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8947U - 一种端板上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板上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8947U
CN218908947U CN202222910302.5U CN202222910302U CN218908947U CN 218908947 U CN218908947 U CN 218908947U CN 202222910302 U CN202222910302 U CN 202222910302U CN 218908947 U CN218908947 U CN 218908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eeding
end plate
guide plat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03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伟
高立军
姚美齐
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ts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Atlas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ts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Atlas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ts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Atlas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tsi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03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8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8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8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pecial Conve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端板上料设备,该端板上料设备包括上料机构及下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架、升降板和第一驱动件,上料架形成有多个放置层,升降板承载上料架,第一驱动件驱动升降板沿竖直方向逐步上升,升降板每次上升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托板的间距,下料机构包括推板、第二驱动件和载台,载台与上料架的开口相对,当升降板位于最下方时,位于最上方的放置层与载台平齐,第二驱动件驱动推板沿第一托板的延伸方向移动,推板将端板推送至载台上,本实用新型中的端板上料设备的工作效率较高,同时能够避免端板在上料过程中磕碰,以降低端板损伤的风险,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端板上料设备还能够节省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端板上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板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能源的持续开发,锂电池在各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锂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锂电池一般包括电芯、前端板、后端板以及侧板,锂电池的制造过程包括将前端板和后端板分别组装在电芯的前后两端以及将两个侧板分别组装在电芯的两侧,然后将侧板分别与前端板、后端板连接在一起。
而在锂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端板通常通过人工进行上料,但人工上料的成本较高,且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人工上料还会提高端板损伤的风险。
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板上料设备,以解决人工上料的成本较高,且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人工上料还会提高端板损伤的风险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端板上料设备,包括:
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架、升降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上料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对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托板和多个第二托板,多个所述第一托板和多个所述第二托板一一对应,以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多个放置层,所述上料架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端板能够通过所述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放置层,所述升降板被配置为承载所述上料架,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升降板沿竖直方向逐步上升,所述升降板每次上升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托板的间距;及
下料机构,包括推板、第二驱动件和载台,所述载台与承载于所述升降板上的所述上料架的所述开口相对,当所述升降板位于最下方时,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放置层与所述载台平齐,所述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第一托板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推板能够将所述端板推送至所述载台上。
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载台上的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托板的延伸方向平行,当所述放置层与所述载台平齐时,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对接,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远离所述上料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下料工位,所述推板能够将所述端板推送至所述下料工位。
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下料工位,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板和/或所述第二导板上,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下料工位处是否有所述端板。
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导板远离所述下料工位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导板远离所述下料工位的一端,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远离所述下料工位的一侧是否有所述端板。
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设置于所述下料工位,所述推板能够将所述端板推送至与所述第一挡块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一夹板及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夹板沿所述第一导板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端板能够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一挡块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
安装板,所述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托板的延伸方向移动;及
第四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推板绕竖直的轴线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板包括水平板部和竖直板部,所述上料架能够承载于所述水平板部上,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夹板及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夹板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上料架能够被夹持于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竖直板部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托板和/或所述第二托板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位于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架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架的多个放置层能够逐一地与载台对齐,从而使推板能够将上料架内的多个端板逐一地推送至载台上,以实现多个端板的依次上料,相较于人工上料,本实用新型中的端板上料设备的工作效率较高,同时能够避免端板在上料过程中磕碰,以降低端板损伤的风险,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端板上料设备还能够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端板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料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上料架外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推板、第二驱动件、安装板及第四驱动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推板、第二驱动件、安装板及第四驱动件外的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料机构;11、上料架;111、第一支架;1111、第一托板;11111、第二挡块;112、第二支架;1121、第二托板;113、开口;114、万向轮;12、升降板;121、水平板部;122、竖直板部;13、第一驱动件;141、第二夹板;142、第五驱动件;15、滚珠丝杠结构;161、滑轨;
2、下料机构;21、推板;211、第一板部;212、第二板部;22、第二驱动件;23、载台;241、第一导板;242、第二导板;251、第一光电传感器;252、第二光电传感器;26、第一挡块;271、第一夹板;272、第二夹板;28、安装板;29、第四驱动件;
3、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基于前文述及的内容,现有技术中的端板的上料方式通常为人工上料,而人工上料的成本较高,同时生产效率较低,而且人工上料过程中容易因工作人员出错而导致端板磕碰,即,人工上料还会提高端板损伤的风险。
为解决上文述及的问题,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端板上料设备,该端板上料设备包括上料机构1及下料机构2,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架11、升降板12和第一驱动件13,上料架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相对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托板1111和多个第二托板1121,多个第一托板1111和多个第二托板1121一一对应,以在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之间形成多个放置层,上料架11设置有开口113,开口113形成于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之间,端板能够通过开口113移入或移出放置层,升降板12被配置为承载上料架11,第一驱动件13能够驱动升降板12沿竖直方向逐步上升,升降板12每次上升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托板1111的间距,下料机构2包括推板21、第二驱动件22和载台23,载台23与承载于升降板12上的上料架11的开口113相对,当升降板12位于最下方时,位于最上方的放置层与载台23平齐,第二驱动件22被配置为驱动推板21沿第一托板1111的延伸方向移动,推板21能够将端板推送至载台23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架11的多个放置层能够逐一地与载台23对齐,从而使推板21能够将上料架11内的多个端板逐一地推送至载台23上,以实现多个端板的依次上料,相较于人工上料,本实施例中的端板上料设备的工作效率较高,同时能够避免端板在上料过程中磕碰,以降低端板损伤的风险,而且,本实施例中的端板上料设备还能够节省人工成本。
具体地,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之间形成有开口113,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开口113将端板放入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之间的放置层,放入放置层内的端板承载于第一托板1111和第二托板1121上,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之间形成有多个放置层,从而能够在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之间放置多个端板。初始时,升降板12位于最下方,而位于最上方的放置层则与载台23平齐,推板21能够将最上方的放置层内的端板推动至载台23上,升降板12能够逐步地沿竖直方向上升,从而能够使多个放置层逐一地与载台23对齐,在任意一个放置层与载台23对齐时,推板21均能够将该放置层内的端板推送至载台23上,从而实现多个端板的依次上料。
可以理解的是,被推送至载台23上的端板能够被机械手取走,只有在前一个端板被机械手取走后,后一个端板才会被推送至载台23上,即,当多个放置层中位于上方的一个内的端板被推送至载台23,且机械手将该端板取走后,升降板12才会沿竖直方向上升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托板1111的间距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料架11上的端板被全部推送至载台23上后,上料架11呈空载状态,工作人员能够将空载的上料架11由升降板12上取下,并将另一个呈满载状态的上料架11放置至升降板12上,而呈空载状态的上料架11则被移送至端板上料工位处进行补料,完成补料的上料架11重新返回至升降板12处,以待工作人员将其放置至升降板12上,基于上述,本实施例能够避免端板上料设备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件13可选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驱动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地,升降板12通过滚珠丝杠结构15与第一驱动件13的活动端连接,端板上料设备还包括基架3,为便于升降板12沿竖直方向升降,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机构1还包括滑轨161及滑块(图中未示出),滑轨161安装于基架3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升降板12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161上。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中上料架11需要在升降板12和端板上料工位之间移动,为便于上料架11在升降板12和端板上料工位之间移动,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架11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114,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推动上料架11移动。
优选地,下料机构2还包括相对设置于载台23上的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托板1111的延伸方向平行,当放置层与载台23平齐时,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分别与第一托板1111和第二托板1121对接,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远离上料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下料工位,推板21能够将端板推送至下料工位,即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能够对端板进行限位,以避免端板在被推板21推送时发生偏离,并保证被推送至下料工位的端板的位姿满足要求,以便于机械手抓取端板。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的横截面均为L型,从而能够对端板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下料机构2还包括第一挡块26,第一挡块26设置于下料工位,推板21能够将端板推送至与第一挡块26抵接,从而保证推板21能够准确地被推送至下料工位,以进一步便于机械手抓取端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下料机构2还包括第一夹板271及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第一夹板271沿第一导板241的延伸方向移动,端板能够被夹持于第一夹板271和第一挡块26之间,从而保证端板在被机械手抓取前其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以进一步便于机械手抓取端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驱动件可选为气缸、电缸和电动推杆等驱动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基于上文述及的内容,只有在前一个端板被机械手取走后,后一个端板才会被推送至载台23上,若前一个端板在后一个端板被推板21推送时仍位于下料工位,则两个端板会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端板损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的下料机构2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251,第一光电传感器251设置于下料工位,并安装于第一导板241和/或第二导板242上,第一光电传感器251被配置为检测下料工位处是否有端板,以避免两个端板发生碰撞,从而进一步降低端板损伤的风险。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电传感器251为扩散反射型光电开关,位于下料工位的端板能够遮挡第一光电传感器251发射的光束。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光电传感器251也可为对射型光电开关,其中,发光器和收光器择一地设置于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上,位于下料工位的端板能够遮挡由发光器射向收光器的光束。
若前一个端板卡置于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远离下料工位的一侧,则后一个端板在被推板21推送时仍会与前一个端板发生碰撞,为此,本实施例中的下料机构2还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252,第二光电传感器252安装于第一导板241远离下料工位的一端和/或第二导板242远离下料工位的一端,第二光电传感器252被配置为检测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远离下料工位的一侧是否有端板,以进一步避免两个端板发生碰撞,从而进一步降低端板损伤的风险。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光电传感器252为扩散反射型光电开关,位于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远离下料工位的一侧的端板能够遮挡第二光电传感器252发射的光束。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光电传感器252也可为对射型光电开关,其中,发光器和收光器择一地设置于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上,位于下料工位的端板能够遮挡由发光器射向收光器的光束。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下料机构2还包括安装板28及第四驱动件29,第二驱动件22被配置为驱动安装板28沿第一托板1111的延伸方向移动,即第二驱动件22能够驱动安装板28由远离下料工位的一侧向靠近下料工位的一侧移动,第四驱动件29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8,并能够随安装板28一同移动,推板21与第四驱动件29驱动连接,第四驱动件29被配置为驱动推板21绕竖直的轴线转动,从而缩小第二驱动件22的行程,进而节省第二驱动件22的尺寸及成本。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推板21包括第一板部211和第二板部212,其中第一板部211为水平板,且第一板部211的一端与第四驱动件29驱动连接,第二板部212为竖直板,并一体成型于第一板部211的另一端,第四驱动件29能够驱动推板21绕竖直的轴线转动,第二板部212的转动轨迹为半径等于轴线与第二板部212的间距的圆,当安装板28位于远离下料工位的一侧时,第四驱动件29驱动推板21转动,并使第二板部212位于第四驱动件29远离下料工位的一侧,当安装板28位于靠近下料工位的一侧时,第四驱动件29驱动推板21转动,并使第二板部212位于第四驱动件29靠近下料工位的一侧,即本实施例中推板21移动的行程等于安装板28的行程与第二板部212的转动轨迹的直径之和,因此本实施例能够缩小第二驱动件22的行程,进而节省第二驱动件22的尺寸及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件22为kk模组,安装板28与kk模组驱动连接,由于第二驱动件22的行程较小,因此kk模组的尺寸及成本较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四驱动件29为摆动气缸,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29也可为旋转电机等其它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板12包括水平板部121和竖直板部122,上料架11能够承载于水平板部121上,上料机构1还包括第二夹板272及第五驱动件142,第五驱动件142被配置为驱动第二夹板272沿水平方向移动,上料架11能够被夹持于第二夹板272和竖直板部122之间,从而避免上料架11在随升降板12上升时发生晃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驱动件可选为气缸、电缸和电动推杆等驱动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托板1111和/或第二托板1121上设置有第二挡块11111,第二挡块11111位于远离开口113的一侧,从而在工作人员将端板放入放置层内时对端板进行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之间能够形成用于放置端板的腔室,多个第一托板1111和多个第二托板1121将腔室分隔形成多个放置层。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架11设置有两个腔室,即上料架11包括两个第一支架111和两个第二支架112,相应地,下料机构2设置有两个推板21、两个第二驱动件22、两个第一导板241和两个第二导板242,从而在升降板12上升一次后向载台23上推送两个端板,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架(11)、升降板(12)和第一驱动件(13),所述上料架(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所述第一支架(111)和所述第二支架(112)相对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托板(1111)和多个第二托板(1121),多个所述第一托板(1111)和多个所述第二托板(1121)一一对应,以在所述第一支架(111)和所述第二支架(112)之间形成多个放置层,所述上料架(11)设置有开口(113),所述开口(113)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111)和所述第二支架(112)之间,端板能够通过所述开口(113)移入或移出所述放置层,所述升降板(12)被配置为承载所述上料架(11),所述第一驱动件(13)能够驱动所述升降板(12)沿竖直方向逐步上升,所述升降板(12)每次上升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托板(1111)的间距;及
下料机构(2),包括推板(21)、第二驱动件(22)和载台(23),所述载台(23)与承载于所述升降板(12)上的所述上料架(11)的所述开口(113)相对,当所述升降板(12)位于最下方时,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放置层与所述载台(23)平齐,所述第二驱动件(2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推板(21)沿所述第一托板(1111)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推板(21)能够将所述端板推送至所述载台(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2)还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载台(23)上的第一导板(241)和第二导板(242),所述第一导板(241)和所述第二导板(242)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托板(1111)的延伸方向平行,当所述放置层与所述载台(23)平齐时,所述第一导板(241)和所述第二导板(242)分别与所述第一托板(1111)和所述第二托板(1121)对接,所述第一导板(241)和所述第二导板(242)远离所述上料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下料工位,所述推板(21)能够将所述端板推送至所述下料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2)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251),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251)设置于所述下料工位,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板(241)和/或所述第二导板(242)上,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251)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下料工位处是否有所述端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2)还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252),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252)安装于所述第一导板(241)远离所述下料工位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导板(242)远离所述下料工位的一端,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252)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导板(241)和所述第二导板(242)远离所述下料工位的一侧是否有所述端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2)还包括第一挡块(26),所述第一挡块(26)设置于所述下料工位,所述推板(21)能够将所述端板推送至与所述第一挡块(26)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2)还包括第一夹板(271)及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夹板(271)沿所述第一导板(241)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端板能够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板(271)和所述第一挡块(2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2)还包括:
安装板(28),所述第二驱动件(2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安装板(28)沿所述第一托板(1111)的延伸方向移动;及
第四驱动件(29),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28),所述推板(21)与所述第四驱动件(29)驱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29)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推板(21)绕竖直的轴线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12)包括水平板部(121)和竖直板部(122),所述上料架(11)能够承载于所述水平板部(121)上,所述上料机构(1)还包括第二夹板(272)及第五驱动件(142),所述第五驱动件(14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夹板(272)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上料架(11)能够被夹持于所述第二夹板(272)和所述竖直板部(12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1111)和/或所述第二托板(1121)上设置有第二挡块(11111),所述第二挡块(11111)位于远离所述开口(113)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11)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114)。
CN202222910302.5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端板上料设备 Active CN218908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0302.5U CN218908947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端板上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0302.5U CN218908947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端板上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8947U true CN21890894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9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0302.5U Active CN218908947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端板上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89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95472A (zh) * 2023-06-30 2023-07-28 苏州诚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pecvd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95472A (zh) * 2023-06-30 2023-07-28 苏州诚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pecvd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CN116495472B (zh) * 2023-06-30 2023-09-15 苏州诚拓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pecvd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08947U (zh) 一种端板上料设备
CN210174824U (zh) 一种用于不同车型的电动小客车智能换电的换电机器人
CN111873847B (zh) 电池转换组件、更换动力电池的方法以及换电站
KR101422748B1 (ko) 예비타이어 적재장치
CN114229429A (zh) 一种料盘上下料装置
CN113320992A (zh) 双通道拆叠垛机及拆叠垛方法
CN108001922B (zh) 用于充换电站的电池输送系统
CN111453325A (zh) 一种引火件载具盘自动下线的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
CN115417158B (zh) 一种全自动光学精密测量设备的自动上料机构
CN216889962U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的堆垛装置
CN115890635A (zh) 一种三自由度物料盒抓取提升机器人
CN114590164A (zh) 一种换电站的电池流转方法
CN114590162A (zh) 一种换电站用电池旋转装置及换电站
CN210001536U (zh) 一种自动取投料agv小车
CN207826385U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池零件安装设备
CN114102021A (zh) 一种侧围总成自动预装装置
CN21834143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插头自动分拣装配设备
CN108861261B (zh) 一种全自动电池转运机构
CN114590165B (zh) 一种换电站用电池缓存装置及换电站
CN108556965B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池零件安装方法及安装设备
CN217200694U (zh) 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元件自动上料装置
CN216969419U (zh) 一种重卡侧换电的电池姿态调整装置
CN219591463U (zh) 一种多工位并行式储能电池模组组装设备
CN220358145U (zh) 方形电芯风道隔板自动安装设备
CN219444147U (zh) 一种顶盖板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