清洗机132上擦拭带的换料,同时,由第二驱动装置142带动第一清洗机131沿第二方向移动进入清洗位112以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
同理,当第一清洗机131中的料带消耗完时继续进行上述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的调整,如此循环往复,既能避免使清洗设备100频繁启停,影响清洗设备100的使用寿命,又能提高待清洗件200的清洗效率,还能提高清洗设备100对待清洗件200清洗的清洗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A和图3B,清洗设备100还包括可活动地设置于工作台110上的且均与第一驱动装置14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91和第二连接板192,第一连接板191和第二连接板192固定连接,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驱动装置142均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91上,第二驱动装置142能够带动第一清洗机131沿第二方向在第一连接板191上移动,第二清洗机132和第三驱动装置143均设置于第二连接板192上,第三驱动装置143能够带动第二清洗机132沿第二方向在第二连接板192上移动。
具体地,在工作台110上设置有导向滑轨1931和与导向滑轨1931配合的导向滑块1932,导向滑轨19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一连接板191和第二连接板192均设置于导向滑块1932上,由此,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41沿第一方向驱动第一连接板191和第二连接板192时,第一连接板191和第二连接板192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
可见,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41带动第一连接板191和第二连接板192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一连接板191带动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驱动装置142以及使第二连接板192带动第二清洗机132和第三驱动装置143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A和图3B,第一连接板191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滑轨1941和与第一导向滑轨1941配合的第一滑块1942,第一导向滑轨194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一清洗机131设置于第一滑块1942上;第二连接板192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滑轨1951和与第二导向滑轨1951配合的第二滑块1952,第二导向滑轨195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清洗机132设置于第二滑块1952上。
由此,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清洗机131沿第二方向以及第二清洗机132沿第二方向分别移动的目的,另一方面,保证了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平稳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A和图3B,换料位111包括第一换料位1111和第二换料位1112,第一换料位1111和第二换料位111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清洗位112位于第一换料位1111和第二换料位1112的中间位置,以使第一清洗机131在第一换料位1111时,第二清洗机132位于清洗位112,或,以使第二清洗机132在第二换料位1112时,第一清洗机131位于清洗位112。
由此,避免了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在换料时出现干涉的情况,同时也保证了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换料的效率。
为了保证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对待清洗件200的清洗效果,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还包括安装架133以及设置于安装架133上的供料机构134和喷液阀135,供料机构134用于提供擦拭带,喷液阀135用于向擦拭带上喷设清洗液。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清洗液可以为有机清洗液,也可以为无机清洗液,例如,清洗液为酒精。上述喷液阀135可以为多种,例如,喷液阀135为喷头、花洒等。
由此,通过设置喷液阀135,并使得喷液阀135将清洗液喷射于擦拭带上,能够使得经过喷液阀135的清洗液均匀的喷射于擦拭带上,从而能够提高了擦拭带对待清洗件200的清洗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安装架133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滚轮136、转向滚轮137和第二导向滚轮138,供料机构134用于提供擦拭带依次绕经第一导向滚轮136、转向滚轮137和第二导向滚轮138,且第一导向滚轮136沿第一方向导向擦拭带,以使擦拭带的第一表面清洗待清洗件200的正面,转向滚轮137用于改变擦拭带的传送方向并使擦拭带的第二表面朝向待清洗件200的背面,第二导向滚轮138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导向擦拭带,以使擦拭带的第二表面清洗待清洗件200的背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方向是指图4中X箭头所示的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是指图4中x2箭头所示的方向。
由此,通过设置转向滚轮137,一方面能够改变擦拭带的传送方向,使得经过转向滚轮137的擦拭带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从而在第一方向上缩短了安装架133的宽度,使得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的结构更为紧凑,另一方面,擦拭带经过转向滚轮137后,能够使擦拭带的第二表面清洗待清洗件200,换句话说,擦拭带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都将用于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提高了擦拭带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清洗设备100的使用成本。
当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均有擦拭带时,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将会沿第一方向排布,当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时,若是工人对第二清洗机132进行维修或者操作时,极容易使得第一清洗机131中的清洗液或者污渍喷洒于工人身上,基于此,为了提高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的安全作业,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清洗机131和第二清洗机132之间设置有隔板139,隔板139用于分隔第一清洗机131的工作空间和第二清洗机132的工作空间。
由此,隔板139能够避免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中喷射的清洗液或污渍对工人造成误伤,提高了清洗设备100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清洗装置130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10上的超声波清洗机130b和等离子清洗机130a,超声波清洗机130b用于对待清洗件200进行初次清洗,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用于对超声波清洗机130b清洗后的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等离子清洗机130a用于对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清洗后的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等离子清洗机130a是指在较低气压(约1/1000atm)的条件下,使用高频电压(千赫至兆赫以上)电离一些气体,如氩气、氧气等可产生等离子体,而利用该等离子体作为清洗介质,清洗待清洗件200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的过程。上述超声波清洗机130b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加速度作用及直进流作用对液体和污物直接、间接的作用,使污物层被分散、乳化、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
由于超声波清洗机130b能够对待清洗件200进行充分彻底的清洗,因此,采用超声波清洗机130b对待清洗件200进行初次清洗,能够去除待清洗件200表面可见的污渍。当超声波清洗机130b对待清洗件200完成清洗之后,通过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的擦拭带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擦拭清洗,既能保证待清洗件200表面的清洁性,还能保证待清洗件200表面水分的挥发性。
另外,由于等离子清洗机130a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且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物,工作效率高,清洗成本低,因此,等离子清洗机130a既能对待清洗件200上进行最后的深度清洁,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待清洗件200通过等离子清洗机130a的清洗还能改善待清洗件200表面的性能。
由此可见,通过超声波清洗机130b、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及等离子清洗机130a依次对待清洗件200进行清洗,能够保证待清洗件200的清洗质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支撑载台120可活动的设置于工作台110上;清洗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10上的第一载台驱动装置151,第一载台驱动装置151用于带动支撑载台120沿第一方向在等离子清洗机130a、超声波清洗机130b及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之间移动。
由此,通过第一载台驱动装置151,能够在超声波清洗机130b对待清洗件200完成初步清洗时将待清洗件200带动至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由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进行酒精无尘布清洗,然后再将待清洗件200带动至等离子清洗机130a进行深度清洁,从而完成待清洗件200的清洗,相较于人工手动推动支撑载台120移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载台驱动装置151能够提高待清洗件200的清洗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清洗设备100还包括可活动的设置于工作台110上的且与第一载台驱动装置151连接的第二载台驱动装置152,第二载台驱动装置152用于带动支撑载台120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清洗装置130移动。
由此,通过设置第二载台驱动装置152,能够调节支撑载台120与清洗装置130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了清洗装置130清洗待清洗件200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载台驱动装置151和第二载台驱动装置152可以为伸缩气缸,也可以为直线电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清洗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10上的支撑架170和设置于支撑架170上的检测装置160,检测装置160还与清洗装置130电连接,检测装置160用于检测待清洗件200的对位信息,清洗装置130能够根据对位信息清洗待清洗件2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检测装置160还与清洗装置130电连接是指检测装置160通过控制器与清洗装置130电连接,也即是说,检测装置160检测的对位信息能够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根据对位信息对应控制清洗装置130是否进行清洗。
由此,通过设置检测装置160,并使得清洗装置130根据检测装置160检测到的对位信息清洗待清洗件200,一方面,提高了清洗装置130清洗待清洗件200的清洗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清洗设备100清洗待清洗件200的自动化程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检测装置16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支撑架170上的第一检测相机161、第二检测相机162及AOI检测相机163,第一检测相机161和第二检测相机162用于上料拍照对位,AOI检测相机163用于在拍照对位后进行AOI检测。由于检测装置160包括第一检测相机161、第二检测相机162及AOI检测相机163,因此,一方面,检测装置160能够同时检测待清洗件200的两个位置处的对位信息。另外,由于两点之间确定一条直线,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相机161和第二检测相机162,能够提高检测装置160对待清洗件200的对位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待清洗件200的清洗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两侧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待清洗件200的对位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相机161、第二检测相机162及AOI检测相机163均通过控制器与清洗装置130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清洗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架170上的横向伺服驱动装置184和纵向伺服驱动装置183、连接于纵向伺服驱动装置183的机械手181以及与机械手181连接的吸附板182,横向伺服驱动装置184用于带动机械手181沿第一方向移动,纵向伺服驱动装置183用于带动机械手181沿垂直于工作台110的台面方向移动,机械手181用于带动吸附板182将待清洗件200上料至支撑载台120或将已清洗完成的待清洗件200从支撑载台120下料。
由此,机械手181及吸附板182既能作为上料传送件又能作为下料传送件,从而减少了传送部件的设置,简化了清洗设备100的结构。由于吸附板182用于吸附定待清洗件200,因此,在机械手181上料待清洗件200或下料待清洗件200时均能减少对待清洗件200的损伤。
另外,由于机械手181与支撑载台120分别独立,因此,能够在清洗待清洗件200的过程中分别独立控制机械手181和支撑载台120,协调性较好。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先由机械手181带动吸附板182将待清洗件200上料至支撑载台120上,之后支撑载台120先经过第一检测相机161和第二检测相机162进行上料拍照对位,再经过AOI检测相机163进行AOI检测,然后通过超声波清洗机130b对待清洗件200完成初步清洗,再将待清洗件200带动至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由第一清洗机131或第二清洗机132进行酒精无尘布清洗,然后再将待清洗件200带动至等离子清洗机130a进行深度清洁,清洁完成后,支撑载台120在沿原路返回移动至机械手181附近,机械手181将已清洗完成的待清洗件200从支撑载台120下料。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8,支撑载台12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可拆卸拼接的载板121,多个载板121用于共同承载待清洗件200。
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载台120由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可拆卸拼接的载板121组成,且多个载板121用于共同承载待清洗件200,因此,当待清洗件200的规格较小时,选择数量较少的载板121沿第一方向依次可拆卸拼接,以共同承载规格较小的待清洗件200,当待清洗件200的规格较大时,选择数量较多的载板121沿第一方向依次可拆卸拼接,以共同承载规格较大的待清洗件200,可见,本实施例中的支撑载台120既能适用于规格较小的待清洗件200的承载,又能适用于规格较大的待清洗件200的承载。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因支撑载台为整体结构而仅能适用于一种规格的待清洗件的承载,本实施例中的支撑载台120既能承载不同规格的待清洗件200,提高了支撑载台120的适用性,又能避免在承载不同规格的待清洗件200时更换不通过规格的支撑载台120,提高了待清洗件200的端子清洗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具有换料位和清洗位;
支撑载台,所述支撑载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支撑载台用于承载待清洗件;
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第一清洗机和第二清洗机,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均包括擦拭带,所述擦拭带用于清洗所述待清洗件,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均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以使所述第二清洗机在所述换料位进行所述擦拭带的换料时使所述第一清洗机在所述清洗位清洗所述待清洗件,或,以使所述第一清洗机在所述换料位进行所述擦拭带的换料时使所述第二清洗机在所述清洗位清洗所述待清洗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清洗机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清洗机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沿第一方向在所述清洗位和所述换料位之间往复移动,以在所述第二清洗机位于所述换料位时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沿第二方向带动所述第一清洗机进入所述清洗位,或以在所述第一清洗机位于所述换料位时使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带动所述第二清洗机进入所述清洗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且均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清洗机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移动,所述第二清洗机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清洗机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移动;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分隔所述第一清洗机的工作空间和所述第二清洗机的工作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滑轨和与所述第一导向滑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导向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清洗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
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滑轨和与所述第二导向滑轨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导向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清洗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料位包括第一换料位和第二换料位,所述第一换料位和所述第二换料位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清洗位位于所述第一换料位和所述第二换料位的中间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清洗机在所述第一换料位时,所述第二清洗机位于所述清洗位,或,以使所述第二清洗机在所述第二换料位时,所述第一清洗机位于所述清洗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机和所述第二清洗机还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供料机构和喷液阀,所述供料机构用于提供所述擦拭带,所述喷液阀用于向擦拭带上喷设清洗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滚轮、转向滚轮和第二导向滚轮,所述供料机构用于提供所述擦拭带依次绕经所述第一导向滚轮、所述转向滚轮和所述第二导向滚轮,且所述第一导向滚轮沿第一方向导向所述擦拭带,以使所述擦拭带的第一表面清洗所述待清洗件的正面,所述转向滚轮用于改变所述擦拭带的传送方向并使所述擦拭带的第二表面朝向所述待清洗件的背面,所述第二导向滚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导向所述擦拭带,以使所述擦拭带的第二表面清洗所述待清洗件的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超声波清洗机和等离子清洗机,所述超声波清洗机用于对所述待清洗件进行初次清洗,所述第一清洗机或所述第二清洗机用于对所述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后的所述待清洗件进行清洗,所述等离子清洗机用于对所述第一清洗机或所述第二清洗机清洗后的所述待清洗件进行清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载台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载台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载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支撑载台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等离子清洗机、所述超声波清洗机及所述第一清洗机或所述第二清洗机之间移动;
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且与所述第一载台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载台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载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支撑载台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清洗装置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还与所述清洗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清洗件的对位信息,所述清洗装置能够根据所述对位信息清洗所述待清洗件;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检测相机、第二检测相机及AOI检测相机,所述第一检测相机和所述第二检测相机用于上料拍照对位,所述AOI检测相机用于在拍照对位后进行AOI检测;
所述清洗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横向伺服驱动装置和纵向伺服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纵向伺服驱动装置的机械手以及与所述机械手连接的吸附板,所述横向伺服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机械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纵向伺服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方向移动,所述机械手用于带动所述吸附板将所述待清洗件上料至所述支撑载台或将已清洗完成的所述待清洗件从所述支撑载台下料;
所述支撑载台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可拆卸拼接的载板,多个所述载板用于共同承载所述待清洗件。
CN202320060097.XU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清洗设备 Active CN218963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0097.XU CN218963364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清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0097.XU CN218963364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清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3364U true CN218963364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4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0097.XU Active CN218963364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清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3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90797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KR100642666B1 (ko) 노즐 세정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JP4857193B2 (ja) ノズル洗浄装置
KR0175072B1 (ko) 세정장치 및 세정방법
CN101856646B (zh) 基板处理装置
US6979071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4202325A (ja) 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505891B1 (ko) 작업 장치 및 작업 장치용 커버
CN218963364U (zh) 一种清洗设备
KR20040032055A (ko) 노즐 청소장치 및 이 노즐 청소장치를 구비한 기판처리장치
KR101475253B1 (ko) 갠트리형 작업 장치
KR100734752B1 (ko) Lcd 유리 슬리밍장치
KR101926913B1 (ko) 도포 장치 및 도포 방법
KR102540091B1 (ko) 노즐 청소 장치, 도포 장치, 노즐 청소 방법, 및 스크레이퍼
KR20110008983A (ko) 부상식 기판 코터 장치
JP2004122065A (ja) ノズル清掃装置およびこのノズル清掃装置を備えた基板処理装置
TWM452577U (zh) 擦拭機構
KR100806224B1 (ko) 세정장치
CN216800737U (zh) 一种擦拭机构
KR102037685B1 (ko) 무정지 패널 클린장치
CN220111750U (zh) 一种用于氧化铝板生产的增压清洗设备
CN219785819U (zh) 一种mini led显示面板清洗设备
JP4337343B2 (ja)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507774B2 (ja) 洗浄装置
JPH10329006A (ja) 研磨装置における研磨布自動交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