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3257U - 一种清洁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3257U
CN218943257U CN202223522226.7U CN202223522226U CN218943257U CN 218943257 U CN218943257 U CN 218943257U CN 202223522226 U CN202223522226 U CN 202223522226U CN 218943257 U CN218943257 U CN 218943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box
dust collecting
base station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22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国强
李益鼎
毛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22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3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3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3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基站,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具有安装腔的基站主体和集尘组件,集尘组件包括集尘盒、进尘通道和集尘风机,集尘盒设有进尘口和出风口,集尘盒中两个相对侧壁的至少局部倾斜设置以使集尘盒的至少局部前宽后窄设置,进尘口和出风口分别设于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处,安装腔的两个相对腔壁处均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设有对接端面,插入安装腔中的集尘盒使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分别贴触于两个密封圈的对接端面,以使集尘盒分别与进尘通道、集尘风机密封对接配合。集尘盒插入安装腔中时不会推抵密封圈而使唇沿受力翻折,保证密封圈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集尘盒分别与进尘通道、集尘风机密封对接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基站。
背景技术
近年来,清洁机器人因其智能化程度较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清洁机器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居住体验。清洁机器人配置有基站,清洁机器人停靠于基站时可以实现拖布自清洗、电池充电、集尘等功能,可以进一步减少用户的人为操作。基站的集尘组件一般包括集尘风机、集尘盒和集尘管道,集尘风机提供吸力形成自集尘管道流入集尘盒后再流出的集尘气流,清洁机器人中尘盒内的脏污可以在集尘气流的作用下被吸入集尘盒中,实现自动集尘的目的。集尘盒可拆卸安装在基站内,集尘盒与集尘管道之间、集尘盒与集尘风机之间均通过密封圈实现可拆卸密封对接配合。但是,现有的集尘盒普遍呈矩形盒体状,集尘盒装入基站时,集尘盒的侧壁容易推抵密封圈导致密封圈的局部唇沿发生翻折,如此会降低密封圈与集尘盒侧壁之间的密封配合效果,从而降低集尘盒分别与集尘管道、集尘风机的密封对接配合效果,另外,密封圈受集尘盒推抵发生翻折的局部唇沿容易产生不可逆的变形导致密封失效,从而导致集尘组件产生漏风的情况,不利于保证集尘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合理改进集尘盒和两个密封圈的结构,避免集尘盒在插入安装腔中时推抵密封圈导致唇沿翻折的情况,提高密封圈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集尘盒分别与进尘通道、集尘风机的密封对接配合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洁基站,包括具有安装腔的基站主体和设于基站主体内的集尘组件,集尘组件包括集尘盒、进尘通道和集尘风机,集尘盒可拆卸插装于安装腔中且设有与进尘通道对应的进尘口和与集尘风机对应的出风口,所述集尘盒中两个相对侧壁的至少局部倾斜设置以使集尘盒的至少局部前宽后窄设置,进尘口和出风口分别设于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处,安装腔的两个相对腔壁处均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设有与对应侧壁的倾斜部位平行的对接端面,插入安装腔中的集尘盒使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分别贴触于两个密封圈的对接端面,以使集尘盒分别与进尘通道、集尘风机密封对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集尘盒中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对称设置;和/或,两个相对所述侧壁的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为5°~15°。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包括与设有进尘口的侧壁密封对接配合的第一密封圈,集尘组件包括形成进尘通道的进尘管,进尘管的一端伸入安装腔中,第一密封圈轴向定位的套设于进尘管伸入安装腔中的端部处。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包括与设有出风口的侧壁密封对接配合的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轴向定位的设于安装腔的腔壁处。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设有与出风口对应的通风口,通风口的内径自朝向集尘盒的一端向朝向集尘风机的一端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集尘盒包括盒体与分别形成两个相对侧壁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进尘口设于第一侧板上,出风口设于第二侧板上,第一侧板可转动连接于盒体且内侧设有用于开闭进尘口的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固定于盒体,第二侧板的内侧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有磁铁,基站主体内设有磁感应元件,插设于安装腔中的集尘盒使磁铁触发磁感应元件。
优选的,所述集尘盒设有外露于基站主体且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透明视窗。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对位筋,对位筋设有与侧壁的倾斜部位平行设置的对位导向面。
优选的,所述进尘口与出风口前后错开设置;和/或,所述进尘口设于对应侧壁中倾斜部位的上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基站,集尘盒中两个相对侧壁的至少局部倾斜设置,从而使集尘盒呈前宽后窄的结构,有利于降低将集尘盒插入安装腔中或将集尘盒自安装腔中取出的操作难度。进尘口和出风口分别设于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处,可以合理增大集尘气流在集尘盒内的流动路径长度,使集尘气流可以携带灰尘等脏污穿过集尘盒的整个内腔,提高脏污在集尘盒内的分布均匀性,有利于提高集尘盒的空间利用率。安装腔的两个相对腔壁处均设置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与侧壁的倾斜部位平行设置的对接端面,由于集尘盒后部的宽度较窄,集尘盒自前向后插入安装腔中时不会推抵密封圈而使密封圈的前部唇沿受力翻折,避免密封圈的前部唇沿因频繁翻折产生不可逆的变形导致密封失效的情况,保证密封圈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密封圈的对接端面与集尘盒的侧壁之间的贴触有效性,从而提高集尘盒通过两个密封圈分别与进尘通道、集尘风机实现密封对接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保证集尘效果。另外,由于密封圈的对接端面和集尘盒的侧壁采用倾斜配合结构,该倾斜配合结构对集尘盒具有向前的分力作用,通过该分力作用可以减小用户将集尘盒自安装腔中取出时所需的作用力,起到省力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集尘盒中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对称设置,有利于合理降低集尘盒的成型难度。合理设置两个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保证密封圈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集尘盒的容量。若侧壁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小于5°,集尘盒前后的宽度差别较小,插入安装腔中的集尘盒容易接触到密封圈并推抵密封圈的前部唇沿使其翻折,不利于保证密封圈的结构稳定性。若侧壁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大于15°,集尘盒前后的宽度差别较大,集尘盒的内部容量明显减小,不利于合理降低用户对集尘盒的清理频率。
3、第一密封圈轴向定位的套设于进尘管的端部处,第二密封圈轴向定位的设于安装腔的腔壁处,合理设置两个密封圈的安装结构,保证两个密封圈的位置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两个密封圈与集尘盒的配合稳定性。
4、第二密封圈设置通风口,通风口呈喇叭口状,可以合理增大集尘气流自出风口流向通风口时的气流直径,有利于合理减小集尘气流自出风口流向通风口时的阻力,也可以提高集尘气流流经通风口时的顺畅性,有利于提高集尘气流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集尘效果。
5、进尘口设于集尘盒的第一侧板上,第一侧板可转动连接于盒体,第一侧板的内侧设置用于开闭进尘口的挡板,合理设置集尘盒的具体结构,降低挡板的安装难度。挡板在集尘时可以打开进尘口,使灰尘等脏污可以通过进尘口顺利进入集尘盒中。挡板在常态下关闭进尘口,避免集尘盒内的脏污在用户清理集尘盒时经过进尘口掉落,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设有出风口的第二侧板可拆卸固定于盒体,第二侧板的内侧设置过滤组件,便于用户打开第二侧板清理集尘盒和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上设置磁铁,基站主体内设置磁感应元件,集尘盒安装到位后,磁感应元件被磁铁触发,表明集尘盒插装到位且没有漏装过滤组件,集尘程序可以正常进行,避免集尘盒未插装到位导致集尘效果较差,也避免漏装过滤组件导致灰尘等杂质进入集尘风机内造成集尘风机受损。
7、集尘盒设置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透明视窗,用户可以通过透明视窗观察集尘盒内脏污的收集情况,以便用户及时清理集尘盒,避免集尘盒在集满后无法继续集尘导致用户误认为集尘失效的情况,也能避免集尘风机在集尘盒集满后继续工作导致风机阻力过大出现过热受损的情况,保证集尘风机的性能稳定性。
8、安装腔内设置对位筋,对位筋设置对位导向斜面,集尘盒侧壁的倾斜部位与对位筋的对位导向斜面配合对插入安装腔中的集尘盒具有导向效果,可以降低用户将集尘盒插入安装腔中时的操作难度,也避免集尘盒在插入安装腔时发生左右偏移,使集尘盒与两个密封圈能顺利配合。通过对位筋还可以使集尘盒在集尘时受到左右方向上的限位,提高集尘盒两个侧壁的倾斜部位分别与两个密封圈的对接端面之间的密封接触稳定性。
9、进尘口与出风口优选的前后错开设置,可以合理延长集尘气流在集尘盒内的流动路径长度,进一步提高脏污在集尘盒内的分布均匀性,使集尘盒可以收集更多的脏污,有利于提高集尘盒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进尘口优选的设于侧壁倾斜部位的上部,合理设置进尘口在侧壁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使集尘盒可以收集更多的脏污,有利于提高集尘盒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集尘组件与安装腔的配合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第一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第二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集尘盒在挡板关闭进尘口时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集尘盒在挡板打开进尘口时的内部结构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集尘盒的结构图;
图9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第一侧板的后端与盒体之间的配合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集尘盒的爆炸图;
图11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第二侧板的后端与盒体之间的配合结构图;
图12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集尘盒插装于安装腔中时沿前后方向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E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弹出结构的结构图;
图15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弹出结构的爆炸图;
图16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内壳的结构图;
图17为实施例一清洁基站中内壳与限位结构的配合结构图。
图中,100-基站主体,110-安装腔,120-内壳,121-对位筋,122-第一对位导向面,123-第二对位导向面,124-导向槽,125-通槽,130-第一密封圈,131-第一对接端面,132-第一唇沿,133-连通口,140-第二密封圈,141-第二对接端面,142-第二唇沿,143-通风口,200-集尘盒,210-进尘口,220-出风口,230-盒体,231-筋板,232-插槽,233-扣槽,234-导向筋,235-限位凸台,240-第一侧板,241-卡块,250-第二侧板,251-插块,252-弹性扣,253-凸起,260-锁片,261-凸块,262-弹性臂,270-挡板,271-限位块,272-铰接轴,273-扭簧,273a-第一扭脚,273b-第二扭脚,280-过滤组件,281-支架,282-过滤网,283-磁铁,291-透明视窗,292-面板,293-滚轮,310-进尘通道,320-进尘管,321-集尘口,330-密封减震套,400-集尘风机,500-清洗盘,510-清洗槽,600-停靠腔,700-弹出结构,710-固定座,711-定位柱,720-推块,721-翻边,730-弹出弹簧,741-滑槽,742-凸筋,800-限位结构,810-限位件,811-卡扣,820-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清洁基站,包括具有安装腔110的基站主体100和设于基站主体100内的集尘组件,集尘组件包括集尘盒200、进尘通道310和集尘风机400,集尘盒200可拆卸插装于安装腔110中且设有与进尘通道310对应的进尘口210和与集尘风机400对应的出风口220。集尘盒200中两个相对侧壁的至少局部倾斜设置以使集尘盒200的至少局部前宽后窄设置,进尘口210和出风口220分别设于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处,安装腔110的两个相对腔壁处均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设有与对应侧壁的倾斜部位平行的对接端面,插入安装腔110中的集尘盒200使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分别贴触于两个密封圈的对接端面,以使集尘盒200分别与进尘通道310、集尘风机400密封对接配合。
进尘口210和出风口220分别设于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处,可以合理增大集尘气流在集尘盒200内的流动路径长度,使集尘气流可以携带灰尘等脏污穿过集尘盒200的整个内腔,提高脏污在集尘盒200内的分布均匀性,有利于提高集尘盒200的空间利用率。由于集尘盒200后部的宽度较窄,集尘盒200自前向后插入安装腔110中时不会推抵密封圈而使密封圈的前部唇沿受力翻折,避免密封圈的前部唇沿因频繁翻折产生不可逆的变形导致密封失效的情况,保证密封圈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密封圈的对接端面与集尘盒200的侧壁之间的贴触有效性,从而提高集尘盒200通过两个密封圈分别与进尘通道310、集尘风机400实现密封对接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保证集尘效果。另外,由于密封圈的对接端面和集尘盒200的侧壁采用倾斜配合结构,该倾斜配合结构对集尘盒200具有向前的分力作用,通过该分力作用可以减小用户将集尘盒200自安装腔110中取出时所需的作用力,起到省力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清洁基站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基站主体100底侧的清洗盘500,清洗盘500设有清洗槽510。清洗盘500安装于基站主体100时,清洗盘500与基站主体100之间形成有供清洁机器人的后部进入的停靠腔600。结合图2,基站主体100包括形成安装腔110的内壳120,内壳120固定于基站主体100中,进尘通道310和集尘风机400分别设于内壳120的左右两侧。结合图3,集尘组件包括形成进尘通道310的进尘管320,进尘管320的一端穿过内壳120的左壁并伸入安装腔110中,进尘管320的另一端伸入停靠腔600中且端部设有集尘口321,进尘管320设有集尘口321的端部处套设有密封减震套330。清洁机器人返回基站时,清洁机器人的后部进入停靠腔600中,密封减震套330与清洁机器人的后侧壁密封接触,使集尘口321和清洁机器人侧壁上的排尘口密封对接。可以理解的是,进尘管320可以由若干管段组合形成。
结合图5,集尘盒200包括盒体230与分别形成两个相对侧壁的第一侧板240、第二侧板250,盒体230的左右两侧敞开,第一侧板240设于可转动连接于盒体230的左侧,第二侧板250可拆卸固定于盒体230的右侧,第一侧板240和第二侧板250除了前端的其他部位均为倾斜部位,进尘口210设于第一侧板240的倾斜部位处,出风口220设于第二侧板250的倾斜部位处。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40的倾斜部位与第二侧板250的倾斜部位优选的左右对称设置,即两个侧板的倾斜部位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一致,且倾斜角度也一致。具体的,第一侧板240的倾斜部位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约占第一侧板240的4/5,第二侧板250的倾斜部位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约占第二侧板250的9/10。第一侧板240中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为α,第二侧板250中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为β,α与β相等。为了在保证两个密封圈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集尘盒200的容量,需合理设置α和β的大小,5°≤α=β≤15°,本实施例中,α和β均设置为8°。
结合图3、图4,密封圈包括设于内壳120左侧的第一密封圈130和设于内壳120右侧的第二密封圈140,第一密封圈130用于实现集尘盒200与进尘管320之间的可拆卸密封对接配合,第二密封圈140用于实现集尘盒200与集尘风机400之间的可拆卸密封对接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30轴向定位的套设于进尘管320伸入安装腔110中的端部处,第二密封圈140轴向定位的设于内壳120的右壁上。第一密封圈130的右侧设有与第一侧板240的倾斜部位平行设置的第一对接端面131,第二密封圈140的左侧设有与第二侧板250的倾斜部位平行设置的第二对接端面141。为了提高密封对接效果,第一密封圈130的右侧设有两圈内外间隔分布的第一唇沿132,第二密封圈140的右侧设有两圈内外间隔分布的第二唇沿142,第一对接端面131由外圈的第一唇沿132确定,第二对接面由外圈的第二唇沿142确定。当然,第一唇沿132、第二唇沿142各自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圈,也可以设置成一圈、三圈等其他合理的圈数。
第一密封圈130设有用于连通进尘通道310与进尘口210的连通口133,第二密封圈140设有用于连通出风口220和集尘风机400的通风口143。为了合理减小集尘气流自出风口220流向集尘风机400时受到的阻力,通风口143的内径自朝向集尘盒200的左端向朝向集尘风机400的右端逐渐减小,即通风口143呈喇叭口状,可以合理增大集尘气流自出风口220流向通风口143时的气流直径,也可以提高集尘气流流经通风口143时的顺畅性,有利于提高集尘气流的强度。
结合图5、图9,第一侧板240的前端通过轴柱可转动连接于盒体230的左侧,盒体230的后壁上设有用于锁定第一侧板240后端的锁片260。结合图8,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40的后端设有卡块241,盒体230的后壁设有向后凸出且与锁片260配合的筋板231,锁片260通过轴柱可转动架设于筋板231上,锁片260设有凸块261和弹性部,弹性部作用于锁片260使锁片260在常态下处于凸块261与卡块241相互扣合的状态,从而使第一侧板240相对于盒体230保持固定。锁片260受压发生翘转时,凸块261脱离卡块241使锁片260松开第一侧板240,第一侧板240可以转动打开,且弹性部受力变形。锁片260被松开后,弹性部带动锁片260转动复位使凸块261复位至与卡块241相互扣合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为与锁片260一体成型的弹性臂262,弹性臂262的一端与锁片260的主体部相接,弹性臂262的另一端悬空并与盒体230的后壁抵触。锁片260受压翘转时,弹性臂262受力发生变形。锁片260被松开后,恢复形变的弹性臂262带动锁片260翘转复位。当然,弹性部也可以采用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与锁片260抵触、另一端与盒体230的后壁抵触。
结合图6、图7,第一侧板240的内侧设有用于开闭进尘口210的挡板270,挡板270的竖向一侧铰接于第一侧板240,挡板270可前后转动设置且设有呈锐角的预设最大张角,挡板270受集尘气流作用转动打开进尘口210且集尘气流受挡板270的引导作用在集尘盒200中绕流。本实施例中,进尘口210设于第一侧板240中倾斜部位的后端,即进尘口210偏后设置,挡板270的后侧通过铰接轴272铰接于第一侧板240的内侧,挡板270的前侧可以转动打开进尘口210。结合图6,携带灰尘等脏污的集尘气流在挡板270的引导作用下先朝向集尘盒200内的前部流动,然后再转弯朝向出风口220流动,使脏污先堆积在集尘盒200内的前部,根据进尘口210在第一侧板240上的位置确定挡板270的铰接侧,合理延长集尘气流在集尘盒200内的流动路径长度,可以提高集尘盒200的内部空利用率,也可以保证集尘气流的吸力强度并提高集尘效果。
为了提高集尘盒200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进尘口210与出风口220优选的前后错开设置,可以合理延长集尘气流在集尘盒200内的流动路径长度,提高脏污在集尘盒200内的分布均匀性,使集尘盒200可以收集更多的脏污。另外,进尘口210优选设于第一侧板240中倾斜部位后端的上部,使集尘盒200可以收集更多的脏污。本实施例中,出风口220大致设于第二侧板250的中间部位,即出风口220相对于进尘口210偏前设置,使出风口220与进尘口210前后错开。
结合图7,挡板270的铰接侧设有用于限制挡板270转动角度的限位块271,当挡板270转动至限位块271与第一侧板240的内表面抵触时,挡板270转动至预设最大张角。为了提高集尘盒200的内部空间利用率,需合理设置挡板270的预设最大张角。挡板270的预设最大张角为γ,50°≤γ≤75°。本实施例中,挡板270的预设最大张角γ优选设置为68°。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块271优选的与挡板270一体成型。当然,限位块271也可以设于第一侧板240的内表面上,此时,限位块271也可以与第一侧板240一体成型。
为了使挡板270在集尘气流断流时可以自动关闭进尘口210,集尘盒200设有作用于挡板270的弹性件。挡板270受集尘气流作用打开进尘口210时,该弹性件受力变形。集尘气流断流时,恢复形变的弹性件带动挡板270复位关闭进尘口210。结合图13,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优选采用扭簧273,扭簧273套设于铰接轴272上,扭簧273设有第一扭脚273a和第二扭脚273b,第一扭脚273a插入挡板270的铰接侧中实现接触于挡板270,第二扭脚273b抵于第一侧板240的内表面上实现定位设置。挡板270打开进尘口210时,第一扭脚273a受力使扭簧273发生弹性变形。集尘气流断流时,恢复形变的扭簧273通过第一扭脚273a带动挡板270转动复位关闭进尘口210。
第二侧板250可拆卸固定于盒体230的右侧,第二侧板250与盒体230之间设有可拆卸配合固定结构。具体的,结合图10、图11,第二侧板250的前端设有向前凸出的插块251,第二侧板250的后端设有弹性扣252,盒体230的前部设有供插块251插入的插槽232,盒体230的后壁设有与弹性扣252配合的扣槽233,弹性扣252大致呈V形且设有与扣槽233配合的凸起253。将第二侧板250与盒体230固定在一起时,先将插块251插入插槽232中,然后使弹性扣252上的凸起253卡入扣槽233中,通过插块251与插槽232的配合、凸起253与扣槽233的配合使第二侧板250保持固定。需要清理集尘盒200时,施力于弹性扣252使凸起253脱离扣槽233,然后使插块251脱离插槽232,就可以将第二侧板250取下。当然,第二侧板250与盒体230之间的可拆卸配合固定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可拆卸配合固定结构。
结合图10,第二侧板250的内侧设有过滤组件280,过滤组件280包括支架281和设于支架281上的过滤网282,通过过滤组件280对流向出风口220的集尘气流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脏污流入集尘风机400内导致集尘风机400受损。盒体230的右侧设有与支架281配合的筋位结构,第二侧板250与筋位结构结合使过滤组件280受到左右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使过滤组件280保持结构稳定。
结合图10,为了避免用户漏装过滤组件280,过滤组件280的支架281上设有磁铁283,基站主体100内设有磁感应元件。装有过滤组件280的集尘盒200插装到位时,磁感应元件被磁铁283触发,清洁基站的控制模块根据磁感应元件的触发信号判断集尘盒200插入到位且集尘盒200未漏装过滤组件280,可以正常启动集尘程序。可以理解的是,磁感应元件可以采用干簧管、霍尔开关等磁性感应器,磁感应元件可以设于安装腔110的腔壁上,也可以设于内壳120的外壁上,还可以设于基站主体100内的其他位置处,磁感应元件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做过多限制,满足检测要求即可。
结合图12、图14,为了使用户在插装集尘盒200时可以将集尘盒200插装到位,基站主体100设有用于将集尘盒200限位于安装腔110中的限位结构800和用于将集尘盒200推出安装腔110的弹出结构700,弹出结构700被配置为将未被限位结构800限位于安装腔110中的集尘盒200推出安装腔110,且在集尘盒200被限位结构800限位于安装腔110中时受力变形。集尘盒200未插装到位时,限位结构800无法作用于集尘盒200并将集尘盒200限位于安装腔110中,此时,弹出结构700将未插装到位的集尘盒200推出安装腔110,提示用户集尘盒200未插装到位。只有用户将集尘盒200插装到位使限位结构800将集尘盒200限位于安装腔110中时,弹出结构700才不会将集尘盒200推出安装腔110,通过弹出结构700保证用户在插装集尘盒200时将集尘盒200插装到位。
结合图12,弹出结构700设于安装腔110的后侧,弹出结构700包括固定座710、弹性件和推块720,弹性件设于推块720与固定座710之间使推块720可前后活动的装配于固定座710上。集尘盒200与弹出结构700之间通过推块720可以增大相互之间的施力面积,使弹出结构700可以将未插装到位的集尘盒200有效的推出安装腔110。本实施例中,由于集尘盒200内的脏污堆积在底部,集尘盒200下重上轻,相应的,弹出结构700优选设于安装腔110后侧大致中间部位的下部。结合图15,弹性件优选采用弹出弹簧730,弹出弹簧730的后端抵触于固定座710、前端抵触于推块720的内壁上。优选的,弹出弹簧730平行设有两根,固定座710设有自后向前凸出的定位柱711,弹出弹簧730的后端套设于定位柱711上,提高弹出弹簧730的结构稳定性。当然,弹出弹簧730也可以设置为一根、三根等其他合理的数量,满足弹出要求即可。
为了提高推块720的移动稳定性,推块720与固定座710之间设有限位配合。具体的,推块720的后端设有一圈翻边721,翻边721设有若干沿周向间隔分布的滑槽741,固定座710的内壁上设有与滑槽741配合的凸筋742,凸筋742沿前后方向延伸,凸筋742嵌于滑槽741中限制推块720的移动方向,使推块720只能前后移动。当然,凸筋742与滑槽741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即将凸筋742设于推块720的外壁上、将滑槽741设于固定座710的内壁上。
固定座710固定于内壳120的后侧,内壳120的后壁设有与推块720配合的避让口,推块720可以自避让口伸入安装腔110中,推块720限位设于固定座710与内壳120之间,使推块720的移动行程受到限制。本实施例中,固定座710通过螺钉固定于内壳120的后侧,推块720的翻边721被夹在固定座710和内壳120的后壁之间。
结合图12、图16、图17,限位结构800包括可翘转设于基站主体100内的限位件810,限位件810设有可伸入安装腔110内的卡扣811,集尘盒200设有与卡扣811配合的限位部,卡扣811与限位部配合使集尘盒200被限位于安装腔110中,卡扣811与限位部脱离使限位结构800松开集尘盒200。本实施例中,限位件810可上下转动的设于内壳120的底部,内壳120的底壁设有供卡扣811伸入安装腔110中的通槽125。限位部设于盒体230的底壁上,限位部优选为与盒体230一体成型的限位凸台235。卡扣811与限位凸台235前后相抵时,通过卡扣811与限位凸台235的配合将集尘盒200限位于安装腔110中。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台235也可以独自成型后再与盒体230进行固定。
限位结构800还包括作用于限位件810的限位弹簧820,限位弹簧820的一端定位设置、另一端抵触于限位件810,使限位件810在常态下处于卡扣811与限位凸台235配合的状态,限位件810受外力作用使卡扣811脱离限位凸台235时,限位弹簧820受力变形。本实施例中,限位弹簧820和卡扣811分别位于限位件810铰接位置的前后两侧,限位弹簧820处于压缩状态,限位弹簧820的顶端与内壳120的底壁抵触实现定位设置,限位弹簧820的底端与限位件810抵触,使限位件810在常态下处于卡扣811与限位凸台235配合的状态。
为了降低集尘盒200与安装腔11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弹出结构700可以轻松的将集尘盒200推出安装腔110,集尘盒200的底部设有可转动的滚轮293。本实施例中,滚轮293沿左右方向设有间隔设有两排,每排沿前后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滚轮293。
为了便于用户获知集尘盒200内脏污的收集情况,集尘盒200设有外露于基站主体100且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透明视窗291。本实施例中,盒体230的前侧设有面板292,透明视窗291固定于面板292上,盒体230的前壁设有用于避让透明视窗291的槽口。
结合图16,为了提高使集尘盒200在插入安装腔110中时可以自动对中,内壳120在安装腔110内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对位筋121,左侧的对位筋121具有与第一侧板240的倾斜部位平行设置的第一对位导向面122,右侧的对位筋121具有与第二侧板250的倾斜部位平行设置的第二对位导向面123。另外,集尘盒200中盒体230的上表面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筋234,内壳120在安装腔110的顶壁上设有与导向筋234配合的导向槽124,导向槽124的前端前宽后窄设置。集尘盒200插入安装腔110中时,两个侧板的倾斜部位与两个对位导向面配合,导向筋234插入导向槽124中,使插入安装腔110的集尘盒200受到导向限位作用,降低用户将集尘盒200插入安装腔110中时的操作难度,使集尘盒200与两个密封圈能顺利配合。通过对位筋121还可以使集尘盒200在集尘时受到左右限位,提高集尘盒200两个侧板的倾斜部位分别与两个密封圈的对接端面之间的密封接触稳定性。
用户将集尘盒200自前向后插入安装腔110中时,盒体230的后壁与推块720抵触使弹出弹簧730受力压缩,若用户未将集尘盒200插装到位,弹出结构700将集尘盒200推出安装腔110,提示用户集尘盒200未插装到位。
用于将集尘盒200插装到位时,限位件810在限位弹簧820的作用下使卡扣811抵于限位凸台235的前侧,通过卡扣811与限位凸台235的配合将集尘盒200限位于安装腔110中,两个密封圈的对接端面分别与集尘盒200的两个侧板密封接触,盒体230的后壁与推块720抵触使弹出弹簧730处于压缩状态。基站主体100内的磁感应元件被支架281上的磁铁283触发,表明集尘盒200插装到位且没有漏装过滤组件280。
清洁机器人进入基站使排尘口与集尘口321对接,集尘风机400工作时提供吸力形成集尘气流,挡板270在集尘气流的吸力作用下转动打开进尘口210,集尘气流自清洁机器人内的尘盒经排尘口、集尘口321、进尘通道310和进尘口210流入集尘盒200中,流入集尘盒200中的集尘气流在挡板270的引导作用下先朝向集尘盒200的前部流动,然后再转弯朝向出风口220流动,使集尘气流所携带的脏污先堆积在集尘盒200内的前部,流向出风口220的集尘气流经过过滤组件280的过滤后再经出风口220、通风口143和集尘风机400排出。
集尘程序结束后,集尘风机400停止工作,集尘气流断流,恢复形变的扭簧273带动挡板270转动复位并关闭进尘口210。
用户需要清理集尘盒200时,按压限位件810使卡扣811松开限位凸台235,恢复形变的弹出弹簧730可以通过推块720将集尘盒200推出安装腔110,用户将集尘盒200自安装腔110取出,打开第二侧板250并取下过滤组件280,即可将集尘盒200内的脏污倒出。
可以理解的是,集尘盒200中两个侧板的倾斜部位也采用可以非对称式结构,即两个侧板的倾斜部位在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有所不同,或者,两个侧板的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有所不同。第一侧板240中倾斜部位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为第一侧板240的9/10、7/10、3/5、1/2等其他合理的大小,第二侧板250中倾斜部位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可以设置为第二侧板250的4/5、7/10、3/5、1/2等其他合理的大小。第一侧板240中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α也可以设置为5°、6°、7°、9°、10°、11°、12°、13°、14°、15°等其他合理的大小,第二侧板250中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β也可以设置为5°、6°、7°、9°、10°、11°、12°、13°、14°、15°等其他合理的大小。
可以理解的是,挡板270的预设最大张角γ也可以设置为50°、52°、55°、27°、60°、62°、64°、65°、67°、69°、70°、72°、75°等其他合理的大小。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的其他结构参考现有技术,如基站主体100内设置净水箱、污水箱等。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一可以取消弹出结构700的设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进尘口210设于第一侧板240中倾斜部位前端,相应的,挡板270的前侧通过铰接轴272铰接于第一侧板240的内侧,挡板270的后侧在集尘时打开进尘口210。集尘气流在挡板270的引导作用下先朝向集尘盒200内的后部流动,然后再转弯朝向出风口220流动,使脏污先堆积在集尘盒200内的后部。
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弹出结构700为设于安装腔110后侧的弹性块。集尘盒200插入安装腔110中时,弹性块受力发生压缩变形。
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弹出结构700对集尘盒200的弹出效果,弹性块可以左右间隔的设置两个、三个等合理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块可以采用由高弹性材料制成的块状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三可以与实施例二结合。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弹出结构700为设于安装腔110后侧的弹片,弹片的一端与内壳120的后壁固定连接,弹片的另一端悬空设置。集尘盒200插入安装腔110中时,弹片受力发生变形。
实施例四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弹出结构700对集尘盒200的弹出效果,弹片可以左右间隔的设置两根、三根、四根等合理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四可以与实施例二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四可以与实施例三结合,即弹出结构700同时设置弹性块和弹片。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采用限位槽代替集尘盒200上的限位凸台235,限位槽可以由盒体230内凹形成。卡扣811嵌于限位槽中时,限位结构800将集尘盒200限位于安装腔110中。
实施例五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五可以与实施例二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五可以与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单独结合或共同结合。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洁基站,包括具有安装腔的基站主体和设于基站主体内的集尘组件,集尘组件包括集尘盒、进尘通道和集尘风机,集尘盒可拆卸插装于安装腔中且设有与进尘通道对应的进尘口和与集尘风机对应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盒中两个相对侧壁的至少局部倾斜设置以使集尘盒的至少局部前宽后窄设置,进尘口和出风口分别设于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处,安装腔的两个相对腔壁处均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设有与对应侧壁的倾斜部位平行的对接端面,插入安装腔中的集尘盒使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分别贴触于两个密封圈的对接端面,以使集尘盒分别与进尘通道、集尘风机密封对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盒中两个相对侧壁的倾斜部位对称设置;和/或,两个相对所述侧壁的倾斜部位的倾斜角度为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与设有进尘口的侧壁密封对接配合的第一密封圈,集尘组件包括形成进尘通道的进尘管,进尘管的一端伸入安装腔中,第一密封圈轴向定位的套设于进尘管伸入安装腔中的端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与设有出风口的侧壁密封对接配合的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轴向定位的设于安装腔的腔壁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设有与出风口对应的通风口,通风口的内径自朝向集尘盒的一端向朝向集尘风机的一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盒包括盒体与分别形成两个相对侧壁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进尘口设于第一侧板上,出风口设于第二侧板上,第一侧板可转动连接于盒体且内侧设有用于开闭进尘口的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固定于盒体,第二侧板的内侧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有磁铁,基站主体内设有磁感应元件,插设于安装腔中的集尘盒使磁铁触发磁感应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盒设有外露于基站主体且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透明视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对位筋,对位筋设有与侧壁的倾斜部位平行设置的对位导向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尘口与出风口前后错开设置;
和/或,所述进尘口设于对应侧壁中倾斜部位的上部。
CN202223522226.7U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清洁基站 Active CN218943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2226.7U CN218943257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清洁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2226.7U CN218943257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清洁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3257U true CN218943257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5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2226.7U Active CN218943257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清洁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3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35860C (en) Vacuum cleaner bag docking assembly
WO2019184174A1 (zh)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CN218943257U (zh) 一种清洁基站
CN218943260U (zh) 一种集尘效果好的清洁基站
CN219126235U (zh) 一种集尘可靠的清洁基站
CN111938499A (zh) 一种减振降噪吸尘器
CN114587222A (zh) 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4856357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15644746A (zh) 一种表面清洁机
TW202327503A (zh) 自清潔集塵座及集塵系統
CN212037366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3588153U (zh) 清洁头及手持吸尘器
KR102296612B1 (ko) 로봇 진공 청소기용 먼지 케이스
US20050188497A1 (en) Air discharge structure for a vacuum cleaner
CN210204623U (zh) 收纳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19813999U (zh)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112617677A (zh)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CN115191867A (zh) 尘盒以及扫地机器人
CN217907653U (zh) 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7218932U (zh) 一种尘盒机构及扫地机器人
CN213721743U (zh) 扫地机器人和扫地机系统
WO2023207879A1 (zh) 一种自集尘清洁系统
CN217390606U (zh) 扫地机器人的清洁系统
CN218899339U (zh) 一种方便清洁的自集尘清洁系统
CN220024907U (zh) 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