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7479U -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7479U
CN218907479U CN202222846861.4U CN202222846861U CN218907479U CN 218907479 U CN218907479 U CN 218907479U CN 202222846861 U CN202222846861 U CN 202222846861U CN 218907479 U CN218907479 U CN 218907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protection
electric vehicle
vehicle body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468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荆贵堂
王月行
刘培利
刘文胜
田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sh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sh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sh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sh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468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7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7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7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车本体以及电瓶,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以及尾端,所述电瓶配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中部,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首端提供碰撞防护的缓冲机构、用于为所述电动车本体的尾端提供碰撞防护的抗冲击机构以及用于为所述电瓶提供碰撞防护的防护机构,缓冲机构位于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首端中部,抗冲击机构位于所述电动车本体的尾端中部,防护机构对应所述电瓶位于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缓冲机构,可以防止碰撞发生时其首端出现大规模变形,设有抗冲击机构,通过其动能吸收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其尾端的抗冲击能力,设有防护机构,可以降低冲击对电瓶造成的破坏。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在电动车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体积较小而速度较快,容易出现碰撞现象,而大多数碰撞事故多为追尾事故,出现碰撞时,对使用者造成的伤害较大,因此需要通过防护装置进行防护,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保护装置存在以下的问题:在电动车受到碰撞发生倾倒时,无法对人体进行防护,使用安全性不够高,并且当电动车遭受碰撞时,其产生的冲击对电动车造成的损坏较大,容易导致电动车电瓶爆炸而对使用者造成二次伤害。
申请号为:202120584498.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防护功能的电动车保护装置,包括电动车主体、气体发生器、安全气囊传感器和坐垫,所述电动车主体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并且连接块的外表面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另一端与驱动齿轮相互连接,且驱动齿轮的一侧与从动齿条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条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然而该种具有自动防护功能的电动车保护装置虽然在遭受碰撞时会弹出气囊,但是由于电动车遭受碰撞时其碰撞来源方位的不确定性,其无法保证气囊可对人体产生有效防护,并且气囊弹出时所具有的冲击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其防护效果无法保证,因此,相较于气囊的防护性,提升电动车结构的强度以及抗冲击能力才能更有效的提升使用者骑行时的安全性,并且该种电动车的电池部分结构较为薄弱,当电动车遭受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对电动车造成的损坏较大,安全性较差,容易导致电动车电瓶爆炸而产生重大事故,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车本体以及电瓶,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以及尾端,所述电瓶配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中部,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首端提供碰撞防护的缓冲机构、用于为所述电动车本体的尾端提供碰撞防护的抗冲击机构以及用于为所述电瓶提供碰撞防护的防护机构,缓冲机构位于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首端中部,抗冲击机构位于所述电动车本体的尾端中部,防护机构对应所述电瓶位于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中部。
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组件、缓冲梁以及缓冲壳,缓冲组件设有两组,两组缓冲组件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首端,所述缓冲梁对应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首端设置在缓冲组件远离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一端,所述缓冲梁通过缓冲组件配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首端,所述缓冲壳设置在所述缓冲梁靠近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缓冲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壳位于两组缓冲组件的外侧且所述缓冲壳与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首端之间留有间距。
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基座、缓冲弹簧以及缓冲块,所述缓冲基座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首端且与所述电动车本体嵌入连接,所述缓冲基座的部分突出于所述电动车本体,所述缓冲弹簧设置在所述缓冲基座突出于所述电动车本体的部分且其一端与所述缓冲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设置在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所述缓冲基座的一端且与所述缓冲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设置在所述缓冲梁靠近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缓冲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与所述缓冲基座相对的一侧设有防卡块,防卡块位于所述缓冲弹簧内侧。
抗冲击机构包括抗冲击支架、动能吸收组件以及抗冲击挡块,所述抗冲击支架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尾端且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电动车本体固定连接,动能吸收组件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支架远离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一端且通过所述抗冲击支架配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尾端,所述抗冲击挡块设置在动能吸收组件远离所述抗冲击支架的一端。
动能吸收组件包括吸能弹簧以及吸能液压杆,所述吸能弹簧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支架与所述抗冲击挡块之间且其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座与所述抗冲击支架以及所述抗冲击挡块固定连接,所述吸能液压杆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支架与所述抗冲击挡块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抗冲击支架以及所述抗冲击挡块固定连接,所述吸能液压杆位于所述吸能弹簧的内侧且二者同轴设置。
还包括抗冲击棉垫,所述抗冲击棉垫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挡块远离吸能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抗冲击挡块固定连接。
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支撑架、防护仓以及防护层,所述防护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中部且与所述电动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仓对应所述电瓶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中部且与所述电动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仓位于所述电瓶的外侧且其一侧设置为开口结构,所述防护层设置在所述防护仓的内侧且与所述防护仓固定连接。
还包括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基板以及防护垫,所述防护基板设置在所述防护仓的内部一侧且与所述防护仓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基板位于所述电瓶的一端,所述防护垫设置在所述防护基板靠近所述电瓶的一侧且与所述防护基板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垫与所述电瓶的一端贴合设置。
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支架、定位螺杆以及定位块,所述定位支架对应所述电瓶设置在所述防护仓的内侧上部且与所述防护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杆设置在所述定位支架的中部且贯穿所述定位支架与所述定位支架螺纹连接,所述定位螺杆的一端朝向所述电瓶设置,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定位螺杆靠近所述电瓶的一端且与所述定位螺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电瓶抵接。
还包括封合板,所述封合板设置在所述防护仓设有开口的一侧且通过螺钉与所述防护仓固定连接,所述封合板上设有散热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设有缓冲机构,作为电动车本体首端的防撞结构,可以在电动车本体首端与其它物体出现碰撞时对电动车本体的首端进行缓冲,防止碰撞发生时电动车本体首端出现大规模变形,设有抗冲击机构,作为电动车本体尾端的防撞结构,通过其动能吸收结构可以有效提升电动车本体尾端的抗冲击能力,有效降低来自于电动车本体尾端的冲击对电动车本体所造成的破坏,设有防护机构,可以提升电动车本体整体强度与稳定性的同时为电瓶提供防护,降低碰撞发生时冲击对电瓶造成的破坏,从而避免电瓶爆炸而造成重大事故,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缓冲组件与缓冲梁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能吸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护仓与电瓶配合示意图。
图中:1、电动车本体;2、电瓶;3、缓冲梁;4、缓冲壳;5、缓冲基座;6、缓冲弹簧;7、缓冲块;8、抗冲击支架;9、抗冲击挡块;10、吸能弹簧;11、吸能液压杆;12、抗冲击棉垫;13、防护支撑架;14、防护仓;15、防护层;16、防护基板;17、防护垫;18、定位支架;19、定位螺杆;20、定位块;21、封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车本体1以及电瓶2,电动车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首端以及尾端,电瓶2配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中部,还包括用于为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提供碰撞防护的缓冲机构、用于为电动车本体1的尾端提供碰撞防护的抗冲击机构以及用于为电瓶2提供碰撞防护的防护机构,缓冲机构位于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中部,抗冲击机构位于电动车本体1的尾端中部,防护机构对应电瓶2位于电动车本体1的中部,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组件、缓冲梁3以及缓冲壳4,缓冲组件设有两组,两组缓冲组件并列间隔设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缓冲梁3对应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设置在缓冲组件远离电动车本体1的一端,缓冲梁3通过缓冲组件配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缓冲壳4设置在缓冲梁3靠近电动车本体1的一侧且与缓冲梁3固定连接,缓冲壳4位于两组缓冲组件的外侧且缓冲壳4与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之间留有间距,缓冲机构通过缓冲组件、缓冲梁3以及缓冲壳4配合,作为电动车本体1首端的防撞结构,其中,缓冲组件用于将缓冲梁3装配在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缓冲梁3用于作为电动车本体1首端的碰撞结构,在出现碰撞时,首先对缓冲梁3产生冲击,缓冲梁3在缓冲组件的作用下对冲击进行缓冲,并将缓冲后的冲击传递至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从而降低冲击对电动车本体1首端造成的破坏,缓冲壳4用于为缓冲组件提供防护,防止缓冲组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故障,本实用新型缓冲组件与缓冲梁3配合示意图如图2所示。
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基座5、缓冲弹簧6以及缓冲块7,缓冲基座5设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且与电动车本体1嵌入连接,缓冲基座5的部分突出于电动车本体1,缓冲弹簧6设置在缓冲基座5突出于电动车本体1的部分且其一端与缓冲基座5固定连接,缓冲块7设置在缓冲弹簧6远离缓冲基座5的一端且与缓冲弹簧6固定连接,缓冲块7设置在缓冲梁3靠近电动车本体1的一侧且与缓冲梁3固定连接,缓冲块7与缓冲基座5相对的一侧设有防卡块,防卡块位于缓冲弹簧6内侧,缓冲组件通过缓冲基座5、缓冲弹簧6以及缓冲块7配合,为缓冲梁3提供缓冲支撑,其中,缓冲基座5用于为缓冲弹簧6提供安装支撑并将缓冲弹簧6安装在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缓冲弹簧6用于为缓冲块7提供缓冲支撑并将缓冲块7与缓冲基座5进行弹性连接,缓冲块7用于在缓冲弹簧6的作用下为缓冲梁3提供缓冲支撑,防卡块用于防止缓冲弹簧6出现卡死现象。
抗冲击机构包括抗冲击支架8、动能吸收组件以及抗冲击挡块9,抗冲击支架8设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尾端且通过固定螺栓与电动车本体1固定连接,动能吸收组件设置在抗冲击支架8远离电动车本体1的一端且通过抗冲击支架8配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尾端,抗冲击挡块9设置在动能吸收组件远离抗冲击支架8的一端,抗冲击机构通过抗冲击支架8、动能吸收组件以及抗冲击挡块9配合,构成电动车本体1尾端的防撞结构,对来自于电动车本体1尾端的冲击进行吸收,从而降低冲击对电动车本体1造成的破坏,其中,抗冲击支架8用于为动能吸收组件提供安装支撑并将动能吸收组件安装在电动车本体1的尾端,抗冲击挡块9用于对来自于电动车本体1尾端的冲击进行阻挡,并将其冲击传递至动能吸收组件,动能吸收组件对冲击进行吸收,从而降低冲击对电动车本体1造成的破坏。
动能吸收组件包括吸能弹簧10以及吸能液压杆11,吸能弹簧10设置在抗冲击支架8与抗冲击挡块9之间且其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座与抗冲击支架8以及抗冲击挡块9固定连接,吸能液压杆11设置在抗冲击支架8与抗冲击挡块9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抗冲击支架8以及抗冲击挡块9固定连接,吸能液压杆11位于吸能弹簧10的内侧且二者同轴设置,动能吸收组件通过吸能弹簧10以及吸能液压杆11配合,对来自于电动车本体1尾端的冲击进行吸收,其中,吸能弹簧10与吸能液压杆11共同构成双重吸能结构,共同对来自于电动车本体1尾端的冲击进行吸收,本实用新型动能吸收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还包括抗冲击棉垫12,抗冲击棉垫12设置在抗冲击挡块9远离吸能组件的一侧且与抗冲击挡块9固定连接,其中,抗冲击棉垫12用于作为抗冲击挡块9上的防撞结构进一步提升抗冲击机构的防撞性能。
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支撑架13、防护仓14以及防护层15,防护支撑架13设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中部且与电动车本体1固定连接,防护仓14对应电瓶2设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中部且与电动车本体1固定连接,防护仓14位于电瓶2的外侧且其一侧设置为开口结构,防护层15设置在防护仓14的内侧且与防护仓14固定连接,防护机构通过防护支撑架13、防护仓14以及防护层15配合,增加电动车本体1强度的同时为电瓶2提供防护,其中,防护支撑架13用于增加电动车本体1强度并将防护仓14安装在电动车本体1上,防护仓14用于为电瓶2提供容纳空间,防护层15用于配合防护仓14对电瓶2进行防护,本实用新型防护仓14与电瓶2配合示意图如图4所示。
还包括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基板16以及防护垫17,防护基板16设置在防护仓14的内部一侧且与防护仓14固定连接,防护基板16位于电瓶2的一端,防护垫17设置在防护基板16靠近电瓶2的一侧且与防护基板16固定连接,防护垫17与电瓶2的一端贴合设置,防护组件通过防护基板16以及防护垫17配合,为电瓶2的一端提供防护支撑,其中,防护基板16用于为防护垫17提供安装支撑,防护垫17用于为电瓶2的一端提供防护支撑,防护垫17为柔性垫,可以有效避免其与电瓶2的端部之间出现刚性碰撞。
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支架18、定位螺杆19以及定位块20,定位支架18对应电瓶2设置在防护仓14的内侧上部且与防护仓14固定连接,定位螺杆19设置在定位支架18的中部且贯穿定位支架18与定位支架18螺纹连接,定位螺杆19的一端朝向电瓶2设置,定位块20设置在定位螺杆19靠近电瓶2的一端且与定位螺杆19固定连接,定位块20与电瓶2抵接,定位组件通过定位支架18、定位螺杆19以及定位块20配合,对电瓶2进行定位,从而保证电瓶2与防护仓14的配合程度,降低外界因素对电瓶2产生的影响,定位支架18用于为定位螺杆19提供安装支撑,定位螺杆19用于为定位块20提供安装支撑并通过其与定位支架18之间的相对转动改变定位块20与电瓶2之间的间距,定位块20用于在定位螺杆19的作用下与电瓶2抵接,从而对电瓶2进行定位。
还包括封合板21,封合板21设置在防护仓14设有开口的一侧且通过螺钉与防护仓14固定连接,封合板21上设有散热通孔,其中,封合板21用于将防护仓14内部封闭以构成封闭结构,从而配合防护仓14为电瓶2提供防护,散热通孔用于为电瓶2提供散热通道。
其中,电动车本体1可选择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电动车型号,即电动车本体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结构即可,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其布置方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工作原理:
将防护机构预制在电动车本体1上,并将电瓶2安装在防护仓14内侧,通过定位组件对电瓶2定位,之后通过封合板21将防护仓14封闭,完成电动车本体1的装配,防护机构通过支撑架可以有效提升电动车本体1车架部分的强度,从而提升车架的抗冲击能力,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使用需求将缓冲机构以及抗冲击机构分别装配在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以及尾端,当出现碰撞时,抗冲击机构可以有效吸收来自于电动车本体1尾端的冲击,防止电动车本体1出现大规模损坏,缓冲机构可以有效降低来自于电动车本体1首端的冲击,提升电动车本体1首端的防撞性能,同时,防护机构配合防护组件以及定位组件可以防止电瓶2出现损坏而产生爆炸,全方位提升了电动车本体1的抗冲击性能,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使用需求对缓冲机构以及抗冲击机构进行拆装,使用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缓冲机构,作为电动车本体首端的防撞结构,可以在电动车本体首端与其它物体出现碰撞时对电动车本体的首端进行缓冲,防止碰撞发生时电动车本体首端出现大规模变形,设有抗冲击机构,作为电动车本体尾端的防撞结构,通过其动能吸收结构可以有效提升电动车本体尾端的抗冲击能力,有效降低来自于电动车本体尾端的冲击对电动车本体所造成的破坏,设有防护机构,可以提升电动车本体整体强度与稳定性的同时为电瓶提供防护,降低碰撞发生时冲击对电瓶造成的破坏,从而避免电瓶爆炸而造成重大事故,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车本体(1)以及电瓶(2),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首端以及尾端,所述电瓶(2)配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中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提供碰撞防护的缓冲机构、用于为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尾端提供碰撞防护的抗冲击机构以及用于为所述电瓶(2)提供碰撞防护的防护机构,缓冲机构位于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中部,抗冲击机构位于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尾端中部,防护机构对应所述电瓶(2)位于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缓冲机构包括缓冲组件、缓冲梁(3)以及缓冲壳(4),缓冲组件设有两组,两组缓冲组件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所述缓冲梁(3)对应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设置在缓冲组件远离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一端,所述缓冲梁(3)通过缓冲组件配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所述缓冲壳(4)设置在所述缓冲梁(3)靠近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缓冲梁(3)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壳(4)位于两组缓冲组件的外侧且所述缓冲壳(4)与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之间留有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基座(5)、缓冲弹簧(6)以及缓冲块(7),所述缓冲基座(5)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首端且与所述电动车本体(1)嵌入连接,所述缓冲基座(5)的部分突出于所述电动车本体(1),所述缓冲弹簧(6)设置在所述缓冲基座(5)突出于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部分且其一端与所述缓冲基座(5)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7)设置在所述缓冲弹簧(6)远离所述缓冲基座(5)的一端且与所述缓冲弹簧(6)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7)设置在所述缓冲梁(3)靠近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缓冲梁(3)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7)与所述缓冲基座(5)相对的一侧设有防卡块,防卡块位于所述缓冲弹簧(6)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抗冲击机构包括抗冲击支架(8)、动能吸收组件以及抗冲击挡块(9),所述抗冲击支架(8)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尾端且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电动车本体(1)固定连接,动能吸收组件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支架(8)远离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一端且通过所述抗冲击支架(8)配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尾端,所述抗冲击挡块(9)设置在动能吸收组件远离所述抗冲击支架(8)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动能吸收组件包括吸能弹簧(10)以及吸能液压杆(11),所述吸能弹簧(10)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支架(8)与所述抗冲击挡块(9)之间且其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座与所述抗冲击支架(8)以及所述抗冲击挡块(9)固定连接,所述吸能液压杆(11)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支架(8)与所述抗冲击挡块(9)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抗冲击支架(8)以及所述抗冲击挡块(9)固定连接,所述吸能液压杆(11)位于所述吸能弹簧(10)的内侧且二者同轴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冲击棉垫(12),所述抗冲击棉垫(12)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挡块(9)远离吸能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抗冲击挡块(9)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防护机构包括防护支撑架(13)、防护仓(14)以及防护层(15),所述防护支撑架(13)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中部且与所述电动车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仓(14)对应所述电瓶(2)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1)的中部且与所述电动车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仓(14)位于所述电瓶(2)的外侧且其一侧设置为开口结构,所述防护层(15)设置在所述防护仓(14)的内侧且与所述防护仓(14)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基板(16)以及防护垫(17),所述防护基板(16)设置在所述防护仓(14)的内部一侧且与所述防护仓(14)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基板(16)位于所述电瓶(2)的一端,所述防护垫(17)设置在所述防护基板(16)靠近所述电瓶(2)的一侧且与所述防护基板(16)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垫(17)与所述电瓶(2)的一端贴合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支架(18)、定位螺杆(19)以及定位块(20),所述定位支架(18)对应所述电瓶(2)设置在所述防护仓(14)的内侧上部且与所述防护仓(14)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杆(19)设置在所述定位支架(18)的中部且贯穿所述定位支架(18)与所述定位支架(18)螺纹连接,所述定位螺杆(19)的一端朝向所述电瓶(2)设置,所述定位块(20)设置在所述定位螺杆(19)靠近所述电瓶(2)的一端且与所述定位螺杆(19)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20)与所述电瓶(2)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合板(21),所述封合板(21)设置在所述防护仓(14)设有开口的一侧且通过螺钉与所述防护仓(14)固定连接,所述封合板(21)上设有散热通孔。
CN202222846861.4U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Active CN218907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46861.4U CN218907479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46861.4U CN218907479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7479U true CN218907479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7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46861.4U Active CN218907479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7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9781B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CN205168397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03920652U (zh) 汽车保险杠
CN203713512U (zh) 高速纯电动汽车用电池仓安全防撞装置
CN205292518U (zh) 一种新型汽车前保险杠
CN218907479U (zh)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动车
CN205396216U (zh) 一种泡沫铝汽车防撞梁
CN205524285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CN204222792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车架的吸能结构
CN210634633U (zh) 碰撞保护装置及汽车
CN207000381U (zh) 一种新型汽车前防撞梁
CN208593358U (zh) 一种六边形蜂窝夹芯填充的汽车吸能盒
CN210554641U (zh) 一种汽车一体化防撞系统
CN114929527A (zh) 所有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06734232U (zh) 格栅吸能式汽车保险杠
CN209395876U (zh) 一种四驱越野卡车用防撞收缩底盘
CN211995467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12967885U (zh)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箱体
CN110154958A (zh) 一种可拆装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21316793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CN206884963U (zh) 一种新型的保险杠
CN202063099U (zh) 一种车辆安全缓冲器
CN21924682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防撞装置
CN210478617U (zh) 一种前保险杠
CN217753894U (zh) 碰撞吸能装置、白车身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