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3999U -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3999U
CN219813999U CN202320138075.0U CN202320138075U CN219813999U CN 219813999 U CN219813999 U CN 219813999U CN 202320138075 U CN202320138075 U CN 202320138075U CN 219813999 U CN219813999 U CN 219813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box
main body
clean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80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胜强
许波建
刘瑞
王国辉
韩玉强
陈玉龙
李洪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80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3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3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3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尘盒包括盒主体、盒盖组件及过滤组件,盒主体呈扁平状、且顶部敞开以形成盒口,盒主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位于与盒口呈邻接设置的两侧表面上,第一开口适于与清洁设备的吸尘口连通,第二开口适于与清洁设备的进风口连通;盒盖组件盖设于盒口处、且设有与盒主体相连通的过孔;过滤组件设于过孔处,盒盖组件与过滤组件的出风端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排风通道的出口位于盒盖组件的一侧、且适于与清洁设备上的第一抽吸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更节省清洁设备的内部占用空间,从而使得尘盒的体积可相应增大,以提高清洁设备的清洁效率。

Description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清洁设备如扫地机器人,在自动清洁完毕后,可自动回位至基站上进行自动除尘,以清理清洁设备内尘盒存储的垃圾,使得清洁设备可再次使用。传统的尘盒一般具有四个开口,包括用于与清洁设备的吸尘口连通的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用于除尘时与基站连通的进风口和排风口,通过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以形成清洁设备进行吸尘工作时的气流通道,通过进风口和排风口以形成清洁设备除尘时的气流通道。在每一开口处均需要设置相应的连接结构,以保证气流通道连通,因此会使得清洁设备内的结构较多,以过多的占用清洁主体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尘盒自身的空间相应减小,垃圾存储量小,需要多次对尘盒进行清理,影响清洁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尘盒使得清洁设备内部连接结构复杂,以占用了清洁主体内部过多的空间,从而使得尘盒的体积相对减小,影响清洁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盒,包括:
盒主体,呈扁平状、且顶部敞开以形成盒口,所述盒主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位于与所述盒口呈邻接设置的两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开口适于与清洁设备的吸尘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适于与清洁设备的进风口连通;
盒盖组件,盖设于所述盒口处、且设有与所述盒主体相连通的过孔;
过滤组件,设于所述过孔处,所述盒盖组件与所述过滤组件的出风端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盒盖组件的一侧、且适于与清洁设备上的第一抽吸装置连通;
其中,在吸尘时,气流可自清洁设备的吸尘口经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盒主体内、并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自所述排风通道排出;在除尘时,气流可自基站的出风通道经清洁设备的进风口自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盒主体内、并经所述第一开口自清洁设备的吸尘口进入基站的抽风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盒盖组件包括:
盖主体,设于所述盒口处,所述盖主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过孔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
盖板,呈活动盖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以可开启和闭合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滤组件的出风端之间呈间隔设置,所述间隔以形成所述排风通道,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以形成所述排风通道的出口。
可选地,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盖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主体相卡接。
可选地,所述盒盖组件还包括防漏装结构,所述防漏装结构具有过滤组件未安装于所述盖主体上时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盖主体上时的第二状态;当所述防漏装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盖板无法封闭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当所述防漏装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盖板可封闭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
可选地,所述防漏装结构包括:
第一防漏部,活动设于所述盖主体上;
第二防漏部,设于所述盖板上;
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防漏部与所述第二防漏部沿所述盒主体的上下方向呈相对设置;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防漏部在所述过滤组件的抵顶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防漏部沿所述盒主体的上下方向呈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漏部包括活动设于所述盖主体上的止位块、以及连接所述止位块和所述盖主体的第一弹性伸缩件,所述止位块位于所述过孔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漏部包括凸出设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盒口的一侧的止位筋;
在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盖主体的过孔内时,所述过滤组件抵接于所述止位块上、并驱使所述第一弹性伸缩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过滤组件未安装于所述过孔内时,在所述第一弹性伸缩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以驱使所述止位块自所述第二状态恢复至所述第一状态。
可选地,在沿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在至少靠近所述第三开口的一段所述排风通道的横截面积呈渐大设置。
可选地,所述尘盒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辅助检测所述过滤组件是否漏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霍尔元件、以及与所述霍尔元件相对应的磁体,所述霍尔元件和所述磁体其中之一设于所述过滤组件上,其中另一设于所述盖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位于远离所述第三开口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尘盒还包括锁接结构,所述锁接结构适于与清洁主体上的扣持部相锁接,以将所述尘盒锁定于所述清洁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锁接结构包括:
锁接块,所述锁接块滑动设于所述盖主体上,所述锁接块上设有锁接部,所述锁接部具有适于与清洁主体上的扣持部相锁接的锁定状态、以及具有与所述扣持部相分离的解锁状态;
第二弹性伸缩件,连接所述锁接块和所述盖主体,在所述锁接块受外用作用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伸缩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锁接块受到的外力撤销时,所述锁接块可在所述第二弹性伸缩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自所述解锁状态恢复至所述锁定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单向盖体,所述单向盖体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侧、以可朝向所述盒主体的内侧转动。
可选地,所述单向盖体包括固定件、以及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的软胶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盒主体的内侧,所述软胶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所述软胶件的另一端盖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具有弹性变形性。
可选地,所述盒主体的底部设有避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清洁主体,所述清洁主体上设有吸尘口和进风口;
所述的尘盒,所述尘盒设于所述清洁主体内,所述尘盒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吸尘口连通,所述尘盒的第二开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清洁主体的底部、且对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所述清洁主体内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形成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清洁主体内的滚刷件,所述吸尘口设于所述清洁主体的底部,所述滚刷件可自所述吸尘口显露出,所述吸尘口适于连通基站上的抽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进风口适于连通基站上的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
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基站主体内的风机,所述基站主体上形成有呈分隔设置的出风通道和抽风通道,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所述的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的吸尘口与所述抽风通道连通,所述清洁设备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所述风机形成的气流自所述出风通道经所述进风口自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清洁设备的尘盒内、并经所述尘盒的第一开口经所述吸尘口进入所述抽风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盒,包括有盒主体、盒盖组件及过滤组件,盒主体用于存储清洁设备清洁过程中吸入的垃圾,盒主体呈扁平状,以与清洁主体相适配,盒主体具有朝上设置的盒口、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盒盖组件盖设于盒口处,过滤组件设于盒盖组件上,当尘盒设置于清洁主体上,且清洁设备正常清洁工作时,清洁设备上的第一抽吸装置工作,由于第一抽吸装置与盒口连通,可使得尘盒内形成负压,吸入的垃圾可自清洁设备的吸尘口以自第一开口进入尘盒,并在过滤组件的过滤下,将垃圾存储于盒主体内,过滤后的干净气体经排风通道以自第一抽吸装置排出;当尘盒进行除尘时,清洁设备可与基站相对接,使得尘盒的第二开口与基站的出风通道连通,尘盒的第一开口与基站上的抽风通道连通,通过基站上的风机将气流自出风通道进入尘盒内,尘盒内的垃圾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第一开口自清洁设备的吸尘口进入基站的抽风通道内,从而将尘盒内的垃圾排出,以实现尘盒的自动清洁;而且,由于盒主体呈扁平状,盒主体的顶部为盒主体的大表面,则盒口位于盒主体的大表面上,从而盒口的开口率更大,从而可使得清洁设备的吸尘效率更高,而且盒主体上的第一开口即可形成垃圾的入口,也可形成垃圾的排出口,使得尘盒的开口数更少,因此连通管路结构也更少,可更节省清洁设备的内部占用空间,从而使得尘盒的体积可相应增大,以提高清洁设备的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尘盒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尘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尘盒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述尘盒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述尘盒(防漏装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述尘盒(防漏装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所述尘盒(所述单向盖体处)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所述清洁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所述清洁设备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所述清洁设备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站;101-基站主体;102-出风通道;103-抽风通道;200-清洁设备;1-清洁主体;11-进风口;12-吸尘口;2-尘盒;21-盒主体;211-盒口;212-第一开口;213-第二开口;214-避位槽;22-盒盖组件;221-盖主体;2211-安装槽;2212-第三开口;222-盖板;223-防漏装结构;2231-第一防漏部;2231a-止位块;2231b-第一弹性伸缩件;2232-第二防漏部;2232a-止位筋;23-过滤组件;24-锁接结构;241-锁接块;2411-锁接部;242-第二弹性伸缩件;25-单向盖体;251-固定件;252-软胶件;3-第一抽吸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尘盒2,尘盒2适用于清洁设备200上,用于存储清洁设备200清洁过程中吸入的垃圾。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2,该尘盒2包括盒主体21、盒盖组件22及过滤组件23,盒主体21呈扁平状,且顶部敞开以形成盒口211,盒主体21上设有第一开口212和第二开口213,第一开口212和第二开口213分别位于与盒口211呈邻接设置的两侧表面上,第一开口212适于与清洁设备200的吸尘口12连通,第二开口213适于与清洁设备200的进风口11连通;盒盖组件22盖设于盒口211处、且设有与盒主体21相连通的过孔;过滤组件23设于盒盖组件22的过孔处,盒盖组件22与过滤组件23的出风端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排风通道的出口位于盒盖组件22的一侧、且适于与清洁设备200上的第一抽吸装置3连通;其中,在吸尘时,气流可自清洁设备200的吸尘口12经第一开口212进入盒主体21内、并经过滤组件23过滤后自排风通道排出;在除尘时,气流可自基站100的出风通道102经清洁设备200的进风口11自第二开口213进入盒主体21内、并经第一开口212自清洁设备200的吸尘口12进入基站100的抽风通道103内。
当清洁设备200正常清洁工作时,清洁设备200上的第一抽吸装置3(如真空泵或风机等)工作,由于第一抽吸装置3与盒口211连通,可使得尘盒2内形成负压,垃圾可自清洁设备200的吸尘口12经第一开口212进入尘盒2,并在过滤组件23的过滤下,使得垃圾存储于盒主体21内,过滤后的干净气体则经排风通道以自第一抽吸装置3排出;当尘盒2进行除尘时,清洁设备200可与基站100相对接,使得尘盒2的第二开口213与基站100的出风通道102连通,尘盒2的第一开口212与基站100上的抽风通道103连通,通过基站100上的风机将气流自出风通道102进入尘盒2内,尘盒2内的垃圾在气流的带动下经第一开口212自清洁设备200的吸尘口12进入基站100的抽风通道103内,从而将尘盒2内的垃圾排出,以实现尘盒2的自动清洁;而且,由于盒主体21呈扁平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扁平状是指盒主体21的高度要远小于盒主体21的长度,以具有大表面、以及高度方向的相对较小的小表面,且在盒主体21正常使用时,盒主体21的大表面朝上,使得尘盒2在使用时可更适配于像扫地机器人这样的低矮的清洁设备200。因此,尘盒2在正常使用时,盒主体21的顶部则为盒主体21的大表面,盒口211位于盒主体21的大表面上,从而使得盒口211的开口率更大,使得清洁设备200的吸尘效率更高,而且盒主体21上的第一开口212即可形成垃圾的入口,也可形成垃圾的排出口,使得尘盒2的开口数更少,因此连通管路结构也更少,可更节省清洁设备200的内部占用空间,从而使得尘盒2的体积可相应增大,以提高清洁设备200的清洁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尘盒2大致呈方形设置,以具有沿上下方向呈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表面和右表面,上述盒口211位于盒主体21的上表面,第一开口212位于盒主体21的前表面,第二开口213位于盒主体21的左表面,下述关于方位的描述可均依此为参照。
其中,盒盖组件22呈可拆卸地设于盒主体21的盒口211处,以便于在盒盖组件22取下时,盒口211的开度更大,从而更好对盒主体21内部进行清洁。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盒盖组件22包括有盖主体221和盖板222,盖主体221设于盒口211处,以与盒主体21相连接,在盖主体221上设有安装槽2211,过孔设于安装槽2211的底部,安装槽2211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2212,第三开口2212以位于盖主体221的右表面;盖板222呈活动盖设于安装槽2211的槽口处、以可开启和闭合安装槽2211的槽口,盖板222与过滤组件23的出风端之间呈间隔设置,盖板222与过滤组件23之间的间隔以形成排风通道,第三开口2212与排风通道连通、以形成排风通道的出口。过滤组件23朝向盒主体21内的一侧以形成过滤组件23的进风端,过滤组件23朝向盖板222的一侧以形成过滤组件23的出风端,通过第一抽吸装置3形成的气流自清洁设备200的吸尘口12自第一开口212进入尘盒2后,再流经过滤组件23时,吸入的垃圾在过滤组件23的阻挡下留存于盒主体21内,气体则经过滤组件23过滤后进入排风通道内,从而在排风通道的导引下自第三开口2212排出尘盒2,第一抽吸装置3可连接于尘盒2的侧边的第三开口2212处,第三开口2212相较于盒口211相对较小,从而使得第一抽吸装置3与尘盒2的连接结构更小,以更节省清洁设备200的内部空间。
优选地,如图2中所示,盖板222与盖主体221呈转动连接,盖板222大致呈方形设置,盖板222的一端与盖主体221转动连接,盖板222的另一端与盖主体221相卡接,从而使得盖板222更方便开启和封闭于盖主体221的安装槽2211处。当开启盖板222时,可将过滤组件23自盖主体221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维护,而无需将整个盒盖组件22均拆卸下来,使得过滤组件23的拆装更为方便。安装槽2211位于盖主体221的中部,使得盖主体221大致呈框状设置,在盖板222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孔,在盖主体221上设有呈对应设置的第二转动孔,盒盖组件22还包括转动轴,转动轴穿设于第一转动孔和第二转动孔内以转动连接盖主体221和盖板222,在盖板222的另一端设有搭扣,在盖主体221的左侧面上设有卡凸,在盖板222盖设于安装槽2211的槽口处时,搭扣可与卡凸相卡接,从而将盖板222固定于盖主体221上,且上述卡凸和第二开口213位于盒主体21的同一侧,以使得第二开口213和第三开口2212分别位于尘盒2呈相对的两侧,使得与第二开口213相连接的通道、以及与第三开口2212相连通的通道更易于进行合理布设。优选地,可将第一抽吸装置3的进风端直接与第三开口2212相连接,从而结构更紧凑,且抽吸效率更高。
而且,在沿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在至少靠近第三开口2212的一段所述排风通道的横截面积呈渐大设置,使得排风通道在出风口处的开口度增大,从而提高吸尘效率。
由于清洁设备200在长期使用后,过滤组件23需要进行更换,为避免在将过滤组件23拆卸下后,用户忘记将过滤组件23安装于盖主体221上,而启动清洁设备200进行工作,造成垃圾进入第一抽吸装置3内。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尘盒2还包括有防漏装结构223,防漏装结构223具有过滤组件23未安装于盖主体221上时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过滤组件23安装于盖主体221上时的第二状态;当防漏装结构223处于第一状态时,盖板222无法封闭安装槽2211的槽口,当防漏装结构223处于第二状态时,盖板222可封闭安装槽2211的槽口处。即当过滤组件23未安装于盖主体221上时,用户在关闭盖板222时,盖板222将无法扣合于盖主体221的安装槽2211处,从而通过此种方式提醒用户,过滤组件23还未安装,而只有当过滤组件23安装于盖主体221上后,盖板222才能完全盖住安装槽2211的槽口,并与盖主体221相卡接,从而可有效避免过滤组件23出现漏装。
优选地,防漏装结构223包括有第一防漏部2231和第二防漏部2232,第一防漏部2231活动设于盖主体221上,第二防漏部2232设于盖板222上,在处于第一状态时,如图4中所示,第一防漏部2231与第二防漏部2232沿盒主体21的上下方向呈相对设置,从而在盖设盖板222时通过第一防漏部2231和第二防漏部2232的抵顶干涉作用,使得盖板222无法盖设于盖主体221的安装槽2211的槽口处;在处于第二状态时,如图5中所示,第一防漏部2231在过滤组件23的抵顶作用下与第二防漏部2232沿盒主体21的上下方向呈错位设置,从而使得盖板222可盖合于盖主体221的安装槽2211的槽口处,以封闭安装槽2211的槽口。
进一步地,第一防漏部2231包括活动设于盖主体221上的止位块2231a、以及连接止位块2231a和盖主体221的第一弹性伸缩件2231b,第一弹性伸缩件2231b可设置为伸缩弹簧,止位块2231a位于过孔的一侧,止位块2231a的顶部凸出设有凸台;第二防漏部2232包括凸出设于盖板222朝向盒口211的一侧的止位筋2232a;在过滤组件23安装于盖主体221的过孔内时,如图5中所示,过滤组件23抵接于止位块2231a上、并驱使第一弹性伸缩件2231b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通过过滤组件23的作用驱使止位块2231a移动至过孔的一侧并使得止位块2231a上的凸台与止位筋2232a相错位,从而使得盖板222在盖设于槽口处时,止位筋2232a不会与止位块2231a干涉,从而使得盖板222可封闭安装槽2211的槽口;在过滤组件23未安装于过孔内时,如图4中所示,在第一弹性伸缩件2231b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以驱使止位块2231a自第二状态恢复至第一状态,当盖板222盖设于安装槽2211的槽口处时,止位筋2232a与止位块2231a上的凸台相抵接以发生干涉,从而使得盖板222无法继续朝向盖合槽口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盖板222无法与盖主体221相扣接,以提示用户过滤组件23未安装。
而且,该尘盒2还包括有第一检测机构(未在附图中示出),第一检测机构用于辅助检测过滤组件23是否漏装,以确保过滤组件23安装至盖主体221上。
具体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有霍尔元件、以及与霍尔元件相对应的磁体,霍尔元件和磁体其中之一设于过滤组件23上,其中另一设于盖主体221上,当过滤组件23安装于盖主体221上后,磁体处于霍尔元件的检测区域内,从而发出检测信号,以提示用户过滤组件23安装好。可以理解的是,在尘盒2或清洁主体1上还可设有控制器、以及提示装置,通过控制器与第一检测机构和提示装置均电连接,当第一检测机构检测到过滤组件23安装至盖主体221上时,则可通过控制器控制提示装置(如蜂鸣器或声光显示器等)发出提示信号,以提醒用户过滤组件23安装好。例如,在过滤组件23安装至盖主体221上后,盖板222封闭并扣持于盖主体221上,且提示装置显示绿灯以表示过滤组件23安装好。当然,具体提醒方式不限于上述一种,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设定。
优选地,第一检测机构位于远离第三开口2212的一端,例如第三开口2212位于盖主体221的右表面上,则第一检测机构可分别位于过滤组件23的左端和盖主体221的左端处,以避免第三开口2212的出风影响霍尔元件的检测精度。
而且,尘盒2还包括有锁接结构24,锁接结构24适于与清洁主体1上的扣持部相锁接,以将尘盒2锁定于清洁主体1上,使得尘盒2的拆装更方便,同时可避免尘盒2在清洁设备200上晃动。
优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锁接结构24包括锁接块241、以及第二弹性伸缩件242,锁接块241滑动设于盖主体221上,在锁接块241上设有锁接部2411,锁接部2411具有适于与清洁主体1上的扣持部相锁接的锁定状态、以及具有与扣持部相分离的解锁状态;第二弹性伸缩件242连接锁接块241和盖主体221,第二弹性伸缩件242可设置为伸缩弹簧或橡胶伸缩件,在锁接块241受外用(如用户手动按压)作用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二弹性伸缩件242处于压缩状态,使得锁接块241与清洁主体1上的扣持部相分离,从而使得尘盒2可自清洁主体1上取出;在锁接块241受到的外力撤销时,锁接块241可在第二弹性伸缩件24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自解锁状态恢复至锁定状态,从而在将尘盒2放置于清洁主体1上后,用户可松开锁接块241,从而使得尘盒2可固定于清洁主体1上,安装更方便。而且,在尘盒2的盖主体221上还设有扣手位,扣手位和锁接块241分别位于盖主体221呈相对的两侧,以便于用户通过一只手可同时抠住扣手位和锁接块241,使得尘盒2的取放更方便。
其中,尘盒2上的第二开口213主要用于在清洁设备200进行除尘时,与基站100上的出风通道102连通,以使排尘气流可进入尘盒2内,将尘盒2内的垃圾带出。而当尘盒2不进行除尘时,第二开口213则处于封闭状态,以避免尘盒2内的垃圾泄漏。具体地,在第二开口213处设有单向盖体25,单向盖体25转动设于第二开口213的内侧,并可朝向盒主体21的内侧转动,使得在第二开口213与基站100连通后,通过基站100上的风机形成的气流可推动单向盖体25转动,以开启第二开启,而当第二开口213未与基站100连通时,则第二开口213可在单向盖体25的作用下进行封闭。
优选地,如图6中所示,单向盖体25包括固定件251、以及与固定件251相连接的软胶件252,固定件251固定于盒主体21的内侧,具体地,可通过螺钉固定于盒主体21上;软胶件252的一端与固定件251相连接,另一端盖设于第二开口213处,且软胶件252具有弹性变形性,使得在基站100的风机的气流的作用下,软胶件252可弹性变形,从而开启第二开口213。其中,可将软胶件252的局部呈减薄设置,该局部减薄处以形成软胶件252的转动处,使得软胶件252的转动和复位均更易于实现。
而且,如图4和图5中所示,在盒主体21的底部还设有避位槽214,该避免槽可使得尘盒2在安装于清洁主体1上时与其他结构的适配度更好,从而使得清洁设备200的结构更紧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200,结合图7和图8所示,该清洁设备200包括清洁主体1、以及上述的尘盒2,在清洁主体1上设有吸尘口12和进风口11,尘盒2设于清洁主体1上,尘盒2的第一开口212与吸尘口12连通,尘盒2的第二开口213与进风口11连通,清洁设备200在正常工作时,垃圾通过吸尘口12自第一开口212进入尘盒2内。
如图9和图10中所示,在清洁主体1上设有容纳槽,尘盒2设于容纳槽内,容纳槽的形状与尘盒2的形状相适配,使得尘盒2放置于容纳槽内后不易于晃动。
而且,如图8中所示,进风口11位于清洁主体1的底部,且对应第二开口213设置,使得进风口11距离第二开口213更近,从而更方便第二开口213与进风口11的连通;具体地,在清洁主体1内还设有安装架,安装架固定于清洁主体1内,且安装架的至少部分呈中空设置,以形成送风通道,送风通道以连通进风口11和第二开口213,使得基站100的出风通道102送出的气流可自进风口11沿送风通道经第二开口213进入尘盒2内,结构简单,且送风通道较短,从而送风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在清洁设备200上还设有清洁组件,通过清洁组件可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其中清洁组件包括有滚刷件,滚刷件呈圆柱状设置,吸尘口12设于清洁主体1的底部,并与滚刷件呈相对设置,使得滚刷件可自吸尘口12显露出,从而进行清洁。因此,吸尘口12也呈长条状,从而吸尘面积更大。而且吸尘口12适于连通基站100上的抽风通道103和第一开口212,进风口11适于连通基站100上的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开口213,第一开口212与吸尘口12相对接,且形状与吸尘口12的形状相适配,吸尘开口度更大,从而使得吸尘效率更高。
当然,在清洁主体1内还设有第一抽吸装置3,第一抽吸装置3可设置为真空泵或风机,将第三开口2212设于尘盒2的一侧,从而可将第一抽吸装置3与尘盒2呈并排设置,使得清洁主体1内的结构布设更紧凑,且抽吸风道更短,吸尘效率也更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包括基站100和清洁设备200,基站100和清洁设备200呈配套使用,通过基站100可将清洁设备200尘盒2内存储的垃圾排出,使得清洁设备200可再次进行清洁工作。
具体地,如图12中所示,基站100包括基站主体101和风机(未在附图中示出),风机设于基站主体101内,在基站主体101上形成有呈分隔设置的出风通道102和抽风通道103,风机与出风通道102连通;清洁设备200的吸尘口12与抽风通道103连通,清洁设备200的进风口11与出风通道102连通;风机形成的气流自出风通道102经进风口11自第二开口213进入清洁设备200的尘盒2内、并经尘盒2的第一开口212经吸尘口12进入抽风通道103内,从而通过气流将尘盒2内的垃圾带出,以回收至基站100内,实现尘盒2的清洁。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主体,呈扁平状、且顶部敞开以形成盒口,所述盒主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位于与所述盒口呈邻接设置的两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开口适于与清洁设备的吸尘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适于与清洁设备的进风口连通;
盒盖组件,盖设于所述盒口处、且设有与所述盒主体相连通的过孔;
过滤组件,设于所述过孔处,所述盒盖组件与所述过滤组件的出风端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盒盖组件的一侧、且适于与清洁设备上的第一抽吸装置连通;
其中,在吸尘时,气流可自清洁设备的吸尘口经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盒主体内、并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自所述排风通道排出;在除尘时,气流可自基站的出风通道经清洁设备的进风口自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盒主体内、并经所述第一开口自清洁设备的吸尘口进入基站的抽风通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组件包括:
盖主体,设于所述盒口处,所述盖主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过孔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
盖板,呈活动盖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以可开启和闭合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盖板与所述过滤组件的出风端之间呈间隔设置,所述间隔以形成所述排风通道,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以形成所述排风通道的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盖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主体相卡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组件还包括防漏装结构,所述防漏装结构具有过滤组件未安装于所述盖主体上时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盖主体上时的第二状态;当所述防漏装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盖板无法封闭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当所述防漏装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盖板可封闭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装结构包括:
第一防漏部,活动设于所述盖主体上;
第二防漏部,设于所述盖板上;
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防漏部与所述第二防漏部沿所述盒主体的上下方向呈相对设置;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防漏部在所述过滤组件的抵顶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防漏部沿所述盒主体的上下方向呈错位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漏部包括活动设于所述盖主体上的止位块、以及连接所述止位块和所述盖主体的第一弹性伸缩件,所述止位块位于所述过孔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漏部包括凸出设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盒口的一侧的止位筋;
在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盖主体的过孔内时,所述过滤组件抵接于所述止位块上、并驱使所述第一弹性伸缩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过滤组件未安装于所述过孔内时,在所述第一弹性伸缩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以驱使所述止位块自所述第二状态恢复至所述第一状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在沿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在至少靠近所述第三开口的一段所述排风通道的横截面积呈渐大设置。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用于辅助检测所述过滤组件是否漏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霍尔元件、以及与所述霍尔元件相对应的磁体,所述霍尔元件和所述磁体其中之一设于所述过滤组件上,其中另一设于所述盖主体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位于远离所述第三开口的一端。
11.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还包括锁接结构,所述锁接结构适于与清洁主体上的扣持部相锁接,以将所述尘盒锁定于所述清洁主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接结构包括:
锁接块,所述锁接块滑动设于所述盖主体上,所述锁接块上设有锁接部,所述锁接部具有适于与清洁主体上的扣持部相锁接的锁定状态、以及具有与所述扣持部相分离的解锁状态;
第二弹性伸缩件,连接所述锁接块和所述盖主体,在所述锁接块受外用作用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伸缩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锁接块受到的外力撤销时,所述锁接块可在所述第二弹性伸缩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自所述解锁状态恢复至所述锁定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单向盖体,所述单向盖体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侧、以可朝向所述盒主体的内侧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盖体包括固定件、以及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的软胶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盒主体的内侧,所述软胶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所述软胶件的另一端盖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具有弹性变形性。
15.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主体的底部设有避位槽。
16.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主体,所述清洁主体上设有吸尘口和进风口;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尘盒,所述尘盒设于所述清洁主体内,所述尘盒的第一开口与所述吸尘口连通,所述尘盒的第二开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清洁主体的底部、且对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所述清洁主体内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形成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清洁主体内的滚刷件,所述吸尘口设于所述清洁主体的底部,所述滚刷件可自所述吸尘口显露出,所述吸尘口适于连通基站上的抽风通道和所述第一开口,所述进风口适于连通基站上的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开口。
19.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基站主体内的风机,所述基站主体上形成有呈分隔设置的出风通道和抽风通道,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的吸尘口与所述抽风通道连通,所述清洁设备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所述风机形成的气流自所述出风通道经所述进风口自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清洁设备的尘盒内、并经所述尘盒的第一开口经所述吸尘口进入所述抽风通道内。
CN202320138075.0U 2023-01-31 2023-01-31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9813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8075.0U CN219813999U (zh) 2023-01-31 2023-01-31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8075.0U CN219813999U (zh) 2023-01-31 2023-01-31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3999U true CN219813999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80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8075.0U Active CN219813999U (zh) 2023-01-31 2023-01-31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3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1875B1 (en) Vacuum cleaner and cyclone module therefor
AU2007200171B2 (en) Vacuum cleaner filter cleaning mechanisms
CA2450058C (en) Bagless vacuum cleaner
JP7189225B2 (ja) ダストボックス及びロボット掃除機
CN216495160U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9813999U (zh)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0204623U (zh) 收纳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JPH0767431B2 (ja) 真空掃除機システム
CN118415538A (zh) 尘盒、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4856357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5534013U (zh) 一种清洁装置可拆卸的扫地机
CN114587219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8553464U (zh) 滤网装置及清洁机器
CN218943257U (zh) 一种清洁基站
CN220735285U (zh) 一种吸尘刷头及清洁设备
CN221242741U (zh) 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7218932U (zh) 一种尘盒机构及扫地机器人
CN220696173U (zh) 污水箱、清洁基站和清洁装置
CN220024907U (zh) 清洁设备
CN217885935U (zh) 一种集尘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8105820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脏污箱结构
CN217907648U (zh) 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18943260U (zh) 一种集尘效果好的清洁基站
CN218132602U (zh) 集尘分离器、集尘装置及基站
CN215738693U (zh) 具有尘满报警保护功能的桶式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